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东1628-第3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地租数量极大,可是这里地广人稀,粮食根本卖不出去。大明商人来到口外做生意,都是购买牛羊马匹和皮货毛毡等口外的特产,谁也不愿意千里迢迢的来到这里,费挺大的劲儿,再拉回一堆不值钱的粮食。而那些粮食,蒙古贵族还不舍得扔了,所以就这么一直存在那里。日积月累的下来,城内存储的粮食数量极大。就是储存的条件较差,我去看了下,很多粮食都发霉变质了,我已经安排人去处理了。因为根本没有存粮的入库记录,我正在让人进行统计。但我看城内存粮的规模都不小,十几万石怕是挡不住。不光归化城,土默川、乌兰察布和包头,以及附近的部落都存在这样的情况。”
  李明一听,也倍感兴奋。没想到居然在这里有了如此的意外之喜,看来根据地初期的粮食,算是有着落了。而且还能在土默川地区收拢这么多的汉人,根据地初期的建设,也不会缺人。
  想到这里,李明沉声说道:“耀武,你马上去安排一下,把附近缴获的粮食好好的统计一下。这些粮食可精贵着呢,是我们建设根据地的本钱。有了这些粮食,我们就不用再依靠公司的支援了。”
  李明他们一行人来到了归化城内的南部军团司令部,听取了军团司令王耀武,关于这次战役的汇报。这次战役的整个过程非常顺利,大家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毕竟蒙古军团经过他们多年的整训,早就形成了战斗力。就算是当年成吉思汗重生,漠南蒙古诸部也逃不了覆灭的结局。
  正在这时,一名通讯参谋走进了作战室,把一份电报递给了李明。李明拿起电报一看,顿时就乐了。
  原来吕梁山根据地的马庆和宋涛他们乘坐的飞艇,已经飞临归化城的上空。李明笑着对大家说道:“走……我们去迎接宋涛和马庆。”
  他不能不激动啊,和大家在吕梁山根据地苦干了一年多,这些人一直在无条件的支持着李明,他们双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自从李明回到沈阳,他就一直挺想念这些同甘共苦的兄弟。
  几架飞艇缓缓的降落在归化城外的一片空地上,宋涛和马庆他们纷纷从飞艇的吊舱里走了下来。
  宋涛看到李明,就扑了过来,哈哈大笑着道:“哥哥,我可想死你了……”
  李明也是一把把他抱住,使劲儿的拍了拍他的后背,然后又分别于马庆、周林、林菁华和吕永仁等人挨个亲切的拥抱了一下。
  除了这些吕梁山根据地常委会的几名常委,还有根据地的班底儿都跟着一起来了,公司董事局也深知河套根据地的重要性,把李明在吕梁山根据地用着顺手的原班人马,都调到了河套根据地。
  胡伟会在近期和梁玉洁等人也将陆续来到河套地区,公司北方局的常委班子也就算是齐活了。
  另外,由于李明他们在吕梁山根据地干出了一番成绩,也使得公司部分员工对河套地区重视了起来。或许是因为他们看过吕梁山那部纪录片深受感染,也或许是林菁华和吕永仁两个公司的边缘人物,通过吕梁山一年来的工作,一下子成了公司的风云人物,让很多人心中多少有了想法。
  而且李明未来在公司的地位,大家都是心知肚明,这一次吕梁山根据地几个常委和下面的一批中层骨干,以后也必然是李明夹带中的人物,前途自然不必说了。
  所以很多人都向公司表达了准备去河套根据地艰苦创业的想法。对于这些员工能主动到最艰苦的地区工作,公司当然要本着鼓励的态度,所以原本缺兵少将的河套根据地,现在已经成了香饽饽。
  过段时间,山西游击支队的王海洋、王波和张铁锤等干部骨干,也会带领支队的部分士官骨干,离开吕梁山根据地,向河套地区进发。
  他们来河套的路上,会收拢一批流民,并在沿途选择一批目标,劫掠一些粮食等物资,为根据地大规模收拢流民做准备。
  河套地区自元代起,“河套”一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书籍里,并有了较稳定的内涵,用来指贺兰山以东,狼山、大青山南,黄河沿岸地区。并以乌拉山为界,东为前套,西为后套。也有以黄河南、长城北地区为前套的,与河的北面的后套对称。在元、明、清时,河套以畜牧为主,明朝以后称“土默川”。
