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剑圣-第2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与娇陈一样,只是一眼,裴旻已经看出了问题所在。
  公孙幽在信中说了很多话,但除了那些甜蜜的话语,大致意思是她暂时有事,脱不开身。是什么事情,什么原因丝毫没有说明。
  这封信要是一个月前收到,裴旻不会有多余的迟疑,现在收到这个中的许多问题不言而喻了。
  裴旻了解公孙幽、公孙曦这对姐妹。
  真要有事走不开,要是公孙曦,她或许会忽视一些细节,公孙幽却不会拖那么久,以她温婉的性格,将会在决定了的第一时间写信道明原因,免得远在凉州翘首以盼的自己多等。
  而今的情况却是自己用了第二封信才换来公孙幽的回信,这绝不寻常。
  公孙幽不会出现这种显著的错误……
  是来信给截了?
  还是出了很严重的事情?
  两个结论,裴旻更加觉得是前者的可能性大一些。
  公孙幽并不是迂腐之人,要是事情真的到很严重的地步,她解决不了,不会选择一个人死撑,然后输得一败涂地。除非事情大到自己这个大唐帝国第一外臣都扛不来的地步,为了自己的前途安危,她才会死咬着不说。
  但是李白之事,自己让孙周一直留意着长安的动向。
  长安真要发生天大的变故,孙周那里不可能没有半点消息。
  相较起来,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从信使手上拦截信件却要简单的多。
  “应该是信给截下了!”裴旻轻轻的道:“我收到的这封信是第二封,有人不想幽姑娘跟我联系,不想将我牵扯进去。只是他们想不到我与幽姑娘是谈婚论嫁的关系,是搬起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反而暴露了自己。”
  娇陈沉吟道:“那郎君打算怎么办?”
  裴旻笑道:“幽姑娘是为夫看上的人,哪里是易于之辈?她的信中并没有说明什么事情,想必有信心自己能够解决问题。此事就让她自己解决吧,我们等着善后就是了。”
  娇陈听出了弦外之音,笑颜如花的道:“看来郎君是有目标了?”
  裴旻道:“有个大概,也许此次能了却一个困惑我许久的问题。只是我身在凉州姑臧,不能亲自前往,有些遗憾。”
  说着他也不隐瞒道:“就算对她有信心,心底还是忍不住的担忧。”
  娇陈眼珠子一转,笑道:“郎君真要想去,倒也不是什么难事。有妾身在,保管无人察觉。”
  裴旻想到娇陈身怀的易容绝技,颇为心动,想了想坚决的摇了摇头道:“为夫还是不去凑热闹了,她的战场由她发挥吧……我信她,不会输的。她们姐妹一旦联手,即便是你相公,心底也要惧上三分。寻常人想要伤着她们,无异是痴人说梦。”
  他是很想去,但不能去。
  每个人皆有自己的责任。
  裴旻现在身兼河西、陇右两镇节度使,手下有十四万大军,他必须为他们负责,担起这个重担。
  若是一遇到情况,就抛下他们,日后在战场上,如何让这十四万兵士为他卖命?
  陇右军上下一心,才是他今时今日常胜不败的关键。
  不过他不去,并不意味着什么也不做,带着几分肃然地说道:“我会让孙周动用我们在长安的所有力量帮着幽姑娘开路……我倒要看看,谁有这个胆子。”
  同时也在心底拿定主意,不管幕后的黑手是谁,只要揪出来,定不让之好过,敢阻挠自己的好事,决不轻饶。
  裴旻因为责任并不打算回长安,但长安的诸位宰相却没有放过他的意思。
  这日朝会,李隆基对于满朝文武的态度一如既往的恶劣,没有一个笑脸。不过自身不在是一副有气无力了,而是精神十足,认认真真的处理着国家大事。
  他本以为今日朝会皆是一些琐事,却不想中书令张说直接在朝堂上丢了一计重磅炸弹下来。
  轰的他有些头晕目眩,甚至有些激荡。
  泰山封禅!
  张说慷慨激昂的道:“陛下靖多难,尊先朝,天所启也。承大统,临万邦,天所命也。焉可不涉东岱、禅云亭,报上玄之灵恩,绍高宗之洪烈,则天地之意,宗庙之心,将何以克厌哉!”
