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超级学霸-第3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这么回事?”
  范纯仁解释道:“扬州官府的三号码头准备出售,竞争者众多,前两天程家家主找到我,他说他是你的好友,希望我能关照一下,优先考虑程家,我就有点糊涂了,你什么时候和程泽这种人有交情?”
  “他现在是什么样子?”
  “他很肥胖,最起码重两百斤,在扬州是出了名的吝啬,一毛不拔,绰号程铁猪。”
  说到这,范宁纯仁惊讶道:“莫非你真和他有交情?”
  “交情谈不上,打过一段时间的交道罢了,那年我和苏亮、李大寿一起进京赶考,在扬州认识他,他也要进京赶考,进京后我们住在一起,后来不齿他的为人,考完科举后便各分东西了,不过苏亮和他妹妹有缘无分,差点娶了他妹妹。”
  范纯仁笑着点点头,“和他说的差不多,他倒没有夸张,他还说最悔恨之事,就是没有促成他妹妹和苏亮的婚事,他妹妹嫁得其实也不错,也是一个扬州豪门人家,算是门当户对吧!”
  范宁想了想道:“这样吧!看在当年的一点情义上,可以把朱孝霖的五号码头转卖给他,至于官府的码头,就不要讲人情了。”
  “那小范相公要见他吗?”
  范宁摇摇头,“见面就不必了,过去的事情我不想再提!”
  范纯仁点点头,不再提此事,马车加快了速度,向数里外的移民大营驶去。
  移民的大营就在扬州城以东,这里已经形成了一片固定的营房区,占地上万亩,最多可容纳二十万人,专门给移民中转使用,简直就是一座小县城,各种设施都比较齐全。
  这些百姓在这里已经生活了一个多月,耐心等待着出发日子的来临。


第七百零八章 视察民营
  马车在大营门口缓缓停下,范宁走下马车打量一下大营,这里原本应该是军营,大营没有营墙,只挖了一条深一丈宽达三丈的护营河,将大营包围,和运河连为一体,或许是岁月长久,护营河两岸种满了柳树,一群群妇女正蹲在河边洗衣,虽然是深秋,但依旧有不少孩童在河中游水。
  范纯仁领着范宁进了大营,一边介绍道:“这一次是人数最多的一次移民,足有十六万人口,相当于几个县的百姓一起移民,每天的粮食以及各种物资开支很大,还要防止疫病,维护秩序和治安,我们动员了两千多名学生参与管理,这段时间,大家都实在有点筋疲力尽了。”
  范宁点点头道:“朝廷也知道扬州的负担很重,但十几万人同时移民,朝廷必须要考虑南大陆的接受能力,所以尽量安置在扬州的时间长一点,留的时间给南大陆做准备。”
  范纯仁连忙解释道:“我并非对朝廷抱怨,只是这批确实和从前的移民不一样,他们是辽国汉民,虽然都是同胞,但还是感觉有些格格不入。”
  “能不能举个例子?”范宁沉声问道。
  范纯仁想了想道:“最明显就是对我们的官员充满了警惕和不信任,比如登记信息,以前宋人移民登记都很顺利,但他们不是,一是不肯参加登记,就算勉强参加登记了,但说的大都为不实之言,甚至是信口胡编,尤其在年龄、性别上,把大娘说成大爷,女儿说成儿子,父亲的年龄只比他大两岁,这样信息比比皆是,导致我们不得不挨家挨户上门登记,非常劳累。”
  范宁眉头一皱,“为什么会乱编信息?”
  “应该是之前有不实的谣言,说去南大陆分配土地以男性青壮为主,为了多分土地,就拼命增加家里年轻男性的人数。”
  范宁不悦道:“那就需要你们去消除谣言,给所有人家讲清楚,分配土地是以户为标准,不是以男性青壮为标准,务必要拿到真实完整的信息,不能把一份不真实的信息交给南大陆,让南大陆的官员笑话扬州。”
  “我们已经尽力做了,挨家挨户登记后,信息明显就变得真实了,我们才会知道之前登记信息是多么荒谬,我刚才只是举个例子,辽国汉人和大宋百姓不太一样。”
  范宁淡淡道:“我只听你在不停的诉苦。”
  范纯仁苦笑一声,“确实是很苦,尤其一千多名士子放弃学业,日夜操劳,很多人都累得晕倒,我作为主官,必须要给属下说几句公道话。”
  范宁沉吟一下道:“这样吧!为表彰扬州士子给移民做出的贡献,我回去和几位相公商议一下,在发解试的名额上稍微照顾一下扬州,但你不要指望给得太多。”
  范纯仁咧嘴一笑,“闻弦知雅意,不愧是小范相公啊!”
