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昏君-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分地稻种。”
  苏元忠端起酒杯:“大人,明日下官就去办。”


第八十一章 帝王持剑查粮库
  “发粮啦!府衙发粮啦!”海州沸腾了。
  百姓们敲锣呐喊,走街串巷的传达着这么一个好消息。海州州衙开始发粮,按人头发放。
  海州百姓饿死的悲惨,活着的却幸运。一个人头两袋粟米,七分地的稻种。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这些粮食够吃一年多了。府衙更是贴出皇榜,免去此地三年赋税。
  “大人,这今日一天八处档口便发了七千多石。海州城呢是基本发放完毕了,剩下的各县镇正在调配,这广元粮铺的两万石粮食什么时候能够运来?”苏元忠在刘豫的住处商议着。
  “刚收到王爷来信,广元粮铺的两万石粮食怕一时凑不齐了。”
  “什么?”苏元忠大惊:“若是被陛下查出来,咱们可全就完了。怎么会这样?”
  刘豫叹了口气:“朝廷调拨了四万石粮食赈济海州,周边的徐州楚州等地也都伸出了援手,再者边关的军粮更不可少。而广元粮铺又将咱们的两万石粮食给卖了,现在各地粮价大涨,再凑齐两万石粮食便难了。”
  “那咱们会不会有事?”苏元忠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性命。
  “放心,两万石粮食不是运不来。而是短时间谁也么有这个能力,估计凑个七八千石应该没问题。其实这海州两万石粮食赈灾足够,可陛下想体恤灾民。举半壁江山之力赈济海州,咱们只要把海州城的粮食发放完了便可。至于下面的县镇,晾他也不会细查。再者,咱们只要好好的贿赂贿赂娘娘,有她在陛下身边吹着耳旁风,海州之事可保无虞。”
  赵桓那边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曹东升来报:“陛下,他们今日在城内开了八个档口,城内基本已经发放完毕。”
  赵桓点了点头:“知道了,令狐云龙呢?”
  “曹东升摇了摇头:“奴婢没有遇到,应该快回来了。”
  正说着令狐云龙闯了进来:“陛下,小的打探到一个重要消息。”
  赵桓大喜:“哦。说来听听。”
  “陛下,这赈灾粮可能有问题。”令狐云龙说道。
  其实赵桓早就猜到了,只是还不知道刘豫他们会耍什么花招而已:“怎么说?”
  “他们粮库里并没有这么多粮食,起码有一半是用沙子和谷糠代替的。表面上看不出来,其实都是假的。”令狐云龙躬身道。
  赵桓嘴角带着一丝微笑:“朕早就猜到了,消息确实吗?”
  令狐云龙点了点头:“我化装成民夫混进去看到过,粮库上面一层是粮食,底下的全是沙子。”
  赵桓站起身来:“走,去大堂,招刘豫来。”
  刘豫正在和苏元忠商议剩下的两万石粮食如何做好这个漏洞,曹东升便来了。
  “曹内侍,不知曹内侍大驾光临,下官有失远迎,还请恕罪。”刘豫热情的招呼着。
  曹东升面无表情的:“刘大人如此称呼这可折煞咱家了,陛下有请。”
  他一个朝廷大员,在无品阶的曹东升面前自称下官,可谓卑恭至极了,偏偏曹东升不给他这个面子。
  一听皇帝召见,刘豫慌忙修饰一番:“曹内侍请!”
  海州大堂,赵桓把这里当成临时大殿,刘豫和苏元忠等人进来后。赵桓问道:“刘豫,赈灾事宜怎么样了?”
  刘豫慌忙躬身道:“陛下,城内的粮食基本发放完毕,剩下的就是各地镇县了。臣已经调拨了骡车,准备好后便开始往各镇县发放。”
  赵桓点了点头:“走吧,朕想去粮库看看。”
  刘豫吃了一惊:“这个。”
  “怎么?粮库可有什么问题?”赵桓问道。
  苏元忠额头已经见汗,刘豫尽量装作没事人一般:“没,没事,臣这就带陛下去。”
  赵桓点了点头:“嗯,令狐云龙。准备一下,咱们到粮库去看看粮食。”
  一到粮库,赵桓便看出了问题,这时已经有数千石粮食发完了。有些沙子已经露出来了,单看外面看不出什么,仔细一观察就能看出问题来,
  赵桓似乎并没有察觉:“嗯,粮食果然还有不少。刘豫啊,这地上怎么这么多沙子?”
