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神道(南枝)-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落,最后会发现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化学则是研究简单的法术,比如水中取火,分离空气等等。历史不用贫道多说,大家都能理解。不过中学所学的历史,会要学子们整理出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等等,地理除了教会怎么看地图之外,还要去学习什么样的地质会有什么样的状况,海洋的流向,风的流向,太阳光的直射点是哪里等等。”

    ——————————————————————————————————————————————————————

    表示学校坑爹的断网了,真郁闷让不让人活了!!满心欢喜的码字啊!!!!!

正文 no、210 仙界之教育(续)

    “嘶,这仙界果然不同,上太学时就学法术,研究天道。”孔颖达抽了一口冷气,不敢置信的看着黄俊明。在他看来法术和研究天道都是得道高仙才做的事情,而且还是相当隐秘的,没想到这上学的时候就能学习这些东西。不过略一思索黄俊明方才说过的话,孔颖达也看出了一些东西:“仙师,老小儿算是听明白了,仙界这所谓的小学,中学,讲求的是知识的积累,由浅入深,全面发展,并非是单一的诵读经典。只是这样学子们不都变成了杂而不精了么?”

    孔颖达身为国子监祭酒,又是儒家执牛耳的人物,一谈及教育问题,思维可以撑得上是敏锐,直接一语中的,将黄俊明假托仙界的现代中小学学习的科目特点讲了出来。

    “非也,中学,小学只是为了给学子们打下基础罢了,用十二年的时间打基础,只要学子认学,那知识也是相当的多的,就拿中学的地理来说,只要学会了中学的地理,就能知道什么样的地方有什么样的气候,为什么北方冬天会下雪,江南却是四季如春。而且什么样的气候,适合去种植哪些农作物。某个地形代表着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土地的运动,某一地点是否会经常发生地动,火山。大海的流向是什么,根据大海的流向又能知道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在海面上可以捕鱼。甚至可以知道,为什么冬天会冷。夏天会热。天上的星星是怎么样变换方向。等等。当然这地理当中很多地方需要进行计算,这时候又免不了运用到数学知识。不过这也是中学所要学习的基础罢了。”黄俊明每讲一点,在做的文官们表情就是一变,这些东西在座的可是没有一个会的,就算是有所了解,也只是略知皮毛罢了,在仙界这些却是基础。让已经身为大臣的他们情何以堪啊。而黄俊明看到文臣的表情也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稍微有些自得。

    “当真如此?”孔颖达睁大了眼睛,盯着黄俊明的脸。似乎是想从黄俊明的脸上看出黄俊明是在说谎,可事实上就是这样,黄俊明说的可一点没错。但只是没说,都是理论知识而已,还有想要达到黄俊明所说那样,也必须是相当天才的学生能做得出来罢了,当然,黄俊明可不想把现代教育中的这些弊病说出来。这时候打击一下对自己的知识储备很有自信的文臣们还是有必要的。

    “只要学生一心学习,就能达到贫道所说的那种境界。”黄俊明肯定的点了点头。

    “天啊!仙界的教学竟然是如此!若人人都能像仙界那般。。。”孔颖达不禁将黄俊明口中说的东西放到了自己的头脑里臆想了起来。

    “听仙师所言,仙界似乎并不太注重儒学?”一个文臣突然皱着眉头对着黄俊明说到。

    “非也,仙界之中所有学派都一样的重视,无论哪种学派在仙界都是一样的。都是大道下设的学问。”显然,先前那说话的文臣是一个有些迂腐的老学究,对儒家地位方面有些不满了起来。黄俊明自然也不会去多过在意他。直接对着他回道:“仙界之中,知识深厚者可以称之为儒,研究大道之势的称之为道。不过这和教育无关。全凭学子是何志向而已。就像中学所学的科目,历史、地理、思想偏向的是儒,物理、化学、生物偏向的是道。至于文、数,这两者是无论偏儒还是篇道都是要学习的。”黄俊明给在座的文臣们解释道,从侧面又烘托出了儒道一家的意思。那方才说话的文臣也没有再次表态,静静的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仙师。这生物又是什么?方才您好像没说啊?”孔颖达突然插嘴道。

