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东周郎(草牛)-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得其一生之真传,在枪法上的造诣自是无人可比。便是童渊的大弟子张绣和二弟子张任,天性极高,却也无法在枪法技艺上高出赵云多少。
今日二人一战,也许将会载入史册!
二人唤过了坐骑之后,又斗了数十回合!适才马超的奋力一击,可谓是倾尽全力,虎头湛金枪在天际划过,带起一股狂风,隐隐夹着金铁之声,形成强劲的漩涡直逼赵云而去,便是身处场边观战的那些健硕的校尉,须发皆被吹起乱飘,脸色也是为之大变!
好一个赵云,不慌不忙,口中大喝一声:“开!”涯角枪硕大的枪头在气流漩涡中间急速点过,众人只听得耳畔“嘭嘭嘭”几声巨响,强大的气流漩涡竟是在赵云马前戛然而止!
众人轰然喝彩,马超也是微微一怔!纵横西凉数年,还没有人在他的这一击之下讨得好处,哪知在此就被赵云轻松化解!
事情还没有结束。赵云的涯角枪接着这个势头。毫无迟疑地刺向了马超的胸腹,枪尖上寒光闪闪,宛似一条正在吐着毒舌的大蛇,大口张开,就要把马超一口吞没!
遇到强悍的对手,反而激起了马超胸中漫天的豪气,他来不及仰天长啸,只是闷着一口气,身子一斜,虎头湛金枪急速回转。正正地击在赵云的枪杆上。
马超力大,巨大的冲击力自枪杆上传来,赵云差点拿捏不住,急迫间赵云暗运真气。涯角枪顺势一滑,将马超的枪力卸掉,不过,方才这一招,却是无法完成了!
“好”这时,周瑜大声喝彩着,长身而起,一边鼓掌一边朗声道,“今日之战,实令吾大开眼界!孟起强悍。子龙勇武,皆是当世之大英雄!若论枪法,世间能超越二位者,恐无人矣!”
说话间,周瑜已走近马超、赵云二人,继续道:“孟起,子龙,今日就如此罢!吾知你二人尚有余力,就是可怜了你们胯下的坐骑!”
众人闻言,皆笑了起来。他们明白,吴侯可不是心疼那几匹战马,而是心系马超、赵云二人,若是再斗下去,不小心伤了任何一方。那都是吴侯的巨大损失!
马超和赵云二人相视一笑,眼光中。皆是相互钦佩之色。
周瑜正色道:“按吾等先前约定,二位若是战平,便义结金兰,从此同生死共命运。择时不如撞时,子龙、孟起,就在此处摆设香案,结为兄弟如何?”
赵云、马超心中大喜,同声回道:“固所愿也,谨遵吴侯之命!”
随后,周瑜派人将预先准备好的香案、香坛、三牲祭品等物件在校场南侧摆放好,赵云、马超二人沐浴更衣之后,面朝南方,跪拜天地,接着,二人刺血饮酒,互换金兰谱,正式结为异姓兄弟。
金兰谱中文字,乃周瑜亲笔书写,为:“盖闻室满琴书,乐知心之交集;床联风雨,常把臂以言欢。是以席地班荆,衷肠宜吐,他山攻玉,声气相通,每观有序之雁行,时切附光于骥尾。某某等编开砚北,烛剪窗西,或笔下纵横,或理窥堂奥。青年握手,高谊共钦;白水旌心,管鲍之芳尘宜步。停云落月,隔河山而不爽斯盟,旧雨春风,历岁月而各坚其志。毋以名利相倾轧,毋以才德而骄矜。义结金兰,在今日既神明对誓,辉生竹林,愿他年当休戚相关。谨序。”
赵云年岁较马超为长,自此,马超便称呼赵云为“大哥”,而赵云称呼马超为“二弟”。二人既然已结拜,赵云身为周瑜靡下大将,而马超自然也不会再有他想。
二人结拜完毕,贾诩笑道左右道:“自此,西凉安矣。”
这时,突然有一名十岁左右的盛装少年快步走到马超身边,拉着他那宽大的衣袖道:“马将军,你的枪法好,须得教我!”
众人定睛一看,那少年不是别人,正是周瑜的长子周循,十岁的他已经长成了小大人的模样,体格健壮,五官融合了周瑜和邓渝的优点,更显俊朗。
在前些日子里,周瑜多次设家宴招待马超,他自是见过周循,知道周循自幼习武,在枪法上颇见功力,教导周循的人便是赵云。今日听周循如此说,马超倒是笑了,他看了看周瑜,又看了看赵云,便干脆地应允道:“好罢!我便在秣陵多待上数月,教你不敢说,互相切磋切磋罢。”
赵云与周瑜一家关系都较密切,教习周瑜枪法也有数年,相互间很是熟悉,见此情景便走上前来,笑着对周循道:“有孟起教你,将来纵横天下,你便是无敌了!”
