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东周郎(草牛)-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宫见大局已定,便回到九江继续着太守的职责,还要收拾宅院,安置即将来到的豫州营诸将及万余士卒。陈宫回到合肥后不久,程普便率领着豫州营将士们来到了合肥,接替徐盛牛渚营的防务。陈宫见在程普的调派下,整个豫州营的行动均井井有条,不由得暗赞其果然是大将之才。
陈宫心细,见不少豫州营的将领都带着家眷,便想方设法在官府的宅邸中腾出地方给他们居住,又派人送去了粮食肉食,以安其心。随后陈宫想到豫州营的士卒大部为豫州人和荆州人,他们没有军官待遇,全家老小不是留在了豫州,便是留在了荆州。为了让他们能安心地在江东安家落户,陈宫和程普协商后,从豫州营中选出了数十名忠心耿耿的精干士卒,令他们在军中收集士卒的家庭情况,汇总后各自携带部分名单,潜往豫州和荆州,说服他们的家人,帮助他们迁往合肥。
此举果然奏效,江东虽然富庶,但故土难离,原本有不少士卒想要趁机开小差的,此刻见有机会能全家在江东定居置业,自是不胜欣喜,便一心一意地留了下来。
忙完了豫州军的安置,初冬已至,州牧府中的树木每天凋落的树叶越来越多,风吹在脸上凉意十足。周瑜方才休息了一天,便得到一个令他担忧的消息。
十一月初,天子刘协受身旁大司农朱俊、太尉杨彪、安集将军董承等人的鼓动,决定立刻动身迁往洛阳,在那里重建朝纲。河内太守张扬、河东太守王邑皆派兵护送,胡才、杨奉、韩暹虽然各有异志,但也率领着本部人马紧随而来。
因为有这么多兵马的保护,一路无人敢骚扰,历经半个月时间,刘协一行顺利地抵达了昔日被董卓一把火烧得面目全非的洛阳。望着洛阳城那高大雄伟的城墙,刘协眼中不由得流出了两行泪水,想到自己九岁时便被董卓立为皇帝,自此成为傀儡后被胁迫离开洛阳,西迁长安。如今能再次回到洛阳,希望能重振朝纲,兴我大汉。
想到此,刘协的眼睛环视左右,大司农朱俊、太尉杨彪、安集将军董承、安国将军张扬、征东将军胡才、荡寇将军杨奉、横江将军韩暹、河东太守王邑皆陪侍在自己身旁,他们就是我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了,可是,他们完全忠心于我么?会不会再出第二个董卓?
这时,刘协再次想起了王允,这个对自己慈爱有加的老人,如果他还未死,必能给自己很多意见,不至于让自己如此彷徨。
“皇上……我们进城……”伏皇后轻轻地捏了捏刘协的手,柔声道。
“好……我们进城”刘协大声叮嘱道,他们乘坐的马车缓缓起动,往城门而去。守卫洛阳的官吏得知天子到此,自是不敢怠慢,一个个匍匐在城门前,以复杂的目光注视着天子的马车,待得天子进入城内,手持利刃的士卒带着得意的神色经过,那锋利的刀锋让洛阳的官吏们毛骨悚然。
洛阳城内,街市荒芜,满目蒿草,皇宫破败依旧,残垣断壁处处可见,刘协派人仔细检查,方寻得一处勉强可以居住的地方,名为杨安殿。董承亲自带人将其打扫干净,迎刘协和伏皇后入内暂住。但百官皆无房屋可住,披荆棘,依墙壁间,形态甚是难堪。

第三百五十六章 初冬来临

杨奉急令手下召唤洛阳的官吏前来,半响过后,士兵来报,先前在城门前迎接圣驾的官吏们皆逃跑了。刘协闻言气愤难当,下令让杨奉领兵前往追杀。
胡才等将领则打着天子的旗号,将洛阳官吏的家当皆抄没一尽,占据了他们的府邸,开始逍遥快活了。
第二日,河东太守王邑以河东生匪民叛乱为由,领着本部人马离去。无论如何,刘协总算有了属于自己的落脚之地,他内心中潜藏的一丝雄心被激了起来,他遂宣布正式还都洛阳,又以护驾之功,下旨加封张杨为大司马,杨奉为车骑将军、韩暹为大将军、假司隶校尉,皆假节。
周瑜得到天子还都洛阳的情报,不由得微微叹气,如今曹操正率部在豫州境内清剿黄巾军何义、刘辟、黄邵、何曼等部,且尚有一些忠于孙坚的郡县不愿投降曹操,待得豫州稍定,便是曹操领军进洛阳之时,其后便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大为膨胀的时候了,历史在这里稍微有了些许改变,刘协还都洛阳的时间比历史上早了大半年,但曹操也何尝不是早了几个月夺得了豫州么?
