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东周郎(草牛)-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伟见曹雨彷佛没有听见一般,在凝神静思,便放轻脚步,悄悄走到曹雨的身后,猛然伸出手去,蒙住了曹雨的双眼。
曹雨突受惊吓,右手肘迅速向后便打,却打了个空。耳边却传来一个人嬉笑地说道:“你猜猜我是谁?”
“这还用猜么?哼!”曹雨双手用力将曹伟的手扳开,嗔道:“为何来得这么晚?”
曹伟挠挠头,委屈地说道:“我是准时来的啊,是你来早了。”
“呵……是么?”曹雨一想自己确实来得早了,她那黑白分明的眼睛一转,又怪罪曹伟道:“我看你一点诚心也没有,都过去几个月了,如何替师父报仇,你还没个计划。”
曹伟迟疑道:“师父不是说了吗,那吴景乃一郡之太守,手下护卫众多,我们的实力仍弱,不可硬拼,只可智取。”
“那何时可以实施这个智取的计划呢?我看恐怕要遥遥无期了!”曹雨拔下河边的一棵青草,用力地扔向河心。
“我也是急啊,不过光着急也是没用的。我们只有耐心等待时机了。”曹伟辩解道。
曹雨想起慈祥的师父被折磨的痛苦模样,她的眼眶里忽地涌上来一层雾气,珠泪欲滴,咬牙对曹伟说道:“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坐在这里傻等。伟哥哥,我一直认为你是个男子汉,是男子汉就该承担男子汉的责任,如果你迟迟没有行动……那我……就自己去!”
曹伟急了,拉住曹雨的手说道:“小雨,你可千万别冲动!我……我听你的就是,说说你有什么打算?”
曹雨那柔若水滑如脂的手猛然被曹伟握住,让她心中突地腾起一股麻酥酥的感觉,两抹红霞不由飞上了脸颊。“唉呀……你……你先放手!”
当曹伟意识到自己已经握住了曹雨的小手时,心中燃起的是一种从天而来的喜悦,他继续握了握方才松手,一下子觉得心里充实起来。
曹雨低头默然片刻,让自己的心跳放缓了些,方才对曹伟说道:“有句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吴景胁迫我们去刺杀周尚和周瑜,说明吴景和他们是敌人,那么我们就可以与周瑜他们做朋友了,把我们的想法说给他们听听,让他们来帮助我们,不是挺好的嘛。”
“这个……”曹伟沉吟起来,慢慢地说道:“你的话有一定的道理,我就怕周瑜记恨我们曾经刺杀过他们,不肯帮我们。”
“勿以我们的心度他人之腹,从上次周瑜放我们全身而归的情况来看,我觉得他是一个胸襟坦荡的君子,是可以合作的对象。”曹雨肯定地说,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
“那……”曹伟还在迟疑,曹雨的手就已经掐到了他的胳膊上,“你这个人怎么这么婆婆妈妈啊。”曹雨恨恨地道。
曹伟有点夸张地大叫:“哎哟!小雨,求求你松松手……我过几天……不!我今天就找人跟周瑜联系如何?”
洛阳。周忠宅院。
时已仲夏,阳光将洛阳城烤得甚是炙热,不知不觉间,周瑜到洛阳已有月余。随他到洛阳的还有王越和二十名飞龙军精锐,以开设武馆之名,在城内寻了个地方开馆收徒,暗中保护周瑜,刺探相关情报。
作为朝廷新鲜出炉的议郎,周瑜的主要工作就是认识朝内百官,向他们学习为官之道,偶尔也上朝学习学习朝廷礼仪。这个工作对于周瑜来说,丝毫没有问题,伯父周忠的引荐加上自身的努力和聪慧,使得他如鱼得水。
百官对于周瑜的印象也非常好,出生江南世族大家、长相英挺潇洒、为人谦恭却又聪慧、博学多才而又精通武艺,再加上周瑜为结交百官而特意地“挥金如土”,有谁会不喜欢这样的一个议郎呢。
尤其是司空王允,膝下无子,初次见周瑜就喜欢上了,隔段时间就邀请周瑜和周忠等人到司空府中赏花喝酒。
这日傍晚,周瑜在周忠家里弹奏古琴,古韵悠扬,他正陶醉其中,有家人来报,昔西园八校尉之首----中军校尉、今司隶校尉袁绍将军登门拜访。
袁绍袁本初?他怎么来了?周瑜心下暗自猜测,自我进京以来,与袁绍只见过两面,一次是在王允府中饮酒时,一次是在太傅袁隗召集的聚会中,两人说过一些话,但是不熟啊。这次他来欲何为?
