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贼(风再起时)-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彪左手从身后拔出一柄短戟相持,两戟小枝纠缠,陈彪借战马之力把张锴带个踉跄。

    脑后有恶风袭来,张锴心里大懔,急忙躲避,头顶一凉,似有雨水滴落头上,他可是带着兜鏊出战。张锴心有余悸,再晚一丝,脑袋必被对方砍掉。

    “嗖嗖嗖!……”

    无数绳索飞来,张锴舞戟抵挡,终是百密一疏,被套住脖颈,接着喉咙一紧,被拽倒拖行,张锴亲卫欲要上前,汉骑岂肯避让,双方暴吼着杀成一团。

    “喔——喔——喔——”一名羌人手拽缰绳,御马飞奔。张锴在泥浆中滑行,刀矛雨点般落在身上,痛得他想要大吼,却不能发声,最终被分尸无数,踏成肉酱。

    汉军左翼击溃敌人,开始向中路倾斜,配合中军合击敌人。中路黄巾军皆是嫡系,死战不退,不过他们从昨天晚上起就没有吃过东西,又打斗整整一日,力气不济,死命硬抗一阵,终究抵挡不住,向后败散。

    张梁看了看近在咫尺的汉骑,又看了看全军崩坏的防线,双目微阖,好似入定。

    “那是张梁贼子帅旗,杀……”

    雨越下越大,张梁背后大旗被雨水打湿,卷缩着,但隐约间尚能看清人公二字。

    张梁蓦然睁开双眼,手中一紧长戟,声嘶力竭吼道:“杀……”

    上千亲卫齐齐暴喝:“杀……”

    双方犹如两头愤怒的公牛,猛力顶撞,头破血流。

    盖胤捉刀入围,低吼一声,上血在雨中划出一条线,四颗人头冲天而起。

    左右为盖胤挡住偷袭,他只要面对前方,扬刀、血迸,扬刀、血迸,如此反复,就像飓风一般横扫而过,留下一地残肢断尸。

    “张梁,匪首……”

    盖胤歪头躲过长矛,反手砍中敌人,目光死死盯着旗下雄立的身体。七八名黄巾甲士举戟相刺,血光一闪,戟锋尽摧,盖胤挥刃,三四人中刀哀嚎,余者皆死。

    周围压力骤降,破出重围了。

    先是盖胤,陈彪、车儿、杨阿若、胡封、庞德等人先后破围而出。

    二十步,距离张梁仅仅二十步,只要眨眼的工夫!

    “杀……”

    张梁右手持戟,左手缓缓拔出腰间环首刀,率领身边仅存的数十名亲卫直迎上来。

    厮杀,残酷而血腥的厮杀,漫天大雨被渲成血色。

    张梁不停前进,四处都是敌骑,舞戟、挥刀,不知杀了多少人,也不知被砍中多少刀,当他发觉再也迈不动步,轰然而倒。

    盖胤纵马来到人公大旗前,一刀斩断,大旗拍在泥泞的大地,溅起无数水珠。

    盖俊指着远处大喊道:“那是张角旗帜,那辆马车中必是张角贼子,给我杀……”

    众人依令而上,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张角身边的防护力量极弱,杀光亲卫,胡封第一个跳上马车,举矛就向里刺。

    盖俊气得大骂道:“你个白痴,我要活的。”

    “没有刺到。”胡封回头干笑两声。小心翼翼用矛挑起车帘,其内空空如也,诸人不禁面面相觑。

    “跑了?”盖俊皱紧眉头。“不管那么多了,赶紧把张角的旗给我砍了。

    象征着大贤良师的旗帜一倒,黄巾军瞬间崩溃,相对完好的左翼掉头向南疯跑,如无头苍蝇似的左军及溃败的中军也随着跑。

    汉军没有急着追击,南边是清水河,今日又下大雨,蛾贼绝对过不了河。

    皇甫嵩带着大小将官匆匆来到张角的马车前,听闻张角失踪,顿时没了好心情。

    乱猜无益,皇甫嵩将张角亲卫未死者唤来询问,这些人堪称死忠分子,开口就骂,要么就说大贤良师早就走了。皇甫嵩听得好笑,走了?难道张角长了翅膀不成?又找来几名黄巾将领,连杀好几人,终于碰上一个说实话的。

    “张角死了?八月份就死了?一直是张梁在指挥……”众人恍然大悟,他们一直奇怪张角怎么突然会用兵了,原来如此。

    广宗城已经没有抵抗力量,皇甫嵩派出三千人入城,剩下的人追击黄巾余孽。

    清水河。

    四万黄巾士卒徘徊岸边,进退不得。

    雨中,一丝黑线缓缓蠕动,阴冷,压抑,不可抗拒。

    “汉军来了……”

