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剑圣-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白笑道:“原本还担心师傅人手不够,正巧得知展家兄妹的存在。存心试一试他们的本事……当然跟白相比,是差了那么一些。却也是难得的好手了,有他们兄妹在,徒儿也放心了。”
  裴旻哑然失笑,原来是这个原因,他就觉得李白的剑有些激烈激进,不像他以往的风格,笑道:“顾好你自己吧,为师还用你担心?出去走走也好,师傅能教的有限,尤其是阅历经验……”
  他以为李白是单纯的为了提升自己,其实李白想的跟裴旻不太一样。
  裴旻是从剑道上考虑,李白却想的很多。
  自己的抱负,自己的未来……
  李白嘴上不说,其实心底很是佩服自己这个师傅的。
  他拥有自己想要的一切……
  李白很清楚自己这一生的追求,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一展胸中所学,出将入相,最大的爱好就是诗酒剑……
  这一切裴旻都有!
  裴旻年纪轻轻已是功成名就,高居国公不说,还手握十四万大军,是大唐最出名功绩最彪炳的边帅;诗词成就也独具一格,《锦瑟》、《出塞》等诗句,名垂青史;剑术天下无对,酒量亦是千杯不醉,各种美酒享用不绝……
  不论那一点,裴旻几乎都做到了极致。
  是以李白对于自己这个师傅是由衷的佩服。
  但是他并不羡慕!
  李白性子极傲,他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到自己这位师傅如今拥有的一切,不说超越,但至少不输不逊色。
  在长安生活了几个月,见识了长安的繁华,也见识了世间的现实。
  在长安他如鱼得水,并非是他本事折服了众人,只有极少极少的个别认可他这个人,余者大多数因为他是裴旻的徒弟。
  尤其是之前他在长安遇到了渝州刺史李邕。
  李邕此人少年即成名,后召为左拾遗,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是一位名闻海内的大名士书法家,他在长安时,还曾引起阡陌聚观,非常有名。
  再一次聚会,李白在席间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谈论之事跟李邕起了冲突。
  李白本就是一个笑傲权贵,平交王侯的人物,在他眼里众生平等,李邕固然是大名士,却也没给他留有面子,指名直斥与之抗礼。
  两人因此闹得颇僵。
  李邕在长安士林中的身份地位与裴旻是一个档次的,李白不论是辈分还是名望都远无法与之相比。
  以至于传出李白倚仗裴旻之名,轻慢无礼,不尊长辈的流言。
  李白一怒之下,直接写了一篇《上李邕》的诗句: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聊聊五十余字,将李白年少轻狂的本性一表无疑,还充满了文艺范。
  此事过后李白也明白一点,师傅太出色,自己要是一直跟着裴旻,怕是极难摆脱裴旻徒弟这个头衔。
  他要走出去,要让世人明白他李太白,就算离开了自己的师傅,一样能够出人头地。
  这些细节详情,裴旻远在凉州,自然不得而知,只以为李白是单纯的出去闯荡,所以笑道:“什么时候走,怎么样也要等忠嗣成亲之后吧!”
  “这是自然!”李白笑道:“已经跟忠嗣兄说好了,此次要给他当御(伴郎),他成亲之后,往返蜀中,拜会过家人,即乘舟东下出蜀,游江南!”
  “好!”裴旻见李白准备充分,也不劝说打趣道:“记得去庐山玩玩,那里的瀑布不错!”
  李白有些懵逼,完全不知裴旻这话什么意思,只能尴尬的应了一声。
  裴旻拍了拍李白的肩膀,这相聚了年余,心底也有着小小的不舍,说道:“这天下固然太平,但有些时候却未必事事尽如人意,真遇到无法解决的事情,别跟你师傅客气,或是用我之名,或是直接让人通知我。哪怕相隔万里,为师亦会鼎力相救。”
  李白听出了裴旻语气中的点点不舍,肃然道:“恩师放心,李白绝不忘恩师这些日子的教诲,定不戮没师傅威名。他日再会,将是徒儿功成名就之时。”
  裴旻顿了顿笑道:“那为师拭目以待了……等忠嗣回来,为师为你送行。”
  与李白分别后,裴旻若有所思的回到了内院。
  娇陈瞧着一脸凝重的裴旻,问道:“郎君这是怎么了?不会是娘亲不同意吧,不可能啊!”
