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终南)-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关靖不得不表明这个态度,因为刚才韩馥话里话外已经告诉众人说公孙瓒的信中所议之事涉及天子和冀州,如今天子特使便在眼前,更要命的是这位特使还是公孙瓒名义上的上司刘虞的长子,如果不让刘和看信,岂不是等于告诉天下人公孙瓒想要针对天子和冀州搞什么阴谋?

虽然没有太大的谋略,可关靖也知道以如今公孙瓒的实力,他可以对韩馥颐指气使,也可以跟袁绍翻脸干仗,唯独不能跟刘虞彻底决裂。一旦惹怒了刘虞,公孙瓒在北方可就成了众矢之的。

见关靖口上服软,刘和倒是没有露出二世祖的跋扈嘴脸,而是饶有兴趣地对关靖说道:“不知关长史身后这位壮士是何来历?行事倒是稳重得体,不像有的人一言不合就会拔剑亮刀子!”

刘和说完这话,还特意用目光扫了扫关靖身边不远处坐着的高干。

高干闻言,原本还是一副事不关己的表情,此时脸色却变得比锅底还黑。

“无耻的家伙,居然还拿那天的事情挤兑我!怎么不把那天当众污言秽语的事情也说出来呢?不对,那天他是在骂我,要是说出来我岂不是更没面子……”

高干在心里恨恨地想着,嘴上却很识相地没有出声。对上刘和这种没谱的家伙,若非占据绝对的优势,还是不要自讨没趣的好。

关靖见刘和并不刁难自己,心生好感,于是对身后白衣侍从说道:“难得公子称赞有嘉,子龙还不上前见礼。”

关靖这话说的讲究,并没有承认己方刚才阻止刘和看信有什么错,但也承了刘和的情,对刘和的称赞表示接受。

“卑职常山赵云,见过公子!”

赵云上前几步,躬身抱拳向刘和行礼。

刘和此时很想站起身走到赵云面前,然后拉着赵云的手说上一句:“英雄,可以留个签名么?”可惜,他实在是有些凌乱了,竟然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赵云低头足足等了好几个还礼的时间,才听到对面传来一句:“好!你很好,本公子记住你了!”

“这就记住我了?该不会是以后想要报复吧?这家伙可是刘虞的长子,就连公孙将军恐怕也得卖他一个面子,以后看来有苦头吃了。”

年轻的赵云,此刻在心里不无忐忑地想着。

第五十一章牛皮吹的很大

许多年以后,有好事之人问起赵云关于当初在高邑与圣君初见时的情景,一代大汉名将却是顾左右而言他,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好事之人不肯罢休,还是将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翻了出来。

“听说当初将军在高邑初会圣君时,你落了他的面子,圣君当时有没有记恨于你?”

“你说呢?”赵云不答反问。

“据韩文节之孙回忆,当时圣君说过一句‘本公子记住你了’这样的狠话,是不是可以证明圣君当时还是对你很有意见的?”

“本将军今日也记住你了!”

“呃……!”

不怪后世许多人对发生在初平二年秋的高邑之会如此感兴趣,实在是因为这次的四方会面成就了一代圣君“天纵之谋”的美名,所以引得无数后来人苦苦研究和分析,甚至还为此写出许多的文章,吵吵闹闹了很多年仍然不休。

首先,人们好奇的是为何刘和在对待高干与关靖时会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高干虽然说了几句不中听的话,可刘和却是连人家母亲都问候过了,也算是连本带利都收了回来。关靖当时落了刘和的面子,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赵云甚至还出语喝止了刘和,可刘和却以礼相待,表现得简直比他父亲刘虞还要温良谦让。

对于此事,刘和后来在给自己的子女上课时曾经专门解释和分析过。他是这样说的:“为父当初之所以要恶高干而近关靖,却是与布局河北有关。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当时的河北形势复杂紧迫,公孙瓒和袁绍皆为野心勃勃之辈,为父客居高邑,徒有虚名而手中无兵,是以只能与其虚与委蛇。”

“当时公孙瓒尚未公然与汝祖(刘虞)破裂,而他当时所图则是冀州之地,为了不逼公孙瓒与袁绍结盟,是以为父只得驱虎吞狼,用大势逼迫公孙瓒不好来攻韩馥,同时又给公孙瓒留出攻打袁绍的机会。”

“袁绍当时与汝祖隔着韩馥和公孙瓒两股势力,就算我开罪了高干,却也不用担心袁绍带兵来攻;而公孙瓒却是与汝祖共治幽州,若是恶了关靖,则可能使得公孙瓒对汝祖大加提防,转而与袁绍结成同盟。”

