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昏君-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衙役路阿三和高二得令而去,赵桓俨然就是这琅琊县之主了。
  路阿三和高二出了琅琊县,往西五十里便是海州前任知州杨文治告老还乡的河营镇。
  衙役是不配马的,二人步行前往河营镇。路阿三说道:“老二,这自封的赵县令命令我们去捉拿杨文治,我们真的这就去么?”
  高二嘿的一笑:“你不觉着跟着这个赵县令做事很痛快么。”
  路阿三深有同感:“正是,赵县令虽然名不正言不顺,可他捉豆大锤。帮百姓灭蝗虫,跟着他做事着实痛快。尤其是打豆大锤板子的时候,老子感觉真他娘的爽。”
  高二嘿嘿的笑着:“就是,豆老爷疼得是哇哇大叫,没想到他也有今天。”
  路阿三突然担忧起来:“你说这赵县令来历不明,我们会不会跟着当成反贼被朝廷抓起来?”
  高二摇了摇头:“应该不会,你没看到今日那海曲镇指挥使亲自带兵围住了县衙。结果呢,最后恭恭敬敬的带着兵离开了。”
  路阿三大喜:“你的意思是这赵县令来历不凡?”
  高二点了点头:“八成是,这赵县令不是朝廷派来的宣抚使就是皇亲国戚。跟着他干准没错,那杨文治以前可把百姓祸害苦了,咱们这次去定要给他好看!”
  路阿三一拍大腿:“对,这老王八蛋贪了那么多银两,咱们绝对不能放过他!”


第二十七章 圣旨逮捕前知州
  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琅琊县县令被抓。一个不知名身份的人坐镇琅琊县当了县太爷,这事传到了海州府。
  海州知州韩铁心上任不到三年,他也在苦苦思索这琅琊县的那个人到底是什么来历。
  主簿师爷孙成功在一旁说道:“大人,有人从琅琊县来报。那个县令年纪轻轻,却是雷厉风行。就连海曲镇指挥使黄世蕃去捉拿他,结果黄世蕃非但没有抓他,反而毕恭毕敬的离开了。”
  韩铁心更是一惊:“年纪轻轻?海曲军竟然还不敢抓他,莫非此人有着巨大的来历?”
  师爷孙成功点了点头:“听人说这人姓赵,搞不好他是……”
  韩铁心惊骇莫名:“你的意思是说他是皇亲国戚?”
  孙成功又点了点头:“不是王爷就是亲王,这点在下敢保证。”
  韩铁心在海州府衙急得连连跺脚:“这人到底是谁,难道是陛下派到海州来的?”
  孙成功摇了摇头:“应该不是,这三年来大人您的政绩斐然那是有目共睹。都知道这海州有旱情,可大人这三年愣是将赋税一文不少的上缴朝廷,单是这份功劳,朝廷应该先褒奖才是。”
  韩铁心摇了摇头:“未必,本官不敢将旱情上报,就是怕影响升迁。你想本官刚上任地方便有了旱灾,朝廷自然不会再给本官升迁的机会。可旱情压着不上报,朝廷还是没给本官升迁调任的任命。”
  “报!报大人!”外面一名官差慌慌张张闯了进来。
  韩铁心眉头一皱:“什么事?”
  官差喜道:“大人,大喜啊大人,朝廷的调令下来了。”
  韩铁心心中怦怦乱跳:“你,你说什么?”
