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枭雄(高月)-第5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带我去看!”

    亲兵带着杨元庆来到了村中一座大宅前,宅门已经开了,杨元庆带领数百亲兵走进了这座宅子,只见院子里站着程咬金和一名三十岁出头的男子,一脸惊恐,双腿在颤抖,显得害怕之极。

    程咬金一把揪住此人的脖子,将他拉到杨元庆面前,男子吓得跪倒,砰砰磕头“楚王饶命,饶小人一命!”

    “这是何人?”

    程咬金连忙道:“此人便是房子县的光初主薄,姓陈,曾经是徐狗官的书童,跟了他二十年,是徐狗官的心腹,徐狗官的老底他都知道。”

    说到这,程咬金踢了陈主薄一脚“刚才给老子说的话,再给殿下重说一遍。”

    “是!是!我说。”

    陈主薄在杨元庆面前更不敢有半点隐瞒“殿下,收青苗利子钱是县丞的主意,县丞家开有邸店,就从邸店借钱,然后放给农民,最后收了几百吊利钱,不过这笔钱县令没要,都给了县丞,这样在分义仓粮食时,他们就达成了三七分帐,县丞要三成,县令分七成。”

    杨元庆冷冷道:“这么说,义仓粮食确实没有被窦建德拿走,是这样吗?”

    陈主薄胆怯指了指屋子,颤抖着声音道:“殿下。。。殿下,进屋一看便知。”

    杨元庆快步走进屋子,只见屋子里堆满了一包包的粮食,窗户紧闭,其他屋子里都一样堆满了粮食,至少有五六千石。

    陈主薄在身后低声道:“这些粮食就是义仓粮,一共六千石,是徐县令从外地雇民夫来搬运,这座宅子也是徐县令的产业,他准备把粮食卖到河南道去。”

    饶是杨元庆冷静,他还是被眼前的情形激怒了,一个小小的县令竟敢贪污六千石粮食,尤其在粮食这么紧张的时候,他心中杀机迸发,回头对程咬金令道:“给我把县令和县丞抓来,立刻去!”

    “遵令!”

    程咬金带领百名亲兵向县城飞驰而去,半个时辰不到,大宅门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程咬金像拎小鸡一般将县令徐守信拎了进来,扔在杨元庆面前,后面县丞也一并被押来。

    “徐县令,想不到我们这么快又见面了,你们倒给我解释一下,这些粮食是怎么回事?”杨元庆冷冷道。

    徐守信已经吓得瘫软了,哆嗦着一句话都说出来,杨元庆猛地一鞭向他脸上抽去,大骂:“你好大的狗胆,竟敢贪污六千石粮食,你百死不足惜!”

    “来人!”杨元庆一声厉喝,数十名亲卫上前。

    杨元庆用马鞭指着两人道:“将这两名狗官全家处斩,人头在城门口示众,狗官人皮剥下,填上稻草,命紫微阁送去各郡各县巡视,有胆敢贪污义仓粮食者,以此效儆!”

    “咕咚!”一声,县令和县丞同时吓得晕死过去。

    。。。。。。。

    在大隋王朝,官员犯罪需要御史弹劾,大理寺收押审讯,刑部定罪,紫微阁初审,最后摄政王批准,有一套很严密的制度。

    如果不是家族罪大恶极,也不会满门抄斩,最多是男子被流放戍边,妻女入掖廷宫或者没入教坊,更没有剥皮填草这种酷刑。

    尽管杨元庆并不想违反这种他亲自敲定的制度,但在盛怒之下,他还是没有能克制住自己的杀机。

    一个小小的县令就敢贪污六千石粮食,如果不处以酷刑,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人效仿,这是一种警告。

    发生在房子县的这件大案像一阵风似的,在三四天之内便传遍了河北,也传到了太原,在杨元庆即将抵达太原之时,紫微阁便专门为这件案子召开了紧急商议。

    按照紫微阁的规定,执政事笔是十天一轮,谁执政事笔,谁就成为当值首相,掌管紫微阁相印,拥有很大的权力。

    这种制度也是为了防止欺上瞒下,独掌大权的情况出现,假若某人敢欺上瞒下,那么十天后就会被发现,也算是一种比较〖民〗主、制衡权力的做法。

    今天的当值相国正好是苏威,他得到房子县的消息,立刻命人召集其他六相前来紧急商议此事。

    紫微阁内,大部分相国都对楚王越俎代庖,擅自处置此案极为不满,杨师道愤然对众人道:“处置官员不是行军打仗,想杀谁就杀谁,更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灭全家满门,为了表示我的不满,我决定辞去相国之位,我宁可回家耕地种田,也不能容忍这种暴虐之事存在。”

