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楚汉争鼎(寂寞剑客)-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可怕的是,一旦各路诸侯兵临吴中城下,则好不容易才平靖下来的江东局面立刻就会再次失控,项冠的残部绝对会趁机造反,会稽郡的宗族势力,既便是那些已经倒向项庄的宗族多半也会反戈一击,甚至连原本支持项沱的士族也可能倒戈。

    这样的局面并非没有出现过,当初周勃、灌婴大军过江时,就有不少士族暗中投靠了汉军,只不过项沱过江之后,这些士族很快又再次反戈,重新投入了楚国的怀抱,所以,除了根基深hòu的老世族,这些士族、宗族眼里都只有利益。

    项庄一时间也是难以取舍,如果能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灭掉衡山国,无疑可以极大地震慑周边的敌对势力,此战之后,周边的敌对势力只怕就没几个敢于挑衅楚军了,项庄也就可以放开手脚整顿江东的军政大局了。( m)

    眼下的江东,只是表面上平静。

    其实在平静的水面底下,仍是暗流汹涌,项庄要想真正平靖江东,没有三五年的时间那是想都不用想的,尤其是耕读战体系的推行,更是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卫鞍在秦国推行变革花了将近二十年时间,项庄也绝不可能一踌而就。

    楚国要想大力变革,要想推行耕读战体系,没有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断然不行的,从这一点来考虑,灭掉衡山国以立威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眼下江东初定,项庄与世族、士族以及宗族之间刚刚达成政治妥协,大局不错,正好可以一鼓作气对外用兵,可是一旦变革开始施行,耕读战体系也随之推开,则各方势力之间就会展开jī烈的博弈,届时,楚国就无力对外用兵了。

    可是,正如百里贤所担心的,此战一旦无法速战速决,一旦楚军主力在衡山国陷入了苦战,那么英布、周殷、靳漱、李左车、奴无诸、奴摇之流是绝不会错失良机的,届时各路诸侯兵临吴中城下,楚国的江东根基也就完了。

    好半晌后,项庄才道:“子良,先回吴中再说。

    百里贤默默点头,他也知道这个抉择对于项庄、对于大楚来说都很重要,所以,这个抉择绝不是那么容易下的。

    番邑,衡山军大营。

    梅剑正在副将庚胜、军师庚望的簇拥下巡视全营。

    秦末时,早在梅蹋刚刚举兵造反时,庚胜、庚望兄弟还是啸聚山林的盗匪,兄弟俩闻听梅敛的大名,举六千精壮前来投奔,梅剑大喜过望立时将兄弟俩引为自己亲信,兄弟俩也没有辜负梅敛的期望,成了梅钥的左臂右膀。

    后来各路叛军攻入咸阳,秦帝国灭亡,项羽分封天下,梅铅虽然功高,却因为是吴苗的部将,只封了十万户侯,这让庚胜、庚望兄弟两很不服气,因为魏豹、藏荼、张耳之流的功劳完全无法跟梅剑相比,却一个个都封了王。

    不过现在,梅敛终于又盼来了封王的机会,大约一个多月前,汉王诏令下到了衡山国,上谕:楚国无道,项庄昏聩,倒行逆施,以致江东黎庶陷于倒悬,今召天下诸侯群起击之,以先下江东者为楚王!

    此时的衡山国,径山王吴苗已经病入膏盲,一应国事都由太子吴臣暂理,不过吴臣还只是个十六岁的孩子,哪里又懂得什么军政大事?因此,衡山国的军政事务其实全都把恃在国相吴忠和上将军梅剑的手里。

    国相吴忠虽然是吴苗族叔,却是汉王刘邦的亲信,说起来,吴忠其实没什么本事,吴苗之所以委任他为衡山国的国相,完全是为了让刘邦放心,因为吴苗是个聪明人,他看出来刘邦其实对各路诸侯并不信任。

    所以,汉王诏令一送到,吴忠就立刻约梅敛前往王宫议事。

    吴忠的意思,自然是不折不扣地执行汉王诏令,尽起衡山精兵攻打江东,不过梅蹋却是坚决反对,因为梅蹋心里很清楚,江东不好打,项庄更难对付!

    不过,返回上将军府邸之后,梅剑却被庚胜、庚望兄弟说服了。

    尤其是庚望的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梅缸,庚望说,大丈夫立于世,自当提三尺剑,建不世之功勋,又岂能畏首畏尾、明哲以保身?梅剑一想也对,人生一世,不过匆匆几十年,为什么就不能痛痛快快博一回,为什么就不能替自己、替子孙博个王爵?

