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游戏民国(罗罗)-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两条铁路,粤港线英国人天天嚷嚷着要修看来是能赚大钱的,株韶线则修了二十年都没有动工,如果陈嘉庚不打算投资,中山先生也计划要修建的。

    “自从广东训政这大半年来,商业活动和投资明显增加,政府的税收情况也比预想的要好。”

    宋子文在中山先生面前自然是要报喜不报忧的,谁让中山先生是病人呢?这几个月来广东的商业的确发展很快,商人投资纺织厂、面粉厂、火柴厂、洋灰厂、砖瓦厂、水果罐头厂、饼干厂等等的的确非常多。不过,广东的革命形势却非常严峻,什么工会、农会的基本上都是死气沉沉,工会连一次罢工都没有罢过,农会则连一次抗租都没有组织过。所谓的革命中心广东,现在是一点革命气氛都看不到。

    广东现在的诡异气氛北关GCD中央驻地的感觉最为深刻,这几日,广东省委领导人谭平山正天天在倒苦水。

    “同志们,不是广东省委不努力,而是国民党在广东的统治已经得到了巩固。现在罢工、罢课、罢市一律要政府批准,否则就是非法集会,破坏训政,抓去就要坐牢没商量。我们广东省委的同志的确是尽力了。现在这个情况,归根结底,还是党在广东没有一支可靠的革命武装!”

    现在,毛ZD去了陕北、彭湃则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革命,张太雷则到共产国际任职。所以广东的革命工作一时还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只有让谭平山继续负责了。

    “聘老啊,你就不能去和中山先生说说?”陈独秀埋怨道:“你是国民党元老,他们总要卖些面子吧?”

    “我的面子值几个钱?”谭平山皱了皱眉头继续到苦水。“中山先生那里我求见了几次,他都不见,让人告诉我有什么事去和国民党主席团说。而主席团里现在只有汪精卫肯支持我们,连蒋介石都撕下了伪装。”

    “罗翼群呢?他也是左派。”陈独秀提醒道。

    “罗逸尘现在是军备部长,手下管着兵工厂和几家大型企业的建设,他会希望我们在他的工厂和工地上组织罢工吗?”谭平山苦笑着反问。的确是这样,军备部以外的厂矿不归罗叔叔管,而军备部的厂又……

    陈独秀摇了摇头,觉得这些事还是暂时搁置一下,还是说些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同志们,西北新军已经初步成军了,我们党在陕北已经拥有了一支一万五千人的武装!下个月,西北军政干部学习的两百名学员也将去陕北参加西北新军的革命工作,到十月份,我们就会拥有三万大军!那是三万真正的革命军队,绝不是那些军阀豆腐军,有了这三万革命军,我们就可以横扫中原定鼎北京了!中国革命的高潮就要来到了!”

    *****************************************************

    求推荐,求收藏,求抚慰,各位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有票票就砸两张,什么票无所谓,觉得勉强过得去就收藏一下。呜呜,就权当是鼓励新人吧。谢谢。


七十二 工业的故事 下

    “轰!轰!轰!”长洲岛上黄埔军校的靶场内,黄埔一期炮科的学员们正在熟练的操作着几门模样矮小的山炮。一发发炮弹就像长了眼睛一般落到目标区域,掀起一片片的泥土,砸出一个个弹坑。

    “啪、啪、啪……”看台上的几个国民党高级将领纷纷起立鼓掌,神色都非常兴奋,显然刚才的射击表演还是令人满意的。

    今天接受检验的不是黄埔一期炮科,他们离毕业还有5个月,今天是三门民13式75mm山炮在试炮。这是罗耀国和阎锡山达成的协议中的一部分,阎锡山派出由阎树松带了一批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到广东,一面帮助石井兵工厂试制山炮,一面则学习钢厂的建设经验。石井兵工厂火炮分厂经过几个月的试制,终于在1924年3月将民13式75mm山炮试制成功。

    这款山炮是仿造日本的明治41年式山炮,明治41式以结构简单,易于生产操作和拆卸闻名,有极易之炮的称号,而且灵巧轻便,非常适合中国的道路环境和官兵素质,堪称是最适合中国的山炮。就连石井兵工厂的苏联顾问也不得不承认,这种火炮的确比苏制的1902式76。2mm野战炮更适合国民革命军,后者的重量高达1。7吨,八匹马都很难拉动,在多山的地形里根本没有办法作战。

