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猎天下二部完-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付遥【完结】   

内容简介 
       两代枭雄逐鹿天下,一世情歌万世唏嘘。七千白袍令千军万马望风而逃,千年之后,叫千年后一代伟人毛泽东“心而往之”。佛、儒、道三教融合,创中华民族之魂!
     《猎天下》讲述了那个英雄遍地走,豪杰比狗多的南北朝时代,杨忠、杨坚、高欢、侯景、宇文泰、独孤信、李虎等一世枭雄浴血奋战,终结三百年大分裂、大黑暗乱世的英雄史诗。
     七千契胡铁骑破百万叛军,七千白袍将士攻三十二城,经四十七战不败等恢宏的战场景象在书中一一体现,更有儿女之情令人荡气回肠!

    历史背景
    三国归晋,八王之乱
    五胡乱华,中原沦丧
    鸡犬不闻,尸横遍野
    南北对峙,胡马渡江
    六镇兵起,天下再乱
    英雄逐鹿;横槊跃马
    一代帝王,震袂而起

    天下归隋,中华再起

    作品中主要人物在历史中存在

    历史事件和背景遵循历史真实记载,以《资治通鉴》为基本脉络

    行军作战、兵器、城防、医疗依照唐代李筌所著的《太白阴经》,并参考出土文物

    邺城、滏口、河桥、荥阳和虎牢等古战场的描写经作者实地考查

    洛阳描写依据北魏羊衔之所著的《洛阳伽蓝记》

    服装、歌舞礼仪来源于历史文献记载以及墓室壁画

    作品中的诗歌都为历史人物本人所做

    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的两百八十多年时间,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的黑暗时代,侵入中原的胡人持续混战,生灵涂炭。汉人百姓不断南迁,抚育中华文明的中原腹地千里不见人烟。没有南迁的汉人百姓为躲避战祸,纷纷占据险要地形,结成坞壁自保,他们自给自足,互相帮助,过着陶渊明名著《桃花源记》中与世无争的生活。在这黑暗时代末期,一缕曙光出现在其中一座小小坞壁之中,孕育着伟大辉煌的隋唐盛世。

    隋太祖杨忠和隋文帝杨坚父子两代创建隋朝的征战传奇
    宇文泰(李世民外曾祖父)、独孤信(李渊的外祖父)、李虎(李渊的祖父)浴血奋战,终结三百年大分裂、大黑暗乱世的英雄史诗

    出生在塞外草原的汉人高欢,统领胡人,开辟北齐帝国的历程

    七千白袍勇士令人神往的铁血北伐,南北两大军事天才的巅峰对决

    北魏、北齐(东魏)、北周(西魏)、梁和陈的五国演义

    目录

    锲子4

    第一章六镇兵起8

    第二章天苍野茫32

    第三章百战校尉54

    第四章最后家园78

    第五章千骑踹营108

    第六章战旗飘扬129

    第八章枋头鏖战140

    第九章再入孤城163

    真实的历史《资治通鉴》节选和点评173

    锲子(1)

    朕,杨坚,大隋天子,头顶通天冠、身披黄袍,要系十三环扣带,早早登上广阳门,独坐龙床,等候我儿杨广率领的凯旋之师。四月六日,我亲临骊山,昨天随同大军凯旋,献俘于太庙,我年近五十,连日奔波,脸现倦容,壮心依然澎湃激荡。今天是一个伟大的日子,三百多年的分裂和征战的大黑暗时代终于走入历史,中华重归一统,辉煌万丈的大隋的子民们将过上和平的日子。

    三百多年前,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中国,曹操、刘备、孙权和诸葛亮创造出的三国时代走入历史。被汉朝击败内附的胡人与当地汉人爆发一系列冲突,晋朝大臣江统著《徙戎论》,建议用武力将内迁胡人强制徙迁回漠北草原,晋武帝弃置不用。晋武帝病故于京城洛阳的含章殿后,次子晋惠帝司马衷继位。惠帝愚痴,不能治理国家,爆发“八王之乱”。各路王侯将领在战乱中自相残杀,精兵良将损耗殆尽,纷纷勾结内迁胡人加入内战。

    匈奴大单于刘渊称帝,派遣大军攻克西晋都城洛阳,杀士兵百姓三万余,掠走晋怀帝司马炽,爆发永嘉之乱。西晋大臣拥立武帝之孙司马邺在长安称帝。长安随即被围,晋愍帝司马邺出降,西晋王朝终结,黄河流域成为游牧民族的逐鹿之地,历史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十六国后期,一个凶残的游牧民族,拓跋鲜卑强盛起来,打败后燕入主中原,陆续消灭割据政权,建立北魏,统一北方。晋室南迁后,先后有宋、齐、梁、陈四个政权更迭。

