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枭雄(高月)-第3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元庆皱起了眉头,他似乎有点走神,目光注视着桌上的红色信管,竭力想排除李渊任命两个主帅的影响,而是头脑清醒地考虑着第二个情报,他发现第二个情报中大有文章可做。

    杨元庆的思索使杨师道也意识到了什么,他又仔细看了第二个情报一遍,齐王李元吉抢了李孝恭副将黄君汉的女人,他看了杨元庆一眼,两人目光相触,仿佛有心灵感应一般,竟同时大笑起来,杨师道忍住笑道:“可是这需要在唐军中部署暗探!”

    “这个不是问题!”

    杨元庆解释道,眼睛眯了起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怎么可能不在唐军中安插人手呢?”

    。。。。。。。。。。

    次日中午,一个消息便沸沸扬扬在函谷关唐军大营中传开了,他们主将黄君汉的妻子被齐王李元吉看中,在潼关被抢走了,这种消息最让人感兴趣,消息在大营内迅猛传播,而且内容走样,黄君汉的两个儿子也不是他亲生,其实是齐王的儿子,因为这个缘故黄君汉才得以提升,黄君汉心甘情愿把妻子送给了齐王,越传越黑。

    大帐内,黄君汉已经得到了护卫小妾的随从的禀报,心中满腔怒火,正一杯一杯地喝着闷酒,尽管军中不准饮酒,但此时他已渐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

    这时,一大群军官走到帐门前,被黄君汉的亲兵拦住,军官们愤怒得大声鼓噪起来:“我们要见将军!”

    。。。。。。。。。

第二十六章 讨要说法

    黄君汉年约四十余岁,他出身东郡官宦世家,大业七年时,一名叫翟让的东郡小吏犯法当斩,他却欣赏翟让的胆识,义释他逃走,从此便有了瓦岗寨。

    黄君汉也因为放了翟让而连夜逃走,他在江湖上游走了数年,虽然他当年义释的的翟让已经成为闻名天下的一方霸主,他却不愿意去接受他的恩情,后来黄君汉到了太原,在李渊第一次募兵时,他加入了李渊的军队,得到了李孝恭的赏识,一步步积功提升,成了今天的将军。

    不久前,他在弘农县一家里青楼里遇到了洛阳名妓苏万春,当年他也曾是苏万春的豪客,出于旧情,他便收了她做小妾,考虑到弘农郡大战要爆发,他便命亲兵将苏万春送回长安,不料苏万春竟然在潼关被齐王李元吉抢走了。

    这令黄君汉愤怒万分,这个任何一个男人都难以接受的耻辱,不管苏万春是什么出身,重要的是,现在她已经是他的女人,齐王明知这一点还把她抢走,这又是一种对他公然地侮辱。

    黄君汉心中痛苦,一杯接一杯地借酒浇愁,这时,大群军官冲了进来,每个人都满脸怒色,黄君汉停住酒杯喝斥道:“你们要做什么?”

    一名偏将上前拱手道:“将军,现在军营内谣言颇多,影响了军心,我们想来求证。”

    “什么谣言?”黄君汉一愣,他对军营内沸沸扬扬的传言竟一无所知。

    众将们面面相觑,不知该怎么说,可看见主将在这里喝闷酒痛苦的样子,估计传言十有60xs是真的,一名年纪稍大的将领心中叹息一声。上前解释道:“将军。关于你妻子被齐王抢走之事,现在军营里都传遍了。”

    “放屁!”

    黄君汉勃然大怒,重重一拍桌子。怒骂道:“这是谁他娘的在造谣?”

    将领们都一愣,难道没有这事?那名将领又小心翼翼道:“还有一种说法,是将军的小妾被齐王抢走了。”

    黄君汉颓然坐下。半晌他闷声道:“我妻子已快四十岁,齐王抢她做什么?”

    否认了妻子,无疑就是承认了小妾,将领们都愤怒起来,最先问的那名军官愤恨道:“将军,你准备就这么忍了吗?还是让军营里就这么谣传下去,大家就别打仗了!”

