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楚汉争鼎(寂寞剑客)-第2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喏!”晋襄、呼延轰然应喏,领命去了。

    ##########

    “挡我者死!”百里茂暴喝一声,反手就是一刀。

    试图从侧面偷袭百里茂的那个齐军司马顿时无比惨烈地哀嚎起来。

    下一刻,齐军司马腹部的鳞甲连同整个腹部便从中间完全绽裂,鲜血飞溅的同时,更有一截截的肠子从绽裂的腹腔里溢将出来。

    百里茂正欲继续向前突进时,胯下战马却忽然悲嘶一声仆倒在地。

    几乎是在百里茂的战马被绊倒的同时,六七枝长戟已经从四面八方疾刺而至,百里茂狼嚎一声,横刀猛然一个点地,健硕的身躯顿时腾空而起,下一刻,四枝长戟几乎是贴着他腹部划过,锋利的十字横刃一下就挂开了他的腹甲。

    百里茂借势一个翻滚,正欲弹身而起时,十几枝长戟交汇成一张大网,已经劈头盖脸地压了下来,此时再想躲开已经是来不及了,百里茂只得大吼一声举刀硬架,刀戟相交,百里茂顿时闷哼一声单膝跪倒在了沙场上。

    百里茂终究也是血肉之躯,厮杀了这许久,体力已经接近极限了。

    “嗖嗖嗖……”不等百里茂挣脱十几枝长戟交织成的牢笼,又有两枝长矛穿过长戟牢笼的缝隙,照着百里茂胸腹要害恶狠狠地刺了过来,百里茂有心躲避,奈何被长戟牢笼镇压得死死的,根本就动弹不得。

    眼看着百里茂就要丧命在乱军之中,一枝长戟忽然间打着转呼啸而来,正在全力镇压百里茂的十几名齐军猝不及防,顿时被打翻了七八个,身上的压力一轻,百里茂终于怒吼一声腾身而起,又于间不容发之际躲过了刺向胸腹要害的两枝长矛。

    急抬头看时,呼延已经拍马杀到,厉声大吼道:“子明,上马!”

    百里茂一个腾身翻上呼延的战马,再回头看时,只见身后随行的骑兵已经只剩廖廖百余骑了,一千精骑,竟然就剩这百来骑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383章 结盟

    百里茂灰头土脸地来到了项庄面前,羞愧得几乎连头都抬不起来,出击的两千精骑,能够活着冲出来的还不到五百骑,这一仗,楚军输惨了!

    “大王,臣有愧!大哥,小弟给百里氏丢脸了!”百里茂呜咽两声,突然反手一刀往自己脖子上抹去,吃了这么大的败仗,丢了这么大的人,就算大王不责罚他,就算大哥不责怪他,他也是没脸再活在这个世上了,太丢份了。

    “二弟住手!”百里贤急忙阻止,项庄却直接拔刀将百里茂手中的横刀挑飞了去,这十几年来,项庄的武艺虽说没什么进步,跟呼延、高初、晋襄他们单条估计是不成了,可要挑飞百里茂手中的横刀却还是绰绰有余。

    “子明!”项庄喝道,“寡人错看你了。”

    百里贤也道:“自戕乃是懦夫行径,二弟你让大哥好生失望。”

    “大哥……”百里茂仆地跪倒在地,嗷嗷大哭起来,他是真的伤心。

    “子明,胜败乃是兵家常事,这次败了,下次再赢回来便是,可你若是自杀了,那就永远没有赢回来的机会了!”项庄拍了拍百里茂的肩背,又道,“更何况,今天你没输,你虽然折了小两千人马,可对面的齐军死伤更多。”

    有一句话项庄没说出来,这两千骑兵其实一开始就是用来牺牲的。

    在韩信生死不知、真假不明的情形下,贸然投入全部兵力与齐军决战无疑是不智的,可要让项庄就这样放弃,却又实在心有不甘,于是,出动少量骑兵向齐军发动试探性的攻击就成了唯一的选择,这叫以最小的代价博取最大的利益。

    如果齐军反应迟钝,应变不当,那就说明站在望车上的那个韩信是假的,届时项庄就会毫不犹豫地投入全部兵力与敌决战,不过,现在的事实证明,对面那家伙的确就是韩信,若不是韩信,又岂能一口吃掉自己小两千骑兵?

