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东1628-第3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水壶、一套木质的餐具、一个行军背囊,里面装着各种生活用品。
  接下来远东军抽调了大批的官兵,对他们进行了统一的整编。虽然营地里尽是女人和满地乱跑的孩子,显得有些混乱,但毕竟都是出身自军户家的子弟,也都知道军旅的规矩,不大的功夫就按照中队、大队和支队整编完毕。各个中队长由各自中队的边军和军户共同推举。
  傍晚的时候,一帮河套根据地的流民抬着热气腾腾的行军锅,以及一个个装满了饼子的竹筐来到了军营。整个营地顿时飘起了令人迷醉的饭香,让营地里的边军和他们的家人双眼都亮了起来。
  刚得到了一套崭新的衣服,已经让他们高兴了一下午,现在一个个大锅里又飘出了诱人的香气,过惯了苦日子,幸福又来的太突然,让他们都有些不敢相信。
  营地中瞬间变得安静了下来,就连一直满地打滚的熊孩子们,都停止了玩闹,纷纷回到自己的父母身边,眼睛死死的盯着营地中间摆着的一排热气腾腾的行军锅,眼神中是浓浓的期待。
  直到负责管理营地的远东军官兵招呼各个中队长,让他们按照各个中队的顺序排队去打饭。这才让他们相信营地中间摆着那一排排大锅里的饭是为他们准备的,原本安静下来的营地,又变得热闹了起来。
  和这个营地一墙之隔的明军俘虏营地,却是另一番场景。众多明军俘虏和军户,全都趴在围栏铁丝网的边上,眼巴巴的看着对面的营地。
  诱人的饭香,欢天喜地的氛围,无不让他们羡慕不已,也让他们非常后悔,如果今天自己也站出来,是不是也能像对面那样,又分新衣服,又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再看看他们,整整一天他们就分了两块冷冰冰的饼子,硬的能打死人。
  很多人心里都活泛了,暗自下了决定,明天也去求那些将爷,跟着他们去河套。看着对面的女人和孩子欢天喜地的样子,让他们也想起了家里的老婆孩子。
  不管以后怎么样,只要让自己的老婆孩子也像对面那样,穿着新衣服,吃着热乎乎的饭菜,一家人高高兴兴的聚在一起,哪怕是只过几天这样的日子,他们这辈子也知足了。


第894章 宁夏战役(七)
  经过马庆和王波这么一折腾,边军俘虏和军户们都争相着先跟着远东军去河套,形势一片大好啊。这帮边军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和恶习,但是远东军培养的海外集团军,就是以明军为主要兵员构成的。
  虽然武器装备和投入相对较低,但是战斗力也非常的高,而且自建军以来,各方面的情况表现得也比较好。这也充分的说明了,远东军就是个大熔炉,哪怕你是块破铜烂铁,进了远东军一样能砸出一块好钢。
  西北边军善于骑射的大有人在,而且西北民风彪悍,自古就是出精兵悍将的地方。这些边军若是好好的培养一番,准能培养出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
  毕竟不能永远指着蒙古军团作为远东军的主要骑兵力量,今后蒙古军团要持续北上西进,不但要彻底控制新疆、漠北、西伯利亚地区,还要让蒙古骑兵远征中亚那些斯坦、中东、俄罗斯、东欧,让蒙古军团成为远东的哥萨克。只要阳光照耀的地方,都将成为远东的牧场。
  但是这样一股强悍的骑兵集团,总要有一定的力量制约。光指望外东北土著骑兵集团,李明感觉还不够。所以他才有了在河套地区组建一个骑兵为主力的西北野战军的想法,作为远东在内陆的机动武装突击集团。
  数万宁夏镇的边军虽然已经从上到下都烂掉了,但是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看看那些边军和军户们过得日子吧,让人看着都心酸。
