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5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范汝增摆摆手,苦笑道:“我也如同兄长这般疑问着,包括其他许多朝中大臣们也都向交通部反应了,谁知道交通部完全不予理睬,只是说路面太窄了,需要拓宽。你猜他们是怎么说的,他们答复,投放公共马车本就是一个引子,原本的目的就是吸引民间资本对公交马车的投入和运营。而公交马车是一个好事情,能便捷百姓的出行,加快城市的人群流动,提高社会效率和劳动力的交流,因此需要大力呵护和提倡。他们原本是想试试公交马车的投放效果,可没想到城内的百姓会有如此巨大的需求,会引起如此轰动。一时之间准备不足,相应的管理章程和运营办法都没有出台,公交马车暂时又不好出面限制,而圣京城内的道路又不是说拓宽就拓宽的,加上偏偏说是陛下亲自发了话话,暂时不让限制民间资本在公交马车的投入,于是乎,所有的事情都搞到了一起,就让整个京城堵城成这般模样了。”
“陛下亲自发话,说不要限制民间资本对公交马车的投入?”刘思谦立刻抓住了范汝增话中的重点,朝范汝增问道:“这个,范司长,这个公交马车的概念和推出,虽然是交通部搞出来的,但,应当是陛下的主意吧?”
范汝增惊奇地看向刘思谦:“贤弟真是神了!你怎么知道这公交马车是陛下的主意?这可是机密的事情,交通部从未对外透露过一丝一毫,我也是前两天才从陛下的嘴中知道的。”
“这很好猜测!陛下天下至圣,只有陛下有如此多的精巧发明和匪夷所思的创意。难道大家都忘了太平圣国和中华帝国如何起家的么?陛下发明类似圣肥圣油的各式各样的新奇事物,难道还少么?”说道陛下,刘思谦一脸崇拜之色,说起话来也眉飞色舞,兴奋异常:“其实我是从陛下发话说不要限制民间资本对公交马车的投入这里,看出来这个公交马车就是陛下的创造!想想看,陛下对这个公交马车如此重视和呵护,必定是对其很有信心,从这也能猜到,只有创造者才会对此新奇的事务如此喜爱和有信心。我相信陛下的眼光,此物将有广阔的前景。而引导民间商贾投资运营这种公交马车,才是陛下的真正用途。”
说完,刘思谦得意地朝自己的父亲刘长佑眨了眨眼睛。
刘长佑自然明白儿子的意思,这是提醒他,陛下推动内阁即将要进行的改革,就有大力推动民间资本,特别是有雄厚经济实力却还在经营田产和借贷的乡绅们,将这些人都引诱或是赶出田地,走向工商实业进行发展。
一听正是陛下推动的这个公交马车,刘长佑明白了为何交通部不立刻采取措施对造成拥堵的公交马车进行管制的原因。
他对这种马车更是好奇:“竟然每天都增加几十辆公交马车,这一辆平时能载客多少?”
范汝增一边领着往广场外走去,一边道:“兄长等下便能看见那种马车了,坐起来还算舒适。这种公交马车是大型的四轮马车,比以往的富贵人家家用马车要宽大加长许多,大多还是双层结构,一辆车能载三四十人。交通部将这些马车大体上分为几十条线路,固定从一处地点经过中间的十数个地点或是更多地点,抵达终点。像小弟今天来接你的这趟马车,就是专门征调了一辆12路车,从城东南角至于东北角,全程11里,单趟要将近一个小时左右,途中肯定会上下2到3倍的乘客,也就是说,1个小时能拉上80到100来个乘客左右。”
刘思谦立刻盘问上了:“范司长,那平均起来一名乘客该付多少车费?”一边问,一边两眼放光,显然又是打什么主意了。
“这个我倒不清楚了。我坐过两次,差不多五六里路吧,收了我5文钱一次。怎么?老弟还对这个也感兴趣?”范汝增答道。
“随便问问。”刘思谦随口应道,脑海中却已经在盘算着每辆公交马车一天能拉8至10个小时,也就是800个乘客左右,就算都是5文的车费,也就是40圣元的收入,一个月下来,便是1200圣元,去掉车夫和马匹以及马车的成本,一个月500圣元的利润总归是有的,那么一年下来便是6000圣元,这只是一辆马车的利润,若果是十辆马车,百辆马车。还有城市,这只是圣京的,自己还可以迅速推广到其他帝国的各大城市,武昌、广州、苏州、上海、北京城等等,岂不是……
刘思谦不知不觉中,口水都快漏下来了。
刘长佑拍了刘思谦一脑壳,将他从幻想中唤醒,对范汝增道:“这小子一听赚钱的事情就鬼迷心窍,也不知道怎么就出生到我们刘家来了!贤弟,这5文钱虽然不多,但也够买个包子了,有那么多百姓舍得花这个钱,去坐车?”