“呵呵,公瑾,我这次可是不请自来啊。”伴随着笑声,一个人自门外走了进来,此人二十多岁的年纪,身高八尺,英俊威武,正是袁绍袁本初。
“啊呀!本初将军光临敝舍,有失远迎,实在是对不住。”周瑜作揖施礼道。
“哈哈,公瑾不必生分。我们俩虽只见过几次面,但公瑾之英名早已远播京城了,自幼聪颖、文武双全、风流倜傥,更有“灵蛇献剑”之传说,公瑾真乃当今之名士也。”
周瑜忙谦虚道:“本初将军过奖了。”接着开始吹捧袁绍:“瑜久闻本初家族四世三公,少年折节下士,知名当世,文武双全,英气勃发,这次入京,果然是见面胜过闻名,瑜心下十分地佩服。”
袁绍喜被人夸,一听周瑜此话,不禁心中得意,哈哈大笑。
两人说了会闲话之后,袁绍正色对周瑜道:“公瑾,我有些知心话想对你说,还想听听你的意见。”
周瑜忙说道:“本初,有话请讲,瑜定当保密。”
“嗯。”袁绍点头,说道:“天下苦宦官久矣!自张让、赵忠等黄门常侍专权以来,混乱朝纲、迫害忠良、弄得百姓困苦不已。自黄巾军暴乱以来,朝廷被迫取消党禁,这宦官的权势方受到些制约,但是其势力依然很大。如今皇上年幼,何太后听政,凡事均倚重何进大将军,何将军对宦官专权亦恨之久矣。以何将军掌握的兵力,灭掉宦官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他为人忠厚,有心放张让等人一马。”
“可是这十常侍哪里是易与之辈,他们以重金行贿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以及何太后的弟弟何苗将军,他们纷纷向何太后告状道:“大将军何进专杀左右,擅权以弱社稷。”何太后听信了他们的话,自此对何进将军开始疏远,一些重大的事情也不和他商量,自行做决断。因此,何将军甚是苦恼。”
袁绍说着看了周瑜一眼,停下不说。
周瑜心知袁绍这是要他表态,他知道历史上何进优柔寡断,反被十常侍抢先杀害,而后袁绍带兵攻入宫中,十常侍胁迫着汉少帝逃跑,被百官追杀而亡。但这件事情最大的受益者却是董卓。董卓受何进命令带兵入京,正好救了汉少帝,随后董卓开始了专制朝纲的日子。说实话,周瑜自身也非常讨厌宦官,男人就该像个男人的样子嘛!而袁绍虽然在历史上最终败给了曹操,但仍不失为一方枭雄,正是今后要结交的对象,此等机会哪能错过?
于是,周瑜向袁绍一拱手,说道:“本初,瑜亦痛恨宦官专权。昔日赵高乱政,矫诏逼扶苏、蒙恬自杀,欺上瞒下,胡作非为,残杀百官,百姓民不聊生,造成了强秦的败亡。汉桓帝时期,单超、唐衡、徐璜、具瑗等五个宦官因诛杀梁冀有功,在一日之内同被封侯,食邑自二万户到一万三千户不等,时人并称“五侯”,朝政也随之为其垄断。他们依仗其权势,排斥异己,为所欲为,朝纲不振。”
周瑜继续侃侃而谈:“五侯失势后,侯览、苏康、管霸等又成为新的一轮炙手可热的宦官。他们与五侯一样把持朝政、盘剥百姓、任人唯亲。宦官们的亲属及其党羽占据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职,而大多数太学生及地方儒生的仕进之路由此被堵塞,朝政日趋黑暗,时人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这么多例子可以告诉我们,确实……天下苦宦官久矣。”周瑜总结道。
“呵呵,”袁绍鼓掌,笑道:“公瑾所述资料翔实,论据充分,人道你才华盖世,果不其然啊。如今何大将军彷徨不定,我恐他如不先下手,将为阉人所害。公瑾,你可有何良策?”
周瑜心知袁绍必已有计划,便说道:“愿闻本初高见。”
袁绍知道周瑜想听他的想法,略一沉吟,说道:“我曾经对何大将军说过:“宦官亲近至尊,传达诏令,如果不一网打尽,必将贻患无穷。况且现在计划已经外露,将军为何不早下决断?事久生变,下手晚了会遭祸殃的。”可惜何大将军素无决断,犹犹豫豫,所以仍然没有结果。”
“公瑾,此刻我的内心十分焦灼啊。”袁绍面露忧色,说道:“为今之计,我认为可以调集四方猛将豪杰,领兵开到京城,对何太后进行兵谏,然后诛尽宫内宦官。”
周瑜问道:“本初认为哪些人值得信赖?”
