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2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桂堂一下子瘫了下去。吴长菘拼命喊叫:“金监军,兄弟我冤枉啊,我来此散步,正好撞见此叛贼,刚想叫人抓他,你们便来了。正好,将他擒获,我是有功劳的啊!”
“哼!吴长菘,你还嘴硬,你指使一名哑巴送饭给陈桂堂,包庇帝国捉拿的叛徒,其罪不小!哑巴都已交代了,你可能不知道,帝国有所黄埔军校,里面设有侦查科,其中就有哑语的课程。”一脸自豪的金树本意识到自己说得有点多了,便皱眉喝道:“跟你废什么话,给老子带走!”
吴长菘也瘫倒在地,被两名讨虏军将士如死狗般左右一夹,拖了起来。
陈桂堂也大叫起来:“我要见圣王,我要见南王!金兄弟,求你跟南王说说,给我一次机会!”
金树本没有理会,而是自言自语地笑道:“背叛圣国,背叛圣王,便是死罪!有了一次背叛,便会有第二次!圣王,不不,是陛下,陛下不会再见你们了!眼下陛下正和义王信王他们在商议大事!”
第651章 讨论国都问题
金树本还真没说错,此刻的冯云山,正端坐在天王府的真神殿内,而坐在他面前的,正是义王石达开、信王罗大纲,还有乙五师师长梁培友、司法部部长黄玉琨,顺汉师师长载垣以及刘胜邦等人。
“众位爱卿,朕今日将你等召来,却是有一要事,要询问下。朕心中一直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因此想听听你们的看法!”冯云山开口道。
石达开心中一动,问道:“陛下,可是为帝国的国都定在哪里操心?”
冯云山哈哈一笑,朝石达开举起大拇指:“义王不愧是朕的肱股之臣,猜到了朕的难处。如今帝国占领了清妖的北京,又攻陷了天国的天京,这两处皆是适合立为国都之处,朕却是为两地为难了!”
众人一听,均是心中一动。南北的国都确立,关系到一国的国运,事关重大,难怪陛下会这么犹豫不决。
石达开既然猜到了冯云山的想法,自然是有所考虑过。他当下回禀道:“陛下,微臣觉得,北京有北京的好处,而天京有天京的好处。此事关乎帝国的根本,却是还要陛下您来定夺。微臣只是嘴上说说,陛下姑且听之!”
“微臣认为,首选是北京城。一来,北京是清妖的国都,我帝国将清妖击败,抢占其国都,顺理成章便可立为国都。而且,北京城也是元蒙、明朝等国都,相当于立都三代有余,五百多年的古都,说明其地龙脉兴旺,却是开国之所。二来,北京地理位置很适合。它处于燕云山脉之间,有长城阻挡,大大降低了草原蒙古人的威胁。不但如此,还有已经修建的京杭大运河可以直通天津府城,最终连通着江南水乡富饶之地,而且通过天津还可以直接通往海外。”
“三来,陛下,北京城中,已有紫禁城等众多宫殿,还有圆明园等园林,若是以之为都,便不用再行修建,能节省大笔开支,利国利民。”石达开说了三个立都北京城的优点,停了停,继续说道:“陛下,最为关键的是北京位于北方,所谓座北朝南,至北向南有倾吞天下之大势,此谓大势所趋,民心所向。还可以以北京为根基,镇压满蒙,彻底占领整个北方!当然,立足北京城也有缺点,北方粮食短缺,都要从南方漕运海运,要耗费不少人力财力。”
冯云山思索起来,石达开说的,基本将北京城的情况都讲到了,看来他没少思索过这个问题。
他知道,如今自己面临的,其实在历史上政权变更时,也同样发生过,在选择北京还是南京的问题上,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不可否认,北京作为国都,的确有他巨大的优势,但同样,也有很明显的劣势。后世中,孙国父不选择北京,而是选择南京作为国都,自然有他自己考虑,但袁大头选择北京作为国都,也同样有他的私心在。抛开这些不谈,单单在后世,选择北京作为国都后,还不断有人挑起这个话题讨论,本身就说明北京做国都存在些问题。
事实上,北京作为首都,从一开始,皆是由明成祖朱棣而起。
后世解释的是明代天子要守国门于北疆,因此在北京立都,是为了逼迫和对付游牧民族,而在冯云山看来,多半是因为朱棣篡位后,不愿回旧的国都南京,加上又习惯了他自己的封地北京城,便干脆立此为都,以正其名。
而自他以后,明以北京为都,导致满清入关后,乡巴佬进城,看见如此宏达的都城,便马上也立为国都了。
这样一来,搞得反倒觉得北京城就应该立为国都一样。
冯云山却是想抛开这些因素,听听众人的意见。
他转头朝罗大纲道:“信王,你也说说你的意见。”
“陛下,微臣认为,首选是天京城!”罗大纲有些不好意思地看了看石达开,发现后者正好也看向他,忙点点头示意:“义王,罗某不是反驳你的意见,北京城的确很适合做首都。但罗某以为,天京更为合适一些!”