  清朝后期陕西、山西的一部分人迁到塞外(走西口),河套地区开始成为西北最重要的农业区。清代光绪年间形成八大灌渠。抗战时期,国军将领傅作义屯守于此,也在河套地区兴修水利,进行过大规模的屯垦。


第843章 挖完了窑洞,又要挖水渠了
  北上计划第二阶段战役结束以后,北上集团军的主要任务,就是派出大批的部队,在河套地区、土默川等漠南草原的大片地区,在飞艇部队的配合下,开始扫荡漠南草原蒙古各部的残兵败将,以及收拢散布在各地的中小部落。
  胡伟和公司支援的一部分员工,近期还无法来到河套地区,公司今年接收流民的工作非常艰巨,还需要他来主持。李明只能在归化城召集了马庆、周林等人,研究部署建立河套根据地的准备工作。
  目前公司已经基本控制了巴彦高勒与西山咀之间的巴彦淖尔平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后套”,和包头、归化城和喇嘛湾之间的土默川平原的“前套”的大片平原地区。
  贺兰山以东的银川平原的“西套”地区,目前为大明就变的宁夏镇控制。明代宁夏镇的战略地位更显得重要。明朝放弃河套平原,退守宁夏之后,失去了防御的缓冲地带。宁夏镇特别是黄河以东地势较为开阔的盐池、灵武一带首当其冲。在当时被称其为“关中之屏蔽,河陇之上噤喉”。
  历史上,河套地区自古为多民族居住地。中原王朝得到了河套地区,骑兵就会非常强大,甚至能横扫大漠。而一旦失去了河套地区,中原王朝其他地区的马场无法承受大量的骑兵需要,骑兵的数量就会显著减少变弱。
  现在远东公司占据了这里,并准备大力开发河套地区,对公司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目前公司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河套根据地依然无法得到公司大力的支持,还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将河套根据地建立起来。
  开发河套根据地的重中之重,就是开发河套地区的农业资源。周林作为河套根据地唯一的农林专家,这方面的工作,当然得由他来主持。在这次会议上,他也向大家详细的讲解了历史上河套地区的屯垦情况。
  “河套沃野千里,水草丰美,土地膏腴,自古以来就是北方劳动人民传统的迁居地之一。内地向河套的移民活动最初始于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势力扩展到阴山河套一带。为巩固和开发这片疆域,赵国在此置九原县,并组织本国百姓迁往这里垦殖,从此拉开了‘移民实边’的序幕。
  河套平原属温带干旱地区,这里日照充足,生长季节热量资源丰富,加上日夜温差较大,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而干旱少雨则是河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这里地处干旱的西北高原,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属于没有引水灌溉便没有农业的地区。
  但河套平原却天赐一条既少洪灾又水量充沛的黄河,年平均过境水量大三百亿立方米,所含泥沙则可以肥田压碱。由黄河冲积形成的肥沃平原,地势平坦,坡降适当,发展自流灌溉十分有利。
  河套地区的土地依赖渠水为命脉,水渠开到哪里,耕地就能开垦到哪里,所以随着河套渠道的不断开挖,大量荒地被开发出来,成为肥沃的农田。根据地开发河套平原的农业资源的基础,就必须在河套地区,建立完善的大型灌区。
  例如现代社会的黄河中游的大型灌区,是中国设计灌溉面积最大的灌区。河套灌区位于黄河上中游内蒙古段北岸的冲积平原,引黄控制面积1743万亩,是亚洲最大的灌区和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也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
  大家听了周林的讲解,也都大致的明白了河套根据地近期的主要工作,那就是挖渠饮水。指望老天爷普降甘霖,那是别想了。看来河套根据地,比吕梁山根据地还要艰苦。
  李明想了下,然后笑着说道:“周林讲的,大家应该都清楚了吧。呵呵……看来大家要做好思想准备,我们在吕梁山挖完了窑洞,又要在河套地区挖水渠了。”
