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贼(风再起时)-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锛涠嘤星崧K锛嵯氩煌ǎ约何险鞅闭剑帕⒐ρD谖琶裼治角兀⒎庀睾睿臼裁纯床黄鹞遥

    带着对王叡的怨恨,孙坚进入武陵郡境,武陵太守曹寅等候已久,当即拿出案行使者,即朝廷派下来的监察使,光禄大夫温毅檄书,历数王叡罪过,盼孙坚收押之。

    孙坚攥着所谓案行使者檄书,斜睨曹寅,似笑非笑,看得后者神色惊慌,满头大汗,“孙长沙……”

    “朝廷有命,岂敢不从?”孙坚朗声笑道。他早有报复王叡之心,无奈一直不得机会,光禄大夫温毅檄书是真是假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为自己创造了机会。

    曹寅松一口气,擦了擦额上汗水,马屁连篇道:“王叡在州数载,政失仁和,天怒人怨,今孙长沙收之,诸郡守必为影从,摄一州之众北上,征讨国贼,匡扶汉室……”

    “哈哈曹武陵过矣……”

    次日孙坚率兵包围汉寿县城,逼迫王叡自杀,兼并诸部,得三万人,浩浩荡荡北上,穿南郡,过长江,路中郡县、宗贼皆避,无人敢摄其锋,终抵大汉国南都南阳郡。

    蛰伏于南阳郡鲁县的袁术,原本关注着北方一山之隔的河南尹,孙坚在后方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他当然不会看不到。

    袁术出奔京师半载,空有崇高的后将军头衔而无实职,兼且不得南阳太守张资支持,始终发展不起来。但随着董卓屠杀京中袁氏满门,袁氏兄弟一下子上升到“破家徇国”的高度,一时间豪杰并起,莫不以袁氏为名,袁术势力开始急速膨胀,有了进攻河南尹的能力。不过曹操、鲍信五万大军惨败在前,使得他不敢轻举妄动。

    孙坚弱冠之年即领兵讨伐会稽叛乱,而立之年追随朱儁征战黄巾,后又至西疆,辗转荆南,可谓身经百战,国朝良将。对于有兵无将的袁术来说,孙坚这样一头凶悍的猛虎是他迫切需要的人才……

    “就是不知能不能为我所用?”

    袁术注视着闯入南阳郡的孙坚,满脸玩味……

    ''

正文 第二百四十五章 河内才俊悉入吾彀

    第二百四十五章河内才俊悉入吾彀

    河内人杨俊拿着盖俊的书信到晋阳找上别驾王信,表达想要留在晋阳的愿望。王信一见并州牧手书,言语间颇为重视其人,不敢怠慢,当即提出欲征杨俊为吏,出乎预料的是,杨俊拒绝了,只说给他提供一块落脚的地方即可。

    王信亦不强求,由于杨俊一行足有数百千人,便将龙山脚下,汾水河旁一块地拨给他,命工匠、佣人以最快的度搭建数十栋房屋,并留下种子、铁具、耕牛等物。

    盖俊回到晋阳次日,周游州府,不见杨俊等人,问起此事,王信把事情经过一一道来,盖俊脸上露出一丝惊讶之色,点点头,将话题转回政事。并州宿麦即将成熟,兼且此次南下取得河东、河内二郡千里沃土,今年并州应该不会再为粮食愁了,不过也仅仅是温饱而已,想要达到富足,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目前的地盘也不够。

    午后稍得清闲,盖俊亲自到龙山脚下拜望杨俊,不凑巧,后者已离家三日,司马朗作陪。两人漫谈,从司马朗的口中,盖俊得知杨俊乃是陈留大儒、九江太守边让的学生,边让和丈人蔡邕同乡,两人皆为文宗,惺惺相惜,堪为至交。

    杨俊外出,并非访友,而是寻访人才,没错,杨俊同阎忠、何顒一样,有识人之鉴。说起识人之鉴,并州最著名者非已逝的郭泰郭林宗莫属,而今并州凡称得上名士之人,十有六七经过郭林宗点评。拿并州目前最具权柄的两个人来说,别驾王信,因郭林宗点评成名,治中郭勋,郭林宗族人也,其人在并州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说实话盖俊对这种并州人只手遮天的现状很不满,尤其是一个系统出身的人。没有哪个当政者会希望看到这样的事情,无奈贾诩孤身一人,不成势力。

    历史上刘焉为益州牧,大力提拔避乱蜀地的三辅士族打压益州本土豪族,孙策、孙权兄弟用徐州南渡的士人压制扬州本土豪族,刘表到任荆州,收关中、兖州、豫州学者千许人,都是一样的道理。相反的例子则是徐州,无论是陶谦、刘备,抑或吕布,虽掌军权,亦被左右。

    盖俊正是要用北上的河内士人抗衡并州郭林宗一脉。

    抱着这种特殊的心情,盖俊与司马朗相谈甚欢,日落前离去。

    数日后杨俊归来,盖俊再往河内人驻地,当天*光明媚,鸟语花香,非常适合郊游踏青,遂邀请杨俊、司马朗二人攀登鲜红唯美的龙山。

    行在崎岖的山路,盖俊一边观那红花碧树,一边问杨俊道:“闻季才有识人之鉴,旅居晋阳月余,可有收获?”

