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终南)-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馥最多不听取刘和的劝阻,然后客客气气地派人将他送走,然后老老实实地带着手下数万兵马和将领向袁绍投降,怎么也不会像袁术和袁绍两个腹黑的家伙那样将刘和一扣就是一年半载。

事实证明刘和的推测是正确的,当韩馥亲自前来迎接自己时,他就知道自己的劝说有了效果,于是大大方方地随韩馥同乘一车返回了韩府。

入府之后,当韩馥向刘和介绍留在府中还未离开的沮授时,刘和心里乐开了花,急忙向前对沮授执晚辈之礼,嘴上还客气地说道:“小子还在长安时便听王司徒盛赞公与先生有大才,乃是不可多得的良谋,今日有幸得见,实乃三生之幸也!”

王允到底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只有天知道,反正刘和将王允抬出来的时候,纯粹就是为了拍沮授的马匹。

在刘和心中隐藏着的那个不可告人的“人才大箩筐”中,这沮授便是他第一个想要挖走的人才!这可是一个可以与荀彧相媲美的霸业谋臣啊,历史上若是袁绍能听他一半的劝,哪里还有曹黑子什么事情!

沮授见刘和对自己如此客气,心里也是十分高兴,急忙向刘和回礼,口中说道:“刘公子如此夸赞,实在是令老夫汗颜!”

尽管此时已是深夜,韩馥为了对刘和表示欢迎,还是紧急筹备下了几座颇为丰盛的酒菜,不仅他们几人在正厅内饮酒叙话,就连跟随刘和来到高邑的众人也难得地享受了一顿美食。

酒足饭饱之后,韩馥回后堂歇息,而刘和也在王越的搀扶下回到韩馥临时给他安排的府中一处住所。

沮授作为冀州别驾,在高邑城内也有自己的府邸,他将刘和送出大厅之后,便在自家私兵的护卫下坐上马车离开了韩府。

坐在马车里的沮授不由得想起了刘公子在临别时低声说的一番话语:“无论高邑日后是否守得住,还请公与先生记得小子真心仰慕先生的高才。若是事不可为时,还请先生北上幽州,小子愿执弟子之礼相待,刘家的大门始终为先生打开!”

堂堂天子近侍、皇亲贵胄能对自己说出“愿执弟子之礼”这样情真意切的话语,这让沮授觉得非常激动和高兴。

ps:冀州的大幕已经拉开,大公子来到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他在上面泪流满面、满地打滚地说:“亲,别忘了收藏啊!还有推荐票啊……”

第四十四章当面竖中指

夜已深,静静的屋外偶尔传来一阵士兵巡逻时的脚步声,时而远,时而近,听得分外清楚。

屋内油灯昏黄,有热气弥漫。

“奶奶滴,总算又能洗上热水澡了。要是洗完澡还能有个足底按摩或者全身松骨啥的,这日子也就凑和能过了……”

刘和坐在半人高的大浴桶里面,一面屈臂使劲用手抓挠着后颈往下难以够着的部位,一面自言自语。

从昭家堡出来之后,刘和就再没有机会洗个热水澡,顶多是在行路间隙跳进伏牛山中的无名溪流或者水潭之中冲洗一下。

山间流水倒是清澈干净,可毕竟不如坐在宽大的木质浴桶内舒舒服服地泡着热水澡来的舒服。更让人恼火的是,这时候没有香皂、洗发水之内的日化用品可供使用,所以刘和总觉得自己这一头“秀美及腰”的长发,从来就没有洗干净过!

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弃之”,所以男童在弱冠之前,也就是二十岁之前,是不会随意削发剃头的,顶多是将发梢修剪的短一些,然后收拢在脑后束成一个发髻,然后用头巾包主。

大环境如此,刘和也就只好顶着一头解开来“长发及腰”的头发不敢随意剪短了。他是皇帝近侍,又是太傅之子,言行必须符合礼仪,否则少不得被人背后嘲笑甚至是当面质问。

虽然古人不分男女,头上都顶着头冠或发髻,但不要就此觉得古人不讲究个人卫生。实际上,秦汉时便形成了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规矩,以至于官府每五天给官吏的一天假期,也被称之为“休沐”。

古人洗发主要用的是皂角粉或者猪苓粉。猪苓是富裕人家才用的起,其中加了一些香料,用后发丝之间有浓郁的香气,平常人家只能用廉价的皂角洗头。

刘和现在住进了冀州牧的府邸,自然不是寻常人家,所以他伸手抓一把猪苓粉,然后低下头,让长长的头发垂入水中,开始双手使劲揉搓起来。

作为刘和这样上档次的贵宾,韩馥本来是安排了夜里侍寝的奴婢,可刘和如今还没有完全适应大汉朝官宦人家“腐化堕落”的生活方式,所以等到两个明显毛都还没长齐的小“萝莉”给他倒好洗澡水之后,便被他撵到了外间,不许进来。

