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远东1628-第3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结束了一天的会议,高建国和李明、王和等几名常委,凑到了一起,开了一个常委碰头会。
高建国首先发言,他苦笑着道:“大家都谈谈想法吧,总不能让他们这么闹下去啊,再这么下去,是要影响公司工作的。”
李明听了高建国的话也笑了,他叹了口气道:“现在的问题,是他们各方的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这么争论下去,一年也整不出个结果来。”
第831章 成熟的管理团队
王和想了下道:“我看现在也差不多了,这样吧,今晚我们分头与几个科委的老同志谈一谈,他们虽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但还是能顾全大局的,我们耐心的跟他们讲一下现在的形势,今年公司各方面的工作马上就要展开了,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公司工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定下来。”
胡伟点了点头道:“是啊,今年的移民接收工作马上就开要开始了,我们移民工作组的很多准备工作还等我去主持,不能把时间都耽误在这里。”
高建国听了拍板道:“那就这么定了,大家分头行动,和科委的老同志谈话的时候,一定要耐心的做说服工作,千万不要急躁。还要做好挨喷的思想准备。”
大家听了他的话,都笑了起来。这次谈话挨喷那是肯定的了,至少也得听那几个老家伙发一阵子脾气,但是谁让人家是公司的宝贝呢,就算高建国见了他们,也得像个小学生似的虚心受教。
当天晚上,高建国和李明等几个常委,分别去了科委一帮老专家下榻的招待所,分别和他们进行了谈话,虽说都不同程度的被喷了一通,但结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
第二天,工业会议的气氛,明显好了很多,虽然争论还在持续,但董事局的几个常委都是经验丰富,参与到他们中间不断的和稀泥,在他们的斡旋下,争执的各方终于相互妥协了,会议也终于在两天后结束了。
这次远东的工业会议,确定了未来五年的工业发展规划。对公司下一步即将开发东北和外东北的资源,也做了合理的规划。首先是继续加大铁路建设的投入,修建哈尔滨镇到齐齐哈尔镇的铁路和海参崴到哈巴罗夫斯克铁路,另外东北大动脉各个支线也要继续建设,包括沈阳到旅顺,沈阳到丹东,沈阳到阜新,沈阳到北镇,牡丹江到鹤岗等几条支线铁路。
为了加快远东在东北和外东北铁路建设,北宁镇机车车辆厂在研制762毫米轧轨铁路机车的基础上,再接再厉,继续研制一款500毫米的窄轨铁路机车。主要是考虑东北和外东北地域广袤,地形地势环境复杂,短时间内在那里大规模建设一个完善的铁路网,明显不现实。
所以公司铁路处在保证东北铁路大动脉的几条主要干线、支线建设的基础上,在东北和外东北大力发展762毫米和500毫米窄轨铁路的建设,确保公司在东北、外东北的物资物流通畅。
除了发展铁路计划,公司还将在进一步开发外东北几条主要河流的水路运输,研制新一代的蒸汽内河甲板驳船,建立大量的沿河码头、煤水补给点和物资集散地。公司已经派水利等部门的专家技术人员,去各地进行实地勘测,准备在东北、外东北挖掘一些运河,将几条主要河流连接起来。
经过多年的建设,辽东公路网已经基本建立完毕。在明朝在辽东官道驿路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二三四级公路网络。未来几年,公司将继续开发东北和外东北的公路网,作为公司铁路、水路交通的重要补充。
公司在今后的几年,将迎来一次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目前生产力效率低下的问题,也是制约公司发展的最大瓶颈。所以公司将大力发展动力机械,这也是这次远东工业会议争论的重点。
发展蒸汽动力,还是发展内燃机动力,是大家争论的焦点。又经过了一天的激烈讨论,会议的最后,终于确定了动力机械的发展方向,那就是采用蒸汽动力和内燃机动力两条腿走路,在内燃机动力技术成熟之前的这个阶段,先期普及蒸汽动力机械,解决目前公司生产力效率低下的问题。