  “大人快到府厅去吧,京城的抚谕使使赵云野赵大人已经到了。”官差喜道。
  韩铁心激动的差点跳了起来,他慌忙整了整衣冠急匆匆的往州府大厅奔去。
  京城来的抚谕使赵云野早已在厅中等候,还没跨进大门,韩铁心便抱拳笑道:“哎呀赵大人辛苦,快请上座。”
  赵云野回礼道:“恭喜韩大人,贺喜韩大人。朝廷得知韩大人海州为官期间不辞辛劳,兢兢业业。是以朝中大臣商议之后上禀天听,决定调任韩大人为徐州知州,官至三品。”
  韩铁心大喜过望,徐州,那可是富庶之地。比这穷乡僻壤的海州强了多少倍不止,他闻听此调令当真是心花怒放:“多谢赵大人,感谢陛下隆恩。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赵云野点了点头:“韩大人,任命枢密院已经准备下发。三个月后,韩大人便可以去徐州上任了。”
  韩铁心喜上眉梢,对赵云野是千恩万谢。
  其实这凋令确实是通过了赵桓之手,不过是李纲等人作为辅政大臣以赵桓的名义通过了赵云野的调任。
  各地官员政绩先是层层上报至枢密院,再由枢密院甄选后上报给赵桓批阅。
  赵桓不在宫中,这调任审批便有李纲等四位辅政大臣代行。
  其实这韩铁心在海州任知州,为政一方却搞得民不聊生。他谎报隐瞒旱情,强逼百姓纳税,为的就是有个好政绩以便升迁。
  别说是李纲等人审批,就算是赵桓。他不到这地方上亲眼看看,特也会批阅同意韩铁心调离海州去徐州赴任。
  杨文治有钱,应该是非常有钱。前任海州知州,退休后回到了河营镇颐养天年。
  光是他手里的田宅,就占了整个河营镇的一半,这也致使整个河营镇一半的人家沦为杨文治手里的佃户。
  到了河营镇,你根本不用打听。整个镇子上最豪华,最奢侈,最有品味的那排房子就是杨文治的家。
  确切的说这里是杨文治其中的一个家,据说他连京城都有大宅子。
  路阿三与高二终于来到了河营镇,他们顺着大街找到了杨府门口。
  杨府门口的下人就站了六个,这让只有两个人的路阿三与高二有点孱。
  路阿三一抱拳:“这里可是杨大人的家?”
  门口下人看到他俩是衙役打扮,也没敢过分放肆:“我家老爷正在府里,二位可曾有预约?”
  高二点了点头:“正是,我们有预约。”说着将怀里的逮捕令拿了出来:“我们是琅琊县的衙役,奉我家县太爷之令,请扬大人到县衙一趟。”
  下人一看大惊,慌慌张张的便往府内奔去,很显然想去禀告。
  高二拿着逮捕令与路阿三往府内直闯,几名下人伸手拦住。
  高二冷冷的道:“看清楚了,这是衙门的逮捕令。你们想谋反么!”
  几名下人面面相窥,终于吓得缩回了伸出去的手。
  杨文治正躺在自己的摇椅上乘凉,两名丫鬟在一旁给扇着扇子。
  “老爷,老爷不好啦!门外来了两个自称是琅琊县衙役的人,说要将老爷抓去有案子审问。”最先在门口的下人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
  别看杨文治年纪依然不轻,身体却还矫健,他一骨碌从太师椅上跳了下来:“放肆!老爷我是海州知州,官至四品。他一个琅琊县县令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敢来抓我?”
  下人慌慌张张的摇了摇头:“小人也是不知啊。两名衙役二话不说,掏出逮捕令就闯。”
  “等等,”杨文治终于想了起来:“琅琊县,琅琊县令不是豆大锤么。他疯了?”
  正说间,路阿三与高二冷着脸闯了进来。
  高二拿着逮捕令:“杨大人,这是琅琊县县令亲自下发的逮捕令,请扬大人随我们到县衙走一趟。”
  杨文治大怒:“瞎了你们的狗眼!知道本官是谁么,想抓本官也得是当今陛下亲自下令。琅琊县一个区区七品芝麻官,豆大锤是不是疯了?敢对本官下逮捕令,你们是活的不耐烦了么。”
  路高二人来之前,赵桓就叮嘱过他们。若是杨文治拒捕,就将另外一样东西给他看。
  路阿三又从怀里掏出一张宣纸:“杨大人,你可看清楚了。现今琅琊县县令不是豆大锤,而是赵县令,这是赵县令让我们带给你的。”
  杨文治一看路阿三手里的信纸,登时眼冒金星两腿发颤,噗通一声跪了下来。


第二十八章 龙船出使到日本
  杨文治心里很清楚他和豆大锤的那些肮脏的交易,而这个所谓的赵县令。差役不知道,他却知道是当今天子。
  宣纸上面的御印说明了一切,而差役路阿三勉强认识几个字,可他们不会无端去看这逮捕令上面盖的是哪家的大印,再说那玉玺金印上的‘奉天受命之宝’几个字,差役也未必明白是什么意思。
  能拥有奉天受命的人只有当今天子,杨文治怎能不害怕。
  若是拘捕,自己的家业不保搞不好还会满门处斩。若是去了定是凶多吉少,杨文治一咬牙:“本官跟你们走!”
