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西晋当太子(疯子)-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此司马遹有点小失望,本来他以为很好办的一件事,没想到拖了这么长时间。
    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
    大约9世纪的时候,摩尔人将棉花种植方法传到了西班牙。
    15世纪,棉花传入英国,然后传入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而其实中美洲原住民也早已懂得用棉花纺织衣服和毯子。
    16世纪西班牙人进入墨西哥南部和尤卡坦半岛,发现当地植棉业已很发达,岛民将彩色棉纺成土布,做成当地人的服装。
    华夏至少在2000年以前,在广西、云南、疆省等地区已采用棉纤维作纺织原料。但是在中原地区,起初人们只将棉花作为观赏植物,并未认识到它的经济价值。
    9世纪着名的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在其《苏莱曼游记》中记述,在今燕京地区所见到的棉花,还是在花园里被作为‘花’来观赏的。
    《梁书?高昌传》记载:其地有‘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纩,名为白叠子。’由此可见,现今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棉花,最初是被人当作花、草一类的东西看待的。
    棉花传入华夏,大约有3条不同的途径。根据后世植物区系结合史料分析,一般认为棉花是由南北两路向中原传播的。
    南路最早是印度的亚洲棉,经东南亚传入海南岛和两广地区,据史料记载,至少在秦汉时期,之后传入福建、广东、四川等地区。
    第二条途径是由印度经缅甸传入云南,时间大约在秦汉时期。
    第三条途径是非洲棉经西亚传入疆省、河西走廊一带,时间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北路即古籍‘西域’,宋元之际,棉花传播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到13世纪,北路棉花已传到陕西渭水流域。
    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中国边疆地区各族人民对棉花的种植和利用远比中原早,直到汉代,中原地区的棉纺织品还比较稀奇珍贵。
    唐宋时期,棉花开始向中原移植。大约在南宋的时候,棉布逐渐替代丝绸,成为华夏百姓主要的服饰材料。
    元代初年,政斧设立了木棉提举司,大规模向人民征收棉布实物,每年多达10万匹,后来又把棉布作为夏税(布、绢、丝、棉)之首,可见棉布已成为主要的纺织衣料。
    元以后统治这都极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
    从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可知当时植棉和棉纺织已遍布全国。
    事实上司马遹并不清楚棉花在华夏的种植历史,他只是单纯的认为凉州地区接触的各国商人比较多,有可能会有人见过棉花,所以他才托张轨在凉州尽力寻找棉花。
    不过,还真别说这事真成了!
    当两个月前张宾上任凉州刺史的时候,他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皇帝交给他的棉花画像誊抄数份,然后交给心腹之人,分数路去寻找。就这样过了一个月之后,仍然没有一丝有关棉花的消息。
    张轨对此非常着急,毕竟这是皇帝亲自交给他的任务,而且看起来司马遹非常重视这件事,若他不能办得让皇帝满意,岂不是要在皇帝心中大大丢分?这对于一心想要入内阁的张宾来说打击太大了。
    命运有时候就是这样神奇,就在张轨渐渐绝望的时候,一个来自贵霜国的商人突然告诉他这种棉花他在贵霜国见到过。张轨闻言大喜,亲自派人将那个商人接到府上询问,贵霜国商人诚惶诚恐地来到刺史府。
    “小的拜见刺史大人,不知大人唤小的前来有何事?”贵霜商人伽米罗规规矩矩给张轨行礼,眼下贵霜国实力大损,使得他们的百姓走到外面腰杆子也不硬。
    “阁下不用紧张,本官这次找你前来,是为了向你求证一件事。”张轨好言抚慰道。
    “刺史大人请讲,小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好!来,你看看这个画上的东西,见过没有?”
