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幻之盛唐(猫疲)-第3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象发生意外的这所梧蘅院,就是歧王门下的背景,又托人情借助了流民大营地建筑工艺,至少可以容纳上座千人地规模。

    因此楼上的一些最好地包厢,常驻有宗室背景的常客。各个王府宗邸的家伎曲乐班子,有时候也会在这儿串串场,相互比较交流,由那些爱好声乐又清贵有闲的宗亲贵姓们品鉴指点,倒成了这里的一大特色。

    她的任务,就是混在那些妇女中间,听她们闲话东家长西家短的,诸如那里米价又涨了,哪里又新开了特色的饮食,谁家又闹腾起请离来。。然后把觉得有用的事物,记下来整理成册。这里,也是一个消息收集点。

    “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据说前些日子,越王门人有人刻意亲近过。。。。只是有些纠结”

    妇人妊沈一礼说道。

    武学这些士官生,一出来就是最基本的九品尉,其中那些权贵大户看好前程,结交的也有人在,难道是拉拢不成,恼羞成怒设的局。

    “还有些人突然出手阔绰起来的。。。。还是带着女人一起出入的。”

    她继续道

    “那位军爷,就是其中之一的。。。。”

    “等等,他是在编的防阁吧。。。。。”

    我突然出声打断道

    “正是,现在礼部孙堂官府上执事。。。。”

    现在这些武学士官生的社会实践,最多的是去做防阁。

    防阁乃是职事官的福利之一,本朝官员的收入有禄米、职分田、俸料,禄米是以年为单位的实物工资,职分田是按照职务级别来供养官员的公田,但收入中最主要还是货币形式支付的俸料,包括月俸、食料、杂用,

    在官员的月俸中,又包括防阁和庶仆、胥士等人员的支出,防阁就是朝廷为官员配属的警卫员。在其任期内保证服务对象地人身安全,有时候也等于官员仪仗和随从,区别于官员的家将、护院、跟班什么的。拥有相对独立地人身自由,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配有防阁。庶仆则是类似保姆司机之类官派的勤杂人员,配给六品以下地官员。

    一品至五品有防阁。一品防阁96人;六品至九品有庶仆,六品有庶仆15人。胥士级别更低一些,基本没有什么的限制,,由朝廷按照品级人数定额出钱,由官员自聘人选。当然也可以不用胥士,而省下这笔钱。。。。大多数囊中羞涩地穷京官都是这么做的。

    按照传统。防阁所需人员,本来是由左右金吾卫中调遣外派的,但在我主持金吾卫后,把它变通成一种类似勤工俭学的实习制度,在这些官宦之家执役行走也是一种长见识和阅历的锻炼,有利于以后地人情事故,做的好地话,直接获得主家的好评和推荐,为将来的发展埋下人脉。但也有相对的风险,比如与主家过于亲近而卷入政治纷争而被牵连。或者无意接触不得了的私密和阴私。而被冷藏或封杀。

    但对一些贫寒出身的学生来说,还是个不错的勤工俭学的机会。朝廷给防阁的薪水虽然不算高,但是作为主人家,也不至于太吝啬的,衣食住行不用操心,主人多少自己也会掏钱补贴一些,除了年节地赏赐分配,随官员出入一些场合,同样也有门包、礼钱之类地进项。

    象来我家做防阁的,就有四十八人,全是武学三届中表现最优异地前十八名官学生,仅仅是半年一轮,就足够他们挣够数年的衣食所需。

    “做防阁能阔绰到包养女人么。。。。”

    我嘴角挑了起来,果然还有下文啊

    却再次想起交涉的情形。

    越王是一个脸色苍白的年轻人,依稀有小白的影子,看起来相当的英郎,嘴角动不动就上翘,带着宗室特有的高傲骄倨。

    当然他也有自持的资本,据说他与那位没有成年皇子的张惠妃关系密切,情同母子,老大太子小白和老三建宁王监军在外的时候,他就一直出入宫闱,侍汤奉药在肃宗膝下,颇有孝德的风评,从另一方面说他对那个位置未尝也没有其他的想法。因此位我对他的接触,也有限的很。

