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剑圣-第3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够借故将之除去,可省了一份心。
  再度来到岸边,看着此次的对手,裴旻高声道:“雷马萨,我们也来一场决斗?就跟昔年阿喀琉斯大战赫克托耳一样?”
  莫斯雷马萨高声道:“行,你渡河过来!”
  裴旻白眼道:“你猜我过不过来!”
  莫斯雷马萨不愿再跟裴旻斗嘴,青着脸大步离去了。


第四十三章 猜不透的心思
  裴旻目送莫斯雷马萨离去。
  他根本不指望莫斯雷马萨答应。
  信誉很重要,但是只要利益的得失,超过了信誉的重量,再守信之人,也不会死守底线。
  莫斯雷马萨不是卡赫塔巴。
  假若今日之战是卡赫塔巴杀了雷万春,裴旻也不会为难于他。
  为了一个卡赫塔巴,丢了个人的信誉,丢了唐王朝的承若,并不值得,可莫斯雷马萨却值这个份量。
  只要莫斯雷马萨敢渡这条喀布尔河,他就不可能活着回去。
  裴旻也相信莫斯雷马萨也是同一个意思。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不论是裴旻、还是莫斯雷马萨都不会冒这个险。
  今日能够利用西方重视颜面,好决斗的风气,除去卡赫塔巴以是足够。
  裴旻见莫斯雷马萨离去,带着几分慎重的道:“今日这狮王吃了亏,至多三日,即会率兵来攻。做好一切迎战准备,防御措施。你们都是我最信任的人,也事先给你透个底。这一仗,我们就围绕这喀布尔河与南边的信度河作战。以这两条河为据点,抵御阿拉伯北上。此次作战,我们的任务就只有一个。守住信度河北岸与喀布尔河的东岸。”
  “至于为什么这么打,我便不解释了,随后你们自会知道。我大唐王朝能不能经过此次考验,就看我们能不能守住这河……此番我与诸公并肩而战,务必将贼人抵挡于河对岸!”
  身后诸将对于裴旻尤为信服,齐声高喝。
  封常清也听命下去,安排喀布尔河的布防。
  拜占庭的使者也在这个时候,抵达了唐营。
  莫斯雷马萨气冲冲的回到了白沙瓦。
  对于卡赫塔巴的死,莫斯雷马萨并没有过多的在意。
  毕竟在西方,决斗是很神圣的,死了是技不如人,怨不得他人。
  只是心底有些憋屈,与裴旻这一次的交手,他又落了下风。
  此次亲自与裴旻隔江会晤,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离间。
  这裴旻独自领大军在外,又独领军政财大权。
  即便他这个阿拉伯国王的弟弟都没有这个权力,一旦忠贞见疑,西域大局将不战而胜。
  却不料裴旻云淡风轻的化解了,还令他折了一员大将。
  不过倒不是全无收获,至少裴旻的目的意图是看出来了。
  莫斯雷马萨想着裴旻在喀布尔河的布局,暂时无法理解裴旻的用意,问道:“换做是你,你会怎么打?”
  阿布·穆斯里姆沉吟了半晌道:“末将会据城而守,以鹤悉那城、罗烂城、护闻城,这三城来据守。鹤悉那城为尖峰,罗烂城、护闻城为左右犄角,辅佐。”
  “这鹤悉那城是漕矩吒国的国都,国王是康国王宗族。康国是昭武九姓国中最大的诸侯国,也是唐王朝最强力的支持者。同时,康国军方大将的女儿嫁给了裴旻的义弟王忠嗣。有了这层关系,漕矩吒国与唐王朝的关系,自是不差的。鹤悉那城又是少有的坚城,加上罗烂城、护闻城的相护,远比喀布尔河更加好守。”
  莫斯雷马萨道:“我们想到一块去了,我也以为这一仗最难啃的骨头是鹤悉那城。鹤悉那城参透不进去,护闻城却有我们的人。破他一个犄角,本无问题。可他放弃了据城而守,选择护卫河岸。实在不懂他在想什么,喀布尔河应该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才是,为什么要舍易行难?这不是裴旻的风格……”
  他不太理解裴旻为何对喀布尔河这般重视。
  沉默许久,一合手道:“不管了,是不是真的打算将我堵在河岸边,试试就知道了。阿布,立刻安排工匠奴隶,建造渡河船只竹筏,打一仗,一切都清楚了。”
  拜占庭的使者是一个很英俊的青年,年纪与裴旻相仿,皆在三十许间,温文尔雅颇有着君子绅士风度。