  再看看宁夏镇那些文官武将和各级兵头的日子,他们上下贪墨、喝兵血、里通外国,哪个不是家财万贯,妻妾成群。这样的环境里,广大边镇的明军都苦逼成这个样子了,你还指望他们给大明卖命吗。
  而且河套根据地也需要大量的人口,这些边关的军户和山陕的流民,以后将是河套根据地的主要移民对象,让山陕流民在河套屯田,让陕西边军充实西北野战军的力量。
  此次远东发动的宁夏战役,缴获了大批的粮食等物资,数量之大简直难以想象。光是在庆王府一脉的宗室统治集团,就缴获了数十万石粮食。
  他们家家户户都占据了宁夏最好的军田,每家粮食多得装都装不下,很多粮食因为囤积的时间太长都烂掉了。即便如此,他们每年还要享受大量的爵米,陕西本地的粮食已经不足以支付,只能从江南各地调拨。
  这两年大明北方数省持续大旱,赤地千里,饿殍遍地,可大明却拿不出多少钱粮来赈灾,却还要每年拿出海量的爵米来养活大明各地的宗室集团。
  要知道这个时代,分封各地的诸王,经过数百年的生齿繁衍,身后都已经发展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庞大宗室集团,他们依附在各地,拼命的吞噬大明的血肉,俨然已经成为大明的一颗毒瘤。
  还有宁夏镇的文官武将、镇守太监,以及军镇的各级兵头,家家户户都是囤积了大量的粮食。现在正值大明北方数省大旱,他们还指望等着粮食炒成天价的时候,狠狠的捞一笔呢。
  可他们做梦也没想到,他们囤积的大批粮食等物资,全都成了河套根据地的战利品。因为粮食实在太多,指望用几天时间统计出来,明显不现实。但是据保守估计,河套根据地有了这么多的粮食,足够养活几十万人,足足吃上一年还富裕呢。
  除了难以计数的粮食,远东军还缴获了大批的盐巴、茶砖、铁器、布匹、沙糖、皮货、羊毛、牛马等物资,数量也都不少,只能运回河套再仔细清点了。
  还有一项缴获也比较多,那就是金银财宝了。都别小瞧宁夏这个地方,虽然这里地处边关,属于穷乡僻壤,可这里的富户真不少。
  当然不是什么商贾大户,全特么是宁夏镇的文官武将和军镇的各级军头,家家户户说富可敌国可能夸张点,但是家财万贯却一点也不夸张。出了堆积如山的金银珠宝,瓷器书画、古董古玩等等珍贵的宝贝也是数不胜数。
  就连大字不识一个军头,家里都能搜出一些名贵的书画来,更别说宁夏的各级文官了。这东西虽然不好估价,但是经过远东商务部的运作,都能在大名江南地区卖上一个好价钱。
  除了这些文官武将,还有两个超级大户。一个就是镇守太监的府上,这帮太监都是无后之人,生怕老了老了的再没个过河的钱,所以他们只认金银。尤其是驻守在各地的镇守太监,那可都是最肥的差事。
  太监属于大明皇帝派驻在各地的监军,宁夏镇这里各种脏事儿烂事儿多了,所以宁夏镇的文官武将只能花钱堵镇守太监的嘴,这些镇守太监不但和当地的文官武将沆瀣一气,自己也主动参与到宁夏镇的各种买卖之中,每年赚取了大量的利益。远东军在镇守太监府基本没什么别的收获,全特么是金子和银子。
  除了镇守太监府,另一个超级大户,不用说大家也知道。那肯定是庆王府以及庆王一脉的宗室集团了。庆王受封两百多年,不知道吸了大明多少血,积攒的家底儿把李明他们都吓着了。
  金银什么的太俗,这东西在庆王府根本上不了台面,普通的字画古董,都不好意思摆出来。随便一个瓶子,可能都是宋朝官窑的梅瓶,随便拿出一副字画,都是价值连城的大家之作。
  其他的什么的珍珠翡翠、宝石玛瑙等各种珍惜的宝贝应有尽有,不但数量巨大,而且都是极品,宁夏镇那些文官武将家里的宝贝,和庆王府里的一比,那就是垃圾。庆王府几百年的积淀,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河套根据地穷啊,所以大家搜刮的手段,可以用凶残来形容。像什么神机库、兵车厂都被远东军洗劫一空,都特么能跑耗子了。
  不但搬空了宁夏总镇杂造局里面的所有设备工具和原料产品,还把那里的工匠极其家人强行掠走。同时被远东军掠走还有其他各卫所的工匠,以及庆王府的各种能工巧匠,人数算上他们的家人,足有大几千人。


