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东1628-第5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俗话说“蛇有蛇道,鼠有鼠道”,千万别小瞧这些当地的地头蛇,即便是官面不知道的事情,或是解决不了的麻烦,交给他们保证利利索索、不留后患的摆平。
  刘同这帮人在武昌府周围的江面上漂了十几年,干得就是敲诈勒索、走私销赃的勾当,甚至劫船杀人的事情都干过。如果不熟悉武昌府周围,可能银子没捞到,还得把自己搭进去。
  虽然远东军情报部几年来不断的收集情报,可和刘同这个在附近江面漂了十几年的地头蛇相比,当然会有所不足。
  武昌府码头,因横跨东西的长江和连通南北的汉水而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至明末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武昌府也成为中部地区集散商货的著名码头。湖广、江西、四川等省及下江商人、徽商来汉进行贸易的商船,均有停泊的码头。
  江对岸的汉口汉阳也是非常繁荣的码头,自从万历末年实行纲盐法以后,汉口成为湖广淮盐分销总岸。汉口、汉阳也以其地理优势条件优越,商贾云集,与佛山、景德镇、朱仙镇一同号称为天下四大镇。
  不仅如此,明末以来,随着苏常产粮区逐渐减少,湖广已经成为大明最重要的产粮区。这里也是明末最重要的漕粮征收地区。
  湖广地区的荆江、汉江、湘江、沅江、资水、澧水,以及洞庭湖、洪湖等众多湖泊沿岸,遍布着官府的粮仓和民间的粮店。“湖广熟,天下足”可不是说着玩的,如果第一分舰队在江南劫掠计划行动顺利,光是在湖广地区就能收集大批的粮食等物资。
  清晨时分,武昌府码头就已经是一派繁忙的景象。码头上的商货堆积如山,靠力气吃饭的脚夫、船工很早就起来在码头上拼命的忙碌。
  “嗡嗡……嗡嗡……”
  一阵剧烈的轰鸣从江面上传来,盖过了码头的喧嚣,让武昌府码头上忙碌的人们不禁驻足观望,只见几艘样式奇异的快船,犹如离弦之箭似的冲进了码头。
  “嘭……嘭……”
  这几艘快船虽然看着不大,但重重的撞在了码头外侧的船上,把几艘宽大的船只撞得剧烈的摇摆了起来,一艘装满了货物的船只猛的晃动了一下,船上装的货物纷纷落入水中。
  码头上忙碌的脚夫船工,被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得纷纷逃上了码头躲避,码头上的人也纷纷逃离,使得码头顿时陷入一片混乱。
  百余名远东军官兵端着步枪踏着码头上停泊的船只,冲上了武昌府码头,步枪上明晃晃的刺刀闪着慑人的寒光,让本就混乱不堪的武昌府码头变得更加不可收拾。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码头就是龙蛇混杂之地,也是各路好汉竞相争食的场所。武昌府和江对岸的汉口、汉阳等地更是如此。
  这片码头的混乱,首先惊动的并不是官府,反而是码头的帮会势力出来了。百余名满目凶悍的亡命之徒,手拿朴刀、铁棍等凶器冲上了码头。
  帮会之间的在码头上争夺地盘是常有的事情,所以每个帮派都要养些敢打敢杀的亡命,来应付这样的场面。
  可是一帮亡命打手刚刚来到码头,就见一群手持武器的粗壮汉子冲向了他们,还以为是那个帮会势力过来砸场子,所以纷纷咆哮着冲了上去。
  “砰……砰……”
  一名远东军的排长举起左轮手枪,几名冲在最前面的黑帮打手被接连打倒,其他战士也纷纷举枪射击,剩下的黑帮打手顿时一哄而散,鬼哭狼嚎的四处奔逃。
  如此一来码头上也变得更加混乱,随后赶来的一帮官府衙役、皂隶和帮闲,看到如此情景,非常光棍的转身就逃。
  远东军突击部队根本不去管他们,后续的战士抬着两挺水冷重机枪,在码头上建立了两个机枪阵地。
  江面上的几艘内河机帆船上的官兵纷纷抛出绳索,将码头上的船只纷纷拖走,不一会的功夫,几百米长的码头便被清理一空。
  一队内河蒸汽甲板驳船没等码头清理完毕,就缓缓的靠上了武昌府码头。大批工兵跳上了码头,利用甲板驳船上的蒸汽动力驱动的吊车,将船上的各种物资吊装上岸。