刘和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哦,对了,这个年代似乎还没有柳下惠的说法。可若是遇到自己心仪或者喜欢的姑娘,他也不介意来一次知行合一的“身体实践”,毕竟“小撸怡情,大撸伤身,强撸灰飞烟灭”,能在不撸管的情况下,找个合适自己的女子陪侍枕席,总是令人愉悦的事情。

可惜的是,自从转醒以来,刘和基本上都是在赶路和算计中渡过,还没机会完全放松下来愉悦身心。在屈家堡的时候,屈家倒是奉上两个十四、五岁的萝莉给他侍寝,脸盘子也看得过去,可是刘和终归是下不了口。

尼玛,一个十四岁,一个十五岁,后世才是上初二和初三的年龄,你让前生憧憬着做人民教师的刘和情何以堪?虽然后世不乏生冷不忌的禽兽校长和老师们干出一些带着小学生开房的劲爆之事,可作为“四有青年”的刘和,那是有做人做事的底线和节操的!

两世为人,刘和暗暗告诫自己,就算是要开荤,那也必须得是十八岁以上的女子,否则一切免谈!

因为心中有些这样那样的奇怪想法,所以刘和在屈家堡时只让两个侍女铺床叠被,薰衣束发,却始终没有让两女侍寝陪睡,也不知当他走后,屈蒙小盆友知道此事做何感想?

也是因为记忆中有个叫唐姬的女子,所以刘和在经过邺城时,也没有心情去打探那里是否有个名叫甄宓的美女,而最终,刘和也没有去颍川。

刘和所住的这处院落,属于州牧府内的院中院,他的房屋两侧住着王越师徒和李严等人,其余的二十名卫兵则被韩馥安排到了另外一处。

大家都是明白人,既然刘和愿意送上门来当人质,而韩馥又知道王越师徒有一身来去自如的武艺,所以不存在相互提防和算计的问题。

刘和要是怕韩馥加害于他,何必暴露行踪,自己入瓮?韩馥要是担心刘和暗算自己,何必将他接进府中,引狼入室?

因为暂时不必赶路和躲藏,所以这一夜包括刘和自己,从南阳出来的这伙人都睡得十分踏实解乏,一觉醒来时已是天光大亮。

相比于刘和的轻松淡定,高邑城内另外一些人却是渡过了一个辗转难眠的长夜。

发过脾气之后,高干连夜派人向城外送出消息,将刘和来到高邑的事情送往远在阜城以东的袁绍军营。

刘和现在冒头虽然已经难以影响大局,可高干心里总有几分不安。袁绍一向对高干信任有加,但在逼迫韩馥投降这件事情上,他知道自己马虎不得,所以在这紧要关头也不敢擅自做主,还是先向袁绍报告一下为好。

沮授从韩馥府中回来之后,也没有闲着,他立即提笔给张郃去信一封,信中详细分析了冀州目前面临的危机。

所谓危机,并非贬义的词语,而是危险中藏着机会。只要张郃能够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顶住袁绍的进攻,而刘虞真的能够紧随公孙瓒之后挥兵南下,那么接下来就是四方势力在冀州相互牵制的局面,到那时反倒是处于守势的韩馥一方最能得利。

眼看着天气转冷,只要将战事拖进寒冷的冬季,袁绍和公孙瓒就不得不退兵返回各自的老巢,冀州的危险便会得以解除。

更为关键的是,刘虞这个儿子明显不是省油的灯,等他回到幽州,只怕今后公孙瓒的日子都不会好过。就看他这次的行事方式,人还在归家的路上,便开始帮着他老子对付别人,这种护短的家伙怎么会坐视公孙瓒继续逼迫其父呢?

