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东周郎(草牛)-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会议结束的当晚,周瑜设立晚宴,招待这些参加会议的人,他们可都是自己靡下的骨干力量啊,理应笼络。酒宴上的气氛十分热烈,你来我往,互相敬酒,所有的人都在憧憬着未来,觉得江东六郡一统之后,实力大涨,今后数年将会是江东集团大展宏图的日子。
“铮~~铮~~铮~~”众人觥筹交错之际,周瑜取出古琴,当众弹奏了一曲“高山流水”。琴音抑扬顿挫,忽而高昂如登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忽而低缓如漫步林间溪水潺潺流……
众人逐渐地都安静下来,开始静静倾听。
周瑜的琴音一转,琴音转作高亢,恰似高天流云,一马平川的塞外风光无限。紧接着,琴音加快,就如万马奔腾,蹄声如雷,敲打在厅内每个人的心窝上,颤动不已。然后,琴音忽又变得悲凉,就好像来到了一座古战场,残阳中一杆大旗迎风猎猎作响,将士们血染黄土地,满地都是尸体和兵刃……
周瑜刚开始时是按照琴谱弹奏,到了后来,索性自由发挥,将心中所想通过琴弦表现出来。右手托、擘、抹、挑、勾、剔、打、摘、轮、拨刺、撮、滚拂,左手吟、猱,绰、注、撞、进复、退复、起等演奏技法一一施展开来,纷繁复杂,双手如穿花的蝴蝶一般灵动,或高或低、或急或缓的音符自他的手下潺潺流出。众人只觉得这琴音如同天籁之水,充斥了整个大厅,将每个人从头到脚都清洗了一遍。
待得周瑜以一个长长的颤音结束了弹奏之后,众人都彷佛入定了一般,清越的琴音还在耳旁久久围绕不去。片刻过后,众人开始鼓掌,大声叫好,周瑜也微笑起身,举起酒盏向着众人一一回敬,随即酒宴进入了。只有贾诩一人静静地坐在一旁,若有所思。
曲终人散,酒终于都被喝完了,众人也纷纷告辞离去。周瑜平时难得喝酒,今日兴致所发,大口豪饮,神态间已是微醉。
等众人走散后,周瑜回头一看,一身灰衣的贾诩正安静地站在他身旁。
“呃……文和先生,怎么,是不是还没有尽兴?走走走,我那里还藏有一坛好酒,我们到后面去喝……”周瑜拉住贾诩的手,兴致勃勃地说道。
“呵呵,主公英明,诩最爱的便是这杯中之物,既然有好酒,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贾诩笑嘻嘻地说道。
二人手挽着手,亲热得就像是亲兄弟一般往后院走去。周瑜的脚步略有些踉跄,一不小心踢碎了一只花盆。
“哦~~我醉了……”周瑜哂笑着,嘴角浮现出几丝歉意的笑容。
贾诩眼珠一转,低声回道:“酒不醉人人自醉,以诩看来,主公清醒着呢。”
周瑜哈哈一笑,说话间二人已到了后花园,园中修建了一座小小的凉亭,旁有假山,下有流水,凉亭上挂一个牌匾,写有“爱晚亭”三个黑色大字。字体龙飞凤舞,潇洒飘逸,正是周瑜的手笔。
二人在亭中坐下,周瑜吩咐府中的仆人将他珍藏在书房中的那坛好酒拿来,再令厨房炒几个小菜端过来。片刻之后,仆人将一个黑色的酒坛捧了过来,周瑜顺手拿过放在厅内的石桌上,用右手轻轻一拍,将酒坛上的封泥拍碎,一股清冽的酒香立刻从酒坛内钻了出来。
“不错,甘冽醇香,真的是好酒”贾诩伸出鼻子,使劲地嗅着,悄悄地用双手按住了酒坛,生怕周瑜反悔不给他喝一般。
周瑜哈哈一笑,“文和先生有所不知,此酒乃是当今最为有名的亳州酒也。”
“亳州酒?”贾诩闻言大喜,索性双臂环绕,将酒坛牢牢地护在胸前,“这可是天下闻名的好酒啊,主公如何得来?”