大力研制开发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车、拖拉机和工程机械,同时也要研制以柴油发动机为动力的拖拉机、小型汽车,并加大对内燃机研制发展的投入。利用公司大规模开发东北、外东北资源为契机,掀起远东公司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远东公司的工业会议结束以后,科委、动力研究所、材料研究所和工业部的专家技术人员,在海参崴共同组建了工业发展小组,共同制定研究今后几年的工业发展规划。
送走了这帮专家和技术人员,公司董事局的几名常委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这帮爷离开了,他们也能坐下来,好好的研究一下今年下一阶段的工作。
今年的比较大的行动主要有四个,包括正在紧张进行的流民安置工作,即将开始的流民接收工作,以及军委会的北上计划第二阶段战役和南下的印度战役。
军委会还好些,毕竟在这个时代,训练有素的远东军,凭借凶残的火力,在这个时代无论去哪里,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敌人,都能攻无不克,无往而不利。
但是民委会的压力就比较大了,光是目前的流民安置工作,就已经耗费了公司大量的资源。而且在安置初期,还要从公司各部门抽调大批的管理人员,协助流民安置小组。而且安置工作结束以后,就要马上进行紧张的春耕生产。
即将开始的移民接收工作,又将会有大批的流民涌入远东公司各个地区,远东公司的各个部门都得行动起来。
接下来一年的时间里,公司上下都闲不下来,各种工作堆积如山,这也给公司民委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对公司绝对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当然,只要熬过了这段黑暗的岁月,远东公司的管理层也会得到很好的锻炼,积累大量的经验,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基层管理人员,为今后公司的发展,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远东公司经过十年的发展,历经了数次重大的考验,整个公司的管理层越来越成熟,尤其是在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刻,公司各部门具备了成熟的应对能力。
第832章 新一年的移民接收
公司今年的移民接收工作终于如期展开了,和去年的手忙脚乱相比,今年公司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所有的流民所需的物资早就在两个月前,就已经全部就位。
辽河两岸的流民营地也都收拾的干干净净,营地里流民居住的木刻楞、食堂、厕所、净化中心、礼堂、操场等地,也都布置的井井有条。
公司在大明各地的流民收拢点,也都提前做好了准备,并在去年冬天,接收了相当数量的流民,在各个收拢点里进行安置。公司在南洋和吕宋等地调集了大批的粮食,已经于去年冬天运到各个流民收拢点。
今年公司吸取了去年的经验教训,在很多方面进行了改进。首先是流民的口粮做了设计,虽然还是以炒面和民用压缩饼干,但是却是采用防水牛皮纸的小包装形式出现。
每个小包装的流民口粮,又重新设计了配料和口感,营养和口感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流民们只要拿着这个小包装的流民口粮,基本能满足他们一天的消耗。如果省一省,一包流民口粮甚至能扛过去两天。
一改以往布袋大包装的方式,不但大大的节约了包装成本,也更加的便于储存。还能流民在转运过程中,合理的控制流民每天的食量,避免了不必要的粮食损耗。仅仅这一项改进,就能节省很多的布匹和粮食。在发放口粮的时候。
其次是设在大明的各个流民收拢点,也做了一些必要的改进,重新设计了营地,加强了暗堡设施。各个通道更加趋于合理,避免了流民人多拥堵、踩踏,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去年就因为各个流民收拢点的流民太多,数次造成混乱,据统计去年流民接收的过程中,光是因为踩踏死亡的流民就有数千人。