    男人有两怕,一怕是自己的女人被人抢走,二怕是周围人知道他的女人被人抢走。这比杀了他还难受,黄君汉的脸色一阵白一阵红,最后变得像猪肝一样。他忽然像野兽般低吼一声。霍地站起身,一脚踢翻了桌子。大步向帐外走去,从木桩上解下战马,翻身上马冲出了营门,战时不准饮酒,军营内不准随意跑马,主将不准擅离军营,这三条军规黄君汉都触犯了,将领们都叹息一声,足见这件事对他打击之大。

    黄君汉的军队驻扎在函谷关,李孝恭的军队驻扎在陕县,两地相隔并不太远,此时已是一更时分,军营内十分寂静,士兵们早已经酣然入睡,只有一队队巡逻兵在军营周围来回巡逻,黄河边的码头附近也部署了一千多士兵,彻夜不息地警戒。

    李孝恭并没有入睡,他还在大帐内看书,一直要到三更,河上没有什么异常,他才能安心入睡。

    李孝恭也是在昨天接到了朝廷发来的牒文,圣上已任命齐王为潼关大帅,率三万军支持弘农郡,这个任命令李孝恭深深叹息,就算圣上不肯把军队全部给自己,但也不要派李元吉此人过来,李元吉丢太原的经过李孝恭很清楚,更是从小就了解元吉,这是一个心高气傲、自私薄凉且寡情无义之人,让元吉支援弘农郡,他肯听从自己的指挥吗?

    李孝恭忧心不已,但又对圣上的任命无可奈何,他心中有一种对战局难把握的焦虑,虽然在看书,可是一个字也看不进去,他看了半个时辰了,书也没有翻过一页。

    这时,一名亲兵在帐门口禀报道:“殿下,黄将军紧急求见!”

    李孝恭一怔,这么晚了,黄君汉跑来做什么?自己也没有召见他,他怎么能擅离军营?

    李孝恭心中疑惑,便命道:“让他进来!”

    很快,黄君汉快步走进大帐,跪倒在地放声大哭,李孝恭愣住了,慌忙扶住他,“黄将军,出什么事了?”

    黄君汉抹去眼泪,咬牙切齿地将李元吉抢他小妾之事原原本本说一遍,最后万分悲愤道:“我的亲兵告诉他们,这是我的女人,换来的却是两个亲兵被当场杀死,两个亲兵被杀伤,殿下,他要那女人,我送他就是了,为何还要这般羞辱于我?”

    李孝恭惊得手脚冰凉,李元吉竟然胆大妄为到这个程度,敢抢自己副将的女人,杀他的亲兵,这。。。。这还是一个上位者应有的态度吗?他心里也是一片混乱,想不到居然会发生这种事情,他一时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黄君汉之所以来找李孝恭,就是要他替自己出面,讨回这个公道,那个女人他可以不要,但他一定要一个说法。

    “殿下,末将位卑官小,没有和齐王说话的资格,只能来恳求殿下替末将出面,讨回这个公道。”

    李孝恭已经慢慢冷静下来,他也忽然意识到,这其实也是一个机会,利用这个机会把李元吉换掉,他拍了拍黄君汉的肩膀,“你放心,我一定会给你一个交代,我会让他得到应有的惩罚。”

    黄君汉沉默一下,又道:“殿下是直接去找他要人吗?”

    李孝恭摇摇头,“现在的战局我走不开,而且就算直接找他,他也绝不会承认,我要向圣上直接弹劾他。”

    黄君汉脸上露出一丝担忧,他的本意是希望李孝恭和李元吉之间沟通一下,李元吉把苏万春还给自己,再个道歉,自己也有了面子,事情就解决了,不料李孝恭竟然要把事情闹到李渊那里去,那李元吉以后不恨死自己吗?他的仕途就完了,和一个亲王结仇,这是何其不智?

    黄君汉咬一下嘴唇,喃喃道:“殿下,能和先和齐王先沟通一下?”

    李孝恭叹口气说:“你不了解齐王此人,他不但不会理睬我们的交涉,还会再加倍羞辱你,他就是这么个人,他只害怕圣上一人,也只有圣上能替你讨回公道,当然,如果你自己想放弃,我也没有办法。”

    说到这,李孝恭目光炯炯地注视着黄君汉,仿佛在问他,‘要不要讨回公道?’

    黄君汉仿佛看见了自己心爱的女人在李元吉胯下哀婉娇啼,他心一横,决然道:“请殿下为末将做主!”

    “好!我会连夜弹劾他。”

    。。。。。。。

    李孝恭的弹劾奏章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送去了长安,战局依旧是很平静,无论是王世充还是杨元庆都没有采用任何行动,他们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崤山,王世充大营前,几名隋军斥候疾奔而至,老远便有巡哨大喊:“站住!”

