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风帆战舰-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找些专业的人才来,自己指点他们研制的方向,应该能研究出一些结果,帮助到自己的。
忙活了一个星期,才将安平的百姓都迁移到金门。
百姓都走了,郑鑫国将东西收拾,走出郑府。
站在门前看着这座郑家曾经辉煌的标志,郑鑫国心中一阵感慨。
家都没有了,还留着这座府邸干什么?
郑鑫国叫亲兵去放火烧了郑府。
听到要烧郑府,郑有德开口劝国姓爷,“大公子,这府不能烧啊!这可是老爷花巨资捡起来的。烧了的话,老爷的一番心血就没有了。”
不想再面对这个注定不属于自己的地方,同时也为了能激励将士们。
郑鑫国说道:“这座庄院是我父亲建立的,但现在国破家亡,留着这府又有何用。烧了!从今往后如若不能打倒满清,也再无颜面对家乡父老,也永不踏入安平了。”
听到大公子说的这样节烈,郑有德沉默了,叹了一声后走了。
在郑鑫国严令下,亲兵狠下心四处点火,曾经宏伟的郑府燃起了熊熊烈火。
看着火光,郑鑫国站在门口沉默良久。
对于这座府邸,郑鑫国有种异样的感情,自己既属于这里,又不属于这里。
烧了也好,对于那些曾经属于“他”的回忆,就再也没有了。
叹息一声,郑鑫国转身上马,准备启程前往金门时,看到几个亲兵正小心心翼翼地收拾郑森读书时用过的笔墨纸砚等。
一见到郑森儒生时的文具用品,郑鑫国心里就一阵恼火。
在明末这战乱的时代,百无一用是书生!
血和刀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关键,也是最直接的办法。
如果当年海寇世家的郑森没有跑去读书,而是继续干着水师这份很有前途的海盗职业话,以他大公子的身份,怕早就独领一军。
现在厦门也不会由郑彩掌管,林察也不可能带着士兵叛逃去广东了。
自己也不用那么辛苦,要拼死拼活地从零开始奋斗了。
这该死的笔墨纸观!
郑鑫国喝令那些亲兵抬上那些读书用具,径直往安平的孔庙去。
一行人马走到孔庙前,郑鑫国昂首向里走去。
看到庙中千百年来供奉的孔子泥石像。
一个被董程太监了的儒家学说只会渐渐地打磨掉民族血性,学其何用!
如果不是还需要招揽一些有志之士,郑鑫国差点就想砸了它。
郑鑫国令亲兵将儒服冠带等置于孔子像前。
因为有很多人在场,郑鑫国为了日后能有文士等来投靠自己,就算自己崇尚武道,此时也只能念道:“昔为孺子,今为将臣,向背去留,各行其是。谨谢儒衣,祈先师昭鉴。”
念完,郑鑫国就让亲兵将从前读书时所穿时所用的青衣、笔墨纸砚用柴火一把火烧了。
从今日起,再没有郑鑫国,也再没有郑森,有的只是要反清复明,收复台湾,壮我华夏之威名的郑成功,不成功便成仁的郑成功!
从今日起,弃文从武!
第十章 船厂见闻
1646年十二月初,带着自己的部下,郑家的库银,郑成功乘船去金门了。
隆冬季节,郑成功站在船舰的甲板上,看着漆黑地海景。
林习山走过来问道:“大都督,这段时间船舰来回奔波,有些船只需要维修。还请暂缓一段时间,让船队在石井船舶维修一番,还望大都督恩准!”
郑成功在思考,迟钝了下才回答道:“哦……好,那你去安排吧!”
“是,末将这就去安排。”
南安石井船舶是当初郑芝龙亲自监督建造的造船厂。
1624年,郑芝龙接受福建巡抚熊的招安,受封福建游击将军。
为了打击敌对势力,以及增强自己的势力,郑成功搜集了千余名木匠师在南安石井建立造船坊,营造军、商两用船。这个造船坊可能不是中国最大的,但绝对是当时整个中国技术水平最高的造船坊了。
数十艘船只行驶至海湾,在小船的指引下,船工慢慢驶进海湾岸边停泊,放下踏板。
一靠岸,林习山就忙叫水兵清理维修船只,同时叫人补充一下清水和食物。
来到了船坊,郑成功决定亲眼去见识一下这个时代的造船厂。
郑成功呼过林习山,说道:“我想去看看此处的船坊,你带我前去。”
林习山怪异地看了下郑成功,然后才说道:“禀都督,此处就是造船厂!”