    杨俊步履从容,容姿出尘,气质潇洒,颔道:“人人皆言自郭林宗后,太原人才辈出,果然不假,余6续游历近月,便现两位少年俊杰。”

    盖俊好奇问道:“哦?是哪两位?”

    杨俊缓缓道来:“一名令狐,名邵,字孔叔,年及弱冠,父为故乌桓校尉,余与之攀谈,觉他见解非凡,依俊之见,其未来成就当不会弱于伯达。”

    见杨俊拿自己做比,司马朗轻轻一笑,不以为意。

    盖俊点点头,令狐乃是太原郡著姓,令狐邵出仕不是问题,但盖俊还是记下了这个名字,若他才干真的不输给司马懿兄长司马朗,无疑是位大才,当好生观察、培养。

    杨俊继续道:“另一人早有名声,姓孙名资,字彦龙,比孔叔(令狐邵)年长数岁,其三岁丧亲,由兄嫂养大,入太学时颇得同郡王(允)司徒欣赏,近来董卓迁都,太学荒废,由是返家。此子有宰相之干,将军宜尽早纳入幕府。”

    盖俊面色诧异,宰相之干,这个评价明显已经过了令狐邵。

    司马朗也是目露讶然。

    “季才称颂者,必然不假,今日回去便招两人入府。”盖俊说道这停了一下,又道:“并州边鄙之地,人才短缺,远不及河内鼎盛繁华,随季才而至晋阳者,有几多大才?季才只管道来,我必斟酌,一一录用。”

    杨俊、司马朗相视一眼,隐约间猜到了盖俊的目的,前者言道:“伯达从事,劝民学问,教化百姓。”

    张范怔怔看着盖俊连珠吐言,把话都说死了,直令自己拒绝不得,失笑道:“将军言尽于此,范无言矣。”

    盖俊松了一口气,总算把这块难啃的骨头拿下了。

正文 第二百四十六章 平衡术与纳妾……

    第二百四十六章平衡术与纳妾……

    盖俊以河内人张范为典学校尉,比两千石,并州官吏看到这个官职顿时懵了,典学从事他们听过,其职乃是总领一州之学政,典学校尉是个什么玩意?其实典学校尉和典学从事职能是一样的,惟一不同的是,俸禄差别,盖俊此举是对张范表示尊敬。

    张范弟张承原任伊阙都尉,盖俊也不能小气了,拜其为安民都尉。

    又以河内人杨俊为主薄,河内人司马芝为都官从事,监察百官。以河内人常林为郡国从事,所谓郡国从事,监视郡国之官也。并州九郡,即有九名郡国从事,常林负责太原郡。另有河内人若干入幕,或掌重权,或任闲职,虽然暂时还威胁不到并州人,但是,从今往后,并州再也不是并州人的并州。

    并州人纷纷惊呼狼来了……

    治中郭勋很气愤,找到别驾王信,直言使君这是何意?去年若不是我们尽心尽力,使君岂能这么快就掌握并州?先是更换盐监,再招河内士人,使君是在过河拆桥吗?

    王信也对盖俊的举动感到不满,作为姻亲,他至少应该先行通知自己一声,这么不吭不响的招来一大群外人,算什么?但他和盖俊是一辆车上的人,不比郭勋,耐心地解释道:“董卓暴逆,肆虐司隶,河内士民纷纷北上,大批士子长久滞留晋阳总归不是办法,使君有使君的考虑,适当吸收一些士子,可以稳定河内民众之心。”

    郭勋冷哼道:“适当?这已是大举入侵了。若是忍气吞声,难保河内人日后不爬到我等头上。”

    王信郑重劝道:“使君出自边地,纵横疆场,性情刚烈,纲纪不可触其虎威。”纲纪,即纲纪大吏的简称,一州之内惟有众僚之长别驾、治中二人可称纲纪。

    郭勋不作言语,长揖而走。

    次日,盖俊免治中郭勋。

    郭勋可不是阿猫阿狗之流,他乃是郭林宗族子,并州名士,一直以来担任并州治中一职,威仪九郡,诸太守见了也要相让七分。可以想见他的离开会在并州政坛引起怎样的震动,称之为地震也不为过。

