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瓦(清扬)-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纪灵狼狈地踏上浮桥,向南岸仓皇逃去。湿滑的桥面更是无法承受这么多的袁兵拥挤,许多的士兵倒地被践踏而死,更多的人则是掉入了淮水中溺水而亡,剩下上千名来不及上桥的袁兵则是做了徐州军俘虏。

天色泛明的时候,纪灵终于是回到了淮水南岸,战袍被火烧掉了半幅,整个人仿佛是被烟熏火燎了一般。别提有多狼狈了。杨弘和张勋率兵已在南岸接应,看到纪灵这份惨样就已经知道战况如何了。清点人数,带出去两万人马,返回来的还不到一万,人马折损过半,算得上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纪灵把一肚子的怨气都撒在了杨弘的身上,回营之后,对着杨弘大发脾气道:“杨长史,亏你出得馊主意。损兵折将不说,就连本将军都差点把命丢掉淮水北岸!本将军受袁公重托,攻取徐州,可这出师未捷却折损兵马。你要本将军如何向袁公交待?”

杨弘不禁暗生怨气,出谋划策那是谋士的本分,可最终拍板的不是你吗。战局千变万化,出现误判错判那也很正常的。可一有事就将责任推卸个一干二净,这纪灵配做大将吗?不过这只能是杨弘在心底里嘀咕。嘴上他可是无论如何也不敢说出口的。纪灵原本就是袁家的奴才出身,深得袁术的器重,是袁术最重要的心腹爱将。

“下官倒也是未曾想到刘泽竟然会如此狡诈,长途行军之后居然暗设圈套,累得纪将军损兵折将,此乃下官之罪也,请纪将军按军法处置。”杨弘俯首请罪。

纪灵冷哼了一声,虽然他很想将杨弘治罪,一解心头之恨,但想想战事初开,真正与刘泽较量的时候还没到,要论冲锋陷阵,纪灵倒是谁也不怵,但说到耍阴谋诡计,自认还真不行,现在仗中唯一算得上谋士的也只有杨弘一人,少了他还真得不行。他摆摆手,故做大度地道:“算了,现在还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当务之急,诸位还是先议议如何才能破徐州军,要下拿下徐州,先得要打败刘泽才行,诸位有何良策不妨直言。”

张勋、雷薄、陈兰等将一个个耷拉着脑袋,皆沉默不言。

纪灵大为光火,道:“怎么?刚刚打了个败仗你们就丧胆了?刘泽区区不过三万多人马,就算老子损了一万多人,至少还有**万人马,难道还惧怕他刘泽不成?在袁公面前,本将军可是立过军令状的,拿不下徐州,提头去见袁公!杨长史,你还有何妙计?”

杨弘吞吞吐吐地道:“下官倒是思量出一计来,却不知可行不可行?”杨弘这回学聪明了,没有立即向纪灵献策,而是把丑话说在前头,计谋是有,行不行我可不负责。

纪灵正苦于没有计策,一听杨弘有计策,心头一喜,道:“你说来听听。”

杨弘道:“此番刘泽前来,便是解盱眙之围的,我军虽然未能拿下盱眙,但盱眙守军恐怕也到了强弩之末,只要我们加大攻城的力度,刘泽必然会心急,想渡河前来解围。到时我们可以向刘泽下战书,约他在准水南岸进行决战。只要他敢渡河,我们就给他来个半渡而击,定然杀他个片甲不留。不知此计可否行,还请纪将军斟酌。”杨弘临尾加了这么一句,行不行你自己拿主意,出了事你可别赖我。

纪灵已经把杨弘昨天出的臭篓子主意给忘了,一听他又有“妙计”出炉,兴奋地一拍大腿,道:“好一个半渡而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次一定能把刘泽灭在淮水南岸。”

杨弘小心翼翼地道:“计策是不错,只是下官不知那刘泽是否会上钩?”

纪灵大手一挥,道:“上不上钩倒是无妨,我军兵力倍于刘泽,就算是堂堂正正地厮杀一番,本将军亦是不惧于他,就依杨长史之计行事吧!”纪灵当即立令,命张勋亲自指挥围攻盱眙,本方大营后撤十里,暗伏精兵于淮水南岸,又令杨弘书写战书一封,派使者前往徐州军营下书,约定在淮水南岸决一死战。

┄┄┄┄┄┄┄┄┄┄┄┄┄┄┄┄┄┄┄┄┄┄┄┄┄┄┄┄┄┄┄┄┄┄┄┄

一场反偷袭战,徐州军大获全胜,光是在淮水北岸俘获得的袁术士卒就达三千多人,另外被刀枪所杀的,弓箭射死的,掉入淮水中溺毙的,难计其数。众将一齐盛赞刘泽算无遗策,料敌如神,将纪灵前来偷营劫寨算的精准无比,暗伏人马,杀了个痛快淋漓。

