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昏君-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加急奏折。”执事太监递过来一个折子。
  赵桓温怒的看了执事太监一眼。打开奏折一看,奏折赫然写着‘前线大败,金贼南下。’
  赵桓脸色大变,酒醒了一大半:“文德殿,快!”


第二十章 铜为镜可正衣冠
  前线大败,宋军一触即溃。这恐怕不是单单指挥失误的问题了。
  “李刚呢?”赵桓急匆匆的往文德殿赶去。
  “陛下,李纲在文德殿等着呢。”
  “快走!”
  此刻文德殿李纲正如热锅上的蚂蚁搓着手来回踱步。
  赵桓奔过去,晃了晃手里的折子:“李纲,这到底怎么回事?”
  “臣李纲叩见……”
  “免了免了,说正事。”赵桓急匆匆的坐了下来。
  李纲脸色沉重:“陛下,刚收到前线急报。我军大败,臣本想明日早朝再奏请陛下,可事出从急。臣就连夜进宫了。”
  “李纲,你做得对。以后但凡紧急军情。无论何时,你都可直接进宫奏请。说说吧,折子上说完颜宗翰军先是破朔州,接着攻下代州,后中山投降,现正围攻太原。怎么折子来的这么慢?”赵桓心中暗自惊骇,这金兵速度好快,我大宋军队都是吃屎的吗。
  李纲擦了擦汗:“陛下,此去太原千里迢迢,信息传到汴京已是几日时间。现在恐怕……”
  赵桓更是惊甚:“恐怕太原也守不住了,对吧?”
  “微臣惶恐。”
  赵桓心乱如麻,他叹了一口气。深深的体会到了亡国之君的无奈和苍凉:“李纲啊,我大宋军队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陛下,我军久疏战阵。官僚压榨严重,士兵军心涣散。实无力对抗啊。”看来李纲很清楚宋军弱点。
  赵桓揉着太阳穴,心中雪亮。权利一旦到手没有人愿意舍弃,赵佶禅位的原因就是他收拾不了这个烂摊子了。只好把这个烂摊子扔给自己,可金兵兵峰日盛,我大宋早已烂做一团,自己怕是回天乏术了。
  “李纲,我让你去山西找一个叫岳飞的人,你找到了吗?”
  李纲摇了摇头:“此刻山西早已乱成一锅粥,微臣无能。”
  虱子多了不痒,赵桓必须要冷静。他看着李纲:“朕不管他太原了,朕问你,京城的禁军到底能不能抗住金兵,你给朕说实话。”
  李纲叹了口气:“陛下,禁卫军与许多大臣们利益盘根错节。吃空饷严重,我看了一下名册。名册上注明的京师禁军有二十七万人,实际,实际人数只有三万多。”
  “什么?”赵桓大吃一惊:“也就是说朝廷供着二十七万禁军的粮饷,实际上人数却只有三万人?”
  李纲点了点头,赵桓怒气勃发:“是谁这么大的胆子,敢如此虚报巨额人头?”
  “这……”
  “讲!”赵桓愤怒的拍着桌子。
  李纲作了一揖:“是,是太上皇。”
  赵桓早就猜疑,官员再大的胆子也不敢把三万多人的禁军虚报成二十七万。
  “是蔡京,他向太上皇进言如今四海升平,需削减禁军人数。这人数是削减了,朝廷每年的粮饷还是照削减前的人头虚报,虚报出来的钱财一部分供蔡京挥霍,一部分供太上皇……”
  “太上皇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赵桓问。
  “陛下,如果宫中开支过大。会引起臣子不满,也会有大臣上书弹劾。于是蔡京就想出这么个办法,把虚报出来的钱财供宫内使用。”
  赵桓恨得咬牙切齿:“这些逆臣,对外软弱无能。对自己倒是轻车熟路,什么心思都想的出来。曹东升!”
  曹东升站在一旁躬身:“奴婢在。”
  “传旨,蔡京全家发配边关,抄家!”
  “遵旨。”
  赵桓查过户部上报每年的财政收入,国库相对还算充盈。这些逆臣本不打算抄家的,他本想这六贼作恶多端,可祸不及家人,诛九族的事自己不会干。现在看来抄家也不解其恨。
  “李纲,这三万人挡得住金人的围攻吗?”赵桓又问。
  “陛下,挡肯定挡不住。不过臣有一策。”
  赵桓看着他:“招募汴京的百姓,充盈禁军。固城死守,坐等援军。是这意思吧?”
  李纲抬起头讶然的看着赵桓,这皇帝好厉害,居然猜得透自己办法:“陛下圣明。我们还可以在这京城散布谣言,说金贼破城后会屠城。再将城门紧闭,只需进不许出。这样军民就会齐心保卫京城。”
  赵桓沉吟了一下:“嗯,就这么办。明日早朝,会有金人使者来。他们是想让我们主和,爱卿你怎么看?”