  武昌府码头上堆满了各种货物,显得混乱不堪。突击部队人员不足,只好将码头上几百名没来得及逃离的脚夫和船工强行征用了,帮助突击部队清理码头,并帮助工兵部队建立登陆场。
  随着一个个蒸汽甲板驳船队不断的靠岸,大批工兵物资也相继被卸到了武昌府的码头上,工兵部队开始在武昌府码头上建立登陆场。
  而更多的突击部队则是不断的登陆,然后以连为单位在当地情报站的协助下,迅速的向武昌城内攻击前进。
  刘同跟着舰队司令部乘坐驳船来到武昌府码头的时候,面对码头上的变化,他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近千米长的码头已经清理一空,浮动码头几乎连成一片,一个个平板船队正靠在码头上紧张的装卸物资。
  两边延伸出几条长长的栈桥式浮动码头,一队队全副武装的远东军官兵跳到栈桥式码头上,列队跑步通过栈桥,向武昌府挺进。城内到处都是嘶喊声和惨叫声,还能传来一阵阵零星的枪声。
  武昌府码头也被清理出大片的空地,各种战备物资整齐的码放在一个个由围栏围起来的物资存放点内。码头上虽然纷乱,但所有工作都有条不紊,效率非常高。就连被强征的大批脚夫和船工,都已经进行了简单的整编,由远东军指挥他们在码头忙碌。


第1233章 楚王府
  刘同转过头看向了长江对岸,发现江北的汉阳、汉口码头也升起一簇簇的浓郁的烟雾,遮天蔽日的好不壮观。而且空中还漂浮着数十艘飞艇,正悬停在武昌府、汉口和汉阳的上空。
  看到如此场景,也让刘同的心里震撼不已。
  这才多大一会儿功夫啊,这帮人已经控制了武昌府和汉阳、汉口码头。不但如此,他们还攻进了武昌府城内。这些人到底是什么来头,至少在大明他没听过有这样强悍的兵马。
  刘同只能祈求这帮人别特么卸磨杀驴,他在武昌府还有老母、妻儿一大家子人呢。现在他已经不在乎了,无论这帮人让他干什么,刘同都会毫不犹豫的去做,只要能活下性命就行。
  “嘭……”的一声闷响,正在胡思乱想的刘同身体一震好悬摔倒,也让他从纷乱的思绪里惊醒了过来。
  叶长盛临下船时,对刘同笑着道:“我现在交给你一个任务,一会我让人带着你去战俘营挑人,就挑你这样熟悉武昌府周围水道的人。”
  他说完看到刘同满脸的紧张,就笑骂道:“麻痹的,老子用你,是你三辈子修来的福气,你还不愿意啊。帮助我们远东军,少不了你们的赏钱。”
  刘同听了大惊失色,急忙又要跪下,但是被叶长盛一把拽了起来。
  “挺大个男人胆子这么小,别特么墨墨迹迹的,今天你必须帮我找齐百十号人,若是找不来我唯你是问。”
  叶长盛说完狠狠的瞪了刘同一眼,然后跳上了旁边的浮动码头。刘同还想问点什么,但是站在他身后的两名远东军战士却拎着他来到了码头,把他押走了。
  此时码头上已经建起了临时司令部,叶长盛和南方兵团第四海外师各级军官聚集在这里。
  “突击部队登陆以后,情报部驻武昌府情报站的人员,组织力量协助部队打开了武昌府的城门,目前突击部队已经冲进了武昌府城,并占领了城内的各个关键地点。我们还派出了大批内河机帆船,封锁了武昌府南部的各个交通要道,争取不让一艘船只逃离武昌府。下一步我们会陆续组织部队,通过附近的荆江、汉江、湘江、沅江、资水、澧水等发达的水道,深入湖广各地劫掠粮食。”
  叶长盛听了师长刘东的汇报,想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道:“江北先不要管,只要控制住长江、汉水河面即可。目前部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快控制武昌府城,这里有大明中央布政使司衙门在武昌府的办事机构,布政司存放钱粮的金库和粮库、武昌府的粮库、藩库所在地都在城内。而且大家别忘了,城内还有一个超级大户楚王府,及其大批郡王府和大明宗室的聚居区,那里也是我们的主要目标。武昌府是大明中部地区的商业重镇,城内各种商铺、仓库里面粮食和布匹等物资海了去了,我们要抓紧时间抢运,尽快将物资运过江北。”
