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枭雄(高月)-第4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渊不由得想到了次子世民,如果能给太子添一个对手,让他们兄弟内斗,这样便能有效的阻断太子的野心,有了敌人,太子想到便是如何保东宫之位,而不会考虑取自己皇位而代之。

    当然,李渊最后还是会让太子登基,只是他不想让太子的登基那么顺利,只有经过一番奋斗而得到的皇位,太子才会倍加珍惜,至于次子世民,李渊心里有数,他能控制住世民的野心……李世民直接从皇宫内回到了王府,回到自己书房,他立刻令道:“速请无忌来见我!”

    片刻,长孙无忌匆匆而来,长孙无忌现任秦王府长史,精明能干,是李世民最得力的左膀右臂,深得他的信任,李世民所创立的情报署,因为署衙叫做唐风楼,所以情报署又被称为唐风,便是由长孙无忌全权负责。

    长孙无忌走进书房便笑道:“我感觉殿下有好消息给我。”

    李世民也笑了起来,“你这家伙的鼻子很灵嘛!我一回府,居然就闻到了。”

    长孙无忌得意洋洋道:“那当然,既然我是唐风楼主管,自然耳目非同一般,我猜圣上会迁怒于外监察堂的迟缓,加大我们的职权。”

    李世民欣慰地点了点头,“你猜得一点没错,父皇已经免去刘文静外监察堂长史之职,同时将其暂停,我们唐风军政皆管,这是个好消息啊!”

    两人坐了下来,一名侍女进来上了茶,又退下去了,李世民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热茶说:“关于杨元庆的记室参军一事,我已经向父皇禀报了。”

    长孙无忌精神一振,连忙问:“那圣上是什么态度?”

    “父皇很谨慎,他认为记室参军这个职务非同小可,杨元庆一定是很信任萧琎,才会任命他,父皇认为萧琎不会轻易背叛杨元庆,让我们小心,不要偷鸡不着倒蚀一把米。”

    李世民看了一眼长孙无忌,又道:“其实我认为父皇的担心有道理,杨元庆控制属下还是很有手段,我们确实要当心萧琎反而把我们告发了,李重守是我的得力干将,我不希望他栽在这件事上。”

    长孙无忌迟疑一下问道:“殿下的意思是,放弃萧琎?”

    李世民负手站在窗前沉思良久,缓缓道:“父皇只是暂停外监察堂,并没有彻底废除它,要想彻底废除它,只有一个办法,让父皇亲眼看见唐风的厉害,而且父皇并没有说此事不能做,只是让我们当心,无忌,你再好好考虑一下,我希望你用最稳妥的办法获得成功……唐风楼位于秦王府西面,是一座三层小楼,四周还有数十间房屋,是一处建筑群,原本是秦王府的一部分,自从把它划为情报署官衙,便将它单独隔离出来,又开了一扇小门,使它成为了一个独立署衙。

    情报署也不挂牌,平时大门紧闭,一般人也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机构,就连普通官员也不知道。

    下午,两名士兵带着一名男子匆匆进了情报署,男子年约四十余岁,身材中等,略略有些发胖,他名叫萧远颂,是敦煌萧家在长安的商队头领,大业四年,带领杨元庆智取伊吾城之人,便是这个萧远颂。

    此时敦煌萧家已迁到襄阳定居,渐渐成为当地大户,唐军攻占襄阳后,对敦煌萧家也颇为照顾,一名萧家子弟还出任襄阳县丞。

    萧远颂在利人市开店,专门卖荆襄茶叶,生意兴隆,为萧家赚取滚滚利润,昨天秦王府派人找到他,详细打听萧家在敦煌发生的事情,他没有隐瞒,…《 贼吧Zei8。Com电子书 》…了。

    今天又被秦王府的侍卫找到,说有重要事情找他。萧远颂心情忐忑地走进了唐风楼,他不知秦王府找自己做什么?他更不知道唐风楼是个什么机构,他随士兵来到一间屋子前,有士兵大声禀报:“启禀长史,萧家人已带到……未完待续)rq

第四十二章 违禁生意

    “进来!”房间里传来一个柔和的声音,士兵带着萧远颂走进了房间,房间里只有长孙无忌一人,他正坐在桌子审批已被重新抄誉的情报,他见萧远颂进来,便笑道:“萧先生,我们又见面了。”

    萧远颂认识眼前这个年轻官员,昨天正是他找自己谈过,他竟然是长史,萧远颂是个精明且经验丰富的商人,他知道在秦王府被称为长史意味着什么?

