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祚高门-第6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的赵国天王石虎率军进入关中,当时蒲氏近居京兆,率先归降,为了避讳石虎外祖名称,蒲洪便将这个儿子改名蒲健。
待到返回自家军帐后,蒲健仍是怒气未消,愤声道:“阿爷对这郭贼也实在太过纵容抬举,他还道此刻仍是他家威霸关中之时,一个被穷追痛杀的狗贼罢了,依我看来就该直接擒杀斩首,凭他那些残弱老卒又能如何!”
另一席中,蒲洪的另一个兄弟蒲安也说道:“三郎所言也有道理,晋军王师西来,赵国这些边将全都无力招架,无能再守关中。为此区区千数残众的助力,却要冒上见恶晋国沈大将军的风险,实在有些不值。”
第1181章 关中前途
对于是否接纳收容郭春所部残师,蒲氏部族内部也是不乏分歧。
如蒲健这样的族中少壮们,自然看不上郭春所部将弱兵微的惨败之师,尤其郭春其人沦落至此仍然难掩其心目中那种根深蒂固对于他们氐人的那种轻蔑。在他们看来,对于这样不识时务的人就该要痛下杀手,以血淋淋的事实教训对方当下势力在哪一方。
至于蒲安这样老成持重的人,则是因为担心收容郭春或会触怒目下正在势头上的晋国沈大将军。虽然眼下晋国王师还未彻底进入关中,但观此形势谁也不会奢望关中这些强梁们还有能力阻止晋国王师挺入关中。
可以想见未来的关中很快就是晋国王师主持局面,而他们就算是收容了郭春的残部,实力也不足以壮大到能够与晋军相抗衡的程度。假使日后那位沈大将军因此寻衅,对于他们部族而言也实在是一场得不偿失的无妄之灾。
话题一旦打开,在座众人也都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当下关中这诡变莫测的情况下,一件事情有不同看法那是很正常的现象,有人反对接纳郭春,自然也就有人支持,而这些支持者也都有着充足的理由。
首先,郭春这一部残师虽然落败于外,但其战斗力仍然不可小觑。无论未来关中局势发展到哪一步,发展壮大自身的力量才是最根本的当务之急。
晋军无论再怎么强大,毕竟眼下还没有成为关中的主人,单凭忌惮便将这一股助力拒之门外,实在是令人耻笑的胆怯行为。
其次,他们氐人蒲氏也不是目下关中最引人瞩目的一方势力,自然也不会成为晋军首先要打击的目标。晋军想要实际威胁到他们的生存安危,还是要先在长安三辅立足才能考虑。
目下看来,晋军虽然气势汹汹而来,但在攻克上洛之后便已经开始收缩兵力,并没有打算在今冬之内便攻入三辅。就算来年战事再启,首当其冲的也是那些三辅之间的晋人豪强,他们蒲氏还有足够的时间观望形势。
第三便就是,郭春虽然已经被打的惶惶如丧家之犬,但郭氏早年毕竟也曾为关中霸主,其强悍姿态还是令关中群豪多有所闻。蒲氏在其落难之际稍施援手,也能更加树立其家仁义形象,这对于招抚周边那些杂胡小部落还是有着很大好处的。
关于这些理由,蒲洪所见要更加透彻。
“东面河洛虽以行台为名,望似大义在身,但深究根本,中晋末帝便为旧赵刘永明擒拿于长安,其国运王气于此早已丧尽,关中强梁群豪谁又会以那江表残立的晋国余孽为意。唯一所患,不过是关中动荡频生,久久无有慑服群豪的英流涌出,胆怯之众多思安定,晋军大势而来,才让那些蚁众欢腾求庇罢了。”
蒲洪凶悍狡黠,对于时局势力变动并人心微妙也都多有思考,如今分析起来便是一脸的笃定:“河洛之间那位沈大将军,言则为王命晋臣,但说到底无非南乡岛夷罢了,趁于世道崩坏兴起边荒,恃其凶勇乡势剪除江表一众华族,把持晋帝于建邺,滥用诏命于中国。”
“往年称雄于关中者,旧赵刘永明不过汉皇刘元海假子,汉国自乱,他才能老树之上再发新枝。羯国石季龙,也是一个弑杀家门同胞的丑类,恃其悍勇暴虐世道。那个岛夷沈维周,跟这二者相比又有什么不同?他若真是晋国纯良贤臣自居,又怎么会急于诛杀弘农杨氏这种华族高望人家以树其权威刑法?”
