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东周郎(草牛)-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知己。
现在的周瑜还要韬光养晦,还不宜和曹公然对抗,特别是他以天子的名义下的诏命。周瑜很爽快地接受了南乡侯的爵位,上表谢恩,还让前来秣陵宣旨的私带了不少的江南特产回去,以贡奉天子。
周瑜还单独给曹写了一封信,对他的支持表示感谢,并表态,袁术是汉室的叛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他一定尽起江南之兵,攻破寿春,以扬汉室之威。
事实上,周瑜依旧采取旁观的态度,先让曹和袁术火并一场吧。
最近的阶段,周瑜最主要的工作是加强内政,改善民生。效果也是显著的,粮食产量节节提高,境内的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秣陵藏书院、各地招贤馆、学堂源源不断地提供着优秀的学子进入各级官府,矿业开采、冶金、盐业的规模也都在继续地扩大中,各郡县的手工业和商业越来越发达了,特别是秣陵成为了整个江南的中心,凭借着便捷的交通和水运优势,各地商贾云集,全国各地的货物均在此流通,极大地刺激了商业的发展。
按照周瑜的测算,只要再过三年,江东六郡就可做到与冀州同样的富庶,再过十年,就是袁绍治下的冀、青、幽、并四州加在一起,经济总量也比不过江南,也只能望南兴叹了。到那时,有了雄厚的财力和充足的人口作为后盾,如犁庭扫穴一般,挥军平定中原,横扫漠北,荡平西凉,攻取益州,自是不在话下。
这是周瑜的如意算盘,但其它的诸侯怎么会眼睁睁地看着他发展壮大而不采取措施呢?
周瑜的近邻荆州牧刘表自然是看得最为清楚的一个,也是最寝食难安的一个。特别是周瑜攻占了江夏、桂阳二郡后,刘表大为恼火,这两个郡的丢失,时常让刘表如鲠在喉,发誓不夺回绝不罢休。

第三百九十一章 救援桂阳

果然,刘表趁着周瑜不备之时发力了。
建安元年十一月,北方的那场大雪到了荆州南部便烟消云散了,刘表暗中集结三万大军,由其从子刘磐率领,重新启用了大将黄忠,突袭曲江,拉开了进攻桂阳郡的序幕。
驻守在桂阳郡的是太史慈所部信义营一万两千人,以及在桂阳太守赵范管理下的数千郡县兵。此时,在周瑜的主持下,太史慈已经迎娶了赵范寡居的嫂子樊氏,樊氏是个知书达理的女子,温柔体贴,对太史慈照顾有加,二人恩恩爱爱,令人羡慕。因为这个缘故,赵范对周瑜的态度也开始转为积极,忠诚度大为提高。
得到敌军入侵的消息后,太史慈一面迅速召集人马前往曲江迎敌,一面派人以加急快马将最新的消息呈报给周瑜。
得到太史慈的急报,周瑜不禁吃了一惊。目前他手头上的兵力,除去用于各地守备的,机动兵力有一半在交州,由鲁肃指挥着,正在寻找时机进攻交趾。另外的兵力,周瑜在暗中集结,准备待曹与袁术战后,出其不意地攻打寿春。
想不到刘表居然抢先发动,不顾初冬的季节里运粮和行军的不便,看来真的不可小窥刘表,小窥荆州军的实力啊。
周瑜正拿着军报在沉思时,贾诩得到情报,便急匆匆地赶来了,见到周瑜,贾诩拱手道:“见过主公。”
周瑜也不客套,直接问道:“文和先生,刘表偷袭桂阳,此举打乱了我军步骤,你看该如何应对?”
贾诩手捻短须,微闭双目道:“我在路上也在想着这个问题,如今各地驻军略显不足,既要防备徐州刘备、淮南袁术,还要巩固江防、海防,剿灭**、海盗、山匪,是无法抽出大量的兵力了。从地理位置上看,唯有豫章郡最近,但是……”
周瑜接道:“文和先生担心一旦豫章我军调动,江陵的荆州军便会顺江而下,威胁豫章、江夏二郡,是么?”
贾诩点头道:“然也。在豫章郡我军只有高顺将军所部陷阵营一万五千人驻扎在柴桑,江夏营水军一万人分别由张虎、陈生二位将军统领驻守在柴桑水营和三江口。他们的人马主要是防范江陵和襄阳敌军的,不可轻易调动。”
周瑜微笑道:“文和先生忘了,华歆可是在南昌有屯田兵两万人。”
贾诩哈哈一笑,道:“主公莫以为我贾诩老了,子鱼先生的两万人马我怎么会忘。只是……屯田兵的战斗力较之正规部队要差一截,子鱼先生的主张一向是重农非战,以文德教化为先,他练出来的士兵,我倒真不敢指望。”
周瑜点了点头,道:“我和你想的是一样的。原先用子鱼统领屯田兵,是看重他在豫章郡的影响力,可以安抚民心,再说他虽非武将,参谋军事还是有一套的。如今随着局势的变化,需得要调整一下了。”
贾诩眼中狡黠的目光一闪,低声道:“我有一策。不知主公愿听否?”
