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东1628-第3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远东公司今年的流民接收工作正在已经接近尾声,公司粮食储备已经见底儿了,原本还想通过今年秋收的粮食顶一顶,可是没想到辽东、外东北地区却遭受了极为严重的旱灾。
  公司为了各地农户的稳定,大幅度减免了田赋和今年的贷款还款额度,使得公司再一次面临了粮食危机。
  秋收工作结束以后,公司董事局委员会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商讨下一步如何应对公司的这一次粮食危机。
  公司仓储中心主任何浩博首先向大家通报了公司粮食储备的情况:“目前公司的粮食储备已经达到了警戒线以下,情况极为危急,如果不马上采取措施,公司今年接收的百余万流民,将熬不过这个冬天。”
  与会的各位常委和委员,听了何浩博的话,脸色全都凝重了起来。公司今年接连在暹罗、南洋各地弄到了大批的粮食,但是经过两年的不断购买,南洋和暹罗的粮食已经基本被买的差不多了。
  毕竟这个时代中南半岛和南洋各地的地广人稀,而且生产力极为低下,面对远东如此巨大的粮食需求,根本无法满足远东公司如此大规模的购买,而且已经接连买了两年。
  王和看到大家的情绪都比较低落,就笑着道:“我们远东虽然经历了一场极为严峻的自然灾害,损失极为严重。但是公司却凭借这次在救灾中的表现,赢得了辽东、外东北各地区所有农户的民心,只要有了民心,我们损失的再大也是值得的。虽然我们现在的形势极为严峻,但只要大家集思广益,总能想办法度过这次难关。”
  旁边的郭松想了下道:“印度战役已经开始了吧,那边的缴获应该不少,我们是不是联系下乔海鹏,让他们先把印度缴获的粮食运回来。”
  高建国摇了摇头道:“老乔在印度的缴获应该不少,但是公司的粮食缺口实在太大了,仅凭在印度地区的缴获,可能无法满足我们今年的粮食需求。百余万流民所需的粮食就是一个巨大的天文数字。从现在一直到明年的秋收,我们若是还找不到可靠的粮食进口渠道,我们就真的危险了。”
  王和点了点头道:“这两年公司尽最大的努力四处筹集粮食,因为需求量极大,暹罗、南洋等地的粮食,可能连多年的陈粮都被我们买来了。这个时代暹罗和南洋等地的农业生产水平,远没有现代社会那么高,亩产量三四百斤都算是丰收的年景了。而且人口少也是一个主要因素。这次辽东大旱,也给我们敲响了一次警钟,辽东、外东北的农业资源虽然丰富,但小冰河时期还要持续几年,谁也不敢担保今后几年会不会再发生几次这样的自然灾害。我们要做两手准备,应该着手向南洋和印度进行大规模移民,开辟新的农业基地。”
  大家听了他的话,都是深以为然。此次的辽东大旱,让大家对小冰河时期有了一次新的认识。一旦发生连续几年的自然灾害,那远东公司恐怕真要陷入极端危险的境地了。
  高建国阴沉着脸,冷冷地说道:“如果实在没办法,那就让老乔带领部队继续西进,去波斯、去阿拉伯半岛、去东非沿岸,哪怕穷兵黩武也在所不惜。”
  他的话音刚落,一名通信参谋就推开了会议室的大门,他来到了高建国的身边,把一份电报递了上去,然后大声地说道:“司令员,印度战区乔司令刚刚发来的电报。”
  高建国接过那名通讯参谋的电报,简单的扫了一眼,脸色顿时一变。他“呼”的一下站了起来,急匆匆的向会议室的外面走去。
  会议室的各位委员的脸色也都变了,大家心里都捏了把汗。大家都在暗自祈祷,现在正值公司的危急时刻,印度战区可千千万万别再遇到什么麻烦啊。
  因为目前公司军委会的常委只剩下高建国一个光杆司令,最近公司的各项工作还比较多,所以他身边干脆带了一个参谋小组,随时随地接收来自各地的电报,然后就地办公。
  高建国来到隔壁房间的电台旁,直接对几个通讯兵下达了命令:“你们按照我说的向印度战区发报。”
  几名通讯兵一看司令员满脸的凝重,也都紧张了起来,连忙做好了准备。高建国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沉声道:“老乔,我不想知道印度战役打得怎么样,我只想知道印度战役缴获了多少粮食,家里就快揭不开锅了。”