  “且陛下即位以来,创九庙,礼三郊,大舜之孝敬也;敦九族,友兄弟,文五之慈惠也;卑宫室,菲饮食,夏禹之恭俭也;道稽古,德日新,帝尧之文思也;怜黔首,惠苍生,成汤之深仁也;化玄漠,风太和,轩皇之至理也。”
  “至于日月星辰,山河草木,羽毛麟介,穷祥极瑞,盖以荐至而为尝,众多而不录。正以天平地成,人和岁稔,可以报于神明矣……”
  这一大堆屁话,缺乏实实在在的具体内容,但用意极为明显,将李隆基誉为尧舜禹汤,甚至轩辕黄帝,以表李隆基有泰山封禅的资格。
  张说这话音一落,李隆基瞬间就心动了,作为一位帝王,他深知封禅泰山,背后的政治意义是何等的巨大。
  能够封禅泰山是对一个君王最大的肯定。
  秦皇汉武光武这些伟大优秀的帝王,一个个都将封禅视为生平大事。
  李世民倒是没有封禅,但是他封禅之心,就如司马昭的心思一样。只是他每次动了封禅的念头,立刻有官员跳出来跟他作对。
  李世民作为君王,在纳谏这方面,却可称之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次次见有人反对,最后干脆就不封了。
  之前吏部尚书裴凗早在朝堂上谈论过此事,赞美李隆基“握符提象,出震乘图。英威迈于百王,至德加于四海。梯航接武,毕尽戎夷之献;耕凿终欢,不知尧舜之力。”
  但是李隆基深知自己虽有开元盛绩,但德未加于百姓,化未覃于四海,不能与尧舜禹汤、轩后周文相提并论,拒绝了封禅的提议。
  而今张说又提起此事,相比之前,而今大唐百战百胜,收复了辽东、河曲失地,令周边万邦来贺,经济文化的发展不言而喻。
  开元盛世已经开启了篇章,李隆基心底也认为却有封禅的资格了。
  这心动归心动,李隆基还是带着几分谦逊的道:“朕初登大宝,夙夜祗惧,唯恐不能胜任,全赖诸位爱卿,方能以保社稷,创今日之盛。抚躬内省,朕又何德何能?”
  什么是谦让话,文武百官哪有听不出来的道理。
  他这话音一落,源乾曜立马站出来道:“陛下即位至今,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护黎民于安乐,正因继往开来,报功于上苍。陛下若违天意而固辞,逆人事而谦让,如何面对列祖列宗,又如何让天下信服?”
  他这话说的不可谓不重,直接表示不去封禅就对不起祖宗,有悖天意了。
  源乾曜之后,又有诸多文武,群起而言,总之皆是劝说李隆基封禅的。
  李隆基适当的推让之后,也同意了百官所请,意气风发的道:“光我高祖之丕图,绍我太宗之鸿业。此去泰山,负责的公卿诸儒,切勿谨记一点,不可劳民伤财,万事节俭,以称朕意。”
  宋璟乘机请示道:“大唐而今四方安定,赖陛下英明,边帅出力。如此盛举,臣提议推一边帅为代表,一并参加封禅大典,以彰四方边帅功绩。”
  李隆基对于宋璟最是厌恶,他看得出来将武婕妤逼入冷宫的罪魁祸首就是宋璟,多次动了将宋璟驱逐出朝廷的念头。
  但是在他心底仅存的一丝理智告诉他,宋璟治吏无人可比,有若当年魏征,有他率领百官,百官无不兢兢业业,尽职尽责。
  他的存在,暂时不可或缺。
  就是这一点点的理智,令得宋璟这位贤相,依旧坐在相位之上。
  李隆基此刻但听宋璟此话,心底却是一动,点了点头,冲着他笑道:“宋相所言即是,凉国公裴旻功高至伟,最适合做此代表。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宋璟见李隆基面对他的表情不在是青着脸如同敌人一般厌恶,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
  诸多宰相,除了跟裴旻有隙的卢怀慎,其他人皆忍不住松了口气。
  他们原本就一并商议想办法将裴旻叫来长安,让他劝说李隆基。
  这高力士不能,也只有裴旻有机会一试。
  不想他们还未行动,李隆基就开始处理朝政了。
  得知缘由,诸相瞬间就摸到了李隆基好大喜功的脉门,相互又做了商议,这才有了泰山封禅的念头。
  为了安全起见,他们还是决定将裴旻弄回来。
  在这方面,他们也意识到自己跟裴旻是不在一个档次的。
  他们半年的无计可施,却比不上裴旻的九个字。
  下了朝,李隆基哼着小曲,回到了武德殿。
  高力士喜笑颜开的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先由有国公的《三字经》,又有现在的封禅,可谓双喜临门呐,陛下可比秦皇汉武都要威风的多。”
  李隆基心里实在高兴笑道:“目前还比不上,不过朕有静远,还有……”他顿了顿,道:“满朝文武,将来未必就比不上。”
  高力士提议道:“不如将李龟年召进宫来,一起开心开心?”
