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贼(风再起时)-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实却是他连渤海郡都控制不了。

    他和何顒的计划完美无缺,前半部分顺利得出乎预料,问题出现在后半部分,他万万没有想到韩馥居然会全盘否定当初出京时发下的誓言。要知道韩馥不仅是袁氏故吏,昔日党锢之祸时,袁绍屡施手段救之。

    很巧,渤海官舍同京中袁府一样有一株历尽沧桑的大柏树,冬日里,古柏枝繁叶茂,生机盎然,郁郁葱葱与精美绝伦的官舍建筑相映成辉。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对照古柏,袁绍又念起自己的座右铭,可是与过去相比,他明显感到自己的心变得焦躁不安,犹如沸水,不复往昔平静。

    一时困难,怎能难住自己?

    他不断告诉自己,要忍,忍不住也要忍……六年守孝期,自己挺过来了,十八年绝仕生涯,自己挺过来了,朝堂隐忍数载,一朝杀尽奸阉……然而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声音在咆哮、在嘶嚎、在悲鸣,正因为忍了太久太久,我不想再忍了……

    许攸进入院落,望着袁绍孤寂的背影,心里轻轻一叹。

    袁绍背对许攸,也不转身,淡淡说道:“是子远吗。”

    “嗯。”许攸振奋道:“本初,大兄张孟卓的信使到了,带来一个好消息。”

    “是何好消息?”

    许攸道:“他们取得了三公书,发往天下,决议明年正月正式起事,并以本初为盟主。”

    “三公书?”袁绍若有所思,当今三公太尉黄琬、司空荀爽皆是党人出身,司徒杨彪又乃袁术妹夫,三人都有动机,但袁绍却认为三公书乃是伪作。说到底董卓至今并无恶行,黄琬、荀爽老于世故,秉性谨慎,视而不见已是极限,绝不会参与关东州郡讨董。而弘农杨阀世代以忠正耿直著称,杨彪更不可能趟浑水。况且三公是天下最崇高的官职,世祖光武中兴汉室以来,登三公者多为五十岁以上,杨彪年四十八即登司徒之位,这可是名副其实的“黑头公”啊,由此可知董卓对他极尽拉拢。

    不过三公书是真是伪又有什么关系呢?天下州郡要的只是一个起兵的理由。

    韩馥,你该怎么办呢?

    袁绍心里的那股怨念被压下了,面上浮出一丝笑意,问道:“公路的情况怎么样了?”

    “还不是老样子,整天闲得晒太阳打发日子。”许攸暗暗讽刺道。

    和冀州牧韩馥相同,南阳太守张资也是到任后反悔,只是他出自汝南,和袁术同乡,不敢把事情做绝了,对于袁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任其自生自灭。袁术出奔南阳三个月以来,至今兵不满万,吃了上顿没下顿,战斗力几乎为零。

    袁绍听了也不知是喜是忧,喃喃自语道:“唉世间最难懂的东西,莫过于人心了所幸兖州方面多有同志,不然我等无能为矣。”

    “是啊当初他们拍着胸脯的模样历历在目……”许攸亦是颇有感触。

    袁绍收整心情,又问道:“子英那边呢?”

    提起盖俊,许攸大笑道:“子英饿疯了,近来派兵把左冯翊、河内粮仓强行搬走大半,气得董卓吹胡子瞪眼,两人差点打起来。对我们有利的是河内太守被免职,公节出为新任太守。”公节即王匡,他少与蔡邕友善,后者举荐他为河内太守,此举明显是想隔开盖、董二人,免得发生不快。

    联想到蔡邕,袁绍摇摇头,子英这位丈人啊,学识堪为宗师,风骨却太差。董卓想要出任相国一职,名正言顺总揽朝政,蔡邕心领神会,写了一篇极具吹捧的奏章,用词无比夸张,什么爰立圣哲,天心聿得民赖佑……令旁人都不由脸红。换来的是权重朝廷,家门前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风头盖过叔父、太傅袁隗……

    袁绍更担心蔡邕对盖俊的影响,一旦董、盖二人连势,他即使再有自信也不认为关东会胜。道:“韩文节、刘公山鼠目寸光,事情做得太过了。”

    许攸道:“本初可是担心子英因此弃东就西?”

    袁绍忧虑地点点头。

    许攸眼光闪烁道:“无须担心,子英即使不助我等,也不会助董卓。”

    “何以见得?”

