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东周郎(草牛)-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面的船队直冲了过去。

第三百七十三章 水军蒋钦

“嗬~~哈~~”、“嗨~~哈~~”,两支小船队终于面对面地碰撞再一起,走舸上的军士们放下刀剑,取出船板上的长矛和长戟,各自挥舞着开始格斗。刹那间,枪影交错,戟影重重,兵刃的撞击声不绝于耳,呼喝声、喊杀声震耳欲聋。
船速很快,双方的军士只格斗了两三个回合,两支船队便交错开来。
待两支船队各自调转船头,再次列好队后,站立在船板上的军士将长枪、长矛放下,口衔钢刀,纷纷跃入水中,向着对面快速地游去,随即双方在水中打斗起来。
这些军士皆是蒋钦从各营精心挑选的精锐,体格健壮,肌肉虬张,水性也都相当精熟,人在水中灵动如蛟龙,下潜、踩水、转身、跳跃皆一气呵成。看到这精彩的一幕,一些没见过水战的文职官员看得目摇神驰,赞叹不已。
小型船队的对战演练过后,便是大型船队的布阵演练。随着站立在高台上的蒋钦手中五色旗的不时变换,配合以号角声的变化,数百艘大型艨艟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时而排列得整整齐齐,时而列成大雁展翅的阵型,时而变换为箭矢阵型,相互间配合默契,进退有序,在旁人看来,数百艘战船在蒋钦的指挥下,如臂使指,都不由得惊叹不已。
演练结束后,周瑜拉着蒋钦的手,呵呵笑道:“今日的公奕已非昔日的公奕,勇猛不减当日,行军布阵更显成熟。你属下的水军,已是锦帆军中的精锐”
蒋钦有些不好意思,抱拳回道:“多谢主公夸赞。钦唯一心一意操练水军而已,谈不上什么功劳。若论水军的精锐,兴霸都督的部下那可是强我百倍,就是逍遥津的丁少将军所部,那也是厉害得紧哪。”
周瑜哈哈一笑,道:“你要是再算上三江口的水军,说他们也比你部厉害,那你可就在锦帆军中落后了哦。”
蒋钦凛然道:“近读兵书,了解了知耻而后勇的道理,别的不敢说,奋力追赶,超越他们,我蒋钦绝不会腿软我江东水军,伴主公逐鹿中原,方是我毕生所愿”
周瑜满意地拍了拍蒋钦的肩膀,笑道:“莫急,莫急~~以后有的是机会。不光是中原,我们水军的舞台还可以扩展到广阔无垠的大海上,在南海一带,有许多番外之国,物产丰富,仰慕天国,正等着你们去开拓海疆呢。”
蒋钦听了自是大喜,当即摩拳擦掌表示要率领所部到海上去训练训练,以适应海上的风浪。二人正说话间,周瑜的侍卫送上来一封信报,周瑜展开一看,不由得将目光投向了长江对岸,宽阔的大江水在不停地向东奔涌,远处即是徐州的广陵郡。陈珪陈登父子投靠了刘备,其实力大增,朝廷又正式封刘备为镇东将军、徐州牧、宜城亭侯,显然是为了牵制袁术和自己。
刘备到底是历史上的枭雄,只要有合适的机会,便会抓住,进而蓬勃发展。在周瑜的心目中,一直把曹操当做是第一大对手,如今刘备的崛起,倒让周瑜对他也开始刮目相看了。
“是不是该联刘抗曹呢?和历史上一样?”周瑜想得出神,喃喃自语道。
蒋钦在一旁听得明白,忍不住问道:“什么联刘抗曹?主公的意思是?”