    不过这话是不能当众说出来的,牺牲部曲从来都是兵家大忌。

    当下项庄又道:“子明,从现在起,你便是寡人的羽林中郎将,幸存下来的将士全都爵升一级,赏金十两,阵亡将士一律按最高规格发放怃恤金!”

    “谢我王!”百里茂又是羞愧,又是感激,当下翻身拜倒。

    “谢我王!”百里茂身后,幸存下来的数百将士齐齐拜倒,这一刻,他们直恨不得替项庄上刀山、下油锅,直恨不得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大楚。

    当下项庄又道:“大纛传令,全军后退,我们去狄县。”

    既然韩信没死,这一仗就没得打了,项庄可不认为凭着两万骑兵就能灭掉齐国。

    别的因素先不考虑,单是军粮供应就是个问题,要知道此次出征,楚军就没携带什么军粮,自进入齐地之后便一直靠劫掠在维持,现在临淄附近能抢的粮食已经基本抢光,剩下的也都藏在几个大城里,楚军却是抢不到了,没粮食,这仗怎么打?

    在另一个时空里,蒙古大将哲别倒是有过凭借两万骑兵长途转战几千里,沿途灭国上百的辉煌记录,可被哲别灭的都是巴掌大的斯拉夫公国,兵不过百、民不满千,那能跟韩信统治下的齐国相比吗?

    所以,还是趁早走人!

    ##########

    望着黑压压的楚军骑兵潮水般汹涌而去,韩信终于长长地舒了口气。

    下一刻,一股沁入骨髓的寒意忽然袭来,韩信脸上的血色霎那间消褪得一干二净,取而代之,却是前所未有的灰败之色。

    曹窋也在霎那间变了脸色,大王原本几乎已经能够自己站立,可是现在,却几乎是靠着他的提溜才能勉强站住,当下曹窋回头大吼道:“太医,老公羊?!”

    公羊太医急上前来时,韩信已经陷入了半昏迷的状态,一边拉着娄敬的手,一边断断续续地叮嘱娄敬道:“亚相,楚军新退,千万记得追杀一阵子,如若不然,项庄很可能反而会起疑心,到时候楚军再兜头杀回来,那就大事休矣……”

    “大王放心。”娄敬连连点头道,“臣这便安排……”

    韩信这才幽幽叹息一声,头一歪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中。

    韩阖两步上前,劈胸揪住公羊太医的衣襟,喝问道:“老公羊,父王还有救吗?”

    公羊太医额头上已经冒出了豆大的冷汗,一边擦拭着冷汗一边说道:“臣尽力,公子请放心,臣一定会全力救治大王。”

    “哼!”韩阖这才松开了公羊太医的衣襟,冷森森地道,“父王若有个好歹,本公子定不饶你!”说此一顿,韩阖又转身回头对娄敬道,“亚相,本公子欲亲领大军追击楚军,请借父王大纛一用。”

    ##########

    临淄通往狄县的驰道上,楚军正浩浩荡荡地向西行军。

    万军之中,项庄骑着乌骓马,正不紧不慢地向前行进,走着走着项庄的浓眉忽然间蹙紧了,回头问百里贤道:“子良,寡人总觉得事情有些不对。”

    百里贤有一下没一下地摇着羽扇,笑问道:“大王觉得哪里不对?”

    项庄若有所思道:“那日在黄龙荡,与寡人晤面的韩信应该是真的,天下之大,与韩信长相相似的人也许有,可韩信身上的那种王者之气,哦不对,就是常年养尊处优所养成的那种颐指气使的精气神,却是别人冒充不来的。”

    百里贤点了点头,若有所思道:“可今天出现在两军阵前的,也定是韩信无疑。”

    项庄摸了摸下巴,忽然说道:“那么,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黄龙荡与寡人会晤的就是韩信本人,不过他并没有死在由渊箭下,而只是受了重伤,今天,他则是强行支撑着在指挥大军作战,其用意不过是为了吓退我们。”

    百里贤手中轻摇的羽扇为之一顿,道:“大王是说,韩信已经命在旦夕?”

