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争在五月二十六日暴发,早就抱着“止损”念头的关东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崇仁天皇的默许下,除了在锦州稍稍用心抵挡了解放军几天外,他所下达的军事指令,全是保存实力后撤。
从远东进入东北的中苏联军,几乎没有费多大的力,就解放了东北大片的土地。
到了七月五日,解放军已成功“光复”东北全境,无论是日军还是中苏联军,双方的伤亡都十分地小——因为绝大部分地区,日军都是不战而退。只有锦州方向和哈尔滨发生过短暂而激烈的交火。
到了七月七日这天,全部的日军都撤回到了鸭绿江以东的朝鲜境内。
东北全境就此“光复”。
在撤退的过程中,日军也没有对东北境内的设施进行破坏。倒不是他们变得“善良”了,而是在崇仁天皇听从李华梅的建议“以保全东北设施”为条件,和新中国进行谈判。
中苏联军联手对日本宣战时,日本军方高层皆知道东北大势已去,对守住东北已全然不抱希望了——其实这一年来,冈村宁次在崇仁天皇的指使下,一直暗中抽空驻东北的关东军,将兵力和物资全集中到朝鲜境内,日本军部的高层又怎么看不出来?
只是虽然大家明知东北已是块河豚肉,但为了自己的利益,没人愿意捅破这层窗户纸而已。日本陆军军部虽然疯狂而“中二”,但在“糊”和玩“鸵鸟”这事上的水平,同样也不差。既然冈村宁次愿意自个“背黑锅”干脏活,军部的人也乐意他这个司令官这么做。
其实这一年来,通过李华梅的活动,以及对新中国的愈来愈了解,军部高层的人皆知守住东北已是不现实的事,只是没人愿意说破这件“皇帝的新衣”以免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
冈村宁次本来也不愿意干这种“脏事”,但是李华梅说动了他。
“冈村阁下,你为帝国的对外政策转型背的黑锅,天皇陛下是非常清楚的。军部的那些人明知正确的事而不去做,明知错误的事,却为了政治正确和自己利益而拼命去做,这种局面天皇陛也明白。天皇陛下是不会忘记为帝国背黑锅干脏活的人的。”
冈村宁次和石原莞尔商量过后,答应了李华梅,决定“为了大日本帝国长远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名誉”。
两人共同承担了“瞎指挥”放弃东北的责任。崇仁天皇记得这两人的好,事后虽然将二人免职,但只过了一年很快就将他们再度提拔起来。比起军部那些过于“聪明”的家伙们,两人主动地替崇仁天皇“分忧”,在未来的日子里为自己赚到了更多的政治前途。
而为了日本民众能接受军方将东北“归还”中国的做法,这一年来,日本官方媒体也长期在报纸上宣传新中国和旧中国不一样的地方,提前给日本民众打“预防针”,为全面放弃东北做好舆论准备。
1939年七月七日,东北全境光复后,中苏联军最终止步于鸭绿江西岸。
之所以最后没有越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
苏联方面,斯大林在关键时候又“掉链子”了。主要原因是斯大林认为在朝鲜留个尾巴,留着日本来牵制中国更有利些。
而中国方面,在得到李华梅送来的和日本高层的战略设想后,中共上层也不想在这个时间点,和日本在朝鲜血拼。日本人能放弃东北是因为他们看到这里战略环境恶劣,面对中苏联手没有半点胜机,所以主动放弃。而退回缩朝鲜后,利用朝鲜北部多山的地形,以及这两年在这里修建的大量堡垒,日本是决定在这里和中苏联军血拼一场的,朝鲜是他们不能放弃的底线。加上日本人在战争暴发时,派出密使主动提出以日方放弃东北,将东北完整的归还中国为代价,换取朝鲜的“安全”,这一“示好”让中共对越过鸭绿江作战也开始变得三心两意起来。
当中苏两家出于各自的原因而停止前进后不久,到了当年八月,日本和苏联、中国先后签订了停战条约。
苏联收回了自己在库页岛的全部利益。而中国收复了东北,至于日本,则在心惊胆颤中,保住了他们在朝鲜的利益。