第883章 我们有粮食了
  一名电报员听了高建国的话,不由得一愣,但他还是迅速的将电报发了出去。因为从辽东向印度发报,要经过十几个远程无线通讯中转基地的转发,每次向印度战区发电报,都要等一段时间。
  高建国皱着眉头在屋子里来回的踱步,心里也是非常的焦急。因为刚刚乔海鹏的电报内容,主要向他汇报了印度战区的作战情况,电报中简略的徐素乐战区各部队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战斗,不但消灭了莫卧儿帝国的主力,并歼灭了莫卧儿帝国皇帝拉贾汗极其皇室成员,并组建了印度联邦,圆满的完成了印度战役的第一阶段任务。
  看了乔海鹏的电报,高建国马上就不淡定了,因为电报没有提缴获的事情。所以高建国才急匆匆的来到电台前,让电报员向乔海鹏发了一封电报,询问这次印度战役的缴获情况。
  高建国烦躁的在屋子里来回的走着,烟也是一根接一根的抽着。虽然他对印度战役的缴获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但总还是有着一些期盼。
  可是他却没有想到,因为他刚才的表现,让会议室里的众位委员以为印度战区出事了呢。弄得大家人心惶惶,都紧张的坐在那里等待着高建国的到来。
  “司令员,印度战区回电了……”
  高建国几步走过去,从电报员手里抢过电报,迅速的来回扫了几眼。然后他长出了一口气,迅速的走出了屋子。
  此时会议室里的气氛极为凝重,大家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也不便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能坐在那里皱着眉头默默的抽烟。
  “嘭”的一声。
  高建国急火火的推门走进了会议室,大家全都被他吓了一跳,一个个坐直了身子紧张的看着他。但此时的高建国满脸凝重,让大家心里都拔凉拔凉的,难道印度战区真的出事了?
  看到会议室的人,都满脸紧张的看着自己。直到这时,高建国才意识到刚才他的行为,应该是让大家误会了。
  想到这里,高建国并没有马上改变脸上的表情,依然是满脸沉重的向大家说道:“印度战区刚刚发回了电报,向军委会汇报了印度战役的进展……”
  他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惹得会议室里的各位委员更加的担心了,心里这个急啊,你特么就不能一下说完吗。
  “印度战区经过一个月的艰苦战斗,圆满的完成了印度战役的第一阶段计划,消灭了莫卧儿帝国,并建立了印度联邦。目前公司已经彻底的控制了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孟加拉地区和印度沿海地区等大片地区,占据了印度次大陆接近四分之一的领土,而且都是印度次大陆土地最肥沃,商业最发达,交通最便捷的地区。”
  高建国说完就微笑的看着大家,这要是在以前,必然会引起一阵极为热烈的掌声,但是这一次没有,大家都目光迷茫的看着高建国。
  尼玛,这就完了……那你为毛做出一副外星人要入侵的表情,你不知道这样很吓人吗,都特么快要吓死宝宝了。
  高建国看到大家的表情,顿时笑了起来。大家看到高建国还在笑,都暗自腹诽,你说你一个黑面神,还想活跃会场气氛,可是你根本不是那块料啊。弄得大家担惊受怕不说,还特么一点都不好笑。
  “下面我来说一说这次印度战役的缴获情况……”
  这一次大家全都来了精神,满脸期盼的看着高建国,现在远东粮食已经见底儿了,印度战区的缴获就变得尤为重要,就算再少,但总能解决一下燃眉之急吧。
  高建国沉声说道:“此次印度战役缴获的情况还算不错,战利品包括粮食、棉花、布匹和毛毯等物资。其中粮食的数量最多,目前还在进行战利品的最后统计,这几天就能有确切的数字传回公司。”
  大家一听顿时就急了,你特么一惊一乍的还有完没完,把大家的胃口吊起来了,你特么一句没有统计就完了,把我们弄得心里刺挠的难受,有意思吗?
  有人实在受不了,就急着问道:“难道老乔他们就没一个大略的数字吗?”