  裴旻摇了摇头笑道:“夫人想差了,是太白,他想外出游历……”
  娇陈笑道:“还以为什么呢,徒弟长大了,终有出去的一天,你这个做师傅的,还能绑着他一辈子?”
  “那倒不是!”裴旻上前搂着娇陈的小蛮腰道:“只怕他此去会吃不少的苦!”


第九十八章 两世恩怨
  娇陈看着为徒弟担忧的裴旻,愕然道:“不会吧,郎君可不只是一次在妾身面前夸赞忠嗣、太白后生可畏,说他们一个勇悍多谋,沉稳慎重,一个文采超凡,剑术飘逸。每每夸他们,妾身都忍不住暗笑。郎君说的老气横秋,却不知自己不过长他们几岁而已!”
  见裴旻的魔爪已经移到了自己的翘臀上,脸上忍不住一红,忙道:“得郎君如此看中,妾身也觉得太白乃不可多得的少年英杰。又有郎君这个护身符,受些累可以理解,哪会吃苦?”
  “这夫人就不了解了!”裴旻漫不经心的卡着油,道:“太白性子太傲,说他年少轻狂毫不为过。他若只是跟张老哥一样,醉心文化,那自然是无人可欺。就凭他的剑法,他的文采,能够胜过他的人决计不多。但是太白真正的追求是功名,他的抱负不是一诗人,一游侠!而是入朝出仕,一展胸中所学。”
  “这习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太白有此想法也不是什么稀奇的是,只是官场看的不全是才学,往往越是有才之人,越给打压的凄惨。真正混迹的开,不只要有才,还要懂得变通,乃至奉承,拉关系,巴结上司等手段。说句不好听的,就是溜须拍马。这是不可避免的过程,即便刚正无私之人,多多少少都要走过这段路,只是表现的轻重而已。”
  “比方说平时懒懒散散,上司一来的时候,兢兢业业,这也是一种奉承之法。总之不懂得变通,相互吹捧,在官场人脉上,吃不开的……夫人应该更明白这个道理。”
  娇陈点了点头,她虽卖艺不卖身,但是面对诸多听琴的客人,就算心底在排斥,赔笑却是少不了的。
  “为夫这里是运气好!走了捷径,直接凭借从龙之功,获取了高位。所以奉承的对象只有一个,只要单独讨好陛下一人,余者相互尊重足以。”
  “太白太傲,不愿走捷径,又不屑这种官场交流,却又一门心思想闯官场,不碰的头破血流就有鬼了。”
  裴旻当然知道李白的一生其实并不如意,是性格决定命运。
  他并非没有出仕的机会,反而又好几次机缘降临,但皆因自身性子的原因,得罪了人,从而受到各种排挤打压,最终甚至因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
  娇陈笑道:“个人有个人的缘法,妾身倒是觉得让太白去磨练磨练,未尝不是好事。吃一堑,长一智,也许能将他的傲气磨炼干净也不一定。”
  裴旻觉得够呛,不过转念一想,又觉得未必没有可能。
  就算磨不干净,孩子在外头吃了苦,回到家里还不是一样?
  李白此去官途艰辛,但诗路应当畅通无阻。
  先由他去为诗坛做一番贡献,最后回来自己想法子给他个一官半职的,全了他的心思,岂不两全其美?
  念及于此,他心情也为之开朗,笑道:“言之有理!”
  顿了一顿,又疑惑道:“不过此事怕有一个源头,太白此去有些突然,应该是在长安发生了某些事情,从而促成的结果,到底长安发生了什么事情?”
  娇陈提议道:“不如去找孙周?他应该知道一些。”
  “也好!”