  “去吧!”李隆基话刚刚出口,立刻就反悔了:“等等……算了,朕懈怠了半年,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再说现在召见他们,也没人陪朕喝酒聊天,等静远来再说。”
  他怕高力士多想,说道:“高将军又不陪朕喝,你来陪朕,不妨将李龟年他们请来?”
  高力士哪里会多想,躬身道:“老奴酒量不佳,也比不上裴国公多才多艺,妙语连珠,能够伺候陛下左右,以很开心了。”
  李隆基道:“高将军这是妄自菲薄,要是没有你在,朕觉都睡的不踏实。此次静远来,你可要提醒朕,别忘了正事。”


第二十章 河西军的变化
  裴旻在府里接见了袁履谦,他并未选择在办公之地,而是在后院的会客厅,还叫上了颜杲卿。
  摆足了酒食,三人一边吃喝,一边谈论公务,同时以续兄弟情义。
  袁履谦、颜杲卿是裴旻来到这个时代,最先遇到的知己好友。他们彼此虽未如刘关张互磕头结拜,但登堂拜母,之间的关系,于刘关张并不逊色多少。
  袁履谦先汇报了河西军的情况。
  “相比之前河西军的风貌,现在的河西军可谓迥然不同。战斗力不好评估,毕竟时间不长,精神变化很大。就跟裴兄常挂在口中的那句话‘军人要有军人的样子’,现在的他们,大多都有了军人的模样。”
  作为节度使支使,袁履谦的任务就是充当裴旻的眼睛,巡视河西所有军马的情况,监察四方将校是否尽职。
  “辛苦了,只要有了军人的模样,就不愁战斗力不上来。”
  裴旻而今军事水平经过这些年的实战与李靖、苏定方、裴行俭三人理论的熏陶结合,有了十足的长进。
  或许对于他人而言,练兵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于现在的裴旻,却是手到擒来之事。
  练兵的关键说白了就是胡萝卜加大棒,用奖励与惩罚并存的激励政策来养成良好的习惯。
  严苛的军法就是大棒,而丰厚的奖励就是胡萝卜,外加优劣淘汰的竞争制度,形成了一套强兵体制。
  在裴旻麾下效力,固然会受到严苛严酷的军法督促,但是福利却毋庸置疑的。
  裴旻在朝堂的影响力远胜过其他边帅,换军备器械也就是一封信的事情。
  军饷?
  别说朝堂现在蒸蒸日上不差钱,就是差钱,户部也不敢拖延一二。
  有着最好的衣甲器械,定时发放军饷,从无半点克扣。军中伙食质量极好,餐餐有肉汤,隔三岔五还能吃上各种炖肉。
  总之在裴旻的麾下,吃的好,睡得好,穿的也好,还能为家里免去赋税,让家人过上安逸的生活,这种好事做梦都会笑出来。
  在这样的军队里服役,还有什么话说?