    萧远颂慌忙上前深施一礼,“小民参见长史!”

    长孙无忌微微一笑,开门见山道:“萧先生不必多礼,请先生来,是想和先生做一桩生意。”

    “不敢当,长史请说。”

    萧远颂知道和官府做生意可不是那么容易,但他不敢拒绝,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长孙无忌对他的态度很满意,不慌不忙道:“听说先生有个侄子在延安郡做司马?”

    长孙无忌这里所指的延安郡司马是萧远颂的侄子萧炯,当年在敦煌从军的十八名士子中,萧家有两人,一个是萧琎,另一个便是萧远颂的侄子萧炯,现任延安郡司马。

    萧远颂心中警惕起来,难道唐朝要打他侄子的主意?昨天这个长史来问萧家在敦煌的遭遇,他事后就觉得有点不对,现在他忽然醒悟,莫非是为了他侄子?

    “这个我不是很清楚,已经很多年没有来往了。”萧远颂干笑一声道。

    长孙无忌看出了他的紧张,便淡淡道:“萧先生不必担心。我们并没有收买你侄子之意,只是想和你做一桩生意。”

    萧远颂没有吭声,他低下头,等待着对方继续说,长孙无忌笑了笑,又继续道:“是这样,我们在巴蜀也打出了火油井。但不知和隋军的火油对比如何?想请你去一趟延安郡,替我们弄一点火油回来。”

    萧远颂脸色大变,急道:“隋朝对火油管束极严。抓住就是死罪,我不能去。”

    “哎!萧先生想多了,我们并不是要很多火油。只要一点点,萧先生拿一只酒壶,去请令侄灌一壶带回来便行了,这个应该不难吧!”

    萧远颂心念一动,若只要一壶火油,他倒有办法,他去过几次延安郡卖茶,对那边的情况很了解,想搞到火油,在黑市上很容易。根本不需要经过他侄子,难得是运输,一旦被隋军查到,那就是杀头之罪。

    不过只要一壶火油,那就太容易了。冒充酒壶背在身上,就算被查到了,也可以说用来治病,延安郡那边都是用火油来治皮肤病,问题不大。

    萧远颂动心了,他发现这是个好买卖。便问道:“既然说是和我做生意,那我能得到什么?”

    长孙无忌笑眯眯道:“这件事应该不是很难,所以我们开出的价码也不会很高,我们可以免先生一次商税。”

    长孙无忌取出一块铜牌递给他,“这是秦王府令牌,假如先生回来时若被唐军查税,只要出示这块令牌,就不用再缴税,回来后请把令牌随火油一同还我。”

    萧远颂大喜,有这样的免税牌,他跑一趟延安郡可以节省上千吊税钱,他接过铜牌看了看,铜牌四周刻有麒麟花纹,正面是‘唐风’两个篆字,背面是号码,一百九十六号。

    唐风是秦王情报署的别称,一般人不会知道,甚至连大部分朝廷官员也不知道,只有极少数高层人清楚,像萧远颂这种普通商人更是无人知晓,他只知道这是秦王府的令牌,便小心地收进怀中。

    “我明天一早出发,最迟半个月后我把火油带回来。”

    “那我就等待先生的好消息。”

    长孙无忌笑容可掬,可他的笑容里却隐隐藏着那么一丝难以察觉的冰冷。

    。。。。。。。。。

    中午时分,太原八方酒肆依旧生意兴隆,宾朋满座,萧琎也和平常一样,步履轻快地走进了酒肆,连他自己也忘了,自己是第几次来这里吃饭。

    自从上次他喝醉酒被这里的李东主亲自送回府后,他便对这家酒肆有了一丝感激之情,几乎午饭和晚饭都在这里用了,一天跑两次,连伙计都和他十分熟悉了。

    “哟!萧参军来了,快楼上请,位子给您留着呢!”

    萧琎笑呵呵甩给他一把铜钱,“赏你了!”

    伙计慌忙搂住铜钱,连连躬身,“谢萧参军赏!谢赏!”

    萧琎一路快步上了二楼,正好遇到掌柜,“吴掌柜,你们东主呢?”

    “东主在呢!我请来他来和参军喝杯酒?”

    “随便吧!他如果忙,就不用打扰他了。”

    “谁说不能打扰!”