  刘豫擦了擦汗:“这,兴许是骡车上留下的吧,臣这就派人打扫。”
  “不用了,朕想打开几袋粮食看看。云龙,把你的刀给朕拿来,”
  令狐云龙将腰间长剑拔出给了赵桓,赵桓看着这个寒光如水的宝剑赞了一声:“好剑!”
  他拿着长剑将一袋粮食划开,里面流出很多的粟米,赵桓满意的点了点头:“果然不错,这些粟米个个籽粒饱满。刘豫,你辛苦了。”
  “没,没事。臣,臣的分内事。”
  赵桓长剑指着身边的侍卫:“你们一个,将上面的几袋粮食搬下来,朕要看看里面的。”
  刘豫和苏元忠对望一眼,二人均是脸色大变。
  “陛下!时间不早了,您路途劳顿,应该早些回去休息了。”苏元忠躬身道。
  刘豫慌忙跟着笑道:“是啊,陛下,龙体要紧,陛下还是早日回去歇息,这里的事还是交给我们吧。”
  “苏元忠!”赵桓长剑指着他:“走马承受苏元忠,是不是你?”
  苏元忠噗通一声跪下:“陛下。”
  “走马承受,负责监督运粮使。你监督刘豫了么?:”
  苏元忠吓得磕了个头:“臣该死!”
  赵桓划开一袋粮食,这袋子是粟米:“嗯,不错。你们能将粮食运到了,证明朕没有看错人。”
  皇帝说话阴阳怪气,众人莫不着头脑。刘豫和苏元忠更是吓得魂飞魄散,伴君伴虎,这狗皇帝难道发现了?
  赵桓长剑指着另一袋子,而这袋子里面是沙子和谷糠。刘豫和苏元忠是知道的。
  “这些粮食好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袋粮食都是百姓一滴血一滴汗种出来的,咱们只有将这些粮食交到灾民手里,这才算对得起天下百姓,对得起列祖列宗,是不是!”
  苏元忠实在受不了了,要死就给个痛快:“陛下,您您还是下来吧。”
  赵桓举起长剑做势欲劈,这一剑下去就彻底露馅了。刘豫双腿一软,跪在地上闭着眼睛不敢看。、


第八十二章 幕后王爷终现身
  “哎呀!”苏元忠大叫一声,竟然晕了过去。
  赵桓刺下去的剑收了回来:“怎么回事?”
  刘豫一颗心似乎从胸膛跳了出来:“陛下,这,这苏大人想是劳累过度,以致晕厥。昨日忙了一天,今天又,又来这里。”
  赵桓一拍脑袋:“怪朕,都怪朕。朕怎么就没有想到,你们为国为民呕心沥血,朕不但没褒奖安慰,还让你们继续来这里,行了。快扶他起来,回府找郎中看看。”
  赵桓从粮食堆上跳了下来,刘豫长舒一口气:“陛下,苏大人只是劳累了些,应该无碍。就不劳陛下操心了。”
  赵桓猛然将长剑架在刘豫肩膀上,刘豫吓得六神无主:“陛,陛下!臣该死!”
  完了,定然是露馅了。赵桓笑着收起长剑:“刘豫啊,你们辛苦了。”说完将长剑扔给了令狐云龙。
  太他妈的吓人了,这如同在鬼门关走了好几遭啊。刘豫只感到后背一片潮湿,汗水湿透了脊背。
  “传朕的旨意,海州赈灾一事不再有刘豫和苏元忠指挥。让吴革和,和,曹东升,你配合吴革将赈灾粮往下面的县镇发放。”赵桓背着双手。
  刘豫更是吃惊,若是将赈灾粮的事宜交给吴革,那自己还怎么能作弊。再者说,这吴革一接手立刻就露馅了。
  苏元忠这时也悠悠的醒转,看着眼前一切,只见刘豫还好好的跪在那儿。知道假粮食的事还没有被发现,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
  “陛下不可啊,臣好不容易理清下面报上来的人员名单,再者很多事物若是让吴革接手他们也不熟悉。”刘豫说道。
  赵桓皱了皱眉:“不熟悉就学!你与苏元忠都累成这样了,朕怎么再忍心让二位爱卿再操劳。那吴革在大牢内不能让他继续吃闲饭,让他滚出来!”
  苏元忠爬过去:“陛下不可啊,韩铁心一案吴革还脱不了嫌疑,怎能让他继续出来主持事物。”
  赵桓看着他:“韩铁心一案朕已经派人查了,很明显是有人栽赃。吴革当时也有不在场的证据,再者那侍卫腰牌并不是吴革手下的,因为吴革带来的人他们的腰牌都在各自身上。此事朕会继续查下去,吴革必须戴罪立功!”
