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东周郎(草牛)-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泰哈哈一笑道:“宣高,你不是统领新成立的斥候营么,怎么有空到我们这里?”
臧霸粗着嗓子说道:“狗屁的斥候营,才一百骑马,怎么玩啊。不像你们手下这么多人马,看着都爽啊。”
周泰一拍臧霸的肩膀,说道:“宣高,你那一百人马可都是优中选优的精壮汉子,你还不知足?我看主公以后是要大力发展骑兵的,只是可惜江南一带不产马,没有马匹,就只能是步兵了。”
高顺亦苦笑道:“我这里人马虽多,大多是新募的兵,以前只握过锄头,哪里拿过刀剑?不经过半年的训练,那就是一盘散沙。好在幼平将军支持我,主动提出将飞龙军的士兵借给我用以训练新兵,我正在感谢他呢。”
臧霸闻言一愣,说道:“主动支持?昨天我听见大哥明明下令要幼平将飞龙军全部用以训练新兵的嘛,幼平还颇不情愿,说什么飞龙军是要打仗的,不是吃白饭的。”
高顺顿时明白自己被周泰耍了,故作恼怒状,举起拳头擂了周泰一下,口中说道:“好你个周泰,竟敢耍我!”
周泰只觉得胸口一阵剧痛,忙讨饶道:“高大哥,你饶了我吧。还要我们飞龙军为你服务不?”
臧霸在一旁看得哈哈大笑,说道:“你们打你们的,我也要去操练我的斥候营了。奶奶的,大哥严令,明天就要出发至各处巡逻警戒,要跟他们多叮嘱叮嘱,眼睛放亮点,耳朵放长点。”
居巢县城内。
在县衙的东侧,有一间甚大的院落,内有房屋十五间,门口高高地悬挂起了一块黑漆漆的牌匾,上书几个金字:“招贤馆。”
在大门左侧的墙上,张贴着一张《招贤令》,上面写着:“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招贤令》刚一贴出,便有众多百姓前来围观。
人群中一个读书人模样的人正在摇头晃脑地读着上面的文字,他身边有个樵夫用手一捅,问道:“这位茂才,你读了半天,俺也没听懂是啥意思,你给解释解释?”
那读书人倒也好脾气,回道:“好吧。你听我慢慢说。这告示里的意思是:自古以来开国和中兴的君主,哪有不是得到有才能的人和他共同治理国家的呢?当他们得到人才的时候,往往不出里巷,这难道是偶尔侥幸碰到的吗?不!只是执政的人去认真访求罢了!”
樵夫频频点头,说道:“这个道理俺懂。”
那读书人接着说道:“当今天下还未平定,这是特别要访求人才的最迫切的时刻。孟公绰做赵、魏两家的家臣才力有余,却不能胜任像滕、薛那样小国的大夫。如果一定要所谓廉士方可使用,那么齐桓公怎能称霸当世!现在天下难道没有身穿粗衣而怀揣真才干像姜子牙那样在渭水边钓鱼的人吗?又难道没有像陈平那样蒙受“盗嫂受金”污名还未遇到魏无知的人吗?你们要帮助我发现那些地位低下而被埋没的人才,只要有才能就推荐出来,让我们能够任用他们。”
樵夫点点头,又摇摇头,喃喃自语道:“这些话俺就不太明白了。孟公绰是谁?陈平又是哪个?齐桓公是哪个国家的皇帝?……”
那读书人却不再理睬他,口中念念有词道:“看来新来的居巢长周瑜颇有雄心壮志呢,招募英才,唯才是举,他的心胸气度好大啊……”
围观的众百姓也在交头接耳,有的说道:“自古以来,君子讲究的就是德才兼备,这不看品德,光看是否有才,能招来什么样的人呢?”
有的说道:“这上面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啊,我除了读书不行,什么打架、钻洞、摸鱼、斗蟋蟀、闲谈、插科打诨我都会,是不是也算人才?”
旁边有人起哄道:“你会那么多,肯定是人才了。还不进去试试?”
那人晒然笑笑,抱拳说道:“各位各位,我还是有这个自知之明的,你们就别拿我开涮了。”
招贤馆内,周瑜听着外面众人的哄闹,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张范站在一旁,对周瑜说道:“公瑾,招贤的告示也贴出去了,不知道能不能招到贤良之才呢。”
周瑜说道:“莫急莫急。真正的人才是不会马上就出现的,他会在暗地里仔细观察你,看你如何对待招来的人,你的心胸气度如何。待他确定了你就是他可以依靠的明主,方会现身。”
二人正说话间,门口值卫的士卒带进一个人来,但见那人衣着褴褛,身材瘦小、淡眉细目,一副其貌不扬的样子,张范一见此人的模样,心中便是不喜,淡淡地问道:“你有何才能?”