  路阿三闻言,更知这高二所言非虚。这赵县令定然是大有来头,若不然这杨文治不会轻易跟自己走。
  琅琊县,赵桓坐在大堂上。南宫怜儿、令狐云龙、曹东升站在两侧。
  一班衙役拿着木棍站在下首列两旁,地上跪着的是杨文治与豆大锤。
  豆大锤犹自在梦中,他还不知道赵桓的来历。不过他看到杨文治跪在旁边的时候,已经吓得心胆欲裂了。
  “杨文治,还不快快从实招来!”赵桓一拍惊堂木。
  杨文治惊慌失措:“陛,陛下,臣该死。”
  此言一出,豆大锤与一干衙役大惊失色,众人这才知道赵桓原来竟是当今皇帝。
  接下来就简单的多了,豆大锤原本还想继续扛着狡辩。闻听堂上坐着的竟然是当今皇帝,当下竹筒倒豆子一般讲自己买官之事全部说了出来。
  杨文治为官十几年,官场的明争暗斗他都了如指掌。他想为自己狡辩,可是整个河营镇半数土地都是他的,他想辩也无从辩起。
  赵桓站起来宣读判决结果:“豆大锤买官鱼肉百姓,私加赋税,着令抄没家产,斩首示众!”
  豆大锤瘫坐在地上,买了个县官。结果钱没捞着多少,还搭上一条命。
  赵桓接着道:“海州前任知州杨文治,你贪污受贿,卖官金爵。着令抄没家产还地与民,杨文治刑场斩首!”
  杨文治垂头丧气,他以为自己告老还乡了,以前贪污受贿的事已经烟消云散了。他拼命置地,做一个大财主,不再与官场来往,不曾想还是东窗事发。
  第二日,整个琅琊县都知道新来的县令竟然是当今皇上。而皇帝来琅琊县第一件事就是砍了狗官豆大锤,又杀了一个前任知州,当真是大快人心。
  处斩豆大锤和杨文治的时候,无数的百姓来到刑场观看。随着刀斧手的手起刀落,这两个贪官落得了应有的下场。
  ……
  赵吏,龙船船队经过连日航行,已经到达日本海。
  不得不佩服赵桓给龙船的准备,指南针、天气预报系统,都帮了他们非常大的忙。
  虽然大宋指南针已经有了,也早已有了使用指南针航海的记载。师识地理,夜者观星,昼者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可毕竟使用指南针尚未普及,赵桓交给他们怎样使用指南针的最简单的方法。用绣花针在磁石上来回摩擦,然后将针穿在纸片上放入水碗之中就能明确的辨明方向。
  大致的航线赵桓已经给他们标注。不同的是这幅地图并不精确,它只是标注了七大洲四大洋模糊位置。这都是赵桓凭借记忆画出来的,自然不是十分精确。
  所谓的天气预报系统,那就是赵桓教授了他们一些近现代辨别天气的方法。另外胶州水师又从沿海招募了一批经验丰富负渔民,利用民间相传的土办法辨别天气。
  赵桓很明白,天气对于一个航海家来说的重要性,元朝征服日本就是败给了天气上。使所以他接连叮嘱,大风天气出海一定要慎之又慎。若是在沿海停泊,天气不好的情况下绝对不能出海航行。
  赵吏与潘不疯听皇帝说得井井有条,心下不禁佩服的五体投地。船上食物更是多样,腌制的大白菜,晒干的水果干,为的都是船员能够补充足够的维生素。
  绕是如此,这也帮了赵吏他们非常大的忙,皇帝对航海知识的了解,让众人目瞪口呆。
  话说当年潘不疯跟着王小虎作乱的时候,刘贵生作为王小虎的同党得以逃脱。
  这刘贵生带着残兵败将坐船历尽千辛居然到得了日本。
  刘贵生到得日本之后,迅速与日本政界联系起来。
  日本仰慕中华,对刘贵生是言听计从。日本鸟羽法皇更是对其信任有加,封刘贵生为大司马。
  法皇类似大宋的太上皇,鸟羽法皇将帝位让给了儿子崇德天皇。
  崇德天皇对刘贵生极为不满。他觉得刘贵生是个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小人。与传说中的上国中华礼仪之邦不相吻合,是以崇德天皇对刘贵生是冷言冷语,并不热情。
  于是刘贵生就坐不住了,他联合鸟羽法皇将崇德搞下台。
  你不得不佩服刘贵生此人的忽悠能力,他忽悠着鸟羽法皇这个昏君废去了亲生儿子崇德天皇的帝位。另立鸟仁天皇登基。
  刘贵生将在大宋学来的为官那一套来对付小日本,那真是屡试不爽。