  裴旻向来雷厉风行,想到事情就去干,不在犹疑,直接去找孙周了。
  孙周是他在御史台大将军杨矩勾结吐蕃暗中结识的人才,后来运气背给吐蕃抓了去,帮着他里应外合的打赢了洮州奠基的第一战。
  孙周最大的特点是爱多想,能够将一件简单的事情,想的很复杂,从而发现一些别人看不见的东西。
  这种人最善于从事情报工作,从一大堆没有用的资料当中分析瞎想,找出有用的东西。
  裴旻在夺取河西九曲地的战役中,如鱼得水,战略战术稳压吐蕃一筹。
  一方面确实是吐蕃自毁长城,除去了吐蕃军神噶尔·钦陵导致青黄不接,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孙周,他拉拢了吐谷浑的王族慕容英,给了虚假的许诺,将吐蕃的底摸的一干二净。
  这就跟正常人教训瞎子一样便利……
  只是孙周忽悠慕容英的手段不光彩,事后为了不兑现承若,他有意将慕容英泄露出去,导致慕容英为吐蕃处死。
  种种手段传出去将有损大唐信誉,诸多功绩都没有记载功劳簿上。
  裴旻在确定孙周品行忠心之后,量才而用,让他负责情报部门,不只对外,还有对内。
  身为外臣,最忌讳对长安的风向一无所知,裴旻为了自保,当初利用娇陈另外一个阿朱的身份以及锦绣坊的便利,组建了一个情报网。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情报网已经开始运作。
  孙周有这个能力,也获取了裴旻的信任,将情报网交给了他负责。
  孙周现在的官职是节度使衙官,一个不大不小无足轻重的职位,正好可以掩护他真正的妙用。
  来到府衙孙周所在的办公厅,孙周翘着二郎腿悠闲的看着书。
  看书是他人生的一大嗜好,当初就是因为爱看书,在杨大将军府当下人的时候,偷偷的借书,才撞破了杨矩卖国一事。
  当初没有条件偷书看,而今有了,自然是疯狂的恶补知识。
  也因如此,裴旻的节度使幕府中流传着一则不实的消息,孙周是唯一一个走后门进幕府的人……
  孙周也不计较,自得其乐。
  见裴旻到来,孙周忙收起了二郎腿,上前道:“裴帅!”
  “都说你日子过的清闲!我原本还不信,眼见为实啊!”裴旻带着几分亲昵的说着。
  孙周回礼道:“那也是托裴帅的福!”
  “少来这一套!”裴旻问道:“可知道太白在长安发生了什么事情?”
  孙周略微一想,道:“莫不是与渝州刺史李邕的矛盾?”
  裴旻皱眉道:“你跟我说说!”
  李邕是谁,他没听过,不过他听过李白的一首《上李邕》就是因为受到了李邕的冷遇,年少轻狂的李白做了一首表达自己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
  孙周将情况细说。
  裴旻听后雷得里焦外嫩,忽然发现李白跟这个李邕有三世缘分。
  历史上李白出蜀,在渝州遇到了李邕,两人发生纠纷,做《上李邕》!
  现在历史以改,李白提前出蜀,在李邕前往渝州任职之前遇上,依旧发生纠纷,做《上李邕》……
  两世恩怨……


第九十九章 文斗
  得悉前因后果,裴旻心头窝着一股无名的火气。
  李白在文学上师从蜀中赵蕤,赵蕤擅长帝王术、纵横学,李白跟他学的就是帝王术。
  李白正是受帝王术的影响,渴望建功立业,有着谈笑安黎元,以自身所学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崇高梦想。
  而帝王术向来是以儒为皮,法为骨。
  李邕是正统的大儒,经史文章当世一流,为人有些迂腐,好颜面。
  他觉得李白讨论的思想过于激进,以长者的身份教训了两句。
  要是真说得有道理,李白还是会听而受教的,但是他觉得李邕教训的不对,哪里会唯唯应若,直接与之辩论了起来。
  李邕顿觉一个晚辈,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忤逆于他,将他的好意当做驴肝肺,颜面受损,又放不下身份与一个后生辩论,甩袖而走。
  事后还给李白带了一顶不敬尊长的高帽,加上各种好事人的起哄,直接导致李白在长安的名声一落千丈,成为了一个仗着自己师傅的势,目无余子的傲慢之辈。
  并非裴旻偏袒李白,而是真的觉得李邕的做法特别无知,特别愚昧。
  带着几分恼怒的走出了衙官署,迎面遇上了张九龄,在官邸转弯处,两人险些撞上。
  张九龄惊魂未定的连退了三步,裴旻手上有伤,要是因为自己的粗心,导致上司伤势加重,心底更加过意不去了。
  他已经知道裴旻是能够躲开那致命一箭的,是因为自己就在身侧令得他不能闪避。
  是裴旻,用自己的伤换了他的命……
  原本张九龄就对裴旻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如今又有这救命恩情,更是让他无以为报。
  “是我气糊涂了,没吓着子寿吧!”