那人见到周瑜和张范,知道是主事之人,脸上便堆起了笑容,忙不迭地施礼,讨好地说道:“小人秦石,见过两位大人。”
张范眉头已然皱起,说道:“刚才问你话呢,你有何才能?”话语中透出了他的不耐烦。
周瑜忙阻止了张范,和颜悦色地说道:“来来来,请坐。”
待秦石坐定,周瑜亲手给他端上了茶水,然后方说道:“这位先生,恭喜你,你可是第一个走进我们这招贤馆的人,呵呵。”
秦石见周瑜对自己很是礼遇,显得颇为高兴,忙道:“闻大人求贤若渴,在下斗胆,前来一试。只是不知大人是否以貌取人否?”说罢,秦石用眼睛斜了张范一眼。
张范正待发作,见周瑜用眼色制止了自己,便只得强自忍住。
周瑜对秦石说道:“我欲求贤才,岂会以貌取人?只是不知先生有何技艺?”
秦石将胸脯一挺,说道:“我虽生活清苦,但也是读过不少诗书,也写得一手好字。”
菲律宾肯定是个腐败的国家,那么多的警察面对一个前警察劫匪,竟然造成人质死伤十几人,何等的不专业,背后透露的信息就是他们是何等的腐败。

第六十二章 未来宝贝

周瑜令亲兵在桌上放好笔墨纸砚,秦石提笔便写道:“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周瑜一看,就知这首诗名为《十五从军征》,是当时在民间非常流行的一首歌诗。这秦石的字写得中规中矩,流畅自如,虽非大家,看着也是非常地舒服。
周瑜当即对秦石说道:“先生写得一手的好字,不如就在县衙里当个文吏,负责文书方面的工作如何?”
秦石大喜,拜倒在地,说道:“多谢明公!明公不以貌取人,当真是唯才是举,石非常佩服!”
周瑜哈哈一笑,命亲兵带秦石到后院内安置。
见秦石走远,张范忍不住小声对周瑜说道:“公瑾,我观此人獐头鼠目,必品行不正,怎可用他?”
周瑜正色对张范说道:“公仪,此言差矣。用人之道,乱世重才,治世重德。而且我这《招贤令》上说得清清楚楚,唯才是举。我们可不能以貌取人啊。”
张范有些尴尬地说道:“这秦石的字写得也并不如何啊?”
周瑜一笑,说道:“公仪想必知道战国时郭隗让燕昭王筑台而师之的故事吧。”
张范回道:“这个我自然知道,燕昭王为报齐灭燕之仇,广招天下贤才,郭隗来投,燕昭王不喜,觉得他没有什么才能。于是郭隗就给燕昭王讲了个“千金买骨”的故事。”
“郭隗向燕昭王说,曾经有一位国君,他非常欣赏书上描写的那些千里马,但没有亲眼见过。他给了一个手下人一千两黄金,让他去购求一匹千里骏马回来。这个人便访求国中所有养马的人,但始终找不到。有一天,他见到一群人围成一圈在议论叹息,便走过去问究竟。原来恰好有一匹好马不幸病死,大家觉得可惜,对着马的尸骨叹息。这个人便用五百两黄金把这匹马的尸骨买了下来,众人都感觉奇怪。”
“这个人回国见到了国君,国君一看,非常发怒,指责道:“我让你买马,你买匹死马回来,有什么用处?你怎么知道它是千里马?真是没用的废物!退下!”可这个手下人却说:“大王您不要发怒,请让奴才把话说完再处罚我。我之所以买这匹死马,正是为了您能得到更多活的宝马良驹。您想,我这个举动大家都感到新鲜奇怪,一定会纷纷议论,互相传说。连死了的好马都这么被君王看重,更何况真正活着的宝马呢?所以您不要着急,我保证不久就会有人带着千里马送上门了。”结果不到一年,国内是凡有好马的人都纷纷来参见国君。”
周瑜接着张范的话道:“郭隗讲完这个故事后,燕昭王低头沉思。郭隗继续说道:“千里马好比贤士一样,现在大王您要不惜重金访求豪杰,那么您就把我当做死了的千里马,那么比我有才干,有智慧,能报齐仇的人,不久后也会自己来见您了。”燕昭王听完,仿佛大梦初觉,非常高兴。他大张旗鼓的给郭隗筑造宫室,封郭隗大官,给他丰厚的俸禄,还像以前作学生一样,对郭隗倍加恭敬,整个燕国都竟相传颂此事。于是燕昭王的品行和郭隗受到的待遇传播于天下,很多英雄豪杰纷纷投靠燕国。”