“兵法虽然有云‘远交而近攻’,然凡事不可尽信书本和教条,必须从当时的实际出发。当此时,公孙瓒虽然为近而袁绍为远,但却不适用远交近攻的策略,而适用于驱虎吞狼的计策。”

关于“高邑会谈”,人们喜闻乐道的第二个话题则是刘和当时为何对会对还是小小屯长的赵云如此礼遇有加,甚至后来做出了用整个安平国向公孙瓒交换赵云这样的惊人之举。

当然了,很多年之后的事实证明赵子龙将军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一个安平国。假若公孙瓒能够未卜先知的话,只怕当时刘和用一个甚至是两个冀州来跟他交换,他也不会答应!

安平国位于冀州境内,约占冀州的十分之一,两个冀州也就是二十个安平国

人们之所以如此热衷这个话题,倒不是觉得刘和的做法是错误的,大家更加关心的是刘和与子龙将军是否有些不得不说的故事,否则他在初见赵云的情况下,怎么会做出这种疯狂的举动?

史海钩沉,众说纷纭,还是来看看高邑会谈的真实情况吧。

当刘和看完公孙瓒写给韩馥的来信之后,做出了一个令关靖和韩馥都没有想到的举动。

他竟然站起身来,然后面无表情地将信拿到了高干面前,说道:“今日既然是四方会谈,岂可厚此而薄彼,还请高将军看看公孙将军的这封来信吧!”

刘和之所以亲自站起来将信送到高干面前,却是用行动来堵住韩馥和关靖的嘴。

高干虽然摸不清刘和此举的用意,但是人家既然将信都递到了自己的面前,此时若是不接着,那也太没有胆气了些。

待到高干看完公孙瓒的书信之后,厅中忽然静了下来,剩余几人虽然心如猫抓,很想知道公孙瓒在信里对韩馥说了些什么,可韩馥不说、刘和不说,高干依然不说,他们也就不会张嘴明问,更不好伸手向高干讨信一观。

韩馥可以将信给刘和看,因为刘和所代表的朝廷大势和幽州刘虞摆明了是他的靠山;刘和可以将信拿给高干看,因为这是刘和亲自递过去的,拦都拦不住;但高干却不敢如刘和一般,自作主张地将信拿给别人看。

一段令人如坐针毡的冷场之后,刘和伸手拢了拢头发,然后“王八”之气猛地向外一抖,朗声说道:“诸位,冀州之事本来不在本使此次出行之内,然路经高邑时却恰逢其会,加之韩中丞与家父又是莫逆之交,是以我便说几句公道话,不论说的有没有道理,只当是一家之言,既不代表朝廷的意思,也不代表吾父的意思。”

刘和本来就是正牌的天子侍中,如今又受命出使,自称本使倒也妥帖,没有任何问题。

韩馥立即接口说道:“还请公子主持大局!”

韩馥就这一句话,便亮明了的态度。

关靖有些无奈地说道:“公子身份尊贵显赫,想必定会公道持中。”

高干气呼呼地说道:“暂且耐心听你几句,若是说的不在理,休怪吾当场反驳。”

刘和对高干的无理视而不见,一脸严肃地说道:“本使对于袁公和公孙将军的忠君体国深表钦佩,在去岁讨董失利的情况下,袁公与公孙将军知耻而后勇,今年又拿出实际行动,准备在冀州合兵之后西进讨董,此举不仅精神可嘉,而且鼓舞人心!”

一直耐心听着刘和说话的沮授,听到这货一脸正经地说什么“知耻而后勇”,睁着眼睛把公孙瓒和袁绍意图吞并冀州的行为夸成是“精神可嘉”、“鼓舞人心”,差点笑的喷了出来。

刘和这张嘴也够损的,既打了袁绍和公孙瓒的脸,还让人挑不出理来。

“然而,本使对于袁公和公孙将军的做法却无法认同。虽然韩中丞在去岁讨董会盟时供应粮草时,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有所疏漏,可这却不能成为你们逼迫韩中丞离开冀州的理由!”

说到这里时,刘和的声音陡然高了起来。

“最让本使生气的是,讨董会盟这么重大的事情,你们两家竟然也不跟吾父商量一下,难道你们觉得当朝太傅、襄贲侯刘伯安的实力和威望不足以领导群雄么?”