    次日,梅剑就找到吴臣,陈述了自己的新主张,将相意见达成了一致,吴臣这个少不更事的太子又能怎样,当下便同意了两人的奏请,很快,大量壮丁便从各亭、各乡、各县往番邑集结,与此同时,粮草器械也开始源源不断地运往庐江。

    副将庚胜边走边对梅敛说道:“上将军,截止现在,番邑已经集结了六万壮丁,半个月之内还能再增加四万人!”

    “十万人?不够。”梅佣摇了摇头,道,“还得征召更多的壮丁。”

    “十万还不够?”庚胜愕然道,“上将军,项庄不过两万骑兵,既便加上项沱、项冠的兵马,满打满算也不过十万人,又要面对淮南王、东既王、闽越王以及周殷、靳漱、李左车等各路大军的围攻,又能分出多少兵马对付我们?”

    梅钥摇头道:“东配王、闽越王不过是跳梁小丑,不足与谋,周殷、靳钦、李左车也成不了什么气候,淮南王虽然兵力雄hòu,却未必就肯下死力气进攻江东,所以,我们必须得做好独力面对楚军的心理准备。”

    说此一顿,梅剑又道:“如果独力面对楚军,十万兵马还是不够,以项庄之能,楚军之锐,我衡山军至少需要二十万大军,才能确保胜利!”

    “二十万大军?!”庚胜大惊道,“上将军,这可是举国之兵了!”

    “不发举国之兵,又怎么灭得了楚国?”梅剑冷冷地道,“你以为项庄是好惹的?”

    “上将军说得好,举国之兵就举国之兵!”军师庚望狠狠击节,极为振奋地道,“既然要打,那就索xìng往大打。”

    梅铅点了点头,吩咐庚望道:军师,即刻修书一封,请国相再发一道公文,令各县各乡各亭,一户出一丁,克期前来番邑集结!”

    “喏!”庚望轰然应诺,领命去了。(未完待续)!。

第二卷 五千楚甲卷狂澜 第227章 先下手为强

    .吴中,楚王宫。(7*24小时不间断更新纯手打小说m) 首发

    虽然已经是深夜了,可王宫大殿里却是灯火通明,十几盏多枝灯将整个大殿照得亮如白昼,同时也照亮了一张张凝重的脸庞,项庄高踞王座,项他、项沱、桓楚、季布、钟离昧、虞子期、武涉、叔孙贯、屈懿等文武重臣分坐左右两侧。

    正对着大殿摆了一方屏风,屏风上悬挂着一张地图。

    百里贤手持羽扇,正站在地图前侃侃而谈“根据细作传回来的情报,衡山国上将军梅缸已经在番邑集结起了五万大军,而且还有更多有的壮丁正从衡山、庐江两郡数十个县往番邑源源不断地集结,看样子,衡山国是打算大动千划。”

    项庄点了点头,又环顾众人道“谁知道衡山国的底细?”

    “老臣略知一二。”项庄话音方落,叔孙、贯便从席上跪坐而起,又向项庄拱了拱手,朗声道;“衡山国治下衡山、庐江两郡三十余县,人口将近百万,编户数量总在二十余万,如果一户出一丁,至少可以蓦集二十万壮丁!”

    “二十万壮丁?!”坐在项庄左下首的项坨闻言脸sè微变。

    叔孙贯捋了捋颌下长髯,又道“衡山国拥有二十余万壮丁,并不意味着梅蹋就能蓦集二十万大军,不过,老臣以为蓦集十五六万大军应该是有可能的,因为吴苗在衡山、庐江两郡素有贤名,极得民心。”

    “十五六万大军?不能吧?!”武涉闻言大惊道;“吴苗若真能蓦集十五六万大军,当初刘邦诏令天下诸侯前往垓下会盟之时,他怎么只带了三万军队?”

    叔孙贯道“吴苗素来体恤国中百姓,自从受封衡山王后,便极少兴兵,所以,刘邦于垓下诏令天下诸侯前往会盟时,他也只是带了梅缸的三万jīng兵,不过这三万jīng兵都是最早追随吴苗起兵、并且曾经攻伐关中的百战老兵。(7*24小时不间断更新纯手打小说m)

    项庄点头道“梅剑的三万jīng兵的确很强。”

    分坐左右的桓楚、季布、虑子期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在赵地之时,项庄的楚军残部曾与梅敛的两万jīng兵有过一次jiāo锋,尤其是棘蒲一战,梅剑军也给项庄、虞子期等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绝对是一支身经百战的jīng锐之师,而不是一群临时蓦集的农夫、樵夫或者猎户。   提供本章节最新手打

    项他皱了皱眉,又道“既然吴苗素来体恤百姓,纵然是刘邦下诏,也只派出了三万jīng兵应景,那么这次,他又为什么会一反常态,大肆召集国中壮丁呢?究竟是吴芮受到了什么刺jī呢,还是吴苗真以为我大楚好欺负?”