  “在下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五世,见过裴国公。在下远在君士坦丁堡都久闻国公威名,只可惜无缘一见。此次出使是在下恳请父皇,才得以见国公一面。果然闻名不如见面,裴国公英武伟岸,委实令人折服。”
  英俊的青年当然说的是希腊语。
  裴旻听不懂,听了翻译之后,才知道面前的青年居然是拜占庭的皇帝,赶忙上前接见:“不知是贵国皇帝亲临,裴旻有失远迎。”
  裴旻是不太了解拜占庭的文化,只是了解了一个大概。
  这俗话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但在西方,在拜占庭,这说法是不存在的。
  君士坦丁五世是拜占庭的皇帝,但是真正的掌权者不是他,而是他的父亲利奥三世,也是拜占庭的皇帝。
  利奥三世在君士坦丁五世接受洗礼之后,任命了自己的这个最爱的儿子为同朝皇帝,也就是一个国家两个皇帝。
  以裴旻的视角常识来看是乱七八糟,但在拜占庭自身却没有多少异议。
  君士坦丁五世很是干练,通过翻译官相互坐下寒暄之后,并没有任何的拐弯抹角,直言道:“此次在下出使是想跟国公商议一些同盟细节,以尽盟友应尽的责任。之前莫斯雷马萨意图奇袭君士坦丁堡,是国公有先见之明,先一步看破了计划,此事我父皇与我都深感大恩。而今战事以起,我国自会履行约定,却不知我国有什么地方可以相助贵国的?”
  裴旻想了想道:“首先,护住君士坦丁堡不失,阿拉伯的实力,你比我跟清楚,他们是完全有能力短期内进行开辟多个战场的。君士坦丁堡不失,就是最大的支持。”
  裴旻记得阿拉伯巅峰的时候,开辟五个战场,东南西北四面八方。
  君士坦丁五世肃然道:“多谢国公关心,此事我国定不敢再次松懈防卫。”
  “其次,我需要贵国支持一些军粮,此次作战,我军后勤压力很大。若是贵国能够援助一些粮食,在下感激不尽。当然这不是无偿的,我可以用我国的瓷器、药材、茶叶、丝绸、钱币互换。”
  相比粮食,瓷器、药材、茶叶、丝绸、钱币显然更好运送。
  君士坦丁五世道:“此事包在我身上,在下会尽可能的多凑些粮食支持贵军。”
  裴旻再次道:“能资助一些种粮就更好了!”


第四十四章 暴怒的狮子
  种粮?
  君士坦丁五世带着几分惊疑的看着裴旻。
  古代种粮是极为宝贵的,不管是唐王朝、还是拜占庭皆是如此。
  种粮的好坏往往意味着来年的收成。
  故而每一年的种粮存储皆有官员参与负责。
  拜占庭的农耕技术逊色唐王朝几个档次,产量低下,但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对于粮食才越发重视。
  拜占庭与唐王朝现在是唇亡齿寒,支援粮食可以接受。但是种粮,却需要好好思量了……
  尤其是在这不知道如何使用的情况下,君士坦丁五世更加不敢贸然答应。
  犹豫半晌,他问道:“可否告之在下要种粮何用?”
  裴旻笑道:“要种粮除了种,还有别的用途?你不会以为我要来吃吧?我可没有那么重口味……”
  古代培养种粮的方法有些落后,说白了就是藏在屎里吸收营养。
  就算洗干净了,裴旻也不敢入口。
  君士坦丁五世还有些反应不过来。
  裴旻说道:“你觉得此地如何?我说的是这漕矩吒国周边的土地……”
  君士坦丁五世还是颇有阅历的,回道:“气候寒烈,霜雪多,是一个利于耕作的好地方。”
  “不错!”裴旻神采飞扬的道:“我朝《隋书》中也有详细记载,漕国,在葱岭之北,汉时罽宾国也。其王姓昭武,字顺达,康国王之宗族。土多稻、粟、豆、麦,事宜耕种。现在还未入冬,气候已然偏寒。我问过当地的老农夫,他们说这是大雪的预兆。”
  “在我们华夏有瑞雪兆丰年之说,我打算趁着还未春耕之际,在这片土地上开荒种粮,补充军中所需。”
  君士坦丁五世听了翻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讶然道:“一边打仗,一边耕种?阿拉伯能够让国公如愿?”
  “这可由不得他!”裴旻道:“只要我护住沿岸防线,不让他的军队渡河,他能奈我何?”