要说料敌如神,真是过于夸赞刘泽了,其实刘泽也真没想到纪灵敢来偷营劫寨,反劫营的布置完全是一种常规的布置,就算纪灵不来,刘泽的布置也是一定要进行的,不来算他走运,来了只能是让他自认倒霉。偷袭本来就是一种高风险的作战行动,成功的几率很低,刘泽还真没想到纪灵竟敢夜渡淮河来偷袭,至于派太史慈使用火箭烧掉袁军的渡河浮桥则是刘泽的神来之笔,而且的确也收到了奇效,歼灭了纪灵派出来的大半兵力。

刘泽下令修整营寨,打扫战场,斥侯兵来报,袁军对盱眙城展开了猛烈地攻势,盱眙城的战况空前激烈。刘泽立即召集众将议事,商讨下一步的作战方案。

徐庶首先道:“纪灵以一部分兵力围攻盱眙,一部分兵力布署在淮水南岸,妄图围点打援,想乘我军主力南下救援盱眙之际,倚仗其兵多的优势,伺机想在淮水南岸与我军进行决战,如果我军此时南下盱眙,必定正中纪灵下怀。”

关羽道:“盱眙守城兵力有限,而且已经承受了袁术军队四五日的轮番强攻,此时已是芨芨可危,如我军再不救之,恐怕支撑不了多久。”

就在此时,中军官前来禀报,袁军派了使者前来下战书,刘泽拆开视之,哈哈大笑道:“看来这个纪灵真的倒是急不可耐,妄图凭借着优势兵力与我军决一死战。好,既然他有这份心思,我便成全了他。来人,回书使者,就约在二日之后,淮水南岸,我们两军一决胜负。”

贾诩端详着地图,神情凝重地道:“主公,袁军后撤十里,空出了淮水南岸,意图在此地与我一决生死,依属下之见,恐怕事情远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纪灵很可能会在淮水南岸暗伏兵马,趁我军半渡而击之,主公,不得不防啊。”

半渡而击的典故出自《左传春秋》,周襄王十四年夏,宋襄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子鱼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济,请急击之。”公弗许。即济未成列,子鱼复请。公复未之许。及成列而战,宋师败绩。《孙子兵法》有云,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宋襄公为他的愚蠢而付出了代价,也为历代兵法提供了反面教材。

“半渡而击……半渡而击……”刘泽看着地图喃喃几句,忽然眼中掠过一丝诡异的神色,微笑道:“好,就给他来个将计就计。”

第386章半渡而击

纪灵听从杨弘的计策,将袁军大营向后移了十里,下书徐州军营,约定在二日之后决战。信使很快地就从淮北回来了,称刘泽已经同意了二日后决战,这让纪灵兴奋不已,看来复仇的机会就要来了。

他立即下令,决战之日,由他亲率大军在营前列阵,摆出一付单等徐州军过河之后决一死战的架式,而雷薄陈兰各率一万人马,埋伏在左右两侧,等徐州军半渡之时,列阵未稳,三路兵马齐出,一举将徐州军全歼在淮水南岸。

袁军刚刚列阵完毕,斥侯兵便来禀报,徐州军已在淮水上搭建浮桥,准备渡河。纪灵脸上露出一阵狞笑,传令诸军偃旗息鼓,暗伏不动,切不可让徐州军识出破绽,一切听从号令行事。

约摸到了辰时时分,徐州军已在淮水上架设完成了六座浮桥,大队人马兵分六路,大张旗鼓地列队而进,登上了淮水的南岸大堤。首先过河的是管亥所率的一军,管亥一马当先,走在队伍的最前列,这一队人马过河之后,军队井然有序地排列成阵形,刀盾兵在前,长枪兵在后,虽然人数不多,但却严整而有序。前面的列阵完毕,后面的过河之后也迅速地被充到了战阵之中,阵线一点点地向前推进,随着过河的士兵越来越多,战阵也愈发变得壮大起来。

纪灵不禁一呆,在他的印象中,几万人马要渡河的话,必定是乱糟糟的一团,兵不见将。将不见兵,渡河之后的重新集结必然会花费很多的时间。但没想到徐州兵的渡河简直就和平常行军没有两样,队列齐整。阵形严密,几乎是无懈可击。

杨弘也看出情形不妙,原本他是计划着趁徐州军渡河之后重新集结乱作一团的这个契机发动突然袭击,杀徐州军一个措手不及,可如今徐州军阵形严谨,根本就没有一丝乱象,没机会乘乱袭击。他对纪灵道:“纪将军,不能再等了,趁现在徐州军过河的人数不多。赶紧攻击吧,否则让刘泽的大队人马过河之后,我们的计划就失败了。”

纪灵目测现在徐州军过河的尚不足万人,本来他的胃口很大,至少等刘泽半数的人马过河之后再行攻击,便可一举吃掉刘泽的主力,不过看看眼前的情形,徐州军军容齐整,阵形严密。真要是让其大部过河的话,估计也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于是听从了杨弘的建议,下令道:“出击!”