听到林习山说这里就是造船厂时,郑成功难的脸红了。
该死,造船厂不是都有那个船坞嘛,那个造船厂的标志船坞在哪?
这就是郑成功的误区,他所知道的船坞都是现代用水泥钢筋打造的。
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更不用说有干船坞和浮船坞之分。
幸好林习山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多做纠缠,领着郑成功往岸上走了差不多一里多,就看到数百座大小不一的建筑耸立在在一座山丘下。
福建多山地,自然林木资源丰富,常见的有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红松、黑松、水杉、柳树、杨树、泡桐、桉树、毛竹等,因此造船用材在福建基本都可以找到。
走近时,造船厂的管事已经知道大公子过来了,他忙走出来迎接。
郑芝龙根基在于水师,对于造船厂自然看重,派出的管事是郑家的家仆郑平。
见到郑成功,郑平忙躬身说道:“小的拜见大公子。”
郑成功忙扶起,说道:“平叔,不用多礼!我只是对船坊有些好奇,所以进来看看。”
郑平站起,说道:“既然大公子想看看,那由小的带路。”
“嗯,平叔前面带路。”
远远地郑成功就看到里那个高达五六米,长达二十余米的福船舰船龙骨。百余名木匠在舰船龙骨来回穿梭,铺制船壳板。
一路走过去,郑成功对这个时代造船流程有了一定熟悉。
这个时代的造船虽然没有后世那种标准化,流水线的制造流程,但也有了一定分工概念,甲板、缆绳、篷帆、捻缝等作坊鳞次栉比,两三百个木匠各分其事,卖力干自己的活。
郑成功看到这未来将要成为自己的船舰的家伙,不由得地问道:“平叔,这艘船几时可以建好?”
“回大公子的话,大概三个月后就可以建成了。”
“这么慢?”
一听大公子这样说,郑平怕他误会自己没有尽心,忙解释道:“大公子,这都算快的了。那些个官营的速度更慢,而且质量可远远比不上我们郑家的。”
看郑平紧张的样子,郑成功安抚道:“我不是在怀疑平叔你,只是自从父亲被挟持上京后,我想尽快招兵置船,恢复实力,重振我们郑家海上雄风。”
“是小的没用,不能帮到大公子。小的一定想办法让这些个人加快速度,好助大公子一臂之力。”
“不用,以速则不达这个道理我还是懂的,你照着愿计划,用心造好这船就行。”
“是,大公子。”
“这造船厂每年能制造几艘船?”
“那要看是什么船,要是二桅、三桅的沙船等,也可以造个十多艘,但如果是三桅、四桅的福船,怕只能造个三五艘。”
听到一年只能造个三五艘,郑成功有些失望,这要什么时候才能像郑芝龙那般拥军二十万,大小船舰千余艘的实力。
“大公子,那个……小的……”
“平叔叔,有什么事?”
“那个大公子,其实这座造船厂前几年鼎盛时期,年造大小船可达数十艘的。只是自老爷铲除刘香、打败荷夷、坐稳福建总兵后,对水师的重视就日渐下降,连带着这个船厂也跟着受影响。近几年都只是下令打造三四艘船,很多工匠们没有船造、没有工钱拿,可他们都有一家大小要养活。因此多余的木匠技工们平常无工可做时,也只好靠摆渡、出海打渔等养活妻儿老小的。如果大公子肯召回他们的话,平叔别的不敢说,但一定能恢复船厂鼎盛时期的模样。”
郑成功刚听到造船厂每年制造三五艘船的时候,还大失所望。
但现在听到郑平说,可以扩大规模,达到年产值十几艘时,顿时大喜过望。
连价格都不问,郑成功直接说道,“平叔,只要能召回他们,恢复之前的制造量。要花多少银子都不是问题,你只敢开口,其余的事我来处理。”
“真的,那小的就替那些个工匠们多谢大公子了。大公子是不知道,这几年,他们活的不容易!现在听到这个消息,怕能把他们乐坏了!”