  范宁这时看见一群老人正坐在空地上闲聊,便笑道:“我们去看看!”
  范纯仁知道辽国汉人和大宋百姓不一样,对大宋的官员不会那么敬畏,他连忙走上前,对这群老人道:“打扰各位老丈了,这位是从京城过来的范相公,想和各位聊一聊。”
  一群老人面面相觑,其中一人小心翼翼问道:“可是率军攻打辽国的范宁范相公?”
  “正是!”
  这群老人纷纷跪下磕头,“小民拜见范相公!”
  周围很多人听说是攻打辽国的范宁来了,纷纷过来跪下磕头,很快,周围跪了数千人之多。
  范宁连忙摆手笑道:“各位不必如此,大家起来吧!”
  几名老人激动万分道:“是范相公派大军把我们苦难中解救出来,范相公就是大慈大悲的活菩萨!”
  范宁并不知道,宋军船队在辽阳府矿山营救数十万辽国汉民时,都对汉民说,是范相公派他们前来解救,范宁的救苦救难名声早已深刻在每一个辽国汉人的心中。
  范宁相公到来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大营,整个大营都沸腾起来,十余万百姓从四面八方涌来,黑压压的百姓早已跪满一地,每个都激动万分,合掌跪拜。
  这壮观的一幕让范纯仁和一千多名士子都目瞪口呆,这些难以伺候的辽国汉民怎么忽然变得如此恭顺、虔诚?
  ……
  范宁也深受触动,他索性登上士兵刚刚搭起的高台,台下是汹涌的人潮和一双双激动的目光。
  范宁摆摆手,高声道:“各位父老乡亲们!”
  范宁一开口,十几万百姓便渐渐安静下来,范宁徐徐从众人脸上扫过,读解他们内心的激动和期待,他深深吸一口气,又提高声音道:“后天一早,大家就要登上大船出海去新的家园,我知道大家在期待什么?在紧张什么?在担心什么?我首先告诉大家,三年后,你们再回头看今天的选择,你们一定不会后悔,会深感幸运,你们选择了一个美好的生活。有人会担心官府会不会骗你们去采矿、做奴隶,我范宁站在这里告诉大家,绝不会!你们是垦荒者,是开拓者,绝不是奴隶,我范宁把你们从矿山解救出来,绝不是让大家再去做奴隶,我们身体里留着同样的血液,我们的祖先是兄弟,是朋友,我解救大家,是要给大家尊严,堂堂正正的站起来,堂堂正正活下去!”
  热烈的鼓掌声和欢呼声震耳欲聋,很多人都激动得流下眼泪,范相公的每一句都说在他心坎上,说到他们心窝里,他们不是奴隶,他们也有尊严,他们要堂堂正正站起身,要堂堂正正的活下去。
  范宁挥了挥手,让大家安静下来,又继续高声道:“有人说,去南大陆会很艰苦,这一点我承认,到了南大陆,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要开垦土地,要造房子,要给自己打井,但这些辛苦都是为了将来的生活更美好,是为了自己,为了你们的孩子,我和大家一样,都相信这种辛劳付出是值得的。”
  这时,范宁的声音变得低沉起来,充满激情地给大家描述一幅美好的画卷。
  “南大陆是片富饶肥沃的土地,那里气候温和湿润,河流众多,你们在那里选一处长满鲜花的土地建设自己新家园,修建一座宽敞气派的房子,前后院子里种满了鲜花,院子外是大片肥沃辽阔土地,那属于你们的农田,你们春天播种,秋天就会收获沉甸甸金黄的小麦,你们还可以养几百只羊,可以种十几亩蔬菜,还可以酿一点果酒,孩子们可以去读书,老人们则聚在长满红枣树下一起喝茶,安享晚年……”
  所有人的思绪和心都跟着范宁的描述飞去了那片富饶的土地。
  ……
  “听了小范相公的描述,说实话,我们都有点想去南大陆了。”离开大营时,一群官员和士子对范宁笑道。
  “你们也可以申请移民,朝廷很快会出台鼓励读书人去南大陆定居的优厚条件,那里的学校需要助教,官府也需要文吏,工坊需要读书人参与管理,如果不愿在那里定居,那么只要支援五年就视同通过解试,回来就是举人身份了。”
  听说支援五年就能获得举人身份,这倒让不少士子动心了。
  范宁笑道:“早申请早获利,一旦朝廷公布,会有大量的士子申请,那时说不定还会考试,那时就没那么容易了。”
  “那需要什么条件?怎么申请?”几名士子忍不住问道。
  “向你们范知州申请,条件嘛!只要在县学州学读书的学生都可以申请,后天船队就出发了,如果今天申请的话,说不定还赶得上!”
