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衣王侯-第3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以上两人带头,朝廷里,冲出来的大臣立刻就有十几名。这些人中,有的是部堂高官,有的则在寺卿体系内担任要职,手握重权,于朝廷运转中,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当他们一起开口时,即便是皇帝,这道圣旨也没法颁布下去。毕竟圣旨是要由他们来执行,若是这些人都对圣旨不满,即便是强行推动下去,也多半是不了了之,白白得罪了人。

杨廷和二目微合,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这才是自己理想中的朝廷景象,内阁之前退的已经够多了,这一次,是不可能再退下去。

就在十几位部院大员,开始分析利害,陈述着不该大兴土木的重要性时,科道言官中,忽然有一人闪身而出“陛下,臣以为列公之言大谬……”

“杨廷和是内阁之首,控制着大部分官员,其实不单是文官,武将里,他的人脉也很广。毕竟他是大学士,也是成名大儒,很多人向他学东西,或是学做人,既然他是老师,那些人就要听老师的话。再加上,他能控制吏兵二部,掌握着大家的升迁,不听他的又能怎么样呢?可是,事情总有例外,科道言官,本来就有一些人不在意对手的身份,只想图个出位,博个名声。小刀锯大树,这种事,是最方便出名的,就像江湖一样,挑战一个成名的剑客,是年轻剑客最好的出头之路。所以,不管杨廷和的力量多大,也会有一些言官愿意出来跟他作对,哪怕是真的被贬谪,也可以落一个好名声,对他们来说还是值得的。今天的朝堂上,杨廷和不会轻易动手,但是当他的人动手后,他就会发现,局面并不在他控制之中。”

永寿公主府内,这起冲突的缔造者,拥着永寿公主,叙述着自己的分析。一边,从白衣庵溜到姐姐家的永淳,则剥着葡萄,喂到姐夫口内。间或,杨承祖趁机舔一舔她的手指,就让她心满意足。

看着两人亲近的样子,永寿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两人在自己面前都这么亲近,在白衣庵里,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咳嗽了一声问道:“承祖,那按你看来,今天的朝议是什么结果?”

“什么结果也不会有,言官一露头,就是要打烂仗,最后谈论不出什么来。朝堂上,都是中高品的官员,杨廷和占据绝对主力,但是我已经给万岁出了主意,这事,要让百官皆议,也就是把人群基数变大,在下面的小官里,杨廷和的人虽然多,但是我们的人,也会多,到那个时候他就有的麻烦了。我想,就是耗时间,到下午的时候,万岁就该招我进宫,说说早朝的事,今天晚上,估计要晚点过来了。”

永寿听到这推了他一把“既然这样,那就别耽误时间了,快去陪你的心肝去,别理我这个老太婆。”

永淳不依的过来要挠姐姐的痒,见她恢复了活力,永寿的心里,也就好过了一些。虽然分走了自己最宝贵的宝贝,但是妹妹很高兴,这就足够了。姐妹两个逗了一阵,就都落入杨承祖掌中,两人大喊着救命,被他抱起来走向卧室。任你天翻地覆,我自纵情今朝。

第一千零七章杨廷和的决断

乾清宫内,已经点起了灯烛,与杨承祖想的有点出入,把他招进宫时不是下午,而是黄昏,进了宫,就直接备了晚饭。君臣两人相对而坐,嘉靖对杨承祖连连称赞

“兄长说的极是,与你想的一样,今天朝堂上,真的打成了烂仗,杨廷和的脸,都要气的发青了。那些言官、给事中,忽然杀出来支持朕,他绝对没想到这一点。随后局面就都乱了,支持他的言官出来,批评支持朕的言官,支持朕的人虽然人少,但是气势一点也不弱,立刻就回骂回去,最后闹成了一锅粥,直闹到下午大家才没了气力。朕按大哥说的,一语不发,最后只是让群臣皆议,让大家来决定。”

“第一步,可以看做成功了,如果说原来对科道互查有所抵触的话,经过这事之后,杨廷和自己也会支持科道互查。从皇陵开始,很快就会有人议论到名位问题,现在,就是需要一个聪明人出来,把这一切挑破。依臣之见,霍状元多半是会充当这个角色。”

