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枭雄(高月)-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第一个想到是杨元庆,但觉得又有点不对劲,自己并没有对杨牙谈下手,杨元庆也没有报复自己的理由,再说他也不可能知道自己走私生铁之事。

    而且杨元庆的红锈茶庄在昨晚也同样遭到了袭击,洛阳县令私下告诉他,袭击红锈茶庄的人,后肩都有一朵墨莲花,这便使宇文述一下子想到了齐王,难道智及的借刀杀人之计有了效果,齐王真的对杨元庆动手了吗?

    宇文家向突厥走私生铁之事具体是由宇文化及负责,最早走私生铁的建议也是宇文化及提出,铁铺掌柜是他的心腹幕僚……眼看走私生铁之事可能会泄露……后果严重,宇文述对儿子又恨又气,却又无计可施。

    这时,门外传来管家的禀报声,“老爷,杨元庆在府门外求见!”

    “啊!”

    宇文父子三人同时站起,都惊呆了,杨元庆居然上门了……是来做什么,挑衅吗?

    宇文智及咆哮道:“我去杀了他!”

    他拔出墙上的剑便向外冲去,宇文述一声怒斥:“混蛋!你还要再闯祸吗?”

    宇文智及呆住了……他将剑恨恨地插回鞘,站在墙边一声不吭,宇文智及心中恨到了极划,却又不敢惹恼父亲。

    宇头述立刻问道:“来了多少人?”

    “就他一人,连随从都没有。”

    宇文述不由暗暗佩服杨元庆的胆量,竟然敢单枪匹马闯仇人家的府邸,他沉思了片刻,便命道:“带他去贵客房稍等,不可怠慢我随后便到……”

    他又对两斤,儿子道:“他既然敢上门拜访,必有所恃,我们也不要表现得太胆怯,被他耻笑,就当是一般朝官拜访,你们两人都跟我去,不可胡乱说话。”

    兄弟二人不敢多言,便跟着父亲向贵客房而去。

    宇文述的贵客房以奢华而著称,一套上等紫檀木家具,一架用整块蓝田美玉做成的屏风,晶莹剔透,毫无瑕疵,墙上挂着王羲之和顾恺之的字画,猿糊之精美,让人怀疑是真迹,连小桌上的茶杯都是越窑的极品青瓷,甚至连墙面上涂的白灰都混合有珍珠粉,使墙面有一和晶光闪烁之意。

    杨元庆坐在小桌前慢慢喝茶,虽然他敢单枪匹马上门拜访,并不代表他会大意,他有一副用北极寒玉做成的小引,只有巴掌大小,这副小引却能辨毒,他试验过,几乎百试百验。

    他已经试过宇文家给他上的茶,没有问题,他才慢慢品饮。

    这时,院外一阵脚步声传来,只见宇文述带着两个儿子走进了院子,正向门口走来,杨元庆站起身笑着迎了上去。

    “宇文大将军,别来无恙乎!”

    他笑眯眯行了一礼,宇文化及心中憋了一肚子的气,他忽然看见了杨元庆,一股怒气蓦地从心中涌起,再也克制不住,他一指杨元庆,厉声喝道:“杨元庆,你做的好事!”

    杨元庆不慌不忙地拱拱手笑道:“宇文兄,当年我们一同出塞作战,当时的宇文兄风流倜傥,温文尔雅,怎么官做大了,脾气也大了?”

    他又向宇文述微微一欠身,“听闻宇文大将军又复出,深得圣眷,可喜可贺……

    宇文述毕竟是长辈,比他儿子稳重得多,他也不发怒,冷冷道:“两年前蒙杨将军所赐,我休息了一段时间,把身体养好了,说起来,我还应该感谢杨将军,否则,我也会像令祖一样为一帮无能的子孙劳累而死……”

    “确实,宇文大将军不卒有两个不争气的后人,若不好好休息,估计也熬不了几年。”

    宇文兄弟大怒,他们刚要再骂,宇文述却拦住了两儿子,他盯了杨元庆一眼,试探着问他:“听说杨将军在丰都市开了一家茶庄,昨晚出事了?”

    杨元庆一笑,“一群小蟊贼罢了,可不比宇文家的铁铺,居然被大人物盯上了。”

    宇文述心中一愣,立刻追问:“杨将军,你这是何意?”

    杨元庆笑而不答,宇文述醒悟,便一摆手道:“杨将军请坐!”

