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枭雄(高月)-第2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元庆走进了杨广的御书房,桌上奏折还翻开,但朱笔已经不见,只剩一座水墨翡翠笔架,御案旁,装有兵符和金牌的箱子也不见了,杨广虽然是匆匆逃离,但这些重要的东西,却一样没有丢掉。

    杨元庆注视着御案片刻,便慢慢在杨广的御榻上坐下,拾起他尚未看完的奏折,是江都通守王世充所上,大败江南刘元进,斩杀乱匪五万余人的庆功奏折。

    就在这时。远处隐隐传来‘当啷’一声,是碗盘落地的声音。在寂静的**城中听得格外清楚。杨元庆霍地站起身,快去向御书房外走去,这座**城内竟然还有人。

    他迅速走出御书房,在另一边踏板上踩一下。门窗和幔布又缓缓关闭,一切如故。他听得真切,应该在左边数十步外,杨元庆抽出刀。在黑暗的内圈走廊疾走。皮靴踩在地板上‘咔!咔!’作响。

    这时,杨元庆猛地回头,身后是一扇小门,他听见门内传来悉悉索索的声音,他推开门进去,这里竟是备膳房。御厨做好的酒食点心就暂时放在这里,然后等用膳时再端过去。

    杨元庆目光冷冷扫过房间。一只碟子打翻在地,十几块糕饼滚得一地都是,杨元庆忽然快走两步,从一个黑暗的角落里一把揪出一个瘦小的身影。

    房间里顿时响起一个小女孩恐惧而凄惨的尖叫声,“饶了我吧!不要吃掉我啊!”

    杨元庆看清楚了,是一个小宫女,最多十一二岁,瘦小得跟猫一样,他放开了她,小宫女跪在他面前连连磕头哀求,“突厥大爷,饶了我吧!不要吃掉我!”

    杨元庆见她浑身在颤抖,能体会到她内心的恐惧,心中也有些不忍,便柔声道:“你不用害怕,我是隋将,不是突厥人。”

    小宫女慢慢抬头,她也看清楚了,眼前确实是名隋将,不是那些长像恶鬼一般,吃人的突厥兵,她心中蓦地一松,竟一下子晕厥过去。

    杨元庆摇摇头,这些宫女生活在深宫,没见过突厥人,便将他们想象得跟吃人的恶鬼一样,这种小宫女更是会相信。

    他蹲下来,在她的耳根捏了几下,小宫女慢慢苏醒过来,杨元庆柔声问她道:“你叫什么名字,为何躲在**城不逃走?”

    杨元庆柔和的语气让小宫女惊恐之心慢慢平静下来,她怯生生道:“我叫玉儿,是伺候公主的小婢,那天我来给公主拿点心,突然说突厥人杀来了,大家都在跑,我也要逃,门却怎么也打不开,我害怕极了,就躲在房间里。”

    “你是伺候哪个公主?”

    “丹阳公主。”

    杨元庆想起来了,很多年前他见过一次,一个长得非常可爱的小公主。

    杨元庆站起身,又看了一圈房间,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没有动过,只少了几盘点心,又问她,“你一直就躲在这里吗?”

    “是!”

    小宫女胆怯道:“我就吃了两盘点心,喝了一碗茶,又吃了两个梨,别的都没有碰过,刚才听见脚步声,我以为是突厥人,想着就算死也要吃饱,结果把盘子打翻了。”

    杨元庆拾起一只梨递给她,“把它吃了,跟我走。”

    杨元庆起身向外走去,小宫女小口啃着梨,跟着杨元庆一路小跑,她实在是怕极了突厥人,眼前这个隋将成了她求生的希望。

    杨元庆走出**城,随即令道:“把大门锁了,不准任何人进去。”

    他又指着小宫女,对两名亲兵道:“找一辆马车,把她送去河阳县,交给韦县令,对了,再给她弄一罐粥来。”

    小宫女心中感激,对杨元庆施一礼,“多谢将军救命之恩!”

    杨元庆笑了笑,“放心吧!等我救出公主,再让你们团聚。”

    一辆马车很快驶来,两名亲兵护送着小宫女向河阳县去了,杨元庆则骑马进了榆林城,他留三千人守城,两个时辰后,大军转而向南,向雁门郡疾驶而去。

    。。。。。。。。。

    雁门城的攻防战打得异常惨烈,双方皆投入了重军,日以继夜地进攻和防御。

    攻防战已经进入到第六天,突厥军已先后投入了二十万大军进攻雁门城,死伤超过六万,而隋军也先后投入八万大军守城,死伤近三万五千余人,但雁门城始终没有攻下。

    ‘咚!咚!咚!’