    在我的右侧,大隋帝国的皇太子,我的嫡长子杨勇频频远望,神情似有不安。陈国平灭,突厥远遁,分裂三百年的天下,终于在我手中被牢牢统一,似乎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这位皇太子烦恼。知子莫如父,我却可以猜到他沉重心事的缘由,统帅诸君平灭陈国,完成统一大业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弟弟晋王杨广。

    我儿杨广正在城门之下,昂然立马,处于望不见尽头的五十万大军正中。他的铁衣沾满灰尘,头顶兜鍪的红缨在风中飘摆,唯独胸前明光铠耀人双目,胯下战马不时仰头长啸。他没有辜负我的期望,我去年三月九日下诏伐陈,杨广任尚书令,为平陈元帅。平灭陈国绝非易事,汉丞相曹操率领统帅八十万大军讨伐刘备和东吴孙权,兵败赤壁。前秦苻坚一统北方,携百胜余威,亲率步兵六十万和骑兵二十七万,大军南下,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却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击败,身死国灭。北魏铁骑横扫北方,铁蹄南指,烽火扬州路,仍然铩羽而归。

    大军出征前,我率领文武大臣祭祀太庙,跪在我父杨忠和我母明元皇后灵前,祈祷大军凯旋。我儿杨广今年二十,统帅五十一万大军,东接沧海,西拒巴蜀,旌旗舟楫,横亘数千里,大举伐陈。让我可以放心的是,大隋的三员大将远远超过曹操、苻坚和北魏太武帝手下那些将领。

    贺若弻,行军总管,大隋猛将之一,此刻也在城下,正位于我儿杨广身后,他顾盼自雄,耀武扬威。他自广陵引兵入济江,另一位大隋骁将韩擒虎率领五百士卒攻克采石,我儿杨广自率大军屯于六合镇桃叶山,震动陈国京城建康。陈国骠骑将军萧摩诃和中领军鲁广达陈兵白土冈,十几万陈军南北亘二十里,严阵以待。贺若弻不愧为猛将,率领轻骑,登山嘹望,望见敌军南北相望,难以相顾,率领八千将士冲入敌阵,大破陈军。

    我的另一员大将韩擒虎,趁陈军主力与贺若弻决战,直入建康硃雀门,攻入皇城。可笑陈叔宝,竟逃出景阳殿,自投于井。我军在皇宫中发现此井,呼之不应,威胁扔下巨石,才听到井下呼声。将士用绳牵引,个个大汗淋漓,惊其太重。等到冒出头来,才发现陈叔宝与张孔二妃同束而上。此次平陈,贺若弻立下最大战功,却被韩擒虎抢先攻入建康,擒获陈叔宝。他向韩擒虎挺刃而出,欲争功名,还向流汗股栗的陈叔宝大声吆喝:小国之君当大国之卿,拜乃礼也。陈叔宝虽被擒获,还没有跪倒在我面前受降,仍是一国之君。你一个武将,岂能如此跋扈,竟敢接受他的跪拜?我深吸一口气,压下怒火,贺若弻仅是猛将,绝无谋反之意,但是其他臣子会不会仿效他,做出不臣之举?

    与贺若弻挥鞭跃马,志得意满相反,大隋另一员大将韩擒虎却收紧缰绳,恭谨地居于我儿杨广之后,与贺若弻并列在大军之首。他只偶尔与身边少年说几句话,我不由得低头仔细打量,那是他的侄子李靖,他有一个很奇怪的字,药师。韩擒虎曾经向我提及李靖,说他用兵才能远在己上,假以时日,必将成为比肩卫青和霍去病那样的良将。韩擒虎每次出征,总将李靖带在身边,此次平陈亦不例外,这个少年真的能够超越韩擒虎,继续为大隋东征西讨吗?看来我需要多留心与他。

    韩擒虎和贺若弻身后,重重铁骑之中,陈叔宝及陈国诸王侯将相乘舆服御、怀抱天文图籍,以次行列。陈国被平灭后,我儿杨广班师回朝,五十万大军和陈国俘虏扶老携幼,五百里累累不绝。长安市民空出住宅,内外修整,遣使迎劳,务必使归降陈人至者如归。层层铁骑之中,戚戚陈国群臣队首,一个年轻人双手托起印信,头戴远游冠、服绛纱朝服,低着头向我跪倒,称颂万岁。

    我招手示意,千牛备身李渊走到面前躬身候旨:“李渊,引俘登城。”