    “厄。”黄俊明有些语塞,这临时组织的东西确实不如准备许久之后来的严谨,没想到刚才竟然把这“生物”给忘在了脑后。“生物。。。嘛,就是让学子们了解每一个有生命的活体的概念,比如说细胞,血液,植物怎样繁殖等等。哦,细胞你可能不懂,就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最微小的东西,有时间贫道让你们看看什么是细胞。世间所有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包括人,大家只要知道这些就行了。”黄俊明对生物并不是太了解,依稀的印象当中也无非是记得什么是有性繁殖,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细胞之类的。毕竟黄俊明已经从高中离开了将近十年了,那些东西早就丢还给了老师。

    “哦,学习研究有生命的物体的啊。”孔颖达理解似的自言自语道。不过又有了新的疑问:“仙师,难道仙界不专一学习一种东西?”

    听到孔颖达问这个,黄俊明继续回答道:“当然有,专一学习一种东西的学府,在仙界称之为大学,在大学中有的专门学习经典,文化,学习怎样写作,被称为文学系。专门学习研究历史的被称为历史系,还有专门学习医学的,学习商业的,学习管理的,学习计算的,学习机关的,学习建筑的,学习教师的等等,这都是比较笼统的说了,实际上可以分类出上百种东西,让人专一的去学习。”

    “还有学习教师的?”孔颖达对这一点很是好奇,这大唐的教师大多都是什么大儒,或者是官员。甚至有些事屡试不中的举子(科举制隋朝开始,屡试不中有些牵强,不过就这个意思,希望大家可以理解。)但这些当老师的可从不会去学习怎样当一个老师,老师只是他们人生之中的一个兼职罢了。

    黄俊明听到孔颖达这么说,向着半天没有说过话的李世民看了一眼,难道说,李世民没有将上次黄俊明说的话透露出去?不过见李世民那副一切都是你去做的样子,黄俊明感到深深的无奈。只好对着孔颖达回到:“当然,教师是什么?教师是传授知识、经验的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极大的责任,怎么能不经过系统的学习?!”

    “工程师是什么?”孔颖达又对黄俊明的话表示不理解。插嘴问道。

    “你不用管工程师是什么!”黄俊明现在的心情有些开始焦急了起来,李世民很多事情都没有做完,自己却一天一天的忙的要死,能不让黄俊明来气么,起码上次和李世民说完教师的问题已经过了四个月了,可是身为大唐教育部长的孔颖达竟然一点消息也不知道,这让黄俊明觉得自己好像是被冷落搁置了一般。自己费尽唇舌说的话,却不被人在意,放在谁身上也会有些失落。

    “孔大人,你可以想一想,如果一个教师的知识水平不高,人品不端正,那教授出来的学生会是什么样子?学生学习的知识那怕再高深,也高深不过老师吧?知识是一点一点的积累的,不是凭空就可以学会的。老师的知识不高,就肯定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知识的内容,这不是误人子弟又是什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没有足够的知识底蕴何谈传道?何谈授业?何谈解惑?若是老师品德不端,哼哼,上行下效这么浅显的道理孔大人也应该懂,到时候会产生什么后果不用贫道多说吧?”

    孔颖达被黄俊明的那一席话狠狠地砸在了脑袋上,手中抓着的筷子什么时候掉到了地上也不自觉,其实这都是很简单的 道理,但是没人去想罢了,听黄俊明这么一说,孔颖达冷汗都下来了,大唐除了世家子弟之外,大多都是靠自学,就算有了老师也是自学为主,一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刚让孔颖达有些对大唐现在的老师有些不满意了起来。当老师的,被称作先生的遍地都是,但是他们又有几个真正做到了自己的职责?长此以往,有才的学子没有机会学习,或是被不合格的先生带入歧途,无才的浪费资源浪费时间。哎,不足为外人道也。

    “仙师所言如暮鼓晨钟一般,令人羞愧啊。这么看来老小儿这国子监祭酒做的可是相当的不合格啊。”孔颖达从座位上站起,先是对着黄俊明行了一礼,又对着李世民行了一礼随后说道:“陛下,老臣请愿将这国子监祭酒的官位奉送给百年仙师,还望陛下应允,这国子监祭酒的位置仙师比老臣合适的多。”说罢,重重的跪了下去。