    两人分宾主落座,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兄弟却没有资格落坐,只能站在父亲身后……两双眼睛极为不友善地斜睨杨元庆。

    杨元庆对这兄弟二人视而不见,他微微欠身笑道:“我来拜访大将军,是有两样东西要给大将军。”

    “愿闻其详!”宇文述不露声色道。

    杨元庆摸出一块木牌,放在桌上……推给了宇文述,“这是昨天晚土从入侵红锈茶庄那些人的身上摘下,一共有一百二十块,看木牌,好像和宇文府有关,元庆特来向大将军求证。”

    宇文述拾起木牌看了看,金丝楠木做成,镶有银边……正面晃宇文府三个篆字……背面是名字……这是典型的宇文述假子的腰牌。

    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兄弟也好奇地探头看这面牌子,宇文化及先认出来,“这不是我们府土的牌子是假冒货……”

    “何以见得?”杨元庆笑问道。

    宇文化及快步走出去,片刻又回来,手中拿着一面同样的牌子,递给杨元庆,“你自己看……区别在哪里?”

    杨元庆接过牌子看了看,一眼便看出了区别,自己牌子的人名也是用篆体……但宇文家牌子上的名字却是行书。

    宇文述把牌子还给杨元庆,摇摇头道:“首先牌子是假冒,其次我也从来没有派人去红锈茶庄偷袭,昨晚那些人是假冒宇文家请杨将军明察……”

    杨元庆笑了笑,也不回答,又从怀中取出两封箭信,递给了宇文述,“宇文大将军看看就明白了,这是昨晚我收到的两封箭信有人想挑起我们之间的斗争……”

    宇文述一怔,他打开两封信匆匆看了一遍,心中顿时明白了眼中喷射出怒火……”哗!,的一下,将两封捏成了一团。

    “父亲,是怎么回事?”宇文化及见父亲表情有异,在身后低声问道。

    宇文述恨得咬牙切齿道:“是齐王所为!”

    杨元庆叹息一声道:“齐王确实做得高明,同时出击,偷袭我红锈茶庄,又同时偷袭百锻铁铺,我便以为是宇文家所为,宇文大将军也以为是我下的手,他便挑拨成功,然后他就是鹤蚌相争,渔翁得利,若不是我看见那些尸体后肩都有一朵墨莲花,我就真的上当了。”

    宇文述气得泼身发抖,他本想借齐王之刀来对付杨元庆,没想到齐王却又反过来,挑拨他和杨元庆的恶斗,用心歹毒之极,他现在更担心,他的秘密帐会不会是落在齐王手中。

    杨元庆慢慢喝了一口茶,又试探着道:“这件事我需要得到明确的答案,我虽然听说过墨莲花的传闻,但我没有证据墨莲花就是齐王的死士,如果幕后并不是齐王,那问题就大了。”

    旁边宇文智及哼了一声,“京城人谁不知道墨莲花就是齐王死士?这还用确认吗?”

    宇文述似乎有点明白杨元庆的用意了,他似乎在套自己的话,想知道墨莲花的秘密,宇文述心中暗暗忖道:“莫非杨元庆想对付齐王吗?如果真是这样,倒未必是坏事,让他们二人恶斗去,最好齐王能将杨元庆宰了,或者杨元庆扳倒齐王,这两个结果都是他乐于看到。

    宇文述便干笑一声道:“如果杨将军想想了解齐王死士的情况,我倒可以向杨将军推荐一人,此人对齐王死士情况非常了解。”

    “请大将军明言!”

    “此人叫云定兴,是原太子杨勇的岳父,杨勇死后,他被定罪没为官奴,有一段时间曾和我有接触,他告诉过我,他参与了齐王死士的训练,只是当时我不感兴趣,也不相信他,所以也就没有多问,他现在是齐王府的奴仆,深得齐王信任,此人极贪贿赂,没有什么忠诚可言,杨将耸可以去找他打听。”

    杨元庆站起身拱手笑道:“如此,就多谢宇文大将军了!”