  刘豫还想再劝:“陛下,就让我和苏大人来吧。我们熟悉海州事物,镇县赈灾事宜我们都已经准备好了。这就开始往下面发放。”
  “刘豫!”赵桓大怒:“你想抗旨么!朕怎么能忍心让你们这些忠臣再操劳,什么也别说了。此事交给吴革和曹东升负责!:”
  “臣不敢!”刘豫不敢再说,心中却是大急、。
  苏元忠心中一动:“陛下,赈灾事宜交给吴革将军也可以,那这粮库的事还是我和刘大人来吧。毕竟出货进货的单子都是我二人做的,臣等深受皇恩,这粮库事情简单,要不我二人闲着也没事可做。”
  刘豫大喜:“正是!陛下,就交给我们吧。”
  赵桓想了一下:“那好吧,粮库的事就交给你俩。朕将吴革放到下面去,累死他个王八蛋。元忠啊,你好好休息,朕走了!”
  “恭送陛下!”
  赵桓带着众人撒丫子遁了。刘豫和苏元忠看着赵桓远去的背影二人立刻瘫坐在地上。
  “刘大人,陛下是不是发现了什么?”苏元忠问道。
  刘豫摇了摇头:“应该不会,若是陛下知道这是假的粮食,咱俩脑袋早就没了。”
  苏元忠大急:“那,那眼下怎么办。赈灾事宜一旦交给吴革,那吴革要是来拉粮食到下面县镇,咱们这粮库哪有多少粮食了。岂不是还会暴露?”
  刘豫叹了口气:“我早给王爷说赈灾粮这事不要去趟这趟浑水,王爷偏偏不听。陛下可不是吃素的,咱们凑不够这四万石粮食,谁也别想活命。我这就火速通知王爷,就是抢,也得把这粮库的窟窿堵上。”
  赵桓乐不可支的回到府衙:“哈哈哈,你们看刘豫和苏元忠吓得那样,尿都快撒裤子里了,哈哈,好玩。”
  曹东升还不太明白:“陛下,您为什么不揭穿他们?”
  “啥啊你,朕现在若是办了他们。这剩下的粮食怎么弄?看着吧,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将粮库填满。到时候再抓他们不迟。”
  曹东升与令狐云龙对望一眼,对赵桓是万分敬佩。这狗皇帝看起来不学无术,玩起心机来当真让人不寒而栗。
  刘豫和苏元忠回到住处,二人一夜无眠,心中惊慌。夜班三更之时,门外悄无声音的走进来一个人。
  外面都有侍卫把守,这人竟然如入无人之境的进来了。刘豫大惊,以为是刺客。仔细一看后不仅又惊又喜:“王,定王爷!”
  赵易,宋神宗赵顼第十五子,母林婕妤。初授武成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祁国公。哲宗朝,加开府仪同三司,封永宁郡王。是后累换节铖,历任尹牧,封睦王。徽宗朝,历太保、太傅,进封定王,他还是赵桓的皇叔,可谓地位显赫。
  赵易冷冷的道:“你们干的好事!”
  刘豫与苏元忠吓得跪地道:“求王爷恕罪!”二人心中却骂,明明是你贪图那两万石粮食,怎么又怪罪到我们头上。
  定王赵易大大咧咧的进屋坐了下来:“谁让你们私自杀了韩铁心的?!”
  原来他是为了这事,于是刘豫就将韩铁心逼死李浩然一事说了出来:“王爷,我们不杀韩铁心,他定会将我们供出来。”
  赵易大怒:“哼!供出来又怎样,咱们若是将四万石粮食的空缺补上,那韩铁心又供我们什么?赵桓来海州的目的是什么你们还不知道么,很明显皇帝心中早已雪亮,他知道海州贪腐颓败,于是亲自御驾海州府。本王我本想将罪责都嫁祸到韩铁心头上,你们可倒好,现在将人给我杀了!”
  “下官该死!求王爷恕罪,恕罪!”刘豫和苏元忠吓得不住磕头。
  “行了,都起来吧。本王就知道你们这几个废物办不成事,是以亲自前来海州。赵桓,哼!咱们走着瞧!”


