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枭雄(高月)-第3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哗哗的水浪声中,大船离对岸越来越近,只相隔五百余步,渡河指挥使秦琼手一挥,主船一盏灯笼点亮,高高地挂在桅杆上,这是一种信号,大队船只迅速落帆,减慢了速度,而三十艘百石战船作为先锋,向岸边疾速驶去。

    所有人都注视这三十艘百石船向岸边疾驶,对岸依然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动静。

    杨师道心中有些不安,在杨元庆身边低声道:“有点诡异啊!五百步的距离,对方应该能发现我们船队,为何没有动静?”

    杨元庆抬头看了看月色,月光格外皎洁,将河面上洒满了银色的夜光,他也有经验,如果没有月光,只靠星光也能看见河面上四五百步外的动静,更何况今天没有起雾,月光清朗,岸上守军确实能清晰地看见他们,但他们却没有动静,这让杨元庆也有一点惊讶了。

    杨元庆没有急于回应杨师道的疑问,他全神贯注地注视着三十艘先锋船驶向岸边,已经不到百步了,但还是没有任何动静。

    “难道码头上没有守军不成?”杨元庆心中暗暗忖道。

    先锋船终于陆陆续续靠上了码头,三十艘船上千余士兵手执盾牌和长矛,小心翼翼跳下船向岸上奔去,可岸上还是没有任何动静。

    这时,岸上的隋军士兵点亮了三只大灯笼,这是表示没有伏兵,秦琼立刻下令,“船只登陆!”

    数百艘大船重新升起主帆,开始向岸边靠拢,杨元庆心中困惑,岸边为什么会没有军队防御,他得到的情报是码头上至少有两千守军,难道他们都望风而逃了?

    想想也不现实,风陵渡已经渡船云集。以李孝恭的才智,他必然会派重兵在这里防御,那怎么会没有军队出现,让他顺利登陆,费心准备的几个登基作战方案一个都没有用上,杨元庆百思不得其解,不过这样也好,可以大大减少他军队登陆的伤亡。

    一艘艘大船轮流靠近码头。大队北隋军士兵从大船上陆续登陆。他们分工明确,行动迅速,很快便占领了码头周围两里范围内的地带。最先上岸的一千士兵则在三里外巡哨,保护主力大军的登陆。

    一直到四更时分,三万北隋军才完成了全部登陆。杨元庆是在最后登上了码头,这时渡河指挥使秦琼上前交令,“末将已完成全部登陆,一切顺利,是否向阌乡县进发,请总管指示!”

    杨元庆看了看天色,摇摇头道:“命令弟兄们就地休息,天亮后再向阌乡县进发。”

    杨元庆的命令下达,三万北隋士兵纷纷在原地休息。他们上船前都已经吃饱喝足,现在各自取出毛毯包裹身体倒头睡觉,每个人都在争取时间休息,以便在明天大战时保持足够的体力,这些都是士兵们多年的经验。

    码头上搭了一座行军帐篷,帐篷内灯火通明,摆放着一架偏小一点的沙盘。杨元庆正和将领们在沙盘前商议着接下来的战役。

    “很出人意料,我们竟然没有遭遇任何抵抗便直接登陆南岸,应该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但这个暂时不要去考虑,我现在要告诉大家的是。李靖和王世充的军队在一更时分也发动了对陕县唐军的进攻,现在他们的联军是五万人。而李孝恭在陕县的军队只有两万人,加上我们三万人已截断了他们的退路,胜负已一目了然,天亮后我们将分兵两路,我率两万人夺取阌乡县城,防御潼关的援军支援,秦将军率一万军夺取弘农县城,以破灭李孝恭撤回弘农县防御的希望。”

    杨元庆刚说到这里,秦琼便躬身道:“总管,天亮再出发,末将怕来不及,请总管准许末将现在就率军出发。”

    杨元庆想了想便同意了,将第三军的令箭给他,又叮嘱他道:“弘农县只有一千守军,不足为虑,但你一定要当心路上被人伏击,敌军没有在码头拦截我们,我怀疑他们会在半路设伏,你务必小心。”

    “末将一定会小心!”