第895章 宁夏战役(八)
  此时黄河岸边新建了几十个简易码头,大批内河蒸汽甲板驳船几乎铺满了河面,正排队等候着靠岸装货。
  从各地运来的物资在河边堆积如山,正有无数流民组成的后勤支援大队,正日以继夜的装船。这两天后勤支援大队的流民们几乎没怎么睡。看着岸边堆得高高的粮垛,这帮流民根本不知道累啊,没日没夜拼命的往船上装粮。
  就是命令他们休息都不听,眼睛都红了,谁说跟谁急,都是被饿怕了。
  同样无比辛苦的还有河套根据地内河驳船大队,他们这两天不断的往返于河套和宁夏镇,所有的船只几乎就没有停下来过,只是在装船卸船的时候,才能趁机眯一小会儿。
  即便如此,面对如此众多的物资,如何运回河套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仅凭百余组内河蒸汽甲板驳船组,短时间根本无法把这么多物资运回河套根据地。
  没办法,这次在宁夏镇缴获的战利品实在是太多了,每艘船目前都是严重的超载状态,好在黄河这段河面宽阔平静,而且两地之间的距离较近,并没有复杂的河段,所以并没有什么事故发生,但是一路航行依然是战战兢兢。
  战前河套根据地在黄河两岸建造了大批的简易仓库,原本以为建了这么多的仓库,怎么都够了,可是谁也没想到,这次宁夏战役的收获,大大的超出了之前的预期,估计把缴获的物资运回河套根据地,势必会有大批的物资没有地方存放。
  这要是遇到连雨天,再把辛辛苦苦运回去的物资给泡了,那大家不得心疼的一头撞死啊。
  李明一看不好马上向河套根据地发报,让留守在根据地的一个工兵连,马上带领根据地的广大流民,不惜一切代价再建一批仓库。这可把留守的那个工兵连祸害坏了,这帮家伙就百十人,领着数千流民拼了命的大建特建仓库,可是仓库可不能糊弄,起码得挡风遮雨吧。
  留守的那个工兵连,也是两天两夜几乎没怎么睡觉,日夜不停的领着一大帮流民忙活,累得都没模样了。可是他们还真不敢耽搁,若是物资运回河套没有地方存放,万一来一场大雨,那大家就哭去吧。
  河套根据地发动宁夏战役之前,大家怕宁夏镇的物资不足。可是现在物资倒是缴获了不少,只是这数量却大大的超出了预期,大家现在尽是愁怎么运回去,运回去了放在哪里。
  除了黄河水道上的百余组蒸汽甲板驳船队,正在日夜不停的往返河套和宁夏镇。若干后勤支援大队的大批四轮马车和战马也都装满了物资,向北方河套地区挺进。黄河两岸的战马和四轮马车连绵不绝,场面非常的壮观。
  李明和马庆等人站在黄河岸边,看着岸边堆积如山的物资,都是满脸苦笑。李明摇了摇头道:“估计要把这么多东西运回河套,怎么也得十天八天的。不知道陕西三边会不会做出什么反应,我们这一仗可不想弄得太过,尽可能的迅速撤出战斗。”
  马庆笑了下道:“现在数万蒙古牧民支队云集延绥镇和甘肃镇,这两个地方的兵他们不敢动,陕西三边只能从陕西内陆调兵。等他们调集完兵力,可能就得十天八天的。我估计我们就算快速的撤出战斗,陕西三边的那帮家伙也能猜出是我们远东干的。可他们能这么原原本本的写折子,那不是给他们找不自在吗。我估计他们肯定会说是北方草原的鞑子寇边。”
  旁边的王耀武嘿嘿一下道:“我还希望陕西三边打过来呢,可惜借他们两个胆子他们也不敢。晚明的边军已经没有丝毫锐气了,只能打一打流贼,遇到蒙古鞑子他们根本打不过,只会守着边墙,不敢带兵出击,就是特么一群窝囊废。”
  李明摇了摇头,沉声说道:“我们还是要想办法,尽快把物资运回河套,这么多物资堆放在这里,一旦赶上场大雨,物资的损失就大了。”
  为了尽快把物资运回河套根据地,李明对草原的各个游牧支队进行了总动员,大批蒙古基层牧民也纷纷赶着四轮马车和无数的马群进入了宁夏镇。
  赵连河他们都聚集在营地的围栏处,看着连绵不绝的马车和战马,装着满满当当的物资,一路向北行进,全都被吓傻了。
  “我站这都好半天了,这四个大高轮的马车就没断过溜,东家大阔了吧。”