    我带人进去的时候,两帮人正在剑拔弩张的对峙,一群京兆府的人被打翻在旁,站在一边。还有一小群人从旁劝说,看起来象是场内的管事人员。。。

    年轻的越王冷冷别了别嘴角,却没有说话,都是由他的属下在开口。

    “庇护谋刺宗王的凶犯,当何罪。。。你们的胆子很肥啊”

    “根据朝廷戡乱之制,军法在前,国法在后。。。请殿下见谅”

    领头的学军,不卑不亢的说道

    “你算什么东西。。。

    越王身边的人鼓噪起来。

    “那我算不算东西。。。。宗正寺,我好象还可以管的到吧。。我突然排众开声道

    “不知道宗室令里有哪一条说,宗王可以可以殴杀在职官人的。。。。”

    “不然让我们的手下打一场,让别人瞧瞧热闹,再到陛下那儿公断如何。。。。

    不管怎么说,最后越王还是退让了,这么轻易的,反而让我有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

    “这就是全部详情么。。

    我看着闻少名送来乱七八糟的口供,下了决定。

    “全部执送京兆府。^^^^。。。不可姑息。。

    “大人。。。这”

    陆少名皱起眉头,我知道他在担心什么。

    “再派人贴身跟随。。。。就说协助京兆府办案”

    “是。。。”

    没有人可以算计我不付出代价的,我自念道。

    处理了这摊烂事,我怀着一肚子心思回家来。

    却看见刚进门的马车,和永王家的那位,身后的侍女手中还提着空篮子盒子什么

    “回来了筠卿”

    说实话,我是在有了亲密关系后,才留心起她的名字

    “嗯。。。”

    素容无波的回答道

    她刚刚去看望了被圈禁在宗正寺的永王,作为这一家拥有自由的最后地一点依靠。在她献身的前两天,她的几个兄弟,都确定将被发配去了海南。

    如果不是老皇帝这点因素在。或许早就无声无息地暴毙了,但作为一个有谋反前科,不可能再有起伏机会的废王。底下人是断然不会刻意去精心安排照料的,于是我地存在。就相当重要了。。

    这也成为促成她下定决心的契机。

    “你家那位怎么样。。

    “父王还好,寝食具安,只是白发又多了些。。。

    虽然有了亲密关系,但她美丽地脸蛋之下,似乎还隐藏着些什么让人无法探究的东西。总觉得近在咫尺,又在很远的地方。

    不过我现在没心情和她多寒暄。回到书房,签押房送来两叠东西,一叠是领地的陈条,一叠是河北等地的官抄邸文。抓几份看下来,心情也慢慢好转了一些。

    海南义丛,通过出兵出船帮助林邑国上位不久地环王,平息国内豪强、氏族的夺宫之乱,巩固了诸葛氏王族地政权,而获得一块沿海突出的赠地,备为水泊中转。请求官方赐名。

    海南团练。又助占城国,打败沿海为患的蛮林部。获得自由行商、开矿、经营盐铁之权。

    水真腊、陆真腊战火绵年,诸番不堪其苦,乃请南海府调停,遂宰牲盟于摩棵城,相约以其地驻唐义丛300人,巡司一所,堪分两国界,以定干戈。

    同年,籍世代强敌南沼内乱,御驾亲征收复了被南沼占领的悉利移城、道林王城等,北国诸镇的骠国王困摩惹,于近海的恒尸罗城、罗海城、尸退城,相继增开唐舶市,以易天南物产,凡唐客十家以上所居之地,悉以自管,且用其法。遂珍木、玉石、珠宝、赤金斥之于市,舟舶往来连云,所贸极丰。

    又以国相摩思那前来广州朝贡,同行的还有小王茫悉越与大王王思利泊婆多珊那。以及十八属国、九镇城、二百九十八部落中的三十二大部首领。希望能够从海南得到更多的兵备援助。

    这算不算最早的殖民地,我嘴角刚露出一丝笑意,想了想

    又拿起右边最厚地一册朝廷地邸文,一目十行的略略看起来。

    “布谷,布谷,扒骨,入土,走了梁扒皮,又来李破户”

    这是流行在河北地方上地一句童谣,就是说的是李泌现在河北所做的事情。

    李泌河北改制,还有一个解决军费自供的问题,也就是朝廷要收回河北、河南、河东的大部分地方税赋。

    当初安史乱起,中央一方面调集边地军队入援,一方面又令“诸郡当贼冲者,始置防御使”,同时还先后派人到东都、泽潞等地组织军队,抗击叛军的南下。在东都陷落以前,中央曾分别派人到东都和泽潞召募兵马,其军粮供给仍由中央政府控制。东都失守,双方对峙潼关期间,河南道的抵抗已类于河北道,但守卫潼关的军费由中央供给。