早先派往安邑的卫旌也跟随着天子车驾到了洛阳,根据他的信报,杨奉所部兵力最强,又暗中联合了同是白波军统帅的韩暹、胡才,是以他自恃武力,开始飞扬跋扈,隐隐有把持朝政的意图。太尉杨彪、大司农朱俊、议郎董昭原和曹操之父曹嵩交好,最近曹操又派了得力之人前来活动,送了不少财物,几人似有支持曹操,招曹操入洛阳之意。
卫旌则和安集将军董承相处甚好,二人脾性相投,卫旌每每言及江南风物,俱让董承羡慕不已。卫旌便进一步说明能否说服天子迁都江南,董承闻言只是轻轻摇头,他最知刘协心意,如果没有外力介入,刘协最愿意做的就是呆在洛阳,守住祖宗基业。
周瑜得到卫旌的信报,也是无可奈何,他虽有心迎接天子,但自秣陵到洛阳的路途太遥远了,自己若要领兵前往洛阳,不仅要穿过袁术、刘表、曹操的地盘,还要面对崎岖的山路、蜂起的盗贼、因干旱而形成的饥荒,这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曹操已有挟持天子的图谋,必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肯定会抢先行动,他占了地利。若袁绍突然醒悟过来,兵争夺天子,只怕曹操也难以抗拒,更别说劳师远征的扬州军了。
审时度势,周瑜知道迎接天子到江南已不可能,便写密信给卫旌,让他安心留在洛阳,自己会派精武卫和夜羽的人暗中相助。周瑜给卫旌的人物便是对朝中百官多加结交,让他们对扬州、对周瑜产生良好的印象,如若遇到落难的文武官员,均要加以笼络,有条件的话,鼓动一些有才之士到扬州来定居安家。这样的举动,周瑜称之为“挖墙脚”。接着,周瑜又派人给卫旌送去了一批金银财物,以作活动经费。
不知不觉间,冬季悄悄地来临了,当漫天的雪花飞舞时,农夫们停止了耕作,准备躲在屋内度过一年之中最为闲适的时光。参加军屯的士卒们则有了更多的训练时间,期待着来年春天各营部队补充兵员时,能将自己挑上,可以拿到多一倍的军饷。
总管水利的许劭反而更加地忙碌了,冬季河流水量大减,一些河道干涸,正好是疏浚河道、修建水利设施的大好时机。在周瑜的大力支持下,许劭直接从军队中抽调人手,又招募了一些刚从外地迁移过来的流民,排出施工计划,开始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各地的百姓们则自地组织起来,一起参与水利施工。
许劭颇为感动,每到一处工地,均对百姓们表示感谢,百姓们则回道:“兴修水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得到最大好处的就是我们这些普通百姓,此时我们不出力谁出力?”
周瑜得此讯息,也很是感慨,对身边的人说道:“众人皆知,立国立业之基础在于百姓,但真正替百姓着想的各地诸侯又有几人?其实,百姓的要求很简单,只要你尊重他们,爱护他们,为他们服务,他们便会打心眼里感激你、爱戴你,便会倾其力来帮助你。如此的国家,才是真正有战斗力的国家。”
岭南的冬季虽未下雪,山间的气温下降得也很厉害,不利于征战。最困难的还是粮食供给,率军驻扎在郁林郡郡治布山的鲁肃,便令前出合浦的祖郎所部就地驻防,加强操练,待到春季再出击。鲁肃一方面写信给周瑜请求增运粮食,以储备来年作战的军粮,另一方面,岭南的平原地带在冬季里尚可种植,鲁肃便带着人亲自走访当地的百姓,学习他们在冬季种植作物的方法,然后在军中推广,要求各营各部俱要开垦荒地,种植合适的作物,以备不时之需。
鲁肃的举措很快便收到了效果,一个月后,屯田的士卒种出了当地特有的蔬菜,缓解了军队里的蔬菜荒,军心稳定,也减少了对当地的依赖,获得了百姓们的一致欢迎。
合浦郡,位于郁林郡和苍梧郡的南面、朱崖洲的北面,其西部、西南部是交趾、九真、日南等郡。合浦郡地广人稀,户二万三千一百二十,口八万六千六百一十七。下辖合浦、高凉、临允、徐闻四县,每个县的县域均较大。
合浦郡郡境北倚丘陵山区,南临大海,海路可直接与海外各国交往,6路有南流江入海通道连接漓江、湘江、珠江水系进入中原水运络。南流江水系流经合浦郡境入海形成的多个入海口,组成了极为便捷的出海港口。郡内的主要港口有上洋江、总江、乾江港、三汊港、永安港、英罗港、白龙港等,是西汉沿海十八郡中,出海港口最多的郡。
闻知扬州军在合浦边境停止了前进,合浦太守士壹不禁暗自松了一口气。士壹曾因恭送刺史丁宫而后被召入朝廷,因董卓之乱,士壹逃回故里,领合浦太守。合浦的百姓人口过少,土地荒芜甚多,因此合浦的守军全部加在一起也不会过五千人,这让士壹面对数万扬州军的进攻时总是愁眉不展。

第三百五十七章 两道密诏

在合浦太守士壹的烦恼中,新年飘飘忽忽地来到了。岭南气候温润,自然从没见过雪景。在洛阳的天子刘协却是负手站在殿前的石阶上,仰望着自灰色苍穹中不停洒落的片片雪花,若有所思。
伏皇后面带戚容,轻移莲步走到刘协身边,柔声道:“皇上,雪下得这么大,小心寒了身子,还是回屋吧。”
刘协闷闷不乐地道:“皇后,新年又至,可是洛阳城荒败如此,废屋处处,各郡县的朝贡均未到,听说我们的粮食都快要吃完了,这样的话,还叫过年么?”