    秦琼行一礼,便匆匆离开营帐点兵去了,秦琼刚走没有多久,一名亲兵进来,神情古怪地对杨元庆道:“禀报总管,阌乡县守将黄君汉派人前来求见,说黄君汉已决定投降总管。”

    大帐内的将领们都愣住了,难怪码头上没有人守卫,原是是敌军守军要投降,杨元庆和杨师道交换了一个眼色,两人皆会意地笑了起来。

    。。。。。。。。

    天渐渐亮了,杨元庆率两万大军抵达了阌乡县,这是一座并不大的县城,城池也不险峻,四周山势环绕,西面二十余里外便是潼关,阌乡县就扼在前往潼关的必经之路上,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此时在县城前的旷野里,三千余唐军已放下了兵器,列队等候着隋军来受降,为首大将便是黄君汉,他手下一共有八千余士兵,其中一部分家在关中的将领不愿投降,黄君汉也不勉强,将他们以及近五千名不愿投降的关中士兵一并放回了潼关,他则率领一直跟随他的三千余河东士兵向北隋军投降。

    黄君汉也知道他回长安后,李渊会因为歉疚而给予他厚待,但他宁可投降杨元庆也绝不接受这种莫大的耻辱,一个只知道包庇儿子而不懂怜惜大将的人,不值得他效忠,他眼睛里充满了绝然的刚烈。

    尽管他的妻儿都在长安,但他相信杨元庆会替他解决,杨元庆连普通士卒的家眷都肯用被俘大臣换回,何况是自己的妻儿,杨元庆对士卒的关心和李渊的自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点黄君汉体会得更深。

    这时杨元庆率领大军浩浩荡荡而至,杨元庆催马上前,微微笑道:“黄将军弃暗投明,令人钦佩!”

    黄君汉上前几步,单膝跪下,两手抱拳高高举起,大声道:“末将黄君汉幡然醒悟,愿向楚王殿下效忠!”

    。。。。。。。。。

    【求月票支持!】

第三十章 饮恨弘农

    原创李孝恭的军队在陕县西南约二十里的桃林镇被两支隋军追上,唐军被迫应战,而寡不敌众而大败,被歼灭五千余人,李孝恭率领余部继续向南撤离,而此时弘农县城已被秦琼率一万军占领,李孝恭无奈,只得绕过弘农县,率军向弘农郡纵深撤退,同时,他又紧急派人向潼关的李元吉求救ō。ńéτ

    潼关,赵慈景一路小跑,焦急万分地向城头奔去,李元吉站在城头,凝望着远处的雄峻起伏的山川以及二十余里外隐约可见的阌乡县,再远处,黄河俨如一条玉带,从北方流淌而来,就在这里折弯向东而去,一条蜿蜒绵长的小路从远处伸展而来,一直延伸到潼关,这里是进入关中的唯一陆路关隘。

    “殿下!”

    赵慈景气喘吁吁跑来,急声道:“李郡王紧急求援,为何不去救援他们?”

    李元吉转过头看了赵慈景一眼,眼睛里充满了嘲讽之意,“赵长史认为我会去救他吗?”

    赵慈景呆了一下,他一下子想起黄君汉事件,心中顿时又气又急道:“殿下,那件事只是私事,而现在是事关社稷的国事,你不能因为一已之私就毁了数万唐军的性命。”

    “闭嘴!”

    李元吉恼羞成怒,怒斥他道:“我是潼关主帅,保卫潼关才是我的本职,现在杨元庆兵屯阌乡县,李孝恭的求救人居然没有被拦住。这就是杨元庆故意放他前来,诱引我们去援救,若我兵败阌乡。潼关丢失,你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这”

    赵慈景一时语塞,但他知道,李元吉只是借口隋军在阌乡县驻兵,而实际上是李元吉怀恨李孝恭,而不愿意去救他。

    “可是殿下按兵不救,没有一点救援的意思。怎么向圣上交代?”

    李元吉阴阴地看了他一眼,冷笑了一声,“既然如此,我就给你五千军队,命你去救援李孝恭,做一做姿态吧!”

    “我去救?”赵慈景张大了嘴。

    “对!我就以潼关主帅的名义,命令你去救援,你敢违抗我的军令吗?”李元吉冷冷道。

    半个时辰后,万般无奈的赵慈景率领五千军队向阌乡县方向奔去。他心中却想着。一旦遭遇隋军阻击,就立刻撤回潼关,他虽然希望李元吉去救援李孝恭。但前提是他自己留在潼关守城.

    赵慈景一路谨慎,率军向东而行,大约走了一个时辰。军队渐渐靠近了阌乡县,赵慈景更加小心,他派人前去打探消息,片刻,士兵回来向他报告了一个惊人的情报.

    “启禀长史,阌乡县城是座空城。一名隋军也没有。”

    赵慈景一下子愣住了,怎么会?不是有报告说有大批隋军从这里渡河了吗?