得了马超的许诺,周循异常高兴,一双大眼里光芒闪烁,乐道:“纵横天下不奢望,久闻凉州风情独特,马叔父若是能带我一游,此生足矣!”
马超顿时喜欢上了性格直爽的周循,也暗暗赞叹将门之中有虎子,看周循天资上佳,加之多位名师指导,他日在武学上的成就,恐无人可比。
这时,周循从众人身后拉过一名五六岁的男孩,认真地对马超道:“马叔父,你就一并将枪法也传授给我弟弟吧。”
那男孩正是周瑜与小乔所生的二子周胤,时年五岁,与周循不同,他的身材显得单薄了许多,面庞五官像极了小乔,异常地清秀。闻听周循此话,周胤却缩回了手,翘着嘴道:“我不喜打打杀杀,哥哥要学,你自己学了便是。我喜欢与妹妹一起,弹琴作画。”
周循还待要拉住周胤,周胤却跑远了,周循哼了一声,脆声道:“男儿就该在沙场上见真章,弹琴作画,能有啥出息?”
周瑜哈哈一笑,拉住周循的手道:“循儿,人各有志,你喜欢习武,胤儿喜欢习文,两样都不错!待你们再大些,你也要习文,他呢,也要习武,文武兼修,方是真男儿!”

第五百七十三章 攻占邺城

天气渐暖,正是花开娇艳的时候,秣陵城外,一行人踏青归来,马蹄上还裹着薄薄的一层泥土。
看守城门的校尉远远望见他们,便领着十余名士卒恭敬地侯在路旁,神色之中,仰慕的成分居多。一行人之中,居中的那位身披白色轻衣,剑眉朗目,于风流倜傥之外,威严之色却是甚浓。
白衣人向着城门校尉微微颔首,减慢了马速,缓缓地通过了城门。如今的秣陵城繁华富庶,来来往往的行人极多,朝廷早已下了严令,除非紧急军情,所有车马均不得高速行走,以免伤了百姓。
待那一行人渐渐走远,城门校尉方松了一口气,低声对左右道:“自两年前天子晋吴侯为吴王以来,国力日强,而吴王亲民之风始终未变,轻车简从,生活也不奢华,这……真是天下百姓之福啊……”
一干守城的士卒皆是江东六郡人士,经历了战乱之后,家也都安在了秣陵,这些年日渐安定、富庶的生活令他们很有幸福感,闻言个个点头,纷纷回道:“那可不……且不论天下百姓,便是咱们江东数百万父老,哪一家不设香坛为吴王祈福?……这天下,没了天子倒也没什么,没了吴王,咱们百姓也不知要多受多少苦!”
那校尉前面听得还在频频点头,听到最后,终于忍不住把脸一沉,斥骂道:“此等犯上作乱之语。也是你们乱说的?小心你们的脑袋!给我守门去!”
待一众士卒走远。那校尉方才绷着的脸方才松了下来,低着头粗声说了一句:“老子跟着吴王厮杀了五六年,难道不希望他取代那个体弱多病的天子?也不知道吴王到底是怎么想的……”
随后,那校尉手扶刀把,慢慢地往城门方向走去,刚走几步,一阵急骤的马蹄声突然出现在他的耳中,校尉急速转身,手搭凉棚,就在远处的官道上。尘烟弥漫,三骑快马悠忽间自其中穿出,直奔秣陵城而来!
三骑快马之上,俯身策马狂奔的是三名身材健硕的汉子。身披轻衣,胸前印有一块圆形标记,上书一个大大的“驿”字,校尉守卫城门多年,早知这是远方有紧急军情通过设在各地的驿站传了回来,忙高声下令道:“有急报!有急报!速速拦开行人!”
未过多久,一封火漆封好的急报就到了周瑜手上,周瑜方自踏青归来,打开急报匆匆一看,不由得大喜。忙命人去请贾诩、诸葛瑾等人前来议事。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看完急报,贾诩脸带笑容,拱手贺喜。
周瑜心情愉悦,笑着回道:“以驿站来传递军情,速度确是甚快!高顺将军的急报自河北发出,方才两日多些,便已传了回来!如此甚好!孤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此好消息!”
诸葛瑾笑道:“按主公之策,以高顺将军统帅之能,得此喜讯早晚而已!如今邺城已下,袁谭又攻取了甘陵、渤海、河间、安平等地。袁尚根基尽失,仅率少数残兵散卒败走故安,他只能投袁熙去了!冀州乃河北之本,得归主公,再取幽并。易如反掌也!”