  李纲脸上露出坚毅的目光:“陛下,金人无信。就是一头喂不饱的白眼狼,臣以为万不可再割地赔款。”
  赵桓笑了笑:“李爱卿此言正合我意。自今日起,朕不会再给金人一两银子,他们要战,咱们遍战!”
  赵桓抬头望着窗外的天空悠悠的叹了口气:“三年,哪怕再给朕三年的喘息时间,朕就能把这些金贼赶回长白山吃土。”
  李纲心下大喜,这皇帝表面上看着轻佻浮滑。实际上办起事来颇具眼光,大有明君风范。
  赵桓看到李纲嘴角带笑,于是问道:“李爱卿因何喜悦?”
  于是李纲说了出来:“陛下颇有明君风范。”
  赵桓也笑了笑:“明君,唉,明君朕是做不成了。你们这些臣子不在背后叫朕昏君就烧高香了。”
  “微臣不敢。”
  赵桓侧头看着他:“你不敢?还有什么是你李纲不敢的,你都敢带着大臣闯后宫。还有你李纲不敢干的事吗?”
  赵桓说的是上次夜宿皇后那里,早朝迟到了的事。当时李纲扬言要带大臣闯后宫。
  李纲嘿嘿的笑着:“陛下宽厚,没砍了臣的脑袋。”
  赵桓当成这是对他的夸奖:“是啊,要是换做别的皇帝。怕你的脑袋早就搬家了。”
  李纲笑着道:“陛下,未必。古有魏征仗义直言而唐王夸赞。今有包拯唾飞仁宗龙颜而千古佳话。这些人可都脑袋安稳的很。”
  “你们这些大臣都这么伶牙俐齿吗?”赵桓问。
  李纲笑而不答。
  赵桓突然想起一件事:“哦,对了。李纲,朕把钱通下大狱了。这事你知道吧?”
  谈起正事李纲立刻又一本正经,李纲赶紧躬身:“臣略有耳闻。”
  “钱通私收贿赂,吃空饷,还有就是在此危卵时刻去逛青楼。”说到这赵桓看了眼李纲,李纲狐疑的看着自己。
  赵桓慌忙解释:“哦,朕派人去查的。”他可不能让李纲知道自己逛窑子的事。
  李纲似乎已经猜出来了:“陛下,臣闻陛下出宫收的一御前带刀侍卫。为此还把枢密使蔡攸下了大狱。”
  奸臣就知道拍马屁。这忠臣却什么也想管。看来以后得离这李纲远一点。
  “那个,非朕公报私仇。蔡攸与童贯害我宗社,正好让朕找个借口抓了。”
  李纲倒是颇为赞同:“蔡攸之恶,与童贯不相上下。陛下抓了蔡攸也是大快人心之事。”
  唐王把玩一只鹞子,魏征觐见。唐王怕魏征看到,把鹞子藏于袖中,魏征故意禀报公事喋喋不休,鹞子因为被憋得太久,居然死了。
  此刻李纲故意喋喋不休的谈论公事,以至天光大亮即将早朝。赵桓想去后宫邪恶的愿望泡汤了。


第二十一章 边关急报扰天子
  钱通现在很逍遥。身为禁军侍卫亲军马军司都指挥使,人称马帅。这是徽宗赵佶让位前任命的。
  蔡京掌权时期,钱通就是其左膀右臂。蔡京倒了以后,皇帝没有追究蔡京同党。于是这钱通摇身一变,继续做他的指挥使。
  身为一个禁军马军都指挥使,钱通只去过城楼巡查过一次。大多数时间他要么在青楼,要么在家里宴请宾客。钱通另一个职位还掌管着全国各地禁军选拔权,这也是蔡京给他的肥差。
  此刻的钱通正搂着他的小妾在家喝酒,这小妾是他从窑子里花钱赎来的。
  钱通家里有只母老虎,在娘家的时候就人称烈火姑姑,脾气那叫一个火爆。钱通就是有十个胆子也不敢把小妾娶回家,平日都是把小妾置在自己外面的宅子里。今儿正好烈火姑姑回了娘家,这才大着胆子把小妾弄来陪酒。
  这小妾本就是青楼窑姐儿,放荡骚浪。她坐在钱通怀里给他喂酒,钱通色迷心窍,手脚不老实的在小妾身上乱摸。
  这时管家急匆匆的跑来:“老爷,外面来了客人。”
  被人打扰了兴致,钱通有些不高兴:“什么人?让他滚。”
  “他说他是御前统制。叫什么吴革,还带了几名士兵。”
  钱通一听大怒,平日他就与吴革不睦。吴革这小子来了居然还带着兵,分明是来找茬的吧。
  他一把推开小妾:“吴革?他带着兵来干什么,想找死吗?”自己就是禁军指挥使,手下兵马无数。这特么吴革吃了豹子胆,居然带着士兵来闯自己的府邸。
  “这谁在这大呼小叫的啊。”正说着吴革带着几名侍卫进来了。
  钱通刚想发作,一看吓了一跳。他认得吴革身后的是御前侍卫,皇帝身边的近侍,这吴革前来肯定是奉了皇命来的,于是立刻没了脾气。当下陪笑道:“原来是吴统制,这吴将军来我府上有何见教啊。”
  “奉皇上口谕,请钱大人走一趟。”吴革一副公事公办。
  钱通心中窃喜。眼下这金贼南下,皇上肯定是召自己进宫勉励几句,说些让自己好好保卫京城之类的话。到时候自己肯定会装出一副忠肝义胆,誓死效忠的形象。搞不好皇上一高兴,还会给自己升官。
  于是钱通又跟着笑到:“那就有劳吴将军了。”
  当下钱通跟着吴革往府外走去,刚走到门口。只见一大队侍卫冲进了自己的家,然后把家眷赶出了府内,接着侍卫把府门给贴上了封条,围住府邸。
  钱通大惊失色:“这,这是什么意思?”