    伽米罗小心翼翼的接过纸张,仔细瞄了一眼,抬起头看着张轨道:“大人,这不就是棉花吗?这种植物在我们贵霜国非常普遍,大家都是用此物织布。而且若是小的没有记错的话,在高昌地区也有,只是那里称这种东西为白叠子。”
    “真的?你能确定?”张轨闻言大喜,寻了近两个月了终于有了眉头。
    “小的怎敢诓骗大人,而且凉州有些大户人家里面估计也有,只是他们都是把棉花当成一种花卉。若是大人需要,小的可以从贵霜国引进一批。”伽米罗看到张轨是真的对棉花感兴趣,遂生出想要讨好对方的心思。
    “好,若阁下能帮助本官引进一批种子以及相关种植技术,本官可以做主为你在购买大晋商品方面提供一些优惠。”张轨也知道若想马儿跑就必须让马儿吃草的道理。
    正当张轨为找到棉花兴奋异常的时候,远在盛乐的裴嶷正在拓跋部落南部唇枪舌战。
    拓跋猗卢没想到大晋派出的正使竟然是个年仅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但经过前边一系列试探之后,拓跋部落上下没人敢轻视这这个年轻人。一进大帐,拓跋猗卢客套道:“大晋使者到我大漠,实在荣幸。不知裴大人此来何事?”
    裴嶷也没拐弯抹角,直接道:“在下此次是为与大汗结盟而来。”
    拓跋猗卢非常冷静的回道:“大凡结盟,必有利益互惠。近来我拓跋部落似乎与你大晋素无往来。况且就在十几年前你大晋的征北将军卫灌用计分裂了我强大的拓跋部落,杀了本汗的父亲,与我部便结下世仇,何来结盟之说?”
    裴嶷面对拓跋猗卢的质问,哈哈一笑道:“大汗所说差矣。士彦只听说,世上没有永远的仇敌,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再者说,我大晋之所以与贵部结仇,只因贵部屡犯我边境,扰我边民,洗掠财物,难道我大晋不能求自保么?”
    席间有左谷蠡王乌巴图怒道:“卫灌设计杀我大汉,难道这笔就这么算了不成?”
    裴嶷淡淡一笑道:“战场厮杀,讲究的是不择手段,卫大人为了保我边境安宁使用一些非常手段,好像没什么不对吧?若非你们本身内部有问题,又怎么可能让卫灌将军有可乘之机?从另一个角度所,若败的是大晋,被斩杀的便是我大晋的军民了。且卫大人早已亡故,时隔多年,仇恨也该化解了。”
    拓跋猗卢身为枭雄,并没有为两边之前的仇恨迷住双眼,他看得很清楚,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他不介意与自己的仇敌结盟。
    “大晋虽实力强大,但自身仍受并州匈奴人、幽州王浚以及江东三方搔扰,至今未能收复全部失地,你们有何条件与我结盟?”
    裴嶷道:“诚如大王所说,大晋如今确实是三面受敌。然我大晋实力强大,君明臣贤,只要休养生息三五年,定然能够一扫乾坤使宇内一清。到时我大晋收复失地,版图不会小于你们漠北的拓跋部落。希望结盟之后,大汗能从北方牵制并州匈奴,助我大晋完成统一之愿望!”
    拓跋猗卢问道:“我助尔等收复失地,我族有何利可图?”
    裴嶷道:“必以牺牲粮秣,金银玉帛报答大汗,在所不惜。”(未完待续。)


第180章 棉花带来的震撼
    “这就是棉花做出来的东西?”
    张宾等几个内阁大臣满是疑惑的从小邓子手中将一袭棉被接过,轻轻抚摸,触之轻,感之柔,众人不由睁大了一双眼,不敢置信地抬头向龙椅上司马遹。若是冬天人人都有这种保暖棉被,怎么还会感到寒冷?
    “不错,这就是棉花,别名白叠子,可能有的人也曾见过,不过大多数华夏人总是将之当成花卉。事实上它的作用与麻差不多,外形与茧相似,皆是白柔丝粘之物。不同的是,茧出之于桑蚕,水煮之后抽丝易录;而白叠子却出之于植被,丝絮驳杂。且中有籽粒,难纺难织,外邦人多用它来填充衣裘锦被。”
    张宾等人也非常震惊,本来今天他们被皇帝召进皇宫,说是为了解决羊毛危机,没想到一上来皇帝先让他们欣赏了一条棉被。刚开始众人还有点不以为然,认为司马遹小题大做,可现在,眼前他们所看所摸到的这个棉被,蓬松柔软,质地轻盈,舒适异常。
    “陛下,这里面填充的也是棉……棉花吗?”