    “这个,老朽也就不知道了。”叔孙贯说着便坐回了自己tuǐ上。

    百里贤摇了摇手中的羽扇,道“这个在下倒是知道,衡山王吴苗已经病入膏盲,眼下衡山国的军政大事由太子吴臣暂代,不过吴臣年幼,大权实际上把持在国相吴忠以及上将军梅剑手中,衡山壮丁的大规模集结,多半是吴忠、梅蹋的主意。”

    “这么说,吴忠、梅蹋是准备倾举国之兵与我大楚一决胜负了?”

    项庄也有些暗暗心惊,他还真是没有想到,衡山国竟然有如此雄hòu的实力!

    要知道,经过秦末的三年大luàn,再加上五年楚汉相争,整个华夏人口锐减,纵然是汉王刘邦,也只能勉强拼凑起二十多万军队,人口稠密如齐国,也只有三十万军队,可小小一个衡山国,竟然也能蓦集二十万壮丁?不过转念一想,这个情形其实也在情理之中。(7*24小时不间断更新纯手打小说m)

    秦末大luàn、楚汉相争,战场始终都在长江以北,人口流失最严重的也只是关中以及中原各郡,长江以南的临江国、衡山国以及江东其实并没有遭受太多的战火摧残,甚至还接收了不少中原难民,尤其是江东,人口jī增了将近一倍!

    衡山国此前之所以不显山不lù水,只是因为吴苗比较低调而已。

    刚从丹阳赶回吴中的屈懿道“大王,吴苗在衡山国经营多年,粮草丰足,国力雄hòu,如果倾举国之兵来犯,调集十五六万大军是完全有可能的,臣以为我大楚应该未雨绸缪、及早准备,如若不然,等衡山大军打上mén来,局面就被动了。”

    项庄拈了拈chún角反卷的胡子,断然道“既然衡山国要跟咱们大楚拼命,咱们又岂能不奉陪?”说此一顿,项庄又道;“常言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左右要打,那就趁衡山军还没有完成集结之时,抢先动手!”

    项佗霍然起身,道“大王,打到什么程度?”

    项庄眸子里蓦然间掠过一道厉芒,森然道本他想火我,我懊火他!!

    这话一出,分坐左右的项他、项沱、桓楚、季布、钟离昧、虞子期、武涉、叔孙贯、屈懿等人无不变了脸sè,只在站在屏风前的百里贤神sè如恒,早在山yīn县,项庄其实就已经透lù出要灭掉衡山国的意图了,只是当时没有下定决心。

    不过这次,项庄看起来却是下定决心要灭掉衡山国了。

    项他跪坐而起,先向项庄拱了拱手,不无担心地说道“大王,要想夹掉衡山国只怕不容易,而且大军远征在外,一旦英布、周殷、靳漱、李左车、奴摊摇、奴无诸各路大军趁虚前来攻打江东,又该如何是好?”

    项庄冲百里贤肃了肃手,道“子良,你说。”

    “喏!”百里贤抱着羽扇向项庄揖了一揖,又环顾大殿里的文武众臣一圈,说道;“要想灭掉衡山国,关键有两点,其一,集结全部jīng锐,在其余各路敌对势力反应过来之前,以迅速不及掩耳之势攻陷庐江,击破梅策大军其二,说服临江王共尉,合攻衡山国!”

    在廷议之前,项庄其实就已经跟百里贤反复核计过了,灭掉衡山国还是有可能的。

    从情报上看,梅蹋、英布、周殷、靳漱、李左车、奴雏摇都在集结军队,奴无诸那边虽然还没什么消息,不过想来也不会按兵不动,七路诸侯围攻江东,看似声势浩大,其实不足为虑,楚军完全可以利用时间差各个击破。

    百里贤话音未落,大殿里便响起了一片窃窃sī语声,绝大多数人都对百里贤的话表示怀疑,不过也有人在认真衡量其中的可能xìng。

    好半晌后,屈懿才道“军师,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陷庐江、击破梅敛大军,只怕不容易吧?”