    黄巾士卒骚动起来。

    “中郎……”盖俊刚刚开口,然后就看到了令他目瞪口呆的一幕。

    “噗通……”

    “噗通……”

    “噗通!噗通!噗通!噗通!噗通!……”

    无数黄巾将士前仆后继的跳入清水河,岸上的人越来越少……

    这样恶劣的天气,跳入河中是没有生路的……

    他们在寻死……

    没有一人投降,四万人全部跳入河中溺亡,清水几为之不流。

正文 第一百四十七章 平定黄巾

    绝望的眼神,绝望的喊叫,绝望的行动……

    “噗通……”

    “噗通……”

    “噗通!噗通!噗通!噗通!噗通!……”

    “呼……”盖俊猛地蹬腿坐起来,额上隐有汗水。又做这个梦了,十天,整整十天,他每天晚上一闭上眼,就会梦到黄巾将士投河赴死的一幕。盖俊入关以来,可谓身经百战,灭敌十万的大型歼灭战也遇到不少,可是没有哪次能如此触动他的心。由此对皇甫嵩产生了一丝怨气,当时只要他说一句降者免死,就算不能让所有人投降,总能挽回数千上万条性命,可是皇甫嵩一言不发,目光凛冽。

    盖俊揉弄着太阳穴,提声叫道:“公枢……令明……”

    “姐夫,你醒了……”卞秉翻帐而入。

    “司马……”庞德翻也跟着进来。

    “嗯,帮我穿甲。”盖俊穿鞋下榻,张开双臂,卞秉和庞德走上来,将一件精致的鱼鳞甲披到他的身上,整理好甲裙和披膊,系紧甲身。

    盖胤进来说道:“小族叔,皇甫中郎唤你……”

    盖俊剑眉轻蹙,点点头,当他来到皇甫嵩大帐,不少将领先一步到达,众人心情都不错,三三两两聚众笑谈。也难怪,张角的尸体被找到了,皇甫嵩下令破棺戮尸,将首级砍下送往京都雒阳报功。下曲虽有张宝贼人十余万众,但已无关大局,这次平定太平道这个自世祖光武以来最大规模的叛乱,人人皆少不了好处。

    “盖校尉……”

    “尊侯……”

    “盖射虎……”

    面对诸将招呼,盖俊笑着点点头,坐到一张食案前斟酒自饮。

    随着与会人员到齐,皇甫嵩在子侄、长史、佐吏的陪伴下入帐。

    “皇甫中郎……”

    “皇甫中郎……”

    皇甫嵩示意诸人坐下,笑问道:“这三日诸君可休息好了?”

    诸人答曰是。

    皇甫嵩继续道:“下曲尚有张宝贼人十万众,擒杀此贼,方可算全功。”

    诸人深以为然。

    “不世之功,就在眼前,诸君努力。”

    “诺。”何谓不世之功?就是说不是每代都能碰上的,想到这里,众将心头火热。

    大军十月中旬出发,十月正是秋冬交接之时,中旬一过天气日渐转凉,皇甫嵩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冬日来临前平定叛乱。

    巨鹿太守冯翊合冀州诸郡兵四万众深挖凿堑,将下曲变成瓮中之鳖。下曲即将粮尽,唯有战士才能吃个半饱,然而事实上却是战士将自己所得食物拿回家让亲人食用,他们则饿着肚子守城,战斗力可想而知。

    十月末,大军抵达下曲,会合巨鹿太守冯翊,皇甫嵩得悉下曲形势,休息一日后马上攻城。下曲北靠滹沱河与漳水河分支,皇甫嵩令巨鹿太守冯翊守住西面,自率本部兵马围住东、南两面。

    盖俊远远躲在后方,没有参战意图,一来他所部皆为骑兵,不善攻城,二来连番大战,完好者尚不满千,连同伤兵也只剩下一千七百人,其中包括数十残废之人。

    皇甫嵩淡然道:“坚寿,擂鼓,开始攻城吧。”

    “诺。”皇甫祚向鼓手挥旗,闷雷似的鼓声传出,既响且慢。

    数千攻城战士踩着鼓点一步一步向前移动,进抵三百步,城上黄巾将士开始施射,数千支长箭飞速袭来,汉军将士身体尽量缩在盾下,听着箭矢稠密射中盾上的闷响及同伴的惨呼声,心头无比郁闷,汉军弓弩之法天下无敌,只有一种情况会暂时落入下风,那就是攻城。