说着,罗大纲站了起来,朝冯云山一礼,道:“陛下,微臣也说三点。一是我中华帝国,原本叫太平圣国,不能否认,就是出自太平天国,而天京城正是太平天国的国都,延续下来继续作为国都,名正言顺。而且,听说天京城自古便有‘虎踞龙盘’的说法,乃是风水宝地,历朝古都,比北京城要历史悠久得多。作为国都,最为合适!”
“二是地理位置。要说这方面,天京城的地理位置最好不过。雄霸长江南岸,又身处鱼米之乡的江南水乡,产粮丰富,丝织盛行,吃穿行都不用愁了,作为国都最好不过。而且,天京城易守难攻,有长江作为天险,设立几座重型炮台防守江岸,便可屹立不倒之地,正可保我中华帝国的万年基业!”
“三是正统性!北京城是清妖的国都,帝国若以之为都,有继承满清之嫌。而天京则不同,历朝历代以此为都的,都是真正的汉家政权,最为正统。加上洪秀全兴建了耗资巨大的天王府,再稍加改造,正好可以直接作为陛下的皇宫。”罗大纲说完,朝冯云山行了一礼,又退回自己的座位上。
冯云山没想到,一向沉默寡言的罗大纲,竟然能说这么多,分析得头头是道。
的确,单纯从经济角度分析,位于江南富庶之地的南京,才是立为国都的最好选择。
冯云山朝梁培友、黄玉琨和载垣以及自己的贴身侍卫刘胜邦道:“你们呢,有何看法?”他其实早有决定,但还是尽量了解身边人的看法。
梁培友站了起来,挠挠头,道:“陛下,末将跟信王的看法相同,认为还是这天京城做帝国国都来的好!起码在南方,兄弟们生活习惯很多,而且紧靠长江,直通外海,回广州也方便得多。当然,若是能将广州定位国都,那就更好啦。”
冯云山一笑,这梁培友说话还真直爽,回答道:“梁爱卿说的很有道理,立国都,还要考虑到兄弟们的生活习惯!不过,广州太过偏远,就不好作为国都了。”
梁培友不好意思地再次挠挠头,退回座位上。
黄玉琨大声道:“陛下,微臣也以为,还是天京城最好。此番去北京,微臣看到,周围都是清妖满蒙旗人驻扎的痕迹,连北京城外的村落、城里的街巷,都叫着带有满清鞑子的特色名字,什么白旗巷啊,八旗庄啊,贝子屯啊之类的,微臣以为都要废除,免得遗祸日后。凭这点,也不应该在北京建都。天京城则不一样,正好处于我中华之地的中部,从南边的广州、北边的北京、西边的四川等地,都可以汇集到天京,镇守整个华夏之地的命脉,正是最好的立国之所!”
冯云山点点头,黄玉琨虽然说的有些激进,但他代表一帮广西老兄弟的看法。他最后将目光看向在场中唯一的满族降臣,原本的怡亲王载垣。这位登基又退位,原本的怡汉侯如今又被改封为顺汉侯,率领一支万人的顺汉师,由千余讨虏军精锐作为基层骨干,充任基层军官,率领四千名满蒙旗兵和五千汉人的满清降兵,又以他们的家眷作为人质,竟让这帮满旗降兵乖乖卖命。当然,这中间,载垣功不可没。
“陛下,微臣以为,定都北京和天京皆可!一切都由陛下圣裁!”载垣是个降臣,根本不敢多说什么,他将自己地位摆得很低,以免引起其他人的嫉恨。
最后的刘胜邦也跟着说道:“陛下,微臣也觉得,一切听从陛下的圣裁!”
