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枭雄(高月)-第4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瑀回屋换了一身官服,又拿上正式文书,带了两名随从,骑马随着士兵们向城外而去。

    出了城,片刻便来到大营前,军营因杨元庆的到来而变得戒备森严,老远便有巡哨上前盘问,带路校尉解释道:“来人是大唐使者,奉总管之命带入营见面!”

    巡哨让开了道路,校尉一摆手,“萧相国请!”

    萧瑀神情肃然,整了整衣冠,向隋军大营而去……

    大营内,杨元庆正站在一幅地图前沉思,他刚刚得到消息,灵武郡的船队,共千余艘平底拖船已经从回乐县出发,向凉川县驶去,开始运送高品相银铜矿石。

    从回乐县到凉川县并不遥远,只有四百余里,走水路三天便可以抵达,如果顺利运回矿石,加上灵武郡有现成的冶炼厂,最迟一个半月后,他所需要的铜锭和银锭就能抵达太原。

    那时他手上有了大量的银铜资源,他便能顺利进行钱币发行,这一刻,他已期待已久。

    会宁郡的矿山对他而言实在太重要,无论如何他不会把会宁郡交还唐朝,宁可一战。

    这时,一名亲兵在帐门口禀报:“启禀总管,唐使已到!”

    杨元庆不慌不忙走出大帐,一眼看见了萧瑀,他和萧瑀也是老交情了,早在大业年间他们便很熟悉,不过也是数年未见。

    “萧相国,多年未见了!”杨元庆笑呵呵迎了出来。

    萧瑀慌忙上前两步,躬身施礼,“萧瑀见过楚王殿下!”

    “萧相国不必客气,我也是听说萧相国到了太原,所以急急赶回,却没想到在延安郡相遇,这也是太巧。”

    “主要是萧瑀身负国事,不想中断楚王殿下对关北六郡的巡视,所以特地赶来会晤殿下。”

    “辛苦萧相国了,请!”

    “楚王殿下请!”

    两人互相客气走进了大帐,按宾主落座,一名亲兵给他们上了茶,杨元庆端起茶笑道:“我心中其实一直有个疑问,是关于萧相国的私人问题,不知当问不当问?”

    “殿下不必客气,有什么事尽管问。”

    “我一直想知道,萧铣在南方已重建梁朝,萧相也是梁朝皇族后裔,为何不去恢复故国,反而为李唐效力?”

    其实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问过萧瑀了,包括李渊也问过,萧瑀回答李渊,天下大势将是统一,而以萧铣的气度和能力,他显然不是统一天下之人,与其再做亡国之奴,不过做开国之臣,这个回答深得李渊赞许,现在杨元庆又问他同样的问题。

    萧瑀沉吟一下,淡淡笑道:“因人而异罢了,倘若萧铣能有杨总管一半的心胸和才能,我也愿意跟随他,只是他猜忌之心太重,胸无容人之量,跟随他迟早国破家亡,有什么意思?”

    “相国的意思是说,跟随李唐就不会国破家亡?”杨元庆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这个……从现在的局势来看,是唐朝强盛于隋朝,难道楚王殿下不承认吗?”

    “我不承认!”

    杨元庆摇摇头笑道:“如果是唐强于隋,那就应该是隋使去长安,怎么现在反过来,萧相国倒来隋朝了?”

    萧瑀脸蓦地一红,其实朝野上都说隋强唐富,只是唐朝高层不愿承认罢了,但事实摆在这里,中原之战是唐朝败了,他才不得不低头来求和。

    萧瑀苦笑了一声,“这个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我们不说此事,这次我来太原,主要是受我朝圣上之托,和楚王殿下商议中原之战的一些善后之事。”

    杨元庆笑容消失,脸色也变得严肃起来,点点头:“萧相国请说!”

    萧瑀想了想道:“在谈善后之前,我想问一问楚王殿下,为何隋军要占领会宁郡,打破关内的平静局面?其实不管隋唐再怎么斗争,我认为都不应该在关中进行,目前关内的平静局面已保持了两年,来之不易,我朝圣上希望这只是一个误会,希望唐军能够尽快撤军,恢复关内的平静。”

    杨元庆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沉思片刻道:“当初隋唐两朝在签订停战协议时,只是说在关内削减各自控制地的军队,好像从来没有达成一个边境划分的协议,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在贵国的地图里,河东依旧是你们的领地,太原是你们的北都,只是暂时沦陷而已,不是这样吗?”