    蒋介石冲着自己身边的罗翼群微微一笑夸奖道:“逸尘,你做得很好,怎么短时间里就拿出大炮了。有你主持军备部真是革命之幸,党国之幸。”

    “委座过誉了。”罗翼群耳根一红,有些不好意思了。实际上这门大炮的生产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他才上任几天啊?这是杨仙逸和刘式渊的功劳。

    “校长,职部以为这款山炮正好能替代现在炮兵司令部所属各团的陈旧大炮,如果上次西南之役中有这种山炮助阵,我们的胜利一定会更加辉煌。”炮兵司令钱大钧在西南之战中吃够了那些“重炮”的苦头。那些19世纪末的老式火炮重量都很大,比如法国的1897式野战速射炮有1。5吨重,在云贵的山路上六匹马拉着也只能缓慢爬行,到后来他们这些炮兵干脆给步兵甩在了后面,一路上除了辛辛苦苦的赶路啥战斗都没有遇上,真是窝囊到家了。

    “慕尹兄,这些大炮就是我们国民革命军的制式火炮。”罗耀国在一边插话道:“这次我们从日本进口了130根炮管,打算先组装成130门大炮,编成5个炮团,等到10月份慕尹兄的炮团可就全用上新式大炮咯。”

    钱大钧叹了口气说道:“这个大炮是日本1908年定的型,算不得新式,而且也不过是75mm口径,在日本是配属给联队的,每个联队配属4门。”

    蒋介石听了钱大钧的话安慰道:“万事开头难嘛,等待27年底韶关厂建成我们理论上讲就能生产出100mm以上的重炮了。”

    “比起日本,我们在重工业上落后太多了,日本到27年钢铁产量应该有近200万吨了吧?我们两个厂加起来才25万吨,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赶上人家啊?”钱大钧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知日派”,所以多少对日本的强大有些恐惧。

    赶上日本?如果光是看钢铁产量倒也有可能的。罗耀国在心里盘算了一下,如果光比产量,现在一万吨钢有150万足够弄出来,日本在37年应该有四百万吨,中国要赶上他大约需要六亿银元,如果再加上大型挤压机、电炉、锻机、大型轧机等投资最多再加四亿,有十亿银元应该就能造出来。好像也不是不可能的,关键还是要有安定的环境,像前世那样一场中原大战军费开支恐怕就要有几亿,和GCD的十年内战耗费的钱怕是也有几亿元了,这两者相加恐怕几百万吨钢的投资已经差不多了。

    “委座请看,这是我们仿造苏俄的M1910马克辛重机枪。”罗翼群此时又命人拖来一挺造型奇怪的重机枪。

    相比过于笨重的1902型野炮,这挺重机枪的机动性倒是非常好的,这是一挺有轮子有挡板重机枪,行军的时候可以拖着它走路,省力不小,而且那块挡板也非常好用,对手的狙击手就没有那么容易杀伤机枪手了。

    蒋介石看到这挺非常受机枪手欢迎的重机枪微笑的点点头。“这个俄国人的脑子还是好用的,这样简单的设计就使机关枪的机动性和机枪手的安全都大大提升了,逸尘,10月份以前最好把所有部队的机关枪都换成这种样子的。”

    “委座,您再看这个,这是手提式机关枪,仿造美国的汤姆森1921型。”罗翼群又从随从那里拿来一把制作粗糙的冲锋枪,呃,实在看不出哪里像美国的汤姆森。

    罗耀国原本并不支持在部队里配属这种吃子弹的家伙,不过后来考虑到那些黄埔一期的学员以后难免要身先士卒,拿一把冲锋枪好像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存率,所以就支持了冲锋枪的仿造。他建议道:“这把枪我觉得可以配置给班、排、连一级的军官和军士。军官们拿着它带领士兵冲锋好像胜算比较大。一连有九名军官九名军士,如果有18支冲锋枪的话,冲锋起来威力一定不小。”

    “嗯,冲锋枪,很恰当也很威风,逸尘,这种枪以后就命名为民13式冲锋枪。配属给步兵部队的连、排、班长吧,到10月以前争取先配备10个师。”蒋介石估计一个师可能要500支,10个师就是5000支,还有6个月,差不多能生产出来,现在石井兵工厂进来不少俄国机器设备,生产能力和水平都大大提升了,要是换成以前可是没有那么高产量的。