冯云山指着刘胜邦和载垣笑道:“就你们俩,是个大滑头啊,让你们意见,结果什么都没说。”
第652章 定都天京
冯云山也明白过来,除了地位高的石达开和罗大纲之外,其余的人也不大会说多少他们自己的意见了,如今自己称帝,即便是自己平常没有拿出皇帝应有的威严出来,他们也不敢如以前一样,在自己面前畅谈了。
这就是上位者的悲哀么?称孤道寡,便是如此!
冯云山抛开这些念头,看向众人,朗声道:“义王总结得很好,信王也说在节骨眼上了。朕也只是听听你们的想法而已,其实,你们估计也猜到了,朕已经有了决定。”
众人看看冯云山,石达开和罗大纲心中明白,没什么表示,倒是梁培友忍不住大声说道:“陛下,你都已经定好了,还问微臣等人做什么?你定下便好。到底是哪里啊,天京还是广州啊?”
冯云山看到梁培友的急性子,哈哈一笑:“朕决定了,就立天京城为中华帝国的国都!”说完,冯云山脸色一正,显得有些严肃起来,他解释道:“除了刚才信王和黄爱卿所说的,天京城的一些优点外,其实选择天京作为帝国的国都,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考虑。”
见众人都仔细倾听起来,冯云山郑重其事地说道:“大家有些忘记了,十多年前,满清和西洋国家英国发生了一次战争,英军区区万余人,便击败了满清,迫使满清割让了香港,并开通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通商口岸,让洋人在这些地方建立租界。当初满清战败后,便是在这当时还叫南京的这座城里,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可能大家并不是很在意,但朕却深以为耻。数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却被只有二十分之一人口的西洋国在自己家门口击败,这是一个奇耻大辱!因此,就冲这点原因,朕也想将中华帝国的国都定在南京。为的便是,时时能警醒,奋起直追,赶超西洋诸国,洗刷华夏当年的耻辱!”
冯云山的一席话,说得石达开和罗大纲血脉偾张,作为水师师长的梁培友,更是握紧了拳头。
石达开席地而跪,大声道:“陛下一片苦心,微臣明白了!微臣愿誓死效忠陛下,死而后已,为帝国,为华夏一族,洗刷耻辱。”
罗大纲也当即跪下道:“微臣也誓死追随陛下,为陛下驱逐强敌,为华夏一雪前耻!”
冯云山被两人举动愣住了,自己只不过是稍微有感而发,竟然让手下有这么大的反应。他连忙扶起两人,欢喜地道:“好,好!有众位兄弟助朕,何愁帝国不能崛起?”
他其实还有些话没说出来,那便是日后的南京大屠杀的耻辱,以此为都,便能时时提醒自己,还有一头饿狼在帝国的旁边,要尽早铲除。
尽管说到满清的不是,一旁下首的载垣却并无一丝不自然。
他如今已经认命了自己作为满清叛徒和冯云山走狗般的角色,听到冯云山决定定都南京城,心中还是有些失落,他自然是盼望冯云山将国都定在北京城的。这样的话,他也熟悉地儿,地位自然也会提高不少。
因此,他忍不住叹道:“陛下,各位大人,这天京城的确是理想之都啊!有长江在侧,犹如金龙拱卫;有钟山在腰,犹如龙脉之龙头,正所谓‘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王气之盛,必能让我中华帝国国运昌泰,延绵千年啊。”
一通马屁之后,载垣才说起他的真正用意:“只不过,陛下,紫禁城和圆明园中,那么多的宫殿楼宇,皇家园林,耗资巨大,历时多年才修建而成,陛下不能使用,殊为可惜啊!”说完,假装有些不忍心地叹了叹气。
冯云山哪会不明白载垣的小心思,便道:“顺汉侯,北京城王气不足,虽然有大龙脉,但已经被蒙元、明朝和你们满清消耗了大半,如今龙脉不稳,不可为都!至于那些宫殿建筑,可以好好保留着,作为日后帝国见证满清贵族的显赫骄淫、盘剥百姓的奢糜生活之用。同时,朕有个想法,打算将圆明园中的一部分划分出来,改造一番,作为日后帝国功臣的疗养所在。以后,凡是为帝国、为华夏百姓立下大功之人,经朕认定,都可以送往那些地方居住一段时间,作为朕对他们的奖赏!”