    黄俊明被孔颖达的这一番举动弄得有点不知所措起来,这老头又是闹得那样?国子监祭酒?又给我找事干?现在这么多事都没做完呢,在给自己加上一个国子监祭酒的东西,就是真的仙人来了也撑不住啊,没等李世民那边作出回应,黄俊明就开口说道:“孔大人,这国子监祭酒的位子贫道可做不来,还是您自己做吧。”说罢黄俊明甩给李世民一个你处理的眼神,侧了一步躲在了李世民的身后。

    ———————————————————————————————————————————————————————

    总算是写完了,累死我了,今日五千字送上。祝诸位书友早睡,晚安,好梦。

正文 no、211 玻璃杯,葡萄酿

    至于孔颖达这个人物,虽然在 现代名声并不及房玄龄, 杜如晦、魏征这几位贞观时期的文臣,可在事实上,孔颖达在唐朝时的身份地位却丝毫不必这几位差,甚至还要强过那么半许。据传言,孔颖达八岁就学,日颂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更在隋朝大业初年被选为“明经”,所谓明经考的就是对经典的熟练程度。基本上那些流传广仲的经典全是要学习的。而且并不在乎流派。孔颖达作为考上“明经”中的个中翘楚,对于经典的理解程度可以说是相当的强。不然也不能被选为国子监祭酒这样一个重要的位置上了。

    也正因为他考的是“明经”对各家经典都是相当的熟悉,一来二去门户观念并没有其他士子那么大。听到黄俊明所说的仙界教育形态之后,马上认为这是一件于国于民都有利的事。在他看来,黄俊明肯定是对仙界的教育形态有所了解的,既然如此,那自己这个国子监祭酒还不如让他去做,并且肯定做得比自己好就对了。

    而黄俊明的躲闪又让把一切看在眼里的李世民感到深深的无力,和黄俊明交往的时间长了,那还不明白黄俊明是有才,但是却再性子上稍微有些惫懒,很多事情让他说可以,但是让他亲力亲为的去做,却相当的有难度。

    “仲达(孔颖达的字)啊,仙师说的没错,仙师他一介逍遥求道的方外之人让他来接手你的位子确实有些不妥当。你啊,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吧。方才仙师说的东西,相信你也记住了,其中有些内容朕也听仙师说过,有时间你弄个章程出来。记得仙师说过十年树木,半年树人,教育的事急不得。慢慢来。朕相信有了仙师的思路,你也能将仙界的教育形式搬到大唐来的。”李世民努力给自己和孔颖达找了个合理的解释。内心却颇为怨念的想着神色无常坐回了自己位置的黄俊明。

    “对,陛下说的没错,教育的事一步步来,急不得。”黄俊明接着李世民的话头说道,可听在孔颖达耳中却另是一番滋味。“陛下,这大过年的贫道给您带了点小礼物,不知陛下是否有兴趣一观?”

    听黄俊明没头没脑的来了句给自己带礼物。李世民顿时一愣。这献礼的时候没看见黄俊明,原来他等在这呢。只是黄俊明说的这么随意。让李世民对他所说的礼物有些忐忑。“仙师有心了。不知宝贝在哪?让朕开开眼界?”

    这李世民的话也是有两把刷子,黄俊明口中随意的小礼物,到了李世民的嘴里就成了开眼界的宝物,不得不说李世民在语言的把握方面比黄俊明强上一些。

    “也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也算是贫道的天仙宫为陛下改元的一点祝贺吧。”黄俊明还是满不在乎的说道,自从上次参加皇宫年宴时看过了各国送上来的贡品之后,黄俊明就对这个外夷来朝的套路失去了兴趣。而今天黄俊明来甘露殿的时候。这个环节已经过去了,这给李世民准备的礼物也就没办法当众送出去。现在没有太多人关注这里,倒也是一个不错的时机。

    “元亨,把咱们给陛下准备的礼物拿出来吧。”黄俊明对着李元亨说道。李元亨这次过年可是没有提前回皇宫,而是选择了和黄俊明一起,各种原因也无非是身份已经融入到天仙宫了而已。并不是当初单单抱着调理身体的初衷的他了。

    “二哥,这是师尊为您准备的礼物。”李元亨从自己身边去过一个漆红的大木匣,双手托着,送到了李世民手里。

    李世民接过木匣,对着李元亨轻微示意了一番。转交到了身后的太监手里,正要对黄俊明表示感谢,话还没出口就听黄俊明已经开口说道:“陛下难道不打开看看么?”