    潼关决战,官军一战而败,玄宗被迫西走,京师失陷。在此危急时刻,又发生了马嵬之变,中央对形势处于失控状态,地方对中央情况也一无所知。直到玄宗到普安下达制书并传达到各地,各地才得知中央情况。

    也就是在这道诏书中,玄宗在已有的节度使之上,把全国分成几个更大的军事统领区域“路”,并提到了军费的供给办法和“路”的节度都使的职权范围:“应须士马、甲仗、器械、粮赐等,并于本路自供。其诸路本节度、访、防御等使虢王等,并依前充使。”明确说明各路军需自供。

    这是中央在当时对形势半失控状态下的不得已的权宜之策。根据当时事实,无论是在剑南的唐玄宗,还是刚刚在平凉即位称帝的唐肃宗,都无力像原来那样,由中央负责供给各地军队的军需,而只能由军队自谋供给;即使不颁布这道诏书,军队也只能是自供。

    所谓自供,幸运者,可以就地开仓取资,如颜真卿取号称天下北库的清河仓,不但资用自己,还扶持起了来滇、贺兰进明、虢王李巨等三大势力;而张巡、许远守雍丘、睢阳,鲁炅守水、南阳等,便没有如此幸运。其中,只有在朔方的军队,其供给是由中央来筹措的。李光弼分兵守太原后,军队再次扩充,令其河东就食,又分仆固怀恩后,令其云中、井径就食,此后有新设之镇,都基本按此办理。

    这种权宜之策时间长了,就造成一个即成事实,就是河北诸道的财政收支上,实行上供、送使、留州的“财政三分制”。即以州为单位,先确定州的财政总收入,根据州的支出,确定其中“留州”的部分;再根据节度使的支出,确定“送使”的部分;余下者,便全部“上贡”,即上缴中央。但实际上,因为道路阻隔战乱流动等因素,能给朝廷上贡的寥寥无几,事实上,连十一家节度使几十万大军围邺城的时候,离开本镇防区作战的钱粮,都是朝廷筹措供给的。

    但大家都是自己从地方上解决,象龙武军这样经营有方,不但扩军练兵还兼带解决流民问题,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回报社会的,也就独此一家。

    鄙视我吧,继续思维短路中。。

正文 第三百八十八章 偷闲与投资

    第三百八十八章偷闲与投资

    我用力挥起鱼竿,在空中画过一个抛物线,落在地上的是活蹦乱跳的,可惜只有三寸长,摘下来后有丢回清碧的河水中,荡起一圈圈的涟漪。

    我现在正在辋川享受难得的休假时间,

    辋川在蓝田县城南的终南山麓,那里青山逶迤,峰峦叠嶂,奇花野藤遍布幽谷,瀑布溪流随处可见,是秦岭北麓一条风光秀丽的川道。在历史上不仅为“秦楚之要冲,三辅之屏障”,而且是达官贵人、文人骚客心醉神驰的风景胜地,素有“终南之秀钟蓝田,茁其英者为辋川”之誉。其中“辋川烟雨”为蓝田诸景之首。

    附近山脉还有为皇家提供玉料的官矿,和用以游猎休憩的别苑庆云殿,以及众多官民修筑的山墅别业。王维的辋川别墅,就是其中之一,据说这里本是前朝宰相宋之问的庄园,转手王维后,按照他按诗画的意境,建华子冈、孔城坳、辋口庄、文杏馆、斤竹岭、木兰柴、茱萸、宫槐陌、鹿柴、北坨、欹湖、临湖亭、滦家、金屑、南坨、白石滩、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淑园等二十个景致名目。

    可惜的是,前几年高适和搭档郭石头率领的金吾左军,在这里与驻守蓝田峪的叛军三十六番大将之中的孙孝哲、李彦秀、安受平等部轮番对阵纠缠,大小激烈攻战数载,才取得了这个威胁京师门户的战略要地,也将附近的毁坏的干净,至今战火遗迹犹存,人烟罕至,偶然还有白骨遗野。所谓的别墅,不管是砖瓦木石,地面上能直立搬动的东西,全被拆尽。拿去修筑防要。