    酒肆东主李重守满面春风地迎了过来,老远拱手笑道:“能和萧兄共饮,乃人生一大快事,萧兄怎能夺我人生之快?”

    萧琎哈哈大笑,“既然如此,请同坐!”

    两人关系已经很密切了,甚至李重守的妻子在昨天也专程上门拜访过萧琎之妻,送了一份重礼。

    两人坐了下来,不用吩咐,伙计便端来了最好的酒菜,因为隋朝严禁用粮食酿酒,所以各大酒肆供应的都是果酒,以蒲桃酒居多,但他们已经成为关系极好的朋友,萧琎便能喝到从前留存的一些黍酿好酒。

    李重守给萧琎满上一杯酒,笑道:“今天萧兄好像心情不错。”

    萧琎端起酒杯笑眯眯道:“怎么说呢!我忽然想通一个道理,什么权势、官职和富贵都是虚无,只有家人才是最真实的,我打算今年抽时间去一趟襄阳祭祖。”

    李重守心中冷笑,表面看萧琎是个正派之人,但熟悉以后,就会慢慢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昨天下午自己妻子给他的妻子送去一尊玉佛,价值数百金,她妻子却欣然笑纳了,这才是萧琎今天心情极好的原因。

    虽然心里明白,李重守却满脸堆笑,故做一脸感叹,“是啊!钱再多又有什么用,换不来父母再生,人死了也不过是那么一块地,官场逢源也好,商场得意也罢,都不过是一种虚荣感,应该多花点时间自己妻儿,莫等老了再后悔。”

    两人又喝了几杯酒,约好时间两家人一起去拜佛烧香,李重守这才起身告辞,去忙别的事了。

    萧琎依然若无其事,坐在窗前自斟自饮,不时看看窗外景色,这时,一名酒客走上前拱手道:“这位使君可是楚王记室参军?”

    萧琎一愣,他打量这名酒客一眼,见他年约五十余岁,穿一身旧锦袍,头戴纱帽,胡子也已半白,人长得清瘦,举止从容,看起来气质很好,像是官宦出身。

    萧琎笑了笑,“在下萧琎,正是楚王座前记室参军,这位先生有什么事吗?”

    中年男子连忙笑道:“我是楚王故人,一直想见楚王,请告诉楚王殿下,他能否接见一下故人封德彝。”

    萧琎听说此人便是号称隋朝第一御笔的封德彝,不由动容,连忙起身施礼,“原来是封舍人,久仰!久仰!封舍人请坐。”

    这个中年人正是杨素的侄女婿封德彝,他长期担任内史舍人,朝廷绝大多数圣旨都是他执笔,所以被称为隋朝第一御笔。

    杨广死后,宇文化及封他为内史侍郎,宇文化及死后又投降了李密,继续出任内史侍郎,但他并不看好李密,月初时,他奉命出使洛阳,却在半路趁机逃亡,辗转来到了太原。

    他也曾在唐朝和隋朝之间考虑过,但最终选择了隋朝,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和杨元庆是故人,他是天下第一个在杨元庆身上投资的人,杨元庆还在五岁时,他便发现杨元庆的非同寻常,有这么硬的关系,他为什么不利用。

    来到太原,他也不屑于住进归隋馆,他这种杨元庆的老交情,怎么能和那些失魂落魄的官员住在一起?

    但在外面晃了几天,他发现不行,他连楚王府都靠近不了,更不用说给楚王妃留消息,万般无奈,他还是住进了归隋馆,这一等就是十天,没有任何消息。

    封德彝心中极为失落,心情郁闷,今天来八方酒肆吃饭喝酒,却听人指指点点,靠窗那个人是楚王记室参军,封德彝便厚颜上来找机会。

    封德彝见萧琎对自己颇为尊重,他心中得意,也不客气,直接坐了下来,拎起酒壶先给自己的酒杯满上。

    “萧参军少年得志,令人羡慕啊!这杯酒,我敬萧参军。”

    萧琎呵呵一笑,“我是后辈,应该我敬封前辈,封前辈请!”

    两人做个碰杯姿势,皆一饮而尽,“好酒!”封德彝眯眼赞道。

    萧琎又问道:“前辈是几时来太原的,我竟不知?”

    封德彝知道,若连萧琎这个记室参军也不知道的话,那杨元庆更不会知道自己到来,他心中顿时又燃起一线希望,连忙道:“我已经来了十日,住在归隋馆,能不能请萧参军帮我一个忙?”

