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东周郎(草牛)-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否还未穿上嫁衣?
周母见自己的儿子忽然不说话了,眼珠凝结不动,不由得吓了一跳,忙用力地拍了周瑜的肩膀一下。“嗬啊”周瑜被周母这一巴掌拍醒,忙尴尬地冲着她笑了笑。
周母奇怪地问道:“你方才口中念念有词,什么万金万金的,你是不是缺钱筹办婚礼啊?”

第二百八十八章 扬州州牧

新年刚过,周瑜便收到了朝廷送来的一份大礼。
当前来传旨的内侍肃然读完圣旨后,跪在地上的众人纷纷起身,向周瑜表示恭贺。那名内侍也上前来含笑恭喜道:“周大人真是青年俊杰,皇上对你一向青睐有加,如今又升你做了扬州州牧兼镇东将军,屏障朝廷的东南,地位然,可见圣恩隆重恭喜大人贺喜大人”
周瑜自然也是喜笑颜开,他忙吩咐道:“来人,将准备好的礼物拿上来。”随即有一名清秀的婢女端上来一盘黄澄澄的金子,堆得满满的,足有数十两之多。
内侍一见到这么多黄金,脸上的笑容顿时开得更加旺盛了,眼角的皱纹都皱褶在一起,微微颤动。“唉呀周大人是朝廷重臣,下官哪里敢受如此大礼啊”
内侍口中推辞着,两只手却快地将放着黄金的木盘接了过来,靠在胸前。屋外的阳光照射进来,刺在亮晃晃的黄金上,反射出的闪闪金光将内侍的脸映照得明暗有致,挺有型的。
看着内侍那贪婪的眼神,周瑜哈哈一笑,回道:“寒冬腊月的,刚过完年,大人一路辛苦了,这些盘缠就是让你在路上买酒菜吃的,就莫要客气了。大人想必依然疲乏了,请先到厢房里休息吧。”
内侍连声应道:“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周大人将扬州治理得如此之好,对朝廷又是忠心耿耿,咱回京之后一定会向皇上如实禀报的。”
待内侍走后,周瑜帐下的文武围拢了过来,不停地向周瑜道贺,群情激昂。周瑜向着众人团团作揖,笑道:“罢了罢了你们再这样我真难以消受了,哈哈”
许劭朗声道:“贺喜主公如今主公真正是名至实归,州牧拥有一州的军政大权,凡事可以先斩后奏。这充分说明了朝廷对主公的重视,让主公替朝廷镇守东南,这也是重任在肩啊。”
众人纷纷附和,只有贾诩保持着素有的冷静,他悄悄走到周瑜身边,附耳说道:“主公,谨防树大招风啊。”
周瑜正在高兴,闻言心中一凛。贾诩的话恰似一股清风,让他那火热的心稍微平静了一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按照周瑜的设想,趁着周边局势尚算稳定,这两年正是大力展内政、整备军力,埋头苦干的时候,等到实力雄厚了,再北上逐鹿中原。如果此时自己行事太过高调,恐怕会有意想不到的麻烦。
周瑜闻言暗暗点了点头,随即高声对众人说道:“大家的祝贺我都收下了,铭记在心,请各自回去继续工作吧。不管是刺史的官职还是州牧的位置,我周瑜还是从前的周瑜,不会有什么变化。和以前一样,我的大门随时敞开着,大家如有事相商,尽管找我。”
待众人散去后,周瑜单独留下贾诩,向着他深深地行了一礼。贾诩吓得跳了起来,忙摇手道:“主公何必如此折煞我也折煞我也”
周瑜抬头郑重地说道:“文和先生真乃我的良师益友。在我迷惑彷徨时,给我温暖的助力。在我得意忘形时,给我及时的提醒。能得到你的帮助,真是三生有幸”
贾诩呵呵一笑,道:“主公真是言重了。不过……主公如果真的要谢我的话,就赏给我十坛‘龙潭液’吧,唉老贾这几天家中闹酒荒,没有酒喝,吃什么好吃的都不香了。”
周瑜升任扬州牧的消息很快地便传到了袁术的耳里,当时他正在书房里静坐。袁术冷哼一声道:“周瑜这个乳臭未干的儿,凭什么能当上扬州牧?还兼任什么镇东将军我看这必然是他以重金贿赂王允的结果。王允老儿,居然收人贿赂,卖官求财,真是丢人丢到家了”
其时袁术的长史杨弘正在袁术身旁,闻言忙谏道:“主公,朝廷那边我们也该使点力气了。不妨派几个人送些钱粮过去,再拉拢几个朝中大员,这样的话,关键时刻又有人为我们说话啊。”
袁术又是一声冷哼,用不屑的眼光看着杨弘,道:“朝廷?现在还有几个人还听这个所谓的朝廷的?他们的政令能出得了三辅么?我看也只有周瑜这样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才会去巴巴地拍他们的马屁。我袁公路堂堂正正做人,自己打下的地盘自己管,哪里还管他什么朝廷?”