  君士坦丁五世沉吟了片刻,毅然道:“好,我答应你。将我国富余的种粮拿出来,以助国公。”
  “多谢!”
  裴旻是由衷的道谢,唐朝的后勤压力很大,而今能够从拜占庭这里获得如此便利,也足见他结盟拜占庭是高明之举。
  君士坦丁五世诚恳道:“不仿谢,是国公给了在下信心。不怕国公笑话,我罗马帝国承接凯撒大帝遗志,却因各种原因为阿拉伯所迫,疆域半数沦陷。迄今为止,几无还手之力。国公却有勇气与之正面对抗,还能克敌取胜,实在是令在下汗颜。贵国盟主之位,确实是当之无愧,在下理当配合。”
  君士坦丁五世如此好说话,裴旻自是欢喜,亲自将他送出军营。
  莫斯雷马萨的速度比裴旻想象中的更快。
  只是第二日夜,莫斯雷马萨已经趁夜向喀布尔河的南岸发动了进攻。
  阿拉伯的兵士乘着舟筏意图趁夜奇袭渡河。
  但是唐军早已布控了河岸防线,在阿拉伯军靠近喀布尔河的时候,唐军已经敲响了警钟。
  弓箭手、强弩手,还有战锋队已经布好了防备,做好还击的准备。
  激战了一夜,唐军、阿拉伯军各有损伤,先后退军休整。
  唐军防守有地利优势,损伤较之阿拉伯军小许多。
  但阿拉伯军势可怖,这一点点的伤亡,与他们而言也不过是九牛一毛。
  经过这次夜袭,莫斯雷马萨与阿布·穆斯里姆都看出了裴旻死守沿岸防线的决心。
  只是两人都猜不透裴旻为何会舍易行难。
  直到之后的某一天,裴旻与颜杲卿见面。
  颜杲卿领着唐王朝的农事专家,为裴旻在信度河以北,喀布尔河以东的广阔疆域,选择了一块最适合耕种的土地。
  裴旻亲自领着麾下兵士开垦荒地的时候,莫斯雷马萨才醒悟过来。
  裴旻居然在他眼皮子底下开荒种地?
  “岂有此理!”
  莫斯雷马萨气得破口大骂,“我雷马萨打了一辈子的仗,还从没有给人这般小觑过。就凭一条河,想挡我多久?还想固守喀布尔河,安逸的种地等收成?阿布,动用一切奴隶,给我造渡河工具,半年之后,我要骑马将裴旻这个自大的蠢货开垦出来的荒地踏平。”
  他怒发冲冠,犹如一头暴怒的狮子。
  ……
  长安,太府寺。
  在太府卿杨慎矜的举荐下,王鉷得到了李隆基的认可,成为了太府主簿。
  王鉷是杨慎矜的发小好友,他们是穿着一条裤子长大的。
  两人关系极为密切,也因此王鉷虽是主簿,但他手中的工作却是太府少卿干的事情。
  王鉷得到了李隆基的认可,又与杨慎矜关系密切,自是无人说什么。
  这位王方翼的后人并没有继承先祖纵横西域的英雄气概,反而有些疲弱,瘦瘦矮矮的,眼睛细长,模样并不雅观。
  与杨慎矜的威严肃穆相比,王鉷的更像一个小丑。
  当然人不可貌相。
  就如封常清。
  王鉷也很有本事、能力,在财政上别有天赋,将太府寺的工作处理的井井有条。
  尤其是财物细节上的掌控,杨慎矜都有些自愧不如。
  “王鉷,辛苦你了!要是没有你,很多事情,处理不了这么干净利落。”
  杨慎矜热情的来到王鉷的身旁。
  这直叫人姓名的行为,细说起来是对人的不尊重,但是杨慎矜与王鉷是一起玩到大的。
  彼此很随意,也就没有多余的客套,自小到大就是“王鉷、王鉷”的叫,改不过口了。
  王鉷也不介意,应道:“慎矜,这些算不了什么,都是小打小闹,治标不治本。”
  杨慎矜叹道:“我也知道,但是现在财政紧张,能省一点,就是一点吧。”
  王鉷摇头道:“我不觉得财富是省出来的,新的政策,新的办法才是解决赤字的关键。仅靠我们太府寺的节省又有什么用?我们辛辛苦苦省下一年的银钱,还不够边疆一天的花费吧?我这里到有一个法子,可以解决我朝面临的问题。”
  杨慎矜惊喜万分忙道:“快快说来!”