战鼓隆隆。埋伏在两侧的雷薄陈兰立即杀了过来,战旗高飘,尘土飞扬。喊杀声震天动地,袁军如蚁似蝗。蜂拥而至。

遭逢变乱,管亥却是处变不惊。大声喝道:“敌人有埋伏,诸军速退。”

徐州军立即前队变后队,后队变前队,几乎只是圆地转了半圈,就完成了这种转换,快速地向浮桥方向后撤而去。

纪灵那里肯容到嘴的肉飞掉,喝令三路人马齐出,大举掩杀而来。

过河到底是比不上平地行军,就算六座浮桥也无法短时间内将近万人马运送过对岸去,但徐州军进退颇有章法,纵然是大兵压境,依然是从容不迫,按序而退,没有发生一起拥挤踩踏事件。

管亥一面指挥大队人马渡河,一面组织后卫部队阻挡袁兵的攻势,在淮水南岸的河堤上与袁兵展开激战。在面对几十倍蜂拥而上的袁军,后卫部队悍不畏死,构筑成一道不可摧毁的防线,与袁军展开生死搏杀。

虽然付出不了小的伤亡代价,但大队人马却安全地渡河向北岸退去。管亥一直坚守在最后一道防线上,他手中的大刀早已血迹斑,他亲率着后卫部队且战且退,渐渐地退到了浮桥之上。

纪灵那肯罢休,喝令军队紧追不舍。在浮桥上,袁军和徐军再一次展开了生死搏杀,窄窄的桥面上,袁军的人数优势已经无法发挥,此时的搏斗更多的比得是单兵的素质和能力,显然这方面徐州军在略胜一筹,袁军每前进一尺,便会有一个士兵倒下,鲜血几乎将桥面染红了。

不过袁军到底是人多,前面倒下一个,后面便会立即补上一个。徐州军似乎也不恋战,且战且退,直望北岸而去。

半渡而击,虽然将徐州军驱逐过了淮水,但纪灵感觉战果不大,此时袁军的前锋已经踏上了淮水北岸,完全控制住了六座浮桥,而且大批的人马仍旧源源不断地通过浮桥向北岸挺进。

杨弘直皱眉头,战局的演变似乎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料,他隐隐感觉有些不对头,便对纪灵道:“纪将军,穷寇莫追,小心有诈。”

纪灵却似乎有些意犹未尽,毕竟这与他期待已久酣畅淋漓的大胜还有着不小的差距,现在徐州军已然溃败,他没有理由不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纪灵哈哈大笑道:“杨长史多虑了,今日便是破敌良机,你且看我如何直捣徐州大营生擒刘泽吧!传令雷薄陈兰,急速渡河,追歼刘泽!”

雷薄陈兰奉命率军沿着浮桥向对岸发起攻击,更多的袁兵冲了北岸,占据了优势,管亥力不能支,放弃了北岸的阵地,向北而逃,袁军已经完全控制了沿河一线。

杨弘一直关注着战况,忽然他意识到刘泽的主力大军迟迟未曾露面,无论是渡河作战还是退守阻击,一直就是由管亥的一军独力支撑,这也太不寻常了,如果刘泽准备要固守北岸的话,一定会派更多的军队来参与防守,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袁军轻易地攻下北岸。

圈套!这彻头彻尾就是一个圈套,利用管亥一军且战且退,一步步地将袁军诱入陷井,然后再来个半渡而击——天呐!半渡而击?杨弘冷汗涔涔,他不得不佩服刘泽的计谋高深,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在不知不觉中,刘袁两军的角色就已经是悄然发生转变。

“纪将军,这完全是刘泽的圈套,不可再进兵了,速速撤退吧!再不撤就迟了。”杨弘苦苦劝谏道。

纪灵就算是再笨此时也查觉出情势的不妙,从头到尾就是由管亥的一支军队苦苦纠缠,刘泽的主力人马如终不见踪影,这完全是大悖常理之举。纪灵恍然而悟,传令诸军立即撤退。

但一切为时已晚,就听北岸的一处高丘之后号炮一响,呐喊声四起,徐州伏兵尽出,箭如雨下,袁军阵脚登时大乱。

雷薄陈兰刚刚占领了北岸的渡口阵地,立足未稳,大批的袁兵还在通过浮桥源源不断地向北岸开来,而纪灵要求撤军的命令也是刚刚传到,徐州的伏兵就已经杀了过来。徐州兵居高临下,处在渡口上的袁军阵形散乱,完全成了弓箭兵的活靶子,一排排的羽箭射过来,袁兵纷纷倒地。