    李渊小心翼翼倒退三步,转身下城,他祖父李虎为前周八柱国之一,被封为唐国公,位置还在我父大将军杨忠之上。我的独孤皇后与李渊母亲同为八柱国之一独孤信之女,李渊从小常来我府中走动。李渊七岁承袭唐国公,成年后洒脱豁达,性情率直,深得我心。我顺取北周天下,将李渊招入宫中,担任千牛备身。千牛是突厥打造的宝刀之名,意为杀千牛而不钝,大隋设置左右千牛卫,由千牛备身统领,持御刀,担任天子护卫,可见我对李渊的信任和器重。

    可是,另外一件事却让我常常挂怀。我代周自立,乾坤倒转间难免杀戮,李渊父祖是北周重臣,他娶上柱国窦毅之女,窦氏的母亲是北周宗室襄阳公主,我遍布天下的眼线向我密报,我取得周氏天下后,窦氏抚膺叹气说:恨我不为男子,救舅氏之患!窦毅急掩其口:汝勿妄言,灭吾族!窦氏与李渊之子李建成,身体内流淌的是北周创建者,雄才大略之宇文泰的血脉,李渊和他的儿子们表面恭谨,内心会不会心怀不满,欲图为周氏复仇?李渊似乎也猜到我的心思,在一次家宴中,趁醉向我跪倒:臣李渊世为大隋子民,我如生儿子,当名世民。

    锲子(2)

    李世民,李渊没有出生的儿子;他真会成为世世代代忠诚于大隋的子民吗?

    我无暇多想,陈叔宝已经登上广阳门。陈国太子和诸王二十八人跟随在后,司空司马消难以下至尚书郎,共二百多人,目不旁视,恭敬排在后列。他们为保住性命,头颅埋在双肩,亦步亦趋,不敢大声喘气,难掩疲态,一个多月旅途折磨着他们的身体,亡国之恨撕裂他们的内心。这些亡国之臣对大隋没有威胁,我反而要从中选拔可用之臣,替代那些仍然对前周念念不忘的旧臣,就像朝中的北魏宗室和北齐勋贵。他们的国家被北周灭亡,他们岂能不感恩戴德拥戴取代周氏的大隋?我示意陈叔宝起身,与他轻声交谈,并宣诏犒劳,以免惊吓他的井下余魂。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亡国之君将成为我推行仁政的有力旗帜,彰显我对归降者的仁慈之心。

    我好言安慰陈叔宝,他才敢抬起头来,轻轻吐出一口长气,能够保住性命让他暂时宽心。对他手下的那些大臣,我却丝毫不客气,士卒们轻声呵斥,用铁靴踢中他们的膝盖的柔弱内侧,两百多陈国大臣无人敢反抗,跪倒在我面前,陈叔宝向后惶恐的张望,不敢独自站立,再次匍匐在我脚下。内史令大步走到他们侧面,宣示我的诏令,斥责陈国君臣不能相辅,乃至灭亡。陈叔宝及其群臣并愧惧伏地,屏息不能对。

    我不想沾染他们痛不欲生的情绪,挥手让他们退下,隐约听到一个陈国大臣的哭声,我儿杨勇略微皱眉,似乎将要将那个哭泣的大臣揪出。

    我侧身轻问杨勇:“我儿,那个哭泣的大臣不是陈国的忠臣吗?”

    我的太子没有明白我的想法:“可是他忠于的是陈国。”

    我偷偷叹气,我儿杨勇如此不智,他真能担负治理国家的重任吗?我不由得悄悄看一眼城下统帅大军平灭陈国的我的另外一个儿子杨广必能立即领悟我的用心。我压下烦躁,止住陈国君臣,手指那位哭泣的陈国大臣:“阁下姓名。”

    这位大臣不屈站立,耿耿而答:“陈国上将周罗睺。”

    我知道这个名字:“周罗睺,拥重兵坚守长江,与我军对峙数月,直到收到陈主的招降书,才遣散士卒,解甲归降,不愧为忠臣。周老将军,你对陈国尽忠尽责,陈国灭亡非你之罪,无须为此介怀?”

    周罗睺不知道如何应对。

    杨勇目光困惑,仍不明白我的用意,我虽然面向周罗睺,其实却在点拨我儿:“你如此忠勇双全,岂能不赏?来,释放周将军的家眷和亲信,赐你仪同三司,好好为天下百姓造福。”

    周罗睺终于哽咽,向我跪拜,他的哭声依旧,味道却已经不同,前者为陈国而悲,现在却为知遇之恩而泣。我让他退下,转身向杨勇解释这些最基本的为君之道:“陈国已经灭亡,大隋却君临天下,我们理当鼓励臣下尽忠。”