嘉靖还没忘当初裁锦衣卫的那份折子,心里也对这个朝廷里著名的反对派颇有些无可奈何“霍韬啊,他这个人学问是有的,可是做事呢,就是太一根筋了。让他做实事是不大行,只有在这种时候,他的学问才会有点意义。朕决定,招霍韬等人,编撰大礼辩,杨廷和他们既然想要讲道理,朕就陪他们把道理讲下去。但是以往,这个道理只在内阁讲,在乾清宫讲,在朝堂上讲,这次,我们要把它放到天下,由天下人去讲。”

“陛下英明,国朝之事,向由庙堂列公一语而决,下面的人,是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最后只知道谁输谁赢,对于这里面大家讲的什么道理,没人去关心。那些书生就可以随意说,搞来搞去,谁有理谁没理,就靠他们去说。与其这样,不如由官方修订文本,讲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再由杨记的人,在民间传播,让下面的人也知道,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是非曲直,自有公断。”

不管杨廷和等人是多么优秀的官僚,受时代限制,有一些东西的认知,还是不能与杨承祖这种两世为人的相比。就像官方控制舆论,抢夺宣传阵地这些东西,明朝的官僚最多是有个模糊概念,说到重要性方面,始终认识不足,操作手段上也不及杨承祖。

他这种官方先修订一个样本,定好调子的手段,现在的人,还是想不出来的。杨廷和等人,在白天的朝会上,最多是觉得有些诡异,随后又觉得有些荒唐,认为一些年轻的言官不大像话,连局势都搞不清,就盲目的冲出来,实在是不知所谓。

但是到了这一步为止,杨廷和的观点,还只停留在一些人年少无知,一些人一味媚上全无风骨的层面,并不认为这次的朝争会发展的如何严重。

“百官共议,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君王与士人共天下,天下的事,本来就该由众臣来决定,再以天子的名义下发。万岁可以明白,大事不能自己决定,而该由群臣商议,这是个很不错的进步,证明万岁懂得了一些道理。”

书房里,杨廷和说起白天的朝议,脸上不怒不喜,显的很平淡。谈放鹤的眉头皱了皱“恩师,弟子总觉得,这里面有有些蹊跷。厂卫肆虐,朝臣里有不少人受其所制,难以维护正义。天子让群臣共议,说不定就是希望这些人附和……”

“附和也没有意义,当初张孚敬等人妄议礼仪,被逐出朝廷的事,他们应该都还没忘。他们的议,只是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真正决定这件事走向的,还在于内阁。只要老夫几人坚持住,那些人的话,不过扰人清净,浪费纸张罢了。这次正好可以看看,有多少人妄居清流,实际上阿附权贵,为鹰犬张目,也好一并打发了。朝廷里,近几年乌烟瘴气,一些佞幸小人,窃居于朝中,也是到了该清扫清扫的时候了。那些勋贵武臣,如果不知死活的出来起哄,老夫也会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后悔!”

杨慎在旁提醒道:“父亲,天子不久前下旨,招张孚敬、桂萼二人进京,授予官职,似乎是要起用他们。这两人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在礼议之争中,支持天子的一方,会不会是陛下要重启礼议之争?”

“大抵就是如此了,献陵规格,若按藩王考核,已经可以算做逾越。但是按照帝陵来看,确实有些寒酸,天子要求重修献陵,就是想把它修成一座帝王陵墓。同时修缮王府,也是以行宫为标准,就是想把自己谱系正过来,让大家觉得他登基是名正言顺,不是继承孝庙香火。我看这朝廷,怕是又要有一番乱子了。升庵,你之前在东南打过倭寇,做庶政还是可以的,眼下杨记在东南难边搞风搞雨,又把手伸到了盐政那边。为父有些担心,他们将来不知道会把事情做到哪一步,又怕他们惹出什么大的乱子,将来为父就算想收拾这个乱局也会很困难。眼下南直隶出缺,为父想让你到那边,替为父盯一下杨记,不要让他们做的太过。”

他是当世名流,又位高权重,一般来说,想要吩咐什么事,直接下命令就可以。可是杨慎这个才子性情不及,父亲的威严,或是首辅的权威,对他都是没有什么用的。杨廷和刚刚说到这,杨慎已经摇起了头

“父亲,您的意思孩儿明白,但是孩儿是不会走的。我是您的儿子,老百姓都说上阵父子兵,现在要跟皇帝打仗,做儿子的,没有先走这个道理。我留下来,或许帮不上什么忙,但是总归,孩儿在京师里还是有一些文友,可以仗义执言,捍卫正道。我也明白父亲的苦衷,但是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父亲您教了我这么多年,难道希望您的儿子,是一个临阵脱逃,趋炎附势的软骨头?陛下与士人共天下,这句话纵然您实现了,将来也要有人传递下去,若是孩儿都要逃,将来,您又指望谁来牺牲呢?”