第十九章 邙山遇故

    第十九章 邙山遇故

    知道云定兴这条线索,杨元庆倒不着急了,红锈茶庄出事,齐王对死士必有调整,最好等这件事稳定下来再去调查,方可万无一失。(《 )

    从宇文府出来,时间还是上午,今天是祭扫祖父的日子,杨元庆便回客栈去找了他的随从,众人一同出城向邙山而去。

    邙山位于洛阳以北的黄河南岸,属于崤山支脉,延绵三百余里,是洛阳的北方屏障,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同时这里也是道教圣地,相传老子曾在邙山炼丹,山上建有上清观以奉祀老子,每逢重阳佳节,上邙山游览者络绎不绝,后来诗人张籍曾诗云:“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

    由于邙山风水极佳,自古便有‘生在苏杭,死葬邙山’之说,加之它靠近古都洛阳,因此邙山又是帝王理想中的埋骨处所,‘北邙何累累,高陵有四五。借问谁家坟,皆云汉世主’。

    这里林木森森,苍翠如云,登阜远望,伊洛二川之胜,尽收眼底,傍晚时分,万家灯火,如同天上繁星,顾‘邙山晚眺’又成为洛阳八景之一。

    杨素的墓地早在他修建洛阳新都时便选定了,依山傍水,位于一处风水极佳的山弯内,一条小河从山弯内潺潺流过。

    原来这里叫做龙吸水,这里一座低矮的山脊极像一条龙的脊背,探头在河中吸水,杨素的墓地就在龙颈的位置,但杨素怕犯忌,便利用职权将这里改名为锦鲤湾,但鲤有鱼龙之变,因此杨素虽然谨慎,还是让杨广心中不舒服,不过他没有说什么,勉强默许了杨素之墓葬在这里。

    大半个时辰后,杨元庆带着手下来到了锦鲤湾,此时已过了中元,但天气还是很闷热,秋老虎发威,中午时分酷热难当,好在这里树荫浓密,在山间行走,偶然有一阵凉风吹来,令大家精神为之一振。(《7*

    “大郎,墓地还有多远?”杨元庆见手下都有点无精打采,便回头笑问道。

    杨大郎在九名铁影卫中年纪最大,年约三十岁,做事十分稳重,这块墓地就是他陪同老主人杨素前来选定,对这一带十分熟悉。

    他一指前方开阔的林荫道,“顺着这条道一直向前,大约还有十里就到了。”

    杨元庆见路旁有一座酒棚,位子颇多,有游人在里面休息吃饭,他便对众人道:“大家先休息一下,喝水吃饭,等会儿再走。”

    众人早已饥渴难耐,杨元庆下了令,众人纷纷下马,牵马向酒棚走去,现在天气尚热,还不到游玩的时候,酒棚的生意并不太好,掌柜见来了这么多人,连忙亲自带着伙计出来招呼。

    “掌柜,把你吃的东西全部搬出来,我们都包了。”

    掌柜连忙命伙计去准备,杨元庆见一名伙计去搬酒坛子,连忙道:“酒就不要了,给大家上冰水。”

    “公子是来扫墓的吧!”掌柜见杨元庆不要酒,便猜到了他的来意。

    杨元庆点点头又问他:“最近扫墓人多吗?”

    “前两天是中元节,扫墓的人很多,不过今天一下子人就少了,早上就过去一批人,是给杨司徒扫墓,好像都是杨家族人。”

    “你确定是杨家族人?”杨元庆有点奇怪,听杨巍说,杨府中人昨天就来祭过墓了,怎么今天又来?

    “应该是,不过听口音不是京城人,或许是从老家赶来,大约有二十几人。”

    杨元庆不想在墓地碰见杨府中人,不过弘农杨氏问题不大,彼此都不认识。圣堂

    伙计端来了冰井水和一盘盘的胡饼,井水冰冷彻骨,喝得众人大呼过瘾,十几名手下风卷残云般地大吃起来。

    这时,林荫道上来了一辆马车,左右跟着几名骑马随从,他们在酒棚边停下,随从看了一眼酒棚,便向车内禀报道:“老爷,还有空位。”

    车帘挑开一条缝,露出一名老者的脸庞,他看了一眼酒棚,便摇摇头道:“人太多了,咱们再向前走走。”

    杨元庆愣住了,那老者的眼睛和声音都异常熟悉,当马车刚启动,杨元庆忽然想起来了,连忙大声喊道:“高相国,是你吗?”

    马车停下,车帘拉开,露出一张神采奕奕的脸庞,果然是高颎,高颎也认出了杨元庆,不由呵呵笑了起来,“原来是小杨将军,当真是有缘,我们又见面了。”

    一名随从连忙将高熲从马车里扶下来,高熲当年从贺若弼口中察觉到了一场政变要发生,他连夜逃回渤海原籍,也因此撇清了和仁寿宫事变的关系,去年杨广正式即位后,又重新将高熲召回朝中为官,官拜太常寺卿,负责天下礼乐,以高熲治国之大才,却负责礼乐,满朝文武都为之抱不平,认为是大才小用,高熲却不以为然,仍旧低调做官。