“是我的不对,没有早点了解造船厂的情况,我向你们道歉了!”
“不关大公子的事,谁叫他们祖辈都是木匠,也只能这样凑着活。哎,人生由命,半般由不得人。”
或许别人不清楚这些工匠技工的重要性,但来自现代的郑成功,怎么会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
同样,在明代,人才才是最重要的。
不管什么样的人才,对于现在兵微将寡的郑成功来说都是宝贵的。看到了,自然不肯放手。
郑成功肯定地说道:“平叔放心,大木必然会让他们生活更好,更有尊严。”
“那就好,那就好!”郑平欣慰道,管理这造船厂怕有十多年了,跟那些个工匠们熟的不能熟了,看着他们一身技术,却落到这个地步,虽然郑平时常用自己的工资补贴他们,但自己也有着一家大小,有时只能是唏嘘不屿。
第十一章 风帆战舰(上)
“平叔,现在我们的船只类型有哪些?有何区别?”
“回大公子,一般来讲分三种,本来还有宝船的,只是自三宝太监(郑和)去世后,大明再没有人下西洋,导致宝船的很多制作工艺都失传了,再加上那些资料也被烧毁了。所以现在一般讲是沙船、广船、福船三种。
沙船方头、方梢、平底、,体积较小,吃水浅,比较适合近海、江河上航行。
福船吃水深,稳定性好,并且容易转舵改变航向,适合于海上航行,便于在狭窄的航道和多礁石的航道中航行。可以作为远洋运输船和战船。
广船船型首尖体长,吃水较深,梁拱小,甲板背弧不高,有较好的适航性能和较大的续航力。只是广船制造的所需的铁力木、樟木比较少,而造船的所需木材量又大。,致这类船只很少。
大明水师船舰一向是用福船作为主战船配合着沙船使用。”
“嗯,谢平叔,明俨受教了。船舰的事明俨就托付你了,我留下六十四万两银子,劳烦你去召回那些木匠帮忙,尽快恢复造船厂。同时也先多建几所沙船,福船暂且造十几艘即可。”
不是郑成功不想多造福船,而是地盘小,造那么多福船也没大地方放。
“不敢,这是小的该做的。当年闽南大旱,如果不是老爷,我恐怕早就死无骸骨,那还能活到今天。就算拼上的老命也会帮大公子你多造几船舰的。”
郑鑫国花大力气来招揽有经验的技工,可不单单是想制造沙船、福船。
未来铁定是要收复大元的,势必要跟红番干一场。
想到这,郑成功问道:“平叔,这福船比之红夷的船舰如何?“
“红夷船舰啊,我们的船舰跟他们的性能相差无几。”
性能相差无几!
郑成功有些吃惊,不是说自十六世纪初开始,中国福船等船只性能就比不上欧洲的船只吗?怎么会在郑平口中就相差无几,不会是自欺欺人,哄哄我这个大公子吧!
郑成功有些生气道:“那为什么,每次我父亲跟红夷作战时,都是要依靠火船计才能取胜。”
“哦,大公子是好奇为什么老爷要用火船计啊!当年小的也曾参加过那些战阵,对于当时的情况小人到时也懂的一些。”
“那烦恼平叔,详解一番。”
“当年在船舰上,其实我们水师不管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都稳胜对手的,只是我们输就输在火炮上。那时,大明对火炮掌管很严,多数火炮、制造工匠都在京师、山东、辽东。划归给福建、广东的火器很少,很多时候只能跟那些红夷外藩购买,可他们怎么肯将最好的给我们。造成我们对战时,威力、射程都比不上他们,因此太师当时只好寻思用火船设计打败他们。不过,后来太师见识这火器厉害,曾四处找人仿制过这些大炮,现在我们的大炮也不输给那些番鬼。而且自从被太师打怕,那些个番鬼再也不敢来大明撒野了。”
船舰不输于欧洲!