    尽管北隋和南隋都是隋军,盔甲也大致一样,但还是有不同之处,区别主要在头盔,北隋军的头盔是赤鹰盔,普通鹰棱盔上有一只用红铜打造的苍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看得格外清晰,而南隋军则没有。

    所以巡哨一眼便认出来人是北隋军斥候,数十支弩箭对准了他们,为首斥候校尉高声道:“奉并州杨总管之命,前来给王尚书送信!”

    有人认出了这名校尉,已经来过一次了,他们通报了当值守将,辕门开启,出来几名王世充的亲兵,问了几句,便将几名北隋斥候带进了大营。

    王世充正在沙盘前考虑夺取弘农郡的战术,他已能肯定杨元庆会渡河参战,这个他曾经最忌讳的事件,现在他也接受了,经过几次沟通,他已经相信了杨元庆的承诺,仅仅只是把李渊的势力赶回关中,而不会占领弘农郡。

    李渊占领弘农郡,将直接威胁到河东郡和洛阳,尤其在冬天结冰后李渊军队对河东的威胁尤其大,这也是杨元庆主动参与到解决弘农郡危机的原因,同时也是他们双方合作的基础,有着共同的敌人。

    现在的关键是谁为主导,本来是双方平等,各自作战,互相配合,但渐渐的,王世充发现自己已被杨元庆牵住了鼻子,这场战役成了杨元庆主导,他协从配合,王世充心中对此也无可奈何,只能慨然长叹,谁让他现在有求于人呢?

    现在与其说王世充在考虑夺取弘农郡的战术,不如说他在等待杨元庆的指示,该怎么打,何时进攻,他已经没有一点自主权。

    这时,亲兵在门口禀报:“启禀尚书,楚王殿下的信使已到!”

    “请他进来!”

    很快,北隋军斥候校尉快步走进,单膝跪下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北隋军斥候校尉蒋通卫奉总管之命特来给尚书送信!”

    校尉将一封信取出,呈给王世充,王世充接过信打开,信中的内容很简单,杨元庆告诉他,发动进攻的时间就在这几天了,请他做好战备,准备随时发动攻势。

    王世充心中微微有些失望,他以为有确切时间了,结果还是没有,心中叹息一声,又问校尉:“你们总管现在哪里?”

    “禀报王尚书,我家总管现在在风陵渡。”(未完待续)

第二十七章 监察御史

    刚从外面回来,向大家抱歉!!

    潼关,数十名骑兵护卫着几名骑马的官员从远处疾奔而至,奔跑的马蹄声惊动了两边的店铺,自从齐王李元吉接手潼关防务后,便关闭了城门,不准行人和商贾进出潼关,这使潼关日渐冷清,两边的店铺的生意也一落千丈。

    奔跑的马蹄声引起了所有店铺的注意,一群正坐在一起聊天的掌柜纷纷站起身,向奔来的人马望去,约一百多名唐军骑兵护卫着三名官员,一名四十余岁的中年男子,头戴乌笼纱帽,身着紫色袍服,后背一把尚方天子剑,身后跟着稍微年轻的官员,却穿着绯色的官袍,品阶稍低。

    “是监察御史!”

    一名年老的掌柜慧眼识人,他认出了来人,掌柜们纷纷围上来“裘掌柜怎么看出来?”

    “你们没看中间那杆白底黑狻猊旗吗?那就是御史台的旗帜,中间那穿紫袍的官员,至少是五品以上,不是御史大夫窦抗就是治书侍御史于志宁。”

    老掌柜随即又摇摇头“不是窦抗,窦抗我见过,这应该是于志宁。”

    这时,只听士兵在高声报关“速禀报齐王殿下,治书侍御史于使君奉旨前来监察。”

    众掌柜们一声惊叹,佩服老掌柜目光如炬,老掌柜捋着山羊胡子得意地笑而不语,对他们这些生意人,看人辨时务是第一要务,老掌柜眼睛忽然一亮,似乎想到了什么,低声对众人道:“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治书侍御史应该是为齐王抢人那件事而来。”

    齐王抢女人之事早已传遍了潼关,商人们顿时议论纷纷,个个喜形于色,如果齐王被撤换,那么潼关便可以重开启,保持行人往来,他们的生意又可以兴隆起来了。

    掌柜张少华不露声色地离开了,他回到自己店铺,迅速写了。份情报,交给心腹伙计,再三嘱咐他“用河东城的鹰,这次是发往河东城。

    伙计驾着小船走了,张少华又望着潼关城,他心中有些担忧,这些御史到底是不是为齐王抢女人之事而来,他并没有把握。

    很多事情确实只能是一种推测,但如果是有依据的推测,那么猜中可能性就很大,他们确实有依据,潼关最近很平静,唯一可能引来监察御史的事件,只有六天前发生的齐王抢人事件。

