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剑圣-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面对如此混杂的种族情况,将帅不在军纪上狠抓一番功夫,很难驯服他们。
  乐奇平时注重抓心,对于部下有些放纵,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弊端尽显。
  他的脸色也有些难看。
  李林甫的脸色也开始渐渐变了,变得肃然。
  战鼓已经敲过三通了,三通鼓一过,意味着已经超过了时间,面前的诸多兵士还未列好阵型,还有兵卒急急忙忙的向他们这边赶来。
  乐奇脸色大窘,大觉丢了颜面。
  “折将军,准备刀斧手!”
  李林甫猛然高喝一声,“清点人数,一火三人以下,兵卒斩首,三人以上,斩火长。一队两火受罚,斩队正,四火受罚斩旅帅,六火以上株连校尉……”
  乐奇脸色瞬间惨白,怎么也想不到这个看似笑嘻嘻的文士,竟如此的狠。
  校场下原本有些细语喧哗的声音,瞬间寂静,只听到粗糙惊恐的喘气声。
  原本对于李林甫有些轻视的折虎臣对这个文弱书生也另眼相看了,也想不到他这是不开口则以,一开口就是血流成河,军法株连。
  他也不迟疑,一声喝令,百名刀斧手,几乎瞬间到位。
  乐奇不能不站出来了,任由李林甫斩杀他军中将士,他这个都督的威信将会大减。
  “李先生,手下留情。是我治下无方,你要罚,罚我好了!”
  李林甫沉声道:“裴帅刚刚颁布‘十七条禁律五十四斩’中的第二条,都督可知是什么?”
  乐奇硬着头皮道:“呼名不应,点时不到,违期不至,动改师律,此谓慢军,犯者斩之……”
  “那就是了!”李林甫激昂的道:“到了战场,慢军之罪,累死三军。演习即是实战,擂鼓聚兵,既是上阵杀敌,你们如此轻慢,简直将军法军规视为儿戏。”
  “乐都督治下不严之罪,定是逃不了的。不过,都督身份远在李某之上,李某无权对都督用刑。你的过错,自有裴帅惩治。但是伊吾军如此无视军规,如此轻慢军法,要是不罚军规何在?”
  以李林甫的心机智计,焉能看不出乐奇的用意?
  乐奇这是打算以身受刑,为兵卒扛罪,以换取军心,即便抗不下来,也不会有人归罪于他,而是将一切算在裴旻或者自己的身上,借此维护自己的权威。
  轻描淡写,李林甫化解了乐奇的这一招。
  而折虎臣也没有半点的手软,虽然他不是很喜欢机关算尽的李林甫,但是这次他却站在李林甫这边。
  “十七条禁律五十四斩”并非酷刑,而是严军。
  李林甫说的一字一句极有道理,也让折虎臣刮目相看。
  其实李林甫压根就不懂得这些,只是他过于聪颖,多看多听多做。
  累死三军,是他根据裴旻的“将帅无能,累死三军”生搬硬套的……
  “演习即是实战……”
  “擂鼓聚兵,既是上阵杀敌……”
  也是裴旻说过的话……
  就是这生搬硬套,任是唬住了折虎臣跟乐奇。
  随着台下刀光闪烁,人头遍地乱滚,一腔腔滚烫的颈血直洒在戈壁大地上……
  李林甫看着一脸惧色的伊吾军诸兵将,高声道:“你们今日的表现并不比那些人好上多少……”他手一指那一地的尸体,厉声道:“只是运气好,比他们快一步而已……”
  听到这里,所有兵将只觉得颈脖凉飕飕的,似乎很快就不属于自己了一样。
  “现在我重申一遍,裴帅的帅令:
  其一: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旗举不起,旗按不伏,此谓悖军,犯者斩之。
  其二:呼名不应,点时不到,违期不至,动改师律,此谓慢军,犯者斩之。
  其三:夜传刁斗,怠而不报,更筹违慢,声号不明,此谓懈军,犯者斩之。
  ……
  其十六:主掌钱粮,给赏之时,阿私所亲,使士卒结怨,此谓弊军,犯者斩之。
  其十七:观寇不审,探贼不详,到不言到,多则言少,少则言多,此谓误军,犯者斩之。”
  十七条军规,五十四斩!