周瑜忙道:“文和先生尽请直言。”
贾诩慢慢地说道:“自仲谋率众来投,主公厚待之,让其参与核心事务,不把他当外人。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啊。豫州军精悍勇猛,程普、韩当、黄盖等将领们又对孙氏忠心耿耿,宜早日让其归心。”
周瑜闻言皱了皱眉头,贾诩不愧有知人之能,孙权可是自己的一块心病,解决得好,豫州军融入江东军,实力大为增长。解决得不好,抱成一团的豫州军将会是一块坚硬的骨头,让自己消化不良,徒然消耗自己的实力。
周瑜也知道,孙权虽然不似孙策那样天纵英才,却也是胸有丘壑、沉稳有道的人,成就王霸之业的梦想,不能说他还没有。眼下只是形势所迫,让他不得已率众投奔自己,内心中到底是如何想的,是否心悦诚服甚至死心塌地,那还是很难说的。
如今孙权等人归附已有一段时间,军心人心初定,确实是可以考虑进行一些调整了。
想到此,周瑜沉声对贾诩道:“文和先生之虑确有道理。只是此事一不宜过急,二不宜动作过大,刚开始,只能是局部的调整。”
贾诩点点头,回道:“明白。眼下最急的是派兵救援子义将军,主公可令华歆迅速起兵,统领两万人马赶赴桂阳。同时,以华歆军中无大将为由,紧急调用合肥豫州营的将领,事后,可以留在当地听用。”
周瑜在屋内来回踱步,沉吟了片刻,果断道:“听先生的。”
随后,周瑜立即让诸葛瑾给太史慈回信,此刻曲江已失,令太史慈坚守临武,扼住荆州军南下的通道,千万不可轻敌,中了敌人的埋伏,临武城决不可失。
同时,周瑜下令给在南昌进行军屯的华歆,令他得到命令后一日内便起兵救援桂阳,后续的粮草物资由豫章太守张纮负责供应。大军到了桂阳后,听从太史慈的调度指挥,华歆负责出谋划策。待战事结束后,调任华歆为零陵太守,暂到秣陵工作。
周瑜又令人请孙权过来,将目前的困难详详细细地分析了一番,提出调用豫州营的韩当和朱治二将到桂阳,分别统领一万南昌军屯兵,听从太史慈的将令。战事结束后,考虑到华歆的调任,拟派朱治继续在南昌屯兵,以加强军士的训练。
孙权是个城府很深的人,于他来说,继承父兄遗志,成就一方霸业是他内心深处的秘密。但他无奈之下率众投奔周瑜以来,周瑜不仅委以扬州别驾从事这样的高位,实际上也从未把他当外人,所有的军机大事都让他参与决策,而且很是尊重他的意见,这让孙权感到很是受用。
以孙权这样小小的年纪,阅历不深,威望不足,且又不是当初一起同甘共苦的骨干,就担此大任,周瑜的很多手下都不服气,背后也会传些冷言冷语,周瑜听到后,都很严厉地批评了他们。这也让孙权感到很温暖。

第三百九十二章 白衣仙子

周瑜和孙策本就亲如兄弟,他待孙权也如同兄弟,无微不至地关怀着他。如今周瑜不仅在自己的宅院旁新建了一处大宅,让孙夫人、孙权一家人居住,时常问候,把孙夫人也当做自己的母亲一般,他还让人把大乔母子从乔庄接到孙宅,派人精心伺候,认孙策之子孙绍为义子,与周循一样视为己出。
这些都让孙权的内心在慢慢感化,慢慢转变,雄霸之心渐渐被温情和信任所消磨。
现在周瑜提出的方案,合情合理,毫不过分,在充分考虑了豫州军诸人的利益后,还如此尊重自己,和自己协商,孙权纵是有心反对,却也提不出什么反对的理由了。
二人商议完毕后,孙权走出屋门,见到有零零星星的雪花自天穹间飘落,眼神不禁黯淡了下去。孙权心中暗道:“孙权啊孙权,自从当日做出投奔江东的决定后,就该想到最终会是这个结局……不能自成一方霸主,能辅佐明公成就称霸天下的大业是不是也算不错呢……”
临武城,依山势而建。因为它扼守着自曲江南下郴县的交通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刘磐和黄忠挥军攻下曲江后,即刻进兵临武。哪知太史慈出兵神速,抢先一步进入城中,加固了城防,刘磐挥军急攻了三日,也未能有一兵一卒登上城头。