    后来龙武军下属的民用工程队,按照原样重修了他的别业,才有了现在规模和热闹。反正附近就是关内节度使李嗣业的蓝田峪大营,安全倒不是什么问题。

    由于他脱离长安官场半退隐后,常常召集弟子友人,在其中游宴赏玩。聚会作乐,各种名目整天前来拜会请教的人,僧道世俗三教九流地也络绎不绝,天长日久,随着参与的人逐渐身居高位,产生的影响日大,也成为了一种政治活动的风向标,王维这一脉学说,也被称为辋川学派。经常参加集会的官员,也被称为辋川党人。

    他也是我仅此于太子小白,最得意的投资之一。

    开圆朝诸位名人之中。就属这位王维老先生算是最多才且全面地人物,由于他信佛门,因此又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一起,被人尊称为诗佛。

    但与李、杜等名声显著,公卿侧目,却始终难以得志的其他同仁不同,他在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甚至在从政为官上都很有造诣,因为他不但张狂。也懂得变通。他身边更聚集了一大批,由当代名家组成的亲戚、友人、弟子的关系网,他本身又是山东七大氏族之首王门两脉之一的祁县大房子弟,累缨世门辈分很高,上至帝王公卿,下至三教九流,都有密切的关系和人脉。早年还因为玉真大长公主的推荐,做过太子中允,于当今的圣上。太子,都有那么点渊源。

    放到后世。起码也是作协、画协、佛协之类地名誉主席。爱国教育家、思想家什么地。死后能盖国旗地那种。在京师大学堂里。他不但是主持着教授联席会议。偶尔也会在佛学院、画院、经学院等客串受业导师。

    这也是我选择扶助他成为京师大学堂首席。而不是亲自去顶这个风头地理由。就是看重他独一无二地巨大声望和人脉。可以替我所做地事情省却许多麻烦。

    毕竟。我虽然貌似不比他差。身兼新乐府白词、画坛写真派、心儒派、西学派、财货派、功利学派十数个新兴宗门学派地首倡和创始人身份。零敲碎打传世地各种脍炙人口轰动一时地作品也不少。但对于我地年龄来说。未免太过逆天了。。

    无论做什么破坏传统事。拿他挡在前面。任何敢于质疑和批判地存在。不用他特别表态。自有一大堆地弟子门人追随者奋不顾身地扑上去。将对方踩上一遍又一遍。。。。

    恩恩。话说回来。

    我对这地方地了解。也不过是因为后世黑心旅游餐馆地。一道让人刻骨难忘同名山寨版地所谓“旅游特色菜”怨念。给他重修这所别墅。也不是完全地好心。只是充分利用他延伸出来地影响力。培养一个长安以外地政治风向。

    我今天的心情很好,因为另一笔投资,也开始产生收益了。

    快递的马车,刚把今天的邸文送来了,其中比较有意思地消息,只有两条。

    打着朝廷宣抚西域旗号的李酒鬼一行,已经到了故高昌国都,首任安西大都护的治所,交河古城。受到了当地各界各族官民百姓,盛况空前的热烈欢迎,据说当时满街女子所投的鲜花和香巾,几乎将马车给埋了起来。

    留守刺史、司马等官属,众多的流外、散职官,各族商人代表、豪门大户,附近的各部首领,争相宴请之,待到重新上路时,随行人员增加了数百,其中就有数十家的商户,还有侍奉学习为名的一些部落首领家地子弟。

    “宁远国内乱。。。

    看着专门报道各种奇闻轶事地西域观风版,角落里丝毫不起眼,却被圈出来的一小段,我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宁远就是唐朝对西域葱岭北麓地拔那汗国的赐号,也是官方的正式称谓。

    按照主流媒体的说法。

    半年前,宁远国都发生夺宫之乱,大相萨氏为首的贵族,突然引兵进宫,幽禁了王后窦氏(和义公主),控制了国王窦达干发出谕令,宣布由贵族联席代主政,以大食教为国之正教,请求大食国的保护等等。

    这种分裂国家,引狼入室的做法。当然遭到了广大有良知心向华夏的西域百姓的抵制和反对,城中动乱四起,商人的护卫武装甚至占据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