  一字一句从李林甫的口中念出来。
  校台下的兵士听的极为认真,有的甚至因为没有听清楚,而惊恐哭丧着脸。
  直到最后,李林甫说会让人贴出来,方才松了口气。
  乐奇看着校台下大有劫后余生感觉的兵士,心底明白,要不了多久,这些兵卒将不再属于他了。
  李林甫已经镇住了三军,接下来他只要让大斗军带着伊吾军训练,让伊吾军习惯了李林甫、折虎臣的指挥,他这个“伊吾王”将会名存实亡。
  如果,早知裴旻会先下手为强,早知李林甫的手段如此高明,他绝对会率部造反……
  领着兵马北投突骑施,至少在突骑施那里,他是一个能够掌控实权的部落族长。
  只是没有如果!
  大斗军的存在不是偶然,对方早就防着这一招了!
  乐奇心若死灰……
  突然,他想到了耿侯、苏武,心底又泛起一股希望,他这里是一败涂地,但是老二、老三还在,还有机会……
  尤其是老二,他可是马贼头子的亲弟弟……


第六十三章 无间道,养官自保
  瓜州地处河西走廊西端,东连玉门,西接敦煌,自古以来就是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古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
  瓜州县的地况特殊,大致可分为山区、戈壁、冲洪积平原。
  戈壁资源短缺,无需多言。
  但它的山是祁连大雪山,由于大雪山地处西北气流直下的要冲,高山降水丰富。山脚下有一片丰茂的草地,非常适合畜牧,而冲洪积平原土地肥沃,又非常适合耕种,可谓得天独厚。
  因故瓜州农业、畜牧业尤其发达。
  周边沙、西、伊三州的粮食物资皆是瓜州供应的。
  瓜州算得上是河西最衣食无忧之所。
  尤其是近年来,瓜州贼匪踪迹消散,境内百姓更过的安逸舒适。
  瓜州都督耿侯乔装打扮,来到了晋昌城东城的一所大宅,拜会了他的兄长耿长青。
  宅内满布手下,约有五、六十人,都是善战凶悍之辈。
  耿长青一身商贾装束,风霜满脸,脸上有着一道隐约可见的疤痕:“小侯,多年没见了!”
  耿侯看着自己的兄长,也有小小的激动,道:“哥三年了,我们三年没见了!”
  耿长青上前用力的抱着耿侯,道:“最好是我们兄弟这辈子都不相见,看来是不行了,你这么急着找我,是情况有了变故?”
  耿长青原本是凉州人氏,属于万众寻常百姓的一员。但是受到了地方富商的欺凌,官商勾结下,非但没能求的公道,反而累得家人痛受毒打,一怒之下,杀了官员富商,落草为寇。
  耿长青自从选择了这条路,手上开始沾染无数无辜鲜血的时候,已经知道自己未来的下场。
  他知道自己已经变得跟奸商恶吏一样,等待他的最终只有灭亡。
  他不想自己的家人走上这条路,安排耿侯进了瓜州墨离军。
  一方面他不断的给耿侯喂功绩,一方面又通过耿侯的内部情报,壮大自己。
  这一晃几年,耿侯走上了人生巅峰,出色的战绩让他当上了瓜州都督,而耿长青也成为了河西一地的马贼首领,与西域的狼王楼凡齐名。
  耿长青不想跟耿侯有任何的关联,以便耿家能够成为全无污点的将门家族,踏入河西名门。
  因故他抹去了自己的一切人生痕迹,甚至改了自己的姓氏,却不想耿侯还是用他们当年分别是留下的特殊联系方式,找上了自己。
  耿长青听耿侯说及经过,皱眉道:“此事跟你没什么关系吧?你那个大哥三弟,一个重权,一个贪财,都不是什么好东西。裴旻要找也是找他们的麻烦,与你又何干?瓜州是河西少有的太平之地,裴旻又不是蠢蛋,不可能看不出来,这是你的功劳。”
  “可是他要剿匪!他要肃清河西所有马贼!”
  耿侯看着自己的兄长道:“我明白兄长的良苦用心,但我们是兄弟,让我坐视裴旻对付你,我做不到。裴旻不是简单人物,真要让他控制了河西军,河西有岂有兄长立足之地?”