    并州一时间失声,尤其是太原人,就在人们认为盖俊会不会继续打压并州人,进而扶持河内人的时候,盖俊征上党人李牷为新任治中。上党铜鞮李姓乃地方著姓,李牷其人博学研精,是并州当之无愧的大名士,更为有趣的是,李牷并非郭宗林一脉,且上党恰处于太原与河内之间,盖俊似乎有意以他调节双方紧张的关系。

    随后,盖俊高调召太原郡令狐邵、孙资二人入幕府,加以重用。

    盖俊一顿乱拳打得并州人哭也不是,笑也不是,河内人则表现得异常低调,避免己方成为众矢之的。

    农都尉贾诩,每天该到州府到州府,该回家回家,从不发表意见,总是摆出一副没睡醒的样子,仿佛游离于纷争之外,事实却是盖俊每件事的背后都有他的影子。

    不久北方捷报再至,使匈奴中郎将马腾顺利收复朔方,同时盖俊亦收到一封马腾私信,信中充满对往日所作所为的悔恨,并直言不讳度辽将军耿祉的真正死因。

    盖俊拿着信件若有所思,所谓纸包不住火,耿祉的死近来他已听到一些不好的风声,此事虽然有些麻烦,可盖俊未必在乎,他真正在乎的是马腾忏悔是真是假?

    看到虎头虎脑的马超挥汗如雨练着骑射之术,盖俊决定再给马腾一次机会,乃拜其为度辽将军,总领北方军事,封武功乡侯,(右扶风)武功县就在马腾祖籍茂陵县附近。当然,盖俊是没资格封侯的,此事要上奏朝廷,不过他相信董卓多半会做顺水人情。倒是度辽将军,董卓也许会迟疑一下,但盖俊已掌并州大局,多半也会同意。

    度辽将军在并州治下对盖俊是一件极为有利的事情,因为它是北疆统帅,并、幽为其所辖,换句话说,名义上它甚至可以指挥公孙瓒。对方听不听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异日盖俊如果要插手幽州事,名正言顺,别人说不出他的不是来。

    盖俊以定襄长史陈纪接任马腾卸去的使匈奴中郎将职位。

    陈纪上党泫氏人,陈姓世代为大汉国镇守边关,堪比凉州安定皇甫氏,陈纪之祖就是赫赫有名的陈龟陈叔珍。当年陈龟为大将军梁冀所害,不食七日而死,西域胡夷,并、凉民众,咸为举哀,吊祭其墓,会者万余人。

    族侄盖胤的头衔是虎威将军领朔方太守,以前朔方被胡人盘踞,遥领而已,现今朔方回到并州治下,盖胤就不再适合兼任了,除非盖俊想把自己的族侄发配到朔方。

    盖俊任命上党人鲍鸿为朔方太守。没错,他就是前任右扶风,曾和盖俊、董卓、周慎并力击破凉州叛军,后来调入京师,任北军屯骑校尉、参与朝政。汉灵帝中平五年五岁学射箭,六岁学骑马,今八岁,已经能够踩着马镫骑射。魏奴刚刚束发,吾身边百余虎贲,无一敌手。”

    “匹夫之勇何足道哉。”蔡琬连连摇头道:“虎头近来武事过勤,不妥、不妥……回返当命其收心习经。”

    “阿父……”盖谟可怜巴巴抱着盖俊的脖颈,仰着那张被泪水冲刷出一道道印痕的白皙小脸,大眼睛雾气蒙蒙。

    盖俊心疼得不得了,附耳小声道:“没事,阿父偷偷教你。”

    “你在嘀咕什么?”蔡琬狐疑地看着丈夫。

    “……哎呀,你看那红花碧树,真是美丽……”

    “……”

    ………………………

    3300字了,说说这几章招揽的人,张范、张承兄弟出身高贵,也有介绍,就不说了。

    太原令狐邵,清官,因为与袁绍关系密切,一生未被重用。

    太原孙资,书中说他有宰相之才,历史上他和幽州刘放掌魏国中央事务几近二十年,尤其是魏明帝曹叡时期,日常政务、出师用兵等大小事,都由他们二人亲管。

    新任治中李牷历史上官至大鸿胪,晋国名臣李憙之父。

    河内一方:

