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超级学霸-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各县早已将彼此的对手研究透彻了,得出一个大家共识的实力榜单。
  关扑店也认可了这份榜单。
  对关扑店而言,童子解试只有两种押注,第一,第一名会是谁。
  第二,哪五个人入选贡举士?
  关扑店挂出的童子试实力榜单,一共有八人。
  江峰、姚曦,罗载道、魏枫、赵延、范宁、柳然、严清。
  大家都认为江峰会夺冠,但第一天考试就传出一个劲爆消息,江峰的议论文没考好。
  紧接着第三天又传出消息,赵延因紧张过度,在考场上晕厥。
  这两个消息便使这张实力榜失去了权威性,局势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范宁的赔率还是一赔二十,没有变化,虽然很多人已经将他列入录取名单中,但赌他夺取第一的人还是少之又少。
  但这一切,范宁已经不关心了,科举结束后,他便回家了。
  与此同时,解试的阅卷在审卷院内紧锣密鼓的进行着。
  参加阅卷的审卷官有三十余人,来自府学和各县县学,都是经验丰富的教授,比如吴县县学教谕张若英也参加阅卷。
  主考官是来自齐州的长史周震,副主考有两人,一个是平江府学教谕张宪,另一人则是府学首席教授齐雍。
  一共有两千七百八十份卷子,其中五十份是童子试卷。
  按照朝廷规定的审卷规则,任何一份试卷都必须有两名审卷官交叉审核,同时要写明审卷意见。
  如果出现两人意见不一致,则由第三人再审核,但如果两人意见相差太大,则必须交给主考官来审定。
  按照正常流程,第一轮就要刷去七成的卷子,首先是书法,其次是对策文,再其次是议论文,最后才评审诗和默经。
  如果书法不过关,就直接淘汰,考得再好也不行,在宋朝文人看来,若连字都写不好,那谈不上文人。
  所以宋朝学生从蒙学就开始练习书法,几乎个个都是十年苦练。
  第二轮审卷再淘汰一半的考卷,剩下三百份卷子交给两名副主考和主考官,由三位主考官一起审卷,再淘汰两百份卷子,剩下的百份卷子由主考官独自审卷。
  主考官再淘汰一半,最后剩下五十份卷子就是今年的举人卷,这时候便可以扯去糊名条,抄写名单,将名单交给平江知府。
  知府若没有意见则正式发榜。
  至于童子榜却比较特殊,审卷官也正常审卷,但不淘汰,五十份卷子首先要抄誉后再评卷,防止审卷官认出笔迹。
  然后悉数交给两个副主考再审,两个副主考签署自己意见后,最后将五十份卷子再交给主考官,主考官选出其中十人,由所有审卷官投票选出五名入选者。
  之所以童子试的评卷比较复杂,主要在于童子试涉及各县官府的切身利益,不能过于草率,这样一套评审流程走下来,各县官府基本上都能心服口服。
  “张教谕,你看看这份卷子!”
  审卷官岳清将一份卷子递给张若英,岳清是常熟县学的首席教授,他和张若英搭配审卷。
  忙碌了一天,不知看了多少份卷子,两人都有点筋疲力尽了。
  张若英喝了口茶,从岳清手中接过卷子,一眼看见上面的卷号,笑了笑道;“是童子试的卷子?”
  岳清点点头,“今年童子试考试不简单啊!实力都很强,这份卷子就算在成人解试那边也决不逊色,至少能排进前三。”
  “哦?这么厉害。”
  张若英倒有点兴趣了,他接过卷子细看,先看到的是议论文。
  ‘《春秋》每书诸侯战伐之事,必加讥贬,以著其擅兴之罪,无有以为合于义而许之者。’
  “好!评论得透彻。”
  第一句话便让张若英拍桌叫好,周围几名教授都被吸引,扭头望过来,笑问道:“张教谕,看到好文章了?”
  岳清笑着替张若英回答,“是童子试的答卷,相当精彩!”