范汝增哈哈一笑:“兄长去岁朝会没来京城,可能还不知道圣京城这两年的大变化。这两年圣京城迎来大发展,各行各业都是出现飞速发展,京城的人口更是出现爆炸性增长!兄长知道圣京城如今有多少人口吗?240万!”
第1227章 圣京的人口
听范汝增说出240万人口的数字来,刘长佑大吃一惊:“何以人口如此之多?当初帝国刚刚定都圣京的时候,才堪堪一百万人,这才9年时间,怎么会增长这么多人?没听说陛下调派大量的驻军驻守京城啊?”
范汝增嘻嘻笑道:“兄长说的没错,我帝国几乎没用多少战乱便和平接收了圣京城,也留下了太平天国转下来的一百来万人口。而原本逃往江北各府的原本圣京城内的居民也纷纷回乡,这一下便增加上十万。帝国将士在圣京城只驻扎的军队虽然还不到十万人,但但后来陆续设立帝国的各个官衙、各省的会馆、各行业的商会、各行各业的总部等等……别小看这些机构,单个没多少人,但架不住数量一多,便是以十万计。别的不说,就说这学堂吧,截止今年为止,单单设立在圣京的高等学堂,便达到二十三座,学校的教师和后勤辅助人员便多达三万人,加上他们的家眷,只怕不下十万人,而这些高等学堂从整个帝国各地招收来念书的学生,便超过十万人。别的不说,单是圣京的铁路局,便雇请了数千名工人,这些人都带着一大家子,可不就是数万人了?这样的帝国国办机构更是太多,比如圣京机器制造局,已经发展为超过3万正式工人的超级巨无霸,若是算上他们的家眷,只怕不下十五万人。除了这些国有厂矿之外,圣京城内城郊,还有数百家大大小小的民间私人筹办的工厂作坊,好多规模也不小,有上千人,小的也有几十号人,这样一算下来,单是圣京城四周的私人工厂的工人们,便不下十来二十万人,这些人的家眷更是庞大。除此之外,因为圣京城人口众多,每日的柴米蔬菜等消耗都是惊人的数量,吸引了不少周边州府的乡民前来谋生。也正因为这些原因,圣京城的人口在短短9年时间,便增长了足足一倍还多,并且近两年来仍旧在增长,还越来越快,如今还在以每月上万人的速度在增加。”
刘长佑豁然变色,这个人口增加的恐怖速度,真是让他大吃一惊,他喃喃地道:“亏我在武昌为官多年,以为让武昌城的人口恢复到比当初太平天国攻城之前还要多的地步,就已经沾沾自喜自己的功绩,没想到,与圣京相比,真是萤火之辉。陛下真是天才,也只有陛下才能短短几年便让圣京成为如此规模的超级大城。240万人口,天呐,当初号称什么乾隆盛世的满清朝,北京城也就一百多万人口吧,当天天下,才是真正的盛世啊!”
范汝增连忙岔开话题:“兄长不必唏嘘,这圣京毕竟是首都,有许多其他省府大城难以企及的便利。兄长这回来了呆京城就不走了,闲暇时分可以好好转转。如今圣京城的百姓简直不能用安居乐业来形容,按照陛下说的那个词,叫获得感和幸福感都很强。不多说了,小弟雇请的马车就在那里,兄长和思谦还请上车。”
说到这里,一行人已经来到火车站外广场的边缘,范汝增的两名手下领着众人来到一辆高大而朴实的四轮马车前。
刘长佑和刘思谦父子两人还是第一次看见这种可以载几十人的公共马车,便仔细打量起来。
停在人群之中的,是一辆浅褐色的马车,很是高大宽敞,刘长佑注意到,这马车不但是四个轮子的,竟然还是双层结构,上下两层都可乘坐。
刘长佑熟读古书,他知道,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是以二轮马车居多,这四轮马车虽然也有,但很不常见,使用很少。原因其实很多人都明白,马车的轮子栓在一条硬木做的轴上,无法转换方向,因此两轮马车还可以靠马夫的技术,靠着马力挪动两轮的快慢来转换方向,但四轮马车便只能一条道走到黑,根本无法改变方向,这也是为何无人使用四轮马车的原因。
因此,刘长佑立刻提出疑问:“此马车如何转变方向?”