  裴旻是练武之人,下盘极稳,并未有任何异样,上前去扶张九龄。
  张九龄也稳住了身子,摇头道:“属下走的急了些!”他一见礼,退让开来,让裴旻先行。
  裴旻走了两步,突然站定问道:“士林中人是不是辈分观念极重?长辈有过,晚辈不能指摘?”
  张九龄顿了顿道:“不只是如此,还有地域方面,各种各样,错综复杂。在下是岭南人,裴帅应该知道,岭南向来是不毛之地,给视为蛮夷之所。当年初入京师,岭南学子的身份,就令属下受到不少差别待遇。只能说必不可免……”
  他慷慨一叹道:“这世间真正能够虚怀若谷的,又有几人?就如姚相!姚相是何等人物,唯房杜可以相比,但是听不进人言,实乃天下之失。要是姚相有裴帅一半的雅量,更胜房杜犹未可知。”
  他对于姚崇是充满了怨念……
  他视姚崇为偶像,但姚崇却视他为敌人……
  “嗯,你忙你的去吧!”
  裴旻略一沉吟,返回了内堂,一头扎进了书房里去,却见娇陈正在给他整理书房。
  书房是裴旻定下的禁地,府中下人未得允许,不得入内。
  唯有娇陈一人有出入书房的权力。
  平时打扫,都是裴旻自己来,娇陈时不时的帮衬一二。
  王维正在给小七小八上课。
  娇陈闲着无事,来书房帮着打扫。
  “郎君,可问出了缘由?”娇陈手里拿着鸡毛掸子,头戴着防尘大布帽,一点也不像节度使夫人,反倒是一副贤妻的装扮。
  “辛苦夫人了!”裴旻先夸赞了一句,将李白的情况细说。
  娇陈怒道:“那个李邕也太小心眼了,亏他还是大儒呢,一点气量也没有。”
  裴旻哼道:“身份越高,地位越高,越把持不住,容不得人。也该给这些人一个教训了!平时一副大老爷们的派头也就算了,还欺负到太白头上来……他难道不知道太白的师傅是谁,谁罩的嘛?敢欺负道为夫头上,为夫就要他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娇陈见自己的丈夫一副地痞流氓的作风,先是一阵苦笑,随即担忧的道:“裴郎可要慎重对待,李邕是一代大儒,深受士林人士敬仰,地位崇高……傲人的名望就是他的护身符,可不好对付。”
  她担心裴旻直接用权势为李白出头,世人大多同情弱者,裴旻一旦干了,只怕会为千夫所指。
  裴旻眯眼笑道:“他地位崇高,为夫在士林中就没有位置了?放心,为夫又不是找他打架,这回是文人的对决,不比拳头,跟他比文斗。要夫人知道,为夫不但武斗厉害,文斗也是好手……”
  他说着让磨了墨,在脑中做了备案,动笔写起来。
  来到这个世界,裴旻还不曾动笔做过文章。
  他在士林中的地位绝大多数是因为高中文状元以及为颜杲卿戴孝,得到孔家后人的认可,还有几首脍炙人口的诗句获取来的……
  但是真正的经史文章,裴旻这里却是一片空白。
  如今李白在长安的名声算是毁在了李邕手上了,相比历史上的云淡风轻,因为他的缘故,李白的轻狂给无限放大。
  他要是不出头,李白的声誉将会深受影响,在士林中步步艰难,尤其在关中长安这一亩三分地。
  但要给李白出头,动武的,肯定不行。他闹得动静越大,得利的反而是李邕,不但坐实了李白“仗势”之名,他自己也会身陷进去。
  对于自己的士林威望,裴旻还是极其重视的。
  他知道正是因为他在士林中有不错的名望,张九龄、王昌龄、王维这些人,才会选择跟他,要是他在士林的声望一踏糊涂,恐怕也只有李林甫这类人愿意追随他了。
  他可是有着将盛唐顶尖诗人齐聚麾下的念头想法,名望太臭,怎么行?
  这一次借着陪李白正名的机会,也顺便在士林中刷刷存在感。
  他提笔写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这是先贤荀子劝学里的一段话!
  裴旻作为二十一世纪人,深知撕逼精要,引古论今,引先贤的话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