    士兵又禀报道:“听县里人说。隋军是去参与围堵李郡王的军队了,所以他们放弃阌乡县城。”

    赵慈景心中想了想,不管怎样,先占领县城再说,他立刻令道:“全速前进,占领县城!”

    队伍加快速度向县城疾奔而去,而此时,在唐军南面数里外,杨元庆率领两万军队埋伏在一片森林中,杨元庆也注视着阌乡县城,那座空县城是他放下的一颗诱饵,就等着潼关的军队被诱引上钩。

    这时,一名斥候骑马奔至,翻身下马,向杨元庆禀报道:“启禀总管,敌军五千人正向阌乡县城奔去,已经快到了。”

    ‘才五千人!’

    杨元庆心中微微有些失望,他以为至少是一万援军,看来,李元吉此人确实是心黑手狠,不管李孝恭死活,他已从黄君汉口中得到了整个事件的始末,李孝恭弹劾李元吉,引来了御史监察。但李元吉却死活不肯承认,李孝恭和李元吉之间已经有了极深的仇恨。

    其实潼关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须五千军便可以将潼关牢牢守住,根本不需要三万人驻守,只能说明今天就是李元吉对李孝恭的报复,不肯派主力去援助,李氏家族内部出现了裂痕。

    “出兵,截断敌军后路!”

    杨元庆一声令下,两万隋军发动了,向数里外的潼关道杀去。

    赵慈景率五千军队一路疾奔,离阌乡县城还有两里时,一股冰冷的河风迎面吹来,赵慈景忽然反应过来,不对!就算隋军去参与围剿李孝恭的军队,县城内也不可能一个士兵没有,一定会有少量军队镇守县城,这么重要的县城,隋军怎么可能完全放弃,这一定是诱饵。

    “全军停止前进!”

    赵慈景心中疑惑而紧张,又命一名士兵前去探查,片刻士兵奔回来禀报,“长史,阌乡县城又关闭了,城头上出现了千余隋兵把守。”

    “不好!全军火速退回潼关。”

    赵慈景意识到自己上当了,这是敌军的引诱之计,敌军要截断自己的退路,赵慈景心急如焚率军向潼关撤离,但走了不到两里,山道两侧忽然传来一声梆子响,顿时万箭齐发,密集的箭矢从两边山林里射出,五千唐军措不及防,被射得人仰马翻,惨叫声响成一片。

    赵慈景惊得魂飞魄散,他抽出战刀嘶声大喊,“冲出重围,冲出去!”

    山道两边喊杀声震天,前后道路都被隋军堵住,中间箭如疾雨,唐军被在逼在狭窄的山道上,进退维谷,死伤惨重,无数巨大的火球从两边山岩上滚落,滚入人群中,唐军士兵无处躲避,被烧得哀嚎惨叫,哭喊连天

    赵慈景军队被伏击处离潼关只有十余里。虽然从潼关上看不到,但潼关的斥候却将这个情报紧急禀报了齐王李元吉。

    一名斥候校尉在李元吉面前跪下,哀哀央求道:“殿下。赵长史被数万隋军围困,死伤惨重,危在旦夕,恳请殿下紧急去救援!”

    李元吉脸上面无表情,其实他早就知道会有这个结局,五千人去救援李孝恭,不就是送上门去的美餐吗?可如果不去救援。他确实无法向父皇交代,既然赵慈景急于去救李孝恭,那就让他去做一个替死鬼吧!不彻底堵住他的嘴,难保他不向父皇告自己的黑状。

    李元吉脸上渐渐露出一丝狰狞的冷笑,他迅速瞥了一眼哀求的斥候校尉,猛地拔出刀,一刀刺进校尉的心脏,校尉惨叫一声,倒地而亡。李元吉在他身上擦去刀刃的血迹。冷冷道:“你算什么东西,竟敢来命令我出兵?”

    他随即下令道:“隋军即将大举进攻潼关,不准再开启关门。胆敢开关门者,立斩无赦!”