“这可要感谢那些商人了,”周瑜颇有感慨,“自从我们在庐江大力鼓励工商业发展以来,到江东一带做生意的商人越来越多,他们采购我们这里的盐、茶叶、丝绸运送到北方和西方,又将西北的良马、北方的铁卖到我们这里。商路通了,商业繁荣了,我们在这里自然就可以喝到亳州酒了。”
“哈哈,好~~好~~”贾诩不待周瑜说完,便将酒坛翻过,把石桌上的两个酒盏倒满,迫不及待地端起来就灌了一口,赞道,“确实是好酒,亳州酒果然名不虚传哪……”
周瑜也端起酒盏,微微抿了一口,入口醇绵,之后便是甘甜的回味,且回味悠长,就像是有一股酒香一直在口中萦绕不去。
周瑜端起酒盏,对贾诩说道:“这次的会议准备得比较仓促,但还是顺利地完成了,辛苦文和先生了。”
贾诩这时却不喝酒了,摇头道:“我们辛苦些没什么,我今日倒是从主公的琴音中听出了一些东西,呃~~不知当讲不当讲。”
这个贾诩,果然心智过人,周瑜心里暗想,口中忙说道:“我在弹琴时确实有些杂念,居然让文和先生听出来了,惭愧惭愧……”
贾诩用手轻抚长髯,沉吟着说道:“自主公上任居巢县令以来,一路历经庐江太守、扬州刺史之职,可谓顺顺利利。如今据有江东六郡,进可逐鹿中原,退可守住东南,这形势应该是一片大好啊。如今最急需的是巩固内部,发展经济,增强实力,可是我从主公的琴音里听出了一些杀伐之气,主公似乎有些急躁了……”
周瑜凛然一惊,陈宫不在身边,贾诩就是自己的智囊,以贾诩对人性的精通,他今日能看出自己内心的焦躁情绪,不算是难事。其余人应该还没有看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贾诩也可谓是自己的知音了。

第二百五十五章 贾诩论德

周瑜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向贾诩施了个礼,口中说道:“文和先生慧眼如电,瑜确实是有些急躁的情绪,只因觉得肩头的担子很重,压力很大。烦请先生指教,如今的形势是这样的……”
周瑜以手指蘸着酒水,在石桌上粗略地划了幅地图,在西北角点了点,说道:“先说说远的。这里是凉州,目前西域各国都不安生,而凉州内乱不断,韩遂、马腾、徐荣三股势力各据一方,相互倾轧,也没有力量外顾。”
周瑜用手指着凉州东部说道:“这里是河套地区,土地肥美,人员稀少,自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后,北匈奴西迁康居,其根据地漠北草原被鲜卑人据有。而南匈奴依附朝廷,被安置在河套一带,因部族成分复杂,难以驾驭控制,造成内部不隐,时有叛乱,多位南单于被杀。自羌渠单于被杀后,南匈奴出现了两位单于,一个是其子于夫罗,领兵在河东一带活动,经常与白波军在一起联合作战。另一个是须卜骨都侯单于,依旧统治河套地区。不过这两支力量都不足以对中原构成威胁了。”
“目前对我民族威胁最大的还是鲜卑。他们本是东胡余部,北匈奴西迁后尽得其地,留在漠北的匈奴十余万户均并入鲜卑,实力大涨,势力逐渐强盛。鲜卑人檀石槐雄才大略,一统鲜卑各部,在高柳北弹汗山建立了王庭,向南劫掠沿边各郡,北边抗拒丁零,东方击退夫余,西方进击乌孙,完全占据了匈奴的故土,东西达一万四千余里,南北达七千余里,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檀石槐将统辖地分为东、中、西三部,共约六十邑,各置大人为首领,归其统辖。”
周瑜的手指在漠北的位置重重一点,借着酒意忿然道,“鲜卑人屡次犯我边关,掠劫人口、粮食,烧毁房屋,屠戮青壮,已是我国之大患好在檀石槐死后,联盟瓦解,鲜卑又分为许多互不相属的分支,对我们的威胁才小了些。但是其中的度步根集团、轲比能集团、素利集团,皆拥有数万铁骑,控弦之士各不下十万,一旦其中的一位统一了鲜卑各部落,将会是我汉国的一场灾难”
贾诩静静倾听,周瑜又手指地图东北部,慨然道:“异族环伺啊,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还有乌桓人,如今由辽西乌桓大人丘力居的侄子蹋顿统领,此人勇武又有谋略,不可小视。还有在玄菟北千里的扶余、其南边的高句丽,都对我国虎视眈眈啊。”
贾诩向着周瑜拱了拱手,正色道:“主公竟然如此熟悉周边的异族情况,令诩佩服不已,我大汉国威鼎盛时,这些蛮夷都臣服进贡,如今我们内部战乱频起,民不聊生,也难怪他们窥伺。主公的心意我已了解,想必是觉得重任在肩、时不我待,又见诸事进展缓慢,故此焦急,对么?”
此刻周瑜的酒意已经消去了大半,闻言点头,哂笑道:“我也知道自己急了些,可是一想到这些事情,想到大汉的疆域有可能落入敌人之手,心里没法不急。文和先生可有对策?”