周瑜猛然一惊,听得蒋钦的话,便对他诡秘地一笑,道:“此……天机不可泄漏也。”
夕阳西下,整个合浦城都被笼罩在一大团橘红色的霞光中,鲁肃独自站在城楼之上,望着天边灿烂如花、变化万端的晚霞出神。自从春季开展对合浦郡的作战以来,战事出乎意料地顺利,敌军不仅数量少,武器装备也差,军无斗志,一战即溃,不出一个月,鲁肃的大军便占据了整个合浦郡,合浦太守士壹早就带着多年积攒的金银细软在亲卫的护送下自海路逃往交趾去了。
不仅如此,在锦帆军一部的支援下,先锋祖郎的部队渡过宽达四十里的海峡,趁势进军朱崖洲,势若破竹,将当地的驻军打得屁滚尿流,已经占据了重镇文昌。
对这样的局面出现,鲁肃早有所料,经过一个冬季的蛰伏,他派出的多路暗探发回了很多情报,精武卫总管史阿也在岭南地区加强了力量,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消息给鲁肃。经过综合分析,鲁肃在给周瑜的报告中写道:“合浦、朱崖地广人稀,皆易占难管之地。若主公欲取名分,则分兵占据要塞,即可控制。然若主公欲得实地,则需付出大努力,以扬州、荆州之物资,支援此地,再派得力官吏,与当地土著交好,方可确保民众忠心,不再复叛。”
周瑜自然是选择取实地,除了发展当地的民生,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目的外,合浦和朱崖洲都是重要的海上港口和通道,未来,周瑜希望能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纵横四海,扬中华国威,顺便也将南洋各国的货物输入到中华各地,让普通百姓也能享受到异国的特产。
说归说,做归做,要想将岭南各郡彻底地纳入自己的地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周瑜回信要求鲁肃尽快地提出细化后的计划和需求,他将会尽量满足。因此,鲁肃将中军所部驻扎在合浦城,其余各部分散到其它地域,一方面清剿流寇,另一方面安抚当地的土著。
此时此刻,鲁肃的脑海中一直在思考着详细的对策。周瑜的想法他很明白,不仅仅要占领交州,还要真正地能在交州站稳脚跟,政令通畅,民众感恩,同时还要把交州的农业、商业搞上去,除了自给自足外,还能为未来的中原逐鹿提供源源不断的后续支援。
周瑜对鲁肃的充分信任,将交州的军务、政务都交给鲁肃负责,这既让鲁肃心怀感动,又给他增添了很多压力。
对一些人来说,压力往往会变成动力,鲁肃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第三百七十四章 合浦朱崖

建安元年五月,汉镇南将军、汉亭侯、扬州牧周瑜靡下大将鲁肃挥军攻取合浦郡。七月,其先锋大将祖郎率部在锦帆军凌部协助下成功渡海,一举攻占朱崖洲,荡平其境。
周瑜遂以鲁肃平灭外番的功绩上书表其为交州刺史,然天子以年少粗疏为由不准,转而封鲁肃为安远将军,领东海太守。曹试图以此举来挑拨周瑜和刘备,令他们俩去混战,去抢地盘,其意昭然,周瑜如何不知?
不过鲁肃还是隆重地上表谢恩,继续领着自己的兵马,在岭南的山水之间苦心经营着。为加强攻略交州的力量,早在去年,周瑜未雨绸缪,判断欲征服交州,无水军不行,便自甘宁的巢湖营调用了五千精锐将士及大型战船百艘,交给余杭营的统领凌,组建为锦帆军之南海营,驻防南海,在鲁肃帐下听令。
凌举荐自己的同郡老乡朱桓接替余杭营统领之职。朱桓,字休穆,吴郡吴县人,虽年方二十,但有一身的武艺,为人勇烈,轻财贵义,在吴郡颇有影响,其时任余杭营中都尉。周瑜亦曾听闻朱桓之名,便欣然准之。朱桓此后成长为江东将领中重要的一员,此是后话不提。
凌虽然此前担任的是步兵统领,但他生长于水网密布的江南,水性极佳,经常与甘宁、蒋钦等水军将领交流,也学到了水军作战的知识。得到任命后,他领所部先驻南海,鲁肃攻下合浦后,又移师白龙港。此港水深浪平,是当时极佳的出海港口。
此后,凌充分展现了他作为水军将领的优秀潜质。自白龙港到朱崖洲的海峡,宽约四十里,波高浪急,这对于习惯了在内河湖泊航行的锦帆军将士们来说,是个难度很大的挑战。
但是凌成功了,他寻到了数名当地的老渔民,请他们为向导,又对营中的战船进行了适当的改装,以适应海洋航行的状况。当他的战船载着祖郎的山越营出现在朱崖洲海岸边时,当时的土著人都把自己的眼睛擦了又擦,他们从未想过会有如此之多的战船光临自己的家乡。