另外,公司还加强了运力,目前远东在大明已经配置了五百余艘内河机帆船,而且后期制造的船只,都经过合理的改进,每艘船能一次性运送一百二十名流民出海,极限时甚至可以挤进去一百五十名流民。后期生产的船只还换装了两台动力更强劲的柴油机,提高了内河机帆船的航速。
这两年海参崴造船厂的船台上基本都是大型运输机帆船,目前海军部已经新组建了一部海运处,共配备大型机帆运输船五十余艘。海军部还把大批改进型风帆船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增加了装载人员的数量。今年公司将投入大批的海运力量,近最大的努力,投入到转运流民的工作中来。
公司轻功部下属的几个企业,也吸取了去年的教训,对刚到辽东的流民,设计了流民套装。包括一套经过改进的棉衣棉裤、帽子、手套和布面棉鞋。面料等成本是以往的三分之二,但是却更加的耐磨耐用。
另外还有同一型号的背囊,里面装着木碗、木勺等生活用品,因为采用现代社会的生产线方式进行生产,因为产量巨大,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从去年开始,胡伟就带领移民接收小组的人,重新对接收规程进行了改进。从流民们进入流民收拢点,到上船出海,用大船转运至辽东等地,然后登岸净化,分发物资,到最后进入流民营地,整个过程变得更加的合理有效,每个岗位的人员也更加的优化。
经过流民接受办公室的一番整改,今年的流民接收工作,效率最少提高了一倍。使得今年的流民接收工作,再也不会有去年那样极度混乱的局面出现。
公司今年做了大量的准备,接收流民的人数的极限为三百万。其中辽东能承受二百多万,剩下的南洋、台湾、吕宋等地,也将接收几十万流民。
如此庞大的流民数量,耗费的粮食也将是海量的。今年公司依然组建了一支巨大的购粮舰队。不但要去暹罗继续购粮,还将把购粮的区域扩大真腊、占城和安南等国,甚至要将整个中南半岛的稻米一扫而空。
今年的公司在东北和外东北安置了百余万流民,再加上辽东各地的农户,以及公司在外东北建立的大批集体农场,如果今年没有特别大的自然灾害,今年公司秋收后所收获的粮食,也将会是一个不小的数量。
而且还有南洋各岛、锡兰、济州岛、台湾、吕宋岛等地,去年也接收了几十万流民也已经安置完毕,今年也将进行春耕。很多地方的耕地,因为气候的原因,可以每年种两季甚至三季,也能缓解公司目前缺粮的状态。
军委会征服了日本和朝鲜,公司在这两个地方,进行了土地改革,所有的耕地都已经成为了远东的财产,并把土地分配给了底层的平民百姓。分到土地的日本和朝鲜的老百姓,每年的粮食收获需要上缴六成。
这两个地方的粮食,都由军委会控制,作为军委会各参战部队的军粮,以及即将组建的河套根据地和大明各地根据地所需要的粮食,以后也将由这两个地方提供,算是军委会的福利。当然,在紧急情况下,公司也有权调拨这里的粮食等物资。
随着第一艘内河机帆船,在河南黄河沿岸装载了一船流民缓缓的离开了码头。也意味着远东公司今年的流民接收工作开始了。
于此同此,江苏、山东、河北、山西等地的流民收拢点。也纷纷开始行动了起来,大批的熬了整整一个冬天的流民,坐船向东方驶去。
今年的流民和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老弱的流民几乎都没有了,剩下的都是青壮。很多人都没有熬过这个寒冷的冬天。大明北方各地到处都是死去的流民,但是他们的尸体也只剩下皑皑白骨。他们可能都其他的流民吃掉了。
远东在大明各地的根据地,今年也将开展几次比较大的行动,筹集更多的粮食物资,争取收拢更多的流民,发展壮大各自的根据地。军委会的北方战役第二阶段战役结束后,河套根据地也将成立,根据地也将在陕西、山西收拢流民。
第833章 刘主席
刘德贵站在一处流民安置点的外面,看着远处大批的流民,正在他们分好的土地里紧张的忙碌着。他穿着一身当年公司发给他的那套六五式军装,如今已经显得破旧了。
头上带着一个六五式的战斗帽,脚上是一双已经洗的发白的胶鞋,肩上斜挎了一个军用挎包。这身打扮和当年他刚到辽东的时候一模一样。因为这个季节道路极为泥泞,他身上崩了很多泥点子,胶鞋和裤腿更是沾满了泥巴。
他身后跟着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穿着一身远东内部员工的工作服,身上斜挎着挎包和水壶,身后还背着一个双肩背囊。这个小伙子是刘德贵的秘书,他现在已经是德惠地区管委会主席兼副政委,已经属于远东公司中层管理干部。