    “可是.....”

    不等萧瑀分辨,杨元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头,“既然没有划分什么疆域,那么隋军占领会宁郡也就是没有什么可以指责,我记得很清楚,当初隋军攻打河北时,太子李建成便率军占领了延安郡,既然太子建成可以占领延安郡,那为什么我就不能占领会宁郡?萧相国厚此薄彼,未免令人贻笑大方。”

    萧瑀哑口无言,半晌道:“这样的话,恐怕会伤了和气,唐朝军方不会坐视会宁郡丢失。”

    “哼!”

    杨元庆冷哼一声,他摸出一封信,扔在萧瑀面前,“这是梁朝萧铣亲笔写来的求救信,恳求隋朝出兵荆襄,助他收复故国,隋军军方也不想坐视唐军占领荆襄。”

    这就是**裸的威胁,萧瑀的脸色一阵白一阵红,最后他无可奈何道:“好吧!我们先不谈会宁郡之事,谈一谈中原之战如何善后?”

    杨元庆的态度极为强硬,他摇了摇头,“会宁郡之事若没有一个说法,谈中原之战善后就没有半点意义。”(未完待续)

第二十二章 不甘失矿

    为保持萧瑀和唐朝的联系,萧瑀特地带了几名鹰奴和十只信鹰,客栈里,萧瑀面沉似水,嘴唇绷成一条线,目光严峻地注视着鹰奴将一只信筒绑在鹰腿之上。

    今天初步谈判几乎可以说是谈崩了,还没有谈到实质性的问题,战俘问题、被俘大臣问题、南阳郡和淅阳郡问题等等,一样都没有谈,仅仅只谈了会宁郡问题。

    但就是一个会宁郡问题,双方便互不相让,杨元庆把会宁郡设为双方谈判的前提,如果隋朝不承认会宁的归属,那后面就没有什么谈判必要,数万战俘将被投入矿山挖矿。

    而杨元庆不仅不放弃南阳和淅阳二郡,反而变本加厉地用进攻荆襄作为威胁,当然,萧瑀也知道这是杨元庆的策略,以强势的姿态获取最大利益。

    但杨元庆的强硬还是让他无法接受,更重要是,杨元庆的态度使他意识到这次谈判前景的黯淡,他必须要及时向圣上汇报。

    “相国,已经准备好了,放鹰吗?”一名随从小心翼翼问道。

    萧瑀点了点头,“放吧!”

    随从一挥手,鹰奴将信鹰高高抛起,信鹰展开翅膀,在客栈上空盘旋两圈,向西南长安方向冉冉飞去。

    在客栈外,几名监视唐使的隋军斥候发现了信鹰,立刻飞奔出城,向军营内的杨元庆禀报,。。。。。。。。。。

    大帐内,杨元庆目光冷然地听着士兵的报告,唐使放鹰回了长安,这在他的意料之中,今天的初步接触,双方可以说是不欢而散,而且杨元庆也知道,他提出条件相当苛刻,萧瑀无论如何不能接受。

    不过这也并不是他的底线。在最初,杨元庆是决定用南阳和淅阳两郡换取会宁郡,这就是他命令徐绩业夺取两郡的根本原因,但在轻易夺取会宁郡后。他又有了新的想法。

    南阳和淅阳两郡可以还给唐朝,数万战俘他也可以交给唐朝,但他要唐朝付出代价,这个代价不仅是会宁郡,而且要唐朝付出更大的代价。

    所谓谈判,说到底就是强者的较量,谈判不是施舍。没有可怜弱者之说,弱小者永远是挨打受气,只有强者才能获得利益。

    想到这,杨元庆立刻令道:“传我的命令,火速调一万丰州军南下,连同灵武郡一万驻军,交给裴行俨率领,军队进驻会宁郡。”

    。。。。。。

    大帐内。杨元庆目光冷然地听着士兵的报告,唐使放鹰回了长安,这在他的意料之中。今天的初步接触,双方可以说是不欢而散,而且杨元庆也知道,他提出条件相当苛刻,萧瑀无论如何不能接受。

    不过这也并不是他的底线,在最初,杨元庆是决定用南阳和淅阳两郡换取会宁郡,这就是他命令徐绩业夺取两郡的根本原因,但在轻易夺取会宁郡后,他又有了新的想法。

    南阳和淅阳两郡可以还给唐朝。数万战俘他也可以交给唐朝,但他要唐朝付出代价,这个代价不仅是会宁郡,而且要唐朝付出更大的代价。

    所谓谈判,说到底就是强者的较量,谈判不是施舍。没有可怜弱者之说,弱小者永远是挨打受气,只有强者才能获得利益。

    想到这,杨元庆立刻令道:“传我的命令,火速调一万丰州军南下,连同灵武郡一万驻军,交给裴行俨率领,军队进驻会宁郡。”