  范宁望着一脸苦涩的范纯仁哈哈一笑,登上马车走了,他还要去找朱齐,看看北岛船队的情况。


第七百零九章 扬州码头
  北岛的数十艘大船停泊在朱家的码头上,此时,码头上停满了大车,几千名码头工正在将各种货物搬上大船,货物中主要以生铁为主,光生铁就有一百五十万斤,听起好像很多,实际上一百五十万斤也就七百五十吨而已,一艘两万石的货船就足以运载。
  大船上的朱齐看见了远处范宁的马车过来,连忙招呼两名手下抬着一只大箱子向船下走去。
  马车在首船前停下,范宁走了下来,他一眼便看见了船后的变化,两只大明轮已经消失了,不过螺旋桨没有看到,估计在水线下。
  范宁快步走到岸边,他看见了巨大的螺旋桨,是一种五叶螺旋桨,用精钢打造,这种巨大的铸件在宋明时期都造得出来,在《天工开物》就有详细的介绍。
  朱齐在一旁道:“本堂二叔说他用了五年时间,试验了几千次才成功,但最后的结果却让他有点沮丧。”
  “你是说长途海运的航速快不起来?”
  “二叔是这么说的!”
  范宁摇了摇头道:“长途速度不起来,不是螺旋桨的问题,而是蒸汽机的问题。”
  “啊!那怎么办?”
  “没有办法,以后再慢慢创新吧!”
  范宁又蹲下来仔细看水线下的螺旋桨,而舵在下面,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影响?
  范宁本来对螺旋桨问世已经不抱希望了,没想到朱孝霖居然持之以恒研究五年,最终还是成功了,此时他心中充满了震惊和兴趣。
  “我想知道那根轴是怎么密封的?”
  范宁指着螺旋桨大轴问道:“海水会顺着缝隙进入船内。”
  “好像是用橡胶密封的,但还是不能完全密封,始终有水渗入船舱,不过问题不大,渗入的水很少,我们会定时有人清理。”
  这倒也不错,反正现在已经发明了水密舱,范宁又问道:“我听你说,焦炭可以节省不少,具体是多少?”
  “我有亲身体会,从北岛航行到泉州,以前大概要耗费八百斤焦炭,这次用螺旋桨取代明轮,同样的距离,同样的船只,焦炭只耗用了四百五十斤,节省了近一半。”
  范宁很惊愕,“照你这样说,一支百艘大船组成的船队,航行一次要耗用八万斤焦炭?”
  “差不多!航行四十天,一天二十斤焦炭肯定要的,如果用普通的石炭,一天烧五十斤肯定少不了,所以大规模的船队一年最多航行一次,平时都是五到十艘左右组队航行。实在焦炭耗费太大,我们承受不起。”
  “那北岛的煤矿找到没有?”
  朱齐一怔,“煤是什么?”
  “煤就是石炭的另一种称呼。”
  “这个称呼倒不错!”
  朱齐笑了笑道:“北岛上的煤矿确实找到了,但远没有南大陆的储藏量大,而且我们的煤矿要打平井进去挖,危险不说,还耗费很大精力,产量也很小,南大陆就不一样,那个煤层厚达上百丈,直接就露天开采,用铁火雷开矿,那个才叫壮观,你没有去亲眼看看,爆炸一颗铁火雷能采几千斤甚至上万斤,然后直接运到附近的大型炼焦工坊,一年可炼焦炭数百万斤,一部分是船用,另一部分就是用来冶炼精钢。”
  范宁听得悠然向往,他又问道:“你们的精钢都用来供应朝廷了,那你们怎么办?”