贾诩摇了摇头,回道:“此事实在是急不来的。以诩的个性,能过上平安的日子,每天都有酒喝,足矣。偏偏主公胸怀天下,以拯救黎民为己任,激进一些也是正常的。不过,诩以为,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主公新得江东六郡,至少需要三年两载方能稳定内政。内政稳定后方能考虑争霸天下,此诚然不可逾越也。”
“是啊~~”周瑜深深叹了口气,他一向不愿在部下面前展示自己的困惑和焦虑,但是面对贾诩,周瑜却觉得放松了许多,大概是因为贾诩精通人性,想瞒他也是瞒不住吧。
“文和先生所说,我又何尝不知?”周瑜又喝了一口酒,叹道,“不光是外敌环伺,如今的中原大地实质上早已四分五裂,各地豪强各据地盘,互相倾轧,朝廷的政令根本出不了关中一带。我们面对的敌人很多很多,有些敌人也很强大,说实话,我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贾诩眼睛一眯,回道:“诩还是那句话,天下乃有德者居之。汉室的气候已尽,这是明眼人都知道的事实。诩本西凉一闲散之人,蒙主公厚爱,为主公出谋划策,深表感激。但诩本是董卓的部属,主公可知诩最后为何下定决心投靠主公么?”
周瑜饶有兴趣地问道:“为何呢?文和请讲。”
贾诩回道:“一个字:德所谓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主公虽然年轻,但是你的修为早已达到了这个境界。这句话绝不是诩的奉承,而是肺腑之言。纵观天下英雄,论能力与主公不相伯仲的有好几个,但是论到德,恐无人可出你右。主公如今据有江东六郡,只要好好经营,江东六郡必将出现百业兴旺、政通人和的局面。到那时,主公是兵精粮也足,只要打着大义的旗号,以仁德感召天下,众人还不望风来投?”
虽然贾诩说明了他没有奉承的意思,但他的话还是让周瑜听起来很舒服。周瑜知道,贾诩在历史上就是出了名的算无遗策,他看准的事情十之**都会发生。希望自己不会让他失望吧。
夜色已晚,风却忽然大了起来,将后花园中的花草树木吹得摇摇摆摆。突然在远处的夜空中出现了一道闪电,将小半个天际照得雪亮,一阵轰隆隆的雷声接踵而至。
在扑面的劲风中,周瑜对着贾诩举起酒盏,朗声说道:“听文和先生一席话,让我心里平静了许多。放心吧,我知道该怎么做。来,我敬你一杯”
说罢,周瑜、贾诩二人各自将盏中酒一饮而尽,相视哈哈大笑。
此刻风更加地大了,刮过屋檐,吹动屋瓦,发出呜呜的声音。紧接着,没有预兆的,斗大的雨点裹在风里落了下来,院中一片“噼里啪啦”的乱响,就像是无数的大豆子在地上跳跃一般。
贾诩开始自斟自饮,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酒,口中说道:“风大雨大,暂时也回不去了,我老贾就在这里多喝几杯~~”
周瑜微微一笑,美酒乃是贾诩的最爱,也就在此时,他方才显出西北汉子的本色。在喝酒时,贾诩不再是个胸有奇谋的儒士,而是一个豪爽剽悍的西凉汉子,直爽得可爱。
“轰隆隆~~”又是一阵炸雷响过,在如注的大雨中,周瑜看到有一把黄色的竹伞像一朵云一般飘了过来,伞下是一个婀娜多姿的身影,在她的腋下还夹着一把竹伞,正急匆匆地赶来……
“瑜哥哥……”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周瑜的心中顿时温暖起来。

第二百五十六章 扩大军屯

今天第二更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初秋时节,天气不再那么炎热了,早晚睡觉甚至还微微感到些许凉意。
在山林中,在田野里,那无边无际的绿色逐渐地开始转换,红色、黄色慢慢地多了起来,有些果树开始结果了,虽然还未成熟,但沉甸甸地挂在枝头,让人看了也是满心欢喜。
此刻,距离鲁肃从寿春城南撤军已有半月,张燕也率兵进到了徐州境内,九江郡暂时进入了相对平静的时期。而在庐江郡的西部,黄祖大军损失惨重退回江夏后,再也无力发起进攻了。黄祖则上书刘表,自请惩戒,刘表好言安抚,将其调任为南郡太守,又派大将文聘镇守江夏,对周瑜采取守势。