  高建国摇了摇头,笑着说道:“这个,真没有……”
  大家这次再也不对高建国抱什么希望了,这货今天就是耍着大伙玩呢,也不知道平日里那个黑面神今天是怎么了,跟抽风了似的。
  “也不是完全没有,孟加拉地区的粮食已经做了初步的统计……”
  这次大家真的没人搭理他了,干脆也不听高建国在那里扯淡了,各自和身边的人相互聊着,相互研究着如何解决公司目前的困境。仅孟加拉一个地区的才能缴获多少粮食,还是等几天后确切数字传过来再说吧。
  高建国发现大家都不搭理他了,顿时感到非常的扫兴,只好大声地喊道:“据老乔他们大略的估计,仅孟加拉地区缴获的粮食,就已经足够我们今年接收的两百多万流民一年所需的粮食了。”
  他的话音刚落,整个会议室顿时安静了下来,大家都有些不太相信,你特么还有完没完,那大家伙涮来涮去,就这么有意思吗。仅孟加拉地区缴获的粮食,就能解决远东目前的困境,这不是扯淡吗,怎么可能啊。
  高建国这一次倒是不敢再逗大家了,连忙把乔海鹏的电报递给了王和,正色道:“这是老乔刚刚发给我的电报,你们不信可以自己看啊。”
  王和一把夺过高建国手中的电报,迅速的看了起来。还没看完呢,就被旁边的胡伟抢了过去。王和长长的出了口气,将身体向椅背上靠了靠,摆了个比较舒服的姿势,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
  “啪”的一声。
  就见胡伟猛的朝桌子上拍了一下,把会议室里的各位委员吓了一大跳,怎么工作狂也跟着一起抽风了。
  只见胡伟哈哈大笑道:“我们有粮食了,哈哈……我们特么有粮食了……”


第884章 没想到啊,没想到
  会议室里的各位委员听到胡伟的话,全都惊呆了,虽然他们感觉不可思议,但还是大声的欢呼了起来。大家兴奋的传阅着乔海鹏发来的电报,原本气氛压抑的会议室,现在变得极为欢乐。
  虽然乔海鹏电报里只是印度战区大略估计的数字,但大家非常清楚,预估的数字往往都是非常保守,最后统计的确切数字肯定要大大高于预估的数字。
  远东苦逼了两年多,被粮食逼得都快疯了。每年拼了命的四处弄粮食,到暹罗和南洋各地敲诈勒索,甚至不惜让远东军出兵日本、朝鲜和印度,简直无所不用其极。
  即便如此,公司每年的粮食储备依然非常紧张,远东公司的众人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头发都愁白了,可是依然没什么卵用,粮食刚进仓库,还没捂热乎呢,瞬间就见了底儿。
  本来今年公司还寄望于辽东、外东北各地的秋收能像以往一样能取得丰收,可是没想到今年远东却遭受了极为严重的旱灾。
  这回总算轻松下来了,仅孟加拉地区的缴获,就能满足远东今年两百万流民一年的消耗,这特么也太给力了。而且这还不算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和印度沿海地区的缴获,那也都是历史上印度的产粮基地啊。
  大家在高兴的同时,心里也都是非常疑惑,阿三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富裕了。记得现代社会的时候,阿三就从来没有这么阔过,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满街的各种翔、各种牛,以及那条恶心到极致的圣河。
  没想到啊,没想到……这个时代的阿三还是个土豪。
  而且据乔海鹏说印度的纺织业也很发达,缴获的棉花和各种纺织品堆积如山,沿海的各个港口都快堆不下了,这也是远东目前急需的物资。每年公司接收两百多万流民,需要大量的布匹和棉花。还有大量的地毯和毛毯,你说印度那里热的天天都光着屁股,要毛毯和地毯干毛啊。
  反正不管怎么说,只要粮食问题解决了,那远东的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
  流民的衣食住行,没有了衣服可以讲究,实在不行两个人穿一条裤子,也能对付过去。没有住房可以大量的建造木刻楞,那玩意耗时短还抗冻,而且以后说拆就拆,建造木刻楞的原木还能不断的重复利用,根本谈不上成本。