杨廷和被问的哑口无言,片刻之后,面上露出笑意“升庵,你生的好一张利口,放鹤你看,朝内有人说老夫霸道,可是你见过霸道之人,被自己的儿子当面指责么?”

房中几人会心一笑,有关调任的事,就没人再提,杨慎回到房中时,也并未对妻子提到父亲的安排。固然礼议之争将起,但是大义在自己手中,他根本就没想过会输。而在书房的杨廷和,也在与谈放鹤商议良久之后,无奈的叹了口气,将这个南直隶外放的名额,给了自己的次子杨惇,随后就以全无牵挂的态度,准备迎接天子的挑战。

第一千零八章公议

京师内,交百官共议的事,在朝臣中,着实掀起了一些波澜。在京师这等地方,官身不能说没用,但是也不一定每次都能吃定别人。很可能两个泼皮样子的人在街上撕打,进了衙门后才知道,原来二人都有官身。

包括荫封、带俸以及实授在内,京师的官,实在是太多了。其中的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没什么机会在朝廷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更别说与首辅等人共同议政。天子发下圣旨之后,很是让一部分人兴奋起来,觉得自己鲤鱼跳龙门的机会到了。

每个人的龙门不同,有的人希望于讨好首辅,借以得到提拔,自然也有人想着要投靠皇帝,之后龙飞九天。一些人同意皇陵的修建,另外有一些人反对,还有一些自认为滑头的,则上本表示修有有的好处,不修有不修的理由,具体修不修,还是要由天意决定,建议陛下问卦于天。

当然,由于科道互查的政策,也让平日里声音最大的言官系统内部发生了巨大分歧,变成一派同意,另一派必然反对。一方总是要等到另一方的意见表明后,自己再行表态,免得和对方观点一致。曾经大明朝廷内的清流,现在已经变的让不少大佬大摇其头,认定其不堪大用。

这些奏折经通政司,汇入内阁随后又进入司礼监,张佐不得不调拨了二十几个强壮太监过来搬运奏章,避免过量的积压无处存放。嘉靖看着他手忙脚乱的样子,哈哈打趣“张伴,自从进了京,朕看你是越来越胖了,像是这样多动动也好,能让自己瘦一点。”

“没……没错,这都是陛下的恩典,奴婢感激不尽。”张佐喘着粗气道了谢,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转头又去搬运新的。

杨承祖则翻看着奏折里的内容,不时露出一丝笑容,嘉靖在旁笑道:“大哥,你觉得这些奏折写的如何?”

“依臣所见,大多是废纸,这帮人升不上去,自然有升不上去的道理。除了做人差劲之外,做事的本事,也确实是不大行,写奏折也写的乱七八糟,比我这个武人恐怕还要差。这里面有一些人大约是紧张,第一次参与到这样的事里,心里害怕或是兴奋都很正常,但是大多数,都是没什么才干的废物。可即便是废物,这也是一批有官身的废物,这么多人的奏折丢上来,这就是压力。这些压力面前,就算是杨廷和,也得思考一下,他到底有没有这个魄力,把所有反对他的人都赶下去。”

与上层的一边倒不同,杨廷和对于这些小官是顾不过来的,他一个首辅,随便说句话,就可以关照一个小官。但是对于京师中广大的七、八品官员来说,首辅实在太过遥不可及,就算在杨家门外的板凳上排队等着拜见,也没有他们的份。

同样对于杨廷和来说,这个阶层人太多,作用太少,内中可以称为人才的人,又少的可怜。对于一个首辅来说,跟这样的人接触没有必要,也就谈不到争取。

与之对比,厂卫的力量在这些小官身上很容易发挥作用,即便是杨记这种体量惊人的巨商,就足够让这些位卑职小的官员心惊肉跳。或是给好处,或是拿出把柄,又或者只是恐吓几句,就足以把他们拿捏在手里,按命令行事。

这帮人或主动或被动的出阵,在声势上确实显的声音够大,即便言语不能成理,又或者理由牵强,但也足够恶心人。再者,杨记这时也开足了马力,开始在民间散布消息,为天子争取同情分。