  几名教授都有很深的感触。
  “童子试考生确实很厉害,如果他们参加成人解试,这些考生至少要占去一半的举人名额,不愧是各县挑选出的少年天才。”
  张若英无暇答复,他又翻到对策文,匆匆扫了一遍,心中‘怦!怦!’跳了起来,对策文中谈到了鄞县青苗法对农民的影响。
  张若英很清楚,范宁他们一行就是去鄞县游学,这份卷子极可能就是范宁、苏亮和段瑜三人之一。
  段瑜可以排除,段瑜的文章比较阴柔,这份卷子不是段瑜的风格。
  苏亮的文章明快大气,风格倒相配,但他的才学写不出前面议论文那样高水平的文章,而且苏亮文章言辞犀利,就像一杆锐矛。
  范宁则老成得多,范宁的文章不仅大气精炼,而且思维严密,滴水不漏,令人无懈可击。
  张若英又翻到作诗,又是清新的农家风格,这几乎是范宁的招牌了。
  张若英基本上可以判断,这就是范宁的卷子。
  张若英点点头,赞许道:“此卷若参加成人解试,可夺解元。”
  他提笔写下了自己的评论:文章有高壮深严之气,如铁城汤池,凛不可犯,堪称绝妙之文。
  随即给了最高评分:上上甲等。
  若赵修文审卷,或许他会稍微谦虚一下,给上上分就行了,但张若英的竞争意识极强,他知道自己稍微谦虚一下,很可能就会使范宁落榜。
  自己按照规则打分,给高分并无不妥。
  岳清点点头笑道:“卷子无一错字,可惜这只是誉卷,看不到书法,不过就从内容而言,确切称得上‘上上甲’的评分。”
  他也提笔给了一个上上甲的评分,又写下自己的评语:‘无一字无出处,无一字无来历。’
  “呵呵!什么样的卷子居然得到两位教授如此高评?”
  副主考张宪负手走了过来,张宪就是张谊的兄长,现任府学教谕,张谊被扳倒后张宪及时和他撇清了关系。
  不过张宪还是通过运作,将兄弟张谊送去泗州出任一家私人学堂的教授。
  至少在表面上,他和张若英保持良好的关系。
  张若英笑道:“是一份童子试的卷子,岳教谕和我都认为,这份试卷非常优秀,我们一致同意给它评分上上甲。”
  张宪知道岳清和张若英都是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不会轻易说夸张之言,两人居然给同一份卷子评分上上甲,着实让他有兴趣。
  他连忙接过卷子细看,看完议论文他便赞叹不已,笑道:“这份卷子我再好好看一看。”
  望着张宪远去的背影,张若英心中不免有一丝担忧,这份卷子的对策文中,引述的很多例子都是太湖地区,很容易让人猜到这是吴县学生的考卷,恐怕张宪会有想法。
  张若英从不会低估一个人,他很清楚张宪是什么德行,表面上道貌岸然,但骨子里和他兄弟一样卑劣无耻。
  前些年他担任副主考,有一定的出题权,他不知暗中向张谊泄露了多少题目,直到三年前朝廷实行主考官交叉制度,这才堵住了这个泄题漏洞。
  岳清看出张若英眼中的担忧,便淡淡道:“五十份童子科的试卷都要归纳到主考官手中,我们留意一下就是了。”


第一百四十六章 担心之事发生
  范宁刚回到家,便被两岁的妹妹阿多缠上了,除了小家伙睡觉外,其他时间都在到处找寻哥哥。
  “阿宁,带你妹妹出去玩玩!”张三娘站在侧院门口高声喊道。
  “知道了!”
  范宁无奈地放下笔,他正在给朱佩回一封信,朱佩的来信是在十天前寄到,信中嘱咐范宁考完解试后,立刻给她回一封信。
  范宁起身来到院子里,只见阿桃已经抱着妹妹等在门口了。
  阿多穿一件绿色的小袄裙,头上梳着两根小辫子,她才两岁,头发又黄又稀,暂时只能扎两根小辫子,等四五岁后她就能梳双螺髻了。
  小家伙长得格外乖巧,大大灵活的眼睛,雪白粉嫩的肌肤,小白藕一样的手臂,怀中还抱住一个‘磨喝乐’。
  磨喝乐就是宋朝的玩具娃娃,是乞巧节的热门时尚玩偶,种类繁多,有贵达数十贯的象牙雕镂,或者用龙涎佛手香雕成的玩偶,用红砂碧笼当罩子。
  当然,也有便宜只要几文钱一个的草编荷叶玩偶。
  阿多的磨喝乐是范宁在长洲县买的,三百文钱,用黄杨木雕成,穿着布做的小衣裙,栩栩如生,异常可爱。
  阿多昨天就把它抱在怀中,爱不释手,睡觉也搂着木娃娃。
  阿多一看见哥哥,小脸立刻笑开了花,伸出小胳膊喊道:“阿锅,抱抱!”