    “是不容易,不过并非没有可能。”百里贤摇了摇羽扇,微笑着道;“只要做好两点,实现这一意图不难,其一,调集足够的大军于丹徒、曲阿方向,摆开大举进击淮南的架势,其二,暗中调集jīng兵,抄小路直朴番邑。”

    项庄缓缓起身,环顾文武众臣道“寡人决定亲率三万jīng兵抄小路奔袭番邑,上将军项沱,调集全国兵马,于丹徒、曲阿抵御淮南大军,少大夫武涉携重礼前往临江国,务必要说服临江王共尉出兵,合攻衡山国!”

    “喏!”

    “喏!”

    项沱、武涉同时跪坐而起,冲项庄拱手作揖。

    项庄的目光又转向项他,肃然道“粮草、器械、夫役之征发调配,以及国中一应大小事务,就有劳子翼你了。

    项他起身拱手作揖道“大王放心,臣定不辱命。”………………

    陇西,汉军大营。

    刘邦正与张良、陈平据案对饮时,夏侯婴忽然兴匆匆地走了进来,朗声道“大王,好消息,衡山国传来消息,梅敛已经在番邑集结了超过六万大军,并且还有更多的壮丁正从各县向番邑集结,看样子,衡山国要跟楚国拼命了!”

    “咦?”刘邦放下酒舷,愕然道;“吴苗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好战了?”

    张良、陈平也是略略有些意外,当下陈平问道“夏侯将军,梅剑集结这么多军队,衡山王吴苗就没有阻止他?”

    夏侯婴一拍双手,道“先生有所不知,吴苗重病在chuáng,就快死了,现在国中一应大小事务都由国相吴忠、上将军梅铅说了算。”

    “原来如此。”刘邦击节道;“呵呵,这可真是天助寡人也。”

    刘邦原本就知道吴苗为人低调,多半不会违逆自己的诏令,所以出兵江东是必然的,不过吴苗不好战,最多也就派出两三万人应应景,譬如垓下之战,吴苗也只派了三万jīng兵,却不曾想吴苗竟然病倒了,梅锻又变得如此好战,这不是天助是什么?

    这下,可够项庄小儿受的了,七路联军,再加上衡山国又是倾巢而出,英布那逆贼多半也不会落于人后,这次既便灭不了楚国,打得楚军元气大伤却是绝亢问题,如此,三年之后等他刘邦再次出关时,项庄小儿又拿什么跟他抗衡?

    当下刘邦将酒筋里的水酒一饮而尽,又长身而起,向张良、陈平道“子房,陈平,骆甲从月氏贩来的五千匹良驹已经运抵大营了,走,随寡人一起去看看,顺便也给你们挑两匹骏马给你们做坐骑,呵呵。”………………!。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o^)/^_^o~ !;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二卷 五千楚甲卷狂澜 第229章 瞒天过海

    曲阿,楚军大营。

    项佗正在几十员部将的簇拥下巡视兵器坊。

    上次廷议结束之后,项庄便亲提两万精兵离开了吴中,抄小路直取番邑,项佗则带着本部人马前来曲阿扎下了大营,同时命令各郡、各县蓦集壮丁,驰援曲阿大营,到现在,聚集在曲阿的楚军已经超过了五万人。

    这五万人里面,有两万是项佗的本部人马,两万是项冠的残兵,剩下一万则是吴中郡刚刚蓦集的壮丁,至于丹阳郡、会稽郡所征发的壮丁,由于相隔稍远,还需要至少半个月的时间能陆续抵达。

    兵器坊就座落在曲阿大营近旁的山谷里。

    沿着山谷的小溪边搭起了一溜上千间茅舍,上千名铁匠袒胸露背,正在茅舍里丁丁当当地锻造兵器,主要就是环首刀、三棱箭簇以及飞矛矛头,在茅舍后面,沿着山体还建起了几百座土高炉,上千名壮丁挥汗如雨,正在拼命鼓动风箱给土高炉鼓风。

    高炉边,则码放着一堆堆的环刀粗胚,这些都是刚刚浇铸出来,还没来得及送进铁匠铺里进行锻造,项佗从中捡起两把粗胚狠狠互击,只听当的一声炸响,两把环首刀粗胚竟是完好无损,项佗不禁眼前一亮,赞道:“好铁!”

    旁边随行的公输车道:“上将军,这可是上好的精铁!”

    自从风箱出现了之后,冶铁炉的炉温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炉温的提高又促使铁的品质有了本质的提高,以前从炉里炼出来的是又脆又硬的生铁,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