蒲洪掰着手指头历数一番,而后才叹息道:“如是三者,虽然各自仗恃、禀赋不同,但论及根本,都是一塘的鱼鳖。都是边荒蛮夷的出身,趁此大势崩坏、中国无人,各趁势力而起,攀附老大之上营造各自声势,才成威加一方的雄霸之流。”
“咱们这些氐众野人,杂胡之中尚且不能列数强者,想要在这关中纷乱域中求活,实在太不容易。刘永明夺我乡土荫众,石季龙夺我骨肉子孙,那沈维周虽然还未行入三辅,你们难道以为他就会善待咱们这些不能入其教令中的流窜氐众?他是强势之主,一旦入于关中,无论有无我部收容郭春之罪,必然也会加我刁难辞令!”
蒲洪讲到这里,眸中已有悲愤泪光闪过。对于那些寻常小民而言,他拥众数万有余,纵横三辅内外诸多郡县,诚是一方霸主。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这些年过得就比寻常小民从容多少,他虽然小有势力,但是较之真正的霸主仍然远有不如。
早年他也曾幻想着能够趁着世道崩坏、集结部众而割据一方,可是等到汉赵刘曜称帝于长安时,那些原本推举他为首领的同族中人却是怯于刘永明汹涌势大,逼迫他向其称臣。而后果就是其部曲势力被迫迁离乡土,客寄于长安近边不得动弹。
后来好不容易趁着刘氏败亡稍得自主,然而后继攻入关中的石虎却是一个较之刘曜还要暴虐跋扈之人,蒲氏本就迁离故土旧境多年,势力渐弱,更加无从抗拒,只能引众归附。
石虎虽然在关中停留未久,但还是从蒲氏部族中征发两千余名壮卒编为义从,甚至就连蒲洪两个年长的儿子都被胁迫入军随其东返河北。随着中原局势糜烂,羯国国运腰斩,往来道路也因此断绝,蒲洪甚至不知他那两个儿子目下是生是死。
听到蒲洪言及于此,帐内众人也都是黯然无语,甚至就连族中少壮的蒲健之类,这会儿也实在难作什么雄声忿言,实在是力不如人。
“若果真如阿爷所言,晋军一旦入于关中,必然不会善待我族,那么我族又该如何求存?难道只能在这关西之地流窜待死?”
帐中沉默良久,又有一个年轻人开口发问,乃是蒲洪的少子蒲雄,他见满座族众都是颓丧姿态,便又继续说道:“虽然眼下晋军王师暂止于三辅之外,但也只是暂待时令罢了。观其声势,来年肯定又会大举进犯,三辅那些乡流守户尚且不足,也实在难阻晋军攻势……”
众人听到这话,也都纷纷望向蒲洪,包括此前主张向晋军王师低头示好的蒲安等人在内这会儿也都是一筹莫展。他们除了畏惧西征的晋军王师,除了晋军的确势大之外,还有就是那位沈大将军所表现出来的残忍与杀性较之早年的刘氏与石氏还要更凶恶得多。
汉赵与石赵虽然也都接连以强军蹂躏关中,制造颇多杀戮,但他们这些杀戮也并非全无节制。最起码地方上那些乡宗豪强们只要肯于低头俯首,他们也并未穷杀不止,真正遭殃还是那些无从依存的寒苦伧卒。
两赵交相执掌关中,虽然那些地方豪强们也都多受打压,但只要能够表现出恭顺姿态,那些当权者对于他们也都不乏羁縻拉拢,并不一味强求铲除。
可是晋军还未入于三辅,便对弘农杨氏这种无论在华族还是胡部中都颇具声誉的翘楚乡宗痛下杀手,甚至于连根拔起。要知道这可是此前两个胡人政权都没有做的恶事,也因此他们这些关中人士对于晋军的到来实在惊惧有加。
蒲洪听到这话后,反而笑起来,指着儿子叹息道:“小子观摩世情,所见还是太浅。关中华夷杂处,形势复杂,又怎么是一味穷杀便能定邦。那沈维周虽与刘永明、石季龙同属一类,但所恃终究还有差别。刘石之类,所受都是僭越伪命,所以才优待三辅华族,示其符令庄严。岛夷沈维周本就是攀附南国正统而起,痛杀南迁华族才能执权,如今势力大成,又怎么会再招揽那些北地旧族分摊其人所享诏令权柄……”