范汝增不明白这方面的问题,便让车夫来回答,刘长佑这才被告知,这四轮马车是交通部从西洋那边学过来的,前后两组车轮与中原的这种四个窄窄的铁箍木轮都装在车架上的四轮马车不同,这种四轮车前两个轮子装在一个车架上,后两个轮子装在另一个车架上,后面的车架架在前面的车架上,由一根立轴连接,并且两个车架都安装了转向差速器形成可以转动灵活的转向架,这便使得前后两个车架都能转动自如。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刘长佑听完车夫的介绍,又看了下马车的车架,还有精钢打造的车轮还众多连接的螺栓、齿轮、传动轴承等,叹息道:“西洋的技术,还真有他们独特的地方。可怜我汉家文化,竟然数千年都没能制造出会转向的马车来。”
刘长佑父子坐上这辆已经被特务司全包的马车,一路行驶起来。
十余分钟之后,便已经来到玄武湖边。
拉开马车的窗帘超外看去,美丽的玄武湖还是以前般模样,恬静而美丽。不同的是,玄武湖边,一条宽阔的道路,沿着玄武湖向远方延伸而去。而路边,聚集着数百人,都朝马路的劲头来回张望,见到刘长佑他们乘坐的这辆马车开过去时,似乎有些高兴,朝这边迎了上来,但离得近了才发现这辆马车没有任何标志,无不愕然,垂头丧气气地继续等待。
范汝增解释道:“这儿是一处马车停靠站点,名叫玄武湖北站,有5条不同线路的公交马车会经过这里,这数百人多半是游玩玄武湖的游客,都在等候公交马车。”
刘长佑还没感叹,刘思谦已经惊呼起来:“这马车生意太好了!”
而刘长佑却将注意力放在了马车行驶的这条宽阔的沿着玄武湖铺设的马路上。
这条马路与他在湖北修筑的普通马路不同,这条马路明显不是官道,而是圣京城内新修建的普通街道而已。照理说,这样的城内普通道路,一般都是用青石或者条石铺设平坦,这是以前满清遗留下来的街巷;遇到城内的主要街道,便会采用水泥混合一些碎石河砂等,浇筑成混凝土路面,呈现出灰白茫茫地一片。可面前的这条马路,却完全不同,看起来似乎很平整,光滑,最关键的是,表面看起来是一片褐黑色,似乎不是那种灰白色的水泥浇筑的。
范汝增似乎察觉到了刘长佑的好奇,解释道:“这也是陛下的提点,让交通部从广州和文莱将炼油厂炼制圣油剩下的没用的油渣,混以碎石铺设到路面,竟然出奇的好。光滑平整,马车车轮压在上面,远比压在水泥路面保护车轮,也不会坑坑洼洼,实在天生就是铺路的极佳材料。如今圣京城中,主要的马路都采用这种材料,对了,陛下将之命名为柏油。”
刘长佑这才发现,不知不觉之中,皇帝通过这种方式,慢慢地将这个国家完全影响、改变了。
第1228章 圣京城郊的大厂区
与刘长佑一样,比他提前两天赶到圣京的内阁委员、原浙江巡抚罗泽南,这两天闲来无事,也在圣京城内转悠。
其实也不能说是闲来无事,而是特意将大半个圣京城转了个遍。
原因无他,也是跟刘长佑一样,震惊于圣京的发展。
罗泽南出任浙江巡抚多年,浙江也素来是富裕之地,他又一门心思全心治理,将浙江发展得井井有条。尤其是杭州城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从原本的35万人口,发展到将近60万,杭州府更是从400万人口发展到将近500万,这其中,除了从安徽和浙江其他州府吸引过来的部分人口之外,其余的新出生人口做了极大贡献,而且,这还不包括上万的移民亏空。
一个地方人丁兴旺,自然反映出这个地方的富足:俗话说,饱暖才能思霪欲,短短八九年的功夫,一下新出生那么多的小人儿,这得多少年轻的夫妇思多少的霪欲才能造就,而能思这么多的霪欲,得有多饱暖?这很简单地一个现象,自然也能反映出此地百姓的富足。
当然,这不是理学大儒罗泽南的原话,但这个道理总归是相差不多的。何况,罗泽南如今研究治理政务,钻研强国富民经营之道,他可不是书呆子,他自然明白,人是根本。随着人口的增长,会进一步促进地方各个行业的发展,带来的税收自然增多。
只是他没想到,这圣京城,竟然有如此多的人。他感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切都昭示着,天下迎来一个重大的变革!