杨弘从袁术的话中听出了弦外之音,联想到袁术最近一系列的举动,心中顿时明了,自家主公看样子是想要自己当皇帝啊。这可不行现在如果贸然称帝,就会被天下人所痛斥,成为众人联手攻击的目标,得不偿失啊。
但是如果直言相谏又会遭到袁术的训斥,杨弘眼珠滴溜溜一转,讨好地说道:“主公,有的时候,还是需要举一下汉室的大旗的。如今豫州孙坚来投,不如让他上书朝廷,请封主公为徐州牧。”
“徐州牧?”袁术目光迟疑着,如今他的地盘横跨豫州、荆州、扬州、徐州四个大洲,显然他对仅仅获得个“徐州牧”的官职不满意。杨弘心下一片雪亮,忙又说道:“主公的声望如日中天,不如封个大将军之职吧,总督天下军事。”二人讨论起此事来旁若无人,似乎天下的官职随他俩定一般。
“这个……”袁术仍然不满意,此刻,便是再大的官职也吸引不了他的兴趣了。在袁术的心中,隐隐地有一股东西慢慢地滋长、慢慢地膨胀,慢慢地从黑暗中走向明亮处……
“德弘,你且看看这个。”袁术从怀中将一卷东西掏了出来,递给杨弘。
杨弘接过后一看是一卷薄薄的竹纸,展开一看,只见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几个大字:“代汉者,当涂高也。”
“这……”杨弘微微沉吟着,“这是什么,是谶文?”
袁术点了点头,接着又摇了摇头,回道:“你就把它当做是谶文吧。其实这是在南阳一带流传已久的民谣,我原先不知。德弘,你看看,这个谶文到底是什么意思?”
杨弘心中明了,但他不知袁术是否在试探他,便摇了摇头,苦笑道:“我实不知。”
“这个都不知道?”袁术心里颇为恼怒,劈手夺过那张竹纸,“我问过了,当涂者,当道者也,和我的字公路是一个意思。你明白了么?”
望着袁术那恶狠狠的眼神,杨弘终于屈服了。之前他虽拜袁术为主公,却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袁术能坐上皇帝的宝座,杨弘也不认为袁术会是个好皇帝。可是今日看来,袁术的野心已经膨胀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一个原本不知所云的民谣居然被他当做了预示着他要当皇帝的谶文。而大儒孔柚则因为劝阻他翻建房屋被赶走了,如今不知流落在何方。
看来如果想要自己一家人继续平平安安地生活下去,只有曲意逢迎了。杨弘暗自下着决定。

第二百八十九章 逸才蔡邕

残雪消融,流水潺潺,枯黄的树枝间悄悄地长出了一些嫩绿的叶芽,生命力顽强的小草一夜之间在原野上冒出了很多,看到这星星点点的绿色,让人不由得不感叹,春天来了。
藏书楼附近的春天似乎来得更早些。凡爱书之人必爱花草,在藏书楼的庭院内外、树丛间、墙角处、屋檐下都种植了不少的花草。庭院里的几树腊梅尚未凋落,依旧有暗香浮动,又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花在树下开始滋长,红的红绿的绿,看起来十分地养眼。
在藏书楼的旁边,修建了五处宅院,宅院不算大,却都修建得颇为别致,可谓是曲径通幽处、花开人不知。
郑玄是第一个入住这批宅院的主人,去年抵达秣陵后,他选择了居中的一间作为自己的住所,郑玄的得意弟子孙乾自然也和他住在一起。
第二个入住的人却是蔡邕,在历史上本来已被王允处死的他,因为周瑜的巧妙斡旋,王允将蔡邕流放夷洲,半途被周瑜接到了秣陵隐居。后来周瑜又通过朝中的关系让皇帝下了取消蔡邕流放夷洲的诏书,蔡邕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出现在公众眼前。为了潜心编写汉史,蔡邕得知郑玄住在藏书楼后,便要求也搬了过来。蔡邕选择的是最东边的一间宅院。
孔柚则是刚刚入住的,他被袁术赶出南阳后,慕名到了秣陵,受到周瑜的热情接待。二人在关东联军讨董卓时即相互认识,只不过当时周瑜只是个小小的居巢令,而孔柚却是豫州刺史。如今再见面,周瑜统掌扬州,孔柚却成了平民一个,反差强烈,令孔柚心中感叹不已。
不过周瑜一向谦恭,对孔柚这样的当代大儒更是毕恭毕敬,让孔柚大感有面子,便欣然答应了周瑜的请求,也搬到藏书楼来住了,他选的是最西边的一间宅院。
一座小小的藏书楼附近,居然住了三位当世的鸿学大儒。郑玄是经学大师,学富五车,犹爱批注儒学经典。蔡邕博学多才,通晓经史、天文、音律,擅长辞赋。孔柚则读书破万卷,文章诗赋那是一流。三人每日里都到藏书楼去,各自取各自要研读的书籍,上午在藏书楼内的学堂内开课讲学,下午则做些自己的事情,或注释经书、或侍弄花草、或饮酒吟诗,日子过得简单而又清闲。