“可是阿爷明明前言中晋王气早已丧尽……”
蒲雄仍然有些不理解父亲这一番解释,便又追问道。
“这正是我族子弟与那些真正英流差别所在啊,咱们眼下求活尚且困难,正统与否又有什么助益?可若真权势到了那沈维周一步,他求的是统阔天下,法令华夷,让人甘心追从于他,那就总要给世道一个说法,他这法令权柄是从何处得来。”
其实对这种广而大之的话题,蒲洪理解也是浅薄,只能用自己理解的方式来教诲子弟:“譬如钝刀一柄,握在小童手里不能杀鸡,持于力士手中就能让群敌胆怯。那个晋统王气,就是一柄钝刀,可是在那岛夷手里,就是被打磨成了一柄利刃。”
他见兄弟并儿郎仍是一脸茫然,索性也不再继续纠结这个话题,转而言道:“沈维周虽是凶厉姿态,但到其入于关中后,肯定也不会旧态长持。届时关中华夷便成他的治土顺民,他又怎么会对自己势力大下杀手?他手里握着晋国王命,不需要仰仗那些旧族乡义就能慑服关中华族,所以三辅那些豪强才要因弘农杨氏家祸惊恐。”
“可是咱们这些戎胡之类,本来就在他的王统法度之外,只是畏惧他麾下刀兵强盛才会低头。眼下关中蚁民华夷各半,各方夷部人众甚至还要超过华族,他若全凭杀戮又能杀得多少,只会引得各方惊惧反抗。到时关中混乱更胜往年,那些华族蚁众本是仰望求他庇护安生,结果却更难过活,肯定也要离他远去。”
讲到这里,蒲洪眸光渐有透亮:“那个沈维周是有宏大志向,他最看重还是北上与季龙作楚汉争霸,咱们关中所在于他只是一方侧拱,只要群雄都能敬服他的麾下,他也不可能将强兵长置关中。关中华族他自有王法震慑,可是管制咱们这些夷戎之类,还是要托付各部大人助他。只要我族并不过分桀骜,在他行入最初便列作清扫目标,捱过最初之后,仍有求活余地。”
“真如阿兄所见,咱们更不该贸然收容郭贼啊!”
听到蒲洪这一番解释,蒲安等本就不乐意接纳郭春的族人们脸上不免更加忧恐,不想被第一时间列为清算目标,肯定是越不引人注意才越好啊。
第1182章 老贼奸猾
蒲洪听到这里,脸上惆怅之色更加浓厚,指着蒲安有些不满道:“讲了这么多,只是在告知你等一个道理。生于此世,势弱于人就是一桩大错,你强不过人便是该死,无关你有罪无罪。那些威霸一方的凶类,哪一个不是踩着生人尸骨攀爬上来?你道他会与你一介伧卒胡丑讲什么道理?”
“郭春其人穷途来投,目下确是于我有助,我为何不纳?至于我族来日命途如何,在于我族势力能不能为其所用,又怎么会在这些小节错失?那沈维周是能够窥望天下权位的英流,我若才力足堪助他成事,他怎么会因区区一个郭春而弃用我?”
讲到这里,蒲洪视线又望向蒲健,沉声道:“此事也是教你一个道理,如沈维周那种威名传及天下的英雄人物尚且还要广求众助成其霸业,你区区一个胡酋小子有什么资格去挑拣来投之人?郭春其人,不过一个丧家失众的走狗罢了,纳或不纳都是一桩小事。但途穷之人择我求庇,那是因为在他看来我的志力足堪包庇于他,这些许薄名,你自问与你有几分关系?你又有无资格代替你父决定?”
蒲健听到这里,已是满脸羞惭之色,垂首无语。而蒲洪这一番训斥虽然表面上是在教训儿子,可在场众人听在耳中,心中也都多有感念,明白这也是在暗指他们。
“我族目下势力如何,于此空论晋军是否加害于我本就是多余!那沈维周大势汹汹杀向关中,其所图岂在我这寡弱族众?关中强梁林立,我族身在其中,力不强于人,势不大于人。晋军军势再强,其军尚在三辅之外,眼下又有什么危亡祸患值得你们在这里荒废事务,穷争不休?”