什么时候,一个城市,竟然会有上百万的人口?就算是人口达到顶峰的北宋汴京、明清北京城,也不过区区百万人口而已。而这个原本还不是京城的圣京,在短短9年时间,一下便发展到如今的超过200万人口。这是什么概念,别人不清楚,可罗泽南治理浙江可是非常明白,发展城市的难度有多大。当初的满清王朝北京城驻扎众多的兵马造成人口大量聚集,人口近百万就已经连吃饭生火都成问题,后来借助漕运海运从南方运粮,还有大量使用煤炭,这才解决百万人的吃饭问题,可就这样,满清一朝还不断分散北京城的人口,将大量八旗子弟遣散到京郊一带,限制北京城内人口。
而如今,超过200万人的圣京城,竟然还在不断地增加人口,这是何等气概。
罗泽南看见昨天便已经了解见识了的公交马车,便饶有兴趣地随意地搭乘了一辆,没想到竟然被这新潮的交通工具送到一处名为大厂区的地方。路边的人都是行色匆匆,一问才知道,这里是圣京城内最为著名的工厂区,原本是秦淮河与长江之间的一大片滩涂,向来被南京城外的乡农围起来成为菜地,如今却被江宁知府化为了工厂区。
跟着这二十余人下了马车,罗泽南便被面前的一片兴旺景象给震惊到了:一片旷野之中,数十根林立的烟囱纷纷往外吐着滚滚浓烟,而每根巨大的烟囱下面,几栋大型的厂房座落在那里,整齐而有序,里面传来轰隆隆的蒸汽机轰鸣声;而远处的河岸边上,一艘艘货船张帆驶过,还有一艘巨大的运煤轮船正靠在岸边,数十名码头工人正在喊着号子卸煤,一片忙碌。
看着面前的这一切,罗泽南倒吸一口凉气,他不是外行,在出任浙江巡抚的时候,领头干了不少厂矿,知道工厂的生产规模从那烟囱冒的浓烟粗大程度和蒸汽机的轰鸣声大小便可以听出来,可从这一排排的工厂厂房和那一座座的烟囱来看,这里的每一座工厂,怕是都有数百人的规模,都不小啊。可偏偏这里怕是有数十家的工厂,这么说,单单这一片原本的滩涂之地、如今的大厂区,便至少有数万工人在这里劳作。
罗泽南随意拉住一名看样子有些老实本分的粗矮汉子问道:“这位兄长请了,学生听说在这圣京城郊新建了一座大厂区,原以为只是几座工厂,不想却如此之大,似乎很多工厂和工人的样子?”
这名粗矮汉子看样子也很是热心,起初有些警惕,不过看见罗泽南文质彬彬一脸斯文的儒生模样,开口了:“您是圣京城高等学堂的读书郎吧?是不是搞什么调查,还要给你们教师写什么报告?”
罗泽南不想自己一把年纪了,竟然还被认为是读书郎,还调查报告,这是虽是新名词,但罗泽南能听懂,这是高等学堂内的学生毕业前要经历的一道关口之一,便连连点头应是。
那粗矮汉子见罗泽南承认,便没有警惕之心,变得更加热情起来:“哎呀,我就说嘛,看您就像有学问的文曲星,果然没错。您要问这大厂区,可算是问对人了!小的就是这土生土长的本地之人,早在六七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土,因为芦苇过多,开垦不易,没多少人愿意在此耕种。不过在五年前,可能因为距离河边很近,官府派来的风水师看中这里有财气,便将这里定为兴办工厂的区域,取名大厂区。没多久,便有官府领着的一些工程队来此测量规划,原以为只是盖两三家工厂,没想到这一合计,便将土地、排水沟、道路、码头等等都击中建设好,直接便盖了十余家纺织厂,再过半年,又盖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