    挨了十数轮箭雨,汉军推进至城外百步,霎时间鼓声大作,喊杀如潮,皇甫郦举刀呼道:“仰头……前排齐额射……中排齐眼射……后排齐鼻射……”

    弓弦骤鸣,箭矢如蝗,跃上城垛,密集覆盖城上所有区域,黄巾军避无可避,瞬间被射倒一大片,惨呼不绝于耳,看得旁人胆战心惊,浑身颤抖。

    “快……快……”

    汉军弓弩成功压制黄巾军,攻战队火速涌到城下,立梯,架弩,冲门同时进行。

    汉军制作的云梯极为精良,其上有钩,紧扣城墙,士卒不须担心云梯被对方推倒,在积弩士的掩护下,先登战士口叼刀,一手持弩,一手并脚攀爬,动作利落,敏捷如猿。

    “杀……”第一个爬上城的战士发射弩箭,射杀一人,提刀跃入,不等双脚落地,十余支长矛将他击杀。

    “杀……”又有人上来,死法和前一人如出一辙。

    汉军先登舍生忘死,随着越来越多人登上城墙,双方在城垛上展开激烈拼杀。

    傍晚时分,汉军留下数千具尸体,鸣金收兵。

    深夜,皇甫嵩令三千人突袭,黄巾军措手不及,直打到天亮才将汉军赶下城。后面汉军连续几日白天猛攻,晚上不分时段偷袭,黄巾军被拖得疲惫欲死。任谁都看得出来,破城就在几日间。

    这天激战半日,皇甫嵩似笑非笑道:“子英,我要借你麾下几员虎将一用。”

    “但凭差遣。”盖俊讪笑,回头招来盖胤,让他集结三百人登城,盖俊部诸人早就等得不耐烦,一听有仗打,自负勇武的人都报名了。

    不一会,三百虎士就肩并肩站在皇甫嵩、盖俊面前,以盖胤、关羽、张绣三名军侯为首,杨丰、庞德、陈彪、胡封、车儿、贞良、杨寿、郭锐、马举等人全在,其等皆重衣双铠,弃盾,但持刀矛,凶悍之气外溢。

    皇甫嵩看得心折,开怀大笑道:“有此等勇士,今日必破城矣。”

    临行前,盖俊对盖胤小声道:“打下一面墙,后面就交给别人,别傻乎乎硬冲。”

    “诺。”

    盖俊爬上高高的望楼,眼见盖胤等人没受什么损伤就登上城,不由松口气,接着心又紧了一下,看着手下一个接一个掉下来,又是心疼,又是无奈,干着急,这种感觉着实难受。伤亡不可避免,他在心里这样安慰自己,试图让自己恢复冷静。

    不知过了多久,一面象征着汉军的大旗在城头上迎风招展。

    城破了。

    盖俊不想再看到清水河边的一幕,为太平道求情,被皇甫嵩拒绝,在皇甫嵩的有意纵容下,大屠杀开始,直到天黑才收刀,十余万太平道教徒活下来的不足一万人。

    自此,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黄巾起义被镇压,历时九月有余。

正文 第一百四十八章 羽林

    皇甫嵩平定黄巾叛乱后,上奏请免冀州一年田租,以赡饥民,冀州民众歌曰:“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

    盖俊心头感到迷惑,一面是屠杀黄巾数十万众,相当于凉州一州总人口的冷血屠夫;一面是甚得军心,百姓感恩戴德的皇甫中郎,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他?盖俊最后只能用他是一个汉代人,一个自幼受到儒家教育的汉代人,既有身为统治者对叛乱者凶残的一面,同时又不免怀着儒家“民为贵”、“悲天悯人”的精神。这就是儒家,矛盾的儒家。

    等待朝廷封赏的日子里,众人惊闻噩耗——凉州反叛!在天下即将恢复安定之际……

    盖俊看完战报,气得鼻孔生烟,他早就看出先零诸羌酋脑后有反骨,不是个东西,这不,他前脚离开北地,后脚先零羌就反了。其等勾结陇西、金城一带盗贼马匪,共立湟中义从胡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杀护羌校尉泠徵。金城人边章、韩遂素著名西州,群盗诱而劫之,使专任军政,杀金城太守陈懿,攻烧州郡。如今,金城、陇西、汉阳、安定、北地五郡皆反,唯有武都郡及河西四郡还在大汉国控制下。

    下曲大营诸将心头战栗,剽悍的凉州人可不比中原泥腿子,想想东汉以来三次规模庞大的凉州羌人大起义,第一次大汉国动用二十余万军队,花费十余年,把凉州打成一片废墟才成功平叛。第二次大汉国集结十万军队,被打得全军覆没,其后又调重兵,经过六七年征杀,终于平息叛乱。第三次耗费十年之久,钱数十百亿计,要不是段颎段纪明最后关头高举屠刀,杀得羌人元气大伤,说不得还要乱个五年八年。可这次凉州人起义不同以往,以前都是羌人自己闹事,影响还不大,如今汉人也加了进来,使问题复杂百倍,大汉国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吗?