在战争期间,英国政府出于“好心”,支援了日本一笔军火贷款,除此之外,英国人和法国人一样,什么事都没有做。现在的英法两国,已经为德国这条欧洲恶狗的崛起而头痛万分,根本就没有多余的精力留神亚洲。倒是美国政府,本着大陆势力平衡的想法,在这期间又支援了日本一大笔贷款。
英国人和美国人想看到的事情,是日本在东北亚和中苏两家大打出手,无论胜负如何,三家都会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东北的战争中。这样的话,英国殖民地短期内是绝对安全的。
只是美国人和英国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崇仁天皇在李华梅的劝说下,根本就无心在东北开战,战火一燃,就主动放弃后撤。
中苏联军几乎完整地收复了东北全境,战后在清点库存时,解放军发现日本人遗弃的仓库里几乎全是空的,而东北不多的工业基础也早在去年一年里被拆得七七八八,大批机器设备都被运回日本。
李华对崇仁天皇说的第三条道路,日本终于还是按照这个设想实行了,英美期望中的中日大战,最终并没有爆发。
而到了当年九月,德国也并没有象历史上一般,派人冒充波兰人在电台里对德宣战,而是依旧保持着和波兰的“和平”状态。
德国人所以不开战,是因为苏联红军还没有准备好。根据斯大林的意思,德国将发动战争的时间,推迟到了当年十月。
到了1939年十月七日,苏德两家同时“发声”,一起对波兰提出了“领土”要求。
德国人的要求是波兰归还凡尔赛体系中被他们割走的但泽。
而苏联的要求无非要波兰归还华沙战役后被割走的西乌克兰。
英法两国最害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红色的苏联和褐色的德国,终于公开地联起手来。两国限期波兰在二十四小时内做出答复。
波兰理所当然地拒绝了这最后通牒。
十月八日,苏德两家同时对波兰宣战,两家的宣战时间,甚至只间隙了不到三十秒。
当德国和苏联的铁蹄同时碾过波兰的国土时,英法两国政府在装模作样地抗议了两天无果后,于十月十日宣布对苏、德开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爆发。
第四卷不一样的二战!
第229章从白色方案到法国战役
问:欧洲最作死的国家谁?
答:平德镇露大波波。
波兰这个欧洲最奇葩的国家有多作死呢?
一战结束后,俄罗斯内战不休,德国被严重削弱,新生的波兰就在英法两支持下,东踩毛子,西咬汉斯,好不得意。
在欧洲挑衅苏德两大传统强国,拔虎须也就罢了,在欧洲以外的问题上,这个国家也是奇葩无比的存在。
日本入侵中国东北时,波兰是最先承认满洲国的。1935年的英日对华干涉战争中,波兰明明在中国没有任何的利益损失,但也跳出来高声对“中国的布尔什维克”宣战,不停地秀其在国际上的“存在感”。
谁知二十年河西,二十年河东。时间才过了不到二十年,随着德国和苏联的重新崛起恢复,到了1938年时,波兰的国家战略形势已到了极其危险的境地。
然而即使是这样危险的情况,到了1939年1月,在西边愈来愈强势的德国,强行吞并捷克时,波兰这个奇葩国度,居然也跟着德国人一道,热烈参予了瓜分捷克的盛宴,强夺了数千平方公里的土地,浑然不知自己这种贪小利卖盟友的后果却是唇亡齿寒,完全是自寻死路。
1939年1月,在德国人享受“捷克”大餐的欢宴上,波兰溜进来分了一杯水酒。时间才过了不到九个月,为贪小利而卖盟友的波兰人就遭到报应了。
1939年十月七日,苏德两家同时发声,一起对波兰提出了“交还领土”的要求。到了这个地步,此时德国和苏联,已经是公开赤裸裸地向世界表明出“苏德”联合的架势,全世界在大吃一惊之余,却也很快明白这是理所当然的。毕竟在过去的几年里,德国的表现实在是太“红”了。
当英法两国的政治家们还没有弄明白,法西斯德国和社会主义苏联这对天然的死对头是怎么会好得象穿一条裤子般联起手来的问题时,苏德两家在对波兰发出最后通牒的二十四小时后同时对波兰宣战。
波兰的西边,德国以十个装甲师,六个摩托化步兵师为主要突击力量,随着希特勒一声令下,于十月八日越过德波边界进入波兰发动全线攻击。上千辆的装备40毫米坦克炮的二号坦克蜂拥般地涌入波兰。而德国空军仅用三天的时间就使波兰空军在西线不复存在。德国装甲部队与空军构成的快速纵深挺进力量,将陈旧庞大的波军迅速撕裂、合围。