    “利益耳……”

正文 第二百三十二章 并州军政

    第二百三十二章并州军政

    桥瑁拿着伪作的三公书四处给关东州郡写信,冀州牧韩馥是第一个收到的,一来有着解救袁绍的意思,二来桥瑁领地兖州东郡横跨黄河两岸,与冀州魏郡紧邻,距离冀州牧治所邺县仅数百里,一日可至。

    “假作亦敢拿出显眼?当我是三岁孩童不成?”韩馥看了看信,冷笑一声,扔到一旁。他到冀州,迅速稳定局势,而今文有辛评、荀谌、郭图,沮授、田丰、审配、耿武、李历等,武有赵浮、程涣、闵纯、麹义、张郃等,势力遍及整个冀州,一朝数万甲士可至,谷支十年。前不久族叔韩融来信,告诫他不要参加关东叛乱,他欣然之。好好的一方诸侯不做,起兵反叛朝廷,并听命于丧家之犬袁绍?傻子才会做这种事。

    韩馥没把所谓的三公书当回事儿,然而这封在他眼里无关紧要的信却是搅得天下瞬间沸腾,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青州刺史焦和等东州实权派纷纷来信,话里话外意思无非是要他履行当初承诺,起兵讨董,不然……

    韩馥惊惧,召来诸亲信商议,问道:“今当助袁氏,还是助董氏?”

    治中从事刘子惠道:“兴兵为国,何谓袁、董?不过兵者是凶事,不可为首。今当派人前往他郡,有发动者,我们就响应。”

    此举正和韩馥心意,点头同意,当即写信给袁绍,对他起兵表示支持,至于钱粮兵马,渤海是大郡,自行筹备就是。韩服终归舍不得自家财物以养他人。

    十二月末,今年即将走入尾声,新年将至。

    盖俊舒了一口气,幽州牧刘虞半卖半送下,强行掠夺左冯翊、河内二地,加之从北地调拨一笔粮谷,并州近百万口人总算勉勉强强度过了寒冬,让他气愤的是,他三度修书,冀、兖二州莫说送粮,连一个回应也没有。

    “总有机会的给我等着……”每每想起,盖俊便面色狰狞,目露凶光。

    解除粮食危机,卞秉一看姐夫停下来,赶紧筹办婚事,本来小两口早就该结婚,无奈盖俊忙碌不停,一直拖到现在。婚礼是在晋阳举行,当日宾客如云,大腹便便的卞秉婚礼泪洒现场,引得卞秉亦泪水涟涟,场面温馨无比。

    稍得清闲,盖俊注意力放到州政上,并州九郡,太原、雁门、五原、朔方、西河、上郡六地产盐,尤以太原为最,出盐极多,亦产铁,按理不该如此穷困才对。前面提到当今之世,经营盐铁是官、私并存,比例大概在0,民间占据了绝对优势,官办可以忽略不提。这个民间可不是小民经营,而是豪族,朝廷指派人员监督、收税。可是盖俊翻阅往年记录,发觉税钱少得可怜,不问亦知,监督者定是与豪族狼狈为奸,窃取国家利益为己有。

    历朝历代,乃至现代,盐都属于国有资源,东汉豪族竟能垄断盐铁之利,势力之盛由此可见一二。

    盖俊而今是并州牧,兼且未来汉室衰败,群雄割据,可以视并州一切皆为他所有,遂动了收回盐池的心思。某日召来王信、贾诩,稍稍透露一点,立刻引得王信激烈反对,毫无疑问,西河王氏必然拥有当地盐池利益。

    盖俊本身就为豪族出身,其中龌龊最是明白,一早猜到王信会反对,但是贾诩也反对就让他有些难堪了。自贾诩来归,他对其倍加宠信,授予重权,到头来贾诩居然不和他一条心,失望之色尽显脸上,挥挥手,示意两人退下。

    贾诩去而复返,盖俊一怔,马上明白他是有些话不方便当着王信说。

    贾诩落座后道:“使君治理盐池之心,实是正确之举,就是太过急切了。使君初任宰牧,冒然施为,恐惹州里豪族不安,依下官之见还是一步一步来稳妥。”

    盖俊不满道:“天下即将大乱,何能等待?”

    贾诩不紧不慢道:“正因天下即将大乱,才该以稳为主。敢问使君一句,现今收回盐池,两三年内可令并州富庶起来?”