  大家听了李明的话,都笑了起来。
  周林摇了摇头道:“大家不用紧张,我所说的这个大型灌区的建设,建造的周期可不是三年五年能建成的。我们在根据地的建设之初,可以收拢山陕地区的流民,在黄河两岸进行屯垦。先期可以建设简易的进排水沟渠,利用蒸汽动力的抽水泵,引黄河水对新开垦的耕地进行灌溉。
  在我们开垦荒地的同时,在农闲期间,动员大批的流民在黄河北岸挖渠。因为缺乏现代化机械工程设备,仅凭大批的人力挖渠,很难建成现代社会河套灌区的那种规模。但我们可以参照河套古灌区的规模建立灌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后套八大渠。
  后套八大渠,南临黄河,北界乌加河,自西而东是:永济渠、刚目渠、丰济渠、沙河渠、义和渠、通济渠、长济渠和塔布渠等。不同时期渠系常有调整,各渠都自黄河引水,退水到乌加河。
  这八条渠道合计灌溉5651顷,全河套灌区总计灌溉面积9000余顷。这些渠道都由民间私人组织开凿,每条水渠挖掘的时间都有十多年,甚至是几十年,主要依据技术人员的经验,缺乏科学的测量和规划,进口缺乏控制,引水量决定于黄河水位高程和主流流向,渠道比降过缓,清淤工程量很大。
  我在决定来河套之前,根据公司信息中心查阅的各种资料,已经做了一个完整的灌区建设规划。当然,这还是我在纸上谈兵。今后一段时间,我会和公司水利部门的专家技术人员,在河套地区进行实地勘察,最后制定一份科学严谨的河套灌区规划。”
  李明点了点头道:“你尽管放手去做,开发河套灌区,对我们远东公司开发西北地区的农业资源非常重要。公司已经决定在今后几年,准备下大力气开发研制动力机械,争取在未来几年大规模普及以蒸汽动力为主,内燃机动力为辅的工程机械和汽车、拖拉机产业。我相信到了那时候,我们完全有能力开发建设出一个现代社会河套灌区那样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把河套地区建设成一个真正的‘塞上江南’。让河套成为继东北、外东北之后,我们远东公司的另一个大粮仓。”


第844章 北上和西进
  周林听了李明的话,并没有振奋的表情,而是苦笑着道:“哪有你们想的那名简单,没有现代机械的支持,想要挖渠就得靠庞大的人力来完成。虽然我们可以趁着崇祯大旱在期间,从山陕地区收拢流民。但是我们哪来的粮食啊,公司现在正值困难时期,也无法给我们大力的支援。如果也像吕梁山根据地农业,只收拢几万流民,根本无济于事。我们连基本的粮食问题都解决不了,怎么可能养活得了那么多的流民。如果没有人,河套罐区就捡不起来。就是建成清末古灌区那种规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许几十年毫无进展都是可能的,任重道远啊。”
  旁边的王耀武笑着道:“老周,你可能还不知道吧。现在归化城到包头、巴彦淖尔地区,因为大量的明朝汉人逃出长城,租赁蒙古人的土地开荒种田,我们在归化城就缴获了大批的粮食,而且周围很多蒙古人的部落,都存了很多粮食。土默川到巴彦淖尔光是汉人就有数万,再加上各个部落内的汉人农奴,五六万人还是能凑出来的。而且这里已经开垦的耕地也不少,这里的基础挺好,各方面的条件可要比吕梁山根据地要强太多了,你们就放手干吧。对了,司令员,我觉得归化城这里不错,干脆西部军区司令部就在这里得了。”
  李明摇了摇头,笑着道:“这么大的事情,要经过军委会全体常委的决议通过,并上报董事局委员会批准。这个以后再说,我们还是继续研究河套根据地下一步的工作吧。”
  他说完又看向旁边的周林,笑着道:“周林,你也别灰心。吕梁山根据地的条件那么艰苦,我们不也一样挺过来了。我觉得吧……你现在之所以这么消极,主要还是你自己的原因。你心里一直装着现代社会河套灌区的蓝图,身上的包袱太重了。
  我们现在已经控制了归化城、包头和巴彦淖尔的广大地区。而且正赶上大明北方数省连年旱灾,可以山陕地区收拢大批的流民,组织他们在河套地区屯垦。我们现在是要人有人,要地有地。至于粮食问题,我相信通过我们得努力,最后还是能够解决的。