太史慈的信义营将士,原本都是他收拢的刘繇靡下旧部,都是正规部队,经过桂阳之战以及后续的整顿和训练,太史慈把信义营打造成为了一支军纪严明、战斗力强悍的部队,虽然只有一万两千人,较之刘磐的三万人要少许多,但若是和刘磐的军队摆开阵势对决,胜负尚在两可之间。
临武城内,很多征召的青壮百姓正在忙忙碌碌着,不停地将箭矢、滚木、礌石,甚至还有滚烫的热水抬上城墙去。荆州军的新一轮攻击刚刚结束,他们得赶紧给城墙上的守军送去军资,以应付敌军下一轮的进攻。
城墙上,眼见方才攻城的荆州军如潮水一般退去,太史慈按剑屹立在城楼之上,下令让方才承担防守任务的一营将士们下去休息,调另一营休整好的将士上来防守。
小小的临武县城周长不过五里,有三千人上城防守足矣,太史慈便将信义营中各部军士为四个团,留一个团做预备军,另三个团轮流上城防守,一来可以让将士们及时得到休息,每一次反击荆州军攻击的都是精力充沛的将士,二来可以迅速救治伤员,减少伤亡的数量,提振士气。当一个士兵知道他受伤后可以得到及时的救治,作战时的信心和勇气便会增加很多,给敌军的杀伤自然也会大很多。
城墙上的守军陆陆续续地走下来,走在最前面的是抬着伤兵的士卒,在他们用树枝和藤草编扎而成的担架上,在方才的战斗中受伤的士兵用充满期待的目光看着前方。下了城墙不远,便有一处素净的屋宅,门口挂着一面白色的旗帜,上面绣有一幅由三片绿色的椭圆形树叶组合而成的图案,那正是周瑜亲自给女兵营设计的标识。
参与救治伤兵的是女兵营的一部。邓渝自怀孕、生产之后,安心在家中抚养幼子,女兵营的统领变更为邓婵。在太史慈出兵之前,邓婵主动提出为及时地救治伤员,应该由女兵营派出部分人员随军行动,不足人员可以在当地招募。
周瑜觉得邓婵的建议很好,只是觉得长途的行军会让女兵营的将士们很辛苦,水土不服、战场厮杀都会给她们带来生命温危险,心中有些不忍。周瑜便叮嘱太史慈一定要照顾好这些好姑娘,尽量给她们创造好些的住宿、饮食和行军条件。
伤兵们刚一抬入屋宅中,便有一名身穿白衣、身材清瘦的年轻女子迎了上来,她非常精干地指挥着士卒将担架放在指定的地方,又安排手拿木盆、棉布、止血药物的女兵进行医治。一时间,屋宅内又开始忙碌起来,身穿白衣的女兵们进进出出,细心地为伤员们清洗伤口、包扎伤口,还不时地温言宽慰,以女性独有的温柔来抚慰伤兵们的心灵。
此人便是邓婵派出来的女兵营都尉,名叫朱红。朱红本是青州东莱人,和太史慈是同乡,因为当地黄巾军的暴*,她的父亲和哥哥都被协裹进了黄巾军的队伍,生死不明。母亲在家中苦等,每夜垂泪,终于病重,她们无钱医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母亲撒手西去,留下了她和只有八岁的弟弟。
时年蝗灾肆虐,田中所种皆无所得,无奈之下,朱红只好带着年幼的弟弟,随着村中的老人一起南下,寻找可以栖身的地方。她们一路乞讨到了江南,正遇上周瑜攻打刘繇的战争结束,官府划出大量的无主荒田,招募流民进行屯田。朱红便随着村人一起加入了屯田的队伍,但她乃一介女流,体弱少力,哪里有力气耕种田地。
一日朱红入城,正好看到女兵营在招募女兵,看到那些骑在马上奔驰自如的女兵,一个个衣着鲜亮,英姿飒爽,朱红的心砰然而动。她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女兵营,将弟弟寄养在一名亲戚家中。以朱红的军饷,只需拿出一小部分即刻满足弟弟的全部生活费用。这样,她还慢慢积攒了一些钱财,准备过两年嫁人时购置一些物件作为自己的嫁妆。
接到邓婵的命令,朱红率着手下五十人跟随太史慈到了桂阳,一路上携带的药物发挥了很大作用,数百名喝了路途中不洁之水的士卒得到了及时的医治。
进入桂阳之后,朱红感到五十人为一万两千人服务数量太少,便和太史慈商定,在郴县再行招募五十名女兵,又临时雇请了几名当地的郎中,为大家培训用药方面的知识。