  范宁接过她,点点她的小鼻子笑道:“给你说了多少遍,不是阿锅,是阿哥!”
  阿多抱着哥哥的脖子,像小鸡啄米似的在他脸上亲了几下,甜甜笑道:“阿锅,我们去坐船!”
  “不准靠近河边!”
  张三娘站在院门外面,阴沉着脸道:“上次她掉进河里,差点把我们吓死。”
  “娘,我们家周围都是水,你不让她接触水怎么可能?”
  “她太调皮了,你看不住她的。”
  张三娘说完,转身便走了,远远道:“阿多就交给你了,你自己看着办!”
  范宁看看妹妹,笑道:“娘不让你碰水,今天不能坐船了。”
  小家伙小嘴撇了撇,扑在哥哥的肩头抽抽搭搭哭了起来,“多多要坐船!”
  范宁无奈,只得拍拍妹妹的后背,“好吧!阿哥带你去坐船。”
  范宁牵着妹妹走出家门,前面十几步外就是小河,有一座很小的私人码头,上面拴着两艘小船。
  “阿桃,你划船,我拉着她。”
  “好!我来负责划船。”
  小丫鬟阿桃连忙跑了过去,解开一条小船,范宁牵着妹妹上了船。
  阿桃熟练地划动小船,水波荡漾,河水清冽,两边是浓绿的大树,小船缓缓向东驶去,阿多伏在船舷边,伸小手撩着水面,开心得咯咯直笑。
  “阿桃,你大姐事情怎么样了?”范宁笑问道。
  “多亏小官人的办法!”
  阿桃一脸感激地对范宁道:“就按照小官人的主意,爹爹答应把大姐嫁给了水根哥,条件就是,第一个儿子要跟我们家姓,水根哥也答应了。”
  阿桃又笑道:“我大姐和水根哥还说要来谢谢小官人呢!”
  “谢我?”
  范宁哑然失笑:“我有什么好谢的。”
  “是小官人出的主意啊!要不然爹爹肯定不会答应他们在一起。”
  范宁摇摇头,“这其实是个馊主意,你大姐生两个儿子还好,若只生一个儿子,以后还有得烦。”
  “管它呢!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只要大姐嫁给自己喜欢的人就行了。”
  范宁笑了起来,这个小丫鬟倒是个性格开朗乐观的人。
  这时,小船转了一个弯,范宁看见了周鳞府宅的高墙,上面爬满了植物,青苔也很厚了,看得出已经很久没有人打理。
  去年春天,周鳞生了一场大病,范宁还特地去长洲县探望他,后来病情好转后,他就住在长洲县调养,很少回蒋湾村乡下了。
  “小官人,前几天,这家人的管家给大娘送来一些点心,好像是他们主人来了。”
  范宁心中一阵惊喜,周鳞回来了吗?
  “阿桃,船停在岸边,我去看看!”
  阿桃将小船缓缓靠岸,范宁抱住妹妹上了岸,牵着她向大门走去。
  刚到门口,大门却吱嘎一声开了,管家笑容可掬地出现在门口。
  “刚刚看见小官人下船,我就估计是来找老爷的。”
  “老爷子在吗?”
  “在!小官人请随我来。”
  “阿锅,我们去哪里?”阿多抱住范宁的脖子小声问道。
  “去看一个阿公,他会给你好吃的。”
  范宁走进周府,一眼便看见坐在院子里观赏太湖石的周鳞,他身体不好,手中还拄着拐杖,年纪还不到六十岁,可看起来老态龙钟,就像七十岁的模样。
  “阿宁,科举考完了?”周鳞微微笑问道。
  “考完了,也不知道考得怎么样,多想也无益,索性回家来放松放松!”
  周鳞看了一眼怯生生抱住哥哥脖子的小娘,笑着问道:“这是你妹妹?”
  范宁点点头,“她乳名阿多,刚刚两岁,多多,快叫阿公!”
  “阿公!”阿多像只小猫似的叫了一声。
  “眉眼和你很像,真是标致的小娘子。”
  周鳞由衷地夸赞一句,又回头吩咐管家,“去把我书桌上那个檀木盒子拿来。”
  片刻,管家将一只檀木小盒子取了过来。
  周鳞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只深绿色翡翠雕成的玉狮子,约拳头大小。
  “这个送给你妹妹,第一次见面,算是我给她的见面礼。”
  范宁吓一跳,连连摆手,“老爷子,这个不行,太昂贵了。”
  这个深绿翡翠没有一点杂质,纯净得像玻璃一样,至少价值两三千贯,他妹妹可受不起。
  “你收下!”
