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超级学霸-第3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太后笑了起来,“范相公是需要内库的钱财进行备战吗?”
  “启禀太后,备战有左臧库支持,暂时不需要内库支援,但开发南大陆需要大量先期投入,而朝廷财政吃紧。”
  曹太后沉吟一下问道:“开发南大陆真的有那么重要?”
  范宁叹口气,“太后也亲眼看见了大宋的变化,大量海外财富扭转了朝廷延续多年的财政危机,海外的粮食改变了底层百姓的生存状况,如果实在活不下去,至少还能移民去海外做地主,也没有人愿意造反,南大陆是一片富饶辽阔的土地,如果开发出来,能在数百年内源源不断向大宋提供财富,以保大宋长治久安。”
  曹太后并没有立刻被说服,她想了想道:“如果为了得到几百年的收益,那投资也应该是个长期的过程,难道不是吗?”
  “太后说得有道理,但南大陆优质的铁矿石能造出最犀利的精钢武器,现在却是当务之急,希望太后相信微臣,全力支持南大陆的开发。”
  曹太后沉思良久,“这样吧!你写一份完整的投资移民计划,如果方案可行,哀家会考虑。”
  ……
  范宁刚回到府中,管家便迎上前道:“老爷,朱三老太爷下午派人过来,请你有时间过去一下。”
  “他说有什么事情吗?”
  “好像是北岛来人了。”
  范宁点点头,“我知道了!”
  管家行一礼走了,范宁来到自己书房,取过一卷黄麻纸,沉吟一下,提笔写了起来。
  他这些年一直极力推行开发南大陆,相比吕宋府和宝州,南大陆的进度还是太慢,距离遥远或许是一方面原因,但范宁认为知政堂的不重视才是主因,南大陆无法像鲲州和吕宋府那样立竿见影,很快就运来源源不断的白银黄金,需要长期投资以及漫长等待,一向在财力上吝啬的知政堂怎么舍得拿出这么大的投资。
  好容易今天说服了天子,在天子的压迫下,知政堂也被迫同意加大加快南大陆的开发,但投资所需的财力还是大问题,知政堂拿不出来,那么说服太后动用内库积蓄的大量财富来对南大陆进行投资开发,就是这次开发南大陆的重中之重。
  范宁其实也知道该怎么说服曹太后,曹太后强烈反对变法,那么开发南大陆能弱化变法的基础;曹太后关心大宋的长治久安,那么南大陆的财富能支撑宋朝的稳定;曹太后关心底层百姓,那么南大陆的开发能给底层百姓一条活路等等,这些都是公事,那对于私人感情,范宁一样能触动曹太后心中的柔软处。
  比如,曹太后很难关心曹家的发展,那么南大陆的开发对南岛的支撑就至关重要了,至少南岛在发生危机时,能得到南大陆强有力的支援。
  于公于私,范宁相信自己的报告都能打动曹太后。
  然后是编制投资计划,对南大陆的早期投资,主要集中在移民安置、劳工招募和日用物资的长期供应,范宁测算过,一个日本劳工一年需要三十贯钱,十万劳工一年就三百万贯,如果是采矿的话,一个大矿有十万矿工是最起码的。
  还有移民,每户人家朝廷要一次性支付二十贯钱的安家费,如果第一期是十万户人家,那就是两百万贯,到了南大陆后,还要安置,还要负责吃喝拉撒,这又是一大笔开支,所以范宁考虑第一年移民十万户百姓,招募十万日本矿工,那至少需要八百万贯到一千万贯之间的开支。
  这时,门开了,朱佩端着一盏茶走了进来。
  “夫君在写奏折?”朱佩将茶盏放在桌上笑问道。
  范宁放下笔,端起茶盏苦笑道:“太后给了我一份考卷,要她从内库中拿出钱支持南大陆开发,不容易啊!”
  “不会吧!太后亲口对我说过,她很支持南大陆的开发,她还说,南大陆发展进度太慢了。”
  范宁一怔,连忙问道:“什么时候对你说的?”
  朱佩想了想,“一个多月前吧!那时夫君还在幽州作战。”
  “你确定她说的不是南岛,而是南大陆?”
  “夫君——”朱佩拉长了声音道:“当然是南大陆,我不至于连南大陆和南岛就分不清吧!”
  “那就奇怪了,既然她支持开发南大陆,那为什么今天下午态度这么含糊?”
  “其实不矛盾!”