  大家听了叶长盛的话,也都承认这个事实。武昌府周围大小近百个湖泊星罗棋布,水网发达,地形环境极其复杂。就算情报部经过几年的努力,也无法像刘同这样的地头蛇熟悉当地环境。
  叶长盛笑着道:“我已经让刘同在战俘营挑人去了,多找一些他这样熟悉湖广当地环境的地头蛇,分别配备给我们各个突击部队,再结合情报部提供的情报资料,这样一来我们在江南的劫掠行动势必会如虎添翼。”
  中午时分,远东军已经彻底的控制了武昌府城内外,大批码头上的脚夫和船工被强行征用,并对他们进行了临时整编,组成了一个个中队、大队,帮助远东军搬运各种物资。
  远东军进城后并没有急于劫掠楚王府和码头上的商铺、仓库,而是集中力量搬运大明布政司存放钱粮的金库和粮库、武昌府的粮库、藩库。
  城内城外的手推车、马车和大牲口都被远东军强行征用,一辆辆装满了物资的车辆源源不断的运送到码头,然后由大批内河蒸汽甲板驳船队运送至江北的汉口、汉阳码头。一时间无数甲板驳船在长江两岸的河面上来回穿梭,浓郁的烟雾几乎遮蔽了天空。
  叶长盛和刘东等人走进了武昌府,发现城内街道上到处都是远东军的官兵在巡逻警戒。自从远东军进了武昌府,城内的老百姓都紧闭房门,生怕入城的贼人破门而入。
  这个时代是凡城破之后,首先遭殃的就是老百姓。有的军将为了提高部队的士气,甚至会鼓励官兵烧杀淫掠,所以现在城内的老百姓都是战战兢兢。
  但是最担心的却是楚王府的大明第九代楚王朱华奎。
  明洪武三年,朱元璋封第六子朱桢为楚王。楚王府位于高观山南麓,坐北朝南,背依高观山,东西宽两里,南北长四里,占地八平方里,相当于当年的半个武昌城。
  楚王一宗人丁兴旺,至明末子孙不下万人。不仅楚王、楚王的郡马及楚府的郡王如此,就连楚王府的高级官吏管氏、护卫安氏、典宝熊氏等,莫不成为昔年江夏的望族。
  明朝历代楚王均居于楚王府内,历代楚王的子孙均受封为郡王与将军之衔,郡王名目虽有通城、汉阳、大冶、寿昌、崇阳之类,却都是虚人其名,那里并非其封国,他们也都居于武昌城内。
  武昌楚王府曾与西安秦王府、开封周王府、成都蜀王府并称“天下四大富藩”。历代楚王凭着手中的“金饭碗”代代相袭,过着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奢侈生活。而且还大肆兼并土地,盘剥商民。朱华奎在位六十三年,据说府内钱财堆积如山。
  叶长盛等人来到了城内楚王府外,此时远东军已经将楚王府团团围住,正在等待进攻的命令。
  刘东看了眼楚王府的高墙,笑着道:“历史上的崇祯十六年,张献忠进攻武昌府。省城文武官员齐集楚王府,跪在朱华奎面前请他借给几十万两银子充作军饷,‘王不应。’不久农民军入城,活捉朱华奎,‘尽取宫中金银数百万,辇载数百车不尽。’张献忠都叹息‘有如此金钱不能设守,朱胡子真庸儿!’然后下令把朱华奎用笼沉杀于江,‘楚人于是憾王之愚也’。”
  叶长盛点了点头道:“虽然大明各地的藩王宗室在各地作恶多端,但我们远东公司不会屠戮朱家子孙,只要他们交出家产,我们还是会留他们一命的,只是以后要把他们送到遥远的海外,任其自生自灭了。”


第1234章 粮食,粮食
  自从远东军包围了楚王府,早已被吓破胆的朱华奎,将王府的侍卫和青壮仆从交由长史徐学颜统领,试图守住楚王府。
  虽然王府徐学颜还算忠义,想与王府共存亡。可众多王府侍卫和青壮仆从却没这个觉悟。这个世上哪有几个愿意为主子尽忠的人,面对府外如狼似虎的远东军,总会有几个聪明人。
  叶长盛他们还没下命令进攻呢,王府的两个大门就被几个王府的侍卫打开了,主动投降了远东军。
  面对如此情况,叶长盛当然不会客气,直接下达了进攻的命令,轻松的控制了楚王府,几乎没有遇到抵抗。
  远东军倒也没怎么难为大明楚王朱华奎,及其大批郡王和大明宗室,只是限制了他们的人身自由,等待军委会的命令。
  叶长盛还特意的去看了下大明楚王朱华奎,但是这位大明楚王的表现却让人非常失望,见到了叶长盛直接就“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咣咣的磕头,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求饶,叶长盛他们看了很扫兴。