  周鳞将玉狮子硬塞给了范宁。
  “这可是潘玉郎的雕件,一般人我不会送的。”
  范宁只得收下,对妹妹道:“快说,谢谢阿公!”
  阿多伸出小手抱拳拱了拱,奶声奶气道:“谢谢阿公!”
  周鳞笑了起来,“我孙女比她大一点,孩子这时候是最可爱的。”
  两人又说了几句,范宁沉吟问道:“老爷子和潘玉郎很熟吗?”
  “有点交情,你找他有事?”
  范宁点点头,“我想请他雕一件物品,你也知道,潘玉郎年纪大了,不轻易接活。”
  “东西很重要?”
  范宁点点头,“就是老爷子送我那块水缸大的寿山田黄玉。”
  周鳞恍然,他看了范宁片刻,从腰带上解下半块玉递给范宁,“拿这块玉去他的店里,潘玉郎会帮你雕一件东西,这是他欠我的一个人情,雕一个大件,不要浪费这次机会。”
  “多谢老爷子成全!”
  ……
  范宁在家里呆了两天,第四天一早,他乘船前往长洲县。
  与此同时,评卷也快到了尾声。
  审卷官都事情都已结束,现在是主考官在最后挑选上榜试卷。
  平江的发解试名额是五十人,在大宋,这已经是很高的指标,当然不能和开封府比,开封府的名额是一百一十名,高高在上。
  平江府属于第二梯队,和河南府、大名府、应天府在一个档次上,这也是因为平江府教育发达,每次科举都能考中不少进士的缘故。
  按照规定,审卷官们结束了阅卷,但也不能离去,必须等发榜后他们才算完成这次科举阅卷,结束他们的‘软禁’状态。
  张若英坐在桌前喝茶,耐心等待主考官的随时召唤,他心中也有点忐忑不安,不知道这次县学能考上几个?
  这时,他的好友兼审卷搭档岳清快步走了过来。
  他坐在一旁,不露声色对张若英道:“恐怕你担心的事情真的发生了,我听杨教授说,他只清点到四十九份卷子,他说自己可能点错了。”
  “什么!”
  张若英腾地站起身,他没想到张宪真的会这么卑鄙无耻,把范宁的卷子扣住了。
  这可是吴县唯一夺取贡举士的机会,竟然被张宪公报私仇。
  他转身便走,岳清一把拉住他,沉声道:“先冷静下来,起纷争会得不偿失。”
  张若英点点头,“放心吧!我不会把事情闹大,我先去清点一下卷子。”
  “我和你一起去!”
  两人起身向主考官的房间走去……


第一百四十七章 被遗忘的试卷
  周震是一个干瘦的老者,年约五十余岁,皮肤焦黄,貌不惊人,看起来就像一个种田的老农,但他却是齐州有名的大儒。
  这次他被朝廷礼部调来平江府出任解试主考官,压力也很大,毕竟平江府人才辈出,他就怕自己评判不周,被人耻笑。
  所以他这次审卷抱着两个原则。
  首先是尽量谨慎的原则,谨慎、谨慎、再谨慎,绝不能错判一个考生。
  其次便是信任同僚的原则,尽量尊重审卷官和副主考的评分和判断,有什么事情大家商量,摒弃个人独断的作风。
  正是他的这两个原则也赢得了大家对他的尊重。
  此时,周震正全身关注批阅试卷,每份试卷上都有评分,包括两名审卷官和两名副主考评分。
  评卷到了这一步,主考官确实很为难,剩下的百份试卷几乎每一份都能考上解试,但主考官不得不再淘汰一半,显得很残酷,却又无可奈何,毕竟只有五十个名额。
  这时,有人敲响了房门,周震放下笔道:“进来!”
  门开了,张若英和岳清走进了房间,周震呵呵笑道:“两位教谕有事吗?”
  “刚才听杨教谕说,他点了一下童子试的卷子,好像数量不对,我们想再清点一下。”
  周震心中有点诧异,但还是点头答应了,他很清楚童子试涉及到各县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官员的政绩,非同寻常,他很理解两人的心情。
  在周震的桌上,除了百名普通成人解试的试卷外,还有一叠便是童子试的卷子。
  周震一指童子试的试卷道:“都在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