波兰的东边,以新式的BT5,BT7为主体的苏联装甲洪流,几十万苏联红军,也在同一时间对波兰发动猛攻。
苏、德两家的进攻完全是同步进行,号称“平德镇露”的大氵皮波,在作死了十余年后,终于求仁得仁,遭来了“报应”,被苏德两大流氓怪叔叔,一前一后夹攻,破了身子爆了菊,硬生生地夹成了大肉饼。
比起历史上的德波战争,这个位面由于有穿越者相助,德国陆军的战斗力更强,装甲兵作战理论更加完善,而东线的“盟友”苏联也同一时间配合作战,两线为敌的波兰人在西线有效的抵抗力更弱。
十月八日宣战,到了当月底三十日,波兰首都的华沙就宣告沦陷,华沙政府宣布投降,波兰第七次被瓜分。
而后,苏德两家根据“列宁格勒谈判”的协定,大体以纳雷夫河—维斯瓦河—桑河一线为界,将波兰一分为二。由于前期德国的进展速度更快,终战之时德军进攻过猛,在追击中越过了事前商定的分界线,战后不得不主动撤军将“多占”的地盘交还给东线杀至的苏联红军。
而后,东线的苏联红军和西线德军在会师之后,双方开始了热烈的联欢活动。两方的高级将领会面后互相庆祝联合作战的胜利之余,还一起深入地探讨了“装甲兵运用”的话题(这些都是历史上发生过的)。
由于林汉的干涉,提出“装甲兵大纵深作战”理论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并没有被杀。当时林汉和斯大林谈起德国为何在前期会取得惊人的大胜时,故意模糊地向斯大林说明是德国人使用了类似图哈切夫斯基主张的装甲兵理论指导陆军。林汉故意只是轻轻地“一句带过”这件事,而当时他对斯大林说的每一件事都太过惊竦,斯大林也没有太在意这一点。
事后在处理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问题上时,斯大林虽然架空了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但他的大纵深理论还是保留了下来。
在波兰战役时,苏联红军以大纵深理论为基础在西线的装甲兵运用效果也很一般,具体实施时组织混乱无比,作战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极多——实际上图哈切斯基元帅的大纵深作战理论,和历史上苏联红军在苏德战争中逐渐成熟的装甲兵运用战术区别是很大的。图哈切夫斯基的设想有些过于超前了,而当时的苏联军队的机械化程度和组织能力远没有达到他所主张“大纵深”作战的要求(具体情况我就不多写了,省得骗钱。)——历史上苏联大概要到六七十年代后,其装甲部队的机动作战能力才达到图帅设想的技术要求。
当然,和图哈切夫斯基同时代的德国古德里安将军的“闪击理论”在波兰战役时,同样暴露出一堆的不足和缺陷,历史上德国的闪击战术,要到法国战役结束后才完全成熟。不过在这个位面,由于有穿越者相助,古德里安的“闪击理论”完善了很多,但在波兰战役中,德军也暴露出扩军太快,军队的综合素质下降严重的问题。
(注:历史上波兰战役结束后,德国为何拖了近半年才发动西线的法国战役。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波兰战役中,德国陆军暴露出一堆的问题和缺陷,在1939年冬季的“静坐战争”时期,德国陆军吸取了波兰战役中的各种教训后,都趁着冬季拼命地练兵,以提升军队的整体素质,这才有了后来法国战役的大胜。所谓的强军,都不是天生的,都要通过实战发现各种问题不足,然后进行相应对性训练,打出来,练出来的)
当苏德表现出盟友般一至的态度,同时用一个口气“说话”,同时宣战,配合得象一个人般地一起瓜分了波兰之时,如梦初醒的英、法两国这时才发现,他们已处于极为不利的战略劣势之下。
苏德之间竟好得象穿一条裤子一般,英法两国最担心的事情已变成了最可怕的现实。
由于苏德两家是同时对波兰提出领土要求,同时对波兰宣战,在捷克问题上已经卖过盟友一次的英法两国,这时就不得不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要不要把波兰也象卖捷克一般地再卖一次?