    盖俊眉头紧锁,摇摇头。收回盐池,需要大量人手及经验,靠谁?还不是要靠当地豪族,到时他们会配合吗?不容乐观。两三年内莫说赚钱,能把架子支起来就不错了。

    贾诩继续道:“九郡太守,并州人占其四,皆为豪族出身,况州别驾、治中、从事等。王别驾乃是使君姻亲,犹然抗拒,以此观之,使君异日外出征伐,后院必起火。”

    不得不承认贾诩说得有道理,盖俊闷闷不乐。

    贾诩笑道:“其实朝廷收的税并不轻,相反,很重,只是监者渎职,致使国家失利……”

    盖俊听到此言眼眸一亮。

    “所以,使君只需另派监者,一年可轻而易举收取数亿钱。”

    盖俊抚掌而笑,有这么个聪明人在身边就是不一样,可以让你少犯错误。盖俊掌兵近六年,军中致残者千许人,皆厚养之,先是安置在左冯翊,后迁北地郡,并州亦有不少,这些人对盖俊感恩戴德,忠心不二,用他们为监者岂不大妙?

    贾诩退下后,盖俊召回王信,言及盐池监管不利,国受损害,欲换监者,王信顿时一惊,迟迟不能言。盖俊笑着说既然别驾不语反对,孤便当你同意了。

    盖俊雷厉风行的撤换一干盐监,用亲信代替,并州震动。又效法幽州牧刘虞,命雁门、五原、云中、西河四郡开市和胡人互利。

    随后盖俊目光转向军事,先是老巢北地郡,去年盖俊从北地带走两万骑,今年又调步骑一万五千,北地精锐被抽走大半,而今境内堪战者仅步骑万余人,主将骁骑校尉杨阿若、北地都尉马腾、司马郭锐、马举。北地看似兵少,不过有羌中数万羌骑为援,稳如泰山,除非韩遂、董卓倾巢而来。

    并州方面,上郡都尉鲍出,掌兵一万,面向左冯翊。西河都尉卞秉,掌兵一万,面向河东。上党都尉胡封,掌兵五千,面向河内,三地都与司隶连接。另任杨寿为雁门都尉,由于并州和幽州并无冲突,手里只有三千兵。

    西河匈奴王庭驻扎骑兵八千,使匈奴中郎将、领朔方太守盖胤为主,骑都尉庞德、破虏校尉张绣为副,势力辐射北方五原、云中二郡,危急时刻可调汉胡万骑。至于耿祉,度辽将军再怎么说也是北方统帅,兼顾并、幽军事,盖俊一时奈何他不得,但盖俊想整他却很容易,一旦卡住补给,耿祉就是一头拴了绳子的狗。

    大本营太原晋阳方面,破贼中郎将关羽、殄虏校尉黄忠、厉锋校尉张杨掌兵一五千人,盖俊自统射虎、落雕二营三千骑,太原、上党交界一带,驻扎着黑山精兵一万,降贼校尉陶升都之,司马刘石、左校、雷公等为副。

    至此,合计诸郡地方守备,盖俊拥兵十万,实力与董卓相比也毫不逊色。

    年末,董卓废除光熹、昭宁、永汉三个年号,改回中平六年,新年伊始,再改年号初平,是为初平元年。可惜,董卓“从此开始,天下太平”的愿望破灭,关东起兵了。

    正月,陈留郡。

    襄邑县陈家庄是以打铁为生计的村子,全村上百壮丁九成九有打铁手艺,不久前一位“大官”到来,命令他们打造武器。汉代习武成风,遍地游侠,打铁出身哪有不会打武器的。然而大官所说数量实在惊人,他们实在搞不懂,郡有铁官,何至用他们?百姓有百姓的智慧,自知不能过问,惟有听命行事。

    不久后大官再度前来,似对铁匠锻造的环首刀感到不满意,亲自画图,命照画锻之。铁匠们好奇围观,这是一柄近身短刀,长三尺,形貌俱佳,据称名叫卑手刀,皆是暗道对方不愧是大官,连兵器也懂得。

    卑手刀顺利完成,大官很中意,隔三差五便跑来观看,有时亲自动手,铁匠不由啧啧称奇。

    村口,一辆装饰华贵的马车缓缓驶来,车上坐者名孙宾硕,北海人,目前为青州从事,受刺史焦和的指派到陈留与诸州郡商议起兵事宜,路过襄邑闻曹操在此锻兵,顺道拜访。

    很少有人知道孙宾硕和关中大儒赵岐为生死之交。当年党锢之祸甚烈,赵岐逃亡青州,隐于市井,以经商遮掩,为孙宾硕所查,后者冒着生命危险把赵岐迎回家,养顾数载。此事若传扬出去,孙宾硕必名登天下,绝不止区区从事那么简单,但他和赵岐乃是生死之交,不屑去宣扬。

    孙宾硕至时,曹操正在打铁,脸被熏得黑红,甚为不雅。孙宾硕笑道:“君此时当虑大事,何做工匠制刀邪?”