  王鉷道:“适当的提高物价,我大唐安逸如此多年,国富民强,不只是商人有钱,百姓手上也有余钱。将这些余钱,以提高物价的方式收来,足以弥补财政赤字。”


第四十五章 舟船夜袭
  王鉷的提议让杨慎矜神色骤变,霍然怒道:“你怎能提这种荒唐之言。”
  王鉷茫然道:“这何来荒唐之说?我朝与天下百姓本因一体,百姓受朝廷庇佑,在朝廷危难之际,他们理所应当的为朝廷出力才是。”
  杨慎矜肃然道:“天下物价平准皆由我太府寺掌控,经济动荡皆在你我之手。牵一发动全身……这古往今来都是百姓富,则国强。百姓弱,则国弱。任何时候,朝廷一旦从百姓身上取利,那即意味着走向衰败。”
  王鉷不满道:“慎矜何必如此危言耸听?只是略调个别获益而已……”
  “此事休要再提!”杨慎矜不让王鉷继续说下去,直接中断了话题。
  王鉷见杨慎矜有生气的由头,也不再坚持,长叹道:“我这也是为你好,现在陛下正为国库烦心。谁表现的好,即能讨得他欢心。慎矜只要解了陛下的燃眉之急,必得器重。”
  杨慎矜慎重道:“身为朝臣,食君俸禄,忠君之事,为陛下分忧是理所当然。可绝不能媚上,这是身为人臣的基本道德。”
  王鉷心下鄙夷,却不说话。
  太府寺核定度量衡。
  在唐朝商人是很悲惨的一个职业,一般而言在大众印象中,商人就是低买高卖或者是坐地起价。
  但唐王朝是不会给商人这个机会的,这个时代是不存在恶意竞争相互压价的。
  《唐律疏议》明文规定:诸市司评物价不平者,计所贵贱,坐脏论;入己者,以盗论。
  唐朝太府寺每十天会根据时事评估物价,他们将日常必需品定一个价位。
  买卖者只要超过这个价位,或者低于这个价位,就触犯了大唐的律法。
  故而王鉷相信,只要自己控制得当,适当的提高物价,略微的提高商税率,将百姓手中的银钱收回来。
  这样避免了乱造钱币而产生的市场动荡,也能解决燃眉之急。
  王鉷觉得自己这计顺应时势,合情合理。
  杨慎矜实在过于迂腐,无怪身居高位,却成不了大器。
  若是自己有机会身居高位,岂用听杨慎矜的迂腐之见?
  ……
  安西喀布尔河。
  经过半个月的建造,阿拉伯已经筹齐了大批的竹筏船只。
  裴旻站在对岸,一阵寒风吹过,他不由感到有些寒冷。
  西域的天气是一日凉似一日,即便是武人体魄,都有些受不住。
  看了身旁的封常清、许远、高适一眼,说道:“若是觉得冷,你们可以去帐内,无需在此相陪。”
  封常清穿着大皮棉袄,说道:“无妨,无妨,属下身子是冷的,可心却是热的,有生之年,能够参与这种大战,实在是激昂激动。”
  许远、高适亦是如此。
  高适更是诗兴大发,来了一句:“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这倒不是一整句诗,而是随性而来的一句。
  日后再有感觉,两厢一凑就是一首诗了。
  半个月,阿拉伯只给了裴旻半个月的时间。
  裴旻还未将田地开垦完备,阿拉伯已经展开了进攻。
  而且现在的阿拉伯已经不止有十万兵,是十三万,陆陆续续的又有万余兵士赶来支援。
  他们的加入,让裴旻的阵容更加显得单薄。
  但唐军无畏无惧,根本不将阿拉伯放在眼中。
  因为他们心中最值得信任的统帅,每日都会巡视军营,稳定军心士气。
  即便是敌人再多,也无畏无惧。
  江面上犹自有着几分血腥味,今日一早,阿拉伯已经发动了攻势,如潮水的兵卒一个个的涌上。
  唐军在裴旻、封常清两人的轮流指挥下,在李翼德、折虎臣、雷万春、程千里等将的拼杀中,挡住了一波又一波的攻击。
  直到深夜,方才停歇。
  但是裴旻却觉得,一旦阿拉伯展开攻势,绝不会如此轻易的消停,必然是一波接连一波的,今晚他们还会再来。
  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裴旻亲自迎接阿拉伯的大驾。
  封常清、许远、高适也在一旁相陪。
  至于其他武将,各有分工,或是在前线布防,或是在后方休息。
  他们是拼杀在最前线的人,需要好好的补充体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