    萧琎微微一笑,“可是要我转告楚王殿下?”

    “然也!”

    封德彝拱手道:“我和楚王是故人,他小时候我就和他很熟,请参军一定要告诉楚王,说封德彝从李密处冒死逃出来投奔他。”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 贼吧Zei8。Com电子书 》…(。cc 书包网cc)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四十三章 无妄之灾

    萧琎回到紫微阁时,下午的政务已经开始了,紫微阁内一片忙碌,不时可以看见抱着厚厚牒文的从事匆匆在走廊里走过,脚步轻而快疾。

    萧琎刚在自己座位上坐下,便见裴青松向他指了指里屋,萧琎连忙起身问:“是殿下找我吗?”

    “快进去吧!已经找你两次了。”

    萧琎不敢怠慢,整理一下衣冠,便快步走到楚王官房门前,敲了敲门,“殿下,是我!”

    “进来!”

    萧琎推门走了进去,房间内,杨元庆正眯着眼仔细打量桌上放着的一尊玉佛,玉佛呈淡绿色,是一块完整的玉髓雕成,碧绿圆润,没有一丝瑕疵。

    “这个李重守出手很阔绰嘛!”

    杨元庆回头对萧琎笑道:“这尊玉佛我让大兴记珠宝铺的掌柜鉴定过,他说是罕世之宝,至少价值五百两黄金,看来,他们对你很重视。”

    萧琎苦笑一声,“殿下,他们不是对我重视,是对我这个职位重视,若是我换一个职位,莫说玉佛,恐怕连铜佛也不会给我。”

    杨元庆点点头,淡淡说:“这尊你拿去吧!就算是我赏给你。”

    萧琎吓了一跳,“殿下,这尊玉佛太贵重,卑职不敢收。”

    杨元庆看了他一眼,“这是我赏给你,有什么不敢收,我知道你母亲也是信佛之人,这尊玉佛就给她老人家。”

    萧琎心中感激,深深施一礼,“卑职谢殿下重赏!”

    杨元庆坐了下来,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又问:“现在你和他关系如何了?”

    “回禀殿下,我们关系进展神速,后天旬休,还约好两家一起去安晋寺烧香。”

    “不错,那就去和他烧香,关系再好一点。你们结拜为异姓兄弟都可以。”杨元庆的笑容中带着一丝揶揄之意。

    萧琎呆了一下,半晌无奈道:“殿下为此事花如此大的代价,是不是有点。。。。。”

    “是不是有点走火入魔了,是吗?”

    杨元庆笑了笑,语重心长道:“这可不是一件小事,任何一个王朝的衰弱都是从内部开始,天下未靖,他们便开始兄弟争位。这对我们是好事啊!给他们添点火油。让他们的争夺更火暴一点,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明白吗?这就叫上兵伐谋。”

    “卑职之明白了。兄弟相争,一家之乱,皇子相争。一国之患,卑职一定会竭力配合殿下完成此计。”

    “你明白就好,我估计他们下手的时间快到了,到时可能会委屈你一下,我会在事后补偿你。”

    “卑职愿为殿下效命!”

    “去吧!把这尊玉佛带回府,带给你母亲。”

    萧琎抱起玉佛正要离去,他忽然又想起一事,连忙道:“卑职今天在八方酒肆遇到了封德彝,他说自己刚从李密处逃出。愿为殿下效力。”

    “封德彝?”

    杨元庆有点惊讶,这位八面玲珑的老故人居然来投靠自己了,杨元庆沉思一下,又问:“他现在何处?”

    “回禀殿下,他现在归隋馆候任。”

    “我知道了,你先去吧!”

    “卑职告退。”萧琎行一礼,慢慢退了下去。

    杨元庆负手站在窗前久久沉思。封德彝来得正是时候,或许他能助自己完成一件大事。

    。。。。。。。。

    延安郡的郡治并不在延安县,而是在肤施县,清水河贯穿全城,肤施县是一座中县。人口两千余户,城池周长不到二十里。有驻兵五千人。

    虽然常住人口不多,但商业却很发达,关北六郡的货物几乎都集中到延安郡和南方关中商人进行交易,主要以皮货及药材为主。

    萧远颂牵挂长安的生意,急着赶回关中,他在肤施县只呆了两天,他带来一支由两百匹骆驼组成商队,运来几百担茶叶,回去时,茶叶换成了药材,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