目前远东公司在各地建立了中队、大队和支队的基层单位,而地区一级行政编制,属于公司新建的一个行政单位。现在只是在几个地区建立了地区管委会作为试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积累一些经验,再在远东各地进行普及。
德惠地区管委会管理着周围二十几个新安置的流民支队,共十几万的新安置流民。前一阵子安置流民的时候,可把刘德贵累坏了,整个德惠地区十几万流民的安置,都需要他来负责。
虽然他又升官了,但是他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他从普通的中队长做起,一直都是兢兢业业的努力工作,也积累了丰富的基层管理经验,属于公司重点培养的预备干部。
如今他一心铺在工作上,家里的事情都顾不上了。好在家里的鞑子娘们,也属于那种扛造耐操型的,一个人管理者饭店的生意,还顺带照顾着两个孩子,愣是屁事没有,每天照样兴冲冲的样子。
几个人从远处跑了过来,这是这个刘敏安置点的几个负责人,他们来到他身边气喘吁吁地说道:“主席,你来之前,怎么也不打个招呼啊。”
刘德贵眼睛一瞪,怒道:“我特么也不是玉皇大帝,用得着你们这样吗?现在各地都在进行春耕生产,你们一起跑过来,难道不用工作了吗?胡闹……”
一帮人被刘德贵训得都不敢说话,一个个低着头,站着也不是,走也不是,弄得不上不下的。刘德贵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沉声道:“我就是下来随便走一走,春耕期间工作比较忙,你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不用你们陪着我,我们远东公司不兴这一套。郭华留下,其他人都滚蛋……”
听了刘德贵的话,大家如蒙大赦,纷纷灰溜溜的离开了。支队长郭华站在那里笑着道:“刘主席,我们正好在不远处的一个大队开现场会,听说你来了,就都一起过来了。”
刘德贵瞪了他一眼,然后问道:“你们支队的春耕生产进行的怎么样了?有什么困难吗?”
郭华苦笑了一下道:“主要是农业技术人员太少,我们周围的几个支队才有一个农林部派来的农业技术小组。大家现在干劲儿都很足,可是农业技术小组的技术员几天才能过来一次,大家每次听他们讲课,都觉得时间太短,很多人还没有掌握几种新型农作物的种植方法。我们支队班子的几个人,就在农业技术小组授课的时候,分别记下一些技术要点,然后将个大队的中队长、小队长召集起来,在田间地头开现场会,尽量让各个中队和小队的干部先学会,再回去教授流民。”
刘德贵一听,脸上总算有了些笑容。“嗯,你们支队的这个办法好,公司今年安置流民的任务很重,农林部虽然派了很多专家技术人员下到各个安置点,但技术员的还是不足啊。你们能不等不靠,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个就很好。以后你们把心思都用在工作上,不要学大明官场的那一套,只知道拍马屁、混日子。你们回去把你们的工作经验总结一下,我要在地区进行推广。公司现在也难啊,我们不要总是什么都让公司操心,自己能解决的就尽量解决。”
郭华听了刘德贵的话,顿时就兴奋了,如果他们支队的经验在整个地区推广成功,那可就太好了。没准还能上一回报纸呢,他最羡慕那些上过报纸的劳模,他这辈子的愿望,就是能在报纸的边角露一回小脸,就算死了也值了。
就像对面的这个区委主席,几年来光是报纸就上了好几回,整个远东就没有不知道他这个人的,那得是多大的荣誉啊。回去以后一定要好好的总结经验,争取让他们的经验,在地区各支队推广成功。
刘德贵看着郭华兴冲冲的离开了,笑着摇了摇头,看来郭华他们支队,还是不错的,起码知道想办法。目前地区下面各个支队,春耕期间都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大都是只知道向他反应,根本没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观念。
跟在他身后的秘书小方,摘下腰间的水壶,拧开递给了刘德贵,然后笑着道:“主席,我们下一站去哪里?”
刘德贵仰头喝了一大口水,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