    “这只是寡人的猜测。”项庄摇了摇头,又道,“看看吧,再过片刻断后的斥候骑兵就该有消息传回来了,如果齐军缩回临淄并没有来追,那就说明韩信的确是危在旦夕了,可如果齐军大举来追,则韩信多半没什么大碍。”

    话音方落,一骑快马已经从后方飞驰而来。

    及至近前,马背上的骑兵狠狠一勒马缰,胯下坐骑顿时长嘶一声人立而起,前蹄在空中一连几个踢腾,再落地时已经硬生生止住了前冲之势,当下那骑兵拱手作揖道:“大王,齐国大军追上来了。”

    “真追上来了?”项庄皱眉道,“有没有看到齐王大纛?”

    “有。”骑兵不假思索地道,“齐王大纛在前,各军尾随其后,往这边来了!”

    “唉。”项庄叹了口气,回头对百里贤说道,“看来韩信应该没什么大碍,可惜了,这么好的机会都没能射杀韩信,可惜了。”

    百里贤微笑摇头,道:“大王也大可不必气馁,韩信乃是一代兵家,又岂是这么容易对付的?再说此次出征,咱们的目标早已经圆满达成,齐国吞并赵国的野心受挫,咱们大楚说不定就要增添一个盟友了。”

    项庄欣然点头道:“算算时间,上大夫差不多也该到邯郸了,但愿他真能说服赵国君臣与我大楚结盟。”

    ##########

    刘邦最近的心情很不好,吕氏这个最大的隐患虽然消除了,可刘邦发现他还是无法随心所欲地实现他的意志,就说册立太子一事,按刘邦的本意自然是想册立刘如意为太子,可萧何、周勃、白墨等大臣却全都支持刘恒。

    再加上有吕台的遗言,刘邦也不能不有所顾忌。

    刚刚戚夫人又在刘邦面前哭诉了一番,这让刘邦很有些心烦意乱,这会正一个人躲在永延殿里喝闷酒,让刘邦心烦的事情不止一桩,相比太子之争,刘邦对另一件事更加的耿耿于怀,这件事就是,赵国居然跟楚国结盟了!

    这事还得从一个多月前说起,一个多月前,韩信亲率十万大军攻伐赵国,赵国也曾谴使向刘邦求救,不过那时刘邦忙于清理吕氏势力,根本就顾不上,只是写了封亲笔信派人给韩信送去,结果好像也没发挥什么作用。

    自从请封假齐王之后,韩信就不怎么听他刘邦的招呼了。

    然后,项庄却出人意料地出了兵,而且还真的救了赵国!

    接着,楚国便和赵国结成同盟了,据说楚国还给了赵国不少好处。

    刚听到这个消息时,刘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怎么可能?上一代赵王张耳可是他刘邦的心腹,赵国可以说是刘邦一手扶持起来的,当今赵王张敖更是他刘邦的女婿,有这两层关系,赵国又怎么会背叛大汉去跟楚国结盟?

    此时此刻,刘邦真的很想问问许负,天象是不是已经起了变化?他刘邦的帝星还像原来那样璀灿夺目,还像原来那样众望所归?不过很遗憾,自从十多年前离开咸阳之后,许负便销声匿迹了,直到今天刘邦都再没有听说过她的消息。

正文 第384章 凯旋大道

    秭陵城北新修了一条大道曰

    这条大道宽一百步(150米),长十里,整条大道以大青石铺面,两侧还种了大量的花卉、巨木,团花锦族、美奂美仑,大道一端连着秭陵城北的武威门,一端则连着乌江边的码头,在大道北端还盖了座巨大的牌楼,上书“凯旋大道”四字。

    如果项庄看见了一定会哭笑不得,他也就无意中跟项他说起过盛唐长安城的朱雀大街以及法国的凯旋门,结果项他就给他整了条凯旋大道。

    不过,通过这条凯旋大道,已经可以一窥楚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了。

    整条大道耗时仅仅三个月,差不多就是项庄带着骁骑军离开秭陵的同时,凯旋大道就正式开工了,为了修建凯旋大道,项他足足招募了两万多工匠以及十几万民夫,还斥重金购买了数以百万计的大青石。

    这也算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了,却几乎无损楚国的国力、民力。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楚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膨胀到了一个让人无法想象的高度,甚至连项庄这个始作俑者,也绝对想象不出来。

    在史学界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在唐宋之前的华夏,由于生产力低下,根本就不具备大规模发展工商业的条件,因为工商业的发展必然会导致壮劳力脱产,壮劳力脱产再加上生产力低下,就必然会导致粮食减产,从而导致严重的饥荒。

    商鞍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才制定了重农抑商的国策,并且延续近千年!