占据朱崖洲之后,祖郎率部返回合浦,凌在文昌留驻一千人,加上在当地招募的黎人,共计二千人,镇守朱崖。周瑜随后派遣了刁嘉和吕壹二人南下,以刁嘉任合浦太守,吕壹任朱崖太守。此二人原先都在丹阳太守张昭属下做事,一任春谷长,一任句容令,行事低调,懂得变通。当然,最关键的是,经过考察,此二人对周瑜可谓是忠心耿耿,故此周瑜大胆使用他们,但令他们都归鲁肃节制。
合浦多越人,朱崖多黎人,此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风格迥异,生活起居习惯皆不同,甚至还有茹毛饮血的野蛮人,若想获得他们的支持,确实难度很大。刁嘉和吕壹上任后,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在处理与异族相处上,也想出了不少的办法,任用一些在当地有名望的人来协助进行管理,使得这些土著对汉人的仇恨日趋减少,逐渐地各民族可以和平相处了。
合浦、朱崖既平,鲁肃开始将目光投向了交趾,那可是士燮的根据地、大本营。如今周瑜已经占据了南海、苍梧、郁林、合浦、朱崖五郡,扬州南面的威胁已经消除,拥有了许多优良的出海港口,为未来的跨海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军队的部署上,鲁肃以臧霸所部轻骑兵驻守郁林,中军和祖郎所部驻守合浦,凌所部南海营驻守白龙港。时值夏季,岭南高温酷暑,蚊虫太多,不便行军,鲁肃令各部休整备战,只待时机一到,便向交趾进军。
在鲁肃积极攻略交州的同时,周瑜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发展扬州六郡及荆州江夏、桂阳二郡的内政上。由于周瑜在江东的快速崛起,很多不利于他的因素暂时隐藏了起来,时至今日方慢慢泛起。
其中最明显的便是山越的武装叛乱此起彼伏,尽管高顺率大军一举消灭了最大的几股山越军,收降了宗帅祖郎,但是遍布在江东山林间的山越人还是不断地发起小规模的骚扰,杀汉民,抢牛羊和粮食。对此,周瑜采取的是招抚的政策,鼓励山越人走出深山,在平原将无主的荒地划出一块给其耕种,采取类似民屯的做法,官府提供种子和农具,待粮食收获后再和官府五五分成。
招抚的政策确实吸引了不少山越人,消息渐渐地传开后,有更多的山越人放下武器,走出山林,拿起农具,开始学习耕种。但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山越人不愿离开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宁愿自己穷苦些,不行就下山去抢些,也不下山种田。
还有外在的因素在推动此事,北方的曹、袁绍、袁术、刘备等人也在一直关注着周瑜,见他顺顺当当地拿下了江东六郡,又奋力攻下了江夏和桂阳,无人不眼红,皆把周瑜视为自己此生的强劲对手。因此,他们也都纷纷暗中派出使者,和这些山越人的军队接触频繁,并时常接济给他们以粮食和武器装备,让他们不断地举起反周的大旗,牵扯周瑜的财力和兵力,让他无暇出征。
对待这样的人,过分的仁慈便是对自己的犯罪。周瑜这次以周泰的飞龙军为主体,各郡县的人马辅助,长期地在江南山地间展开清剿山越的作战。周泰的飞龙军最擅长的便是在山地间的行军和作战,他们所使用的白杆长矛是山地作战的有力武器,两军对战,可砍可拉可砸,遇到悬崖峭壁,则可数十杆长矛钩环相接,瞬间可攀爬而上。
招抚和清剿的方式双管齐下,山越人可就受不了了,下山不光可以免掉杀身之祸,还可以获得良田耕种,衣食无忧。于是有越来越多的山越人举家迁到了山下。他们下山后,不仅耕种了无主的荒田,还为江东军队增添了可招募的对象,有不少的山越青壮进入了周瑜的军队,作战勇敢,成长为将官的比比皆是。
随着山越人的逐渐臣服,周瑜治下的社会愈发显得和平安定,百姓们安居乐业。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军粮,商业的逐渐繁荣提供了更多的税收,手工业的恢复和发展也带来了生产力的提高,为军队武器的改进和革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工匠。

第三百七十五章 张济张绣

汉建安元年,生了很多事情。但是和普通百姓最切身相关的是一件事却是和粮食有关。
这一年,天下大旱,蝗虫成灾,许多地方皆颗粒无收。尤其是兖州、豫州、冀州、青州等中原大州,情况更为严重,百姓们天天扑在地上挖草根,吃树皮,饶是如此,也受不了,每日里都有数以千计的百姓因为饥饿而身死。