  吴革嘴角一笑:“奉皇上之命,查抄钱府。”
  钱通心中一慌,早有侍卫在他背后把铁镣往头上套去。
  钱通身为马军都指挥使,功夫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正是狗急跳墙,眼看不妙,钱通一个缩身躲开侍卫的铁镣,他想跑。
  于是侍卫们拔出大刀将钱通围了起来,钱通赤手空拳与侍卫们搏斗在一起。
  钱通虽说是功夫不错,可这些大内侍卫哪个不是武艺超群。钱通与侍卫斗在一起,吴革并未插手。他到要看看这钱通有多大本事。
  一名侍卫挥刀砍去,钱通一个转身躲了开来。随手一抓,抓住侍卫手腕。侍卫吃痛松开了手中大刀,钱通顺势抢过大刀架开另一名侍卫。
  武器在手,钱通瞬间挡开数名侍卫的进攻。他一个翻身往东北角抢上,他想逃。
  吴革飞身而起,挡在了钱通前面。吴革嘴角带着一丝笑意,刚才钱通一出手他就发现此人不是自己的对手。
  若说这钱通其人本身功夫还是不错的。要不也没那么容易爬上马军都指挥使的位置,他就如那蒋门神一般,被酒色掏空了身子。
  吴革早就发现他下盘虚浮,于是拔出佩刀专往他下盘攻去。
  钱通眼见吴革向自己下盘攻来,刀法凌厉。不由得有些心慌,他不住后退,后面的侍卫业已攻了上来。
  钱通不敢恋战,他挥刀架开吴革,反手一刀往吴革头上砍去。吴革早就看清他的来路,单刀架住,一脚飞起,重重的踢在钱通胸口。
  钱通被一脚踢飞,手中大刀扔在了地上。“趴!”的一声摔在了几名侍卫跟前,那几名侍卫纷纷抢上,将大刀架在钱通脖子上,又有侍卫拿过铁镣将他锁上。
  钱通毕竟是武将,没有蔡攸他们那么软弱。既然被抓,他也只好认栽。一声不吭的被侍卫押着往天牢走去。
  钱通没有喊冤,看来他知道自己犯的那些罪行,光是吃空饷,私收贿赂,八处豪宅,还有自己那条商业街,靠自己的俸禄八辈子也赚不了这么多。随便一条都够他掉脑袋的。
  钱府外早已聚集了无数百姓,他们议论纷纷,看来这皇上又开始拿大臣开刀了。
  皇宫,紫宸殿。
  “皇上驾到,众臣早朝!”
  赵桓知道今日的早朝不会平静,前线战败的奏折如雪片般飞来,满~文武大臣都在议论。大多数人都是倾向主和。
  “吾皇万岁,万万岁!”
  赵桓冷着脸:“平身。”
  还没等众臣站起,白时中就站了出来。他手里拿着笏板扬长顿挫的说道:“陛下,眼下金人西路军已经攻入太原。金人东路军更是长驱直入,郭药师降,宋燕山府防卫崩溃,攻真定府,克信德府。不日即将到达京师啊。”
  赵桓嘴角抽搐,大吃一惊:“金贼东路军怎地如此迅捷,朕怎么不知道。白左丞你是怎么知道的?”