    杨勇仍要辩解,要追究周罗睺无礼之举。我如此点拨,他仍执迷不悟,以后如何执掌天下?我佯作倾听,目光却移到我儿杨广身上,他聪颖善悟,才是替我执掌大隋的最佳人选。我猛然起身,不管杨勇诧异不解的目光,命令李渊召我儿杨广登上城门。

    我微笑着走到我儿杨广身边,将他扶起,册封他为太尉,赐辂车、乘马、衮冕之服、玄圭、白璧。我能感受到身后火辣辣的目光和执拗不满的神情,杨勇早被立为太子,我岂能轻易废长立幼?我虽然年近五十,身体依然硬朗,为大隋培养出未来英明睿智的皇帝,是我余生最大的职责。我还需要对杨勇勤加点拨,让他明白我的苦心。嗯,是时候了,我将向儿子们打开太庙之门,向他们讲述大隋兴起的故事,让他们领悟我和父亲创建大隋的艰辛。

    我开始册封平陈功臣,命贺若弼登御坐,加位上柱国,进爵宋公,封杨素为越国公,他儿子杨玄感为仪同三司。韩擒虎为上柱国,有司劾他放纵士卒,淫污陈宫,故此不加爵邑。册封结束,我起身离开广阳门,王公大臣向我跪辞,我将李渊叫住。我要趁此机会,向他讲述他外祖父独孤信与我父杨忠情深意长的往事,这些伟大的英雄们赤手空拳,终结三百年乱世,创建伟大一统的大隋的故事。

    陈国君臣离去,大隋的王公大臣三拜而归,凯旋大典结束。我乘坐步辇,带着我的五个儿子,李渊跟在我们身后,来到太庙门口。大门轰然大开,我独自进入,向父母跪下。即便我击败突厥,平灭陈国,一统天下,这些功绩仍远远无法报答父母赐予我的慈爱。忽然间,我忆起儿时与父亲嬉闹的情形,以及母亲嘴角的笑容,我泪水顺着脸颊流下,悲不自胜,难以自控。

    我的五个儿子和李渊匍匐在太庙之外,望着我抽动的背影,依稀听到我的悲声,他们惊慌失措,将头颅紧紧埋在地面,不敢发出一点声响。我拭干泪水,让他们走进太庙,并排跪在他们祖父祖母的灵前。

    我的五个儿子向正中并列的两块灵位叩首三拜,左侧牌位从上至下书写“大隋武元皇帝太祖忠”九个大字。右侧牌位书写:“大隋元明皇后吕氏”。

    我目光扫过五个儿子的背影,停留在我儿杨广身上,心中突然一跳。他跪在侧面,让我目光可以顺着他的脖子看见铠甲内部的内衣。他外罩的明光重铠与普通将领并不二致,撕裂的战甲披膊显示他曾经战阵,铠甲沾满的尘土,这说明他没有享受舒服的车辇,而是与战士同甘共苦。可是,他脖颈间为什么会露出锦绣柔软的崭新绯衣?

    我曾经战阵,杨广铠甲沾满尘土,应该夜不卸甲,那贴身的绯衣应该紧紧粘在肌肤上难以分辨颜色,他脖颈间的绯衣却如此干净整洁,难道他探知我不喜奢华,故意讨我欢心?我本来以为天下大定,现在猛然发现,大隋王朝的根基有一道致命的裂痕,谁将代我御临天下?

    我长长叹气,让回忆父母的悲声从胸口吐出,声音回荡在太庙空旷的大殿之中:“我儿,在大隋一统天下之日,我将向你们讲述大隋创建的故事。”

    我的幼子杨谅今年只有十五岁,他凭持我的宠爱,抬头应答:“父皇,大隋建立的故事,我可以倒背如流。”

    我不怪他冒失,反而喜欢他直言直语:“杨谅,你既然倒背如流,我问你,大隋从什么时候开始创立?”

    杨谅熟知往事:“凶狠残暴的周宣帝暴毙,父皇入宫为大丞相、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从此奠定大隋基业。”

    我忆起九年前的事情,仍然不免心寒:“我本无代周之意,既然被退到这个位置,没有退路,不得不奋起开创大隋。不过,那时我为隋国公,大隋早已存于世上。”

    杨谅果然无语:“这个?难道父皇不是大隋的创建者?”

    杨广抬起头来望着我父的灵位:“大隋的起源要从祖父开始,他老人家起自微寒,以赫赫战功成为周氏十二大将军之一,获封随国公,才有今日之大隋。”

    我微微点头,果然不出所料,五子之中唯有杨广知道大隋开国的往事:“如果创建大隋走了一百步,你们的祖父走出九十九步,我仅踏出最后一步。他身世传奇,南征北讨,才是真正伟大的英雄。”

    我的目光移向母亲牌位,父亲在外统军作战,我在寺庙中长到十三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