  河套根据地对我们远东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公司以后无论北上还是西进,都需要一个前进基地做支撑,而河套根据地正好符合公司的各方面要求。就算以后公司挥师中原,河套根据地依然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所以我们必须在几年之内,将河套基地建设好,不但要做到粮食自给自足,还要为公司未来的北上计划、西进计划,以及南下中原,提供全方位的后勤保障。同志们,压在我们身上的担子很重啊。我希望大家能拿出我们再吕梁山根据地那时候的干劲儿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河套根据地的工作做好。”
  宋涛听了李明的话,笑着道:“那我们以后是不是也会组建西北野战军,毕竟军委会今后几年将逐步实施的北上计划和西进计划,总不能总是从辽东方面抽调部队吧。”
  王耀武一听也兴奋地说道:“司令员,老宋说的有道理,以军委会目前的情况,组建西北和东北两支野战军,还是比较合理的配置。”
  李明想了下道:“我和老高倒是就这个问题,专门在一起探讨过。目前公司进入大明的时机还不成熟,但我们远东却不能因此停下扩张的脚步。其中北上计划第三阶段,就将横扫漠北喀尔喀蒙古诸部,以及岭北的赤峰草原,彻底解决贝加尔湖以南的广大地区。军委会参谋部已经开始着手制定未来的西进计划,计划在未来的几年内,组织公司的基层游牧支队,逐步向西部迁徙游牧,时机成熟就一举扫平西北的准葛尔汗国、叶尔羌汗国,以及统治青藏高原和硕特汗庭,彻底的解决中原西北的威胁。”
  宋涛一听就乐了,笑着道:“请委座放心,卑职愿为党国效死,不成功,便成仁!”
  大家听了他的话,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李明也被宋涛气乐了,但他也没搭理他,这货越理他就越上脸。
  他看了眼大家,满脸肃然地说道:“我们幸运的来到了这个时代,肩负着民族振兴的使命。身为军人更要有为我们民族开疆扩土,重现汉唐辉煌的觉悟。遥想当年,强汉扫平漠北,灭匈奴,封狼居胥。盛唐横扫西域,灭百国,威震四夷。武悼天王冉闵,一曲杀胡令,屠戮百万胡。
  蒙恬北筑长城,班超始通西域西南夷!卫青远逐大漠!苏定方灭西突、李靖征北、李绩灭高丽新罗百济!唐哥舒翰定西域!王玄策灭天竺!戚继光除倭患、建长城!左宗棠复新疆,抬棺而征!徐树铮复外蒙古!彭帅血战朝鲜,数十万英魂血染沙场!
  想当年,我汉家儿郎刑以威四夷,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至今想起,依然令我们血脉喷张,他们的事迹足以彪炳史册!!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初期,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文明的力量还不足以抗衡野蛮的生存竞争,往往是胜利一方通过残酷的种族屠杀来显示其力量的强大,这使得很多优秀的古文明消逝在野蛮的强权之下。
  古印度文明因为雅利安人的入侵的而消亡,克里特迈锡尼文明的被多利亚人入侵而消失,而埃及文明则先后受到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和阿拉伯人的入侵,耗尽了所有的元气,只留下苍老金字塔的痕迹,古埃及文明象征的文字最后也逐渐消亡了。
  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每当遇到危难的时刻,都会有无数汉家儿女,为了挽救我们得民族,用他们得血肉之躯,前赴后继,也总有伟大的民族英雄横空出世,拼死厮杀,挽救了我们的民族,让华夏文明得以延续。”


第845章 世界秩序
  李明激动的一口气说完了这番话,平复了一下情绪,又接着说道:“驱逐了北元,我们本来有机会传承华夏民族的辉煌,但大好的机会却被我们错过了。大明昏昧不‘明’,路过全球大帝国的桂冠而不取。
  明太祖留下遗训,将朝鲜、安南、琉球等十五国列为不征之国,还颁布了禁海令,后世就将此定为金科玉律,全然不顾它的时代性和正确性。在时代潮流中庸庸碌碌,没有跨时代的超越,最终错失良机,酿成苦果。最终,帝国在一片安逸的吵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