伏皇后微微一笑,劝慰道:“皇上新近还都洛阳,天下州县知情者不多,供奉来得晚些也是正常的。昨日皇上不是还宣布改元建安,取重建、安泰之意么?如今超纲不振,正是皇上该奋发图强的时候呀,不该如此情绪低沉。”
刘协闻言点了点头,接着又摇了摇头,苦笑道:“朕虽有几丝想法,早已被现实磨灭得无影无踪了。现在的那些郡守豪强,哪个是仍旧对汉室忠心耿耿的?我已不抱任何指望,老实说,能与你平平安安地生活下去,就是我最大的愿望。”
伏皇后轻轻拉住刘协的衣袖,心中柔情千转,却无法再说出什么话来,只有默默地陪着刘协,看天地间正在飞舞着的无数片雪花。她伸出手去,将一片美丽的雪花接在手心,那片雪花冰晶透明,煞是好看,只是片刻之后便渐渐融化,变为一滴水珠,在伏皇后的手心里左右微微颤动。
这时,有内侍近前报道:“禀皇上,太尉杨大人求见~~”
刘协半晌方回过神来,低声道:“好吧……请他到殿中议事。”
片刻之后,太尉杨彪匆匆忙忙地走了进来,见到刘协跪倒行礼道:“臣杨彪拜见皇上……”
刘协忙扶起杨彪道:“卿劳苦功高,不必多礼,今日风雪甚大,有何急事?”
杨彪朗声回道:“臣今日收到兖州牧曹孟德大人送来的贡奉,共计有粮食两百石、肉干两百斤、新鲜蔬菜数百斤,皆已入库了。”
“哦~太好了”听说有人送来了粮食,还有肉和蔬菜,刘协不由得大喜,忙夸赞道,“曹孟德真乃忠臣也~~前两日朕也收到了扬州牧周公瑾派人送来的美酒,名为龙潭液,果然入口醇厚,如龙之涎。此二人皆是对我大汉朝廷忠心的干臣,当嘉奖之。”
“那是~那是~”,杨彪自然知道当今天子的嘉奖顶多便是口头的鼓励了,或是再封个将军之类的头衔,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皇上,如今洛阳贫瘠,人口凋零,守卫部队多为原先的白波军,军纪涣散,为百姓不齿,需得想个良策。”杨彪慢吞吞地说道。
“卿所言有理,不知卿有何良策?”刘协自是知道杨彪的话里有话,他必然是带着对策前来觐见的。
杨彪的眼中闪过几丝不易察觉的狡黠,道:“臣有一策,兖州牧曹孟德忠于朝廷,占有兖州、豫州之地,又推广了屯田之策,靡下兵多将广、粮食充足,不若封他个高官,发密诏让他带兵来洛阳拱卫皇上,他们可都是忠于皇上您的正规军,非那些白波军可此,有他来,则外可御敌,内可安民,皇上的宫廷贡奉也不会缺少了。”
“呃……这个嘛……”,杨彪说得好听,刘协却是害怕曹操和董卓一样,领兵进了洛阳后会刚愎自用、把持朝政,自己就又要窝窝囊囊地生活了。
杨彪见刘协犹豫,便进一步劝道:“皇上如今尚有贡奉,可是百官们可就惨了,很多人家里都揭不开锅了,有少数几个人都挂冠而去,投奔那些富裕地方去了。如此下去,政务该如何运转?非得有强有力的人来支援不可。我知道皇上担心什么,曹孟德家里世代为大汉之官,为人忠厚古直,岂会做出类同于董贼的叛逆之举?再说了,如今皇上身边可是有人在蠢蠢欲动,欲做董卓第二啊”
刘协知道杨彪是在说杨奉,此人最近确实越来越不像话了,贼人匪气十足,仗着自己的兵力,在洛阳城中飞扬跋扈,便是自己规劝的话他也只是装装样子而已。看样子,如果不采取对策,杨奉就会变成以前的董卓了。
想到此,刘协决心已下,不过他还是追问了一句道:“卿果觉曹孟德不似董卓之流,真心保我汉室江山?”