“不要拿去年吾父没有参加酸枣会盟来说事!大家都不是**,若非吾父独镇幽州,将塞外的百万游牧之民堵在长城以北,试问诸位今天能在这里安然坐着扯皮么?早特么的被鲜卑人、乌桓人撵到舅姥姥家去了!”

说到道激动之处,刘和一时没有管住嘴,竟然又爆了粗口。

“吾从长安来,听了不少董贼阵营关于酸枣会盟的说法,可知董贼这一年对手下将领说得最多的是一句什么?董贼说幸好关东十八路联军会盟时,不是刘伯安担任盟主,不然吾命休矣!”

刘和这话说的就有些扯淡了,人家董卓从来都没有这么说过。

高干听到这里,终于忍不住了,刘和这厮当着这么多人诋毁他的亲舅舅袁绍,话里话外的意思都在说袁绍去年担任盟主不行,这怎么可以?

“哼!刘公子,若是你再这么信口开河、含沙射影,别怪高某翻脸!”高干气呼呼地站起来说道。

不过还好,这次他倒是没有拔出剑来。

刘和今天的脾气似乎特别的好,对于高干打断他的说话竟然不生气,而是双手平举至两肩外侧,然后做了一个向下压的动作。

“高将军何必动怒,有理不在声高嘛,还请坐下来把本使的话听完。”

高干本来想吵架,可看到刘和如此克制,只好又气呼呼地坐了下去。

“是非功过,自有后来人评说!本使想要告诉大家的是,鉴于诸位对于讨伐董贼如此用心,对于匡扶汉室如此坚定,本使作为当今天子之叔,作为汉室宗亲,岂可无动于衷?”

“现在,我有一个特大的好消息告诉诸位!为了从行动上支持大家,本使已于十日前派出信使前往幽州,有请吾父亲自出山!据可靠情报,如今吾父正率五万大军星夜南下,届时四方齐聚,便是一支令天下侧目的力量,讨董之事不在话下!”

虽然大家都知道西进讨董不过是一块遮羞布,但刘和这厮能围绕这个话题从头说到尾,口口声声都是为了讨董大计着想,大家心里多少还是佩服的。不是佩服他的口才,而是佩服他足够无耻!

当韩馥听到刘和说刘虞将率五万大军南下时,心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相比于如狼似虎的公孙瓒和袁绍,韩馥还是更原意相信刘虞的人品,他担忧公孙瓒和袁绍吞并冀州的野心,但却不担心率军南下的刘虞也怀有这样的目的。

无数的事实可以证明,刘伯安绝对是如今大汉宗室之中最忠诚的一位臣子。因为从道理上说,整个天下都是老刘家的,作为老刘家的后人,刘虞又怎么会跟韩馥抢夺冀州呢?

当关靖听刘和说到刘虞不日将率军南下时,心里咯噔一下,恨不得马上就离开座席,然后派人将这个万分重要的情报送给公孙瓒。

当高干听到刘虞南下的消息时,忽然像泄了气的猪尿泡,不复刚才的气势。

厅中其他人听到这个意外的消息时,也是感到震惊不已。荀谌、郭图和辛评三人相互转头看了看,发现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一样的苦笑。而沮授和审配、闵纯、耿武对视时,却是露出了一脸窃喜的表情。

众人此时却是不知道真正心里忐忑的却是刘和,此时刘大公子正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着:老爹啊,老爹,这次儿子可把牛皮吹大发了,您老人家要是不来,要是带的兵马少了,我就一头穿给你看!

新的一周开始,南道忽然想起这两天忘记打滚了……

好吧,继续满地打滚求收藏、求推荐票!

第五十二章老爹来了

总结刘和在“四方会谈”时的发言内容,关键其实只有一条,那就是:你们不要闹了,我爹要来了,专治各种“不服”,你们都不许再欺负韩馥啦!

这一次,刘大公子在会上的表现可圈可点,除了一时没有管住嘴爆了粗口之外,基本上还是保持了足够的风度,甚至一直坚持到所有人离开之后,这才陪着冀州牧韩馥离开了会客大厅。

“贤侄,你是如何获悉太傅大人率军五万南下的消息?”韩馥有些不放心地问道。

“我若是告诉你其实我在吹牛,你信么?”刘和一本正经地告诉韩馥。

“啊!如此重要的场合,你岂能信口开河?贤侄可知你这一句话便可能让老夫死无葬身之地!”韩馥瞬间急眼了。

刘和看着面露惊慌之色的韩馥,在心里叹了一口气,他算是看清了韩馥懦弱胆小的面目。不过对于这样一个韩馥,刘和却是乐于见到的,冀州现在不需要野心家和胆大之辈,要的是能够乖乖听话的人维持局面。

“哈哈,韩中丞不必惊慌,刚才不过是跟您开个玩笑,看来有点不怎么好笑呢。我保证,下次一定开个高质量的玩笑,一定让你笑出来!”