第二日中午,韩馥采纳了刘和的建议,大大方方地将高邑城内的重要文武官员请至府中,主题便是为途经高邑的天子特使刘侍中接风洗尘。

宴会的规模并不大,与会之人大多数也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熟人,为了表示热情,韩馥甚至还派人将高干也请了过来。

这一下,场面就变得格外热闹和诡异起来。

当刘和见到高干时,还真是吃了一惊。在他的记忆之中,高干不过是袁绍手下一名不怎么出名的武将,估计也就跟淳于琼、张南等一个层次水平,反正是远远不如颜良、文丑来得勇猛厉害。

实际上,却是《三国演义》这种带有杜撰性质的小说影响了刘和。实际上,高干在袁绍阵营里的地位那是相当之高,其能力也是非常突出。

历史上,袁绍吞并了冀、幽、并、青四州之后,分别任命自己的三个儿子和外甥高干各领一州担任刺史。而高干入住并州七年,通晓文事武略,在并州声望颇高,治绩卓越。后来曹操反攻河北时,高干以孤军防守壶关,独战曹操大军七、八个月,足以证明他在军事方面也是十分厉害。

真正让刘和吃惊的是,他看到的高干年纪约摸三十岁左右,不仅长得身材欣长、容貌俊秀,而且言谈举止很有修养,比他这个“冒牌”的官二代强的可不止一星半点。

刘和却是不知高干出身于陈留望族高氏,乃是蜀郡太守高躬之子,司隶校尉高赐之孙,那是正儿八经的**。若非高家在陈留很有声望和势力,四世三公的袁家又怎会将女儿嫁过去呢?

袁绍这个家伙一贯喜欢以貌取人,袁家的亲戚子女众多,为何独把高干当儿子一样喜欢?这是有原因滴!

宾主见面,韩馥居中引荐介绍,大家一团和气,场面上的话语不深不浅地说了几句,然后各自入席落座。

也不知是韩馥故意为之,还是碰巧如此,厅中各人的席位安排的很有意思。

此时宴席不似后世,流行的是独坐分餐,韩馥坐在中间主位之上,作为贵宾的刘和被安排坐在了韩馥的右手侧第一个位置,而沮授作为主陪,紧挨着刘和坐下。

高干作为另外一名贵宾,被韩馥安排坐在了自己左手侧的第一个位置,而郭图作为主陪,紧挨着高干坐下。

冀州另外两名从事荀谌和辛评,分别挨着沮授和郭图面对面地坐了,整个场面看上去倒也齐整有序。

按照礼仪,先是一番歌伎伶人的表演,然后大家举杯觥筹交错,相互遥举酒杯进行敬酒,然后,便进入到了“肉戏”表演的阶段。

先是郭图看着刘和说道:“公子不是在长安侍奉天子么,为何忽然来了冀州?”

刘和暂时摸不清郭图问话的意图,于是中规中矩地回答:“和受天子所托,前往冀州传谕,途经高邑时为韩中丞所邀,入城稍作歇息。”

辛评不冷不淡地跟着说道:“也是巧了,前日有故人从长安来,曾经提及公子,说的却是公子奉命出使荆州,不知如何解释?”

刘和回答说:“仲治先生所言不差,吾本来是要先去荆州的,但刚入南阳便遇大规模民变,阻了道路,是以舍近求远,北上幽州。”

高干冷笑几声,开口说道:“刘公子这番说辞似乎难以服众。既然天子命你出使荆州,只因小小一场民变就南辕北辙,是否有些阳奉阴违呢?”

刘和毫无顾忌地翻个白眼,懒洋洋地回答说道:“是不是阳奉阴违,似乎不关元才兄(高干字元才)什么事情吧?难道我会告诉你其实我身上揣着一道天子秘旨,必须要面呈吾父?”

高干闻言大怒,指着刘和鼻子便骂:“竖子安敢如此戏吾!吾奉袁公之命,特来高邑斡旋,与韩州牧商议借道西进讨董之事,倒是你父子二人居心不良,先是刘伯安去年推诿不参与会盟,这次尔又忌于董卓凶残,不惜抛下少帝北逃,真是令人不齿!”

被高干劈头盖脸的一阵骂,刘和却没有生气,竟然当着众人的面轻轻的笑了出来。

“呵呵,骂的很爽嘛!”刘和冲着高干竖起了右手中指,然后笑呵呵地说道:“发客!**!”

ps:刘和发飚了,后果很严重,那个谁……说你呢,推荐票呢?收藏呢?表逼我啊……

第四十五章翻脸如翻书

当刘和一脸意味深长地冲着高干竖起中指的时候,没有人知道这个奇怪的动作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意思。至于他口中所说的“发客”是什么“客”,“**”是怎样一种“逼”,更是无人知晓。

但是,厅内所坐之人都不是傻子,大家知道这个时候就算刘和脾气再好,也不会说什么悦耳动听的好话来。

果然,刘和面对高干恶意的挑衅和嘲讽,接下来所说的话就有些刺耳了。

“高元才,你当天下人都是傻子么?去年所谓的讨董会盟,看着声势浩大,然则徒劳无益,除了为袁本初徒增声望之外,剿灭董贼了么?本使昨日才到高邑,便听到大街小巷纷纷议论袁本初觊觎冀州之地,不仅暗中策反麴义,如今又派人前来威逼韩中丞出让冀州!说什么商议借道西进讨董之事,**的也不嫌臊得慌!”