  可是粮食这东西,真的对付不得。就算每人天天两碗稀粥,两百多万张嘴,一年下来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何况远东公司的员工、远东军官兵加在一起,多了没有,几十万总是有的,每年也需要大量的粮食。
  会议室里的人,此时全都一下子轻松了下来,大家热闹够了,突然生出了一股极为疲惫的感觉。这两年大家的心里一直崩得紧紧地,现在乍一松弛下来,都有些疲倦,就想找个地方好好的睡上一觉。
  王和看了大家一眼,拿起水杯在桌子上轻轻的顿了顿,然后笑着道:“喂喂……我说大家都精神着点,现在还没到放松的时候呢,印度那里的粮食再多,总得把粮食运到辽东才行吧。现在距离辽东封冻还有一个多月,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呢。”
  高建国听了,也点了点头道:“老王说得对,我们的时间很紧,一点也耽误不得。我建议马上进行紧急动员。首先,在大明各地进行接收流民的船只,马上来着流民改变航向开往印度,在印度地区卸下流民,返航时装满粮食回辽东,在辽东卸下粮食以后,再去大明装运流民送往印度地区。”
  胡伟想了下道:“那这样一来,印度地区必须加强民委会的管理力量,民委会现在也要进行动员,从公司各部门抽调精兵强,还要在各地抽调大批的基层管理干部,组建印度管委会,负责印度的流民接收和安置工作。”
  王和想了下,然后和旁边的高建国耳语了几句,然后笑着道:“老郭,你去印度那边吧。现在李明、胡伟和老韩都走不开,我和老高还有一大堆事儿,只剩下你了。你去印度的主要工作,就是开发那里的农业资源,这是重中之重。”
  郭松听了点了点头道:“我回去马上着手准备,这几天我就招兵买马,组建印度管委会。”
  高建国沉声道:“你到印度以后,要和军委会情报部配合好,那里的情况很复杂,首先要保持我们在印度次大陆控制区的稳定,争取在两年内站稳脚跟。为了减轻辽东、外东北的压力,未来几年印度将接收大批的流民,你的工作很重,要做好思想准备。”
  公司董事局委员会的会议刚一结束,公司又开始忙碌了起来。正在大明沿海接收流民的船只纷纷改变了航向,装载着大批的流民开往印度地区。
  五艘万吨轮船也组成了一支庞大的舰队,在大明沿海晃了一圈,拉着满满当当的流民,然后浩浩荡荡的开往了印度地区。
  郭松也开始在公司各个部门大肆招兵,以最快的速度组建了印度管委会,然后坐上了飞艇,迅速的赶往了印度地区开始进行先期布局,还有大批的远东基层管理干部和政工干部坐上了驶往印度的船只。
  印度战区低龄不也在抓紧布置,在沿海地区建立大批流民营地,囤积了大批的粮食、布匹等物资。从战区各个部队抽调了一批骨干,负责管理近期涌向银的大批流民。
  随着印度战区的电报不断的发回公司,远东众人也被一波波的惊喜弄得有些茫然。除了远东公司目前继续的大批的粮食、针织品和棉花等物资以外,还有在莫卧儿帝国的首都阿格拉城,以及其他繁华城市缴获的金银和各种珍贵的珍珠宝石、艺术品等物资,就已经彻底的颠覆了所有人的世界观。
  另外还有数量巨大的精工巧匠,就更让远东公司的众人欣喜若狂了。这可都是远东目前最需要的人才,别看他们没文化,但是只要进了公司的各个部门,锻炼几年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产业工人。


第885章 印度工匠
  远东公司各部门全都行动了起来,大批船只满载着大明北方的流民,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印度沿海地区,每天都有大批来自东方的船只,在加尔各答、马德加斯、第乌、苏拉特、本地治里、孟买、拉哈里、达卡等港口停泊。
  大批流民被驱赶下船,然后被送进沿岸的流民营地进行净化、分发物资,他们将马上进行扫盲和集训,当然也少不了全方位的政治思想教育。
  只是这些工作,暂时由印度战区的远东军各部队抽调的骨干管理,因为印度地区情况复杂,在印度地区的大明流民训练的标准,将比辽东流民的要高不少,甚至快赶上远东火枪民兵的训练强度了。
  几个月的集训下来,新组建的一个个流民中队,其实也相当于成建制的火枪民兵连,每个流民中队都将配发十几支前装火枪和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