    今天他也是来给杨素祭墓,正好遇见了杨元庆,令高熲心情非常高兴,杨素死后,高颎对杨家已经不太关心了,他唯一念念不忘的,就是杨元庆这个从小就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小神童,几个月前他去拜访裴矩,提到杨元庆,裴矩也是赞不绝口。

    高熲今年已经六十五岁,但精神依然很好,保养得也不错,步履矫健,头发也只有几根白丝,黑须飘飘,就像一个五十余岁的人,杨元庆还记得自己五岁时见到他,就像就是这个样子,已是十几年过去,他居然未显老相。

    两人相对而坐,掌柜给他们上了一壶茶,高熲感慨道:“元庆,上一次见你,好像是开皇十九年,我们已近七年未见了,元庆,你马上要十八岁了吧!”

    杨元庆点点头,端起茶壶给他杯子倒满,笑道:“高相,听说你又入仕了?”

    高熲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苦笑道:“我本想平平静静终老,可他又想起我,我又能怎么样呢?不来吗?恐怕会连累我的子女,只能再做几年,我已六十有五,准备在七十岁时正式退仕。”

    杨元庆笑了笑,“这主要是高相德高望重,门生遍布天下,天下各州各郡的太守县令,称高相为师者俨如过江之鲫,连我祖父也说,若没有高相当年举荐,他也不可能得高位,圣上要稳定朝纲,安抚天下郡县州官,当然需要把高相请出来。”

    杨元庆对高熲的评价并不为过,历史上称高颎为六贤相之一,周之兴也得太公,齐之霸也得管仲,魏之富也得李悝,秦之强也得商鞅,后周有苏绰,隋氏有高颎,得此六贤者,上以成王业,兴霸图,次以富国强兵,立事可法。

    杨广杀高熲是他平生所犯下的最大一桩错误,以至于天下喊冤,尽失士人之心,高熲之死,俨如隋之鼎国栋梁轰然倒塌。

    高熲摇摇头,叹息一声道:“虽蒙圣上重新启用,但才出仕两年,我便把圣上得罪了。”

    “怎么会呢?”杨元庆惊讶地问。

    高熲叹口气道:“圣上喜欢音乐文学,便下旨将从前的周、齐、陈、梁的乐家子弟都迁入京城,编为乐户,专门从事散乐器乐,以增加京城的繁华,我就劝谏圣上,大隋建朝已二十几年,从前的音乐早已废弃,这些乐人子弟都已各自有营生,现在一纸诏书,忽地命他们重拾旧业,又有几人能怀真本事,不过滥竽充数罢了,耗费国力、扰乱民生不说,还不伦不类,遗笑后人,结果圣上极为不悦,狠狠训斥了我一顿,说我再敢妄言,就定我重罪。”

    杨元庆知道高熲是治国大匠,隋王朝的繁盛,一半都可以说是他的功劳,但高颎在权力斗争方面却并不擅长,如果他擅长,杨勇也不会那样惨败,高颎显然没有发现自己的危险,他没有看透杨广召他重新入仕的真正目的。

    但有些话杨元庆不能明说,他只能含蓄地提醒高颎,“高相既已年迈,不如告老还乡,颐养天年,不要再留在朝中了。”

    高颎是个极聪明之人,他一下听出杨元庆话中有话,便连忙问道:“你听到什么消息了吗?”

    杨元庆见周围无人,便低声道:“自古伴君如伴虎,虎有噬人心,三年方下手,我只劝高相一件事,如果长宁王有难,高相要立刻辞职,否则高相之命难保。”

    长宁王就是前太子杨勇的长子杨俨,当年杨广杀了兄长杨勇和三个儿子,却留下了其他八个儿子,现在都已经渐渐长大,杨元庆估计杨广隐忍了近三年,皇位已坐稳,动手的时机就快到了,同时所有的太子旧人都会被诛杀,杨元庆对高熲颇为敬重,他不忍高熲也遭此不幸。

    杨广手下人才济济,何需一个高熲,把他召进京为官,无非就是不想放过他,伺机除之。

    高熲捋须沉吟道:“我看圣上也是雄才大略之人,虽然刚愎自用,不听谏言,但也不至于如此狠毒吧!”

    杨元庆也不想多说什么了,到时候高熲自然会明白,他便拱拱手笑道:“先不说此事,我要去祭扫祖父,高相一同去吗?”

    高熲点点头,“我正是去拜祭你祖父,时辰已不早,我们走吧!”

    众人纷纷收拾东西,翻身上马,陪同着高颎的马车,一同向杨素之墓而去。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