    “嗡、嗡、嗡……”一阵嗡嗡的声音从远处的天空中传来。众人抬头一看,原来是一架摇摇晃晃的小飞机。这是一架苏联的R-1型侦察机,国民党对飞机的兴趣一直比较浓厚,所以和苏联达成的援建协议也有一个飞机厂。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杨仙逸会帮中山先生在广州建一个飞机厂,不过现在这个飞机厂建在了韶关,总投资近200万,机器设备全部采购自苏联,主要的产品就是组装这种R-1型侦察机。

    “委座,这是我们自己组装的飞机,根据计划我们将来还要生产完全国产化的飞机,现在第一期工程已经开始了。”罗翼群说到这里有些得意洋洋,生产飞机说出去总是件很长脸的事情。

    蒋介石满意的点点头,问道:“第一期工程?是在哪里啊?我怎么没有在报告书上见过?”所有的军工建设都要经过军事委员会的批准,蒋介石自然都是知道的,但是好像没有什么飞机国产化一期工程。

    “哦,第一期工程包括一个胶水厂和木材加工厂,基本上是民用的,所以不是用国民政府的钱,是我和辅文的私人投资。”这个飞机制造居然是从胶水和木材加工开始的!胶水的配方是苏联赠送的,木材加工厂的设备则大多采购自日本,也有国产的(斧子、锯子什么的都是国货)两个厂的总投资不过三十万银元,主要的产品是胶水、胶合板和木板,不过还是很赚钱的。

    这个时代的飞机大多是木头和布加上少量的金属拼凑起来的,看上去就很不安全,所以罗耀国是不敢开的,现在驾驶着这架飞机的是黄埔一期的李文华。黄埔一期现在有三个飞行员,一个是李文华,另一人叫王叔铭,还有一人竟是刘咏尧。王叔铭历史上是国民党空军司令,所以当黄埔一期成立飞行班时罗耀国第一个就命令他参加了,刘咏尧年纪小但是很聪明学什么都快,于是也被命令飞这种危险的玩意,至于一直想在飞机上装大炮的李文华自然是第一个报名的,飞行班的教官则是苏联飞行员克拉夫佐夫。

    “好好,万事开头难,我们现在飞机厂也算有了,钢铁厂也在建设,大炮也能组装了,机步枪好像也造得不错,看来中国的自强就要从我们这里开始了。”看着摇摇晃晃的飞机飞过头顶,蒋介石的心态似乎不错,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

    “呃,你们陆军什么都有了,我们海军呢?海军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穿着白色军服的小老头在一边嘟囔道。他就是原福建省省长,海军宿将萨镇冰,去年年底被“请”到广东来做海军部长的。

    历史上国民党非常重视空军,对海军则是无视到了极点,国民党从广东开始就想尽办法发展空军,虽然到最后也打不过日本人,但不可否认他们是尽力了。不过对海军,这些旱鸭子基本上都是无视的。

    “呃,萨老,要不先发展一下海军航空兵如何?”蒋介石也是个对海军完全无视的家伙,不过萨镇冰的资格实在太老,不好当面回绝,于是,老蒋急中生智想出了海军航空兵的名号来糊弄老人家。

    一个1859年出生,11岁考入福建船政学堂,1872年起开始在军舰上服务的老海军怎么会理解海军航空兵的重要意义呢?老头一瞪眼道:“介石,你又糊弄老人家了,海军就是在海上的,会飞的那叫海军吗?那是飞军!不行,你们现在又是大炮、又是钢铁厂的,海军造船厂也要建设。要不然我就辞职!”

    辞职?那是不行的,萨镇冰的面子大,有他在不管是北洋的海军还是皖系的海军都不会为难国民党的海上运输。而且只要时机成熟,他老人家只要招招小手,舰队什么的自己就会来加入滴。国民党虽然不重视海军,但是不等于不要海军啊?总要有人在海上充门面的。

    “介公,要不咱们就在广州建个造船厂?造船厂不仅是可以造军舰,还可以造民用船只,现在广东的贸易发展很快,我想将来是用得上的。”罗耀国早有发展海军的计划,不过向中山先生和蒋介石提了好几次都没有回应。