蒲洪讲到这里,语调又有几分森寒。他虽然名义上是部族的首领,但事实上也并没有什么一言九鼎的威望,否则多年前不至于被族人逼迫向刘曜投降,被迫放弃略阳的根基内迁长安。
虽然过去这几年,他也在不动声色的削弱打压早年参与逼迫他的蒲光等族人们,但其实族权仍然分散在一众族亲们手中,他也只能凭着这些年所积攒下的威望来震慑众人。
近来由于晋军西征,令得关中局势诡变莫测,加上整个部族前途也是晦暗无光,也令蒲洪在部族中的威望大有下滑。类似围绕郭春这样的争执,发生过已经不只一次。
所以在蒲洪看来,部族中这种人心涣散、乏甚权威敬畏的状态,甚至较之晋军西征对部族前程的危害更大。
正如他先前所言,晋军不可能对关中杂胡俱都赶尽杀绝,顶多是集中在一批势力较强的几个目标身上,或拉拢或打压以彰显其权威。
他们这一部氐众会否被列为必须铲除的目标,还存在着一定的几率,但是部族人心涣散却会令本就不强的势力更加虚弱。如果没有足够的凝聚力,且不说晋军王师西进入主关中后会不会对付他们,单单目下关中虎视眈眈的各方便极有可能先对他们下手。
生于此世,蒲洪心中未尝没有一二雄心之想,但现实却接连予他打击。永嘉动荡以来,虽然部族在他的带领下没有遭遇什么灭顶之灾,但境遇也是每况愈下,不容乐观。
方今世道,中国无人,边士争进。
跟那些雄壮一时的枭雄人物相比,蒲洪并不觉得自己在才力上有什么明显的欠缺不足,他所欠缺的只在一点运道而已,说的更准确一些,跟他此前所列举的刘曜、石虎包括目下声势正壮的晋国沈维周,他所欠缺的仅仅只是在微弱的时候没有获得一个长期托庇借势的对象而已。
刘曜乃是刘渊假子,石虎则为石勒从子,那沈维周则为晋国驸马、南乡土豪。正是因为身后各有依靠,这几人才能各逞其能,光耀于世道之内。
可是蒲洪部族在关中群雄并立的局面中本就算不上强大,乏甚独立争霸的力量,关中相对闭塞的形势也让他缺乏石世龙那种转战南北、流窜做大的机遇。本族人心不能凝聚为一,接连投靠的几个主上势力也都不得长久,让他身陷泥沼之中,纵有才力也难得施展。
此刻帐内族众们因为蒲洪的诘问训斥俱都变得沉默下来,蒲洪见状后,心中也是不免冷笑。他也明白想要让族众人心再次振奋起来,单凭言语的训斥实在很难做到。
趁着众人各自沉默之际,蒲洪才又开口说道:“目下我族前程如何确是难测,但是较之困居陇上的老羌姚贼又好了许多。羌奴借势旧赵,得以占据我族乡土,久久都不归还。可是现在陇上也是各方乱斗,晋军王师行入关中在即,凉州张氏必也大望陇上,前后都有穷攻,姚贼今次脱身不易啊!”
困境之中能够让人高兴起来的,不是境遇即刻得到改善,而是发现有人比自己还要凄惨更多。所以在听到蒲洪这么说之后,营帐中顿时便响起一连串充满恶意的欢笑声。
关中华夷各半,而各个夷部中又以羌氐最为势大,相对而言,羌人还要胜过氐人几分。因为羌人早在汉魏之际便加入到对于关西的统治中来,比如姚弋仲这一部南安羌,其父柯回便曾官居曹魏的镇西将军、西羌都督,直到姚弋仲又举族内迁到汧水附近的榆眉。
榆眉地在右扶风,与世居陇上略阳的蒲氏部族本来井水不犯河水,可是刘氏入主关中后,却将两部族地对调,如此一来便有了矛盾。
思念故土的想法,并非晋人华族独有,他们这些氐羌之众也是拥有此类情愫。相对而言,氐人的感情诉求以及实际需求要更加迫切,尤其随着被三辅豪强逐出三辅之后,氐人是迫切需要一个安居地,原本的乡土略阳自然便成了他们首选。
可是想要返回故土又谈何容易,蒲氏虽然世居略阳,但也远远没有达到独掌郡境的程度,乡土中不乏旧仇,那些人便伙同姚氏抗拒蒲氏回迁。双方乱斗几场互有胜负,将蒲氏强阻在外。
此刻听到窃据自己乡土的恶贼姚氏将要遭殃,众人心中自然难免泛起由衷的快乐。许多人也都纷纷开口言是应该趁此机会穷攻姚氏,将这些羌奴逐出乡土!
蒲洪闻言后却是摇了摇头,说道:“若是往年时节能够将姚贼逐杀于外,无需你等劝言,我必引众恶战。可是如今关中剧变在即,我等部众就算是再归乡土,其实也是难有作为,无非将姚氏疾苦抢来自身承受罢了。”
“凉州张氏窥望陇上多年,他家虽然也是远国日久,早成割据,但总还是以晋臣自称。目下晋军西来,正与他部成于东西呼应,张氏必定穷攻陇上。况且陇上目下也有群贼纷争,我部离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