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祚高门-第7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年轻将领听到这话,眸中倒是闪过一丝异色,突然口中大吼一声,手中一柄木杖直向韦轨肩头扫来。韦轨见状,下意识抽身而退,然而那杖头却如影随形而来,其人退无可退,手臂一揽直将木杖夹在腋下,发力顿足立住不动。
  那年轻将领见状后挥臂一抖,木杖却仍纹丝不动,他稍作策马,手臂一扬将木杖抬臂送出,眼见韦轨收势不住、踉跄后退数步后跌坐在地,口中发出大笑声,继而便翻身下马,眼见韦轨稍显狼狈的从地上爬起来,便阔步行上前去,将手搭在年轻人肩膀上拍了一拍,笑语道:“倒是一个难得的壮力,且将你同伴唤出吧。”
  韦轨这会儿脸上颇有几分潮红,虽然这位年轻将军马上刺他是稍借马力,但很明显也是随手做出的一点试探而未尽全力,饶是如此那一抖之间便险些将他挑离地面,可见对方也是臂力惊人。
  这不免让年轻人颇感灰心丧气,他生于京兆豪族,常因臂力雄壮夸称乡里,也因此对于投效王师充满信心,却没想到初次逢见王师便被这位年轻将军全面压制。
  韦轨心情如何且不论,那位年轻的将军心内其实也是颇感诧异。其人正是奋武军将主沈云,随手稍作试探虽然留力过半,但对这年轻人壮力如何已有几分洞见。
  待到一众京兆子弟行出,沈云才又让人将那韦轨招至近前,稍作询问左近地域所在,又得知这群年轻人离乡投军的心意,对其好感不免更大:“关中境域,王命久绝,途行至此,乡坞多作远望不敢亲近,倒没想到还有此等勇健儿郎壮行投军。你等暂且入伍听用,待到此间战事了结,再各自良才受用罢。王命功用四边,诸多勇出际遇,忠义之徒勤恳受用,无患名爵不达!”
  在确定了这一路王师身份之后,韦轨等一众乡徒们心中也是惊喜交加,原本他们还以为需要继续前行数日才能访见王师,却没想到还在这京兆腹心境域内便遇到了对方。
  这一路王师于此稍作休整便继续上路,因为可供换乘的战马不乏,韦轨等人也俱都分了一匹。他们各自所携兵械都被收缴起来,人员也被打散安排于什、伍之内。
  “将军,再往前行便是灞上……杜洪贼军于灞上多有防设!”
  眼见对方一路无所顾忌,韦轨忍不住开口提醒,而对方却并没有因此放缓步调,一路长驱直入,不循曲径,竟然在傍晚时分便抵达灞上陂塬。
  灞上乃是杜洪所经营长安防线的最外围,因为近来广得乡助,杜洪军力也是激增,在灞上周边广布斥候以侦查敌情,顺便接引其他来自乡境的物货援助。
  这一路骑兵长驱而入,很快便引起了灞上守军的关注,很快陂塬外围便集结近千骑士,直向这一路敌军扑杀而来。
  “准备杀敌了!”
  沈云见状后大笑一声,继而拉下面甲,提起挂在马鞍上的强弓,奋勇当先直向对面敌众队伍冲去。其身后一众骑士们也都收束阵型,打马前冲。
  韦轨等人这会儿也都无力再作其他,被裹挟着直向对面冲去,耳边近乎万马奔腾、几无余声,视野同样凌乱到了极点,劲风灌入口鼻之内,几乎不能睁眼视物。
  “杀!”
  洪亮壮阔的喊杀声震天而响,虽然双方都是骑兵对冲,但对面方向的敌军们却完全比不上奋武军气势如虹的壮姿。
  人还未至,蓄满劲力的流矢已经先一步啸空而来,因为弓力不济,对面多有骑士中箭落马。原本就不甚凝实的阵型变得更松散数分,更加不敢再直当锋芒,不少人下意识拨马侧绕,打算暂时避开对方锋芒正盛的冲阵,于侧翼再作集结。
  然而这一退却令对方冲势更加猛烈,如一柄钢刀直接插入阵势中,迅速便将松散的阵势予以凿穿,继而马头微转,摄尾追杀,一路穷追猛赶,竟然直接将这一部骑兵从灞上陂塬切割出来,逐于原野穷杀不止!
  灞上敌军们眼见着这一支奋武军旋境而过,在他们眼皮底下将己方一路骑兵切割追杀,一时间也是心悸不已,慑于其众军势之盛,竟然无人敢于出营搭救,眼睁睁看着那近千骑众在原野中被逐杀殆尽!