第八十三章 四万石粮至收网
  “王爷,陛下下旨让吴革负责县镇的赈灾事宜,可这粮库只有一万石粮食,还缺两万石,这可如何是好?”刘豫问道。
  赵易冷笑一声:“我就知道,本王来的时候已经带来了赈灾粮。这两万石粮食是送江南之地连夜运过来的。你们记住,这四万石粮食你们要一粒不少的全部发下去。赵桓不是要做个榜样么,咱们就成全他。”
  定王爷,当年差点就立了太子。后因为群臣拥护赵佶,僵持不下的时候赵易主动放弃。当然其中内情如何就不得而知了,反正赵佶登基以后对这个定王爷是恩宠有家。
  就连赵桓对这位皇叔也很是尊敬,而且赵易在朝廷中的口碑还不错,没想到他是这么一个人。
  “王爷,请恕下官一言”苏元忠低头道:“咱们把四万石粮食都发下去,那王爷您岂不是亏的很多。”
  赵易眼角抽搐了一下:“岂止是亏损,单是从别的粮号往这边运的运费就是一笔天文数字。再者加上高价收购的这些,本王近乎倾家荡产。”
  刘豫与苏元忠二人大惊,他俩在朝廷中都是靠定王罩着的。要知道朝中之所以都对赵易满是好口碑除了赵易为人低调外,出手大方也是出了名的。他每年都会给朝中官员送礼,这也是他口碑好的原因之一。
  赵易聪明之处在于他送礼不会送金银珠宝之类的东西,那是行贿。对于那些清官或是看起来廉洁的官员,他送的都是一些不起眼的东西。但这些东西往往又都是对方所喜爱的。
  比如枢密院院事喜欢喝茶,他逢年过节就会送上一两斤茗茶,而且茶叶必定是对方平素最喜爱的那种,有的更是花钱买不来的好茶。
  若是对方喜欢抚琴弹曲,他又会弄到一幅千年古筝相赠。是以只要定王爷开口,这些官员一般都没有不帮忙之理。
  广元粮铺虽然表面上与赵易没有关系,但很多官员都知道官员粮铺与赵易私底下关系不一般。
  只有他的心腹知道广元粮铺最大的股东就是定王爷赵易。
  赵易面露凶色:“记住,皇帝不可能永远呆在海州。苏元忠,你要好好表现,争取赈灾事宜完毕,让陛下封你为海州知州。到时候咱们给了百姓多少粮食,都得让他们吐出来!”
  苏元忠跪地大喜:“谢王爷指点,下官一定尽力而为。”
  若是自己当了这海州知州,那还不得大捞特捞。皇帝不是下令免除海州三年赋税么,那就免了好了。自己可以巧立名目啊,比如州衙官差补贴、防旱抗旱税等等,这些朝廷知道了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免了三年赋税,衙门这些官员还得吃饭啊,加上地方维稳赈灾兴修水利这些工程,还不是衙门自己掏腰包,你们朝廷什么时候拨下来钱过。”
  吴革被放出来了,这货嘚瑟的不行,最先来的就是先去找刘豫。
  “刘大人,明天本将军要八千石粮食,这就往下派。你看看能准备好么?”吴革一进门就大刺刺的坐下道。
  刘豫吃了一惊:“吴将军怎么一下子要那么多,这本官也来不及准备啊。这样吧,先运出三千石,吴将军你看怎么样?”
  吴革很是为难:“这个,你要知道刘大人。陛下希望海州事宜越快越好,本将军也不想这么拖下去。”
  “本官知道,这个还请吴将军通融通融,下官实在需要时间准备。”刘豫抱拳道。
  他自称起下官来了,吴革不好再拒绝:“那好吧,本将军就给刘大人一个面子。三千石,不过剩下的粮食刘大人还得快点准备。”
  “一定,一定!”刘豫抱拳道、
  吴革走后,赵易从内屋走了出来,他的眼神阴鸷而凶狠:“通知广元粮铺的运粮队,加快速度,不惜一切代价将粮食运来!”
  刘豫慌忙躬身答应。
  吴革每日都来催粮食,刘豫总是推三阻四,足足七天,只给了八千石粮食。第八天的时候,刘豫突然不阻止了,吴革要多少给多少。
  赵桓知道,那粮食的漏洞被堵上了。
  “令狐云龙,朕让你查的怎么样了?”赵桓问。
  “陛下,小的认为可以收网了。咱们将定王爷引到了海州,正好将他们一网打尽。”
  赵桓想了想:“容朕再想想,广元粮铺果然好大的势力。朕也做不到他们的速度,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小的就不知道了。”令狐云龙老实回答。
  广元粮铺后来被赵桓称作广元速度,他们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凑足两万石粮食。这就算是朝廷也没有这么快的速度。
  后来赵桓才知道,广元粮铺遍布半个大宋。每个州县基本都有他们的分号,平日广元粮铺倒也遵纪守法。他们低买高出,着实赚了不少银子。
  赵桓还想再等等,他想查清楚广元粮铺的运作方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