    “裴爱卿说得不错,这里面所填充的,就是棉花。”司马遹很满意众人的表现,他笑着问在场的内阁大臣,“对于这条棉被,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虽然算不上是巧夺天工,但的确称得上是一件奇物!而且臣刚刚轻轻撕扯了一下,发现其非常结实,若用棉布代替丝绸做衣服的话,每年我朝就能节省大量丝绸用于海外贸易。同时这种棉布又比麻布暖和,若能大量推广实现大工业生产,这绝对是一件天大的功德。”
    “就是,就是,羊大人说的没错,这东西很不错!”
    “我朝又将多一种御寒之物,百姓又将多一份挣钱的门路。”
    虽然中原重建计划才过去了一年,但在场的人无不从中获取极大的利润,他们早就不再向以前那样排斥工匠、工厂,反而迫不及待的想要扩大现有的规模。很多人都瞧了出来,棉花对于大晋不仅仅是多了一种经济作物,更重要的是围绕棉花将衍生出多个产业,这样一来又将多出许多工厂。
    “呵呵,看来众人爱卿都很看好此物,如此说来将来棉制品的销售前景一定很好喽!”
    “启奏陛下,臣还有一个疑问。”正在众人憧憬棉花的美好前景时,首辅张宾突然轻声问道。
    “哦,爱卿有何疑问?”
    “陛下,若是棉花被大规模推广的话,是不是会对我朝的丝绸业造成冲击?那些以此为生的蚕农是不是要蒙受巨大的损失?”
    “嘶!”
    在场的人同时倒抽了一口冷气,他们被张宾这一盆冷水浇的瞬间冷静下来。是啊,虽然棉花前景不错,但若要以丝绸业的萎缩为代价,这代价未免就太大了!
    司马遹沉思了片刻道:“孟孙这个担忧不是没有道理,但朕以为这个损失完全可以降低到最低。不知大家发现没有,我朝的丝绸限于产量的问题,其中少部分被用来充当货币,不过这一条已经在今年发行新币的时候被废除。”
    “而丝绸最大的用处就是用来制作衣服,但是能够穿的起丝绸衣服的只有上层人士,底层百姓根本用不起丝绸。可是棉花却不一样,由于棉花产量大,可大规模加工,这样一来价格就会非常低,大量庶民都能用的起棉花。”
    “虽然棉花也会对丝绸销量产生一点影响,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将这点损失转移到对外贸易上,当前海外贸易正如火如荼的开展,这点损失相对于海外庞大的需求量,根本不算什么。”
    “从现在开始,内阁就要转变经营策略,我们要将丝绸、上等棉布当成奢侈品卖给其他国家和地区。养蚕业、丝绸业都要进行调整,必须形成拳头产品!”
    “陛下高见,臣等佩服!”
    “让天下百姓有更好的御寒之物可以过冬之外,陛下还为天下农户开辟出了另外一条足以养家糊口的营生,就凭这一条陛下足可与古之神农氏相媲美!”身为大晋农部尚书祖该比谁都更为清楚为天下百姓引来一种新的农物是何等的艰难与重要。。
    身为后来人司马遹当然也非常清楚其中蕴含的意义,华夏历来的种植都极为单一,每年都是种那么几种作物,刚开始还行,产量不高,农户还有欲望经营下去。但几年之后,产量会逐年提高。
    当某种作物的产量急剧膨胀的时候,农产品的价格也开始随着逐年降低,有的甚至已经低到了一个让农户每年每季都入不敷出的地步。
    别的且先不说,就拿曰常用度之中最为重要和不可或缺的粮食来说。历朝历代在宣扬盛世的时候都拿低廉的粮食价格说事,比如汉朝文景二朝后期每石粮食已经由汉初的一贯左右下降到不到百文。
    虽然从一个方面来说,这是预示着大汉朝国富民强,余粮充足。但是从农户的角度来看,对于每曰在农田之中早勤耕作的农户来说,这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再加上后期粮食产量增加不明显,而价格却曰益下调。
    试想一下,一个农户辛苦耕作了一年所得,竟顾不上一家几口的吃穿用度,万一再碰上个天灾'***',岂不是要把人往死里逼?这也是中原王朝在达到顶峰后总是迅速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农为国本,民为农基,若是这基本都出了状况——民罢耕,农罢产,则国家危矣!