  “哥,您为我与娘付出太多,无论如何,我都不能让裴旻威胁到你……”
  看着斩钉截铁的耿侯,耿长青一声长笑,声含慑人劲气,道:“那我们兄弟就好好会一会那个我朝第一名将,看看他到底是浪得虚名,还是有真才实学。”
  ……
  河西姑臧,节度使府。
  一只信鸽落在满是青草新绿的堂前,王维小心翼翼的信鸽抓在手中,从飞鸽的脚上轻巧地解下一个绢卷。
  王维的双手又白又嫩,掌心细滑,手指细长灵巧,可用纤纤玉手形容。
  只可惜这么漂亮的手,主人却是一个男的,实在让人大煞风景。
  尽管手的主人也很漂亮……
  王维依照与裴旻的约定,来河西投效任职了。
  裴旻如愿以偿的多了一个漂亮养眼的文秘,将一切繁杂的琐碎事务托付。
  也如他预料一样,王维人长的如女子,心也如女子般细腻。在琐碎的事情,他都有足够的耐心,剥丝抽茧的将之整理好。
  文秘这一方的能力,王维要甩张九龄、李林甫这些宰相好几条街。
  王维轻轻展开绢卷,看了一眼,走向了内堂,道:“裴帅!这是王校尉传来的消息,说耿侯行踪诡异,确实极不寻常。只是对方极为谨慎,每每出行,都会安排后应,预防有人跟踪。他为后应所阻,无法靠近,不知耿侯前往何处。”
  王校尉即是王小白,他不擅领兵作战,但长于隐匿追踪,而且有一身不错的功夫,尤其是下盘功夫,翻墙入室,如探囊取物。
  王小白的主要任务本是护卫他的安全,但他自信如果真有人伤的了他,王小白在或不在都改变不了情况。
  是以裴旻更喜欢用他打探情报。
  在了解河西六都督履历的时候,裴旻敏感的察觉到了一点异样。
  耿侯的表现不像是一个会带兵的人,亲士人而蔑视兵士,对于麾下兵将动辄打骂,凶悍暴戾,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任是凭着战功一步步的爬到了都督的高位。
  最出奇的是,他官越做越大,匪患却越剿越凶,甚是反常。
  给了裴旻养寇自重的感觉,但是又不像!
  耿侯当上都督之后,瓜州出奇的安宁,真是养寇自重,不至于出现这种情况。
  张九龄对此提出了一个猜想。
  就在裴旻将耿侯卷宗给他看的时候,张九龄沉思许久说了四个字:“养官自保!”
  寇养官,而非官养寇!
  这个设想让裴旻瞬间开悟,在第一时间安排王小白去盯着耿侯。
  看着如花似玉的王维,裴旻笑问道:“摩诘怎么看?”
  王维腼腆应道:“耿侯一介大都督,行踪如此诡异,本就不正常,这也能说明很多东西。”
  “不错!”裴旻手指敲着桌面道:“让九龄说中了,这耿侯是让贼人养大的。我一直估摸着有些不正常,马贼行踪飘忽不定很正常,可河西这边的马贼却是压根没有痕迹,原来他们就藏在眼皮子底下,玩着灯下黑的戏码。在都督的庇佑下,穿上衣服就是贼,换了身衣服却是百姓是兵。他们不动瓜州,是因为兔子不吃窝边草。他们就住在瓜州,又哪有劫掠瓜州的道理!”


第六十四章 闲情逸致
  确认了耿侯有问题,裴旻手一拍桌,让王维将瓜州的详细地图取来。
  王维几乎想都不想,直接从侧屋的架子上,取来了瓜州地图。
  换做是张九龄或者他亲自动手,保不定要找多久。
  王维的到来,确实帮他节省了不少的时间,分担了很多事情。
  拿过地图,裴旻看着瓜州的特殊地形,道:“戈壁可以除去,那里住不得人,潜伏在那里,反而惹人怀疑。冲洪积平原也可以撇去,这里以农耕为上。农耕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哪有时间去劫掠。这西北沃土奇缺,要是占着茅肯不拉屎,也会惹人注意,剩下的就只有大雪山脚了……”
  他的手在大雪山脚的那一块畜牧草原,画了一圈,看着圈内,目光落在一个不太起眼,又很重要的地方。
  “摩诘,你看看他们会不会藏在这里?”他手指着地图上的一点,望向了王维。
  王维到了近处,看着裴旻手指之处,那里写着细小的几个黑字……野马河谷。
  “野马河谷?相传在汉朝时期,这里野马成群,为了争夺这块地方,伏波将军马援跟羌族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王维展现了他丰富的学识。
  “不错!”裴旻点头道:“不只是汉朝,现在也是一样。野马河谷这里地形独特,有着丰富的水草支援,山石耸立,地况复杂,不适合我们人类居住。我们人类不住的地方,自然是野兽的乐园。周边的各种生物都会来这里饮水……不只是野马,还有豺狼虎豹之类的凶兽。在这种环境下能够存活的生物都是经过自然优劣考验的佼佼者,这里的野马,匹匹价值千金,是难得的良驹。在这附近,朝廷特别的建造了一个小型的军马场,一方面驯养军马,一方面也募集当地的套马好手,捕捉野马。河西每年进贡的礼品,多是这里出的良驹。”
  王维大悟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军马场不大,却也需要兵士护卫,也归耿侯负责!”