周瑜点头道:“支援袁谭,令其与袁尚兄弟相攻。乃与诸位商定之策,令我军以少量的伤亡便得了邺城!诸位皆有功劳!高顺将军统兵作战自是不论,孔明坐镇黎阳,安抚百姓、调运粮草,竟是井井有条,丝毫不乱,实乃大才也,此后还当重用!”
诸葛亮是诸葛瑾之弟,现任黎阳太守,被周瑜夸赞,诸葛瑾心里也是十分受用,代诸葛亮谢了一番。这时贾诩忽道:“主公,于巴蜀布局和河北战事之外,军中各部皆已休养充分,可谓是兵精粮足,此番可发兵北上,横扫幽并,一举消灭袁氏兄弟!”
诸葛瑾也符合道:“吾也是此等想!袁谭性刚好杀,狼视虎步,必不是诚心归附,当一并除之!”
周瑜“嗯”了一声,道:“孤唤几位来,正要商议此事。据精武卫密报,袁谭一直在暗中准备,随时会举反旗,我军占了邺城,更会加速他的反叛!好在高顺将军已有察觉,其属下各营也都做了些准备,不担心袁谭突然发难会造成大的损失,然我军也须早做准备!”
“除了袁谭,去了后顾之忧,我军方可大举北上,攻略幽州,为防并州高干,先派出人马守住要隘便是。南舟北马,河北之地适合骑兵奔袭,孤有意派子龙将军领飓风营即刻出兵,广陵营、江都营、泰山营、庐江营四部随后集结北上,诸位意下若何?”
贾诩呵呵笑道:“子龙将军之飓风营如今可是厉害得紧!西凉最优良的马种已引入江东,单单是重甲骑兵,便已达到了两千人!从各营选拔的精锐轻骑兵更是近两万,他们一旦到了河北,便是袁谭、袁尚、袁熙兄弟携手,也难以对抗!”
诸葛瑾补充道:“正是!便是广陵营、江都营、泰山营、庐江营四部这六万人,也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兵居多,军中将校多在潜龙院轮训,于指挥、调度、合作、分兵等方面都有进步!如此强将悍卒,怎么会拿不下幽并?”
周瑜微微低了下声音,道:“无论如何……作战,总是要死人的,希望今后这样的战事越少越好!如今无论是荆州、扬州、交州、还是中原腹地的兖州、豫州、青州,休养生息都已超过了三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待荡平河北,距离天下安宁的日子就不远了!”
天佑七年三月,高顺领兵围攻邺城,月余之后,袁尚仅领千余残兵突围而出,投奔袁熙。审配集合全部力量再死守三日,其侄审荣开东门投降,审配被俘,悍不畏死,亦不愿投顺,遂自刎于狱中。
袁谭攻取甘陵、渤海、河间、安平等地后,吞并袁尚残众,吞兵龙凑,举起反旗,意图独占冀州。高顺初时率众休整,以黄忠之忠义营守待赵云之飓风营赶到后,合兵攻打袁谭。
p

第五百七十四章 袁谭身死

袁谭与袁尚兄弟相残之举,早已令其部下心寒,龙凑驻军看似兵多且战力不弱,实则军心涣散,无人肯替袁谭卖命。高顺一攻便得手,破了龙凑城,袁谭快速退往平原。高顺丝毫也不放松,领军继续攻打平原,袁谭不敌,再度逃往南皮。
南皮城下,旌旗招展,铁戈成林,数万精锐的江东军已经南皮城围得铁通也似。高顺大营之中,一名身穿青衫的中年文士面色平静地掀开高顺大帐的帘门,昂首而入。高顺正俯身在看地图,见了那人喜道:“子经,你回来了?此行定不易,快些坐!快些坐!”
那人名叫牵招,字子经,安平关津人,十余岁时从同县人乐隐求学,乐隐投车骑将军何苗为长史,牵招同往为其部下。董卓之乱中,何苗、乐隐被乱兵所害,牵招与乐隐门生史路等人,冒着危险收敛乐隐尸体,载其还乡。道遇山贼,史路等皆四散逃走,牵招垂泪恳求,山贼觉得他是个有义之人,放他离去,由此牵招声名鹊起。
后牵招被冀州牧袁绍辟为从事,兼领乌丸突骑,时有袁绍近臣犯法,牵招先斩后奏,袁绍虽未怪罪,然此后不加重用。袁绍死后,牵招受袁尚之命奔走上党,为其筹措军粮,为并州牧高干所欣赏。后袁尚败走中山,牵招劝高干依山河之险,兵精粮足,收留袁尚,合力抵抗江东军,然高干忌惮袁尚,恐其来并州之后夺自己之权。便不听从,反欲加害牵招,牵招得讯偷偷潜去,后投入高顺帐下。被倚为左右手。
牵招坐定后,向高顺拱拱手,淡定地回道:“此去柳城,幸不辱命。乌桓峭王正欲集结五千突骑救援南皮,被吾所劝,已不会再派兵来了。”
高顺大喜,起身冲着牵招深深一礼,道:“柳城乌桓。素来为袁氏所用,是我军向北进军的一大忧患,今日不援袁谭,想来已是决心脱离袁氏。他日必可成我军一大助力,子经先生之功,实在不小!”