    所以为了保持农业的稳定,除了想办法提高每亩耕地的单产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多弄几种新的作物来调济、刺激一下,尤其是像棉花这种明显有着巨大经济用途的农物,效果会更好。
    想到这儿农部尚书祖该不由得兴奋起来,再想想大晋境内快速推广的养殖业,马耕技术等,他有信心在未来几年内让大晋的农业超过历朝历代。
    司马遹点点头冲着祖该微微一笑道:“祖爱卿,朕已经让内阁统治凉州刺史府,吩咐他立即加大购买棉花种子的力度,你们农部要在种子到来之前,协调好种植土地的问题。对了,这个棉花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它能在盐碱地上种植。”
    “哗!这……这是真的?”众人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棉花也太强悍了,竟然还有这么一个极其变态的优点。身为内阁大臣,众人怎么可能不清楚盐碱地的带来的损失。
    在黄河两岸分布着大量闲置的盐碱地,若全用来种植棉花,不但能废物利用,还能大大创收,简直是一箭双雕!
    司马遹看着太极殿内满脸兴奋之色的众人,不由得开口提醒道:“诸位大人,朕希望各位在推广棉花的时候,一定要因地制宜,千万不能因为政绩搞一窝蜂。中书省、检察院、大理寺要加强对地方政斧的监督,防止有人投机取巧!”
    他这么提前给众人打打预防针,完全是后世这种情况发生的太多了。在后世的时候,上面行政命令一下,下面各地官员为了政绩,什么破事都是干得出来。在后世,所谓的苹果之乡,柑橘之县绝对不少,官员脑袋一热,不顾实际情况,大干快上,害惨了多少农民兄弟?!
    司马遹当然不希望这种事发生在自己治下,因此他才提前警告一番。省的又闹出一些乱子,事后就算是将犯事的官员给活剐了,也不能弥补受害民众的损失。
    “请陛下放心,臣等绝不敢放松。”
    “启奏陛下,这棉花的产量如何?”既然棉花被皇帝说的这么好,众人就上心了,这年头冬丝绸太贵,保暖不好,皮裘更贵,老百姓更是穿不起,而且不透气,出汗后贴身上难受。
    “这个跟各地的气候条件有关,据说西域一亩地大概五、六百斤的样子吧。至于在我朝能有多少,也得种过之后才知道。不过朕预计应该与西域相差不大,最低也有个百十斤吧!”
    司马遹尽量将产量往低了说,毕竟在古代由于各种化肥、灌溉技术、除虫手段的缺失,会让棉花的产量大大降低。
    “呼,这也要比木棉、麻好很多啊。”张宾点点头,“这棉花确实值得推广,请陛下放心,有关棉花推广的事情我们内阁将抽调精干力量配合农部一同负责,绝不会出任何问题。”
    “请陛下放心,大理寺、检察总署、都察院将组织监督检查小组,时时跟踪这个项目,一定保证将各种问题扼杀在摇篮中。”
    内阁会议之后,朝廷很快就开始在关中、蜀中、中原各地寻找棉花种植地。而这个时候,在朝廷的大力支持下,凉州开始大规模的购买棉花种子。由于今年已经错过了棉花种植期,只能等到明年三四月份,棉花种子才会进入到各个棉花种植园。
    除此以外,朝廷还从通过西域商人购得大量棉花,这些棉花的加入大大缓解了羊毛短缺带来的危机,不过纺织行业的原材料短缺问题依旧严重。(未完待续。)


第181章 雁门关大战
    洪武元年,九月重阳刚过,塞北就飘落了第一场雪。雁门关外,草枯叶黄,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
    数月前慕容吐谷浑收拾起行囊,率领族人西迁。途中历经磨难,甚至还与其他部落大战数场,此时刚刚来到雁门关外,准备转场到雁门关内,南下过冬。
    吐延骑在马上问吐谷浑:“父汗,咱们在这雁门关外,已经住了半个多月,照这样下去,这辈子也到不了西域啊。”
    吐谷浑笑了:“谁说我们要去西域了?我们不是要去西域,而是要远离大棘城,为族人找一个安居乐业之所。”
    “切!父亲您不是说,西边有山川湖泊,水草丰美吗?可现在看来,这里还不如咱们大棘呢。再说,巫者说您有王者之命,可这里是人家拓跋猗卢的牧场,再往北就是拓跋禄官的地盘,咱们怎么能称王呢?我们还没打算在这儿长住,人家就天天来撵,若咱们再不走,就变成死皮赖脸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