  当然这也是因为敌军马力并没有太过充足,等到营舍中再作集结整编,己方骑兵早已经被追赶出数里之外的原野中。而他们又根本不知敌军军情如何,不敢远出追击。于是在这区区一刻钟的时间里,他们便首战告负,损失了近千战马并卒众!
  奋武军灞上首战告捷,其实也并不轻松,他们本来就是远袭之众,强弩之末,逐杀过程中便不断有战马倒毙,只是因为军势太过凶猛,才将这些迟滞、意外掩盖下来。
  一直等到将这些敌众们追杀殆尽,沈云才又下令收缴敌军战马、军械之物,各自换乘,徐徐后退。
  而也一直到了这时候,韦轨等关中子弟们才意识到自己刚才有幸亲历一场以少胜多的奔袭野战,有些可惜的是,他们在这场战事中除了打马狂追之外,根本就没有机会得于斩获。
  这一路奋武军并没有离开灞上太远,待到后退至十数里外,便各自下马于一处河谷附近稍作休整。
  不久之后,东面又有马蹄声响起,另一路新来的奋武军奔行至此,双方会师之后稍作情报交换,沈云等人将一部分缴获战马并军中所余箭矢交给新来的那一支队伍。而后那支队伍便又冲入夜幕中,再向西面不远处的灞上杀去!
  这一夜,奋武军各路人马次第而来,而灞上守军便也接二连三的遭遇袭击。尽管敌军并没有直接冲击营盘,只在营防之外喧嚣,但那接连响起的铁蹄声也让人心惊肉跳。原本军心凝聚力就不强,到了后半夜,更有营士受不了这庞大压力而直接弃营向后方回撤。
  至于身在长安石积城的杜洪,这一夜过得也并不轻松,敌军这么快便杀至灞上,比他的预估要快了十多天,实在令他大感意外。
  他虽然本来就没有死守长安的决心,可是目下还有许多乡宗约定援助并未送达,这让他倍感焦灼,好不容易捱到天明,便又派出麾下一众骑兵斥候,一面查探敌军具体军情,一面催促乡宗速速将援助送来。
  然而奋武军三千精骑至此,很快便从杜洪手中将郊野的控制力争抢过来。
  如沈云所部露宿半夜养足气力之后,黎明时分便又上马,游走于灞上周边,很快便与一些向长安运输物资的乡宗部曲遭遇,一旦遭遇也都无需细审,人员驱逐追杀,物资取为军用。同时那些资助长安贼军的乡户情报也都被逐渐整理出来,着人飞骑送往后方。
  而这时候,王师中路大军桓宣所部才刚刚行入蓝田,部伍徐进,并不争抢时间。待到前锋奋武军送来名单,便都依照名单所指,各遣偏师陈于那些资助贼军的坞壁之外,凡有叩门不开,直以大将军炮轰杀入内,取其资货收为军用。
  至于郭诵的后路大军,行入京兆境内便平向铺开,野中流窜之众俱都收缴一空,监押于那些坞壁残骸之内,进行初步的整编。
  前后三路大军,各司其职,前锋奋武军精骑负责扫荡乡野、肃清耳目,中路襄阳大军并扬武军卒负责拔坚攻寨,拔除各处乡贼据点,后路郭诵大军则收捡流窜之众,荡清野中溃散之卒。
  至于路永的水军,则是沿渭水而进,一方面给陆地大军提供给养补充,一方面也是配合发动攻势,震慑乡野动乱余波。
  王师一路横推,发兵将近一月之后,中路桓宣所部已经兵逼灞上。


第1224章 灞水血流
  五月中,作为三辅精华所在的灞上原野却并无多少水草丰美的盛态,给人最大的感受便是嘈杂、喧闹,人潮如织、比肩接踵,视野所及,几无闲土。
  尽管人烟如此稠密,却与繁华没有半点关系,而是混乱到了极点。各种纷争、私斗几乎没有穷尽,每时每刻、到处都在上演着一幕幕恃强凌弱、以众凌寡的混乱恶事。
  霸水自南向北,将这一片陂塬切割成为两个部分,西面便是混乱不堪的灞上原野,东面一水之外则就是晋军中路大军营盘所在。
  杜洪在近千名精卒的拱卫下行出灞上原野,隔水望向敌阵营盘,眸中则充满了忧色。自晋军前锋游骑出现在灞上边缘至今二十多天的时间里,他也并非完全的坐困愁城等待晋军攻来,还是在周边设置了几道防线组织反击,阻挠晋军的行进。
  然而这几次反击,非但没有收到什么成效,反而更加暴露出他对军队的控制力之虚弱。有的军队甚至前脚渡过灞水,后脚便在对岸一哄而散,完全不愿远出迎敌。
  唯一聊可安慰的便是,那些军卒们即便哗变,也并不逃出太远,野中游荡一段时间后,往往便又跟随各方流民返回灞上。
  晋军攻势太凶猛,前路数千骑兵游荡于灞、浐之间,凡郊野游卒多为逐杀,将长安周遭生民锁困于灞上原野。中路攻坚拔寨,多少耸立乡野数十年之久的坞壁都被无情轰开,乡民们无处躲避,只能蜂拥逃入灞上。
  如今灞上原野,生民以倍数激增,甚至就连杜洪眼望此态都大为吃惊,竟不知乡野之众还有这么多的生民存活。