    尽管齐王抢名妓之事做得并不嚣张,没有在潼关前抢夺,但在有心人的渲染下,潼关附近几乎人人皆知。

    治书侍御史于志宁确实是奉旨来查齐王抢人事件,他甚至还带了尚方天子剑,在必要时用来震慑齐王,李孝恭的弹劾奏章使李渊勃然大怒,这是他无论如何不能容忍之事,两军交战时,李元吉竟然抢大将的小妾,这会引发严重的内讧,会使弘农郡一败涂地。

    但李孝恭也没有拿出证据,李渊也担心其中有隐情,一方是自己儿子,一方是侄子,作为一个君主,他更多是要考虑势力的平衡,不可能道听途说便快刀斩乱麻,李渊在反复考虑后,决定先派御史前来调查,一旦属实,立刻罢免李元吉的潼关大帅之职……

    于志宁也是关陇贵族于氏家族子弟,为官谨慎,思虑周密,深受李渊器重,这次李渊派他前来,就是希望于志宁能秉公调查,不偏不倚,但于志宁还是读懂了李渊内心深处的另一层意思:尽量不要冤枉李元吉。

    否则,李渊应该是先把李元吉调回长安后再慢慢调查,可李渊并没有这样做,这就说明李渊也并不愿意李元吉强抢大将之妾成为事实,因为这坏的不只是李元吉的名声,连同李渊的名声也一并影响。

    皇帝内心的心思从来不会明说出来,这就要靠手下的臣子去明悟,于志宁确实明悟了李渊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心思。

    于志宁被请去了贵客室稍候,此时,就在十几步的另一个房间里,李元吉正恶狠狠地威胁行军长史赵慈景。

    “没有这回事,你记住了吗?没有!”

    赵慈景出身陇而名门,官任兵部侍郎,同时也是当朝驸马,他娶了李渊的第五个女儿长广公主,赵慈景年纪并不大,只有二十五六岁,长得潇洒飘逸,是个有名的美男子,学问也不错,但性格却稍微显懦弱。

    他也听说了李元吉抢黄君汉小妾之事,但在李元吉的强势之下他保持了沉默,他也没有想到事情会惊动圣上,让他心中着实不安。

    “只是……圣上怎么会知道?”赵慈景嗫嚅着问道。

    “这还用问吗?除了李孝恭,谁还敢告我黑状?”

    李元吉一阵咬牙切齿,他向门外走去,又不放心地回头道:“记住我的话,没有这回事,否则我倒霉了,我母后也不会饶你。”

    赵慈景不敢吭声,跟着李元吉向大堂走去,两人走进了大堂,于志宁连忙起身施礼道:“参见齐娄殿下!”

    李元吉瞥了一眼桌上金盘内的尚方天子剑,他重重哼了一声,大摇大摆坐了下来,赵慈景拱拱手,在下首也坐下。

    于志宁勉强笑了六下道:“下官此次前来,是因为河间郡王弹劾殿下强抢大将黄君汉之妾,圣上震怒,命我前来调查。

    他话音刚落,李元吉重重一拍桌子,手向他一伸,怒道:“说我夺人妻女,证据在哪里?”

    于志宁脸色露出尴尬之色,连忙道:“就是因为缺乏证据,圣上才命下官前来调查真相。”

    李元吉嘴一撇,用一种极其傲慢语气道:“不用调查了,我告诉你真相,这是因为李孝恭恨我不肯听从他的调令,使用卑鄙手段污蔑我,企图把我罢免,就是这么简单。”

    于志宁在李元吉这里得不到合作,虽然这在他的意科之中,但还是令他感到丧气,他将目光转向了赵慈景“赵侍郎认为呢?”

    赵慈景犹豫了一下,这一犹豫的瞬间,他感觉到了李元吉身上传来的杀气,是啊!他何苦为黄君汉这种小将领而得罪齐王,再说他确实没有证据,只是听到一些传闻,赵慈景咬了一下嘴唇道:“这件事我闻所未闻。”

    李元吉脸上浮现出一丝掩饰不住地得意,他冷哼了一声说:“我知道,有人对我放弃太原之事一直不满,只要对我稍微不利的消息便拿来做文章,也不管真假,我倒觉得于御史应该去调查一下李孝恭,去问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