  唯一担忧的就是怕给驱逐出去。
  因为裴旻采用了后世的积分制,每一个兵都有伴随他们的积分,表现的出彩加分,犯错扣分,扣了一定的分数,将会给逐出军营。
  一旦给逐出军营,一切的福利都没有了。
  在这种利益的驱使下,所有兵士都自觉的遵守一切军规,积极参与训练。
  这种自觉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养成一种习惯,从而改变一个人的品行作风。
  这就是习惯的可怕。
  一个当了三年兵的人跟一个没有当过兵的人,通常能够一眼就看的出来。
  就算离开了部队,习惯培养出来的气质,很难消磨的。
  这种积分制度还有一个好处,给志向远大的小兵一个机会,他们会为了争夺更高的积分,而干劲十足,也更容易进入长官的视线,更容易获得提拔。
  当然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优秀的将官才能实施下去。
  这也就看封常清、张孝嵩、崔希逸三位都督以及诸多军使的水平与力度。
  同时也是袁履谦负责的关键。
  袁履谦在第一次巡视监察的时候,就给他拿下了两位军使四位副使,弄得河西军上下畏之如虎,称他为黑面支使。
  为了防范这个黑面支使,诸多不了解他的军使都想找出他的规律,好事先有个准备。
  却不想袁履谦巡视监察没有定性,根本无迹可寻。
  也只有裴旻、颜杲卿两人知道,袁履谦的巡视监察路线全凭天意,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下一站地点,他是依靠掷铜钱来定方向的,然后以正反面来决定是明察还是暗访。
  有一次折虎臣运气实在背,一连给袁履谦关顾了三次,搞得折虎臣这位凉州赫赫有名的虎将,甚至怀疑自己在什么地方得罪这位黑面支使,想要请酒赔罪。
  总之面对神出鬼没的袁履谦,即便是封常清、张孝嵩、崔希逸三位都督都不敢大意,更何况是其他军使。
  在这种合理有效的制度下,河西军经过半年多的发展,已经渐渐褪去了原来的影子。
  袁履谦饮满了杯中酒,道:“为国效力,谈何辛苦。我辈能够在适合的位子上一展所长,正是此生幸事。”
  裴旻正容道:“这话说的不假,但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自己的事情也别拉下。夏军使真的不错,你到底怎么想的。我娘都说了好几次了,这里只要袁兄首肯,她就为你做媒。”
  一句话说的袁履谦面红耳赤。
  颜杲卿也凑着热闹道:“静远特地给为兄介绍过夏军使,确实不错。对方姑娘家都如此豁达,你一个大老爷们有什么还害臊的。”
  袁履谦迫不得已,说了实话道:“其实我也觉得夏姑娘不错,只是担心未来的孩子不好照顾。她注定了不能如嫂子弟妹一样,相夫教子。我双亲不在人世,夏姑娘也是孤零零的一个,未来谁来带孩子?要是我跟她双亲有一人健在,能够帮着我们照顾孩子,这门婚事,早已应下了。我做不到委屈自己,更不能委屈她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裴旻怔了怔,总算明白了问题所在。
  也怪不得袁履谦大男人主义,古人受时代的影响,何况成亲是两人一辈子的事情。
  现实很多时候,并非那么友好。
  袁履谦考虑的如此透彻,更显得一个男人的担当。
  顿了一顿,裴旻笑道:“其实这个问题好办,你们有了孩子。最初年余,夏珊肯定会退下来的。至于未来,不是还有我们嘛?你的孩子便是我的义子,帮衬着照顾,并不妨事。”
  颜杲卿也道:“静远兄说的是,这方面我母亲,夫人也能帮忙,不是大事。但关键还看你们,为兄觉得你们有这顾虑,不如当面谈一谈。一起商议个结果,成与不成,看结果而定。”
  袁履谦点头道:“好,就如此定了。此事我与夏姑娘合计合计再说。”
  裴旻一边与两人喝着酒,说着自己接下来的打算,“再过月余,冬天降至,我打算招呼河西军做个演习,让兵卒适应在寒冬下作战……”
  对于未来,他规划的极好,但就在兴头上的时候。
  他收到了长安传来的圣旨。


第二十一章 临行重托
  “今百谷有年,五才无青,刑罚不用,礼义兴行,淳风淡泊。蛮夷戎狄,尽皆来贺。奇兽神禽,甘露醴泉,穷祥极瑞者,朝夕于山林……故朕得荷皇天之景祐,赖祖庙之介福,以光我高祖之丕图,以绍我太宗之鸿业,报天之功。”
  “河西节度使、按察使、陇右节度使,兼镇军大将军、御史中丞、凉国公裴旻,兼资文武,英烈过人,驱逐夷狄,护我疆界,居功至伟。特代各路节度边将参与祭天祀地之礼……”
  前来传旨的是老熟人孙六,这位仅次于高力士的内侍,他提着公鸭嗓子,激昂有力的念着李隆基的旨意。
  裴旻弯着腰,听得是瞠目结舌。
  怎么也没有想到,在这个时候,李隆基竟然召他入京了,而且原因居然是封禅。
  裴旻作为一个后世人,对于封禅可没有多少好印象,只觉得这是没多少所谓的面子工程,不但劳民伤财,还于国无利,完全没有必要。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汉武帝,汉武帝打出了大汉的雄风,以他的功绩,确有资格泰山封禅。
  只是他老人家似乎将泰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