  可是人数的激增却并没有给杜洪带来实力的增长,反而他此前所经营的灞上防线在经过连番冲击后,早已经是支离破碎、荡然无存。
  晋军攻势之迅猛酷烈,远远超乎这些京兆豪强们的想象。原本在他们看来,杜洪占据长安,又有伪造愍帝遗诏的劣迹,无论如何都应该被排在被进攻的第一目标。在攻克长安之前,晋军应该无暇过多关注周遭郊野。他们只要各自安守乡境之内,便可避开首当其冲的凶险境地。
  可事实证明他们还是小觑了晋军的战斗力,或许对方真的是将杜洪作为首要讨伐的目标,可是收拾他们也根本无需浪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那威力惊人的强大石炮陈设于坞壁之外,一轮猛轰下去鲜有坞壁还能保持完好!
  没有了坞壁的保护,那些乡户们更加没有胆量在全无遮蔽的郊野中迎战晋军王师,有的干脆投降,有的则溃散于郊野,向灞上靠拢而来。
  特别是晋军主力行军路线上的蓝田、新丰、霸陵等各县,乡豪们损失可谓惨重,坞壁能得幸存者不过十之二三,还是因为见机得早而先一步顺义投降,至于剩下作顽抗姿态那些,则俱都被石炮轰开。
  这些乡豪们一路逃窜来到灞上,却并不接受杜洪的管束,各自纠集其部曲乡徒,于坡塬上抢占分割区域、暂作立足,令得原本还存几分秩序的灞上陂塬一时间混乱到了极点。
  杜洪在此立足未久,便有人发现了他的踪迹,很快便有乡豪率领麾下健卒向此处行来,远远便叫嚷道:“晋军暴虐摧残乡土,将军拥众数万,竟然不敢远出迎战、拯救乡亲……”
  听到此一类的斥责声,杜洪恨得牙根发痒,若非担心引起塬上动乱从而给晋军发动进攻的机会,他真恨不得将其人力斩于此!
  杜洪踪迹泄露后,也在周遭引起不小的混乱,多有乡豪冲向此处,有的人则斥骂他胆怯不敢迎战,有的则要求他给自家挑选一片好的休养地,有的则向他讨要此前所援助的资货等物。
  为了避免引起更大的骚乱,杜洪只能在身边护从们保护之下,沿着灞水向北而行,一直抵达灞桥附近,周遭的喧哗声才渐渐停止。
  灞桥守将乃是杜洪的心腹名为张世,见主将至此便上前汇报军情:“我部奉命于渭上围堰截流,积淤泛滥,水道难行,可将晋军暂阻骊山之东……”
  听到部将的汇报,杜洪脸色才总算有些许舒展,这算是近来一个难得的好消息。晋人水军强盛,威名早传于外,一旦沿渭水长驱直入于境中,情况将会变得更加恶劣。
  可是这一点好消息,却还不足以扭转整体的劣势。尤其此前灞上诸多乱象更让杜洪没有了坚守此境的信心,那些逃难的乡众们若能听从他的号令反戈迎战,他还有信心在灞上与晋军进行一场决战,可这是不可能的,一旦妄起战端,那些乡徒们第一反应肯定是继续向后逃窜,冲垮他的营舍布局。
  “人心涣散,士气糜烂,长安此境已不可守,唯今之计只能痛作割舍,收我可用之卒,保我有用之身,先离险境,之后再择良机反攻……”
  面对自己的心腹战将,杜洪也不再隐瞒他的真实想法。灞上那几十万生民对于他而言就是一个沉重到难以负担的重任,他若还留在此地,最终结果只能是揽在一起等死。但若其众而逃,这几十万惶恐之众足以拖延后路追兵,让他有机会逃出生天。
  但就算是逃,也不能简单的拍屁股走人,毕竟他此前与乡众们还有约定,若真轻易背约必被乡徒衔恨于心,一旦塬上那些乡徒们投降于晋军,稍得整编之后便会转为追杀他的急先锋。所以在逃亡前,他还要再作一些准备。
  返回石积城大本营后,杜洪便派人前往灞上原野邀请各家落难乡宗首领,共同商议该要如何迎战抵抗对面的晋军王师的进攻。
  那些乡宗首领们收到讯息后也都各自小作权衡,他们虽然各自落难、乡资被夺,但人丁乡势却还未失,不是没有会被杜洪趁机兼并的担心,可是目下单凭他们自己的力量,也委实看不到挫败晋军、夺回家业的希望,还是需要一个人站出来整个乡人势力。
  所以除了少部分人之外,绝大多数乡宗首领们还是应约而来,一时间单单各家嫡系部曲便有两三千人众集结于石积城外。
  杜洪并没有因为这些乡豪落难便作小觑,仍是礼数周全,亲自前往出迎,待到众人齐聚于此后便叹声道:“实在想不到,晋军诈以王师为名攻我乡境,暴虐之处尤甚匈奴、羯胡!大军过处,乡情崩毁,竟无一二完好……”
  众人听到这话,一时间也是激愤不已,他们新历丧家之痛,对晋军惊惧之余更充满了切齿的痛恨。言及痛处,更不乏人已是忍不住的涕泪横流。
  “乡仇深厚,不可忍耐,今日我召集诸位至此,正为唤醒我关中儿郎烈气,与敌死战于灞上原野!”