火炮不输于欧洲!
郑成功一时震惊了,他所了解的历史跟史书上的历史有差异。
是啊,如果不是船舰性能相差无几的话,那郑芝龙是怎样用火船摧毁敌船的,郑成功又是如何能收复大元的!
毕竟海上那么大,堵是堵不死的。如果福船速度跟不上,怕早就被人用放风筝战术玩死了。
可为什么近代中国会那么弱小,船舰炮火都比不上欧洲,以至于受百年耻辱。
郑成功内心极端不平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之前听到看到的史书,在郑成功脑海中回顾着。
大明在海战上是没有输过的,不管是对日(万历朝鲜之役),还是对红夷都没有输过。
可到了清朝却是一输再输,**战争输、甲午中日战争输;
大明施行过闭关锁国,但却是没有用,不说江南士绅,但看郑芝龙每年收船只的过路费上千万两白银,就可以知道那是废纸一张。
但清朝却是施行的很彻底,从山东至广东省沿海的所有居民内迁50里,并将该处的房屋全部焚毁,以及不准沿海居民出海的措施。
这些措施使华东至华南沿海地区的渔业和盐业、贸易业废置、田园荒芜,沿海居民流离失所,深受迁海之苦。
明朝还可以与西方相抗衡的船舰火器,但在清朝却是停滞不前了。
两百年时间使得中国航海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最终让西方的军舰横行于中国海上。
满清知道火器的威力,不然就不会在孔有德带火器归降时,皇太极会高兴地立马封赏他为恭顺王。
可满清害怕火器,他们害怕骑射比不上火器时,他们会被汉人推翻。
因此满清统治稳定后,立马就喝令停止研究、铸造火器了。
两百年时间使得最先研究火器的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的洋枪洋炮,最终让西方的军队肆虐于中国土地上。
满清害怕船舰炮火,更害怕汉人。
他们害怕汉人会起兵造反,因此规定汉人聚众三十,即为造反,杀!
更不用说文字监狱对中国人思想的束缚。
满清为了自己的统治,将整个华夏都拖入了深渊。
所有华夏儿女,谁会对**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等中国百年耻辱而无动于衷?
先辈们用心制造的文物却是摆在他国博物馆展览着,先辈们用鲜血打下的江山现在却是外国人在居住。
这是耻辱,华夏的耻辱!
有多少热血男儿曾梦想过回到那个时代,梦想过能改变这一切对华夏民族的伤害。
只恨不得能早生两百年,不能手握炮舰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不能以血荐轩辕。
现在老天竟然让我穿越在这个年代,那我就有义务去改变这一切,绝对不能让这样的事再发生!
华夏一定要继续成为亚洲霸主,成为世界霸主。
第十二章 风帆战舰(下)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在这个大航海时代中,先进的战舰是必不可少的。
郑鑫国有点怀疑地问道:“那红番的船舰就那么没用吗?”
郑平思考了了一下,说道:“也不是,红番的船舰跟福船各有千秋。福船更适合浅海大江行驶。红番的船只远洋能力比福船要好。”
福船适合浅海大江行驶?
郑成功想到郑和下西洋,好像都是沿着海岸线行驶的,都没有怎么去过深海。
郑芝龙打赢红番的战场基本也是在沿海地带。
看来福船当做内河运输或者战舰还行,当做远航船就差了些。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对于兵器来说,也差不多。
骑兵在冷兵器时代能成为陆战之王,机动性是一个重要原因。
飞机能成为现代最重要的武器,速度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大航海时代,一个行驶快速的风帆战舰是很重要的。
福船虽然现在还能跟红番的船舰想比,但红番一直没有停止改进风帆战舰。
华夏却是一直停止不前,福船到最后终究是落伍了。
想通这点,郑鑫国说道:“平叔,虽然现在福船还能跟番船对抗,但红番一直在改进战舰的性能,如果我们不设计出更优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