袁绍答道:“并州牧董卓,战功卓著,作战勇猛又有谋断,靡下西凉铁骑骁勇善战,他如进京,大事可成。”
今天坐高铁回南京,下午14:00上海出发,15:15到达南京,75分钟就完成了300多公里的里程,真可谓神速。

第三十一章 冶父练兵

听闻袁绍欲让董卓进京,周瑜果断反对,急忙道:“本初,万万不可啊!我闻董卓自恃战功与威望,野心勃勃,目中无人,不听朝廷调遣,反驻兵河东观朝廷之变,此人必有异心。况董卓部属如此勇猛,如进京之后不听你等号令,反以武力胁迫朝廷,你又该如何?”
“这……”袁绍一听,吓出一身冷汗,仔细一想觉得周瑜的话非常有道理,如果十常侍是狼,董卓是虎的话,以虎驱狼固然可取,但虎如就此驻扎不走,岂不是前门驱狼,后门进虎?
“哎呀,多谢公瑾提醒,我几乎要犯下大错。”袁绍拉住周瑜的手,态度非常诚恳。
“如能帮到本初,那就是我最高兴的事情了。”周瑜谦逊地说道。
“不过,公瑾,如果不借用董卓的兵力,那我们怎么办?如何方能迅速地铲除十常侍?”袁绍用“我们”这个词,显是已经把周瑜当做了自己人。
周瑜想了想,说道:“俗话说:“掩目捕雀”,国家大事的决定不可如此盲目草率。无论招何方兵马入京实行兵谏,最终是强者为雄,局面不能掌控在我们手里,不能让任何地方军队进入京城,此其一也。如今何进大将军既掌握了京城精锐羽林军,又领导着西园兵马,只要下定决心,下一支令箭,派一队精锐,清除阉党则易如反掌,但如大将军左右摇摆而迟迟不下决定,那十常侍经营宫廷已久,又靠近皇上,潜在的势力不可小窥,他们如奋力反击,则胜负未可知,此其二也。”
“唉!”袁绍轻轻地拍了下桌子,透出万分的遗憾,说道:“大将军就是迟疑不决啊。”
“虽然不可让地方军队直接进京,但我们依然可以在外围造些声势啊,让那些将领上书大声呼吁“兵谏以清君侧”,借着民心、军心来推动这件事情的进展,这样大将军就是不想做也是不行了,如此则可让大将军下定决心。”周瑜出了个主意。
袁绍听了一拍大腿,大声说道:“公瑾,这个主意太好了,其实我早先也有这样的想法,只是后来觉得让董卓进京更为快速有效,才改了主意。具体如何安排,我这就和大将军去商量此事。”
周瑜上前一步,谦恭地说道:“本初将军今为司隶校尉,受君令监督朝廷百官,督察三辅和河东、河南、河内、弘农七郡,靡下一千二百精锐战士,实乃朝廷之重臣。本初忠心汉室,一心为国诛除阉党,如今洛阳城内风起云涌,正是大显身手之际,瑜不才,愿和你一起并肩战斗,为国除害!”
“好!哈哈!”袁绍大笑,心中甚是喜欢周瑜。他心中暗想:这个周公瑾,不仅智谋过人,而且为人谦恭,颇知分寸,以后必可担当大任。我们袁氏家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众多,遍布海内,但如此优秀的人才,还是甚少,今后还得好好地笼络于他。
想到此,袁绍站起身来说道:“公瑾,我马上去大将军那商量事情,就先告辞了。切记我们谈话的内容不可外泄!此次拜访不虚此行,甚是感谢公瑾的金玉良言,明晚我于家中设宴,请一定光临。”
“瑜一定准时前去府上!”周瑜回道。他心中暗想,不知袁绍能否说服何进,如果董卓不能进京,那这三国的历史就将大大地改变了……
舒县城东十八里,冶父山。
冶父山自麓至巅凡五里许,群峰耸拔,盘旋而上,远眺江光,俯视五湖,林峦崤密,雄峻秀丽。据传春秋时,铸剑之父欧冶子曾在此山铸剑,山上存有铸剑池古迹,因此得名冶父山。
晨光初起,薄薄的光线自山林间洒入,臧霸、高顺、周泰三人领着近二百名飞龙军士兵上山训练,山间的空气异常清新,耳边传来阵阵清脆的鸟鸣声,令人心旷神怡。
“宣高,这冶父山的景致还真是不错呢。”周泰对臧霸说道。
前几日,庐江太守陆康已正式将二百飞龙军、八百牌刀手和八百锦帆军编入了官府的军队序列,甘宁、臧霸被授予都尉之职,高顺、周泰、蒋钦被授予校尉之职。虽然有了官职在身,但他们之间相互仍习惯于称呼对方的名字。
臧霸回头向周泰说道:“山就是山,水就是水。我对于景色是否优美没啥兴趣。这冶父山是我和大哥常来打猎的地方,每次来我们都不会空手而归的。记得有一次我们打了一头大狍子,那狍子可真是有耐力,中了我们的箭后仍然跑了两个山头才倒下,把我们俩给累得忽忽直喘气,不过大哥还是比我强啊,别看他貌似体格没我健壮,但他只歇息了片刻就恢复了,一个人扛着那个大狍子就下山了。”
“哦。主公的力气还真是不小。”周泰点头。
高顺从不远处走来,向臧霸问道:“宣高,今日是否专门训练攀岩之术?”