    司马朗:是司马懿长兄,三国志中被编入刺史传里,也就是说,他是魏国最著名的六名刺史之一,有统领一州之才,可惜四十多岁就死了,不然他的成就当会更高。

    司马芝:司马朗、司马懿族兄,这个人大家可能不清楚,但三国志中和他合传的毛玠、崔琰大家可能都认识,这也是一位大才。

    常林:这也是一位三国志中有传的人才。

    杨俊:正向书里所言,有识人之鉴,一生鉴人无数,三国历史上河内的人才包括司马懿在内,几乎全部与他有关系,乃是河内士族的冠冕。本书他将会是一个重要角色。

    另外我想说的是,大家不要以为印象中的人就是大才,其他人全是渣,其实他是有地域特性的。比如盖俊如今在并州崛起,那河内人杨俊的成就丝毫不会弱于历史上豫州士人领袖荀彧、及河北(冀州、幽州)士人领袖崔琰。当然,声望太高也不好,荀彧、崔琰被曹**死,杨俊被曹丕逼死。

    ''

正文 第二百四十七章 再伐黑山

    第二百四十七章再伐黑山

    曹操五万大军被徐荣打得全军覆没,袁绍自知中原兵不足为用,乃遣他去丹阳募兵,曹操振奋心情,自己留在家乡募兵,使曹洪、夏侯惇等兄弟南下扬州。曹洪家资富庶,驰名江淮,又曾为荆州江夏郡蕲春县长,比邻扬州,本人和扬州刺史陈温有旧,兼且后者和袁绍汝南同乡,身属讨董联盟,欣然拨给两千丹阳兵。太守周昕是党人领袖陈蕃的学生,素与袁绍交好,得袁绍手书,特命胞弟周喁将兵两千余相会。

    讨董时曹操未回家乡沛国谯县,而是留在大兄张邈的陈留郡募兵,他并不是害怕连累家人,董卓政令在中原行不通,没什么好怕的,当时陈留乃是讨董的中心,他不想离开太久。今次回来,曹操募兵千许人,之后便急不可耐的移至向县,曹操家乡沛国和扬州九江郡紧邻,向县以南不出几十里就是扬州。

    曹操苦盼一日又一日,终于等到族弟曹洪回来,看着其身后四千多名精壮骁悍的丹阳兵,曹操嘴都快乐歪了,双方会合,人数几近六千,超过他先前的实力,在兵员质量上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更让曹操高兴的是丹阳太守周昕胞弟周喁的到来,有此人相随左右,日后他再也不用为兵员方面的事发愁了。事实也正是如此,后面几年丹阳太守周昕陆续发万余丹阳兵相助袁绍、曹操征伐天下,最终为袁术所害。

    大军行至龙亢,忽然传来酸枣联军解散的消息,曹操震惊,不知所以。丹阳兵的桀骜不驯同骁勇善战一样出名,当即向周喁、曹操提出联军既然已经解散,就没有再前进的必要,还是散伙好了。

    联军虽然解散,盟主袁绍不是还在吗。曹操断然拒绝了丹阳兵的请求,他好不容易才重新聚起人马,怎么可能放他们回家。

    丹阳兵管你什么盟主不盟主,继续吵闹,曹操咬牙斩杀数名领头者,铁血手段一时间震慑住了丹阳兵,不过晚间一部分心怀不满的丹阳兵突然哗变,一边四处放火,一边攻杀谯县兵,并点燃曹操帅帐,欲将曹操烧死。

    当夜形势危急到了极点,曹操手刃十数人,在乐进、典韦、诸夏侯曹氏的保护下杀出重围。至天明时,曹操退到铚县,身边仅剩下数百人,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些人多为丹阳兵,隶属于周喁,想杀他的人是丹阳兵,救他的人还是丹阳兵。而他在家乡谯县募的兵或死或逃,所余寥寥。

    先遭兵败,再遇兵变,兼之联盟解散,前路渺茫,若是旁人也许就心灰意冷了,但曹操毕竟非常人,他有着钢铁一般的意志,这种意志让他即使遇到毁灭性打击也能重新爬起,并最终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魏武帝。

    曹操在铚县呆了整整两日,陆续有丹阳兵、谯县兵前来会合,人数增至一千五百人,随后曹操返身回到家乡谯县,再募千余人,凑满三千,经梁国入陈留郡。

    陈留太守张邈出城亲迎,两位多年好友相隔月余,却是相对无言。

    张邈长长叹了一口气,率先开口道:“元伟死了,被刘公山所杀。”

    曹操双眼蓦然睁大,元伟即东郡太守桥瑁,众所周知曹操少年时代由于党锢之祸受到士人排斥,交不到朋友,惟有太尉桥玄重视他,屡屡向人宣传,桥瑁即是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