牵招亦起身回礼道:“吾之职责,何言大功?实不相瞒,吾见乌桓峭王之时。辽东太守公孙康亦派使者韩忠赍印绶于峭王,峭王设宴款待我等,席间韩忠狂妄自大,言道。我主佣兵百万,又有扶馀、濊貊为我所用。当今形势,强者为王。周瑜算得了什么呢!”
高顺笑道:“子经必当反击!”
牵招点头道:“吾心头气愤,起身呵斥韩忠道,周公明哲,辅佐天子,伐叛柔服,天下安宁,你君臣愚妄奸诈,今恃险远,违背王命,今当正法,何敢轻慢诋毁大人!说罢,吾冲上前去,将韩忠按倒在地,拔刀欲砍,峭王一众惊恐,劝吾息怒,左右皆失色。吾乃还坐席,为峭王等分析形势。众皆下席拜跪。”
高顺眼中满是激赏之色,夸赞道:“子经一身都是胆也!”
这时,赵云大步走入帐内,冲着高顺、牵招抱拳道:“将军、子经先生,城内守军似有突围之迹象!”
高顺闻言,领着赵云、牵招大步迈出营帐,登上望楼,果见城内守兵有异动,隐隐还有打斗声传出,高顺对赵云点头道:“想来袁谭发觉了其部将欲投我军之举,正在内杠,此乃破敌之良机!传我军令,各部立刻开始攻城!子龙将军”
赵云抱拳回道:“末将在!”
高顺脸色沉静,低声道:“你领重甲骑兵埋伏于南门外,袁谭若是突围,必走此处!”
牵招有些不解,问道:“将军,袁谭若要逃命,往北去方是正途,他怎会反而出南门?”
高顺呵呵笑道:“袁谭阵仗经验丰富,他早已料到我军会判断他出北门,故会反其道而行之,子龙,你去南门外,必会等到他!”
一个时辰之后,南皮城的南门突然大开,袁谭领着其心腹纵马杀出,穿透了江东军的围追堵截,策马狂奔。
攸忽之间,一支黑黝黝的铁甲重骑出现在袁谭的视线之中,阻住了他们的去路,阳光从他们的铁甲上反射回来,都是冰冷的杀气。
袁谭心中大惊,然而,此刻他们便是想要回头也来不及了,飞快的马速已经将他们带到了距铁甲重骑不足三百步之处!
赵云嘴角噙着几丝冷笑,在他们看来,袁谭这几百轻甲骑士,就是砧板上的肉、锅里的鱼一般,拿下他们还不是易如反掌?
轻轻落下铁制的面罩,只露出一双凌厉的眼睛,赵云将手中巨大的骑枪低低前压,沉声道:“给我杀!”
一个时辰之后,袁谭的人头已呈在高顺的眼前,高顺微微闭目,低声道:“也算是名门之后,竟落得如此下场!传我命令,将其好生安葬。”
南皮一役,袁谭最后的势力被消灭殆尽,他本人则死于飓风重骑的践踏之下。自此,沃野千里的冀州不再属于袁氏。
袁谭被安葬的时候,在幽州治所蓟县,袁熙正在安抚前来投靠的袁尚。
“二哥,兄弟我丢了祖业,实在是无颜来见啊”袁尚的眼中泪光盈然,但他强忍着没有让眼泪掉下来。
袁熙脸色有些凄然,早就退出继承人竞争的他,早已没了雄心壮志,能安稳地守住幽州便是他最大的寄望。在袁谭与袁尚争夺冀州地盘时,他坚定地站在了袁尚的一边,血浓于水,他与袁尚毕竟是同母所生,相较之,袁谭就要差了一些。
但是袁熙没有料到,袁谭居然忘了父亲的仇恨,卑颜屈膝地讨得了江东军的援助,得了援助之后咸鱼翻身,与袁尚杀了个难解难分,将一个好端端的冀州弄得人心离散,百业凋零,最后被江东军大将高顺偷袭得手,不仅是袁尚丢了邺城,只得来投自己,便是袁谭试图与江东军翻脸,却也落了个兵败身死的下场!
袁家,何至于落到此等地步!
“三弟尽管放宽心,江东军的势力还不敢伸到我幽州来!我已安排了一处宽敞的宅院,你们好生休息吧!反攻冀州之事暂且不议,幽州近期乱事频繁,先安定好局势再说罢……”袁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