张范这时恍然大悟,对周瑜说道:“公瑾原来是欲效仿燕昭王啊。我明白了。”
周瑜笑着点点头,说道:“秦石虽然其貌不扬,也有一技之长,我们任用他之后,这个事情必然会在周边传扬,这样就会在众人的心目中形成一个印象:这个居巢长是真的礼遇贤才、唯才是举。后面,我们就等着真正有大才的人上门来吧。”
出了招贤馆,周瑜信步往东走,不远处有一间废弃的小寺庙,正好被县衙借来用作读书院,打扫干净后,请匠人来将小寺庙做了简单的修葺,周瑜走进去一看,虽不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倒也显得整整洁洁,清清爽爽。
裴玄带着几个文吏正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将在民间收集的旧桌椅整理齐整,再按照前小后大的原则将桌椅排列整齐,最前面放置一张大大的木台,木台后面的墙壁已经用细泥吐沫平整,再在上面涂上黑漆,颇像个黑板的样子。
周瑜走进来,“咦”地一声,问道:“裴公,这间房里的佛像你们搬去哪里了?”
裴玄见周瑜进来,忙过来说道:“不是搬,是请到了城外的归元寺里去了。毕竟,有佛像在这里的话,地方就显得狭促多了,教学也不太方便。归元寺的主持慧明方丈非常支持我们办学的举动,主动提出来将佛像请到他那里放置,而且,他还从他们寺庙的香火钱中捐出了二百贯铜钱,让我们读书馆添置些笔墨纸砚。”
周瑜听罢唏嘘不已,说道:“这兵荒马乱的,寺庙里的香火钱又能有多少呢,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啊。想不到慧明方丈竟是如此明理之人,改日我定当登门拜访。”
裴玄忙说道:“慧明方丈方才来过,还未走开,正在后面的佛殿里呢。”
裴玄的话音未落,就听一个响亮的声音传来:“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这位莫非就是居巢长周大人否?”
随着声音,一个中年僧人左手持佛珠,右手单掌立起走了进来,只见他中等身材,身穿土黄色僧袍,头顶剃得锃亮,慈眉善目,一副得道高僧的模样。
周瑜心知在东汉年间佛教方初传入境,据说永平七年,明帝夜梦金人飞行殿庭,明晨问于群臣。太史傅毅答说︰“西方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恐怕就是他”。帝就派遣中郎将蔡愔、秦景、博士王遵等十八人去西域,访求佛道。
永平十年蔡愔等于大月氏国遇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两人,并得佛像经卷,用白马驮着共还洛阳。汉明帝特为建立精舍给他们居住,称做白马寺。于是摩腾共法兰在寺里译出《四十二章经》。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到了东汉末年汉桓帝和汉灵帝的时代,记载才逐渐翔实,史料也逐渐丰富。其时西域的佛教学者相继来到中国,如安世高、安玄从安息来,支娄迦谶、支曜从月氏来,竺佛朔从天竺来,康孟祥从康居来。由此译事渐盛,法事也渐兴。
周瑜见那僧人走入屋内,便知道他便是归元寺的慧明方丈,见他向自己施礼,便回礼道:“在下周瑜,您就是慧明方丈?”
慧明回道:“贫僧正是慧明。”
周瑜微笑道:“这次读书馆的事情,麻烦大师许多,在此瑜多谢了!”
“哪里……哪里……”慧明谦虚道:“教书育人,关系到国家的根本,周大人有如此的见识,又愿意脚踏实地地做实事,贫僧方是十分地佩服呢。”
周瑜忙道:“过奖……过奖……”
裴玄在一旁对周瑜说道:“贤侄,慧明方丈是我的老友,我们经常在一起下棋谈经,你也不必生分啊,呵呵。”
周瑜闻言对慧明说道:“大师,你既和裴公如此熟悉,那我也不客气了。不知大师原籍何方?”