对孝宗的爱戴,主要还是体现在官员这个阶层里,到了百姓这一层,差的就远。事实上,嘉靖皇帝继承谁的血统,对于百姓来说,并没有太多的意义,还是自己的赋税,田地,买东西是贵是贱,是否可以多吃几顿肉才是真的。

杨记不管被世家大族或是文人学子如何批判,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绝对是个救星般的存在。他们在低价出米时,顺带说上几句皇帝的好话,很容易左右人的想法。

加上杨记本有的戏班、说书人等机构的发力,京师里的舆论阵地,渐渐就这样被夺了过去。顺天府曾经派出了一些衙役,想要对这种宣传进行管制,可是随后厂卫就高调介入,反而把衙役给压了下去。这样一来,杨记的宣传无人能管,街巷间,有利于杨廷和的声音渐渐变小。

杨记里也有大批不得意、日月艰难的读书人存在,他们的知识水平还是有的,讲道理的话,他们也可以讲。而且这样的读书人由于穷日子过惯了,倒是更容易用百姓的语言发表观点,煽动性也就更强。

一些读书人敬佩杨廷和的为人功绩,又或者是杨慎的才学,主动出来为杨家站台,随后就会被杨记的读书人出来围攻。书生间的对骂,很容易吸引百姓的关注,杨记的书生人多,往往能靠人数把对方压住,就算是胡搅蛮缠,人少的一方,也多半是要输的。

偶尔有一些舌战了得之人,与杨记的辩论中大获全胜,可是回家的路上,往往被人打了黑拳,没有几个月下不了床。

杨记下属的戏班子,则开始在京师内大量上演京剧逍遥津、其中一个班子,竟然效法对付寿宁侯的办法,把戏台设在了杨府附近。这出戏的意思,显然就是把曹操比做了逼宫的曹操,对这位首辅进行舆论陷害。

杨承祖和嘉靖,都没想过靠这种手段就能让杨廷和自己辞职,但是先有了舆论这张牌,将来的对阵中,自己是先站住了一个理字的。嘉靖哈哈笑着

“杨新都不久前让人安排,把他的二儿子派到扬州去做分守道。可是朕想了想,咱们的杨记想要搞盐赚钱,老鼠不能放在自己的米缸里,最后点了他做苏松巡按。那里是赋税重地,欠税严重,他到那里要是能多收上些税款来是最好,要是为那些大户求情,希望减免税收,朕也好有理由收拾他。”

“未曾作战,先把自己的儿子送走,杨新都这是摆开了要拼命的架式啊。可是要说走,也该是杨慎走,他是长子,居然把二儿子弄走了。杨二郎性子温和敦厚,做事没什么魄力,这次到苏松,等于是把他放在了火上烤,臣安排一些人好好查查他,保证可以让他日子过的难受。”

“这事大哥只管放手去做,杨新都既然想拼,朕就成全他。昨天回宫时,雪娘姐还跟朕说了,说杨新都等人是国之栋梁,岳父给她写了信,让她尽量为国朝保下一些忠臣。看来岳父已经明白,朕要动手了。”

“臣也听说了,孙翁好象要请杨廷和吃饭,大概是劝他罢手,这是他最后的机会了,如果能抓住的话,不如让他全始全终。”

“朕也是这么想的,看在雪娘姐份上,他现在离开,朕保他个平安富贵,现在要是还恋栈权位,朕就只好送个全家富贵给他了。”

第一千零九章托付

孙交成了皇亲后,宅邸由朝廷派人重新翻修,向外扩了很大一部分,占地大为增加,装饰也更为奢华。可是居住于此间的老者,并没有因为环境的改善,而感觉到丝毫的快乐。以往他是文坛泰斗级人物,往来宾朋众多,可是自从成为国丈之后,昔日故交已经与他断绝往来,京师各种文会中,也没谁想过有他这么一号。

这就是大明的文人阶层,他们拒绝原谅背叛阶层之人,不管你过去的名位多高,只要背叛了自己的阶层,就会受到所有人的唾弃。在他们看来,大臣不与皇家联姻已经是惯例,孙交不但公然违反,还恋栈权位,不辞官还入阁,这就是小人,与他为伍,连自己的面子都要跟着丢掉。

像是今天杨廷和肯过来喝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