    。。。。。。

    从延安郡到长安并不远,次日上午,萧瑀的紧急报告便出现在李渊的案头,杨元庆苛刻的条件令李渊勃然大怒,杨元庆竟然把会宁郡的归属作为双方谈判的前提,那这个谈判还有什么意义。

    “传朕的旨意,速命裴相国和太子来见朕!”

    李渊负手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心中的极度愤怒让他有些失态了,且不说会宁郡蕴藏着大量的矿藏,就算是贫瘠之地,但杨元庆这般傲慢的态度,也让他难以接受。

    什么叫做确定会宁郡的归属?明明就是大唐的土地,有什么可以商谈,难道有一天他杨元庆提出确定长安的归属,他们也要坐下来谈吗?是可忍孰不可忍,李渊有些出离愤怒了。

    这时,有宦官在门口禀报,“启禀陛下,太子和裴相国在殿外候见。”

    “宣他们觐见!”

    很快,太子李建成和相国裴寂一前一后走了进来,一齐躬身施礼,“参见陛下!”

    李建成个裴寂虽然是同时走进御书房,但他们两人之间却一言不发,甚至根本不看对方一眼,因为刘文静之死,李建成恨透了裴寂,他恨不得亲手杀了此贼。

    李渊坐在御案后,极为不满地质问裴寂,“当初萧相国主张开发会宁郡的矿藏,你却极力反对,说什么怕隋军垂涎,不安全,现在可好,隋军索性将会宁郡夺走了,本可以给我们带来极大财富的矿藏成了别人的盘中餐,你怎么给朕交代?”

    裴寂被逼问得满头大汗,他擦一把额头上的汗道:“陛下,会宁郡的矿山,其实无所谓开发与否,都会被隋军夺走,臣以为关键不在矿山是否开发,而是在能不能保护住。”

    旁边李建成冷哼一声,“这可不一样,如果矿山大规模开发了,我们唐朝必定会驻扎重军,隋军想来夺矿,他们就不会这么轻而易举得手,唐军还会把他们击退,正是因为没有开矿,所以才没有什么军队驻扎,裴相国,你明明有责任,为何还替自己狡辩?”

    裴寂被说得满头大汗,尽管圣上和太子一起责怪他,但他还是要替自己辩解,“陛下,虽然臣当时是主张暂时不开放会宁郡的矿藏,但在政事堂表决时,却是四比一通过决议,而且太子殿下也没有反对搁置开矿,为何到现在却把责任全部推给臣,臣固然判断有误,但也不该承担全部责任?”

    “裴相国,你是在责怪圣上颠倒黑白,故意冤枉你,是吗?”太子建成冷冷道。

    裴寂忽然发现太子其实也并不是传说中的那么宽容,也很厉害,抓住一句话的漏洞,立刻便借题发挥,把事态扩大。

    裴寂慌忙道:“臣没有半点责怪圣上的意思?”

    “那你什么意思,把话说清楚?”李建成步步紧逼,将裴寂几乎逼到墙角。

    这时,李渊心中暗叹一声,现在已经到什么时候了,他们还在内斗,难道天要塌下来,他们也不管吗?

    “好了,你们不要再争了。”

    李渊不高兴地打断了他们之间的内斗,又命宦官将萧瑀的快信递给他们,李建成和裴寂先后看了一遍信,都沉默了,他们都感到了事态的严重,现在确实不是斗嘴的时候。

    李渊站起身负手走了几步,又对二人道:“你们俩说说吧!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裴矩骨子里是绥靖派,他躬身先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杨元庆的态度值得商祺,如果臣没猜错的话,他就是为了夺取会宁郡才出兵占领南阳和淅阳二郡,如果我们能让一步,把会宁郡让给他,同时要求他把南阳和淅阳二郡还给我们,他应该可以答应,然后再商谈降兵和被俘大臣之事,问题就能圆满解决。”

    李渊冷然道:“裴相的意思是,把会宁郡割让给他?那么庞大的矿藏,开采出来的铜和银足够满足大唐朝廷开支,还能招兵买马,就这么眼睁睁地被隋朝夺走?”