慧明沉声说道:“贫僧也不知啊。我自幼就被白马寺的安玄大师收养,从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也不知道自己的籍贯。”
“哦……”周瑜差点脱口说出“对不起”,忙道:“原来大师是从白马寺而来的高僧。”
“呵呵,高僧不敢当。青灯古刹,皈依我佛罢了。贫僧乃一闲人。”
“大师真是谦虚。极乐世界,下从地起,上至虚空,一切万物,皆放光明,不但人有光,连七宝、宫殿、楼阁、宝池、色树、莲花等等都放光,故极乐世界,不须日月,自然光明。如此美好的地方,我周瑜也是十分地向往呢。”
慧明脸上现惊讶之神色,说道:“想不到周大人对于佛经也有研究?”
周瑜忙道:“哪里谈得上研究,我只是……略懂。”
“呵呵,周大人过谦了,改日请务必赏光到小刹一坐。贫僧还有点事要办,先行告辞了。”慧明说罢,施了一个礼,飘飘然离去。
裴玄见慧明走远,对周瑜说道:“佛教的精义,复杂难懂,我虽和慧明方丈在一起经常讨论,但直到现在也没搞明白多少。比如说,天眼地方,这是自古以来就这么说的,可是慧明偏偏说地不是方的,是圆的,叫做地轮。你说如果这地是圆的,那我们还不该滚来滚去啊。”
周瑜哈哈大笑,对裴玄说道:“裴公,这地……确实是圆的。”
不顾裴玄在一旁抓耳挠腮地百想不通,周瑜问道:“裴公,现在招收了多少学生了?”
“嗐……”裴玄回过神来,说道:“昨日方贴出了告示,就有一百多人来报名,你想啊,管吃管住,还管学习,这是多好的事?今日来的人就更多了,目前为止计有三百多人了。”
周瑜问道:“这三百多人都是符合招生条件的么?”
裴玄拿出一叠厚厚的纸,回道:“这是登记的记录,这三百多人都是符合的,不符合的当场就回绝了。”
“好!”周瑜英俊的脸庞上浮上了笑容,说道:“这三百多人可是我们的宝贝啊,我们全都收下了。”
说罢,周瑜心中暗道:“乱世之中,必须得培养忠实于自己的人才,这些少年经过数年的学习,吃穿用学皆由我供给,将来对自己还不是感恩戴德?随着事业的发展,他们也都逐渐到了可以使用的年龄,可以独当一面,甚至挑大梁也是说不准的。这些人,不是宝贝是什么?”
昨晚开始下了场雷阵雨,今天又下了几场,感觉凉爽多了,酷热走得越远越好。

第六十三章 潘湾治水

庐江郡,居巢,潘湾。
潘湾位于居巢县城西约十里,整个村落大概有五百户、二千余人,也算得上是个大村落。
潘湾地处低洼,柘皋河从村边流过,一条低矮的河堤破破烂烂,勉强挡住了河水。
已经连续下了数日的雨,连绵的秋雨引起柘皋河河水上涨,不断地从河堤上翻腾而过,将潘湾变成了一个大池塘,房屋、田地均泡在了水中。
周瑜领着袁涣,带着十几个亲兵,来到潘湾一看,只见白茫茫的一片水面,潘湾的村民们将家中不多的家什搬到高处。没有了可以挡风避雨的房子,田地里的庄稼也被水泡得翘了辫子,村民们的脸上满是凄凄惶惶的神色。
周瑜见了,只觉心如刀绞一般。
下了马,周瑜来到众村民的中间,看见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正奋力地将被风雨吹落的一块篷布再次支起,周瑜忙走上前去帮忙。
那老者回头一看是个当官模样的人,不禁恨从中来,挥手示意不用周瑜帮忙。
袁涣一见,忙上前说道:“老人家,这位是我们居巢新上任的居巢长周瑜大人。”
那老者眼睛一翻,怪声道:“什么周大人,方大人,我不认识!”
袁涣有些气恼,说道:“老人家,周大人闻知这里发生了水灾,冒雨赶了十几里路过来看望大家的。”
那老者闻言方仔细打量了周瑜几眼,见周瑜英俊健美,满脸正气,全身已经湿透,发髻上不断有水珠滴落下来,心中的气不由消了几分。
周瑜这时站起身来,对着众人大声说道:“乡亲们,你们遭难啦!是不是年年都要遭受这样的水患?”
众人纷纷回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