    杨师道的表态得到了卢豫和崔弘元两人的支持,卢豫道:“国无法不立,庶民有庶民之法,官吏有官吏之规,贪污万石粮食,确实该杀,但不经审讯,不经定罪,随便杀之,何以服众?我和崔相也决定辞去相国之职,这样的上位者,我们服侍不起。”

    杜如晦却在一旁冷笑不语,他心里明白,杨师道的不满,确实是因为楚王不尊制度,他是真的想辞职走人。

    而卢楚和崔弘元的不满,不过是借题发挥,想借此事博取一点自己的利益罢了,他们才不会真的辞职。

    苏威是这次紫微阁会议的召集者,他的原意是想和众人商量怎么保证义仓粮的安全问题,怎么样吸取房子县的教训,不料商议主题却变成了对楚王擅自杀人的不满,竟然还有三个相国要辞职。

    这着实令苏威心中焦急起来,连忙道:“各位,这里面有两件事,一件是楚王处置官员合不合制度,另一件事是义仓粮库的问题,我们应该分开商议,当务之急是义仓粮库的问题,然后我们再议楚王殿下违反制度的问题,大家切不可意气用事。”

    这时,杜如晦也缓缓道:“苏阁老说得不错,我们要理解楚王殿下的愤怒,一个小小的县令就敢贪污数千石义仓粮,尤其在现在粮食如此紧张的时刻,我相信楚王殿下也是一时激愤,大家应该能理解,现在的关键是,楚王殿下仅仅只是路过房子县,就发现了贪污义仓粮的事情,那么别的县呢?各位,这其实是我们的责任啊!”(未完待续)

第五十三章 四子巧郎

    “杜相国请留步!”

    杜如晦刚刚走到自己官房前,却听见后面有人叫他,似乎是苏威的声音,他一回头,只见苏威气喘吁吁跑来,其实他们的官房相距只有数十步,苏威这样气喘吁吁跑来,一则是他年已老迈,其次也说明他内心焦急。

    杜如晦连忙上前扶住苏威,“苏阁老让人来叫我的一声便是了,怎么还亲自跑来,当不起啊!”

    苏威是大隋三朝元老,地位崇高,而杜如晦不过是大业初年才入仕的后辈,在苏威面前,他确实需要表现得谦虚低调一点,尤其苏威很重视别人对他的尊重。

    不过今天苏威似乎并不是很在意杜如晦的态度,他心中有事,要急着和杜如晦谈一谈,“先不说这些,进房中再谈。”

    “苏阁老请!”

    杜如晦将苏威请进官房,两人在榻前坐下,一名小茶童端两杯茶上来,苏威也无心喝茶,低声道:“今天紫微议事有点怪异,杜相国没感觉到吗?”

    杜如晦知道他指的是三个相国要辞职之事,其实对这件事他并不是很上心,他是对义仓粮之事忧心忡忡。

    他主管户部,义仓粮之事是他的职责范围,房子县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这说明是他杜如晦失职,他心中着实焦虑不安。

    但苏威特地来找他,他也不好敷衍打发,便端起茶杯淡淡道:“总管这次违规杀人确有不妥之处,相国们有意见。也是在情理之中。”

    苏威怪异地看着他,半晌才摇了摇头,“杜相国何必自欺欺人,楚王殿下以一国之主的身份,杀一个贪赃枉法的官员,至于要引起他们愤而辞职吗?”

    杜如晦笑了笑,“至少杨师道是真的为此事辞职。”

    “唉!那个三句话不离制度的人不谈。我说的是卢、崔二人,杜相国不觉得他们态度诡异吗?”

    杜如晦有点为难,苏威竟然这样问他。这件事让他怎么说呢?

    大家都是相国,而且分属不同派系,苏威是苏派、卢豫和崔弘元是河北系、他杜如晦和崔君素是丰州系。杨师道和杨善会的关系很密切,朝中人便把他们称为杨党。

    平时里,大家在一起议事表决,还看不出这种派系之分,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这种派系之分便若隐若现了,比如卢豫和崔弘元同时表示要辞职,就是一种利益上的共进退。

    杜如晦当然知道今天卢、崔二人的反常是有原因,但苏威就这么直截了当地对自己说出来,颇有一种想把自己拉拢成一派的意思。让杜如晦心里很不自在。

    杜如晦沉吟一下道:“这件事还是等殿下回来后再说吧!”