    李建成站在一旁,目光却瞥向墙角的老宦官,老宦官给他使了一个眼色,拳头捏紧一下,这就是对他的暗示。

    李建成顿时明白了,父皇是想用武力夺回会宁郡,其实对于李建成而言,他也在矛盾之中,一方面他绝不愿意隋朝占领会宁的矿藏,他主管政务,他知道那些银矿和铜矿意味着什么,无论是对大唐,还是对隋朝,都是一笔难以估量的财富。

    但另一方面,他又不愿父皇为矿藏和隋军开战,一旦失败,不仅会宁郡被隋军彻底占领,同时其他谈判也会更加被动。

    李建成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这时李渊目光向他望来,意思是征询他的意见。

    李建成咬了一下嘴唇,沉声道:“父皇,儿臣绝不愿意会宁郡的矿藏被隋军夺走,儿臣觉得应该和隋军一战,争夺会宁郡,就算输了,也不能表现出软弱,这是事关唐朝尊严,如果我们就这样让步,那么会宁郡后就是武威郡,杨元庆一步步蚕食我们领土。”

    停一下,李建成又道:“关键是就算我们输了,会宁郡也不是我们割让出去,能给大唐臣民一个交代,另外,为以后再武力夺回来定下基调。”

    李渊缓缓点了点头,“皇儿之言甚合朕意,我们不能就这样放弃会宁郡,无论如何,必须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说到这,李渊毅然下令,“速令右翊卫大将军李神通来见朕!”

    。。。。。。。

    李渊始终不甘心矿藏丰富的会宁郡被隋军就这么夺走,更为了给朝野及关陇贵族一个交代,他毅然决定出兵会宁郡,命他的族弟,淮安郡王、右翊卫大将军李神通为关内道总管,率军三万出兵会宁郡。垩

第二十三章 唐廷决策

    裴寂从宫里出来,便匆匆赶到了秦王府,这也是唐初的宽容之处,李渊并不禁止儿子们和大臣交往,甚至还鼓励他们往来。

    而到了中唐后,唐朝皇帝开始严禁子女和大臣往来,尤其严禁太子和大臣往来,如唐玄宗时的韦坚案,就是因为太子李亨和外戚韦坚在上元夜秘密见了一面,引起皇帝李隆基震怒,被杀被贬数十人。

    而初唐则没有这么多禁忌,更重要是天下未定,李渊需要依靠宗室和皇子们替他平定天下。

    此时李世民已经知道隋军占领会宁郡之事,父皇把太子和裴寂叫进宫去商议,他也有所耳闻,李世民心中焦急不安,他很想知道父皇对此事的态度。

    他就在等着裴寂上门,当裴寂赶到秦王府,李世民立刻命人领他到外书房会见。

    “父皇准备出兵会宁郡吗?”一见面,李世民便迫不及待地问道。

    裴寂微微叹了口气,“圣上出兵的意志很坚决,我觉得他倒并不是要维护矿脉,而是维护面子。”

    李世民心中一沉,父皇还是决定出兵了,李世民并不赞成出兵会宁郡,隋军也不会让出会宁郡的矿产,双方必有一战。

    而会宁郡不比中原,中原毕竟遥远,战败了影响其实并不大,而会宁郡紧靠关中,一旦战败,必然会震动关陇,会沉重打击关陇民心士气,加速关陇贵族对唐朝离心。

    当然,如果打赢了则是大大提高唐军士气。可是打赢这场战争的可能性有多大?李世民不敢想象。

    但父皇已经决定出兵,无法再改变,无奈之下,李世民只好问他关心另一个问题,“父皇决定是由谁统兵?”

    “回禀殿下,由淮安郡王李神通率领,具体兵力调动不详,估计是动用关内系和河西系的军队。一共三万人。”

    李世民背着手走了几步。李神通一直是支持建成,而李神通和平阳公主秀宁关系极好,这样便使柴绍也略略偏向建成。

    李世民摇了摇头,“河西的军队不会动,估计是关内系军队和柴绍的军队。”

    “那殿下的态度呢?”

    裴寂更关心李世民的态度,“这场争夺会宁郡的战役。殿下是否也会参战?”

    李世民摇了摇头,“父皇没有让我进宫参与面谈,其实也就是不打算让我涉足会宁郡的意思。父皇很明显是想让太子系参与这场争夺战,我就袖手旁观好了。”

    说到这里,李世民的嘴角露出一丝嘲讽的笑意。“我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