    在国人的思想里,别人送礼是要好好地收起来的,绝对是不能当着送礼人的面打开来看的,李世民虽然身为皇帝,但对这一点来说也是相当的恪守。听黄俊明这个送礼的物主这么说,略微惊诧了一下。便指使身后的太监将黄俊明送的木匣拖住,亲自打了开来。

    木匣之中并没有看到什么东西,只是一抹黄绸包裹的严实。李世民轻轻的将黄绸掀开,只见黄绸下面。躺着两个通体透明的高脚杯,五个小酒盅,甚至还有一个同样被黄绸包裹,却不知道是什么的物事。单单就这几样,李世民便已显得有些震惊了。李世民从匣子里取出一个高脚杯,一手手心向上挺轻的拖住,另一手扶住杯子,让其无法掉落在地,放到眼前一点点的观赏着。片刻之后对着黄俊明说道:“仙师,朕若是没看错,这是无色琉璃杯?”

    黄俊明也是和李世民提及过琉璃的,虽然隋朝时玻璃的制作工艺失传,但在皇宫里还是有一些的,上次在皇宫的时候也是有所耳闻,见李世民一眼就认出玻璃杯,黄俊明轻轻地点了点头。

    看到黄俊明点头承认,李世民自言自语到:“上次仙师来太极宫的时候提及可以制造出琉璃杯,果然所言非虚,这琉璃杯甚至比朕收藏的那几只要好许多,通透如水,巧夺天空。妙,妙,妙。”李世民说着,将手中的高脚杯放回木匣,又拿出一个小酒盅,用三只手指捻起,放在眼前仔细端详。只是这小酒盅并非是透明的无色玻璃了,颜色有些近似浓茶之色。这对于黄俊明来说,无非是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些金属粉末而已,可在李世民眼里,这和透明的无色玻璃杯完全相反而迥异的颜色却是相当的不易。在仅有的文献中,李世民可是清楚,想要烧制玻璃,也就是琉璃,颜色可不是像烧制瓷器一般可以随意掌握的,而这里有两个无色琉璃,五个茶色琉璃,怎么不让他对黄俊明的技艺表示赞叹?

    ———————————————————————————————————————————————————————

    这几天网不好使,只能用移动cmcc,但网页打不开,章节由QQ传送至朋友处代传,相当不便,若是今天没有下一章,则证明西南连QQ都上不去了

正文 no、212 玻璃杯,葡萄酿,琉璃镜

    李世民一会瞅瞅高脚杯,一会看看小酒盅。一副爱不释手的神色,当然他不知道,就在这年前的几个月,庄经道人已经将玻璃的制作方式研究明白了,这无色的玻璃杯,早就可以量产,只是像现在送给李世民手中的这么完美的并不是很少见而已,至于不完美,多在于形状不是很规整上,如果使用的方面还是无碍的。至于有色玻璃,黄俊明还是知道几种加入金属颗粒使其变色的道理的。(个人杜撰。)研究起来到也不是特别的难,只是选来选去做小酒盅的也就是茶色比较合适罢了。

    “仙师,这小杯子是做什么的?倒也小巧。”李世民将小酒盅捏在手里对着黄俊明问到。

    “饮酒之物。”黄俊明说的倒也简单,酒盅这种东西在唐朝还真没有出现过,一是大唐人比较豪放,饮酒的器物口径都比较大,第二,则是唐代的酒读书偏低,用不上小酒盅。李世民不知道酒盅的作用也不为怪。“此物名为酒盅,一酒盅差不多可以装两钱酒,也就是一口。所谓大饮伤身,小饮怡情,此物最适合不过。”

    “唔,这酒盅不错,大饮伤身,小饮怡情这话说的也是贴切,这一旦喝大了,会误事的。”李世民理解的说道。随即又对着身后的太监指使道:“去将高昌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