    巨大的进攻鼓声在雁门城外敲响,四万突厥军携带着数百架攻城梯向雁门城潮水般涌来,箭矢在空中织成了箭网,分不清城头和城下,喊杀声此起彼伏,突厥军顶着盾牌,将一架架攻城梯搭上城墙,疯狂地向上冲击。

    城头上死尸遍地,两万隋军士兵依旧在拼死抵抗,皇帝杨广的承诺和封赏,给了士兵们巨大的勇气,他们士气高涨,拼死相搏,经过几天几夜血腥战斗,他们已经渐渐摸到了一点对付突厥人的门道。

    突厥人是轮番进攻,保持体力,隋军也轮番防御,保持体力,突厥人投入四万军队进攻,他们就投入两万军队防御,突厥的箭雨使他们无法靠近城墙反击,他们就离开城边一丈,张弓向下抛射,而且突厥人除了攻城梯,始终拿不出其他攻城武器,而攻城梯,隋军已经找到了破解它的办法。

    “轰!”地一声巨响,一架宽达三尺的巨大攻城梯搭上城头,粗大的铁钩钩住城墙,数百突厥士兵疯狂地向上攀爬。

    隋军士兵举起木头和石头向下砸去,突厥士兵惨叫着跟着木头和巨石一起翻滚下去。

    两名身材魁梧的隋军抡起大锤向两边猛砸攻城梯,随着铁钩划过城墙发出刺耳的吱嘎声,城梯渐渐变宽,最上方两根梯档的楔子从梯架中脱落,这样便使得攻城梯少了两档而无法登城,在隋军猛烈的反击下,突厥军纷纷从城梯上滚落。

    但突厥军很快有了对策,他们用生铁将梯子横档固定,使隋军的锤砸没有了效果,但隋军又发明了大铁叉,他们砸弯铁钩,数十名士兵用大铁叉向外猛推梯子,梯子脱离了城头,向外翻到下去。

    双方就是在不停地使用各种攻城手段和反制手段中进行血腥之战,就在这时,突厥军的鼓声变成沉闷而缓慢,‘咚—咚——咚!’每一下重击都打得人的心房跟着颤抖。

    “将军快看!”一名士兵指着远处恐惧地大喊起来。

    所有隋军士兵都呆住了,慢慢站了起来,惊恐地望着远方,宇文成都也看见了,只见远方出现数十座庞然大物。

    那是高达三丈的巢车,每座巢车在数百匹马的拉拽下,缓缓向城墙驶来,俨如巨大怪兽,宇文成都回头大喊:“上床弩!”

    隋军的重型守城器只有床弩,长达三尺的大箭,射程可达三百余步,就不知能不能对付这几十座庞大巨怪,宇文成都的心中充满了担忧。

    。。。。。。。。

    突厥大营前,始毕可汗咄吉在数百名将领的簇拥下,远远地观战,始毕可汗眼中闪烁着难以抑制的恼火,原本一天便可以攻破的雁门城,他竟然打了七天,却始终攻不破雁门城,他已经付出死伤六万余人的代价,如果这次雁门之战抓不住杨广,那么对他而言就是惨败。

    这时,左杀大将军阿史那昆吉对他道:“可汗,隋军虽然反抗激烈,但他们也同死伤惨重,更重要是,他们兵力不如我们多,我们还有三十余万大军,而他们只有一半了,这样消耗下去,他们必定会因为兵力绝尽而城破,请可汗勿急!“

    咄吉点点头,确实是这样,只要自己不停攻城,隋军兵力必然会被消耗光。

    “传我的命令,再增加两万军,配合巢车攻城!”

    他的命令刚刚发出,远处一名巡哨骑兵疾奔而至,大喊:“可汗,大事不妙!”

    “什么事情?”咄吉怒道。

    “可汗,杨元庆率五万大军已经攻破了榆林城,五千守军全军覆没,杨元庆的大军正向雁门郡杀来,已经到一百里外。”

    “什么?”咄吉惊得眼睛都瞪圆了。

    “还有,一支千余人的隋军正向我们杀来,巡哨敌不住他们,请可汗出兵拦截。”

    话音刚落,低沉的号角声在远方吹响,回荡在雁门城的上空,一杆赤鹰大旗、一队隋军骑兵,突然出现在突厥大营三里之外。(未完待续)

第四十六章 拖住主力

    第四十六章拖住主力

    这是一支不到千人的斥候骑兵,由斥候郎将武致远率领,他们从东北方向的雁门山杀来,恰好冲进了突厥大营的一个空挡,号角声声,赤旗飞扬,使突厥大营一阵大乱。《》。

    始毕可汗勃然大怒,“给我全歼他们!”