    事实上,商鞍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后世的追随者更是邯郸学步、固步自封。

    工商业的发展的确会导致壮劳力向工商业领域流动,因为做工似乎来钱更快,这就必然会导致农夫的减少以及粮食的减产但这只是暂时的,因为市场会进行自行调节,由于粮食的减少,必然就会导致粮价的提高粮价的提高必然就会促使手工业者回去种田!

    除了市场会对农夫、手工业者的数量进行自我调节外工商业的发展更能反过来促使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道理是明摆着的,当种田不再是为了维持自家温饱,而变得有利可图时,农夫就会想方设法去提高农田单产,农夫有了这种需求,铁匠们就会想方设法提供更优质的农具要想提供更优质的农具,就得想方设法改善冶铁工艺!

    这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最终工商业的发展不仅没有导致粮食的短缺反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遗憾的是,古代华夏并没有进入这样的良性循环。

    但是在西方,却进入了这种良性循环,正是由于工商业的发展才导致西方使用铁器的时间比华夏早了整整一千年:而且在西方,罗马帝国时期的工商业就已经非常繁荣了,却也没见罗马帝国因此而发生大规模的饥荒!

    由此可见工商业的发展并不会导致饥荒,反而会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不过由于项庄的穿越如今的楚国却走入了良性循环,冶铁、陶瓷、纺织、酿酒、造船等手工业篷勃发展,农业也有了极大发展,农具的改良使深耕成为可能,深耕技术的应用使农作物的单产有了极大提高,现在楚地的亩产已经超过了三石!

    工商业的发展,对楚国的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华夏的年轻人,在真实的华夏历史上,年轻人的理想就是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也就是说,当官拜将、封妻荫子是年轻人唯一的理想。

    但是现在,情形却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当官拜将仍是年轻人的最高理想,但务工、务农也不再是让他们嗤之以鼻的选择了,因为在楚国,商人、农夫以及工匠的地位并不低,只要你能在本行业干得出色,同样可以获得爵位,成为显赫贵族。

    r /》

    刚刚修建好的凯旋大道两侧,此刻早已经是人山人海了。

    城外早已经是人山人海,城内却还是不断地有人涌出来,有峨冠博带的书生,有劲装短打的武士,有青衣短袄的工匠,更有穿着对襟糯裙的小娘子,有老妪老翁,更有不计其数的小儿穿行在人群之中,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今天,是大王和骁骑军班师的黄道吉日。

    所有人都是各怀心思,老妪、老翁大多是为了迎接自己的儿子,妇人却是为了了迎接自己的男人,书生、武士则是为了一睹骁骑军的风采,至于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小娘子,却是为了从凯旋的骁骑军将士中间找一个如意郎君。

    天军还没到,凯旋大道上就已经热闹得不行了。

    “王家阿妪,您也来了?”问话的老翁神情恭敬,还用了您的尊称。

    “我们家三狗子回来了,这不来接他么?”答话的老妪微微昂起了头。

    “王家阿妪,这次你们家三子怕是要爵升五大夫了吧?”老翁越发的恭敬了。

    “那还用说,昨儿个官差就上我们家说了,三狗子又立功了,赶明儿就得爵升一级,成五大夫了,对了,回头还得把大门上的牌匾给换了。”

    “王家阿妪,您可真是好福气,生了这么个好儿子。”

    “你家老四也不差,虽说还是个府兵,回头立了功就成公士了。”

    “王家阿妪,您看你们家三子至今未娶,不如把我们家二丫娶了吧?”

    “你家二丫?倒是好身板,干活有把子力气。”王家阿妪有些心动,老人家在成为五大夫他娘之前,也是过惯了苦日子的,所以这观念一下还转不过来,总想着娶个身板结实的儿媳妇,家里就能多个壮劳力。

    “吕家阿翁你就别想了,就你家二丫那模样,三子能瞧得上?”很快就有另一个老头儿跳出来搅局了,“王家阿妪,我们家四丫头奶大腰细模样好,你家三子见了肯定喜欢,关键是四丫屁股大,将来一准生儿子。”

    “也是,得找个会生儿子的。”王家阿妪便有些犹豫。

    吕家阿翁便不干了,嚷嚷道:“曹家阿翁,你们家四丫头不是定亲了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