  这鸟仁天皇懦弱无能,与何不食肉糜的哀帝不相上下。鸟仁天皇登基以后,刘贵生是权势冲天,他先是想办法毒死了鸟羽法皇。除了藤原家族的藤原忠还让刘贵生畏惧三分之外,实际上整个日本的军政大权已经掌握在了刘贵生手中。
  赵吏等人的船队最先到达的是长崎,舰队在长崎沿海停靠的时候,日本百姓是大惊失色。
  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大的阵容,巨大的商船似一座小山。
  尤其是一百多米的主船靠岸的时候,许多日本百姓开始跪在地上顶礼膜拜,他们认为这是上苍派下来的天船。
  赵吏乐了,他看到这些蛮荒百姓知道缺乏教化的日本最好忽悠了。
  既然来到了日本,不骗他几万两银子那就对不起赵吏的名头。
  幸亏大宋日本之间已经有了零星的贸易往来,赵吏的龙船上带着日本翻译。如若不然,这语言不通,交流倒是个大问题。


第二十九章 翻译曲解闹笑话
  赵桓等人在琅琊县呆了一个月,新上任的知县叫李浩然,是赵桓亲自任命的。
  交代好事物,赵桓一行人准备起行回汴京。
  “李浩然,希望你不光有为官之表,更要有为官之里。朕任命你为琅琊县县令,就是希望你能治理好一方百姓,朝廷的赈灾粮食不日就会到达,你务需将百姓都安置好。”赵桓临走的时候叮嘱李浩然。
  这李浩然是举人出身,颇具书生气概,当下躬身说道:“陛下放心,下官以姓名担保,保证琅琊县不会饿死一个百姓。”
  赵桓满意的点了点头:“有你这句话,朕也就放心了。”
  琅琊县众百姓跪了一路,他们目送赵桓等人离开。考虑到皇家颜面,赵桓换上了龙袍。
  龙袍加身,在琅琊县城一路风光无限,众百姓争先恐后都想一睹皇帝风采。
  离开琅琊县县城,赵桓立刻换了便装,几人一路游山玩水往汴京方向走去。
  “曹东升,咱们这次出京可谓收获不小。朕不出来不知道,现在才知这天下当真有捉不完的贪官啊。”
  曹东升在一旁慌忙道:“陛下,然今之天下,我大宋可谓算得上是震古烁今了。害群之马所在都有,只要陛下勤政爱民,这些蛀虫贪官早晚都会无所遁形。”
  赵桓满意的笑了笑对一旁的令狐云龙说道:“哈哈,曹东升最近进步很大啊。这马屁拍的不漏痕迹,又将了朕一军。行,朕就听你的,做一个勤政爱民的明君。”
  南宫怜儿在一旁不屑的“切”了一声:“陛下,您说您要做明君,可为什么不去查查那个海州知州韩铁心。”
  令狐云龙也有些奇怪:“是啊陛下,为什么不去调查一下这个韩铁心。琅琊县三年大旱,这贪官豆大锤都知道上报。为何到了海州给压了下来,这韩铁心闹得是那一样?”
  赵桓皱了皱眉:“朕怎么不记得这个韩铁心了,至于他闹得是哪门子心思,朕也不知。只是眼下这殿试马上就要开始了,朕先回京做下准备。”
  他说的没错,各地会试已经结束。各地学子已经前往京师齐聚,为的是参加朝廷的殿试资格。
  这次考试规模巨大,报名者有数万人之多。
  这次殿试赵桓曾经昭告天下,一类是各地会试的举人进京参加殿试。一类是不限学籍、不限年龄、不限性别,只要你有真才实学,那怕你身无半分功名,也可以进京参加殿试。
  只要来参加殿试者,朝廷报销来回路费。
  赵桓此举的目的就是广纳人才,他想将天下精英尽收囊中。
  诏书一出,天下大哗。无数学子奔赴汴京以博取功名。
  不限学籍,意思就是说你是童生也好、秀才也罢、哪怕你半点功名也无,只要你会识字,都可以进京赶考试试。
  不限年龄到好说,八九岁的孩童因为不可能考入功名。除非你是神童,当真你是神童,只要你有真才实学,那朝廷也会破格录取。
  如果说是耆宿老者,只要你还爬的动。能爬到汴京,一样也有参加考试的资格。
  只是最后一条不限性别,这一点群臣是极力反对。哪怕赵桓据理力争,最后整个朝堂竟无一人赞同。
  其中尤以李纲等辅政大臣反应最为强烈,说什么女子不可参政,否则就是伦理天常云云。
  枢密院更是直接将这条诏书给驳回,半点面子都不给。赵桓要想庭杖,这次群臣空前团结。你若要开女科,就将我们一起打死。
  无奈最后一条不限性别,赵桓只好删除。他也终于知道,在这个大宋朝若想改变这种男尊女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