女兵营人数虽少,但是在稳定军心方面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如今,太史慈感觉到自己的部队已经离不开她们了。她们在救治伤员时身穿白衣,在伤员们的心中,她们就翩翩如白衣仙子一般。

第三百九十三章 生擒刘磐

临武城守了四日,眼见荆州军的攻击一波弱于一波,太史慈决定抓住战机,率兵出城挑战,准备再挫一挫敌军的士气。
刘磐正在大帐内烦闷着,没想到太史慈来得这么快,临武不下,何谈攻占桂阳?如果从别处绕道,要多花十余天的时间不说,道路崎岖难行,徒耗粮草,还会降低将士们的士气。
突然传来的击鼓声,让刘磐不由得精神一振,忙叫过侍卫问清情况,原来是敌军主将太史慈主动率兵出城挑战,正在营前叫阵。黄忠见状,不愿见敌军嚣张,已经带兵出营应战了。
刘磐大喜,乌龟缩回壳内就很难打痛它,太史慈龟缩在城内,凭借城墙进行防守,让己军白白折损兵力,想不到他居然主动领军出了城,莫非是他的粮草不足,想要战决?还是见我军疲惫,趁机来捞点便宜?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刘磐也顾不得那么多,听说黄忠已经领军出战了,便也兴冲冲地拿起镔铁长矛,披挂整齐,翻身上马,领着自己的亲卫队疾驰出了营门。
等刘磐率人到了营外,便看见不远处的一块空旷之地上,有两人两马正斗作一团,其中一人双臂较平常人长出一截,身材壮硕,正是自己靡下的大将黄忠。另一人比黄忠略高一些,双臂舒展,身手矫健,下巴上一幅长长的胡须显然是精心打理过的,长而不厚,油光水亮,应是敌方主将太史慈。
刘磐的一身武艺也是相当了得,粗看之下,便看出了门道。太史慈使的是一杆铁枪,伸缩如蛇般灵动,锋利的枪头分为三个枪刃,寒光闪处,足可夺人心魄。黄忠的掌中是一杆厚重的大刀,舞得虎虎生风,激荡的刀风扫得太史慈的美髯左右飘动。
从对战双方的声势上来看,黄忠略占上风,然刘磐看出,在百合之内,二人可平分秋色,战个平手,百合之外,以太史慈枪法之精妙,黄忠恐不是其敌手。
想到此,刘磐纵马而出,挺枪高喊道:“汉升将军请先歇,待我来会会此人”
黄忠正与太史慈杀得难解难分,他本以为凭借着自己的武力,曾打遍荆州无敌手,怎么会败在周瑜的一员偏将手下?谁知他与太史慈战得越久,就越感到自己对局面的失控,他面对的,彷佛是一个巨大的漩涡,正在慢慢慢慢地把自己吸进去,再也无法退出。他只得拼尽全力去抗争。这时,黄忠的脑海中突然出现了一个人的身影,那人帅气儒雅,武功却是震世骇俗,曾在潜县将自己生擒,不过他没有杀自己,而是将自己礼送回营。不用说,那人正是周瑜。
正在这时,刘磐挺枪加入战团,将黄忠替换了下去,这才让他长长地出了口气。
太史慈交手之下,也知道黄忠的武艺是一流高手,自己不使出十成的功力还打不过他。不过,太史慈也不敢伤了黄忠,因为周瑜曾跟他说过,黄汉升是不可多得的大将,宜收服万不可杀之。太史慈和黄忠打得正酣时,突见一员年轻将领策马过来,代替了黄忠和自己对战,太史慈冷哼一声,策马后退几步,冷然道:“你是何人?我太史慈不杀五名之将”
刘磐哈哈笑道:“好一个太史慈,果然够勇够胆告诉你,某便是襄阳刘磐,今**来领教领教我的枪法吧”
太史慈大怒,挺枪上前,与刘磐战在一处。二人枪来矛往,旗鼓相当,百合之后,仍然不分胜负。“想不到荆州军中还有此等勇猛之将”,太史慈心中暗想,“还是用我擅长的弓箭来打败他把”
随后,太史慈故意卖了个破绽,露出右肋下的空当。刘磐一见大喜,掌中长矛如毒蛇一般疾刺而来,太史慈“哎呀”大叫一声,急忙侧身躲过这一刺,这样一来,他的枪法已,无法继续攻击,便只能勒转马头,往左侧跑去。
“哪里走”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