    蒋介石很肉痛的点了点头,为了挽留住萨镇冰这个海军老大爷只好勉强破费一下了。“要不先造个小一点的?”老蒋还是想省点钱,虽然国民党现在比历史上富裕,不过花钱的地方也很多的。

    “介公,我看就上个2万吨的船台吧?”呃,2万吨!在罗耀国前世的记忆中那是很小的船了。

    “好好好,就这样吧,2万吨够了,够了。”萨镇冰听到2万吨的船台,马上就笑得合不上嘴了。2万吨的船台,就可以造2万吨空载排水量的船,差不多有战巡或是航空母舰了。

    蒋介石瞪了罗耀国一眼,无奈的点头应了下来。“萨老,军委会今年的预算都用完了,明年安排开工怎么样?”

    “一言为定,介石,你到时候可别耍赖哦。”老头笑眯眯的点点头。

    罗耀国在一旁也乐呵呵的点点头。在他的计划中,在1931年底以前最少要建造两艘浅水重炮舰,一艘部署在珠江口,一艘部署在长江口,以此来应对可能爆发的中日战争。罗耀国前世里到底是空军飞行员,所以他对20世纪飞机的发展历史还是非常了解的。到1931年,飞机的技术的确会有很大的进步,但是还不足以威胁到日军的战列舰,要阻挡它们进入长江口和珠江口的最佳办法还是陆基炮台加水雷加浅水重炮舰的组合。现在国民党的经济基础都在沿海、沿江地区,四川、云贵的建设成本太高,暂时不考虑进行大规模开发,与其花钱去修路,还不如造几艘浅水重炮舰和炮台比较划算。历史上的加里波利之战,土耳其就依靠陆基炮台加水雷的组合干翻了英国的三艘战列舰。以日本人的小家子气,估计到时候是舍不得拿昂贵的战列舰来和廉价的浅水重炮舰、岸基炮台还有水雷拼的吧?

    为了制造浅水重炮舰,钢铁工业的下一步发展计划应该也有大型挤压机和大型轧机,这样就能制造大口径重炮和大型锻件还有宽厚钢板,这些都是造船工业的基础。至于轮机倒是要求不高,浅水重炮舰不需要强劲的马力,也用不着很厚的水线下装甲,这样一来建造成本自然会大大降低。

    不过,要在未来6年里建设那么多重工业项目,估计难度不小,特别是大型重工业。所以根据罗耀国的设想,制造前两艘浅水重炮舰所需的钢板、大口径舰炮还有轮机等关键设备可能都要从苏联进口,军舰的设计也同样要依靠苏联。因此,和苏联的友好关系还必须要保持,除非到小胡子在德国上台,否则能向中国提供重工业技术的也只有苏联了。美国在金融危机以后可能会放宽技术出口,不过,也不知道到时候中国会受多大的冲击?还有没有钱?

    除了防御内河的浅水重炮舰之外,潜水艇、鱼雷快艇也是海军的重要发展方向,日本是岛国,本身的资源十分贫瘠,要想维持战争就必须从外国进口资源,所以潜水艇封锁貌似是个不错的法子。

    ------------------------------------------------

    求推荐,求收藏,求抚慰,各位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有票票就砸两张,什么票无所谓,觉得勉强过得去就收藏一下。呜呜,就权当是鼓励新人吧。谢谢。


七十三 仲恺北上

    就在国民党一大胜利闭幕各派大佬们弹冠相庆之时,国民党历史上的一位重要的领袖人物正乘坐苏联的列宁号轮船悄然北上,他就是有黄埔之母称号的廖仲恺先生。作为国民党真正的左派大佬,领军人物,他对现在的所谓训政和两党合作都持保留意见。特别是训政中那些压制工、农运动的条款,为此他不止一次和中山先生发生争执。

    在另一个时空,廖仲恺是中山先生主张的正真继承人,呃,不过在这个时空中山先生却被眼前所取得的成绩所迷惑,更加之身患绝症,所以愈加的纵容胡汉民、蒋介石等人,渐渐偏离了自己的主张。看到没有希望将国民党拉到正确的道路上来以后,仲恺先生也有些心灰意冷,不愿意再留在广东,对于有名无实的国民党工人和农民部长他也毫无兴趣。现在工农部必须按照训政时期临时约法行事。这部训政时期临时约法是胡汉民、汪精卫、戴季陶、邹鲁等人一手炮制出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