整个袁兵阵中完全乱了套,为了逃命许多人不顾一切地冲向了浮桥,由于撤兵的命令还尚未传达到了最底层的士兵,后续地士兵还在继续地前进,与前面的退兵撞在了一起,整个浮桥上人满为患,许多人被挤到了淮水中,会水的还好点,不会水的直接就淹死了,桥上桥下,乱作了一团。

更惨的是,这些浮桥都是用不太粗的麻绳联在一起的,倘若桥上正常而有序的行走的话,浮桥倒也能够承载,但这个时候袁兵都在逃命,那里还有秩序的存在,浮桥早已超过了它的额定载荷,联结木板的麻绳不堪重负,终于断掉了,一座浮桥垮塌了,桥上所有的人都如同下饺子一样掉到淮水中,淹毙者不计其数。

同样的情况接连地发生了,那几座浮桥跟起了连锁反映一样,接二连三的发生了垮塌,不过是几柱香的功夫,六座浮桥竟然全部断裂,淮水南北的交通也就完全地中断了,被隔绝在北岸的袁兵除了会水的能游回南岸的,剩下的就如同无头的苍蝇,无所适从了。

其实浮桥的断裂并不是徐州军工兵水平太次的缘故,这个豆腐渣工程是刘泽故意安排的,原本徐州军的工兵造浮桥的质量是严格把关的,就算是承载额定分量的两倍或三倍都没有任何问题。但此次造桥时,刘泽特别吩咐,将原来粗的绳索更换为细一号的绳索,这样建成的浮桥承载正常的份量是没有问题的,可一旦超载之后,浮桥不堪负重,就会发生垮塌。

徐州军发起了全面地总攻,关羽、管亥、陈到、郝萌各路人马如同一把把尖刀,将北岸渡口上的袁军割裂开来,分而歼之。袁术的军队早已是军心涣散,斗志全无,不想死地早早就扔掉了武器,高举双手投降了,剩下个别负隅顽抗的,还在犹豫要不要投降的,在徐州军如潮水一般地攻势下,被碾压而过,身上无一不多了几个透明窟窿。

雷薄陈兰一看大势已去,无心恋战,就连战马都弃掉了,急急地爬上河边渡口的一条小船,向南岸逃去。

第387章张飞醉酒

纪灵在南岸亲眼目睹了袁军的惨败,想不到自己精心设计的半渡而击的战局不光被刘泽破掉了,而且反而中了人家半渡而击之计,近两万人的人马折损在了北岸,气愤填膺,汪地吐了一口鲜血,眼前一黑,差点栽倒在地,幸亏有杨弘在一旁扶着。纪灵怨毒地看着对岸,咬牙切齿地道:“刘泽狗贼,累次欺我,我必与你不共戴天!”

杨弘也不禁哀叹,玩计谋,看来自己比刘泽嫩得太多了。他劝尉纪灵道:“纪将军,胜败乃兵家常事,明日可重振旗鼓,与刘泽再战。”

雷薄陈兰率着廖廖无几的残兵败将从北岸逃了回来,狼狈不堪地来见纪灵,纪灵哀叹一声,问计于杨弘。

杨弘道:“我军新败,不宜再守此地,不如退回盱眙和张将军兵合一处再行计较。”

纪灵想想也是,于是整点兵马,望盱眙而去。刚走到了半路,却见东面一彪人马逶逦而至,打的正是张勋的旗号。纪灵惊问何故,张勋具道详情。原来纪灵与刘泽在淮水大战之时,刘泽派遣太史慈和高览从绕行到东面渡过淮水,向包围着盱眙的张勋部发起了攻击,于毒也乘机从盱眙城内杀出,里应外合,张勋大败,只好向纪灵这边退却。

对于刚刚经历淮水之败的纪灵而言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淮水北岸的刘泽随时都可能渡河来袭,盱眙之敌也会相机西进,连吃三个败仗的袁军面对两路围攻。处境艰难,芨芨可危。

“纪将军,盱眙之围已解,我军再要固守淮水南岸已无意义,何况刘泽若是两路来攻,我军危矣。不如退守淮陵,依城据守,再图良策。”杨弘建言道。

纪灵虽然是心有不甘,但他也知道再不退兵的话,定会陷入绝境。乃收拾残兵。向淮陵退去,准备依城据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