周边无战事,正好是埋头发展内政的大好良机。周瑜未雨绸缪,在一个月前就召集了地方官员商讨并确定了内政发展的重点,如今,在江东六郡,这些举措正在一条条地落实。各地官员忙得脚不沾地,修水利、办学堂、招募流民屯田、在民间发掘人才、鼓励工商业……整个江东六郡就像是一条挂满了风帆正顺风疾行的巨船,浩浩荡荡地前进着。
这日,周瑜特将九江太守陈宫、东城营主将鲁肃召来秣陵,加上军师贾诩、二弟甘宁、三弟臧霸,六人相聚在一起,既为了讨论军政事务,也是大家难得见面,借这个机会可以充分交流交流。
众人寒暄过后,陈宫便将这次合肥对战张勋的战斗经过详详细细地说了一遍。周瑜听罢,轻叹道:“张勋也算是经验丰富的武将,颇有统兵之才,只可惜受人节制,被束缚住了手脚,致有此败。”
鲁肃拱了拱手,朗声说道:“主公所言极是,以肃看来,我军军令统一、调动灵活、将士们作战勇敢、装备又较敌军精良,这是我军胜利的几个重要因素。”
“对了,我有个想法。”说到装备,周瑜想到了马钧新近改进的投石车,忙接话道,“马总管负责全军装备的研制和督造,最近他对原先的投石车再次进行了改进,新型的投石车轻便了许多,抛射的距离不减,精度也提高了,我觉得完全可以用在守城的战斗上。”
“这个主意好啊~~”陈宫兴奋起来,这次他和鲁肃领兵镇守合肥城,虽然成功守住,但是城内的士卒死伤也不少,守城的器具也损耗了不少。当望着敌军的巨型投石车将一块块硕大的青石投射到城内,砸在城墙上时,看着受伤的士兵在呻吟,好不容易搭建的防御设施被摧毁,陈宫觉得自己的心在滴血。
当时陈宫看着城下呼啸而来的袁军士卒,心里感慨,要是城上也有这样的投石车该多好啊,居高临下,抛射的距离可以大为提高,威力也加强了。下得城墙,陈宫仔细询问了负责辎重的官员,方才知道城内的投石车都是老样式的,既笨又重,隔着城墙抛**度非常低,抛出的石块经常落在无人处,反倒让袁军的将士们笑话不已。
听了周瑜的话,陈宫心中暗想,如果有了这些轻型的投石车,将其放置在城墙的宽阔处,前面加以适当的保护,面对攻城的敌军直接抛射,那样的杀伤力该有多大?对敌军的心理震慑也是巨大的。如果敌军用重型投石车在城下攻击,这些轻型投石车装有四个车轮,则可以灵活地移动,以避过攻击。
鲁肃、臧霸、甘宁等人也纷纷叫好,甘宁甚至提到,将这些轻型投石车装到艨艟巨舰上去,未等敌军接近,便可以抛石将其击沉,那样就极大地加强了水上舰只的远程攻击能力,有这样的船队纵横在江河湖面上,敌人的水军只能望风而逃了。
臧霸突发奇想,提出如果能将投石车再缩小写,安装在马鞍上,可以抛射一些较小的石块,在以骑兵攻打步兵的场合下,面对步兵排出的巨盾阵、长枪拒马阵时,乱石齐射,可以以此武器来打乱步兵的阵型。
周瑜见众人讨论得兴致勃勃,且结合自己熟悉的兵种,都提出了很好的设想,心中甚是高兴,便叮嘱在一旁忙着记录的邓渝一定要将众人的巧妙构想记录完全,明日将记录交给马钧,让他组织人员进行研制,看看能否继续改进。
“在一个月前的会议上,大家都对屯田制进行了有了统一的认识。”周瑜开始转换话题,谈到了屯田制。
陈宫接过话题,笑着说道:“屯田制确实好啊。从庐江郡去年的收成来看,总体粮食产量多了一倍。我在九江郡也开始全面推广,只是因为战事频繁,效果还不太明显。但是在南部数县已经招募了数万流民,加上庐江郡支援过来的粮种、农具,这些荒田今年可就要变成良田了。”
鲁肃点头称是,然后问道:“今后的屯田制会有什么变化么?”
周瑜回道:“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是在具体的上缴比例上会有些微调。像庐江这样的成熟区域,屯田农夫上缴收获的一半,而像豫章、九江这样刚刚开始屯田的地方,为了进一步地鼓励屯田,农夫和官府的分成比例是四六开,农夫六、官府四。”
陈宫说道:“军屯的规模可以再扩大么?这次主公两线作战,如果不是有屯田兵的储备,结果还很难料。”
周瑜微笑道:“我的想法与陈叔相同。扩大军屯的规模,于战于民,皆有好处。目前我们只有庐江、丹阳、吴郡三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