刘和忽然爆了粗口,顿时引得众人一阵侧目。

韩馥心想,这个刘公子看似温和柔弱,居然是个暴脾气,三句话不对付就当众骂人,骂得还是袁绍的亲外甥!不过,韩馥心里却是高兴的,刘和骂高干越狠,也就把袁绍得罪的越彻底,这样刘虞跟袁绍的矛盾就越尖锐,也就越有可能帮着自己这一边。

一直没说话的沮授心想,刘公子说的话倒是直指人心,道理也是对的,可最后爆粗口骂人却是不对。有道是“有理不在声高”,怎么可以不顾斯文地张嘴骂人呢?

荀谌心想,这是要翻脸的节奏么?

辛评心想,到底是个年轻人,一激就怒,不稳重啊!

郭图则急忙提醒刘和说道:“还请刘公子自重,莫要辱没了汝家门风!”

而作为被骂的当事人,高干先是楞了一楞,然后忽然面色涨红犹如猪肝,猛地站起身来,“唰”地一下从腰侧抽出了佩剑,隔着几案直指刘和,怒喝道:“黄口小儿,安敢如此!欺吾剑不利呼!”

刘和一见高干这副想要干仗的架势,也是当场就炸了毛,噌地站起身来,然后抽出王越借给他的七星龙渊剑,朝着几案一角猛地劈了下去。

下一刻,众人便看到刘和像切豆腐一般削下了面前几案的一角。

“高元才,许你大放厥词,辱没吾父子二人,就不许我说几句实话?汝剑利,吾手中剑更利!”

刘和瞪着眼睛,手持长剑,与高干对峙起来。

这些时日,王越虽未真正传授刘和击剑之术,但有时实在看不惯他拿着上古名剑胡乱比划的操行,所以还是稍微指导了刘和一些击剑的基本动作要领。今日刘和当众熟练地拔剑劈砍,便是半个月来的学习成果。当然了,刘和这些都是假把式,用来唬人可以,真若是跟人对仗,只有挨劈的份。

韩馥一看双方剑拔弩张的架势,赶紧站起身来走到中间,黑着脸说道:“两位今日皆是韩某座上贵宾,有什么话不能坐下来理论,非要拔剑相向才可?”

高干看着刘和手中寒光闪闪的长剑,再看对方一副“有种你来打我啊”的欠揍表情,眼角抽搐几下,终于强压心头怒火,嘴里冷哼一声,将佩剑插回鞘内,缓缓坐了下去。“刘公子,今日之事,我高某人记下了!”

面对高干这一番先是拔剑,接着撂狠话的威胁,刘和从一开始就知道千万不可退让,否则弱了自家名头不说,只会助长高干的嚣张气焰。他一脸不屑的表情,满不在乎地说道:“你若做初一,吾便做十五,谁怕谁啊!”

说完这话,刘和抖着“王八”之气,昂然拂袖,阔步离席,留下众人目瞪口呆。

这也太不讲究了吧?一言不合便拂袖而去,这样的人是怎么侍奉天子的?面对董卓的时候,这货也敢这么目中无人么?

刘和走了,宴会也就没法再继续下去,众人于是各怀心思离开了韩府。

接下来的几天,高邑城内各方势力都在或明或暗地积极忙碌着。

亲袁派的几人继续轮流来到韩府劝说着韩馥,提醒韩馥不要轻信刘和那些不靠谱的话语,千万不要将身家性命托给一个莽撞之辈;高干则是四处拉拢冀州本地的豪门大户,许下这样那样的好处,怂恿他们联合起来逼迫韩馥让贤。

主战派的沮授多次向城中大户发出请帖,邀请他们过府赴宴,为了坚定大家的信心,他还将天子特使刘大公子抬了出来,话里话外透出的意思就是冀州之事尚有可为,幽州牧刘虞不会坐视不理,大家不是孤军奋战,千万不要因为听了他人蛊惑而引狼入室。

刘大公子很给力,对于沮授的安排全力支持,在宴会上毫不避讳地说着袁绍的坏话,说着公孙瓒的坏话,说着自己老子的宽厚仁和,说着自己在长安与国贼董卓周旋的英勇事迹,总之就是不说什么时候离开高邑。

韩馥坐视双方较劲,既不干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