杨彪将牙一咬,声若洪钟地回道:“臣可担保曹孟德乃忠心耿耿的能臣,绝无非分之想”
“那好”刘协相信了杨彪的话,有些高兴地唤过了内侍,道,“拟旨,封兖州牧曹操为镇东将军,袭父爵费亭侯,即刻领兵携粮前来洛阳护卫皇室。”
那名内侍领命刚要离去,刘协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再次大声道:“等等~~扬州牧周瑜也是我大汉的肱骨之臣,朕常常收到他的贡奉,常听人说江南之地被他治理得欣欣向荣,朕心甚慰。拟旨,封扬州牧周瑜为镇南将军、汉亭侯,也令他即刻领兵来洛阳护卫皇室。”
杨彪心中暗暗叫苦,他本与曹操之父曹嵩是同僚,关系不错,这次又得了曹操的不少好处,加之他也看好曹操,觉得他是世间真正的英雄,故而极力推荐。谁知天子对扬州牧周瑜好感甚浓,居然也发密诏让他来洛阳,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听说周瑜文武双全、智谋超人,可千万别伤了曹操。
想到此,杨彪便匆匆告辞,回到家中,即刻把今天的情况跟等候了很久的程昱说明了。待杨彪说完,程昱的眉头也不由得皱了起来,也不知道这个周瑜使了什么手段,居然让天子对他总是青睐有加,如若让他抢先来到洛阳,则主公的一番心血就付之东流了。
程昱心中忧急,急忙与杨彪告别,出了洛阳城,赶往豫州,他要亲自向曹操汇报,看来必须得要加快速度,好在豫州紧靠洛阳,而扬州则偏远了很多,只要主公下定决心快速进兵,必然可以抢得先机。

第三百五十八章 古都许县

程昱走在半道上,便得到消息,曹操已至豫州,率大军攻下了许县,于是程昱急忙转道往许县而去。
程昱知道,许县古为许国,许之名源于尧时,高士许由牧耕此地,洗耳于颖水之滨而得名。许由,字武仲,上古人。相传许由为昆吾部落领,其部落沿颖水之滨刀耕火种,牧马猎羊生活,繁衍生息,是当时中原地带一支很有影响的部落氏族。许由情操高尚,为人耿直,邪席不座,邪膳不食,人称高士。
曾有人见许由用手捧水而饮,极不方便,便送一瓢与许由,他用瓢饮后,将瓢挂于树杈,风吹瓢鸣,许由怕影响别人休息,随摔碎于地。许由的贤能清雅,高风亮节被当时的皇帝尧听说了,尧十分饮佩,决定将帝位禅让给许由,许由坚辞不受,尧又召他为九州长,由听了尧的这番话,许由以为功名利禄污染了他的耳朵,跑到小溪旁将耳朵洗了又洗。许由怕尧再派人请他入朝为官,隧率许氏部落逃隐到箕山之下,颖水之阳,也就是许县以东的这片大平原隐居起来,过起了躬耕自资,自食其力,修闲自在隐居生活。许由安居乐道,还创作了一《安乐歌》。
程昱想到许由,便不由感叹日下忙碌的生活,如果各地诸侯混战不休,没有一个强者出来统一天下的话,那世间该是何等凄惨的景象在程昱的内心深处,他是深深地羡慕许由的,羡慕他不喜功名利禄,独爱恬静与田园生活的情怀。
快到许县时,人马俱疲,程昱下了马停在路边休息,望着天边红彤彤的落日,远处有几缕炊烟袅袅升起,便不由得吟起了许由的《安乐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掘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与我何由哉?”
程昱刚刚吟完,便听得官道上烟尘四起,一支剽悍的轻骑兵队伍疾驰而来,当前一员大将四肢强健、一脸的精明之色,程昱见之大喜,高声道:“来者可是子廉将军?”
那武将也看见了立于道旁的程昱,便放慢了马,走到程昱不远处翻身下马,大笑道:“原来是仲德先生听闻先生去了洛阳,为何在此地出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