    苏威似乎并没有听懂杜如晦的婉拒之意,他摆摆手说:“他们的用意其实我很清楚,义仓粮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河北,而河北的很多官员都是卢、崔门下子弟,他们害怕房子县的严惩方式波及到河北其他郡县。危及他们门下子弟,所以他们才会这样叫嚣着要辞职。”

    杜如晦有些敏感地捕捉到苏威竟然用‘叫嚣’这个词,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苏威和河北系之间的矛盾之深,其实杜如晦也知道原因,因为苏威最迟明年三月就要退仕了,这一点楚王已经明确。

    尽管苏威因年迈而退仕。但他并不想放弃在朝廷的利益,尤其他的苏派,他希望能保持下去。

    苏威的长子苏放鹤现任东郡太守,资历稍浅,还不能接替他的相位,那么苏威便希望由苏派中的太常卿褚亮接替自己相国之位。

    但卢豫和崔弘元两人却极力推荐上党郡太守高德宏接替苏威的相国,高德宏是高颎之子,才能出众,官誉斐然,他是渤海郡名门,也是河北系骨干官员,这自然便触犯到了苏威的切身利益。

    杜如晦苦笑一声道:“苏阁老,现在不是讨论楚王违反制度之事,他们要辞职,等楚王回来后让他们自己去解释,现在当务之急是我们必须拿出治理义仓粮食的方案来。”

    苏威叹了口气,“杜相国,你处理朝政方面公认能力很强,但在权力斗争方面确实还不够敏锐,难道你没有感觉出来,殿下其实是想借义仓粮食之事,来清洗河北官场吗?”

    杜如晦愕然,他确实没有想到这一点……次日一早,杨元庆终于回到了太原城,太原城内依然十分安静,进攻高丽的消息被严密的封锁着,朝野上下只有极少数人知晓。

    由于赈灾得力,隋朝各地并没有出现难民潮,太原民众和平常一样地生活着。

    “总管,我们是先回王府,还是去晋阳宫?”一名亲兵问道。

    “先回府!”

    杨元庆急于回府,是因为他得到消息,他的江侧妃在半个月前生下一子,这件天大的喜事让杨元庆急于回府。

    至于义仓粮食之事,他的强硬姿态已经做出,相信河北各郡县都在紧张地自查之中,一些贪污了粮食的官员也会忙着退赃弥补亏空,这件事紫微阁会拿出新方案,也不急这一时。

    杨元庆一路回到了府中,“王爷回来了!”管家婆看见了他,像打了鸡血似的大叫大嚷冲去了内宅。

    “爹爹!”长女杨冰和次女杨思华一起跑了出来,拉着他胳膊欢喜得使劲摇晃,杨思华撒娇道:“爹爹,有没有给我们带礼物?”

    “有!”

    杨元庆笑着指向身后两名亲兵抬着一口箱子,箱子里是他从高丽王宫内库中挑选了一些稀罕玩意儿,带给妻儿们做礼物。

    “太好了!”

    两个女儿欢喜得大叫起来,丢下爹爹的胳膊,争先恐后向木箱奔去,杨元庆望着她们的背影,无奈地摇了摇头,这么大的姑娘了,怎么还像孩子一样。

    “她们俩还是孩子心态,头痛吧!”旁边有人笑道。

    杨元庆一回头,却见是丹阳公主杨芳馨走了过来,她容颜美貌秀丽,身材高挑而苗条,穿一条淡粉色的丝织细腰长裙,手执一把扑萤小罗扇,抿着嘴儿笑。

    她那淡然的神情,完全不像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女,倒像个十七八岁,准备出嫁的姑娘一样。

    杨元庆想起去年刚见她时那般冷淡,几个月前还对自己爱理不理,这会儿却又笑颜如花,杨元庆也淡淡笑道:“她们在我面前当然是孩子,不过公主殿下似乎又太成熟了一点。”

    杨芳馨白了他一眼,“那你希望我怎样,和她们一样尖叫着跑去抢礼物吗?再说,这些礼物中会有我的一份吗?”

    杨元庆笑道:“当然有你的一份,你是我妹妹,我怎么能不给你带一份来?”