    一队又一队的突厥骑兵向隋军斥候骑兵包围而去,武致远见情况危急,便大喊:“吹号,撤离!”

    “呜——”长长的号角声吹响,千余骑兵迅速向来路撤退,那是一条艰险的小路,大队人马无法通过,很快,隋军骑兵便消失在山林内。

    丰州骑兵的到来,使城上守军欢声如雷,尽管对方只有千余人,但这就像黑夜中的一盏明灯,使守军们看到了援军的希望,赤鹰大旗使他们意识到,这是杨元庆丰州隋军来援了。

    城上守军顿时士气大振,奋勇杀敌,杀得攻城的突厥军死伤惨重,尸体堆积,这时,突厥军收兵的号角声吹响了,千余隋军的突然出现扰乱了突厥军的军心,无法再战,数万突厥军如退潮般迅速撤退了,数十架巢车也最终没有推上城墙。

    宇文成都一直在注视着突厥大军的调动,丰州斥候军的出现,必然意味着丰州主力不远了,突厥军必有应对,果然,他看见一支约十万人突厥大军浩浩荡荡向北而去,使突厥大军的营地一下子空虚了很多。

    突厥大军的变故使城上守军欢呼声此起彼伏,宇文成都更是狂喜,他催马便向城下奔去,他要向圣上禀报这个天大的好消息。

    宇文成都刚跑下城楼,却见数百名官员簇拥隋帝杨广匆匆向城门这边赶来,宇文成都翻身下马,快步走到杨广面前单膝跪下,“启禀陛下,攻城敌军暂时撤退!”

    “宇文将军,说是有援军到来?”杨广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问。

    “禀报陛下,是丰州隋军的一支斥候骑兵杀到,引发突厥骑兵的混乱,斥候骑兵已经撤退,但突厥分出十万大军向北而去,这说明丰州军主力也到了。”

    杨广脸上有些尴尬,他听到了城头的欢呼声,便命宦官去打听消息,结果宦官跑回来说是援军到了,令杨广欣喜若狂,却没有想到竟然是杨元庆的援军到了,令他一时也不知该说什么好。

    身旁杨恭道劝道:“陛下,不管怎么说,他毕竟是隋臣,面对异族入侵,他赶来援助是他的本份,只有同仇敌忾,才能解雁门之围。”

    宇文成都也道:“陛下,虽然将士们英勇杀敌,但毕竟人数有限,经不起消耗,最多五六天,就将无兵守城,杨元庆的到来,分散了很大一部分敌军主力,必然会大大影响突厥军的进攻,给我们赢得时间,更重要是,将士们的士气大振,使大家看到了生的希望,这是他的功劳。”

    “朕知道了,解了雁门之围再说吧!”

    杨广的在百官们簇拥下上了城墙,满地的血腥令人目不忍睹,不少官员都忍不住吐了出来,杨广紧皱眉头走到城墙边,向城外望去,城外更是怵目惊心,满地尸体堆积,残破攻城梯,鲜血已经将护城河染红,远处,突厥军连营依旧铺天盖地,一眼望不见边际,但杨广也看见了,一支突厥大军正浩浩荡荡向北开去,这必然是北方出了变故,那只能是杨元庆的丰州军到了。

    杨广神情复杂,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

    杨元庆大军在善阳县以南,距离雁门县约五十里外的桑干河畔驻扎下来,远方十余里外便是西陉关,西陉关也就是后来的雁门关,翻越西陉关,再向东走三十里余里便是雁门县,这一带地势开阔,适合摆战场。

    杨元庆的大营驻扎在一座缓坡之上,他骑马立在高岗之上,居高临下,远处是一马平川,再向东便是群山莽莽,巍巍的雁门关和延绵不绝的长城便矗立在高山险绝之处。

    西陉关已经被突厥攻占,但突厥大军是从北面绕过夏屋山杀进雁门郡,善阳县一带并没有突厥大军。

    杨元庆并不着急,他的斥候骑兵从险道前往雁门城报信,同时也告诉突厥大军,丰州军来了,杨元庆的战术就是要分散突厥大军,减轻雁门城的压力,拖延时间,等待南方大军来援,他已经接到情报,驻扎在延安郡的屈突通五万大军也正在渡黄河,向雁门援救而来。