  朱佩瞥了一眼桌上的报告,浅浅笑道:“既然太后给你出试卷,就已经表明了她的态度。”
  范宁挠挠头笑道:“说得对,如果她对南大陆没有一点兴趣,我也不会有机会坐在这里做试卷了。”
  范宁起身道:“我得去一趟三祖父那里,好像北岛来人了。”


第七百零二章 北岛来人
  朱元丰的子孙大部分都去了北岛,但他自己却没有去,他年事已高,知道自己没有多少时日,他平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自己葬在吴江朱氏墓地,和父亲以及生母葬在一起。
  他的女儿朱洁负责打理京城产业,同时也要照顾年迈的父亲。
  范宁和朱佩一起来到朱府,朱佩也好久没见到三祖父,趁着这个机会跟随丈夫一起前来探望。
  夜幕中,朱洁在大门处等候,马车缓缓停下,范宁先下了车,又将妻子搀扶下车,朱洁上前拉住朱佩的手笑道:“佩儿怎么也来了?”
  “我来看看三阿公,他身体还好吗?”
  “精神还算不错,就是年老体弱,走不动路了,需要人抬着。”
  朱佩对夫君小声道:“我想先去看看三阿公,夫君也去吗?”
  “一起去吧!”
  夫妻二人跟随朱洁进了府宅,只见院子里,朱元丰坐在轿椅上笑眯眯望着他们,后面站着四名抬轿的小厮。
  朱元丰去年秋天生了一场大病,虽然人熬过来了,但身体却彻底垮了,下身瘫痪,只能坐在轿椅上出行。
  范宁连忙上前握住朱元丰的手,入手冰凉,他有点埋怨道:“外面夜里凉,祖父出来做什么?”
  目前范宁的祖父一辈亲戚中,只剩下老祖母杨氏,朱佩的三祖父朱元丰和曹秀的祖父曹琮三人,就显得格外的宝贵。
  朱元丰咧嘴笑道:“楚王殿下驾临,我怎么能不出来迎接?”
  “别开玩笑了!”
  范宁对小厮道:“赶紧抬进屋去!”
  四名小厮将朱元丰的轿椅抬进暖和,众人七手八脚将他移上软榻,小厮这才退下去。
  两名使女扶着朱元丰坐好,这时,朱元丰孙子朱齐走进来,他也是范宁的妹婿,范宁一阵惊喜,“小七,怎么是你,阿多呢?”
  朱齐连忙向妻兄行礼道:“她又怀了身孕,不能乘船,所以只有我一人回来。”
  旁边朱洁摆摆手道:“大家都别站着,坐下说话!”
  众人在两边椅子上坐下,范宁又关心地问道:“阿多怀孕几个月了,你回来谁照顾他?”
  “大哥放心,我母亲在照顾她,她现在怀孕五个月左右,我回去完全赶得上。”
  范宁一颗心放下,又对朱元丰笑道:“三祖父真不想去北岛看看重孙吗?”
  朱元丰笑着摇摇头,“你小子别用这种话来压我,我重孙太多了,我可看不过来,现在只能管好自己,争取多活几年。”
  朱佩在旁边小声道:“夫君,三阿公不能坐船长途跋涉了!”
  “我知道,我只是和他开个玩笑。”
  范宁笑着又问朱元丰,“三祖父的几个老伙计肯去北岛吗?”
  朱元丰去年把陈留县的蒸汽机制造院搬去了北岛,所有工匠都给了丰厚的补偿,让他们去北岛居住十年,带出一批徒弟来。
  最后协商下来,一共七十五名工匠,有三十三人愿意带领全家移民北岛,有三十七人看在丰厚的补偿上,愿意携带妻儿去北岛生活十年,但还有五名老匠人因为年纪稍大,不愿再奔波,可偏偏这五人是技术最好的工匠,范宁当然希望能说服这五人。
  朱元丰点点头,“这五名老伙计有四人被说服了,愿意带领全家去北岛,还有一人实在是身体糟糕,比我还不行,那只能算了,这次他们会和小七一起返回北岛。”
  范宁转头望向朱齐笑道:“你这个县令亲自跑来京城,不会就是为了接几个家庭去北岛吧?”