卖捷克可以推托是被不讲信用的德国人骗了,但如果再卖有过“条约”保护的波兰,那就怎么也说不过去了。如果英法两国再这样任由苏德两家对其“盟友”出手而不有所实质意义上的举动,两家在欧洲大陆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将被降至最低。
英、法两国政府在电报来往了两天,被迫痛苦无比地做出了最不情愿的选择:对苏、德两家同时宣战。英法现在是不得不战,因为苏德两家看似同穿一条裤子一起瓜分波兰的作法,已经让英法明白,如果再这样绥靖下去,自己在欧洲的“盟友”,只会一个一个地被两家一口一口地吃掉,他们已到了不得不战的地步了。
波兰战役时,英、法两国在西线的表现被称为“静坐战争”。但实际上两家也并非无所事事,倒也曾努力地从西线向德国发动过牵制攻击,只是在西线的“齐格菲防线”受到了阻碍后,就又很快地缩了回去,然后几十万大军就一起坐在了马齐诺防线“观战”。由于苏德两家进攻的速度太快,波兰败亡的速度更是快得惊人,由于总动员的滞后性,到波兰败亡时,英法联军在西线集结的兵力也严重不足,其几十万大军的“静坐”也没有多坐几天波兰战役就结束了。
待波兰战役结束后,苏德两军“和平”会师,聚会联欢的消息传来,一想到苏德联盟的可怕阴影,想到两国加起来是他们两倍以上的兵源人口优势,英法两国的联军哪有勇气爬出马其诺防线,象一战一样打一场类似凡尔登战役般的消耗战?
1939年十月之后,德国西线象历史上一般,地面上陷入了平静的“静坐战争”。而在东线,苏德两家按照《列宁格勒协议》商定好的那般,瓜分了波兰的地盘,然后双方根据协议将主力部队逐步地撤离波兰,只保留了维持当地秩序用的“治安部队”。
1939年的冬天,苏德两家都干了同一件事,那就是在波兰拆工厂,让这个国家去工业化。此外就是互设观察员,互相在边境线上撤军,以减少彼此的“不安全感”。到目前为止,双方都尽可能地保持“友好”的姿态。
德国的东线稳定下来了,但西线却并不平静。地面上的双方陆军虽然玩起了观望战争,静坐战争,但双方的空军在天上,却象历史上一般实打实地开战交火。替代BF109成为德国空军主力的战斗力是HE112战斗机,其性能已在英法两国的相对落后的飓风战斗机和法国的歪脖战斗机MB。150战斗机之上。
为了“加强”苏德联盟的“稳定性”,在林汉的建议下,斯大林也派出苏联空军加入了西线的空战,这些苏联空军飞行员驾驶的都是德国造的HE112战斗机。和历史上相比,德国不但陆军更强了,就连空军也因为得到了苏联空军的相助,也拥有了更多的飞行员。
在武器产能方面,历史上德国军工生产动员能力极糟糕,除了自己糟糕的组织动员能力外,矿产资源不足也是重要的原因。不过,根据《列宁格勒协议》的要求,在开战后的最初几个月,苏联还是依照协议,供应了德国大量的矿产资源。而这个位面的德国,在战前也已在国内完成了重要的战略资源贮备和石油贮备,短期内军工产能还是可以放开手脚进行总动员生产。
谈起军工产量,很多人总是不自觉拿德国坦克生产的问题套用到飞机身上,但其实这是个错误的看法。
二战时一架战斗机的制造工时和消耗的原材料,远低于一辆坦克。而二战时的德国,从1939年到1945年,从来都不缺少飞机,他们缺少的仅仅只是飞行员而已。即使是在盟军打到家门口的1945年,德国空军面临的问题也只是缺油,以及飞行员被“海量”的飞机“淹没”的问题。飞机产能不足的问题,从来就没有在德国空军身上发生过。
而苏联方面所以如此“热情”地派出飞行员参予西线的空战,除了要加强所谓“苏德”友好的联系外,另一个因素也是斯大林想尽早地让苏联空军参予到现代空战中,以防闭门造车造成空军发展的“脱节”。而汉娜所以接受苏联空军的相助,除了可以借此要求增大苏联对德国的矿物出口份额外,也是为了向苏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