    被围困在山道上的唐军已经死伤过半,战死者的尸体填满了沟壑。投降者不计其数,赵慈景本人也身中三箭,都是要害重伤,他已奄奄一息。

    赵慈景躺在一块大石后,从怀中取出一封血信和一只玉珮,交给身边的书童罗佩儿。吃力地断断续续道:“你要...活下去,把信交给...我妻。让她告诉圣上,我是...是被齐王所害”

    赵慈景一口气接不上来,就此闭目长逝,几名亲兵都痛哭失声,就在这时,两万隋军从山上冲了下来,将士剩下的两千余唐军团团包围,唐军无路可退,纷纷跪地投降,一场伏击战不到一个时辰便结束了。

    杨元庆骑马出现在战场上,视察降卒和隋军们收拾战场,到处是被烧焦的尸体,沟壑里尸体堆积,杨元庆心中也忍不住叹息一声,吩咐手下将士,“尽量救治伤者,战死者就地掩埋,埋深一点,不要被山豺吃掉。”

    一名偏将将十几名赵慈景的亲卫带上来,后面一副担架上放着赵慈景的尸体,十几名亲卫跪下泣道:“求楚王殿下饶我等一命,让我们把赵侍郎尸首送回长安。”

    这时,一名士兵将一封信和一块玉佩递给杨元庆,“这是从一名亲兵身上搜到,好像是赵慈景的遗书。”

    信没有封口,杨元庆抽出信看了一遍,是赵慈景控诉齐王李元吉强夺大将之妻,心怀私恨,不肯出兵救援李孝恭,杨元庆沉思片刻,如果这封信落在李渊手上,李元吉就死定了,而形成不了李氏集团内部的裂痕,绝不能让此信落到李渊手上。

    杨元庆把信揣如怀中,把玉佩递回,“把玉佩还给亲兵。”

    他又对十几名赵慈景亲兵道:“念你们对主人一片忠心,我且饶你们一命,也准你们把赵侍郎尸体送回长安,不过不准走潼关,你们会泄露我的军机,你们绕道武关,走上洛郡回去吧!”

    十几名亲兵含泪磕头谢恩,便抬起装有赵慈景尸体的担架向山下走去,杨元庆一直目送他们走远,这才下令道:“整顿军队,回阌乡县。”

    弘农郡卢氏县,李靖率领数万联军一路南追,李孝恭的军队五战五败,死伤惨重,只剩下残军不足三千人,正仓惶南逃,离他们只有十几里,再加快速度,今晚便可追上李孝恭的残军,将他们彻底歼灭,活捉李孝恭。

    数万联军在卢氏县城下休息半个时辰,准备起身继续追赶,这时,十几名骑兵从后面疾奔而来。

    “李司马!”后面骑兵大喊。

    李靖回头望去,他认出来人,是杨元庆的几名亲兵,他立刻勒住了战马,片刻,几名亲兵奔至,取出一命杨元庆的金牌道:“总管有令,穷寇勿追,让李孝恭回长安。”

    李靖一怔,“这是为何?”

    亲兵又取出一封信递给他,“这是总管给司马的亲笔信,司马看了便知。”

    李靖接过信打开,匆匆看了一遍,脸上渐渐露出一丝会心的笑意,还是总管目光长远,他当即下令道:“军队停止追赶,返回弘农县。”

    隋军的停止追赶最终使李孝恭逃脱大难,他率领不到三千残军一路南逃,从武关进入了上洛郡,在上洛县遇到了赵慈景的亲兵,才知道是被齐王李元吉所害,李孝恭满腔悲愤,从上洛郡返回了长安。

    争夺弘农郡的战役以两隋联军的大捷而落下了帷幕,李孝恭率领的三万唐军几近全军覆没,这次惨败,使李渊的东进野心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月票惨淡,求推荐票安慰!】未完待续

第三十章 丹阳来客

    原创战争结束,弘农郡又渐渐恢复了常态,官道上开始有行人往来,在大战结束三天后,弘农县南面的官道上驶来一辆牛车,几名身材魁梧的骑士护卫在牛车两旁。⑸

    牛车宽大,在官道上缓缓而行,走得十分平稳,这时,车窗里露出一张少女清瘦的脸庞,她长得很瘦小,脖子细得一只手便可以捏住,但她一双眼睛却异常灵活,富有神采,她眼珠转了一圈向两边看了看,尖着声音问车夫:“刘老汉,弘农县到了吗?”

    车夫是个六十余岁的老汉,眯眼着眼睛,悠闲得快睡着一般,他反应很迟钝,半晌才‘哦!’了一声道:“快了,还有一两里。”

    旁边一名护卫牛车的年轻骑士忍不住笑道:“玉儿姑娘,你就不能伸出头看看吗?”

    少女略略探头,立刻看到了县城城墙一角,原来县城就已经在她们眼前了,她微微脸一红,白了一眼年轻侍卫,头缩回去小声道:“公主,弘农县已经到了。”

    牛车里还坐在一名少女,身着一身白裙,头戴帷帽,帽上纱巾掀起,年纪约十二三岁,身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