  南方兵团第一分舰队控制了武昌府以后,开始在情报部门的协助下,有计划的在武昌府进行大肆劫掠粮食、布匹等物资。
  当然,部队主要就是四处收集粮食,至于其他物资都要为粮食让路。甚至从楚王府缴获的大批金银珠宝、古董字画等奇珍异宝,都只能暂时封存在武昌府码头的临时仓库里。
  没办法,第一舰队的船只看似很多,但面对堆积如山的物资,依然有些捉襟见肘。仅仅是一个武昌府,缴获的粮食等物资就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要把如此多的粮食统统运过长江,可不是十天半个月就运完的。
  而且目前第一舰队虽然派出了大批部队,利用湖广地区发达的水网,迅速的占领了荆江、湘江、沅江、资水、澧水,以及洞庭湖、洪湖等众多湖泊等沿岸的城镇。
  第一舰队各部队的战果极其辉煌,随便一个码头都有大批的存粮,数量之大简直让人难以想象。
  自从崇祯大旱以来,大明各地的粮食价格都是翻着翻的往上涨,湖广地区自嘉靖以后,就逐步取代了苏常地区,成为了大明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粮食不断的上涨,也为湖广、江西等江南地区的士绅官员、土豪地主、大户商贾带来了发财的机会。
  第一舰队在湖广各江河、湖泊沿岸地区缴获的粮食,都是这些士绅官员、王公勋贵、土豪地主、大户商贾囤积了几年的粮食。
  整个大明北方赤地千里,饿殍遍地,可江南的大批粮食除了每年必须缴纳的漕粮以外,都被江南的士绅集团和商贾大户囤积了起来,几年下来也为他们赚取了惊人的利润。
  明末这个时代,朝廷要钱没钱,要粮没粮,天下的老百姓活得别提多苦逼了。但是大明天下那些道貌岸然,虚伪至极的士绅集团,还有各地的藩王勋贵,却都是富可敌国。
  即便王朝倾覆在即,他们依然在恬不知耻的发国难财,其实大明亡就亡在这些不要个逼脸的寄生虫的身上了。
  第一舰队毕竟兵力不足,占领一个地方,只能留下少数的部队收集粮食,然后就地驻守等待舰队派出船只运粮。第一舰队船只虽然不少,可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粮食,船只当然不敷使用。
  为此,叶长盛专门向战区司令部求援,希望增援一些船只加强第一舰队。他还将第一舰队目前遇到的困境对战区司令部做了详细的汇报。
  其实南方兵团不止第一分舰队,在江西和南直隶等地区的第二分舰队和第三分舰队也面临这个窘境,虽然其他两支舰队情况没有第一分舰队那么严峻,可他们缴获的粮食,数量也非常巨大。
  如今中原战役司令部已经前移至北京城下,战区司令部李明接到南方兵团长江舰队各个分舰队的电报后,马上对这个情况重视了起来。
  中原战役总攻开始以后,北方兵团和东部兵团的攻势顺利的有些出人意料,各个突击部队的速度非常快,大大的超出了之前的预期。
  可没想到南方兵团的却出了岔子,虽然不是军事上的问题,但是也说明战区司令部在战前准备不足,导致了长江舰队各分舰队面临兵力和船只不足的窘境。
  虽然远东军发动中原战役,主要是占领长江以北地区,但是南方兵团的劫掠江南计划,却对公司入主中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缺粮啊,大明北方连年大旱,再加上流贼遍地,像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区,早就变得糜烂不堪,很多地方农业生产几乎陷入停滞。
  虽然远东公司为了发动中原战役,用几年的时间储备了大量的物资,可面对大明北方广阔的地域和无数嗷嗷待哺的百姓,依然是略显不足。
  而最大的缺口,依然是粮食,粮食,还是特么的粮食。
  从远东公司来到这个时代,粮食问题就像梦魔似的,一直困扰着远东。如今南方兵团的劫掠江南计划非常成功,因为缴获的粮食已经大大的超出预期。
  可是现在却因为缺乏足够的船只陷入了困境,这真是有些滑稽。
  李明仅仅思考了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