  杜洪振臂怒吼,继而帐下亲信便搬抬来大量的箱笼摆在堂下,他上前一步将那些箱笼打开,内中装满了珠玉珍器,一时间令得满堂生辉:“此中诸多金玉重货,既有我多年私囊积蓄,也不乏近来乡亲资助,但乡土都将无存,重货又有何惜。今日毕陈于此,犒赏将士。诸位可有胆量与我同往灞上掠阵督战?”
  听到杜洪如此慷慨表态,众人一时间也是激动不已。于是一众人叫嚣着行向灞上原野,所携带除了这些珠玉珍货之外,另有大量的丝帛、皮毛等物,甚至还有众多柔弱妇人也与这些财货聚集于一处,并作犒赏之物。
  很快,杜洪麾下将士便与那些豪强家奴们在拥挤不堪的灞上开辟出一片空地,将大量金银财货、娇美妇人聚拢在此。杜洪又登上一座坞壁墙头,大声宣告军令,言是凡有亡命之徒敢于过河进攻,只要能够带回一个敌军首级,场中财货、美色俱都予求予取。
  人之大欲,财色而已,如此赤裸裸的诱惑,很快便在塬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民众们俱都爆发出极大的热情,若非那周边还有大量军士包围保护,只怕已经要按捺不住上前哄抢。
  随着杜洪军令传往各方,塬上不乏壮力已经开始自发的组织起来,冲向灞水近畔,将浮板抛入水流中,闹哄哄的往对面冲杀而去。
  晋军方面也很快做出了反应,先是千余骑兵飞驰而出,沿河飞射,大量泅渡卒众溺死于途,不得登岸,尸体或漂或沉,渐渐地就连河道都拥堵起来。
  对面许多冲在前方的卒众们,眼见如此血腥残忍画面,心中也渐渐滋生悔意,可是这会儿他们却已经身不由己,后方大量受财帛鼓动之人嚎叫着向此冲来,前方许多人收势不及直接落水。
  到最后,这一段灞水河流甚至被人尸、器杖所填平,这让后方人众冲杀之途更加明显,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登上对岸,有了稳定的落脚点,继而便向晋军大营发起了冲击。
  然而这群人仅凭一腔血勇,全无章法的冲杀,又怎么能冲垮晋军扎实稳固的营盘,唯一的结果只是尸体横陈,铺设于这一片原野中,死伤不计其数。
  “晋军锐气难当,乡土之祸,实非战之罪!其卒众杀人盈野,丝毫无恤我乡徒性命!我纵然有心决战于此,但众位也见,这只是耗费生民性命的徒劳之举。纵然心痛不忍,但为了保全一二乡土元气,我也要请众位随我转退别处,暂避锋芒,来日总有机会报此大仇!”
  杜洪手指着灞水附近那血腥战场,一脸沉痛道。他不惜以此数千人命营造一个血腥杀戮的画面,就是为了瓦解这些乡徒们顽守于此的心志,受其裹挟遁逃于外。只要有这些乡望加身的乡豪们在他掌握之中,来日他还有集众复起的可能。
  相反的,他若真的孤身远遁,将这些乡豪们留在此境接受晋人管理,这些人为了洗刷嫌疑、邀功取宠,必然要对他穷追不舍、痛下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