三人的影响力自然是不同一般,数月内便有约百名青年才俊慕名而来,他们也不拒绝,都收为弟子,在学堂上各施所长,倾囊相授,恨不得将平生的才学都传授给他们才好。
藏书楼中原有约五千册书籍,三人各自带来了一些,加上周瑜派人陆续从各地收集而来的,已经有了近八千册书籍,其中有些还是珍贵的孤本,这令三人兴奋不已,索性各自分了几本拿回家好好地研读。
这日,周瑜办完公务,便信马由缰,缓缓地往城外去,沿途见到山水含笑、垂柳依依,正是江南的大好初春色。周瑜远远地看见前方有座三层高的木楼,记得那楼正是藏书楼,想想有一段时间没去看望三位前辈高贤了,便挥鞭策马,疾驰而去。亲兵队长全柔领着四名精悍的亲兵骑着快马紧紧跟随在后。
周瑜快马到了藏书楼前,翻身下马,后面全柔跟上,牵过马去拴在;哦门前的树旁。周瑜抬头一望,见写有“藏书楼”三个鎏金大字的一块大匾端端正正地挂在门楣之上。周瑜会心一笑,这三字是他亲笔所写,苍劲古朴,正合藏书楼的意境。
周瑜尚待敲门,一名白发老者正巧开门而出,见到周瑜一愣,随即喜道:“周大人,怎么今日有空暇到藏书楼了?”
那老者正是蔡邕,周瑜忙施礼道:“伯喈公,晚辈前来拜访。”
蔡邕见周瑜丰神俊朗、彬彬有礼,心中欢喜,回道:“你我都不必拘于世俗之礼吧。来来来,请进,今天他们两位都不在,就剩我一人在此苦读了。”
周瑜随蔡邕走入院中,见白墙黑瓦、曲径通幽,一股书墨香味扑鼻而来,不由得赞道:“真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
在藏书楼的后院中堆有一个小小土山,山上建有一座小亭,用青石板铺路,将小亭和院中的道路连接了起来。蔡邕将周瑜引到小亭之上,便招呼藏书楼中服侍他们的下人泡两盏茶过来。
周瑜站在小亭中往外望去,远山如黛,风光幽美,不禁又赞道:“想不到还有这么好的一个去处,伯喈公你们可真是会享受。”
蔡邕抚须道:“偷得浮生半日闲。我忙碌一生,自诩清高,却误投董贼门下,若不是公瑾相救,只怕我已在九泉之下多日矣。还请受老朽一拜”
蔡邕说罢,端端正正地向着周瑜施了一礼,周瑜忙回礼道:“伯喈公乃旷世逸才,品性高洁,怎会和董贼同流合污?瑜能力有限,也只能略尽绵薄之力而已。对了,伯喈公可有爱女的音讯?”
蔡邕只有一女,名叫蔡琰,字昭姬,就是后世十分著名的蔡文姬。生在蔡邕这样的家庭,蔡琰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她从小以班昭为偶像,也因此从小留心典籍、博览经史。并有志与父亲一起续修汉书,青史留名。
两年前,蔡琰远嫁河东卫家。她的丈夫卫仲道是大学出色的士子,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两人无子女,蔡琰遭到卫家嫌弃,认为她“克死丈夫”,当时正年少气盛、心高气傲的蔡琰,哪里能受得了这种白眼,她不顾父亲的反对,愤而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讯。
蔡邕闻言摇头苦笑道:“我一直托朋友们帮忙寻找,可是仍旧没有她的消息。听说北地一带胡羌人叛乱,掳走了许多中原的妇女,说不定她就在其中……”
周瑜安慰蔡邕道:“伯喈公莫要担心。听闻贵女聪慧,就算碰到些危险,她必也能化解。明日起,我给精武卫在全国的各个据点指令,让他们多花些精力来寻找昭姬姑娘。”
蔡邕深表感谢。这时,下人端上了两盏热茶。周瑜端起轻轻抿了一口,茶香扑鼻,齿颊余香,笑道:“好茶。我今儿来,还有点私事找伯喈公呢。”

第二百九十章 焦尾名琴

蔡邕心中疑惑,问道:“何事还劳公瑾你亲自跑来?我虽然年纪不小,但如有用得到老朽的地方,在所不辞”
周瑜将双手负在身后,望着天边漫舒漫卷的白云,悠悠地说道:“听说伯喈公珍藏有一把宝琴,名为焦尾。它与齐恒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并列为四大名琴。”
蔡邕一拍脑袋,哂笑道:“我差点忘了。曲有误周郎顾,公瑾可是远近闻名的古琴高手。既然如此,我就不藏着掖着了。”说罢,蔡邕放下茶盏,匆匆而去。
片刻之后,蔡邕神色轻快地回返,他的身后走着一名中年家丁,小心翼翼地跟随着,双手捧着一个古色古香的琴盒。
“焦尾琴?”周瑜最爱音律,见蔡邕从琴盒里拿出的那把古琴色泽明快、式样古朴,不禁问道。
蔡邕点头,将焦尾琴放置在石几之上,正襟危坐,面色恬静,右手轻触琴弦,便有动人的音符如叮咚流水般传了出来。
周瑜仔细观察了一下,果然见到琴的尾端有一块烧焦的痕迹,忍不住问道:“听闻此琴是伯喈公亲手所制,然否?”