军队中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存粮逐渐耗尽,袁绍的士兵被派出去挖野菜,曹操下令除了战事需要外,士兵的每日粮食均减半,袁术靡下的士卒则干脆到河塘里捉鱼虾以充作食物。也有军纪不严的,趁机到百姓家里搜刮,本就无粮食,何来一粒米?自然也是两手空空地回来了。
地主豪强家里有粮,但他们是不会轻易拿出来的,不仅如此,在原先修建的壁坞基础上,他们还加强了守卫,增高了坞墙,凡有前来袭扰的小股部队,自然是攻不进去。有拖家带口前来投奔的普通百姓,则被一张张冰冷的脸拒之于门外,多一张嘴,便多一份粮食消耗,世之中,还是先保住自己大家族和亲近之人的性命再说。
江南亦有旱情,因地处水乡,大河纵横,小河密集成网,加之这几年抓紧时间修建的水利设施挥了巨大的作用,受到的影响很有限。农夫们每日里多做的事情,无非是自沟渠边不停流淌的清水中多舀几桶水浇灌而已。
有更多的流民听说江南旱情不大,粮食充足,又可以参加民屯,只有有人,生产物资皆由官府提供,于是便争先恐后地渡江而来。仅仅是丹阳郡,一年之间便新增人口八万余。
这么多流民的涌入,不仅使得更多的荒地得到了开垦,粮食产量大增,也为周瑜军队的展提供了新鲜的兵源。在当时的时代,有人就代表有了一切,人一边在生产粮食,一边又在消耗粮食,还有许多其它方面的需求,使得手工业和商业也开始蓬勃地展起来了。
原先的全国第一大郡为南阳郡,号称拥有百万民众,数十万亩良田,较为富庶,钱粮可以源源不断地供应,因此成为袁术家的本钱。如今的丹阳郡,经过近几年的高展,加之周瑜刻意地迁移偏僻之地的百姓,常住的人口已经接近八十万,照此势头,过南阳郡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和南阳郡想比,除了人口数量的差异外,无论在农田水利、教育设施,还是社会治安、手工业、商业等方面,丹阳郡更是处处显示出了强劲的展势头,让南阳郡望尘而叹。
就在建安元年八月,骄阳似火的季节里,南阳郡的百姓承受了比气候还要惨烈的事情,这使得有更多的当地百姓迁徙南下了。
这件事情便是张济、张绣的西凉铁骑对南阳郡的入侵。
自从王允、吕布杀了董卓,又设计杀了西凉军的大部分高级将领后,张济慌忙间移兵到了上庸、南乡一带,在那里站稳了脚跟,因为有苍茫连绵的山脉作为屏障,又有浩浩荡荡的汉水和丹水补充水源,水草丰美,他们独霸此地,日子过得倒也逍遥自在。
张济,武威祖厉人,是董卓靡下的一员大将,虽地位不及李傕、郭汜、樊稠、董旻等人,但因他对董卓的赤胆忠心,屡屡受到董卓的嘉奖。吕布假传董卓将令,调西凉军的高级将领们入洛阳时,张济正率部在陈留、颍川一带掠劫百姓,因此逃过一劫。
董卓及众多西凉军高级将领被杀后,张济无所依靠,又不愿投入一向与他不和的徐荣帐下,便硬着头皮四处闯荡,终于在上庸、南乡一带落下脚来。
张绣是张济的侄子,少年勇武,使一杆虎头金枪夫莫敌,人送外号“北地枪王”。边章、韩遂在凉州作之时,金城的麹胜袭杀祖厉长刘隽。张绣当时为县吏,不久就寻找机会刺杀了麹胜,本郡的人都认为他很讲义气,于是张绣招合少年,成为本地豪杰。
张济占据上庸后,便以张绣为副将,辅佐自己。而张绣也不孚众望,率领着西凉军队东讨西伐,西抗张鲁,东讨刘表,北防吕布,使得他们在上庸安安稳稳地过了几年。
上庸,此地古为庸国,为巴师八国之。昔日周武王会同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巴师八国,共同伐纣,会战于牧野,大获全胜。秋中期,庸国的疆土,比早期的秦及周宗姬封侯国及巴国还大,与南方自己崛起的楚国不相上下。周武王在分封土地时,最大的宗姬国不过百里,小者仅五十里,秦在秋周平王时只有一个赵城。而庸国横跨长江和汗水流域,拥有广阔的土地和强大的武力,“唯庸人善战,秦楚不敌也”。
公元前年,庸国趁着楚国灾荒,起兵东进,想要扩大疆域,不料反被楚庄王联合西部的巴国、秦国所灭,国土被楚、秦、巴三国瓜分。成语“庸人自扰”因此而来。此后,楚人吸收庸国的先进文化,国力大增。
建安元年,上庸也遭遇了百年未遇的旱灾,汉水和丹水几近干涸,河床上只有涓涓细流在无力地流动。农夫们想尽了办法,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青绿的秧苗在田间枯死。偏偏又有铺天盖地的蝗虫飞来,所过之处,寸草不生,饥饿的人们没有食物,气急之下捕获了很多蝗虫烤了来吃,结果染上了疾病,互相传播开来,形成了一场可怕的瘟疫。
在这种情况下,张济和张绣叔侄无奈地做出决定,暂时退出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