  白时中慌道:“陛下,昨夜金人西路军的奏折已达政事堂。值班中书侍郎何进因怕打扰皇上休息,是以将折子给压下了。”
  “砰!”的一声,赵桓踢倒了脚下的金丝软凳,那是宫女为皇上早朝时放脚的脚凳。
  众臣吓了一大跳,天威难测啊。
  “何进人呢?”赵桓怒问。
  白时中战战兢兢的道:“何,何进昨夜在政事堂执勤,一大早已回去休息了。”
  赵桓怒指着白时中:“这么重要的折子,八百里急报。你们竟敢给朕压下来,朕的休息就那么重要吗。重的过我大宋江山吗!啊!”
  白时中浑身一哆嗦:“皇上息怒。”
  一众大臣跟着跪了下来:“皇上息怒。”
  赵桓轻轻的闭上眼睛,他深吸一口气,尽量平息自己的怒火:“传旨,以后若有急报。无分时辰,皆需报奏与李纲。若是军情急报,皆需奏报与朕。着令中书侍郎何进重打二十大板,罚其俸禄半年。”


第二十二章 金银美女换和平
  “陛下,眼下金兵逼近。金朝使者业已到京师,臣以为应答应其条件,好让其退兵。”这个不知死活的白时中又跳出来说道。
  赵桓笑了笑:“哦?朕是不是说过谁要是再提割地赔款赔女人,朕就要了他脑袋。”
  “皇上。”白时中‘噗通’一声,跪在地下:“皇上,老臣是为了我大宋着想啊,自来兵凶战危。若要与金兵对战,恐坏我大宋根基啊。老臣冒死相求,陛下三思啊。”
  白时中跪在地上痛哭流涕,他惧怕金兵,非认为主和方能换的太平。看来他对大宋军队的战斗力是彻底失望了。
  “陛下,臣也愿以死谏言陛下与金求和。”枢密院事李锐站出来跪奏。
  “门下侍郎张邦昌,启奏万岁。臣附议白左丞的谏言。”
  “臣北道都总管赵野附议。”
  “臣中书侍郎王孝迪附议。”
  “臣尚书左丞蔡懋附议。”
  又站出来十几个大臣:“臣等附议。”
  有件事赵桓一直弄不明白,这些大臣畏金人如畏虎,对金人吓得要死。对他这个皇帝却还真不怕死,他们都敢冒死谏言,也不怕掉脑袋。真是奇了怪了。上次白时中不敢再提和议之事,怎地这次一听说金兵来了,又大起胆子进言了。难道他怕金人就真不怕朕砍他脑袋?
  其实这些主和派大臣未必个个都是胆小怕死之辈。他们有的人很清楚,以大宋朝的战斗力根本无法与金人抗衡。他们认为和谈是唯一出路,所以有些大臣还真敢冒死以谏。
  “你们都不怕掉脑袋吗?”赵桓冷笑道。
  这些大臣立刻跪了一地:“臣等冒死进言陛下,与金和谈。”
  “陛下,陛下。”殿门外一人颤颤巍巍的拄着拐杖走了进来,右丞少宰李邦彦。
  这李邦彦被赵桓打了屁股还没好,拄着拐杖就来了,赵桓眼睁睁的看着李邦彦走到殿下。
  “臣李邦彦叩见万岁。陛下万不可与金决战,和谈才是唯一救大宋的良策啊。”
  赵桓已经出离了愤怒,他反而更冷静了些。这些大臣总不能都砍了吧,打他们屁股更是不管用。看着李邦彦挨了板子反而更硬气了。
  李纲冷冷的看着这些大臣:“你们只知和谈,却不知金贼无耻。毫无信誉可言,燕云十六州就是个活生生的栗子。当年太上皇与金人联手灭辽,金人答应归还的燕云十六州做到了吗?你们现在给金朝银两钱财,倘若他们狮子大开口呢?倘若他们拿了银子不知足反而要的更多呢?”
  有宋一朝,到了赵桓这里,中书侍郎有四位之多。又有一位中书侍郎何栗站了出来,何栗就是那位曾经对蔡京破口大骂的。
  “臣何栗,同意李纲大人所言。”
  “御史中丞陈过庭,附议李纲大人。”
  当皇帝最怕的是臣子齐心,要是李纲等人也主和的话,赵桓也没办法。现在主和派和主战派各执一词,正是自己心下所喜。
  白时中看着李纲怒道:“李大人,金人自会狮子大开口。只要我们据理力争,与其争辩。事情总有回转的余地。金人来犯,无非就是向着钱财而来。”
  李纲冷笑道:“金贼言而无信。就算你给了钱财,他们再来怎么办?”
  白时中不依不饶:“给了钱财,与他们订下澶盟。金人若是再犯,咱们就占了人和,那时候就可集兵阻之不迟。”
  “白左丞,给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