蔡邕微笑道:“说来话长,这里面还有个故事。公瑾愿听否?”
周瑜呵呵一笑道:“瑜洗耳恭听。”
“十年前,我得罪了朝中的宦官,为避杀身之祸,我曾隐居吴地。”蔡邕轻咳一声,开始了他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我独爱古琴。从京城逃出来的时候,我舍弃了很多财物,就是一直舍不得丢下家中那把心爱的琴,将它带在身边,时时细加呵护。在隐居吴地的那些日子里,我常常抚琴,借用琴声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反遭迫害的悲愤和感叹前途渺茫的怅惘。其实也就是聊以自*罢了。”
周瑜目光灼灼,他知道蔡邕为人正直,性格耿直诚实,眼里容不下沙子,对于一些不好的现象,他总是敢于直言相谏。故此肯定得罪了许多朝中权贵。
蔡邕继续说道:“有一天黄昏,我正坐在房里抚琴长叹,此时房东的女儿在隔壁的灶间烧火做饭,她将木柴塞进灶膛里,火星乱蹦,木柴被烧得“噼里啪啦”地响,我在房里听得真切。忽然,我听到隔壁传来一阵清脆的爆裂声,其音奇特,不由得心中一惊,抬头竖起耳朵细细听了几秒钟,忙大叫一声“不好”,跳起来就往灶间跑。”
“来到了炉火边,我也顾不得火势,伸手就将那块刚塞进灶膛当柴烧的桐木拽了出来,赶忙大声喊道:“快别烧了,别烧了,这可是一块做琴的难得一见的好材料啊”当时我的手被烧伤了,却也不觉得疼,只顾着惊喜地在桐木上又吹又摸。好在抢救及时,桐木还很完整,后来我就将它买了下来。然后精雕细刻,一丝不苟,费尽心血,终于将这块桐木做成了一张琴。这张琴弹奏起来,音色美妙绝伦,盖世无双。因为琴尾处有焦痕,故称之为焦尾琴。”
周瑜呵呵直笑,想不到蔡邕这么大的年纪,讲起故事来却这么绘声绘色,还辅以一些手势,让听故事的人如同身临其境。
“伯喈公爱琴之深令我感叹仅凭木料燃烧的声音就能判断材质,这种对音律的深邃了解令我钦佩”周瑜拱手笑道,“我闻伯喈公有五不弹,即疾风甚雨不弹,尘市不弹,对俗子不弹,不坐不弹,不衣冠不弹。今日天气正好,阳光明媚,又在藏书楼院中,不知可否弹奏一曲,瑜愿洗耳恭听”
蔡邕哈哈一笑,手抚雪白的长髯道:“非吾不愿,实不敢尔。曲有误周郎顾,公瑾之盛名如雷贯耳,让我很有压力啊,哈哈。”
周瑜微笑道:“伯喈公请勿过谦,你再推辞,就意味着我今日没有耳福了哦。”
蔡邕乃扬衡含笑,正襟危坐,援琴而歌。歌曰:“练余心兮浸太清,涤秽浊兮存正灵。和液畅兮神气宁,情志泊兮心亭亭,嗜欲息兮无由生。踔宇宙而遗俗兮,眇翩翩而独征。”
琴声悠扬、歌声顿挫,周瑜鼓掌笑道:“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伯喈公不愧是古琴大师,琴风品格清、和、淡、雅,犹见文人风骨。佩服~~佩服~~”
蔡邕拱手道:“公瑾过奖了,还请指正一二。”
周瑜忙摇手道:“琴音纯正,绝无瑕疵。听闻伯喈公作有蔡氏五弄,名为《游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