“是的。”臧霸对于高顺一向很尊重。
高顺眉头轻皱,说道:“我方才去探了探路,前方不远处有条山间小河,再往前就是一座河谷,水流较浅,很多大的岩石裸露在外,河谷两边都是坡度很陡峭的山崖,不是很高,正适合练习攀岩。”
臧霸高兴得拍了拍高顺的肩膀,说道:“你一说那个河谷我就想起来了,有你高顺在,我就轻松了好多,哈哈。”
高顺却有些迟疑地说道:“宣高,我听说这冶父山中聚着一股匪徒,人数颇多,约有千人,战斗力较为凶悍,为首的乃是原黄巾军头领,名叫孙夏。据闻此人凶恶又狡猾,带着这些匪徒打家劫舍,不干好事,我们今天来此训练,如遇上了他们该当如何?”
“呵呵,高顺所言极是。”臧霸笑了,此事他早有考虑,周瑜也亲自和他谈过,在适当的时机以战代练,剿灭了这股作恶乡里的恶匪。
臧霸说道:“我们飞龙军自成立以来,还未经历过战事,特别是山地作战,而山地作战将是我们今后最主要的作战形式之一,今日此来,一是为训练山地战,二则如遇到这股匪徒,正好可以检验我们飞龙军的战斗力,难道我们还怕他们么?”
听臧霸将山地作战说得如此熟练,周泰和高顺顿时明白这是周瑜安排好的了,当下高顺抱拳说道:“明白了!不过还是小心为上,我们要在周边山头多派些哨探,通知士兵们,随时防备敌人偷袭。”
兜率峰是冶父山的主峰,站在山顶,可以远眺长江,低头可以俯视附近的五个大湖:沙湖、黄陂湖、后湖、白湖、巢湖,山势奇伟,似一扇大门,只有山间一条小道弯弯曲曲可以上山,山间绿阴幽馥,郁郁葱葱,乃是易守难攻之地。
山头有寺,名曰“伏虎寺”。相传远古时候,有一个相貌奇丑、双目失明的孩子,被父母遗弃,巧遇一只老虎路过,衔入洞中奶大,并刨出泉水,治好了孩子的眼睛。孩子长大后当了和尚,老虎和他形影不离。后来到了冶父山,建庙安身,传经修道。
如今,这伏虎寺被孙夏占据,经历了数年的修建,已经成为了一个坚固的堡垒,一千余人马就盘踞在此。
大雄宝殿内,香烟袅袅,最高处供奉的不是我佛如来,而是那骑着一头青牛的太上老君。一个身着道袍的中年汉子,满脸的精悍之色,正在上香,此人正是孙夏。这时,一个小头目样的人走近他身边,低声秉道:“报大将军,有情况!派出去巡山的弟兄发现有官府的军队进山了。”
“哦……”孙夏很是惊疑。他自逃到冶父山之后,蛰伏了一段时间,因北方的黄巾之乱,很多百姓俱南下江南避难,其中既有贫民也有地主富商,孙夏趁机打劫了不少财物,胁裹了一些百姓,平日里以“太平道”的思想灌输给他们,将他们编入自己的队伍,逐渐地达到了一千余人,官府军队进剿了几次,却因指挥不力、士卒无心恋战而失败。这使得孙夏的心开始自我膨胀,梦想着有一天杀下山去,从者如云,又可以开创一番天地了。为了提升自己的威望,孙夏前几日已自称奋威大将军,晓喻全军,他在“太平道”中位置仅在张角、张梁、张宝之下。
此时忽然听到有官兵进山的消息,倒是让孙夏吃了一惊,毕竟已有大半年没有官兵来进剿了,前些日子,舒县县令刘骏还派人上山来联络,语气间颇有招安自己这支部队的意思,难道是……他们知道了自己自封为奋威大将军的事情,咬着牙前来送死?
孙夏毕竟久经战阵,考虑了一会,冷静地对那个小头目说道:“官兵情况未明,不可轻举妄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