  朱齐摇头,“当然不是,我这次来京城是为了两件事,一是和国子监协商,送一批优秀学子来工学院深造,另外便是为了朝廷购买精钢之事。”
  送学子来工学院深造,是早就定好的事情,范宁也知道,他不想多问,但朱齐提到精钢,正说到了范宁的心事上。
  “精钢怎么回事?”范宁问道。
  “是这样的,军器监年初向我们预定了五十万斤精钢,这是我们的全部产量,如果朝廷全部买走,我们自己就没有了……”
  “所以你们想和朝廷协商,留一点给北岛,是这样吗?”
  “也不是这个意思!”
  朱齐连忙解释道:“事实上,朝廷给的价格很好,一斤精钢能换五斤普通生铁,我们想用精钢从朝廷换取普通生铁,对我们很有利。”
  “然后呢?”范宁感觉朱齐还有事情没有告诉自己。
  “是这样,我们在冶炼精钢的过程中发明了一种回炉冶炼法,能够大量去除普通生铁中的杂质,我们从朝廷回购普通生铁,然后回炉冶炼,再加入适当比例的碳粉,也能得到仅次于精钢的高品质生铁,我们叫做精铁,除了满足我们自己使用外,还能卖到宋朝民间,这里面获利很大。”
  朱元丰微微笑道:“看样子你跟明仁、明礼学会了做生意。”
  朱齐脸一红,“这就是明仁的方案,只是他脱不开身,所以就由我来和朝廷打交道。”
  旁边朱洁笑道:“你这样实话实说,就不怕你大哥让你们把回炉冶炼法上缴给朝廷?”
  范宁摇了摇头,“这倒不会,现在天子为了获得大量精钢,已决定大规模开发南大陆,在这个节骨眼上,我怎么会破坏来之不易的开发计划?”
  朱佩见祖父面带倦色,便对范宁,“夫君带小齐去书房谈吧!阿公累了。”
  朱元丰笑道:“身体真的很糟糕了,坐一会儿就不行,你们去吧!我确实要休息了。”
  范宁点点头,带着朱齐去了书房,朱佩和姑姑扶着祖父去寝房休息了。
  书房内,范宁对朱齐道:“朝廷准备大规模开发南大陆,这可是北岛的机会,尽量配合朝廷招募百姓,人口才是第一重要的东西。”
  朱齐点点头,“我记住了,我回去后就让元老会协商,大家动员起来争取人口。”
  这时,使女送来茶,范宁接过茶盏坐下,他喝了口热茶问道:“北岛现在情况如何了?”
  朱齐笑道:“这大半年,北岛人口持续上涨,又增加了八千户百姓,这里面有朝廷安排的辽国汉人,也有我们自己招募的宋朝百姓,我们又增加了三座县城,齐城、鲁城和晋城,加上原来的吴、越、宋三城,现在已经增到六个县,近两万户百姓。”
  “那有没有考虑向北面发展?”
  “有!”
  朱齐道:“我们接下来还要修两座县城,准备放在最北面的半岛上。”
  “放在最北面的半岛是不是太远了一点?”
  “也不算太远吧!一方面要和努阿美岛的汉城联系,另外在那边修建码头和中转仓库,可以省下货船一天多一点的航程。”
  范宁一怔,“不对吧!从最北面的半岛到吴城县可以要走两天半的时间。”
  朱齐笑道:“那是以前,今年我们造船场研制成功一种螺旋桨,用它来替代明轮,使船只航速更快,从最北面到吴城县只要一天半就足够了。”
  范宁大喜,自己向朱孝霖提出的螺旋桨驱动已经研制很多年了,自己本来已经不抱希望,没想到居然研制成功了。
  “你这次过来,就是用螺旋桨驱动吗?”