    “总管,王太守来了!”身边一名士兵禀报。

    杨元庆回头,只见马邑郡太守王仁恭率领数十名骑兵向这里疾奔而来,片刻,王仁恭奔至杨元庆面前,拱手笑道:“杨将军,我们很久未见了。”

    杨元庆微微一笑回礼道:“上次跨境剿匪之事,我未事先通告,很是抱歉。”

    “没事,过去的事就不用提了。”

    尽管杨元庆的拥隋自立使王仁恭对他颇为忌讳,但此时大敌当前,他们需同仇敌忾对付突厥,此时也顾不得计较各人的立场。

    王仁恭催马到杨元庆面前,凝视着西陉关,忧心忡忡道:“西陉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现在被突厥人占领,想过去恐怕很难。”

    “山间有小路,想过去倒是可以。”

    王仁恭一怔,“有小路可以过去吗?我怎么从来不知?”

    身后有人答道:“太守,确实有三条小路可以过去,但只能小股部队可以,大军不行。”

    杨元庆回头,只见他们身后不远处站着一名军官,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似乎是王仁恭的亲卫首领,杨元庆便笑问:“这位是。。。。。”

    “这是我的亲卫校尉刘武周。”

    王仁恭狠狠瞪了他一眼,“我和杨总管谈话,没有你插口的余地,再敢如此,我必重责!”

    “是,卑职知错!”刘武周惶恐认错。

    原来此人就是刘武周,杨元庆点点头,但他并不想多说什么,现在他对天意之说已经有所感悟,刘武周造反对他未必是坏事,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刻意干涉,任历史自然发展。

    杨元庆又回过头道:“突厥人会担心他们的后路被断,所以他们绝对不会容忍他们后方出现数万大军,他们一定分兵来和我决战,务必将我剿灭。”

    王仁恭这才明白杨元庆的用意,惊愕道:“杨将军是想在这里和突厥军决战吗?”

    杨元庆微微点头,“希望王使君能将周围的居民迅速撤回城内,紧闭城门,大战明天就要展开。”

    这时,杨元庆的瞳孔忽然收缩,注视着西陉关,他淡淡道:“他们已经到了!”

    王仁恭也看见了,西陉关内涌出大群突厥士兵,源源不断向山下开来,他立刻回头对刘武周大喊:“快去通告李郡丞,将四周民众转移进城!”

    刘武周答应一声,转身而去,望着刘武周的背影,杨元庆又笑道:“你这个亲卫不错!”

    “确实不错,精明能干,武艺高强,是我的得力助手。”

    “虽然这样说,王使君还是要当心一点,现在天下大乱之时,人心叵测。”杨元庆还是忍不住提醒一下王仁恭。

    王仁恭呵呵一笑,眼中闪烁着一种对杨元庆的不屑。

    “此人是我的亲兵校尉,我自然信得过他,难道杨总管不信任自己的亲兵吗?”

    杨元庆笑了笑,他不再多说,目光又重新注视着远方的突厥军,已经出来三四万了,但大队骑兵还是源源不断从西陉关里涌出,看样子,始毕可汗是铁了心要歼灭他的军队,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传我的命令,三军抓紧时间休息!”

    。。。。。。。。。

    史大奈从雁门城带出了旨意由太原留守发布全国,旨意中杨广明确承诺,将停止高丽之战,引起天下各地郡县激烈回应,天下各郡兵马向太原汇集,千余人、数百人,聚沙成塔,聚水成河,络绎不绝赶往河东。

    留守京城的越王杨侗也任命少府寺卿云定兴为右屯卫大将,紧急率领五万大军北上救援雁门。

    太原城,一支五万余人,从河东各郡赶来的军队已集结完毕,由太原副留守王威率领,这时,从延安郡开来的屈突通五万大军,也抵达了太原,加上河南、河北各郡赶来的三万余军队,至此,已有十三万大军在太原汇聚,只待云定兴的大军到来,便开往雁门军勤王。

    李渊府邸内,李渊正和心腹刘文静商议应对之策,李渊本想扣下史大奈带出的圣旨,让杨广死于突厥之手,以致天下大乱,但刘文静却劝他,‘突厥未必是想要隋帝之命,一旦达成条件,皇帝返回,追查旨意下落,公不仅性命难保,而且会成天下之敌,身败名裂,此举万万不可。’

    李渊听从了刘文静的劝告,但他还有些犹豫让王威为主将,他背着手走了几步道:“先生为何不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