当然,还有些话没说透,这圆明园,自然是大部分还是封存起来,作为冯云山的私人皇家庭院了,而硕大的紫禁城,自然更是一处行宫而已了。冯云山可没想过像某些人一样,将紫禁城等皇宫拿出来供人参观收取门票,这样的事情,也只适合现代,在这个时代,还是不要的好。
载垣愣住了,他没想到,冯云山竟然有这样的想法。
竟然将这么珍贵的皇家园林,划分一部分让那帮兵匪和乱民轮流居住下去。可怜自己爱新觉罗氏的祖先,做梦也想不到历经几代修建的皇家园林,有一天会让草民来居住。而大清皇室当家作主百年的紫禁城,竟然也沦落到变为行宫的地步。唉!
尽管他心中在滴血,但他也只能笑着脸,恭维地道:“陛下真是英明!这样一来,帝国将士们,还不个个都为陛下死战?希望那奴儿也能有去那居住几天的机会。”
冯云山摆摆手,对自称那奴儿的载垣道:“行了,顺汉侯。此次领着顺汉师出征,做的不错!朕看在眼里,再接再厉!”
载垣一听,一阵惊喜,忙爬跪在地,山呼万岁谢恩。
冯云山却在考虑,是将北京城内的稀罕宝物,分批次都运到天京城来,再专门建立一处所在用于存放,还是只将容易运输的部分宝物运来天京,其余的,都还是留在北京城中,放于紫禁城内储存起来?
此事以后再考虑吧。冯云山接着对众人说道:“既然如此,朕便决定下来,正式将天京城定为中华帝国的国都!”
冯云山其实早就想好了,定国都于天京城。也正因为这个,当初攻下北京城,他才只是宣布建立中华帝国,直接称帝,但并没有急于建国都,也没有封赏众功臣以及嫔妃等。
北京城稳定下来,并且,对于俘虏的一众满清贵族,除了那些个不愿意剪鞭蓄发的死忠分子,直接砍头外,其余的都暂时关押起来。目的,自然是想尽快让北方各省的满清官员投降。
于是乎,在河南、直隶两省的大部分州府都宣布归顺帝国后,冯云山直接派出兵力,一一收复,并进行驻守。同时,又利用衍圣公府对山东一地的影响力,将汕东巡抚崇恩给逼降了。汕东一地,绝大部分的州府在地方官员的率领下,纷纷投降。
而且,冯云山派出谭绍光率领甲九师,从直隶开进汕东,占据要塞和坚城,并以投降的地方官员和清军为辅助兵力,先将地方治安稳定下来。
汕东基本平定之后,冯云山顾不得从南边进军的甲七师攻占皖北和汕东等地,也顾不及他们如何清算孔家衍圣公府,便急急忙忙地赶往天津,搭乘军舰从海路赶往天京。
他的目的,就是要彻底解决太平天国,尤其是洪秀全的问题,立好帝国的国都,让帝国一切走向正规化。
第653章 以南京为都的真正意义
冯云山虽然猜到此番攻打天京城,会不需要多少武力,因此他也没带多少兵马,只是水师和顺汉师,甚至这一万顺汉师士兵也只是磨合与训练,并没抱多大希望在他们身上,他安排的主力还是甲五师那四个陆战团的五千将士。
可没想到,攻打天京城,竟然比他预料的还要顺利得多。从头到尾,基本上就没动过武力,而且时间也非常短。
除了围城的前两天,稍微进行劝降和政策攻心之外,其余根本就没耽误任何时间,直接在第三天,天京城门各镇守的太平兵便纷纷开门归降。
紧接着,与洪秀全会晤之后,虽然有些惊险,但也只是虚惊一场,洪秀全身死,整个天国全部归顺自己,天京城也全部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于是乎,冯云山便在洪秀全死后的第二天,开始谋划立国都之事。
别人不清楚,冯云山自己怎么可能不明白,从一开始,他便有意定都在这天京城。等到了此地之后,他在围城的第二天,领着卫兵去了城外转了半圈,远远地用望远镜看了下钟山地形,还有天京城的城墙,便发现天京城的城墙的确高厚无比,与北京城墙不相上下。
而后,他又专门拿两江地区的地图,仔细看了下地形,发现这天京城的地理位置,的确如历史上所说的,前据大江,南临重岭,凭高据深,形势独盛,加上城墙高厚,在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