    比诸将更怕的是随盖俊、傅燮等人入关的北地先零羌,唯恐大汉国不分青红皂白,将他们当做叛贼杀死。

    盖俊第一时间找上贞良,他是安定郡先零羌,因他有射雕之能,在羌人中威望极高,由他出面安抚众羌最好不过。当然,首先要先让他安心,盖俊找上他开解道:“你们随我征战半载有余,辗转数千里,歼敌无数,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只要你们忠心于大汉国,朝廷绝不会动你们分毫。”

    “……!”贞良抿嘴默然。

    “你不信我?”

    “盖射虎这是哪里的话……”贞良跟随盖射虎半年多,深知其为人,他既然承诺了,必然无假。

    “那现在给你一个任务,安抚好先零族人,我不希望有人逃跑被抓回来处死,他们都是对我大汉国有功之臣。”

    “诺。”贞良脸色很凝重,他的家人、朋友现在都是大汉国叛逆,而他则为大汉国军士……

    盖俊洞悉贞良心思,对着他心窝轻轻给了一拳,摇头离开。行出不远,悠扬婉转的羌笛传入耳中,雄浑中带着哀怨,苍凉下无尽凄美。马腾又想家了,这次比以往更加强烈,马腾一家老小皆在陇西,而陇西正是叛乱的重灾区。

    盖俊来到马腾处,意外的看到麹义,坐到他身旁道:“麹兄也在啊……”

    麹义苦笑着点点头。

    盖俊以为麹义是担心家人,安慰道:“麹兄家族乃是金城大族,无须担心。”

    麹义满嘴苦涩道:“这才是最糟糕的……”

    “嗯?”盖俊不解其意。

    “麹氏一族跟着叛贼反了。”

    盖俊目瞪口呆:“麹兄……”

    麹义轻声道:“是的,家族把我放弃了,除非叛乱平息,否则我再也回不到家乡了……这样也好,我已经向皇甫中郎提议留在冀州,也算是落叶归根吧。”盖俊以前听麹义提起过,金城麹姓原本姓鞠,是平原大族鞠姓的分支,前汉尚书令鞠谭避乱到凉州金城郡,遂改姓麹。平原虽属青州管辖,却与兖州东郡一样横跨黄河南北,紧邻冀州,所以麹义才会说落叶归根。

    袁绍麾下第一猛将麹义原来是因为这个原因留在冀州的。盖俊没有为探得历史秘密而高兴,反为麹义感到难过,他无法想象一个汉代人被家族抛弃会是怎样的痛苦,这件事无疑会影响麹义一生,他这辈子再难相信任何人了。

    三日后,朝廷封赏下来,皇甫嵩被拜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愧里侯。宗员被拜为两千石太守,封亭侯。傅燮为安定都尉,比两千石。麹义、胡轸、杨定等人皆为比两千石校尉。其他人封赏亦厚。

    盖俊封乡侯,以知西州事,拜为羽林中郎将,立刻进京。

    “羽林中郎将?”盖俊听到任命微微怔然,这个任命虽出意料,却是情理之中,剪灭黄巾,他功劳极多,然而以他二十三岁之龄暂时还当不了两千石太守、相国。羽林中郎将为比两千石官,主羽林郎,掌宿卫侍从,是皇帝的近臣。羽林郎主要以凉州陇西、汉阳、安定、北地,并州上郡、西河六郡良家子组成,盖俊名望足以统摄。若按照正统路线,他到京中镀金三五年,就会外任一方,但当今之世变乱丛生,他不可能久在京都,依他的才能、军功、威望,朝廷肯定会把他调到西疆大用。

    盖胤继承破贼校尉,马腾、沮渠元安并为别部司马,监领射虎、落雕二营,三人暂归左车骑将军皇甫嵩麾下,盖俊稍稍放下心来,他可不想放弃一手建立起来的军队。

    盖俊既为羽林中郎将,朝廷给了他十个羽林郎名额,羽林郎比三百石,看似不大,却能让比六百石的军侯打破头争抢。盖因羽林郎属于正统官途,一旦外任,至少是一个司马,同时以后升迁一片坦途,比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