  “正是,一共走了二十三天,比从前的二十六天减少了三天。”
  “怎么才减少三天?”范宁着实有点失望。
  朱齐解释道:“大哥有所不知,这种螺旋桨用在三千石的货船上速度确实很快,但用在万石货船上,效果就不显著了,只是比较节省焦炭,所以北岛和南岛以及和南大陆之间的联系,尽量用三千石的船只,非常便捷。”
  这时,朱齐目光黯然道:“还有一件事要给大哥说一下,我本堂四叔,五月份全家移民来北岛,但在努阿美岛的北面数百里外的海面上遇到了强风暴,十艘船翻沉了三艘,后来救起五十余人,还最后还是遇难一百四十三人,本堂四叔一家七口也不幸遇难了,这件事我还不敢告诉祖父,阿姑那边也不敢说。”
  朱齐所说的本堂四叔就是朱元甫的四儿子,朱佩的亲四叔朱孝男,他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出嫁了,三个儿子都才十几岁,没到一家七口都遇难了。
  朱佩的三个叔父,二叔朱孝霖带着杨氏船场数千口人去了北岛,三叔朱孝华贪恋大宋繁华,不肯移民去北岛,四叔朱孝男被说服,全家人决定去北岛,没到半路上遇到了海难,这是北岛遭遇的第一次海难,三叔一家就遇到了。
  范宁沉默片刻道:“这件事你就别再提了,我找到时机再告诉他们,祖父年纪大了,这件事更不能告诉他。”


第七百零三章 圆厅议事
  两天后,在《信报》上,范宁发表了实名文章《那里蕴藏着无尽的财富》,文章详细介绍南大陆的现状,以及各种丰富矿藏,不仅有金银矿,还有高品位的铁矿以及炭矿,文章中描述了南大陆百姓的幸福生活,文章中指出南大陆其实并不遥远,只要二十几天就能抵达,他鼓励更多百姓移民南大陆,鼓励更多的商人去南大陆开矿。
  这就是要用舆论来进行铺垫了,当天上午,范宁正式向曹太后提交了他关于南大陆的开发投资计划书。
  提出在三年内分五期投资一千万贯的计划,这份计划曹太后也没有立刻表态,她需要考虑后再说。
  知政堂的圆厅内,几名相国开始商议南大陆的开发方案,这是天子昨天压下来的头号大事,相国们不得不重视。
  议事由右相富弼主持,除了七名相国外,还有二十几名各部侍郎、监卿、三司主案等实职高官。
  这里需要多说几句,宋军收复幽燕后,战争暂时平息,王安石继续推动他的变法,这一次变法是重头戏,改革官制,简而言之就是恢复唐制。
  自大宋建立以来,六部以及各寺监基本上都被架空了,实权被三司掌控,还有东西审官院将吏部架空,枢密院架空了兵部。
  最后导致各部侍郎、郎中只是一个头衔,官员们带着这个头衔去地方任职,再比如相邻的两个县,很可能是一个是转正后的京官知县,另一个却是没有转正的县令。
  大宋官制非常复杂,也非常混乱,既无定员,也无专职,机构重叠,到最后就连吏部和审官院的官员都是一头雾水。
  这种过于复杂的官制就带来大量只拿钱不干事的冗官,造成政出多门,朝廷效率极其低下等等后果。
  但改革官制必然会涉及大量官员的利益,所以之前赵顼采纳了范宁两步走的建议,第一步清理虚官。
  用爵位和海外土地换虚官,并准许爵位继承三代,这个方案得到了虚官们的响应和拥护,包括节度使、防御使、观察使、刺史、太守、团练使、别驾等等大量虚官都被顺利裁撤,朝廷内的官员少了一半,每月俸禄开支也减少了数十万贯。
  后来因为爆发战争,官制改革暂停,现在又随着战争平息而重新启动。
  这一次是涉及实质权力的变更,所以更加艰难,会触犯太多官员的切身利益。
  大宋实行低官掌重权的制度,比如,一名三司官员掌握着四品官的权力,但他本人只是一个七品小官,王安石的变法就是权职对等,四品官掌四品权,无疑会剥夺大量低官的权力,关键是很多小官身后有大量利益团体,这是几十年形成的,王安石这一刀砍下去,不知会触犯多少人的切身利益。
  此时,议事还没有开始,相国都在低声议论,欧阳修对范宁道:“知政堂也要变了,恢复成三省元丰改制,很快就要实施。”
  范宁笑问道:“具体怎么改?”
  “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之职,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之职,借以发挥中书揆议、门下审复、尚书承行的职能,但实际权归中书。”
  “那参知政事呢?”
  “参知政事改称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和尚书左、右丞。”
  “那就是说,知政堂议事以后就没有了,还有原来的五个参知政事缩减为四个,把我这个枢密使踢开了?”
  欧阳修看了看左右,把声音压得更低道:“现在天子的意图不清楚,但我个人感觉,恐怕是知政堂议事有点把天子权力架空了,朝会成了虚设,以后重要事情恐怕会在朝会上决定。”
  设立副相国参知政事,本意是为了分宰相之权,后来在实际操作中渐渐形成了表决制度,一旦表决通过,天子发表意见的余地就小了,对天子的权力造成了很大的限制,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