刘和没正型地跟韩馥打趣说道。

韩馥赶紧从袖中掏出汗帕,擦了擦额头冒出的冷汗,然后责怪说道:“可不敢再说这样的笑话!人命攸关的大事,马虎不得啊!”

也是奇了怪哉,刘和越是在韩馥面前表现的满不在乎,越是能让韩馥觉得心安。

当日会面结束之后,关靖立即离开高邑,他走时自然没有带上公孙瓒想要的答复和结果。高干也是毫不犹豫地带着所有人离开了高邑,直奔已经离开阜城的袁绍主力而去。高干若是再留在高邑,等到刘虞赶来时,只怕平素笑眯眯的刘公子会拿剑劈了他。

袁绍亲外甥的这个名头,可以唬住别人,可唬不住刘大公子!

又过了数日,从关靖口中获悉刘虞率军南下的公孙瓒得到了准确的情报,刘和没有说谎,刘虞真的在自己南下十天之后集结五万骑兵出发了!

消息是从蓟县火速传来的,绝对可靠。

公孙瓒心中十分恼怒,只觉得自己这次是被人牵着鼻子耍了一个团团转。

公孙瓒帐前众人也是十分气愤,可惜他们抓耳挠腮半天,也没有想出一条妥当的计策来应对刘虞的南下。

“没道理啊!以往刘虞对于这种打来打去的事情都是不怎么过问的,这次怎么像是吃错了药一般,竟然火烧火燎地跟着赶过来了!”

“还不是担心他那个宝贝儿子!这个刘和还真是个惹事精,刚刚从南阳那边传过来的消息,说他走到南阳时把袁术祸害的够呛,袁术现在都想转到扬州去了。”

“太过分了!我们眼看就要跟袁绍和韩馥对上了,你说他刘虞跑来凑个什么热闹!”

“当日会谈的时候,刘和只说不能动韩馥,可没说咱们不能动袁绍吧?”

“对!咱们暂且不去碰韩馥,直接掉头向东,先把袁绍的老巢南皮给抄了,反正这次的事情都是这厮挑唆出来的!”

经过一番紧急商议,公孙瓒终于定下了计划,于是率领三万大军向着滹沱河的下游火速行进,在十数日之间便连下武遂、乐平、成平等城,兵锋直指渤海郡治所南皮而来。

等到刘虞的大军抵达真定时,公孙瓒的部队已经跑到了东边五百多里之外!

不是公孙瓒真就怕了刘虞,而是公孙瓒自知理亏,而且也没有必胜的把握。谁要是放着袁绍让出来的地盘不抢,脑袋被门挤过一般去跟刘虞死掐,谁就是刘和公子口中所说的“**”!

公孙瓒这边行动迅速,接到消息的袁绍也不慢。趁着刘虞尚未抵达冀州之前,袁绍一面派人给留守南皮的主将淳于琼和长子袁谭下令,要求他们立即带上城内剩余的粮草财货,沿着绛水逆流而上,进驻处于渤海、安平和清河三地交界的修县。

另一面,袁绍将自己麾下四万多士卒分成两部,其中两万士卒交由大将颜良和文丑率领,谋士逢纪担任军师,张南、蒋奇、焦触、马延四将担任先锋,直奔大陆泽以西的赵国而去。袁绍本人则率领剩余的两万五千多人继续向南进攻,一路上攻占了清河国全部、巨鹿郡的南面大部以及魏郡的东北部。

等到刘虞的大军抵达真定时,袁绍的三支部队中距离刘虞最近的也有三百里之遥。

出于避嫌的考虑,刘虞将部队驻于真定之后,大军便不再继续向南行进。为了迎回那个让自己一路上操心担忧的“惹事精”,刘虞派出了骑兵都尉鲜于辅率领三千人马直下高邑。

令刘虞没有想到的是,当鲜于辅率领部队抵达高邑城外十里处时,刘和居然不肯随鲜于辅返回幽州。

刘和是这样对鲜于辅说的:“冀州的大戏演到如今,刚过去一半,作为执行导演的我,怎么能不负责任地离开呢?”

鲜于辅无奈,只得一面派人给刘虞送信,一面将兵马驻扎在高邑城外等候。

“公子,你到底还在等什么呢?”李严有些不解地问道。

“我在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