  “不错!”裴旻目光一直看着野马河谷道:“这边是军事要地,常人不敢靠近,所以就算营中的兵士或者马夫,离开了十天半个月,也无人知道。而且这里靠近大雪山,真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藏进山里。这可是祁连大雪山,连着祁连山脉,东西一千六百多里,百万大军上了山,也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没有地方比这里更安全了,我要是贼人的首领,定然会在大雪山的一个隐秘之处,建一个巢穴,再以军马场做掩护。出则为匪,入则为军……想发现都难。”
  王维见裴旻身上洋溢着自信,笑道:“裴帅要是为匪,那可是天下最厉害的盗匪了。”
  “哈哈!”裴旻颇为得意地笑道:“真要是这样,我也得把你抓回去,做我的书记官。”
  王维也开着玩笑道:“能做贼王的书记官,也是维的荣幸。”
  “好了!”裴旻笑了笑,适可而止,让王维替他执笔,给王小白去一封信,让他好好调查一下大雪山军马场:“告诉他,适当的时候,可以抓一两个一定级别的人来逼问……”
  “这样会不会打草惊蛇?”
  王维细心的问了一句。
  裴旻毫不犹豫的道:“只要能够探出有用的东西,就算打草惊蛇,也是值得的。”
  “就怕对方嘴巴硬,就是不说。”
  面对王维如此置疑,裴旻森然一笑:“那是因为摩诘没有在御史台待过,不知御史台的审讯手段。一般人的审讯方式是让对方求生,这一套对于意志力强的人,不抵用。而御史台的审讯方式是让对方求死,告诉实情,只为了能够早点死……小白是跟我是御史台出来的人,他知道怎么逼供!”
  王维心底莫名的生出一股寒意……
  ……
  肃州,酒泉道。
  一辆囚车,百余兵士,徐徐向东而行。
  囚车里关着一人,眉清目秀,身材硕长,颌下三绺长髯,皂帽布襦,是一个风度翩翩的文士。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文士高吟着这首凉州词,对着风沙,放声大笑。
  一将来到文士的囚车前,笑道:“孝嵩先生,好闲情逸致,这危难即来。您还有这份雅兴吟诗?”
  孝嵩先生说道:“不是我有雅兴,而是王季凌这首《凉州词》实在是,动人心扉,让人感慨,震撼。我这一路坐囚车而来看着沿途景物,念及如此贴切的诗句,实在激动难耐。王季凌的这首《凉州词》,唯有你们国公的《出塞》可以相比。《出塞》让在下热血沸腾,虽过去多年,依旧有如此感觉。《凉州词》同是如此,不过《凉州词》毕竟是新作,也不知此次去姑臧坐牢,能不能见到王季凌,与他探讨一下诗词,听说子寿也在国公麾下任职,此番怕是要与他在监狱中相聚了。”
  这孝嵩先生,姓张,名孝嵩,是南阳人,进士及第,也是一位状元郎。
  张孝嵩虽是文人,却慷慨好兵,向往边疆建功立业的生活。开元三年,张孝嵩出任监察御史,奉命出使廓州。
  廓州地处西陲,是唐和吐蕃前沿阵地,所以州境虽不大,却是唐朝边境重镇。张孝嵩在此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考察后,发现了很多及待解决的问题。回京后张孝嵩将自己所见所闻反映到李隆基那里,并请求去西域考察军情。这一建议得到了李隆基的同意,同时李隆基还允许他在关键时刻可以相机行事,机断专行,不必上奏朝廷。
  那个时候,正逢裴旻破吐蕃布置大唐包围网,西域危机四伏。
  当时吐蕃与大食共同扶立阿了达为拔汗那国国王,并发兵向拔汗那王遏波之进攻。
  拔汗那部落是古代乌孙国的后裔,内附唐朝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