    曹操持巾擦面,笑着回道:“小事做好了,才能做大事。”

    孙宾硕笑而不语,显然是不认同曹操所言。

    “校尉……”一个身高仅六尺余的青年大步上前呼道。别看这人矮小,却是体态健硕,燕颔虎头,眼如点漆,奕奕有神。往那一站,连身长七尺余孙宾硕都感到压力。

    曹操问道:“何事?”

    “张府君遣人通知我等即刻前往酸枣。”

    曹操遥望西方,终于、终于要开始了吗……

正文 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举南下

    第二百三十三章大举南下

    一支五千人的大军出襄邑境,士卒持刀戟弓弩,披铁甲者甚少,多为皮甲,虽然一身装备不怎么样,气势则不弱内地郡兵,反而隐隐强上几分。这是因为汉代有兵役制度,豪族可以躲避,小民难逃,一般人成年后很多都有当兵经验,在本地为当兵者最多,往京都或边地也有不少。所以募兵面向的是服过兵役的人,这些人多少有些底子,经过几个月狠狠操练,可以轻而易举超过郡兵。

    当然,也不能否认主将的作用,毕竟主将乃是一军之魂魄,至关重要。这支军队属于曹操所有,曹操少年时代便阅尽诸兵书,京中号称知兵,而且黄巾之乱时参加过十万人大会战,经验也不缺,却是比那些仅仅坐在高堂吹嘘的关东诸州郡大吏强多了。

    五千人行在路上,不见首尾,极具气势,曹操感慨万千,满心骄傲,与袁绍、袁术兄弟逃出京师时波澜不惊不同,他堪称倒霉透顶,先遭谋害,再被抓捕,险死还生。俗语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点不假,袁绍、袁术相继陷入困境,不得州郡支持,他则在大兄、陈留太守张邈的帮助下拉起大旗,招兵买马,又遇本郡孝廉卫兹散家财以资给,加上族弟曹洪、曹仁、曹纯,夏侯惇、夏侯渊闻信赶来会合,总算组建起一支义军。

    曹操无法预见未来,这支在他眼中骄傲无比的军队很快就将全军覆没,但基石不损,里面诸如曹洪、曹仁、曹纯、夏侯惇、夏侯渊,乃至乐进、典韦、史涣等,日后追随他南征北战,始终不离不弃,曾一败涂地、曾仰人鼻息,亦曾横扫千军,最终为他建立起一个天下十分有其七的庞大帝国。当然,有了盖俊这个变数,一切都将不同。

    襄邑位于兖州陈留郡东南角,此去酸枣在西北,与河南尹仅一线之隔,京都在望。关东州郡选择此处起兵会盟,其用意不问自明。

    曹操到达酸枣,此时已有数路兵马,随后各地兵马陆续到来,除了先前密谋的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等,豫州刺史孔伷亦率豫州诸郡守赶到,青州从事孙宾硕言青州刺史焦和正在整顿兵马,不久也会前来。中原四州惟有徐州刺史陶谦态度暧昧,要说他支持吧,至今没有回音,要说他不支持吧,治下广陵太守张超在此。反正他就是抱着胜了有我一份功劳,输了跟我没关系,不愧是混迹官场数十载的老油条,让人说不出他的不是来。

    另外后将军袁术、河内太守王匡一南一北遥相呼应。

    所谓蛇无头不行,袁绍乃是士人领袖,一手导演诛阉,雪党人二十载大恨,又是关东讨董的策划人,众望所归,当为盟主。然而让人气愤的是,冀州方面毫无动静,韩馥阴奉阳违,始终不予支持,袁绍在渤海仅募到数千兵,自认实力不足以服众,还要再等些时日才能赶来。

    没有盟主统一指挥,诸州郡只能整日蹲在酸枣晒太阳,白白浪费大好机会。

    河南尹,雒阳。

    酸枣距离京师仅四百余里,关东州郡起兵当日董卓就知道了,那一刻,董卓有万念俱灰之感。

    关东军骂他擅自废立,窃取权柄,笑死人也。

    废帝是得到太傅袁隗同意、百官同意的,不是自己任意妄为。即使废帝后,他也没有乱来,借不雨为由代刘弘为司空,后授予刘虞大司马,自任三公之首太尉,最终公卿所请,登上相国之位,可以说每一步都走得合理合法。

    他自知为边地之人,麾下无治国人才,只有拉拢士人,他先拉拢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