  朱齐压低声音道:“所谓全部供应朝廷也只是说说而已,事实上,我们只把三成的精钢供应朝廷,其他七成自己留用,不过这次达成精钢换普通生铁的协议,明年我们的三百万斤精钢将全部卖给朝廷,换九百万斤普通生铁回去。”
  范宁摇摇头,“不可能的,朝廷官铁的年产量才不过一千万斤,怎么可能一下子换给你九百万斤,告诉你,你这次换的一百五十万斤已经是极限了,每年最多给北岛换这么多,剩下还是留着自己用。”
  朱齐脸上露出失望之色,只得点点头,“我知道了,回去和大家商量一下。”
  这时,范宁走到大箱子前,拍了拍箱子笑道:“这就是铁牛叔给我的吗?”
  “正是!刚刚从冰库里取出来。”
  箱子上面有搭扣,范宁掀开箱子,只见里面装了四个布袋,最大的一个布袋鼓鼓囊囊的,里面装满了土豆,足有三四十个,另外三个袋子则是两盘向日葵,一小袋花生,和一包烟叶。
  花生和向日葵都是原生态,但烟叶却是发酵过的,应该是用自己教他的低温烤制法,这很重要,烤的温度过高会有刺激气味,口感也不会好,色泽不会好。
  范宁取了一片烟叶嚼了片刻,味道发苦,没有烤烟的香味,颜色也偏深,色泽不够金黄,明显是烤得过头了。
  范宁又在放烟叶的布包里翻了一下,他发现烟叶分为四小包,各用绳子捆着,范宁便问朱齐道:“我三叔应该让你带了什么话给我吧!”
  朱齐想了想道:“好像是说,他不太懂烟叶好坏,让你帮他判断。”
  果然是让自己来帮他判断,三叔范铁牛烤了四批,他却不知道哪一批是上品,让自己帮他判断。
  不过自己交给他的册子上写得明白,什么才是上品烤烟,估计还是有点不放心,拿不定主意。
  范宁细看四批烤烟,最后一批好像不错,色泽金黄,没有杂质,他撕下一片嚼了嚼,味道非常醇正。
  范宁大喜,把第四批烤烟放进袋子,交给朱齐道:“这一批烤得很好,告诉二叔,就以这一批为标准烤制,然后切成丝,撒上香料,放在烟斗里,我在册子上写得很清楚了,他应该知道。”
  “放心吧!我一定转述给铁牛叔。”
  ……
  两天后,前往南大陆和北岛的船队都纷纷起航,沿着长江浩浩荡荡向东海方向而去,两百多艘海船延绵数十里,声势浩大,异常壮观,这是南大陆移民最多的一次,他们的前往,必将给南大陆带去深远的影响。
  范宁回到京城时,官制改革已经开始了,第一项改革是恢复了唐三省制,废除参知政事,以中书门下平章事为相国头衔,保留了相国知政堂表决制度,同时改革了朝会议事制度,每日朝议内容由天子具体指定,由殿中监负责提前三天通知到每个参会官员,每日的小朝会的参会官员也由三品以上官员改为六品以上。
  第二项改革则是省、台、寺、监领空名者一切罢去,使各机构有定编、定员和固定的职责,使职官和差遣官合为一体,叫做职事合一,比如之前范纯仁是任光禄寺少卿,知扬州事,改革后,他的光禄寺少卿头衔就没有了,官职就是扬州知事。
  从前朝中很多人出任同一个官职,叫做几个萝卜一个坑,改革后变成一个萝卜一个坑。
  同时增加省、台、寺、监的官职编制数量,比如原来一个部只有一个侍郎,然后每个部有四个司,现在改为每个部设左右侍郎,每个部设八个司,将职权细化,责任也细化。
  第三项改革是机构合并,三司归户部和工部,审官院并于吏部,审刑院划归刑部等等。
  第四项改革是地方改革,取消知县,一律称为县令,将县下面的三大押司由吏改为官,升格为从九品官,另外各县学正以及县学教谕也同样升为从九品官。
  第五项改革是将散官细分为二十四阶,用来决定官员的俸禄、福利,然后每一阶的升迁都要有年限等条件,这个实际上是照顾资历。
  比如说某某人才能出众,朝廷将他破格提拔出任户部郎中,这个只是他的官职升了,但因为他太年轻,资历不够,官阶可能只有八品,官俸收入还是比较低,但另外会得到职务补贴之类。
  再比如某个官员已经从政二十年,但能力实在平庸,不可能提拔他当户部侍郎,他的能力只能当个县令,所以他任来任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