  “你还没去河边看呢,那一串串的平板船,日夜不停的在河面上来回的跑,一串板船拉的东西都能赶上十车八车的。看来东家在宁夏镇没少划拉啊。”
  “总镇的那帮当官的,还有庆王府可能都被抄的干干净净,活该……我们一年到头拼死拼活的连饭都吃不饱,家里的老婆孩子也跟着我们受罪,可那些官老爷和将爷哪各不是家财万贯的,都是喝我们得兵血,肥了这帮家伙。”
  “这下好了,把东西都拉到河套,让他们都变成穷光蛋。”
  那些边军兴奋的议论着,自从他们决定跟远东军去河套,心里也在不知不觉的发生着变化。当然希望河套越富越好了。
  赵连河心里也挺激动的,他现在感觉自己的决定是对的。跟了现在的东家,至少不比大明差。这两天自己家里婆娘和孩子天天都能吃上饱饭,天天都是欢天喜地的。他也越发的觉得愧疚,觉得对不起老婆孩子,谁让自己没本事,让家里人都跟着他受穷。
  “鞑子……鞑子来了……”
  营地里的边军和军户们听到远处有人呼喊,顿时混乱了起来了。赵连河他们也拔在围栏的边上朝远处张望,只见远处正有无数的骑兵铺天盖地的奔驰而来。
  “我操……真的是鞑子,鞑子来了……快跑啊……”
  边军和军户们看到远处大批的蒙古骑兵奔腾而来,都被吓坏了。营地里的女人和孩子也慌了,到处都是哭喊声和惨叫声。
  赵连河倒是没跑,他冲着外面站岗执勤的几个远东军大喊道:“兄弟,快跑啊……鞑子,鞑子来了……”


第896章 宁夏战役(九)
  营地外面执勤的远东军官兵,看到一帮边军被吓成这样,都有些哭笑不得。营地里现在以及变得混乱不堪,他们只能冲进营地,挥起鞭子这顿抽啊,好半天才算是把局势稳定住。
  外面带队的连长看到赵连河没跑,还大声的冲他们呼喊,就走到了赵连河的面前。赵连河急的满脸通红,指着远处的蒙古骑兵大声地喊道:“将爷,这是鞑子,真鞑子……不跑就来不及了。”
  “你喊个屁啊,那是我们自己的人……”
  赵连河一听,当时就懵逼了。他转过头看向了以及奔行而至的蒙古骑兵,发现他们都是排着整齐的四路纵队,后面紧跟着的是成群的马匹,轰轰隆的从营地旁边呼啸而过。他这才明白过味儿,原来这些蒙古鞑子,真是东家的手下。
  其他的边军和军户也都明白了,东家太牛逼了,居然还养着这么多鞑子骑兵。那岂不是说我们以后在河套,就不用担心草原上的鞑子了。
  他们在营地的边上足足站了一天,就看到了大批的蒙古骑兵,或是赶着四轮马车的牧民,连绵不绝的从草原冲进了镇远关。
  “老赵,东家什么来头,这也太牛了吧。居然能驱使草原上的鞑子为他们效力。我看鞑子看到东家的那些兵,也是很害怕的样子啊。”
  赵连河点了点头道:“你看看人家东家的兵,走到哪里都是昂首挺胸的,真他娘的威风。人家身上穿的甲胄,手里拿的家伙,哪一样不是好东西。再看看我们,一件破夹袄穿了十几年,像个要饭花子似的。若是我以后能给东家当兵,老子命豁上都不怕。”
  他旁边的一个边军想了下道:“你说东家招我们去河套,会不会有用我们的意思啊?要是想找人去河套种地,山陕两地的流民都成灾了,要多少有多少,何必找我们。”
  赵连河一听,心里一想还真是那么回事。他的心里顿时火热了起来,如果东家镇若是从边军中招兵,自己拼了命也要被选上。他自负在边军混了这么多年,以前做过夜不收,有着一手不错的骑射功夫,东家选兵他被选上的希望很大。
  随着草原上的各个牧民支队的到来,运送物资的速度明显加快了不少。每个支队都把所有的马车和马群都带了过来,把马车装的满满当当,连马匹都驮上了不少物资,浩浩荡荡的向河套挺进。
  即便如此,因为在宁夏镇缴获的战利品实在是太多了,最后足足用了七八天的时间,才算是把这些物资运走。
  此次战役远东军为了收集各种物资,可以说是刮地三尺。不但抢光了宁夏镇那些文官武将和庆王府的金银财宝和粮食等物资,像什么农具工具、碗筷碟子、铁锅坛子、牲口马车、家具门窗、地毯幔帐、衣服鞋子、枕头铺盖、胭脂木梳、烟香蜡烛、镜子剪子、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