    不料这句话一出,杨芳馨的脸当即便冷了下来,哼了一声,转身便走。

    走了几步她又回头冷冷道:“我要告诉你两件事,你要记住了,第一,我不是你妹妹,我的两个兄长都死了,你虽姓杨,但和我没有任何血亲关系;第二,你不要再叫我公主,隋朝已经灭亡了,我不想当什么亡国公主,我不会再说第二次,你请记住了。”

    说完她加快步伐便从侧门走了,杨元庆望着她摇曳多姿的纤腰圆臀,不由摇了摇头,这个少女已经长大了,有了心事,其实还是一只青涩之果啊……房间里热闹异常,桌上摆满了各种珍奇之物,孩子们都在精心挑选着自己喜爱之物,杨元庆的儿女都很有教养,知道节制自己,每人只挑一样。

    杨宁挑了一对碧玉麒麟镇纸,他想送给师父李纲,他师父下个月就要过寿了,这对玉麒麟正好作为礼物。

    杨冰则给自己挑一串海明珠项链,颗颗如蒲桃大小,晶莹饱满,一共有两串这样的明珠项链,她又把另一串攥在手中,准备给杨芳馨。

    她知道杨芳馨也有一串这样的海明珠项链,但从江都逃亡时没有带出来,一直把遗憾藏在心中。

    杨元庆则坐在里屋的床边,小心地抱着他的第四个儿子,孩子睡得正香甜,像只小猫一样,长得很瘦弱。

    眉眼很像他母亲江佩华,非常清秀,但鼻子和嘴唇却像自己,鼻子高挺,嘴唇轮廓分明,长大后会是一个美男子,杨元庆低头亲了亲孩子的小脸,心中怜爱之极。

    侧妃江佩华还在坐月子,她小心地注视杨元庆的表情,见他很疼爱自己的孩子,心中一直绷紧的弦蓦地一下松了。

    她的孩儿太瘦弱,出生三天后还险些夭折,没有长子的大气从容,没有次子的文静多思,也没有三子的哭声响亮,拳头捏紧,像头小老虎。

    就这么瘦小柔弱,她很担心丈夫不喜欢,但此时见元庆竟这么怜爱孩子,她心中欣慰之极。

    “元庆,孩儿应该叫杨远吧!”江佩华小声问道。

    按照祖父杨素给杨元庆一脉定下的子名:‘宁静致远、文思敏捷’,那么第四子就应该叫杨远。

    但敏秋给她开玩笑,说不定元庆在外面还生了一个,那就得叫杨文了,给江佩华添了心思,所以江佩华一定要丈夫亲自定名。

    “那当然!”

    杨元庆肯定地对江佩华笑道:“他的官名就叫杨远,我再给他取个乳名,就叫巧郎……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q!~!

第五十四章 把水搅浑

    这时,外屋传来裴敏秋的声音,“你们这几个孩子,长辈还没有选,你们自己倒先挑起来了,好吧!每人拿一样,别再打扰三娘休息了。”

    一阵脚步声,孩子们都走了,帐帘一挑,裴敏秋走进了屋,她见杨元庆抱孩子有点毛手毛脚,不由摇头笑道:“这么多儿女了,连抱孩子都不会吗?”

    她上前拉着杨元庆的手向上移了移,“托住孩子的头,他的脖子柔嫩,还直不起来。”

    “我当然知道,不是襁褓吗?不托住头其实也无妨。”杨元庆当然不会承认自己连孩子都不会抱。

    “你呀!”

    裴敏秋无奈地摇摇头,“算了,你去外书房吧!杜相国来等你。”

    杨元庆一怔,杜如晦来了,居然来得这么快。

    “元庆,孩子给我吧!”

    江佩华伸手接过孩子,疼爱将儿子抱在怀中,对杨元庆笑道:“你去吧!别耽误正事了。”

    杨元庆点点头,“好吧!晚上我再来看孩子。”

    他转身出去了,裴敏秋坐在床旁,轻轻抚摸着孩子的小脸,有些漫不经心地问道:“芳馨是怎么回事,怎么哭了?”

    江佩华咬了一下嘴唇,低低叹口气道:“大姐,还是让她搬去晋阳宫吧!”

    女人之间说话,很多事情都是心知肚明的,裴敏秋沉默良久,最后摇了摇头,“这件事我做不了主,你应该明白。”

    “难道。。。真会有那一天吗?”

    裴敏秋无奈地苦笑一声,“我也不知道,这件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吧!”

    她虽为王妃,但有些事她也做不了主,说到底。这天下还是男人的……外书房内,杜如晦背着手来回慢慢地踱步,他心中很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